CN218764760U - 换热器及饮水机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及饮水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64760U
CN218764760U CN202223243427.3U CN202223243427U CN218764760U CN 218764760 U CN218764760 U CN 218764760U CN 202223243427 U CN202223243427 U CN 202223243427U CN 218764760 U CN218764760 U CN 2187647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channel
medium
hole
plate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4342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柳斌
谷亮
罗金柳生
马向阳
徐尧
王凯
裴胜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4342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647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647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647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及饮水机。换热器包括盖板组件、流道组件和粘接剂。盖板组件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流道组件设置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且包括若干层叠设置的流道板,每相邻的两流道板之间形成流道,其中用于使第一介质通过的流道为第一流道,用于使第二介质通过的流道为第二流道,在流道板的层叠方向上,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层叠交替分布;粘接剂设置于流道组件的边缘,用于密封相邻两流道板之间的接触缝隙。本申请通过在流道组件的边缘设置粘接剂,可以减少换热器中密封垫的装配,从而简化换热器的装配。

Description

换热器及饮水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器及饮水机。
背景技术
换热装置常见于工业或家电产品。换热装置应用于家电产品中时,一般用于对水进行加热,满足用户的热水使用需求。或者,亦可用待加热的水冷却经过煮沸的水,以给用户快速提供冷却至合适温度的饮用水,而待加热的水通过吸收沸水的热量,可达到节约能量的效果。换热装置中一般层叠设置多层水道,然后间隔通入冷水和热水,通过热水和冷水换热实现对冷水加热,以及对热水降温。
现有的换热装置零部件较多,装配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换热器及饮水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装置装配繁琐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
盖板组件,所述盖板组件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
流道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之间,且包括若干层叠设置的流道板,所述流道板的外周设置有翻边结构,每相邻两所述流道板的翻边结构彼此靠近,每相邻两所述流道板之间形成流道,所述流道用于使第一介质或第二介质通过,其中用于使第一介质通过的所述流道为第一流道,用于使所述第二介质通过的所述流道为第二流道,在所述流道板的层叠方向上,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层叠交替分布;和
粘接剂,设置于所述流道组件的边缘,用于密封相邻两流道板之间的接触缝隙。
其中,所述流道组件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填充槽,所述第一填充槽用于填充所述粘接剂。
其中,所述第一填充槽为相邻两所述流道板的翻边结构之间的间隙形成。
其中,若干所述第一流道串联设置,若干所述第二流道串联设置;或者,若干所述第一流道并联后串联设置,若干所述第二流道并联后串联设置。
其中,所述流道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若干所述流道板中:
第一端和第二端均具有一个第一介质通孔和一个第二介质通孔的所述流道板为第一流道板;
具有一个所述第一介质通孔和一个所述第二介质通孔,且所述第一介质通孔和所述第二介质通孔均位于第一端的所述流道板为第二流道板;
具有一个所述第一介质通孔和一个所述第二介质通孔,且所述第一介质通孔和所述第二介质通孔均位于第二端的所述流道板为第三流道板。
其中,当若干所述第一流道串联设置,若干所述第二流道串联设置:
所述第二流道板和所述第三流道板层叠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流道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流道板和所述第三流道板之间;
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介质通孔之间、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一介质通孔之间均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用于阻止第一介质进入所述第二流道以及阻止第二介质进入所述第一流道。
其中,当若干所述第一流道并联后串联设置,若干所述第二流道并联后串联设置;
若干所述第一流道板层叠设置形成介质流道单元,若干所述介质流道单元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流道板之间,且相邻所述介质流道单元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三流道板;
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介质通孔之间、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一介质通孔之间均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用于阻止第一介质进入所述第二流道以及阻止第二介质进入所述第一流道。
其中,所述流道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若干所述流道板中:
具有一个所述第一介质通孔和一个所述第二介质通孔,且所述第一介质通孔和所述第二介质通孔均位于第一端的所述流道板为第二流道板;
具有一个所述第一介质通孔和一个所述第二介质通孔,且所述第一介质通孔和所述第二介质通孔均位于第二端的所述流道板为第三流道板;
第一端具有一个所述第一介质通孔,第二端具有一个所述第二介质通孔的所述流道板的第四流道板,所述第一介质通孔位于所述第四流道板的一侧,所述第二介质通孔位于所述第四流道板的另一侧;
第一端具有一个所述第二介质通孔,第二端具有一个所述第一介质通孔的所述流道板为第五流道板,所述第一介质通孔位于所述第五流道板的一侧,所述第二介质通孔位于所述第五流道板的另一侧;
所述第三流道板、所述第五流道板、所述第二流道板、所述第四流道板依次层叠设置形成介质流道组,若干所述介质流道组层叠设置形成所述流道组件;
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介质通孔之间、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一介质通孔之间均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用于阻止第一介质进入所述第二流道以及阻止第二介质进入所述第一流道。
其中,若干所述第一流道并联设置,若干所述第二流道并联设置。
其中,所述流道板具有两个第一介质通孔和两个第二介质通孔,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介质通孔之间、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一介质通孔之间均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用于阻止第一介质进入所述第二流道以及阻止第二介质进入所述第一流道。
其中,所述第一盖板具有两个所述第一介质通孔和/或两个所述第二介质通孔;
所述流道组件还包括流道底板,所述流道底板设置于所述流道组件朝向所述第二盖板的一侧,所述流道底板用于封堵所述流道组件朝向所述第二盖板一侧的所述第一介质通孔和所述第二介质通孔。
其中,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二填充槽和所述粘接剂,所述第二填充槽形成于所述第一介质通孔和/或所述第二介质通孔的周围,所述粘接剂填充于所述第二填充槽。
其中,当所述流道组件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填充槽,所述第一填充槽与所述第二填充槽连通设置。
其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
储胶件,具有储胶槽,所述储胶槽与所述第一填充槽连通设置,用于存储所述粘接剂。
其中,所述储胶件设置于所述流道组件与所述第二盖板之间,所述储胶槽朝向所述流道组件设置,所述流道组件设置于所述储胶槽内;
所述流道板的翻边结构翻向所述流道板朝向所述储胶槽底部的一侧,所述储胶槽底部设置有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的端面与所述流道组件朝向所述储胶槽底部一侧的所述流道板接触,与所述支撑凸起接触的翻边结构位于所述支撑凸起的侧面。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饮水机,所述饮水机包括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本体的水源组件、饮水组件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连接于所述水源组件和所述饮水组件之间。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盖板组件、流道组件和粘接剂。盖板组件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流道组件设置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且包括若干层叠设置的流道板。流道板的外周设置有翻边结构。每相邻两流道板的翻边结构彼此靠近,每相邻两流道板之间形成流道。流道用于使第一介质或第二介质通过,其中用于使第一介质通过的流道为第一流道,用于使第二介质通过的流道为第二流道。在若干流道板的层叠方向上,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层叠交替分布。粘接剂设置于流道组件的边缘,用于密封相邻两流道板之间的接触缝隙。本申请方案通过在流道组件的边缘设置粘接剂,通过粘接剂来密封相邻的两流道板之间的接触缝隙,可以减少相邻两流道板之间的密封垫的设置,从而在换热器的装配过程中,可以减少换热器中密封垫的装配,从而简化换热器的装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器的第一盖板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C处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D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器中第一流道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第一流道板的第二填充槽槽口朝向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提供的换热器中第二流道板的第二填充槽槽口朝向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提供的换热器中第三流道板的第二填充槽槽口朝向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提供的换热器中第四流道板的第二填充槽槽口朝向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提供的换热器中第五流道板的第二填充槽槽口朝向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器中第一流道并联后串联、第二流道并联后串联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G处的放大图;
图14是图12中H处的放大图;
图15是图12中换热器在第一介质通孔和介质通孔位置处的剖视图;
图1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器的第一盖板设置两个第一介质通孔和两个第二介质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换热器内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6中E-E方向的剖视图;
图19是图16中F-F方向的剖视图;
图20是图19中K处的放大图;
图2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器中第一流道并联、第二流道并联时流道组件中流道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与图21中流道板相邻设置的流道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提供的换热器中密封结构包括第二填充槽和粘接剂时第二填充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饮水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和图13,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器的第一盖板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饮水机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器100,可以应用于饮水机1000、咖啡机、热水器、取暖装置等,但不限于此。将低温介质和高温介质通入到换热器100中,通过低温介质和高温介质换热,可以实现对低温介质的加热,同时实现对高温介质的降温。例如,当低温介质和高温介质为水,换热装置便可实现对冷水加热以及对热水降温,从而满足用户日常生活中对温水的使用需求。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低温介质和高温介质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制,例如待加热的低温介质还可以是牛奶、果汁等,高温介质还可以是导热油、蒸汽等。下文以高温介质和低温介质均是水为例进行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5,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B-B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图2中C处的放大图,图5是图3中D处的放大图。换热器100包括盖板组件10、流道组件20和粘接剂。盖板组件10包括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流道组件20设置于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之间。粘接剂设置于流道组件20的边缘。流道组件20包括若干层叠设置的流道板21。流道板21的外周设置有翻边结构211。相邻流道板21的翻边结构211彼此靠近,例如相邻流道板21的翻边结构211可彼此抵靠或具有较小的间距,以防止粘接剂经间隙流入相邻两流道板21之间形成的流道内;另外,相邻流道板21的翻边结构211还可用于限制相邻的两流道板21之间的层叠间距,以使相邻的两流道板21之间形成所述流道。流道用于使第一介质或第二介质通过。粘接剂用于密封相邻的两流道板21之间的接触缝隙,以避免第一介质或第二介质从相邻的两流道板21之间的接触缝隙渗漏。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粘接剂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制,例如,粘接剂可以为食品级胶水。其中用于使第一介质通过的流道为第一流道251。用于使第二介质通过的流道为第二流道252。在若干流道板21的层叠方向上,第一流道251和第二流道252层叠交替分布,从而可以实现第一介质与第二介质之间的换热。若干层叠设置的流道板21构成若干第一流道251和若干第二流道252。本申请对若干第一流道251之间以及若干第二流道252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制,例如,若干第一流道251串联设置,若干第二流道252串联设置,或者,若干第一流道251并联设置,若干第二流道252并联设置,再或者,若干第一流道251还可以并联后串联设置,同样若干第二流道252也对应并联后串联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第一流道251之间间隔第二流道252的数量以及对第二流道之间间隔第一流道251的数量不做限制。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每相邻的两层第一流道251之间间隔一层第二流道252,每相邻的两层第二流道252之间间隔一层第一流道251,这样,冷水和热水通入换热器100中,按照“冷水-热水-冷水-热水”循环分布;在另一些实施中,还可以是第一流道251间隔两层第二流道252分布,第二流道252也间隔两层第一流道251分布,即两层第一流道251和两层第二流道252间隔分布,这样冷水和热水通入换热器100后,按照“冷水-冷水-热水-热水”循环分布。
盖板组件10包括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第一盖板11设置于流道组件20的一侧,第二盖板12设置于流道组件20的另一侧。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用于夹紧固定其之间的流道组件20,以使流道组件20中的各流道板21之间紧密接触。本申请对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例如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均可以为平板结构。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的边缘可以设置有安装孔,当流道组件20设置于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之间时,安装孔位于流道组件20的边缘之外,从而可以使用螺栓穿过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的安装孔将流道组件20夹紧在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之间。盖板组件10设置有两个第一介质通孔22和两个第二介质通孔23。两个第一介质通孔22中的其中一个用于使第一介质进入换热器100,其中另一个用于使第一介质输出换热器100。两个第二介质通孔23中的其中一个用于使第二介质进入换热器100,其中另一个用于使第二介质输出换热器100。其中第一介质为高温介质和低温介质中的其中一者,第二介质为高温介质和低温介质中的其中另一者。例如,第一介质可以为冷水,第二介质为热水。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在换热器100中换热后输出。本申请对两个第一介质通孔22和两个第二介质通孔23在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之间的分布不做限制,具体可以根据若干第一流道251之间以及若干第二流道252之间的具体联通方式设置。
如图2至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若干第一流道串联设置,若干第二流道串联设置,由于若干第一流道251串联设置,若干第二流道252串联设置,第一介质和/或第二介质通过其对应的流道从第一盖板11流向第二盖板12或者从第二盖板12流向第一盖板11。两个第一介质通孔22中的其中一个设置于第一盖板11,其中另一个设置于第二盖板12。两个第二介质通孔23中的其中一个设置于第一盖板11,其中另一个设置于第二盖板12。根据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之间第一流道251和第二流道252层叠数量,第一盖板11上的第一介质通孔22和第二介质通孔23与第二盖板12上的第一介质通孔22和第二介质通孔23,可以位于换热器100的同一端,也可以位于换热器100的相对端。本申请以第一盖板11上的第一介质通孔22和第二介质通孔23与第二盖板12上的第一介质通孔22和第二介质通孔23对应设置为例进行说明。第一盖板11上的第一介质通孔22与第二盖板12上的第一介质通孔22对应设置。第一盖板11上的第二介质通与第二盖板12上的第二介质通孔23对应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介质可以从第一盖板11上的第一介质通孔22进入换热器100,然后从第二盖板12上的第一介质通孔22输出换热器100,也可以从第二盖板12上的第一介质通孔22进入换热器100,然后从第一盖板11上的第一介质通孔22输出换热器100。同理,第二介质可以从第一盖板11上的第二介质通孔23进入换热器100,然后从第二盖板12上的第二介质通孔23输出换热,也可以从第二盖板12上的第二介质通孔23进入换热器100,然后从第一盖板11上的第二介质通孔23输出换热器100。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100使用时,可以使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在换热器100中的流向相反,以提高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之间的换热效果。例如,可以使第一介质从第一盖板11一侧输入,然后从第二盖板12第一侧输出,使第二介质从第二盖板12一侧输入,然后从第一盖板11一侧输出。
请一并参阅图12和图15,图1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器中第一流道并联后串联、第二流道并联后串联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2中换热器在第一介质通孔和介质通孔位置处的剖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若干第一流道251并联后串联设置,若干第二流道252并联后串联设置,盖板组件10中第一介质通孔22和第二介质通孔23在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上的具体分布可以和上述若干第一流道251串联设置,若干第二流道252串联设置时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请一并参阅图16至图20,图1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器的第一盖板设置两个第一介质通孔和两个第二介质通孔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6中换热器内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16中E-E方向的剖视图,图19是图16中F-F方向的剖视图,图20是图19中K处的放大图。根据图17至图20可以看出,图16中提供的换热器中若干第一流道251并联设置,若干第二流道252并联设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若干第一流道251并联设置,若干第二流道252并联设置,对两个第一介质通孔22和两个第二介质通孔23在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之间的分布不做限制,例如,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可以均设置有一个第一介质通孔22和一个第二介质通孔23。再如,两个第一介质通孔22和两个第二介质通孔23可以共同设置于第一盖板11或者共同设置于第二盖板12。以下,在若干第一流道251和若干第二流道252均并联设置的实施例中,以两个第一介质通孔22和两个第二介质通孔23均设置于第一盖板11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6所示。
如图2至图5所示,流道组件20包括若干层叠设置的流道板21。流道板21的外周通过设置翻边结构211,流道板21的一侧形成容置槽。翻边结构211与容置槽的底面成钝角,且翻边结构211向流道组件20的边缘方向倾斜设置。若干流道板21层叠设置时,使容置槽的槽口朝向一致,当相邻两流道板21的翻边结构211会相互抵接,该相邻两流道板21不能再继续靠近,从而倾斜的翻边结构211可以限制的两流道板21之间的层叠间距。以若干流道板21层叠设置时流道板形成容置槽的槽口向下朝向第二盖板12为例进行说明,此时上一流道板21形成有容置槽的一侧和下一流道板21背离容置槽的一侧围成流道。若干流道板21层叠设置即形成若干流道。通过在流道板21上设置第一介质通孔22和第二介质通孔23可以使流道连通。通过在第一介质通孔22和/或第二介质通孔23与流道之间设置密封结构,可以将若干流道分成若干第一流道251和若干第二流道252。例如在第一介质通孔22与流道之间设置密封件,可以阻止第一介质进入对应的流道,在第二介质通孔23与流道之间设置密封件可以阻止第二介质进入对应的流道,从而将若干流道分成若干第一流道251和若干第二流道252。本申请对密封结构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结构可以为O型密封圈24,或者通过焊接形成的焊疤。
请一并参阅图6至图9,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器中第一流道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第一流道板的第二填充槽槽口朝向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提供的换热器中第二流道板的第二填充槽槽口朝向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提供的换热器中第三流道板的第二填充槽槽口朝向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流道板21具有第一端281和第二端282。若干流道板21中:第一端281和第二端282均具有一个第一介质通孔22和一个第二介质通孔23的流道板21为第一流道板21a,第一流道板21a中的两个第一介质通孔22可以位于第一流道板21a的一侧,两个第二介质通孔23位于可以第一流道板21a的另一侧,但不限于此;具有一个第一介质通孔22和一个第二介质通孔23,且第一介质通孔22和第二介质通孔23均位于第一端281的流道板21为第二流道板21b;具有一个第一介质通孔22和一个第二介质通孔23,且第一介质通孔22和第二介质通孔23均位于第二端282的流道板21为第三流道板21c。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流道板21b和第三流道板21c具有一个第一介质通孔22和一个第二介质通孔23指第二流道板21b和第三流道板21c均只具有一个第一介质通孔22和一个第二介质通孔23,第二流道板21b的第二端282以及第三流道板21c的第一端281均是没有开设通孔的。
第一流道板21a、第二流道板21b以及第三流道板21c可以形成若干第一流道251串联、若干第二流道252串联的流道组件20,也可以形成若干第一流道251并联后串联、若干第二流道252并联后串联的流道组件20,但不限于此。
如图2至图5所示,当第一流道板21a、第二流道板21b以及第三流道板21c形成若干第一流道251串联、若干第二流道252串联的流道组件20,流道组件20中,第二流道板21b和第三流道板21c层叠交替设置,第一流道板21a设置于第二流道板21b和第三流道板21c之间,第一流道251和第二介质通孔23之间、第二流道252和第一介质通孔22之间设置密封结构。以密封结构为O型密封圈24为例进行说明,流道板21上可以设置第二填充槽262,O型密封圈24嵌设于第二填充槽262中,第二填充槽262的槽口朝向可以和流道板21形成的容置槽的朝向相同。以一个第一介质通孔22与第二流道252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为例进行说明,相邻两流道板21之间形成第二流道252,其中一流道板21上设置有第一介质通孔22,第一介质通孔22的周围设置有第二填充槽262,该相邻两流道板21层叠后,第二填充槽262的槽口朝向一侧的流道板21将O型密封圈24挤压于第二填充槽262中,从而O型密封圈24可以阻止通过该第一介质通孔22的介质进入该第二流道252。第二流道板21b、第一流道板21a和第三流道板21c层叠设置时,其第一介质通孔22和第二介质通孔23对应设置。例如,第一流道板21a上的第二介质通孔23周围设置有第二填充槽262,对应的,第二流道板21b和第三流道板21c与第一流道板21a的第一介质通孔22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填充槽262。
请一并参阅图12至图15,图1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器中第一流道并联后串联、第二流道并联后串联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G处的放大图,图14是图12中H处的放大图,图15是图12中换热器在第一介质通孔和介质通孔位置处的剖视图。当第一流道板21a、第二流道板21b以及第三流道板21c形成若干第一流道251并联后串联、若干第二流道252并联后串联的流道组件20,流道组件20中,若干第一流道板21a层叠设置形成介质流道单元,若干介质流道单元设置于两个第二流道板21b之间,且相邻的介质流道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三流道板21c。即,流道组件20中靠近第一盖板11的流道板21和靠近第二盖板12的流道板21均为第二流道板21b,两个第二流道板21b之间为若干介质流道单元以及相邻介质流道单元之间的第三流道板21c,本申请对介质流道单元中第一流道板21a的具体数量以及流道组件20中介质流道单元的具体数量不做限制,如图13和图14所示,图12提供的换热器100中介质流道单元中第一流道板21a的数量为三个,流道组件20中介质流道单元的数量为两个。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流道板21a、第二流道板21b以及第三流道板21c形成的若干第一流道251并联后串联、若干第二流道252并联后串联的流道组件20中,第一流道251与第二介质通孔23之间、第二流道252与第一介质通孔22之间也均设置有密封结构,以阻止第一介质进入第二流道252以及阻止第二介质进入第一流道251。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流道板的结构示意图,虽然图7中示出第二填充槽262设置于第二介质通孔23的周围,但是,并不表示本申请所有实施例中的第一流道板21a均是在第二介质通孔23的周围设置第二填充槽262,本申请中的第一流道板21a指第一端281和第二端282均具有一个第一介质通孔22和一个第二介质通孔23的流道板21,并没有对第一流道板21a中第二填充槽262的具体设置位置进行限定。关于第一流道板21a上第二填充槽262的具体设置位置可以根据第一流道板21a与与其相邻的流道板21形成的流道是第一流道251还是第二流道252来进行确定。将图7提供的第一流道板21a旋转180度,第一端281和第二端282对调,第一介质通孔22和第二介质通孔23对调,则旋转后的第一流道板21a上的第二填充槽262位于第一介质通孔22的周围。若干第一流道板21a层叠设置形成介质流道单元时,相邻的两第一流道板21a中,其中一第一流道板21a上的第二填充槽262设置于第一介质通孔22周围,其中另一第一流道板21a上的第二填充槽262设置于第二介质通孔23周围,即,相邻的两第一流道板21a中,其中一个第一流道板21a可以由另一个第一流道板21a旋转180度得到。
请一并参阅图10至图11,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提供的换热器中第四流道板的第二填充槽槽口朝向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提供的换热器中第五流道板的第二填充槽槽口朝向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若干流道板21中:第一端281具有一个第一介质通孔22,第二端282具有一个第二介质通孔23的流道板为第四流道板21d,第一介质通孔22位于第四流道板21d的一侧,第二介质通孔23位于第四流道板21d的另一侧;第一端281具有一个第二介质通孔23,第二端282具有一个第一介质通孔22的流道板21为第五流道板21e,第一介质通孔22位于第五流道板21e的一侧,第二介质通孔23位于第五流道板21e的另一侧。第三流道板21c、第五流道板21e、第二流道板21b以及第四流道板21d依次层叠设置形成一个介质流道组。若干个介质流道组层叠设置也可以形成若干第一流道251串联、若干第二流道252串联的流道组件20。
请一并参阅图21至图22,图2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器中第一流道并联、第二流道并联时流道组件中流道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2是与图21中流道板相邻设置的流道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2中的流道板21可以由图21中的流道板21旋转180度得到。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流道组件20中的流道板21形成若干第一流道251并联、若干第二流道252并联的流道组件20,流道组件20中各流道板21的结构可以相同,例如,如图21和图22所示,流道组件20中相邻的两个流道板21中,其中一个流道板21可以由其中另一个流道板21旋转180度得到。流道组件20中的流道板21具有两个第一介质通孔22和两个第二介质通孔23,若干流道板层叠设置形成若干第一流道251并联、若干第二流道252并联的流道组件20。
需要说明的是,在若干第一流道251并联、若干第二流道252并联的流道组件20中,流道板21也可以具有第一端281和第二端282,当流道板2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也是均具有一个第一介质通孔和第二介质通孔,此时的流道板21为第一流道板21a,此时若干第一流道251并联、若干第二流道252并联的流道组件20也可以通过若干第一流道板21a层叠设置得到。
第一流道251与第二介质通孔23之间、第二流道252与第一介质通孔22之间也均设置有密封结构。密封结构可以阻止通过第一介质通孔22的第一介质进入第二流道252以及阻止通过第二介质通孔23的第二介质进入第一流道251。若干流道板21层叠设置时,各第一介质通孔22对应设置,各第二介质通孔23对应设置,即各第一流道251用于第一介质进入的第一介质通孔22是对应设置的,用于第一介质输出的第一介质通孔22是对应设置的,对应的,各第二流道252用于第二介质进入的第二介质通孔23是对应设置的,用于第二介质输出的第二介质通孔23是对应设置的。流道板21上第一介质通孔22和第二介质通孔23的设置位置与第一盖板11上第一介质通孔22和第二介质通孔23的设置位置也是对应的。第一介质通过第一盖板11上的其中一个第一介质通孔22进入换热器100,第一介质会通过各流道板21上对应的第一介质通孔22分流至各第一流道251,然后,各第一流道251的第一介质通过另一第一介质通孔22从第一盖板11上的另一个第一介质通孔22输出换热器100,对应的,第二介质通过第一盖板11上的其中一个第二介质通孔23进入换热器100,第二介质会通过各流道板21对应的第二介质通孔23分流至第二流道252,然后,各第二流道252的第二介质通过另一第二介质通孔23从第一盖板11上的另一个第二介质通孔23输出换热器100。
如图20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在若干第一流道251并联、若干第二流道252并联的换热器100中,当盖板组件10中的两个第一介质通孔22和两个第二介质通孔23共同设置于第一盖板11。在一些实施例中,流道组件20还可以包括流道底板28。流道底板28设置于流道组件20朝向第二盖板12的一侧。流道底板28上不设置任何开孔,从而流道底板28可以封堵流道组件20朝向第二盖板12一侧的第一介质通孔22和第二介质通孔23,以阻止第一介质或第二介质进入第二盖板12与流道板21之间。
如图4和图5所示,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第一介质或第二介质进入第一盖板11与流道板21之间以及进入第二盖板12与流道板21之间。可以在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上设置输送管,通过输送管的形式实现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的输入和输出。这样可以使输送管朝向流道组件20的一端直接伸入流道,或者使输送管朝向流道组件20的一端伸出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相对的一侧,然后在输送管的端口与流道之间进行密封处理。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流道组件20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一填充槽261。第一填充槽261用于填充粘接剂。本申请对第一填充槽261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例如,第一填充槽261可以为设置于流道板21边缘处的凹槽。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填充槽261为相邻两流道板21的翻边结构211之间的间隙形成。本申请对流道板21的翻边结构211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制,例如,翻边结构211可以包括第一翻边段211a和第二翻边段211b。第一翻边段211a的一端和第二翻边段211b的一端连接。第一翻边段211a与容置槽底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二翻边段211b与第一翻边段211a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由于第一翻边段211a对相邻两流道板21之间层叠间距的限位作用,相邻两流道板21的第二翻边段211b不会贴合,从而可以形成第一填充槽261。
请一并参阅图23,图2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提供的换热器中密封结构包括第二填充槽和粘接剂时第二填充槽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流道251与第二介质通孔23之间以及第二流道252与第一介质通孔22之间的密封通过粘接剂密封。嵌设O型密封圈24的第二填充槽262还能够用于填充粘接剂。利用粘接剂替代O型密封圈24实现密封。例如,密封结构可以包括第二填充槽262和粘接剂。第二填充槽262设置于流道板21上。第二填充槽262形成于第一介质通孔22和\或第二介质通孔23的周围。以第一介质通孔22与第二流道252之间的密封结构为例进行说明。第二流道252由上下相邻的两流道板21形成,可以在上一流道板21的第一介质通孔22的周围设置一环形凹槽作为第二填充槽262,当流道板21为薄金属板,第二填充槽262可以通过冲压形成,当流道板21为塑料材质,第二填充槽262也可以通过注塑形成,第二填充槽262的槽口和流道板21形成的容置槽的槽口朝向一致,下一流道板21设置第一介质通孔22的区域也冲压一下沉结构,这样当上下两流道板21层叠时,下一流道板21可以封盖住上一流道板21的第二填充槽262的槽口,从而当第二填充槽262填充粘接剂,通过第一介质通孔22的第一介质便不能进入第二流道252。
需要说明的是,当流道组件20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填充槽261,可以使第一填充槽261与第二填充槽262连通设置。这样当向第一填充槽261填充粘接剂时,由于粘接剂的流动性,可以同时实现第二填充槽262中粘接剂的填充,有效简化了换热器100的装配操作。此外,通过设置第二填充槽262,利用向第二填充槽262填充粘接剂作为密封结构,又可以进一步节省第一流道251与第二介质通孔23之间以及第二流道252与第一介质通孔22之间密封的密封圈24,减少了密封圈24的装配,进一步简化了换热器100的装配。本申请对实现第一填充槽261与第二填充槽262连通的方法不做限制,例如,可以在流道板21的翻边结构211上冲压连通槽,但不限于此。
如图1至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粘接剂的填充,换热器100还包括储胶件30。储胶件30具有储胶槽31。储胶槽31与第一填充槽261连通设置。储胶槽31用于存储粘接剂。由于储胶槽31与第一填充槽261连通设置,向第一填充槽261填充粘接剂时,可以直接向储胶槽31内注入粘接剂,这样不用向每层流道单独注入。一方面可以简化粘接剂的注入操作,另一方面由于储胶槽31可以存储一部分粘接剂,可以保障第一填充槽261和第二填充槽262内被粘接剂充分填充,进而保障第一流道251和第二流道252的密封性。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板11上可以设置有注胶缺口,当第一盖板11盖设于流道组件20上后,可以通过注胶缺口向储胶槽31内注入粘接剂。
本申请对储胶槽31在换热器100的设置结构不做限制。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储胶槽31的形状与换热器100的流道组件20的边缘轮廓相对应,使换热器100中整个流道组件20放置于储胶槽31中。储胶件30可以包括底壁和侧壁,底壁和侧壁围成储胶槽31。设置储胶件30时,可以将盖板组件10和流道组件20均设置于储胶槽31内,使换热器100的第二盖板12背离第一盖板11的一侧与储胶件30的底壁接触,然后使储胶槽31的侧壁与流道组件20的侧边留有一定间隙,用于存储粘接剂;在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先将流道组件20和第一盖板11设置于储胶槽31内,将第二盖板12设置于储胶件30背离储胶槽31的一侧,这样储胶件30的底壁位于第二盖板12和流道组件20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当将流道组件20和第一盖板11设置于储胶槽31内,将第二盖板12设置于储胶件30背离储胶槽31的一侧,第二盖板12上用于输送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的介质通孔需要贯穿储胶件30的底部设置。此外,不管是将第二盖板12设置于储胶槽31内,还是将第二盖板12设置于储胶件30背离储胶槽31的一侧,可以使储胶槽31的深度尺寸大于流道组件20整体的厚度尺寸,以保障注入储胶槽31的粘接剂能够填充于各层第一填充槽261。其中,储胶槽31的深度尺寸和流道组件20的厚度尺寸指其在流道板21层叠方向上的尺寸。为保障粘接剂在第一填充槽261和第二填充槽262填充的均匀性,换热器100还可以设置有排气结构,本申请对排气结构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例如排气结构可以为设置于流道板21或储胶件30上的排气槽。
如图4至图5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当储胶件30设置于流道组件20与第二盖板12之间,可以在储胶槽31的底部设置支撑凸起32。向储胶槽31内放置流道组件20时,使流道板21的翻边结构211翻向流道板21朝向储胶槽31底部的一侧,支撑凸起32的端面与流道组件20朝向储胶槽31底部一侧的流道板21接触,此时与支撑凸起32接触的流道板21的翻边结构211位于支撑凸起32的侧面,这样当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夹紧流道组件20时,可以避免流道板21的翻边结构211受挤压变形。
如图6至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流道板21相对的两侧表面还设置有流道结构。流道结构包括多条间隔分布的流道槽27,流道槽27呈V型,可以使相邻两流道板21相对的两侧表面的流道槽27的排列方向相反,以保障第一流道251中的第一介质与其相邻两侧的第二流道252中的第二介质充分换热。在换热流量较小的场合,流阻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可以使得流道内介质的流速增大,从而增强换热能力。需要说明的是,流道槽27的排列方向相反是指V型的开口朝向相反,且流道槽27的排列方向按介质在流道内的流向排列。
请参阅图24,图2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饮水机的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饮水机1000。饮水机1000包括本体400、水源组件200、饮水组件300以及任一上述实施例中的换热器100。水源组件200、饮水组件300以及换热器100均设置于本体400上。换热器100连接于水源组件200和饮水组件300之间。本申请对水源组件200和饮水组件300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例如,饮水组件300包括两个水龙头。水源组件200用于连接桶装冷水。当换热器100中的两个第一介质通孔22用于使冷水通过,两个第二介质通孔23用于使热水通过,以换热器100的盖板组件10中,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上均设置一个第一介质通孔22和一个第二介质通孔23为例进行说明,饮水组件300中的一个水龙头连接换热器100第一盖板11上的第一介质通孔22,另一个水龙头连接换热器100第二盖板12上的第二介质通孔23,水源组件200连接换热器100第二盖板12上的第一介质通孔22。换热器100第一盖板11上的第二介质通孔23连接热水供应装置。从而用户可以通过与第一介质通孔22连接的水龙头获取加热后的冷水,通过与第二介质通孔23连接的水龙头获取冷水后的热水。本申请对热水供应装置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例如,热水供应装置可以是设置于饮水机1000的本体400内单独给换热器100供应热水的装置,也可以是家庭中的热水器、取暖器等可以供应热水的装置,但不限于此。
本申请提供的饮水机1000,采用上述换热器100任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相应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及饮水机,换热器100包括盖板组件10、流道组件20和粘接剂。盖板组件10包括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流道组件20设置于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之间,且包括若干层叠设置的流道板21。流道板21的外周设置有翻边结构211。翻边结构211用于限制相邻两流道板21之间的层叠间距,以使相邻的两流道板21之间形成流道。流道用于使第一介质或第二介质通过,其中用于使第一介质通过的流道为第一流道251,用于使第二介质通过的流道为第二流道252。在若干流道板21的层叠方向上,第一流道251和第二流道252层叠交替分布。根据流道组件20中流道板21上第一介质通孔22和第二介质通孔23的具体设置方式,若干第一流道251可以串联设置,对应地,若干第二流道252串联设置;若干第一流道251也可以并联设置,对应地,若干第二流道252并联设置;若干第一流道251还可以并联后串联设置,对应地,若干第二流道252也并联后串联设置。粘接剂设置于流道组件20的边缘,用于密封相邻两流道板21之间的接触缝隙。本申请方案通过在流道组件20的边缘设置粘接剂,通过粘接剂来密封相邻的两流道板21之间的接触缝隙,可以减少相邻两流道板21之间的密封垫的设置,从而在换热器100的装配过程中,可以减少换热器100中密封垫的装配,从而简化换热器100的装配。此外,粘接剂还能够起到连接固定流道组件20中各流道板21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板组件,所述盖板组件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
流道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之间,且包括若干层叠设置的流道板,所述流道板的外周设置有翻边结构,每相邻两所述流道板的翻边结构彼此靠近,每相邻两所述流道板之间形成流道,所述流道用于使第一介质或第二介质通过,其中用于使第一介质通过的所述流道为第一流道,用于使所述第二介质通过的所述流道为第二流道,在所述流道板的层叠方向上,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层叠交替分布;和
粘接剂,设置于所述流道组件的边缘,用于密封相邻两流道板之间的接触缝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组件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填充槽,所述第一填充槽用于填充所述粘接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槽为相邻两所述流道板的翻边结构之间的间隙形成。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一流道串联设置,若干所述第二流道串联设置;或者,若干所述第一流道并联后串联设置,若干所述第二流道并联后串联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若干所述流道板中:
第一端和第二端均具有一个第一介质通孔和一个第二介质通孔的所述流道板为第一流道板;
具有一个所述第一介质通孔和一个所述第二介质通孔,且所述第一介质通孔和所述第二介质通孔均位于第一端的所述流道板为第二流道板;
具有一个所述第一介质通孔和一个所述第二介质通孔,且所述第一介质通孔和所述第二介质通孔均位于第二端的所述流道板为第三流道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当若干所述第一流道串联设置,若干所述第二流道串联设置:
所述第二流道板和所述第三流道板层叠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流道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流道板和所述第三流道板之间;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介质通孔之间、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一介质通孔之间均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用于阻止第一介质进入所述第二流道以及阻止第二介质进入所述第一流道。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当若干所述第一流道并联后串联设置,若干所述第二流道并联后串联设置;
若干所述第一流道板层叠设置形成介质流道单元,若干所述介质流道单元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流道板之间,且相邻所述介质流道单元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三流道板;
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介质通孔之间、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一介质通孔之间均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用于阻止第一介质进入所述第二流道以及阻止第二介质进入所述第一流道。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若干所述流道板中:
具有一个第一介质通孔和一个第二介质通孔,且所述第一介质通孔和所述第二介质通孔均位于第一端的所述流道板为第二流道板;
具有一个所述第一介质通孔和一个所述第二介质通孔,且所述第一介质通孔和所述第二介质通孔均位于第二端的所述流道板为第三流道板;
第一端具有一个所述第一介质通孔,第二端具有一个所述第二介质通孔的所述流道板的第四流道板,所述第一介质通孔位于所述第四流道板的一侧,所述第二介质通孔位于所述第四流道板的另一侧;
第一端具有一个所述第二介质通孔,第二端具有一个所述第一介质通孔的所述流道板为第五流道板,所述第一介质通孔位于所述第五流道板的一侧,所述第二介质通孔位于所述第五流道板的另一侧;
所述第三流道板、所述第五流道板、所述第二流道板、所述第四流道板依次层叠设置形成介质流道组,若干所述介质流道组层叠设置形成所述流道组件;
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介质通孔之间、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一介质通孔之间均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用于阻止第一介质进入所述第二流道以及阻止第二介质进入所述第一流道。
9.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一流道并联设置,若干所述第二流道并联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具有两个第一介质通孔和两个第二介质通孔,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介质通孔之间、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一介质通孔之间均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用于阻止第一介质进入所述第二流道以及阻止第二介质进入所述第一流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具有两个所述第一介质通孔和/或两个所述第二介质通孔;
所述流道组件还包括流道底板,所述流道底板设置于所述流道组件朝向所述第二盖板的一侧,所述流道底板用于封堵所述流道组件朝向所述第二盖板一侧的所述第一介质通孔和所述第二介质通孔。
12.如权利要求6或7或8或10或1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二填充槽和所述粘接剂,所述第二填充槽形成于所述第一介质通孔和/或所述第二介质通孔的周围,所述粘接剂填充于所述第二填充槽。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流道组件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填充槽,所述第一填充槽与所述第二填充槽连通设置。
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
储胶件,具有储胶槽,所述储胶槽与所述第一填充槽连通设置,用于存储所述粘接剂。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胶件设置于所述流道组件与所述第二盖板之间,所述储胶槽朝向所述流道组件设置,所述流道组件设置于所述储胶槽内;
所述流道板的翻边结构翻向所述流道板朝向所述储胶槽底部的一侧,所述储胶槽底部设置有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的端面与所述流道组件朝向所述储胶槽底部一侧的所述流道板接触,与所述支撑凸起接触的翻边结构位于所述支撑凸起的侧面。
16.一种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饮水机包括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本体的水源组件、饮水组件和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连接于所述水源组件和所述饮水组件之间。
CN202223243427.3U 2022-12-01 2022-12-01 换热器及饮水机 Active CN2187647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43427.3U CN218764760U (zh) 2022-12-01 2022-12-01 换热器及饮水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43427.3U CN218764760U (zh) 2022-12-01 2022-12-01 换热器及饮水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64760U true CN218764760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80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43427.3U Active CN218764760U (zh) 2022-12-01 2022-12-01 换热器及饮水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647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43102B2 (en) Counter-flow heat exchanger for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applications
US9666912B2 (en) Heat-exchanger assembly
JP5882179B2 (ja) 外部マニホルドを備えた内部熱交換器
WO2016168932A1 (en) Counter-flow heat exchanger for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applications
US5727118A (en) Electric boiler for heat-transfer liquid circulating in an open or closed circuit
JP5601928B2 (ja) 高密度積層型熱交換器
US11629917B2 (en) Three-layer heat exchanger with internal manifold for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KR20170079191A (ko) 전기소자 냉각용 열교환기
CN111490311B (zh) 一种集成式换热板及车用电池热管理系统
KR20130081802A (ko) 이차전지 모듈 및 이차전지 팩
CN218764760U (zh) 换热器及饮水机
GB2527338A (en) Heat transfer apparatus
CN211607177U (zh) 抗重力复合能道强制导流均温板、散热器及电子产品
CN215524309U (zh) 板式换热器及车辆
CN215955392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模组液冷却装置
CN218764761U (zh) 换热装置及饮水机
CN112857100B (zh) 液体加热器具
CN118129526A (zh) 换热器、饮水机及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CN213273229U (zh) 换热装置和供液装置
CN215176073U (zh) 一种电源外置的冷暖垫一体机
CN219435958U (zh) 一种电池组液冷装置
CN216717121U (zh) 换热板、换热板对、换热板束及换热器
CN118129514A (zh) 换热器、饮水机及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CN219868588U (zh) 一种热交换装置
CN217994055U (zh) 流道集成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