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64018U - 一种用于液体加热器的加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液体加热器的加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64018U
CN218764018U CN202223077404.XU CN202223077404U CN218764018U CN 218764018 U CN218764018 U CN 218764018U CN 202223077404 U CN202223077404 U CN 202223077404U CN 218764018 U CN218764018 U CN 2187640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sulating layer
resistance heating
layer
steel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7740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礼敏
郑昕斌
陈勇
林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Xic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zhou Xiche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zhou Xicheng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zhou Xiche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7740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640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640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640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face Heat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液体加热器的加热结构,包括导热钢板、第一绝缘层、电阻加热层、第二绝缘层和导热片;第一绝缘层和导热片分别设于导热钢板的相对两侧面上,电阻加热层贴附于第一绝缘层的外表面上,第二绝缘层贴附于电阻加热层的外表面上。即利用导热钢板的导热性和稳定性,在导热钢板上印刷电阻加热层,由连接电路对电阻加热层进行通电,并在其顶层和底层进行绝缘隔离,电阻加热层的热量由导热钢板传导至背面,采用该方式来代替传统的PTC芯片发热方法,具有发热均匀、发热效率高且传热效率高的优点,并且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导热钢板的背面用于与液体流动腔体内流动的液体接触,实现与导热钢板的热量充分交换。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液体加热器的加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液体加热器的加热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液体加热器上,大部分使用陶瓷PTC芯片,通电发热,绝缘后与导热结构结合,从而达到加热液体的目的。然而,陶瓷PTC芯片数量多,需要单片绝缘,结构复杂;并且陶瓷PTC加热器绝缘需要使用陶瓷或者绝缘导热布,导致传热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液体加热器的加热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传热效率高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液体加热器的加热结构,包括导热钢板、第一绝缘层、电阻加热层、第二绝缘层和导热片;所述第一绝缘层和导热片分别设于导热钢板的相对两侧面上,所述电阻加热层贴附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绝缘层贴附于电阻加热层的外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形状与第二绝缘层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一绝缘层的面积与第二绝缘层的面积相等,所述电阻加热层的面积小于第二绝缘层的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钢板的厚度为2mm,第一绝缘层的厚度为150μm,电阻加热层的厚度为15μm,第二绝缘层的厚度为60μm。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钢板为不锈钢板。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片为翅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液体加热器的加热结构,包括导热钢板、第一绝缘层、电阻加热层、第二绝缘层和导热片;所述第一绝缘层和导热片分别设于导热钢板的相对两侧面上,所述电阻加热层贴附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绝缘层贴附于电阻加热层的外表面上。即利用导热钢板的导热性和稳定性,在导热钢板上印刷电阻加热层,由连接电路对电阻加热层进行通电,并在其顶层和底层进行绝缘隔离,电阻加热层的热量由导热钢板传导至背面,采用该方式来代替传统的PTC芯片发热方法,具有发热均匀、发热效率高且传热效率高的优点,并且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导热钢板的背面用于与液体流动腔体内流动的液体接触,实现与导热钢板的热量充分交换。经实验,在相同工况下(外界温度25℃,冷却液流量均为10L/min),现有的加热功率为5326W,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液体加热器的加热结构的加热功率可达到6928W,提高了约3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液体加热器的加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液体加热器的加热结构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液体加热器的加热结构的侧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标号说明:
1、导热钢板;2、第一绝缘层;3、电阻加热层;4、第二绝缘层;5、导热片;6、导电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液体加热器的加热结构,包括导热钢板、第一绝缘层、电阻加热层、第二绝缘层和导热片;所述第一绝缘层和导热片分别设于导热钢板的相对两侧面上,所述电阻加热层贴附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绝缘层贴附于电阻加热层的外表面上。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液体加热器的加热结构,包括导热钢板、第一绝缘层、电阻加热层、第二绝缘层和导热片;所述第一绝缘层和导热片分别设于导热钢板的相对两侧面上,所述电阻加热层贴附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绝缘层贴附于电阻加热层的外表面上。即利用导热钢板的导热性和稳定性,在导热钢板上印刷电阻加热层,由连接电路对电阻加热层进行通电,并在其顶层和底层进行绝缘隔离,电阻加热层的热量由导热钢板传导至背面,采用该方式来代替传统的PTC芯片发热方法,具有发热`均匀、发热效率高且传热效率高的优点,并且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导热钢板的背面用于与液体流动腔体内流动的液体接触,实现与导热钢板的热量充分交换。经实验,在相同工况下(外界温度25℃,冷却液流量均为10L/min),现有的加热功率为5326W,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液体加热器的加热结构的加热功率可达到6928W,提高了约3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形状与第二绝缘层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一绝缘层的面积与第二绝缘层的面积相等,所述电阻加热层的面积小于第二绝缘层的面积。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能够确保绝缘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钢板的厚度为2mm,第一绝缘层的厚度为150μm,电阻加热层的厚度为15μm,第二绝缘层的厚度为60μm。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能够使传热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钢板为不锈钢板。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片为翅片。
由上述描述可知,采用上述常用的配件,利于生产与推广。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液体加热器的加热结构,包括导热钢板1、第一绝缘层2、电阻加热层3、第二绝缘层4和导热片5;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热钢板1为不锈钢板,型号为SUS 430。所述导热片5为翅片,采用AL3003材料。采用常用配件,利于生产与推广。
所述第一绝缘层2的形状与第二绝缘层4的形状相同,均为正方形。所述第一绝缘层2的面积与第二绝缘层4的面积相等,所述电阻加热层3的面积小于第二绝缘层4的面积。所述导热钢板的厚度为2mm,第一绝缘层的厚度为150μm,电阻加热层的厚度为15μm,第二绝缘层的厚度为60μm。
所述第一绝缘层2和导热片5分别设于导热钢板1的相对两侧面上,所述电阻加热层3贴附于所述第一绝缘层2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绝缘层4贴附于电阻加热层3的外表面上。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不仅能够确保绝缘效果,还能够使传热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液体加热器的加热结构的工作原理为:
安装时,将导热片与液体加热器中的液体腔室连通,即当液体腔室内有液体时,就会与导热片接触。设置导电端子6与电阻加热层3电连接,通过导电端子触发电阻加热层工作,电阻加热层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钢板传递至导热片上,导热片就会对液体进行加热,实现加热操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液体加热器的加热结构,包括导热钢板、第一绝缘层、电阻加热层、第二绝缘层和导热片;所述第一绝缘层和导热片分别设于导热钢板的相对两侧面上,所述电阻加热层贴附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绝缘层贴附于电阻加热层的外表面上。即利用导热钢板的导热性和稳定性,在导热钢板上印刷电阻加热层,由连接电路对电阻加热层进行通电,并在其顶层和底层进行绝缘隔离,电阻加热层的热量由导热钢板传导至背面,采用该方式来代替传统的PTC芯片发热方法,具有发热均匀、发热效率高且传热效率高的优点,并且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导热钢板的背面用于与液体流动腔体内流动的液体接触,实现与导热钢板的热量充分交换。经实验,在相同工况下(外界温度25℃,冷却液流量均为10L/min),现有的加热功率为5326W,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液体加热器的加热结构的加热功率可达到6928W,提高了约3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用于液体加热器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钢板、第一绝缘层、电阻加热层、第二绝缘层和导热片;所述第一绝缘层和导热片分别设于导热钢板的相对两侧面上,所述电阻加热层贴附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绝缘层贴附于电阻加热层的外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液体加热器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形状与第二绝缘层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一绝缘层的面积与第二绝缘层的面积相等,所述电阻加热层的面积小于第二绝缘层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液体加热器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钢板的厚度为2mm,第一绝缘层的厚度为150μm,电阻加热层的厚度为15μm,第二绝缘层的厚度为6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液体加热器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钢板为不锈钢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液体加热器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片为翅片。
CN202223077404.XU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用于液体加热器的加热结构 Active CN2187640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77404.XU CN218764018U (zh)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用于液体加热器的加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77404.XU CN218764018U (zh)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用于液体加热器的加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64018U true CN218764018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51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77404.XU Active CN218764018U (zh)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用于液体加热器的加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640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93355Y (zh) 大功率电动车控制器
CN105554925A (zh) 一种云母耐高温电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CN203151771U (zh) 铜质ptc发热器件
CN218764018U (zh) 一种用于液体加热器的加热结构
CN202254474U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或制热模块
CN201230379Y (zh) Ptc发热元件
CN105897060A (zh) 冷凝器热源温差发电装置
CN107833747A (zh) 一种组合式超级电容器模块散热结构
CN102163928A (zh) 超声波焊接机专用超大功率整流电力电子器件模块
CN206819982U (zh) 半导体致冷片
CN112164746B (zh) 温差发电器件
CN209642996U (zh) 一种无吹风大功率ptc发热体
CN201269667Y (zh) 一种半导体致冷装置
CN203661309U (zh) 厚膜加热板
CN107994240B (zh) 燃料电池
CN207818381U (zh) 中心传热的高效散热和加热的能量型超级电容
CN201328474Y (zh) 一种直发器发热板
CN218763969U (zh) 一种液体加热器
CN212727891U (zh) 一种电路板的散热结构
CN210781397U (zh) 一种高功率密度的ptc加热器
CN211858841U (zh) 一种温度调节装置及电池模组
CN212324399U (zh) 一种便捷的电热膜热菜宝
CN208284362U (zh) 一种散热式电容器端盖组件
CN213280129U (zh) 一种水加热器发热片结构
CN207269270U (zh) 金属陶瓷发热体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50000 building 19, area C, Fuzhou Software Park, No.89, Tongpan software Avenue, Gulou District,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uzhou Xicheng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50000 building 19, area C, Fuzhou Software Park, No.89, Tongpan software Avenue, Gulou District,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UZHOU XICHENG ELECTRONIC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