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63899U - 空调机组的控制装置和空调机组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组的控制装置和空调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63899U
CN218763899U CN202222735531.8U CN202222735531U CN218763899U CN 218763899 U CN218763899 U CN 218763899U CN 202222735531 U CN202222735531 U CN 202222735531U CN 218763899 U CN218763899 U CN 2187638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air conditioning
conditioning unit
controller
hea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3553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正伟
高知杨
秦雨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chuang Meiz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chuang Meiz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chuang Meiz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chuang Meiz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3553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638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638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638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机组的控制装置和空调机组。其中,空调机组包括热管系统和压缩机系统,热管系统包括冷凝段和蒸发段,空调机组的控制装置包括: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空调机组的运行参数,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压力检测件,用于检测热管系统的冷凝段压力和蒸发段压力;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空调机组所在的室外环境温度;控制器,与第一压力检测件、温度检测件、热管系统和压缩机系统相连接,控制器用于在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并且冷凝段的压力大于第一压力和/或蒸发段的压力大于或等于第二压力的情况下,控制压缩机系统运行。

Description

空调机组的控制装置和空调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机组的控制装置和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热管系统和压缩机系统组成的空调机组中,室外环境较低时,通过仅运行热管系统,达到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但是,在待散热设备的制冷量需要较高的情况下,即使室外环境温度较低,仅运行热管系统也无法满足散热效果,因此,在室外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压缩机系统的开启时机,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空调机组的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空调机组。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空调机组的控制装置,其中,空调机组包括热管系统和压缩机系统,热管系统包括冷凝段和蒸发段,控制装置包括: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空调机组的运行参数,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压力检测件,用于检测热管系统的冷凝段压力和蒸发段压力;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空调机组所在的室外环境温度;控制器,与第一压力检测件、温度检测件、热管系统和压缩机系统相连接,控制器用于在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并且冷凝段的压力大于第一压力和/或蒸发段的压力大于或等于第二压力的情况下,控制压缩机系统运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机组的控制装置,其中,空调机组可以用于对通讯机房或者数据中心等设备进行冷却降温,空调机组包括热管系统和压缩机系统。可以理解的是,热管系统通过热管空调的原理,利用室外的冷空气作用于热管内的冷媒发生相变,从而使得冷媒在热管系统的蒸发段和冷凝段之间循环,进而实现空调机组的制冷效果。热管系统无需运行压缩机等设备,能够充分利用环境温度,从而可以有效地节省能源。相应地,压缩机系统则是利用压缩机对冷媒的压缩,实现冷媒的蒸发和冷凝,进而实现冷媒在压缩机系统内部进行训话,以实现空调机组的制冷效果。压缩机系统利用压缩机的运行,可以有效地提高空调机组的制冷效果。
进一步地,控制装置还包括检测装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空调机组的运行参数。具体地,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压力检测件,用于检测热管系统的冷凝段压力和蒸发段压力。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空调机组所在的室外的环境温度。进一步地,控制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压力检测件和温度检测件相连接。已接收热管系统的冷凝段压力和蒸发段压力以及室外的环境温度。同时,控制器还与热管系统和压缩机系统相连接,以实现对热管系统和压缩机系统的运行进行控制。
具体地,如果室外的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此时,还需要获取热管系统的冷凝段压力和蒸发压力,如果热管系统的冷凝段压力大于第一压力,或者热管系统的蒸发段的压力大于或等于第二压力,则表明热管系统的运行压力较大,也就是空调机组需要进行散热的通讯机房或者数据中心的温度较高,虽然室外的环境温度较低,但热管系统仍然无法仅仅利用室外的环境温度对待散热设备提供足够的制冷量,此时,则需要开启压缩机系统,以保证空调机组具有足够的制冷量。
相反,如果室外的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并且,热管系统的冷凝段压力小于第一压力值时,或者热管系统的蒸发段压力大于或等于第二压力值时,则表明热管系统利用室外的环境温度足够为待散热设备进行散热,此时则无需开启压缩机系统,仅开启热管系统即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机组的控制装置,通过检测装置获取空调机组所在的室外的环境温度,以及热管系统的蒸发段压力和冷凝段压力,从而可以使得控制器能够根据环境温度以及蒸发段压力和冷凝段压力来确定是否需要开启空调机组的压缩机系统。也就是,在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的情况下,进一步根据热管系统的冷凝段压力和蒸发段压力来确定压缩机系统是否需要运行,进而避免了室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只开启热管系统导致制冷量不足的问题,保证了空调机组的制冷量,也即保证了空调机组对于待散热设备的散热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压缩机系统包括多个压缩机,空调机组还包括蒸发器,蒸发器与多个压缩机相连接,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压力检测件,与控制器相连接,用于检测蒸发器的蒸发压力;控制器还用于在压缩机系统已运行的情况下,根据第二压力检测件的检测结果控制多个压缩机的运行数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压缩机系统可以包括多个压缩机,从而可以通过控制压缩机的运行数量,以实现压缩机系统的制冷量的调节。相应地,空调机组还包括蒸发器,蒸发器与多个压缩机相连通,以实现压缩机将冷媒输送至蒸发器中进行换热。
进一步地,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压力检测件,第二压力检测件用于检测蒸发器的蒸发压力,并输送至控制器,以使得控制器能够根据蒸发器的蒸发压力控制多个压缩机的运行数量。
具体地,如果蒸发压力大于或等于第三压力,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则表明压缩机系统的制冷量不足,此时,需要增加压缩机的运行数量,以提高压缩机系统的制冷量,也即控制至少一个处于未开启状态的压缩机开始运行。然后继续获取蒸发压力,如果蒸发压力仍然大于第三压力,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则表明压缩机系统的制冷量仍然不够,因此,继续开启未运行的压缩机,以提高制冷量。
相应地,如果蒸发压力小于第四压力,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则表明压缩机系统的制冷量已超出需求,此时,需要减小压缩机系统的制冷量,也即控制至少一个已经运行的压缩机停止运行。然后继续获取蒸发压力,如果蒸发压力仍然小于第四压力,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则继续控制至少一个已经运行的压缩机停止运行,从而减少能源的消耗。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空调机组还包括风机系统,风机系统用于将热管系统和压缩机系统调节后的气体输送至目标位置,压缩机系统还包括冷凝器,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三压力检测件,与控制器相连接,用于检测冷凝器的冷凝压力;控制器还用于在压缩机系统已运行的情况下根据第三压力检测件的检测结果控制风机系统的气体输送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机组还包括风机系统,通过风机系统的设置,可以将热管系统和压缩机系统降温后的空气输送至待散热的目标位置,也就是将冷空气输送至通讯机房或者数据中心内,从而提高对于待散热设备的散热效果。压缩机系统还包括冷凝器,并且,冷凝器与多个压缩机相连通,从而实现压缩机能够将换热后的冷媒进行压缩并输送至冷凝器中冷凝。
进一步地,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三压力检测件,第三压力检测件用于检测冷凝器的冷凝压力,并传输至控制器,以使得控制器能够根据第三压力检测件的检测结果控制风机系统的气体输送量。
具体地,在压缩机系统已运行的情况下,获取冷凝器的冷凝压力,如果冷凝器的冷凝压力小于第五压力,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则表明压缩机系统的制冷量超出需求,此时可以减小风机系统的气体输送量,从而在保证制冷量的基础上,减少能源的消耗。相应地,如果冷凝器的冷凝压力大于或等于第五压力,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则表明需要提高气体的输送量,以保证空调机组的制冷量。也即控制风机系统提高气体的输送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检测装置还包括:第四压力检测件,与控制器相连接,用于检测热管系统的冷凝段压力;控制器还用于在压缩机系统未运行的情况下根据第四压力检测件的检测结果控制风机系统的气体输送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检测装置还包括第四压力检测件,第四压力检测件用于检测热管系统的冷凝段压力,从而使得控制器能够根据热管系统的冷凝段压力控制风机的气体输送量。
具体地,当热管系统的冷凝段压力大于或等于第六压力时,则表明待散热设备的温度未达到散热需求,此时,可以增加风机系统的气体输送量,以提高对于待散热设备的制冷量。也就是控制风机系统提高气体输送量。可以理解的是,第六压力应小于第一压力。也就是,当热管系统的冷凝段压力在大于第六压力的情况下继续上升至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此时表明热管系统已无法满足散热需求,需要开启压缩机系统来保证空调机组的散热效果。
相应地,当热管系统的冷凝段压力小于第七压力时,则表明待散热设备的温度超过散热需求,此时,可以减少风机系统的气体输送量,以减少能源的消耗。也就是控制风机系统减小气体输送量。
进一步地,风机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调速风机和多个定速风机,相应地,在调节风机系统的气体输送量的过程中,可以调节调速风机的风速,或者调节定速风机的运行数量,以实现气体输送量的调节。
举例而言,风机系统包括两个调速风机,调速风机包括低速和告诉两种运行模式,风机系统还包括四个定速风机。具体地,两个调速风机分别为一号风机和四号风机,四个定速风机分别为二号风机、三号风机、五号风机和六号风机。在风机系统的最低气体输送量时,一号风机处于低速模式,在增加气体输送量的过程中,开启一号风机的高速模式,然后开启二号风机,再开启三号风机,然后开启四号风机的低速模式,然后开启四号风机的高速模式,然后开启五号风机,最后开启六号风机。相反,在减少气体输送量的过程中,首先关闭六号风机,然后关闭五号风机,然后控制四号风机处于低速模式,然后关闭四号风机,然后关闭三号风机,然后关闭二号风机,然后开启一号风机的低速模式,最后关闭一号风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控制装置还包括通信装置,分别与检测装置和控制器相连接,用于传输运行参数,以及传输控制器的控制指令。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通信装置的设置,可以实现检测装置与控制器之间的数据通信,进而保证控制器能够根据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运行参数对空调机组进行控制。具体地,通信装置可以采用RS485通讯协议,具体可以为ModbusRTU协议或ModbusTCP协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控制器包括:检测芯片,与检测装置相连接,用于接收运行参数;控制芯片,与检测芯片和空调机组相连接,用于接收运行参数并根据运行参数控制空调机组运行。
在该技术方案中,控制器可以包括检测芯片和控制芯片,其中,检测芯片与检测装置相连接,以实现对检测装置所检测的运行参数进行接收并处理,进而将运行参数输送至控制芯片。控制芯片用于接收运行参数并根据运行参数对空调机组进行控制。
具体地,检测芯片可以通过电压互感器或者热敏电阻的参数变化来接收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运行参数。控制芯片可以通过多个继电器、多个接近开关以及多个接触器来控制空调机组各个部件的信号的通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控制装置还包括电源切换器,电源切换器的一端与至少两个电源相连接,电源切换器的另一端与空调机组相连接;控制器与电源切换器相连接,控制器还用于控制电源切换器运行,以使空调机组与至少两个电源中的一个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机组可以通过电源切换装置实现电源的切换,具体地,电源切换装置可以连接有至少两个电源,并且电源切换装置与空调机组相连接,在空调机组当前连接的电源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可以响应于电源切换指令,控制电源切换转置运行,以使得空调机组与当前连接的电源断开,然后连接至其他电源,以保证空调机组的持续供电。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控制装置还包括显示器,与控制器相连接,用于显示空调机组的运行状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显示器的设置,可以实现对空调机组的运行状态进行显示,以使得工作人员能够直观的获取到空调机组的运行状态,便于工作人员对空调机组进行控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控制装置还包括报警器,与控制器相连接,用于在空调机组发生故障时发出报警信息。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报警器的设置,可以在空调机组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时,及时通过报警器发出报警信息,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对故障进行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空调机组,包括如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出的空调机组的控制装置,因此,该空调机组具备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出的空调机组的控制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机组的结构框图;
图2示出了图1中压缩机系统和风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800控制装置,802检测装置,804控制器,806通信装置,808检测芯片,810控制芯片,812电源切换器,814显示器,816报警器,900空调机组,902热管系统,904压缩机系统,906风机系统,908一号风机,910二号风机,912三号风机,914四号风机,916五号风机,918六号风机,920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至图3,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机组的控制装置和空调机组进行详细地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提出了一种空调机组900的控制装置800,其中,空调机组900包括热管系统902和压缩机系统904,热管系统902包括冷凝段和蒸发段,控制装置800包括:检测装置802,用于检测空调机组900的运行参数,检测装置802包括:第一压力检测件,用于检测热管系统902的冷凝段压力和蒸发段压力;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空调机组900所在的室外环境温度;控制器804,与第一压力检测件、温度检测件、热管系统902和压缩机系统904相连接,控制器804用于在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并且冷凝段的压力大于第一压力和/或蒸发段的压力大于或等于第二压力的情况下,控制压缩机系统运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机组900的控制装置800,其中,空调机组900可以用于对通讯机房或者数据中心等设备进行冷却降温,空调机组900包括热管系统902和压缩机系统904。可以理解的是,热管系统902通过热管空调的原理,利用室外的冷空气作用于热管内的冷媒发生相变,从而使得冷媒在热管系统902的蒸发段和冷凝段之间循环,进而实现空调机组900的制冷效果。热管系统902无需运行压缩机等设备,能够充分利用环境温度,从而可以有效地节省能源。相应地,压缩机系统904则是利用压缩机对冷媒的压缩,实现冷媒的蒸发和冷凝,进而实现冷媒在压缩机系统904内部进行训话,以实现空调机组900的制冷效果。压缩机系统904利用压缩机的运行,可以有效地提高空调机组900的制冷效果。
进一步地,控制装置800还包括检测装置802,检测装置802用于检测空调机组900的运行参数。具体地,检测装置802包括第一压力检测件,用于检测热管系统902的冷凝段压力和蒸发段压力。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空调机组900所在的室外的环境温度。进一步地,控制装置800还包括控制器804,控制器804与第一压力检测件和温度检测件相连接。已接收热管系统902的冷凝段压力和蒸发段压力以及室外的环境温度。同时,控制器804还与热管系统902和压缩机系统904相连接,以实现对热管系统902和压缩机系统904的运行进行控制。
具体地,如果室外的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此时,还需要获取热管系统902的冷凝段压力和蒸发压力,如果热管系统902的冷凝段压力大于第一压力,或者热管系统902的蒸发段的压力大于或等于第二压力,则表明热管系统902的运行压力较大,也就是空调机组900需要进行散热的通讯机房或者数据中心的温度较高,虽然室外的环境温度较低,但热管系统902仍然无法仅仅利用室外的环境温度对待散热设备提供足够的制冷量,此时,则需要开启压缩机系统904,以保证空调机组900具有足够的制冷量。
相反,如果室外的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并且,热管系统902的冷凝段压力小于第一压力值时,或者热管系统902的蒸发段压力大于或等于第二压力值时,则表明热管系统902利用室外的环境温度足够为待散热设备进行散热,此时则无需开启压缩机系统904,仅开启热管系统902即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机组900的控制装置800,通过检测装置802获取空调机组900所在的室外的环境温度,以及热管系统902的蒸发段压力和冷凝段压力,从而可以使得控制器804能够根据环境温度以及蒸发段压力和冷凝段压力来确定是否需要开启空调机组900的压缩机系统904。也就是,在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的情况下,进一步根据热管系统902的冷凝段压力和蒸发段压力来确定压缩机系统904是否需要运行,进而避免了室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只开启热管系统902导致制冷量不足的问题,保证了空调机组900的制冷量,也即保证了空调机组900对于待散热设备的散热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压缩机系统904包括多个压缩机,空调机组900还包括蒸发器,蒸发器与多个压缩机相连接,检测装置802还包括:第二压力检测件,与控制器804相连接,用于检测蒸发器的蒸发压力;控制器804还用于在压缩机系统904已运行的情况下,根据第二压力检测件的检测结果控制多个压缩机的运行数量。
在该实施例中,压缩机系统904可以包括多个压缩机,从而可以通过控制压缩机的运行数量,以实现压缩机系统904的制冷量的调节。相应地,空调机组900还包括蒸发器,蒸发器与多个压缩机相连通,以实现压缩机将冷媒输送至蒸发器中进行换热。
进一步地,检测装置802还包括第二压力检测件,第二压力检测件用于检测蒸发器的蒸发压力,并输送至控制器804,以使得控制器804能够根据蒸发器的蒸发压力控制多个压缩机的运行数量。
具体地,如果蒸发压力大于或等于第三压力,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则表明压缩机系统904的制冷量不足,此时,需要增加压缩机的运行数量,以提高压缩机系统904的制冷量,也即控制至少一个处于未开启状态的压缩机开始运行。然后继续获取蒸发压力,如果蒸发压力仍然大于第三压力,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则表明压缩机系统904的制冷量仍然不够,因此,继续开启未运行的压缩机,以提高制冷量。
相应地,如果蒸发压力小于第四压力,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则表明压缩机系统904的制冷量已超出需求,此时,需要减小压缩机系统904的制冷量,也即控制至少一个已经运行的压缩机停止运行。然后继续获取蒸发压力,如果蒸发压力仍然小于第四压力,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则继续控制至少一个已经运行的压缩机停止运行,从而减少能源的消耗。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空调机组900还包括风机系统906,风机系统906用于将热管系统902和压缩机系统904调节后的气体输送至目标位置,压缩机系统904还包括冷凝器,检测装置802还包括:第三压力检测件,与控制器804相连接,用于检测冷凝器的冷凝压力;控制器804还用于在压缩机系统904已运行的情况下根据第三压力检测件的检测结果控制风机系统906的气体输送量。
在该实施例中,空调机组900还包括风机系统906,通过风机系统906的设置,可以将热管系统902和压缩机系统904降温后的空气输送至待散热的目标位置,也就是将冷空气输送至通讯机房或者数据中心内,从而提高对于待散热设备的散热效果。压缩机系统904还包括冷凝器,并且,冷凝器与多个压缩机相连通,从而实现压缩机能够将换热后的冷媒进行压缩并输送至冷凝器中冷凝。
进一步地,检测装置802还包括第三压力检测件,第三压力检测件用于检测冷凝器的冷凝压力,并传输至控制器804,以使得控制器804能够根据第三压力检测件的检测结果控制风机系统906的气体输送量。
具体地,在压缩机系统904已运行的情况下,获取冷凝器的冷凝压力,如果冷凝器的冷凝压力小于第五压力,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则表明压缩机系统904的制冷量超出需求,此时可以减小风机系统906的气体输送量,从而在保证制冷量的基础上,减少能源的消耗。相应地,如果冷凝器的冷凝压力大于或等于第五压力,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则表明需要提高气体的输送量,以保证空调机组900的制冷量。也即控制风机系统906提高气体的输送量。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检测装置802还包括:第四压力检测件,与控制器804相连接,用于检测热管系统902的冷凝段压力;控制器804还用于在压缩机系统904未运行的情况下根据第四压力检测件的检测结果控制风机系统906的气体输送量。
在该实施例中,检测装置802还包括第四压力检测件,第四压力检测件用于检测热管系统902的冷凝段压力,从而使得控制器804能够根据热管系统902的冷凝段压力控制风机的气体输送量。
具体地,当热管系统902的冷凝段压力大于或等于第六压力时,则表明待散热设备的温度未达到散热需求,此时,可以增加风机系统906的气体输送量,以提高对于待散热设备的制冷量。也就是控制风机系统906提高气体输送量。可以理解的是,第六压力应小于第一压力。也就是,当热管系统902的冷凝段压力在大于第六压力的情况下继续上升至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此时表明热管系统902已无法满足散热需求,需要开启压缩机系统904来保证空调机组900的散热效果。
相应地,当热管系统902的冷凝段压力小于第七压力时,则表明待散热设备的温度超过散热需求,此时,可以减少风机系统906的气体输送量,以减少能源的消耗。也就是控制风机系统906减小气体输送量。
进一步地,风机系统906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调速风机和多个定速风机,相应地,在调节风机系统906的气体输送量的过程中,可以调节调速风机的风速,或者调节定速风机的运行数量,以实现气体输送量的调节。
举例而言,如图2所示,风机系统906包括两个调速风机,调速风机包括低速和告诉两种运行模式,风机系统906还包括四个定速风机。具体地,两个调速风机分别为一号风机908和四号风机914,四个定速风机分别为二号风机910、三号风机912、五号风机916和六号风机918。在风机系统906的最低气体输送量时,一号风机908处于低速模式,在增加气体输送量的过程中,开启一号风机908的高速模式,然后开启二号风机910,再开启三号风机912,然后开启四号风机914的低速模式,然后开启四号风机914的高速模式,然后开启五号风机916,最后开启六号风机918。相反,在减少气体输送量的过程中,首先关闭六号风机918,然后关闭五号风机916,然后控制四号风机914处于低速模式,然后关闭四号风机914,然后关闭三号风机912,然后关闭二号风机910,然后开启一号风机908的低速模式,最后关闭一号风机908。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控制装置800还包括通信装置806,分别与检测装置802和控制器804相连接,用于传输运行参数,以及传输控制器804的控制指令。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通信装置806的设置,可以实现检测装置802与控制器804之间的数据通信,进而保证控制器804能够根据检测装置802所检测到的运行参数对空调机组900进行控制。具体地,通信装置806可以采用RS485通讯协议,具体可以为ModbusRTU协议或ModbusTCP协议。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控制器804包括:检测芯片808,与检测装置802相连接,用于接收运行参数;控制芯片810,与检测芯片808和空调机组900相连接,用于接收运行参数并根据运行参数控制空调机组900运行。
具体地,控制器804可以包括检测芯片808和控制芯片810,其中,检测芯片808与检测装置802相连接,以实现对检测装置802所检测的运行参数进行接收并处理,进而将运行参数输送至控制芯片810。控制芯片810用于接收运行参数并根据运行参数对空调机组900进行控制。
具体地,检测芯片808可以通过电压互感器或者热敏电阻的参数变化来接收检测装置802所检测到的运行参数。控制芯片810可以通过多个继电器、多个接近开关以及多个接触器来控制空调机组900各个部件的信号的通断。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控制装置800还包括电源切换器812,电源切换器812的一端与至少两个电源920相连接,电源切换器812的另一端与空调机组900相连接;控制器804与电源切换器812相连接,控制器804还用于控制电源切换器812运行,以使空调机组900与至少两个电源920中的一个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空调机组900可以通过电源920切换装置实现电源920的切换,具体地,电源920切换装置可以连接有至少两个电源920,并且电源920切换装置与空调机组900相连接,在空调机组900当前连接的电源920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可以响应于电源920切换指令,控制电源920切换转置运行,以使得空调机组900与当前连接的电源920断开,然后连接至其他电源920,以保证空调机组900的持续供电。
进一步地,控制装置800还包括显示器814,与控制器804相连接,用于显示空调机组900的运行状态。
具体地,通过显示器814的设置,可以实现对空调机组900的运行状态进行显示,以使得工作人员能够直观的获取到空调机组900的运行状态,便于工作人员对空调机组900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控制装置800还包括报警器816,与控制器804相连接,用于在空调机组900发生故障时发出报警信息。
具体地,通过报警器816的设置,可以在空调机组900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时,及时通过报警器816发出报警信息,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对故障进行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如图1所示,提出了一种空调机组900,包括如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出的空调机组900的控制装置800,和/或如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可读存储介质,因此,该空调机组900具备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出的空调机组900的控制装置800和/或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可读存储介质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机组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机组包括热管系统和压缩机系统,所述热管系统包括冷凝段和蒸发段,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空调机组的运行参数,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第一压力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热管系统的冷凝段压力和蒸发段压力;
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空调机组所在的室外环境温度;
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压力检测件、所述温度检测件、所述热管系统和所述压缩机系统相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并且所述冷凝段的压力大于第一压力和/或所述蒸发段的压力大于或等于第二压力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压缩机系统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系统包括多个压缩机,所述空调机组还包括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多个压缩机相连接,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
第二压力检测件,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用于检测所述蒸发器的蒸发压力;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压缩机系统已运行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压力检测件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多个压缩机的运行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机组还包括风机系统,所述风机系统用于将所述热管系统和所述压缩机系统调节后的气体输送至目标位置,所述压缩机系统还包括冷凝器,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
第三压力检测件,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冷凝器的压力;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压缩机系统已运行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三压力检测件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风机系统的气体输送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
第四压力检测件,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热管系统的冷凝段压力;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压缩机系统未运行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四压力检测件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风机系统的气体输送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信装置,分别与所述检测装置和所述控制器相连接,用于传输所述运行参数,以及传输所述控制器的控制指令。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
检测芯片,与所述检测装置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运行参数;
控制芯片,与所述检测芯片和所述空调机组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运行参数并根据所述运行参数控制所述空调机组运行。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源切换器,所述电源切换器的一端与至少两个电源相连接,所述电源切换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空调机组相连接;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源切换器相连接,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所述电源切换器运行,以使所述空调机组与所述至少两个电源中的一个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显示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用于显示所述空调机组的运行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报警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用于在所述空调机组发生故障时发出报警信息。
10.一种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组的控制装置。
CN202222735531.8U 2022-10-17 2022-10-17 空调机组的控制装置和空调机组 Active CN2187638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35531.8U CN218763899U (zh) 2022-10-17 2022-10-17 空调机组的控制装置和空调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35531.8U CN218763899U (zh) 2022-10-17 2022-10-17 空调机组的控制装置和空调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63899U true CN218763899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98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35531.8U Active CN218763899U (zh) 2022-10-17 2022-10-17 空调机组的控制装置和空调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638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58820B2 (ja) 電力量制御装置
US6257007B1 (en) Method of control of cooling system condenser fans and cooling tower fans and pumps
CN111780362B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JP3992195B2 (ja) 空気調和機
CA2567304A1 (en) Air conditioner with refrigerant quantity judging mode
CN109716035B (zh) 用于空气调节和热水供给的系统
KR20130012743A (ko) 멀티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20040107709A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compressors of air conditioner
CN111928435A (zh) 空调器
CN109716033B (zh) 用于空气调节和热水供给的系统
CN218763899U (zh) 空调机组的控制装置和空调机组
CN113339891A (zh) 一种双工作模式的空气处理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KR20060124960A (ko) 공기조화기의 냉방 운전 방법
WO2018179366A1 (ja) 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トラフィック調整方法
EP1672296B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P7217840B1 (ja)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N115540277A (zh) 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和空调机组
JP4043183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WO2021224962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9790984B (zh) 用于空气调节和热水供给的系统
WO2005077688A1 (ja) 空調装置
KR100408994B1 (ko) 멀티 에어컨의 냉방 운전 실내팬 제어방법
JP2001182995A (ja) 冷凍空調機の運転状況の表示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16892747A (zh)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制热除霜控制方法
JP2002071187A (ja) 空気調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