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55571U - 无基材胶带 - Google Patents
无基材胶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755571U CN218755571U CN202223373313.0U CN202223373313U CN218755571U CN 218755571 U CN218755571 U CN 218755571U CN 202223373313 U CN202223373313 U CN 202223373313U CN 218755571 U CN218755571 U CN 2187555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dhesive
- area
- layer
- bearing
- air gu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dhesive Ta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无基材胶带,包括:第一承载层、粘贴层及第二承载层,粘贴层具有第一粘性区及第二粘性区,第一承载层具有承载区及剥离区,承载区与第一粘性区连接,且承载区的宽度与第一粘性区宽度相适配,剥离区连接承载区,在承载区的宽度方向上,剥离区突出于粘贴层,第二承载层与第二粘性区连接。第一粘性区位于承载区内,剥离区露出于粘贴层外,当需要将第一承载层移除时,只需要向剥离区施加使其运动的外力,剥离区将带动承载区一起运动,最终使得承载区与第一粘性区分离,通过剥离区的设置,可以快速使得第一承载层与粘贴层分离,大大提升了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无基材胶带。
背景技术
锂电池基于其自身体积小、质量轻、能量高及循环寿命长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在各类电子产品,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等。除此之外其所使用的材料更为环保,对环境污染少。
在使用过程中,对于锂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更高的要求,也就是锂电池需要有足够的抗跌落性能。当前主要是通过热熔胶黏带固定电芯与铝塑膜,但是热熔胶黏带厚度不能过厚,否则会降低能量密度,因此诞生了无基材的热熔胶黏带。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热熔胶黏带的剖面图;无基材的热熔胶黏带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第一离型膜10、第一胶层20、第二胶层30及第二离型膜40,由于缺少基材,所以需要借助离型膜才能实现贴胶,如此就增加了撕除离型膜的工艺步骤,但离型膜的宽度与胶层的宽度相同,导致后续离型膜的撕开难度大,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基材胶带。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无基材胶带,包括:第一承载层、粘贴层及第二承载层,粘贴层具有第一粘性区及第二粘性区,第一承载层具有承载区及剥离区,承载区与第一粘性区连接,且承载区的宽度与第一粘性区的宽度相适配,剥离区连接承载区,在承载区的宽度方向上,剥离区突出于粘贴层,第二承载层与第二粘性区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承载区设有第一导气结构,第一粘性区设有第二导气结构,第一导气结构与第二导气结构相互嵌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导气结构的截面呈V字型、波浪形或矩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导气结构沿承载区的宽度和/或长度方向开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二承载层设有第三导气结构,第二粘性区设有第四导气结构,第三导气结构与第四导气结构相互嵌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三导气结构的截面呈V字型、波浪形或矩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三导气结构沿承载区的宽度和/或长度方向开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剥离区的数量为一个,且剥离区设置于承载区的一侧;或者剥离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剥离区设置于承载区相对的两侧,且两个剥离区均突出于粘贴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剥离区的宽度为1mm-1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粘贴层包括第一胶膜及第二胶膜,第二胶膜与第一胶膜连接,第一胶膜具有第一粘性区,第二胶膜与第一胶膜连接,且第二胶膜具有第二粘性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承载层、粘贴层及第二承载层依序连接,第一粘性区位于承载区内,剥离区露出于粘贴层外,当需要将第一承载层移除时,只需要向剥离区施加使其运动的外力,剥离区将带动承载区一起运动,最终使得承载区与第一粘性区分离,通过剥离区的设置,可以快速使得第一承载层与粘贴层分离,大大提升了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热熔胶黏带的剖面图;
图2为无基材胶带的剖视图之一;
图3为第一承载层的平面图;
图4为第一承载层的另一平面图;
图5为第一承载层的又一平面图;
图6为无基材胶带的剖视图之二;
图7为无基材胶带的剖视图之三;
图8为无基材胶带的剖视图之四;
图9为无基材胶带的剖视图之五;
图10为无基材胶带的剖视图之六;
图11为无基材胶带的剖视图之七;
图12为无基材胶带的剖视图之八。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离型膜;20-第一胶层;30-第二胶层;40-第二离型膜;
1-第一承载层;11-承载区;111-第一导气结构;12-剥离区;
2-粘贴层;21-第一粘性区;211-第二导气结构;22-第二粘性区;221-第四导气结构;23-第一胶膜;24-第二胶膜;
3-第二承载层;31-第三导气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如图2-图7所示,图2为无基材胶带的剖视图之一;图3为第一承载层1的平面图;图4为第一承载层1的另一平面图;图5为第一承载层1的又一平面图。图6为无基材胶带的剖视图之二;图7为无基材胶带的剖视图之三。本申请的无基材胶带包括第一承载层1、粘贴层2及第二承载层3,第一承载层1及第二承载层3分别位于粘贴层2的两侧。
进一步的,第一承载层1包括承载区11及剥离区12,粘贴层2设有第一粘性区21及第二粘性区22,承载区11与第一粘性区21贴合,第二承载层3与第二粘性区22贴合,剥离区12位于承载区11的宽度W方向上,剥离区12与承载区11连接,并且在承载区11的宽度W方向上,剥离区12突出于第一粘性区21,当需要进行第一承载层1的分离时,可通过抓取剥离区12并带动剥离区12在宽度W方向上运动,进而带动承载区11运动,实现承载区11与第一粘性区21的分离,最终使得第一承载层1与第一粘性区21的分离,通过延伸出来的剥离区12作为抓取点,可以快速抓取到第一承载层1,进而快速使得第一承载层1与第一粘性区21分离,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具体的,剥离区12的宽度为1mm-15mm。具体应用时,可以通过人工手抓剥离区12,也可以是通过设备进行抓取剥离区12,该设备可以是现有的吸嘴或夹爪结构,由于其为现有产品,将不对设备的具体结构进一步分析和阐述。
更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排出第一粘性区21在粘贴时的气体,在承载区11设有第一导气结构111,在第一粘性区21上设有第二导气结构211,第一导气结构111与第二导气结构211相互嵌合,第一导气结构111的设置便于形成与之相适配的第二导气结构211,第二导气结构211的成型为气体排出提供通道。具体应用时,第一导气结构111沿着承载区11的宽度W方向开设,或者是第一导气结构111沿着承载区11的长度L方向开设,又或是在承载区11的宽度W和长度L的方向同时开设,本实施例中,承载区11上的第一导气结构111沿着其宽度W开设,使得气体排出的路径最短,更快速和更高效将气体排出。优选地,第一导气结构111的截面形状呈V字型、波浪线或者是矩形,由于第二导气结构211与第一导气结构111相适配,所以形成的第二导气结构211截面形状与第一导气结构111的相同,因此,仅对第一导气结构111的截面形状进行介绍,不再对第二导向结构的截面形状进行赘述。
具体应用时,粘贴层2包括第一胶膜23及第二胶膜24,第一胶膜23具有第一粘性区21,第一胶膜23远离第一粘性区21的一侧与第二胶膜24连接,第二胶膜24远离第一胶膜23的一侧具有第二粘性区22,即承载区11、第一胶膜23、第二胶膜24及第二承载层3依序连接。具体的,第一胶膜23为现有的胶粘剂,其在常温下具有低粘性,用于粘贴电池铝塑膜的内表面;第二胶膜24为现有的压敏胶,其在常温下具有粘性,用于粘贴电芯的铝箔。
还需要说明的是,承载区11、第一胶膜23、第二胶膜24及第二承载层3在宽度W的方向上的尺寸相同,即四者为等宽设置。第一承载层1及第二承载层3制成材料与现有的离型膜制成的材料相同。
实施例二
如图3、4、5、8、9及10所示,图8为无基材胶带的剖视图之四;图9为无基材胶带的剖视图之五;图10为无基材胶带的剖视图之六。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为了便于第二粘性区22在进行粘贴时将气体排出,故在第二承载层3开设有第三导气结构31,在第二粘性区22开设有第四导气结构221,第三导气结构31与第四导气结构221相互嵌合,也就是说第三导气结构31与第四导气结构221相适配。进一步说明,第三导气结构31的截面形状以及开设的方式与第一导气结构111相同,例如第一导气结构111与第三导气结构31的截面形状均为V字型,且均沿着承载区11的宽度W方向开设。再进一步说明,第三导气结构31与第一导气结构111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截面形状以及开设的方式,例如第一导气结构111截面形状为V字型,其沿着承载区11的宽度W方向开设,第三导气结构31截面形状为波浪形,其沿着第二承载层3的长度L方向开设,二者的组合形式存在多种情况,以上仅为举例说明其中的部分情况,并不对其作具体限定。
实施例三
如图3、4、5及11所示,图11为无基材胶带的剖视图之七。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第一承载层1包括两个剥离区12,在宽度W方向上,两个剥离区12分别位于承载区11相对的两侧,同时,两个剥离区12均突出于第一粘性区21,可以同步拉动两个剥离区12,进一步提升承载区11与第一粘性区21的分离效率。
实施例四
如图3、4、5及12所示,图12为无基材胶带的剖视图之八。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第一承载层1包括两个剥离区12,在宽度W方向上,两个剥离区12分别位于承载区11相对的两侧,同时,两个剥离区12均突出于第一粘性区21,可以同步拉动两个剥离区12,进一步提升承载区11与第一粘性区21的分离效率。
综上所述,第一承载层1、粘贴层2及第二承载层3依序连接,第一粘性区21位于承载区11内,剥离区12露出于粘贴层2外,当需要将第一承载层1移除时,只需要向剥离区12施加使其运动的外力,剥离区12将带动承载区11一起运动,最终使得承载区11与第一粘性区21分离,通过剥离区12的设置,可以快速使得第一承载层1与粘贴层2分离,大大提升了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基材胶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承载层(1)、粘贴层(2)及第二承载层(3),所述粘贴层(2)具有第一粘性区(21)及第二粘性区(22),所述第一承载层(1)具有承载区(11)及剥离区(12),所述承载区(11)与所述第一粘性区(21)连接,且所述承载区(11)的宽度与所述第一粘性区(21)的宽度相适配,所述剥离区(12)连接所述承载区(11),在所述承载区(11)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剥离区(12)突出于所述粘贴层(2),所述第二承载层(3)与所述第二粘性区(2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基材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区(11)设有第一导气结构(111),所述第一粘性区(21)设有第二导气结构(211),所述第一导气结构(111)与所述第二导气结构(211)相互嵌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基材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气结构(111)的截面呈V字型、波浪形或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基材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气结构(111)沿所述承载区(11)的宽度和/或长度方向开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基材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层(3)设有第三导气结构(31),所述第二粘性区(22)设有第四导气结构(221),所述第三导气结构(31)与所述第四导气结构(221)相互嵌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基材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气结构(31)的截面呈V字型、波浪形或矩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基材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气结构(31)沿所述承载区(11)的宽度和/或长度方向开设。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基材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区(12)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剥离区(12)设置于所述承载区(11)的一侧;或者所述剥离区(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剥离区(12)设置于所述承载区(11)相对的两侧,且两个所述剥离区(12)均突出于所述粘贴层(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基材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区(12)的宽度为1mm-1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无基材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层(2)包括第一胶膜(23)及第二胶膜(24),所述第二胶膜(24)与所述第一胶膜(23)连接,所述第一胶膜(23)具有所述第一粘性区(21),所述第二胶膜(24)与所述第一胶膜(23)连接,且所述第二胶膜(24)具有所述第二粘性区(2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373313.0U CN218755571U (zh) | 2022-12-13 | 2022-12-13 | 无基材胶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373313.0U CN218755571U (zh) | 2022-12-13 | 2022-12-13 | 无基材胶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755571U true CN218755571U (zh) | 2023-03-28 |
Family
ID=85684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373313.0U Active CN218755571U (zh) | 2022-12-13 | 2022-12-13 | 无基材胶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755571U (zh) |
-
2022
- 2022-12-13 CN CN202223373313.0U patent/CN21875557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8755571U (zh) | 无基材胶带 | |
CN112670437A (zh) | 电池极片制备方法 | |
CN212277327U (zh) | 电池模组 | |
CN218860628U (zh) | 一种便于贴附的高耐候超薄胶贴 | |
CN111876082A (zh) |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抗跌落的保护胶及抗跌落锂离子电池 | |
CN114106729B (zh) | 一种抗反弹胶带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2300723B (zh) | 电池包装膜、应用所述电池包装膜的电池组件及电子装置 | |
CN114874706A (zh) | 一种胶纸、锂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贴胶方法 | |
CN210913477U (zh) | 一种用于压敏胶带的包装 | |
CN213593844U (zh) | 一种抗拉强度高的多层离型膜 | |
CN211339363U (zh) | 一种用于柔性电路板的双面胶带 | |
CN212174056U (zh) | 一种胶纸的来料板 | |
CN111785883A (zh) | 电池模组及其装配方法 | |
CN211455796U (zh) | 电池保护膜、电池模组及移动装置 | |
CN209412146U (zh) | 易撕胶带 | |
CN211771041U (zh) | 一种墙体分格胶带 | |
CN216513647U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耳焊接点保护用胶带 | |
CN216302871U (zh) | 防尘网贴胶装置 | |
CN218498279U (zh) | 易撕贴及易拆卸电池 | |
CN215667803U (zh) | 一种锂电池用双面胶带及应用其的锂电池产品 | |
CN213680500U (zh) | 一种光学级蓝色抗静电保护膜 | |
CN212687954U (zh) | 曲面屏保护膜 | |
CN215732031U (zh) | 电池易撕贴、电池组件及电子装置 | |
CN217468679U (zh) | 一种裸电芯及软包锂电池 | |
CN113707836B (zh) | 柔性电池及其斑马纹状电极和制作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