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53402U - 气缸上料防抖机构 - Google Patents
气缸上料防抖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753402U CN218753402U CN202222502781.7U CN202222502781U CN218753402U CN 218753402 U CN218753402 U CN 218753402U CN 202222502781 U CN202222502781 U CN 202222502781U CN 218753402 U CN218753402 U CN 2187534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ylinder
- piston
- hole
- move
- spac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上料设备技术领域的气缸上料防抖机构,包括壳体、移料内缸和驱动移料内缸进行旋转的驱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料内缸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的一侧,壳体的侧壁开设有入料通孔和出料通孔,移料内缸的侧壁开设有与入料通孔和出料通孔相匹配的配料开口和限位凹槽,移料内缸的内部设有活塞移料组件,使配料开口可在入料通孔与出料通孔的下方进行移动,一方面实现变压器铁芯的自动化上料,另一方变压器铁芯在配料开口内处于相对稳定的位置,在入料通孔与出料通孔之间进行转移上料时,变压器铁芯的上料位置可保持一致,提高了气缸上料防抖机构的出料精准性,防止变压器铁芯的位置发生偏移,从而避免铜线发生误缠的情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上料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气缸上料防抖机构。
背景技术
电力企业的变压器车间通常包括绕线组、绝缘组、裁铁组、装配组以及实验站等。变压器的频繁更换对绕线工作有着极大的考验,绕线工作是将铜线按照指定形式绕制成线圈,而线圈又分为高压和低压,绕线工作流程是由一人用一台绕线机绕制出低压线圈,再由另一人用另一台绕线机在低压线圈上绕制高压线圈。
在现有的变压器上料设备的均通过人工或者滑台进行变压器铁芯的上料转移,该通过滑台对变压器铁芯的进行转移时,滑台的停顿容易使变压器铁芯的位置发生抖动,使变压器铁芯的相对位置发生偏移,使铜线在变压器铁芯上的缠绕位移发生偏移,使变压器铁芯的上的铜线发生误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的目的是解决以上缺陷,提供气缸上料防抖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气缸上料防抖机构,包括壳体、移料内缸和驱动移料内缸进行旋转的驱动件,移料内缸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的一侧,壳体的侧壁开设有入料通孔和出料通孔,移料内缸的侧壁开设有与入料通孔和出料通孔相匹配的配料开口和限位凹槽,移料内缸的内部设有活塞移料组件,移料内缸外侧壁与驱动件进行固定连接,通过驱动件带动移料内缸在壳体的内部进行旋转,使配料开口可在入料通孔与出料通孔的下方进行移动。
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活塞移料组件由推料活塞、限位活塞和曲轴构成,推料活塞的一端镶嵌在配料开口的内部,限位活塞的一端贯穿移料内缸的侧壁镶嵌在限位凹槽的内部,推料活塞和限位活塞的另一端均可转动地连接在曲轴的中部,曲轴可转动地连接在移料内缸的中心,通过旋转曲轴,使推料活塞和限位活塞分别位于配料开口和限位凹槽的一端均进行上下移动,通过推料活塞位于配料开口内部进行上下移动时,可将位于配料开口内部变压器铁芯推至出料通孔的上方,实现,变压器铁芯的上料。
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推料活塞位于配料开口内部的一端为推板,推料活塞的中部为第一连杆,推板可转动地与第一连杆远离曲轴的一端进行连接,限位活塞位于限位凹槽的一端为限位块,限位活塞的中部为第二连杆,限位活塞可转动地与第二连杆远离曲轴的一端进行连接,当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一端均沿曲轴的边缘做圆周运动时,由于限位活塞和推板分别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进行可转动连接,使限位活塞和推板分别在限位凹槽和配料开口的内部可保持平稳的状态。
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移料内缸内部的中心设有用于安装曲轴的连接轴,曲轴的两端分别为连接端部,连接端部为圆柱形结构,两个连接端部之间设有套接杆部,套接杆部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在连接端部内侧壁的边缘上,连接轴插接在其中一个连接端部外侧壁的中心内,限位活塞向下移动时,推动套接杆部沿曲轴的中心进行圆周运动,使曲轴可在连接轴的内部进行转动。
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限位凹槽内开设有滑动通槽,第二连杆的中部与滑动通槽进行插接,第二连杆可在滑动通槽的内部进行滑动,当限位活塞的一端跟随曲轴进行旋转时,第二连杆的中部可沿滑动通槽的内部进行摆动。
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限位块的顶部为弧形凸起,限位块的底部与限位凹槽的底部之间设有若干个弹性复位件,限位块通过弹性复位件可沿限位凹槽移动至限位凹槽的上方,通过弹性复位件自身的弹性应力,使限位凹槽旋转至入料通孔的下方时,通过弹性复位件推动限位块移动至入料通孔的内部,防止物料进入移料内缸的内部,同时限位块在抬升的过程,带动第二连杆和第一连杆的另一端沿曲轴的边缘进行圆周运动,使推板沿配料开口进行抬升,将位于配料开口内部变压器铁芯推至出料通孔的上方。
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弹性复位件由复位弹簧构成,复位弹簧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限位块底端面的四个边角,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限位凹槽的底部。
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驱动件由摆动气缸构成,摆动气缸由缸体和转盘构成,转盘可转动地连接在缸体的一侧面,移料内缸的外侧壁通过转盘,缸体的侧壁设有进气阀和排气阀,进气阀和排气阀均与缸体的内部进行导通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申请的气缸上料防抖机构通过采用壳体和移料内缸对变压器铁芯进行转移上料,使变压器铁芯通过落入入料通孔的内部,再通过驱动件使移料内缸在壳体的内部进行转动,使配料开口可在入料通孔与出料通孔的下方进行来回移动,摒弃了变压器铁芯搭载在滑台顶部进行移动的方式,通过移料内缸对变压器铁芯进行镶嵌式转移的结构,有利于一方面实现变压器铁芯的自动化上料,另一方变压器铁芯在配料开口内处于相对稳定的位置,在入料通孔与出料通孔之间进行转移上料时,变压器铁芯的上料位置可保持一致,提高了气缸上料防抖机构的出料精准性,防止变压器铁芯的位置发生偏移,从而避免铜线发生误缠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缸上料防抖机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图1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缸上料防抖机构中曲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缸上料防抖机构中推料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缸上料防抖机构中限位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缸上料防抖机构中进料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缸上料防抖机构中上料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01-入料通孔,102-出料通孔,2-移料内缸,201-复位弹簧,202-滑动通槽,203-配料开口,204-连接轴,205-限位凹槽,3-摆动气缸,301-缸体,302-进气阀,303-排气阀,304-转盘,4-活塞移料组件,401-推料活塞,402-限位活塞,403-曲轴,4011-推板,4012-第一连杆,4021-限位块,4022-第二连杆,4031-连接端部,4032-套接杆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请参阅图1-7,其具体实施的气缸上料防抖机构,包括壳体1、移料内缸2和驱动移料内缸2进行旋转的驱动件,驱动件由摆动气缸3构成,摆动气缸3由缸体301和转盘304构成,转盘304可转动地连接在缸体301的一侧面,移料内缸2的外侧壁通过转盘304,缸体301的侧壁设有进气阀302和排气阀303,进气阀302和排气阀303均与缸体301的内部进行导通连接。
移料内缸2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1的一侧,壳体1的侧壁开设有入料通孔2和出料通孔102,移料内缸2的侧壁开设有与入料通孔2和出料通孔102相匹配的配料开口203和限位凹槽205,移料内缸2的内部设有活塞移料组件4,移料内缸2外侧壁与驱动件进行固定连接,通过驱动件带动移料内缸2在壳体1的内部进行旋转,使配料开口203可在入料通孔2与出料通孔102的下方进行移动。
活塞移料组件4由推料活塞401、限位活塞402和曲轴403构成,推料活塞401的一端镶嵌在配料开口203的内部,限位活塞402的一端贯穿移料内缸2的侧壁镶嵌在限位凹槽205的内部,推料活塞401和限位活塞402的另一端均可转动地连接在曲轴403的中部,曲轴403可转动地连接在移料内缸2的中心,通过旋转曲轴403,使推料活塞401和限位活塞402分别位于配料开口203和限位凹槽205的一端均进行上下移动,通过推料活塞401位于配料开口203内部进行上下移动时,可将位于配料开口203内部变压器铁芯推至出料通孔102的上方,实现,变压器铁芯的上料。
推料活塞401位于配料开口203内部的一端为推板4011,推料活塞401的中部为第一连杆4012,推板4011可转动地与第一连杆4012远离曲轴403的一端进行连接,限位活塞402位于限位凹槽205的一端为限位块4021,限位活塞402的中部为第二连杆4022,限位活塞402可转动地与第二连杆4022远离曲轴403的一端进行连接,当第一连杆4012和第二连杆4022的一端均沿曲轴403的边缘做圆周运动时,由于限位活塞402和推板4011分别与第一连杆4012和第二连杆4022的另一端进行可转动连接,使限位活塞402和推板4011分别在限位凹槽205和配料开口203的内部可保持平稳的状态。
移料内缸2内部的中心设有用于安装曲轴403的连接轴204,曲轴403的两端分别为连接端部4031,连接端部4031为圆柱形结构,两个连接端部4031之间设有套接杆部4032,套接杆部4032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在连接端部4031内侧壁的边缘上,连接轴204插接在其中一个连接端部4031外侧壁的中心内,限位活塞402向下移动时,推动套接杆部4032沿曲轴403的中心进行圆周运动,使曲轴403可在连接轴204的内部进行转动。
限位凹槽205内开设有滑动通槽202,第二连杆4022的中部与滑动通槽202进行插接,第二连杆4022可在滑动通槽202的内部进行滑动,当限位活塞402的一端跟随曲轴403进行旋转时,第二连杆4022的中部可沿滑动通槽202的内部进行摆动。
限位块4021的顶部为弧形凸起,限位块4021的底部与限位凹槽205的底部之间设有若干个弹性复位件,限位块4021通过弹性复位件可沿限位凹槽205移动至限位凹槽205的上方,弹性复位件由复位弹簧201构成,复位弹簧201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限位块4021底端面的四个边角,复位弹簧201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限位凹槽205的底部。
通过弹性复位件自身的弹性应力,使限位凹槽205旋转至入料通孔2的下方时,通过弹性复位件推动限位块4021移动至入料通孔2的内部,防止物料进入移料内缸2的内部,同时限位块4021在抬升的过程,带动第二连杆4022和第一连杆4012的另一端沿曲轴403的边缘进行圆周运动,使推板4011沿配料开口203进行抬升,将位于配料开口203内部变压器铁芯推至出料通孔102的上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气缸上料防抖机构,包括壳体、移料内缸和驱动移料内缸进行旋转的驱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料内缸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的一侧,壳体的侧壁开设有入料通孔和出料通孔,移料内缸的侧壁开设有与入料通孔和出料通孔相匹配的配料开口和限位凹槽;
移料内缸的内部设有活塞移料组件,移料内缸外侧壁与驱动件进行固定连接,通过驱动件带动移料内缸在壳体的内部进行旋转,使配料开口可在入料通孔与出料通孔的下方进行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上料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移料组件由推料活塞、限位活塞和曲轴构成,推料活塞的一端镶嵌在配料开口的内部,限位活塞的一端贯穿移料内缸的侧壁镶嵌在限位凹槽的内部,推料活塞和限位活塞的另一端均可转动地连接在曲轴的中部,曲轴可转动地连接在移料内缸的中心,通过旋转曲轴,使推料活塞和限位活塞分别位于配料开口和限位凹槽的一端均进行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缸上料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活塞位于配料开口内部的一端为推板,推料活塞的中部为第一连杆,推板可转动地与第一连杆远离曲轴的一端进行连接,限位活塞位于限位凹槽的一端为限位块,限位活塞的中部为第二连杆,限位活塞可转动地与第二连杆远离曲轴的一端进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缸上料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料内缸内部的中心设有用于安装曲轴的连接轴,曲轴的两端分别为连接端部,连接端部为圆柱形结构,两个连接端部之间设有套接杆部,套接杆部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在连接端部内侧壁的边缘上,连接轴插接在其中一个连接端部外侧壁的中心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缸上料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凹槽内开设有滑动通槽,第二连杆的中部与滑动通槽进行插接,第二连杆可在滑动通槽的内部进行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意一项所述的气缸上料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的顶部为弧形凸起,限位块的底部与限位凹槽的底部之间设有若干个弹性复位件,限位块通过弹性复位件可沿限位凹槽移动至限位凹槽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缸上料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由复位弹簧构成,复位弹簧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限位块底端面的四个边角,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限位凹槽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1、2、3、4、5或者7任意一项所述的气缸上料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由摆动气缸构成,摆动气缸由缸体和转盘构成,转盘可转动地连接在缸体的一侧面,移料内缸的外侧壁通过转盘,缸体的侧壁设有进气阀和排气阀,进气阀和排气阀均与缸体的内部进行导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02781.7U CN218753402U (zh) | 2022-09-21 | 2022-09-21 | 气缸上料防抖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02781.7U CN218753402U (zh) | 2022-09-21 | 2022-09-21 | 气缸上料防抖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753402U true CN218753402U (zh) | 2023-03-28 |
Family
ID=85695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502781.7U Active CN218753402U (zh) | 2022-09-21 | 2022-09-21 | 气缸上料防抖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753402U (zh) |
-
2022
- 2022-09-21 CN CN202222502781.7U patent/CN21875340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28988B (zh) | 一种插片式叶轮的自动成型设备 | |
CN218753402U (zh) | 气缸上料防抖机构 | |
CN209446269U (zh) | 一种全自动插拔耐久试验装置 | |
CN110802627A (zh) | 一种机械臂末端机械手爪 | |
CN109768338A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卷绕机的卷针开合机构 | |
CN210079816U (zh) | 一种离心机 | |
CN112057819A (zh) | 一种可实现对羽毛球制备后测试的装置 | |
CN208289925U (zh) | 一种防多片的取片装置 | |
CN204652194U (zh) | 电机以及电机组 | |
CN115140353B (zh) | 一种茶叶定量罐装装置 | |
CN110802626A (zh) | 一种机械手爪中工件的吸附机构 | |
CN215066735U (zh) | 新型加样系统 | |
CN109648282A (zh) | 一种球阀密封座上料组件及上料方法 | |
CN204906224U (zh) | 新型微动步进压电电机 | |
CN201164720Y (zh) | 八口自动麻将桌的双推牌升牌机构 | |
CN211840847U (zh) | 一种笔记本电脑生产用磁铁自动装配装置 | |
CN211104046U (zh) | 一种机械手爪中工件的吸附机构 | |
CN201017958Y (zh) | 电芯卷针机构 | |
CN210325578U (zh) | 一种联锁互联式真空断路器 | |
CN209626363U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卷绕机的卷针开合机构 | |
CN209419439U (zh) | 一种自动直线式空心杯定子组装装置 | |
CN110371639B (zh) | 一种包板机推头推板协同输送机构 | |
WO2020108553A1 (zh) | 电动操作机构 | |
CN112264166A (zh) | 一种智能防失速的医疗材料分解设备 | |
CN207558991U (zh) | 一种电芯在线监测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