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46403U - 用于光学长轴部件的机械加工辅助夹具 - Google Patents

用于光学长轴部件的机械加工辅助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46403U
CN218746403U CN202222532066.8U CN202222532066U CN218746403U CN 218746403 U CN218746403 U CN 218746403U CN 202222532066 U CN202222532066 U CN 202222532066U CN 218746403 U CN218746403 U CN 2187464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cylinder
thread
optical long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3206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万良
李成
刘晶晶
郝燕
许智勇
贺慧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North Optical &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North Optical &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North Optical &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North Optical &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3206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464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464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464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光学长轴部件的机械加工辅助夹具,包含有设置在车床主轴的通孔中的筒壳(1)、设置在筒壳(1)上并且用于把筒壳(1)与车床主轴连接在一起的弹性部件装置,通过筒壳(1),实现了在光学长轴部件的毛坯件与车床主轴的通孔之间设置中间支撑部,通过弹性部件装置,实现了把筒壳(1)与车床主轴的通孔之间进行可拆卸定位安装,实现了消除光学长轴部件的毛坯件甩动空间,解决了在车床主轴末端加装一个金属V型支架并且只通过三抓卡盘三点夹持使光学长轴部件的毛坯件随车床主轴进行一起转动引起毛坯件末端随主轴高速旋转而圆形甩动的技术问题,因此提高了光学长轴部件的加工精度。

Description

用于光学长轴部件的机械加工辅助夹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加工辅助夹具,尤其是一种用于光学长轴部件的机械加工辅助夹具。
背景技术
在光学长轴部件机械加工时,需要把毛坯件安装在车床主轴的通孔中,由于毛坯件长度较长,在下料、车削端面、外圆以及常见的加工螺纹过程中,车床卡盘夹紧力度无法完全锁紧零件,在加工过程中毛坯件末端伸出部分常常伴随主轴高速旋转而圆形甩动,在与车床主轴产生共振时,严重影响了毛坯件加工部分与车床主轴的同轴度和加工零件的圆柱度,致使加工精度和质量达不到预期效果,严重耗费物料和人力,因此用于光学长轴部件的机械加工辅助夹具是一种重要的机械加工工装,在现有的用于光学长轴部件的机械加工辅助夹具中,还都是在车床主轴末端加装一个金属V型支架,对细长轴工件起一个支撑作用,但是由于金属支架没办法保证其支撑点与车床主轴同轴且金属支架对棒料仅有部分限位功能而无夹持力,使得采用该方法加工的零件精度和质量仍无法满足要求,
本实用新型通过消除光学长轴部件的毛坯件甩动空间的技术特征,对在车床主轴末端加装一个金属V型支架并且只通过三抓卡盘三点夹持使光学长轴部件的毛坯件随车床主轴进行一起转动引起毛坯件末端随主轴高速旋转而圆形甩动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有效的探索研究,
基于申请人于2022年9月8日提供的具有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技术交底书、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用于光学长轴部件的机械加工辅助夹具。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光学长轴部件的机械加工辅助夹具,因此提高了光学长轴部件的加工精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设置在车床主轴的通孔中的筒壳、设置在筒壳上并且用于把筒壳与车床主轴连接在一起的弹性部件装置。
由于设计了筒壳和弹性部件装置,通过筒壳,实现了在光学长轴部件的毛坯件与车床主轴的通孔之间设置中间支撑部,通过弹性部件装置,实现了把筒壳与车床主轴的通孔之间进行可拆卸定位安装,实现了消除光学长轴部件的毛坯件甩动空间,解决了在车床主轴末端加装一个金属V型支架并且只通过三抓卡盘三点夹持使光学长轴部件的毛坯件随车床主轴进行一起转动引起毛坯件末端随主轴高速旋转而圆形甩动的技术问题,因此提高了光学长轴部件的加工精度。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消除光学长轴部件的毛坯件甩动空间的方式把筒壳和弹性部件装置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在光学长轴部件的毛坯件与车床主轴的通孔之间设置中间支撑部的方式把筒壳与弹性部件装置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弹性部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后压帽圈和弹性挡圈。
以上四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凸显了在光学长轴部件的毛坯件与车床主轴的通孔之间进行延伸长度支撑的技术特征,引入了在用于光学长轴部件的机械加工辅助夹具的技术领域中应用。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筒壳和弹性部件装置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前压帽圈、前隔圈和后隔圈。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它部件的集成安装,扩展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筒壳上分别设置有前隔圈和后隔圈,在前隔圈与筒壳之间设置有前压帽圈并且在后隔圈与筒壳之间设置有设置有后压帽圈,在后压帽圈与筒壳之间设置有弹性挡圈。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筒壳、前压帽圈、后压帽圈、弹性挡圈、前隔圈和后隔圈,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筒壳的筒部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有第一收缩部并且在筒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有第二收缩部,在第一收缩部的周边侧面部和第二收缩部的周边侧面外部分别设置有螺纹体并且位于第一收缩部的螺纹体设置为与前压帽圈联接,位于第二收缩部的螺纹体设置为与后压帽圈联接并且筒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弹性挡圈贯串式联接,筒部的其中一个端口部设置为与前隔圈接触式联接并且筒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口部设置为与后隔圈接触式联接,筒部、第一收缩部和第二收缩部分别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第一收缩部和第二收缩部与筒部设置为呈凸字形分布。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管内面进行通体支撑设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后压帽圈设置为包含有第二螺纹筒部和第二底板部并且在第二螺纹筒部的内壁内侧口部设置有螺纹体,第二螺纹筒部的内壁外侧口部设置为与第二底板部联接并且第二螺纹筒部的螺纹体设置为与筒壳联接,第二螺纹筒部设置为与后隔圈容纳式联接并且第二底板部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后隔圈接触式联接,在第二螺纹筒部的内端口部上设置有第一斜面体并且第一斜面体设置为与弹性挡圈接触式联接,第二螺纹筒部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第二底板部设置为具有中间通孔体的圆形板状体,第一斜面体设置为环形斜面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弹性挡圈设置为包含有套圈部和挡圈部并且套圈部的周边侧面外部设置为与挡圈部的内壁联接,套圈部设置为与筒壳套装式联接并且套圈部的内端端口部设置为与筒壳接触式联接,套圈部的外端端口部设置为与后压帽圈接触式联接,在套圈部的内端端口部分别设置有第二斜面体并且在套圈部的外端端口部分别设置有第三斜面体,第二斜面体设置为与筒壳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三斜面体设置为与后压帽圈接触式联接,套圈部设置为具有缺口体的弹性环状体并且挡圈部设置为具有缺口体的环状体,第二斜面体和第三斜面体分别设置为环形斜面体。
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弹簧圈进行外涨支撑。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前隔圈和后隔圈分别设置为具有中间通孔体的圆形盘状体并且前隔圈的内端端面部和后隔圈的内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筒壳接触式联接,前隔圈设置为与前压帽圈沉入式联接并且前隔圈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前压帽圈接触式联接,后隔圈设置为与后压帽圈沉入式联接并且后隔圈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后压帽圈接触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前压帽圈设置为包含有第一螺纹筒部和第一底板部并且在第一螺纹筒部的内壁内侧口部设置有螺纹体,第一螺纹筒部的内壁外侧口部设置为与第一底板部联接并且第一螺纹筒部的螺纹体设置为与筒壳联接,第一螺纹筒部设置为与前隔圈容纳式联接并且第一底板部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前隔圈接触式联接,第一螺纹筒部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第一底板部设置为具有中间通孔体的圆形板状体。
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不同直径大小的光学长轴部件的毛坯件进行安装支撑。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筒壳与弹性挡圈和后压帽圈设置为按照管状体延伸支撑的方式分布并且筒壳、弹性挡圈和后压帽圈与前压帽圈、前隔圈和后隔圈设置为按照设置支撑孔径面的方式分布,筒壳的中心线、前压帽圈的中心线、后压帽圈的中心线、弹性挡圈的中心线、前隔圈的中心线和后隔圈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第三斜面体设置为与第一斜面体联接,第二螺纹筒部、套圈部和第二斜面体设置为与第二收缩部联接,第一螺纹筒部设置为与第一收缩部联接,第一螺纹筒部的直径和第二螺纹筒部的直径设置为与筒部的直径相对应分布。
在本技术方案中,筒壳是基础部件,也是本实用新型的必要技术特征,前压帽圈、后压帽圈、弹性挡圈、前隔圈和后隔圈是功能部件,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技术效果的特征,筒部、第一收缩部、第二收缩部、第一螺纹筒部、第一底板部、第二螺纹筒部、第二底板部、第一斜面体、套圈部挡圈部、第二斜面体和第三斜面体这些技术特征的设计,是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技术特征。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光学长轴部件的毛坯件与车床主轴的通孔之间进行延伸长度支撑的筒壳和弹性部件装置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光学长轴部件的机械加工辅助夹具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筒壳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部的放大示意图,
筒壳-1、前压帽圈-2、后压帽圈-3、弹性挡圈-4、前隔圈-5、后隔圈-6、筒部-11、第一收缩部-12、第二收缩部-13、第一螺纹筒部-21、第一底板部-22、第二螺纹筒部-31、第二底板部-32、第一斜面体-33、套圈部-41、挡圈部-42、第二斜面体-43、第三斜面体-44。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 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 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 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筒壳1、前压帽圈2、后压帽圈3、弹性挡圈4、前隔圈5和后隔圈6并且在筒壳1上分别设置有前隔圈5和后隔圈6,在前隔圈5与筒壳1之间设置有前压帽圈2并且在后隔圈6与筒壳1之间设置有设置有后压帽圈3,在后压帽圈3与筒壳1之间设置有弹性挡圈4。
在本实施例中,在筒壳1的筒部11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有第一收缩部12并且在筒部11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有第二收缩部13,在第一收缩部12的周边侧面部和第二收缩部13的周边侧面外部分别设置有螺纹体并且位于第一收缩部12的螺纹体设置为与前压帽圈2联接,位于第二收缩部13的螺纹体设置为与后压帽圈3联接并且筒部11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弹性挡圈4贯串式联接,筒部11的其中一个端口部设置为与前隔圈5接触式联接并且筒部11的其中另一个端口部设置为与后隔圈6接触式联接,筒部11、第一收缩部12和第二收缩部13分别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第一收缩部12和第二收缩部13与筒部11设置为呈凸字形分布。
通过钻机本体1,形成了对前压帽圈2、后压帽圈3、弹性挡圈4、前隔圈5和后隔圈6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收缩部12,实现了与前压帽圈2的连接,由第二收缩部13,实现了与后压帽圈3的连接,由筒部11,实现了与弹性挡圈4的连接,实现了与前隔圈5的连接,实现了与后隔圈6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前压帽圈2、后压帽圈3、弹性挡圈4、前隔圈5和后隔圈6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前隔圈5和后隔圈6分别设置为具有中间通孔体的圆形盘状体并且前隔圈5的内端端面部和后隔圈6的内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筒壳1接触式联接,前隔圈5设置为与前压帽圈2沉入式联接并且前隔圈5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前压帽圈2接触式联接,后隔圈6设置为与后压帽圈3沉入式联接并且后隔圈6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后压帽圈3接触式联接。
通过前隔圈5和后隔圈6,形成了对筒壳1、前压帽圈2和后压帽圈3的支撑连接点,由前隔圈5和后隔圈6,实现了与筒壳1的连接,由前隔圈5,实现了与前压帽圈2的连接,由后隔圈6,实现了与后压帽圈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毛坯件进行固定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前压帽圈2设置为包含有第一螺纹筒部21和第一底板部22并且在第一螺纹筒部21的内壁内侧口部设置有螺纹体,第一螺纹筒部21的内壁外侧口部设置为与第一底板部22联接并且第一螺纹筒部21的螺纹体设置为与筒壳1联接,第一螺纹筒部21设置为与前隔圈5容纳式联接并且第一底板部22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前隔圈5接触式联接,第一螺纹筒部21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第一底板部22设置为具有中间通孔体的圆形板状体。
通过前压帽圈2,形成了对筒壳1和前隔圈5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螺纹筒部21,实现了与筒壳1的连接,由第一螺纹筒部21和第一底板部22,实现了与前隔圈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前隔圈5与筒壳1之间进行连接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后压帽圈3设置为包含有第二螺纹筒部31和第二底板部32并且在第二螺纹筒部31的内壁内侧口部设置有螺纹体,第二螺纹筒部31的内壁外侧口部设置为与第二底板部32联接并且第二螺纹筒部31的螺纹体设置为与筒壳1联接,第二螺纹筒部31设置为与后隔圈6容纳式联接并且第二底板部32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后隔圈6接触式联接,在第二螺纹筒部31的内端口部上设置有第一斜面体33并且第一斜面体33设置为与弹性挡圈4接触式联接,第二螺纹筒部31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第二底板部32设置为具有中间通孔体的圆形板状体,第一斜面体33设置为环形斜面体。
通过后压帽圈3,形成了对筒壳1、弹性挡圈4和后隔圈6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二螺纹筒部31,实现了与筒壳1的连接,由第一斜面体33,实现了与弹性挡圈4的连接,由第二螺纹筒部31和第二底板部32,实现了与后隔圈6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弹性挡圈4和后隔圈6与筒壳1之间进行连接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挡圈4设置为包含有套圈部41和挡圈部42并且套圈部41的周边侧面外部设置为与挡圈部42的内壁联接,套圈部41设置为与筒壳1套装式联接并且套圈部41的内端端口部设置为与筒壳1接触式联接,套圈部41的外端端口部设置为与后压帽圈3接触式联接,在套圈部41的内端端口部分别设置有第二斜面体43并且在套圈部41的外端端口部分别设置有第三斜面体44,第二斜面体43设置为与筒壳1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三斜面体44设置为与后压帽圈3接触式联接,套圈部41设置为具有缺口体的弹性环状体并且挡圈部42设置为具有缺口体的环状体,第二斜面体43和第三斜面体44分别设置为环形斜面体。
通过弹性挡圈4,形成了对筒壳1和弹性挡圈4的支撑连接点,由套圈部41和第二斜面体43,实现了与筒壳1的连接,由第三斜面体44,实现了与弹性挡圈4的连接,由挡圈部42,实现了与车床主轴的定位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筒壳1与车床主轴之间进行定位连接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筒壳1与弹性挡圈4和后压帽圈3设置为按照管状体延伸支撑的方式分布并且筒壳1、弹性挡圈4和后压帽圈3与前压帽圈2、前隔圈5和后隔圈6设置为按照设置支撑孔径面的方式分布,筒壳1的中心线、前压帽圈2的中心线、后压帽圈3的中心线、弹性挡圈4的中心线、前隔圈5的中心线和后隔圈6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第三斜面体44设置为与第一斜面体33联接,第二螺纹筒部31、套圈部41和第二斜面体43设置为与第二收缩部13联接,第一螺纹筒部21设置为与第一收缩部12联接,第一螺纹筒部21的直径和第二螺纹筒部31的直径设置为与筒部11的直径相对应分布。
在对光学长轴部件的毛坯件进行机械加工时,选取具有与毛坯件直径相对应的中间通孔体的前隔圈5和后隔圈6,把前隔圈5的中间通孔体和后隔圈6的中间通孔体套在毛坯件上,把套圈部41套在第二收缩部13上,把筒部11、第一螺纹筒部21和第二螺纹筒部31套在毛坯件上,使对毛坯件进行首段机械加工工序的加工段位于前隔圈5的外侧,把后隔圈6放到第二螺纹筒部31中,使位于第二螺纹筒部31上的螺纹体在位于第二收缩部13上的螺纹体上进行转动,使第二底板部32作用在后隔圈6上,使第一斜面体33作用在第三斜面体44上,把后隔圈6安装在筒部11的其中另一个端口部上,把前隔圈5放到第一螺纹筒部21中,使位于第一螺纹筒部21上的螺纹体在位于第一收缩部12上的螺纹体上进行转动,使第一底板部22作用在前隔圈5上,把前隔圈5安装在筒部11的其中一个端口部上,把前压帽圈2和筒部11放到车床主轴的通孔中,使套圈部41作用在车床主轴的通孔上,由三抓卡盘处于合拢状态,从而夹紧在毛坯件进行加工段上,当完成对毛坯件进行加工段的首段机械加工工序后,使位于第二螺纹筒部31上的螺纹体在位于第二收缩部13上的螺纹体上进行反方向转动,把后隔圈6从第二收缩部13中取出,使三抓卡盘处于涨开状态,使毛坯件在前隔圈5的中间通孔体运动,再使毛坯件进行下段机械加工工序的加工段位于前隔圈5的外侧,在通过后压帽圈3,把后隔圈6安装在筒部11中,当完成对光学长轴部件的毛坯件进行机械加工后,把前压帽圈2和筒部11从车床主轴的通孔中取出。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消除光学长轴部件的毛坯件甩动空间的方式把筒壳1和弹性部件装置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在光学长轴部件的毛坯件与车床主轴的通孔之间设置中间支撑部的方式把筒壳1与弹性部件装置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部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后压帽圈3和弹性挡圈4。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筒壳1和弹性部件装置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前压帽圈2、前隔圈5和后隔圈6。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筒壳1和弹性部件装置,通过筒壳1,实现了在光学长轴部件的毛坯件与车床主轴的通孔之间设置中间支撑部,通过弹性部件装置,实现了把筒壳1与车床主轴的通孔之间进行可拆卸定位安装,实现了消除光学长轴部件的毛坯件甩动空间,解决了在车床主轴末端加装一个金属V型支架并且只通过三抓卡盘三点夹持使光学长轴部件的毛坯件随车床主轴进行一起转动引起毛坯件末端随主轴高速旋转而圆形甩动的技术问题,因此提高了光学长轴部件的加工精度。
2、由于设计了后压帽圈3和弹性挡圈4,实现弹性外膨胀进行连接设置。
3、由于设计了前压帽圈2、前隔圈5和后隔圈6,实现了对不同直径大小的光学长轴部件的毛坯件在车床主轴的通孔中进行安装。
4、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5、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在光学长轴部件的毛坯件与车床主轴的通孔之间进行延伸长度支撑的筒壳1和弹性部件装置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因此在用于光学长轴部件的机械加工辅助夹具技术领域内,凡是包含有设置在车床主轴的通孔中的筒壳1、设置在筒壳1上并且用于把筒壳1与车床主轴连接在一起的弹性部件装置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光学长轴部件的机械加工辅助夹具,其特征是:包含有设置在车床主轴的通孔中的筒壳(1)、设置在筒壳(1)上并且用于把筒壳(1)与车床主轴连接在一起的弹性部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学长轴部件的机械加工辅助夹具,其特征是:按照消除光学长轴部件的毛坯件甩动空间的方式把筒壳(1)和弹性部件装置相互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光学长轴部件的机械加工辅助夹具,其特征是:按照在光学长轴部件的毛坯件与车床主轴的通孔之间设置中间支撑部的方式把筒壳(1)与弹性部件装置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学长轴部件的机械加工辅助夹具,其特征是:弹性部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后压帽圈(3)和弹性挡圈(4),
或,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筒壳(1)和弹性部件装置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前压帽圈(2)、前隔圈(5)和后隔圈(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光学长轴部件的机械加工辅助夹具,其特征是:在筒壳(1)上分别设置有前隔圈(5)和后隔圈(6),在前隔圈(5)与筒壳(1)之间设置有前压帽圈(2)并且在后隔圈(6)与筒壳(1)之间设置有设置有后压帽圈(3),在后压帽圈(3)与筒壳(1)之间设置有弹性挡圈(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光学长轴部件的机械加工辅助夹具,其特征是:在筒壳(1)的筒部(11)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有第一收缩部(12)并且在筒部(11)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有第二收缩部(13),在第一收缩部(12)的周边侧面部和第二收缩部(13)的周边侧面外部分别设置有螺纹体并且位于第一收缩部(12)的螺纹体设置为与前压帽圈(2)联接,位于第二收缩部(13)的螺纹体设置为与后压帽圈(3)联接并且筒部(11)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弹性挡圈(4)贯串式联接,筒部(11)的其中一个端口部设置为与前隔圈(5)接触式联接并且筒部(11)的其中另一个端口部设置为与后隔圈(6)接触式联接,筒部(11)、第一收缩部(12)和第二收缩部(13)分别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第一收缩部(12)和第二收缩部(13)与筒部(11)设置为呈凸字形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光学长轴部件的机械加工辅助夹具,其特征是:后压帽圈(3)设置为包含有第二螺纹筒部(31)和第二底板部(32)并且在第二螺纹筒部(31)的内壁内侧口部设置有螺纹体,第二螺纹筒部(31)的内壁外侧口部设置为与第二底板部(32)联接并且第二螺纹筒部(31)的螺纹体设置为与筒壳(1)联接,第二螺纹筒部(31)设置为与后隔圈(6)容纳式联接并且第二底板部(32)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后隔圈(6)接触式联接,在第二螺纹筒部(31)的内端口部上设置有第一斜面体(33)并且第一斜面体(33)设置为与弹性挡圈(4)接触式联接,第二螺纹筒部(31)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第二底板部(32)设置为具有中间通孔体的圆形板状体,第一斜面体(33)设置为环形斜面体。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光学长轴部件的机械加工辅助夹具,其特征是:弹性挡圈(4)设置为包含有套圈部(41)和挡圈部(42)并且套圈部(41)的周边侧面外部设置为与挡圈部(42)的内壁联接,套圈部(41)设置为与筒壳(1)套装式联接并且套圈部(41)的内端端口部设置为与筒壳(1)接触式联接,套圈部(41)的外端端口部设置为与后压帽圈(3)接触式联接,在套圈部(41)的内端端口部分别设置有第二斜面体(43)并且在套圈部(41)的外端端口部分别设置有第三斜面体(44),第二斜面体(43)设置为与筒壳(1)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三斜面体(44)设置为与后压帽圈(3)接触式联接,套圈部(41)设置为具有缺口体的弹性环状体并且挡圈部(42)设置为具有缺口体的环状体,第二斜面体(43)和第三斜面体(44)分别设置为环形斜面体。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光学长轴部件的机械加工辅助夹具,其特征是:前隔圈(5)和后隔圈(6)分别设置为具有中间通孔体的圆形盘状体并且前隔圈(5)的内端端面部和后隔圈(6)的内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筒壳(1)接触式联接,前隔圈(5)设置为与前压帽圈(2)沉入式联接并且前隔圈(5)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前压帽圈(2)接触式联接,后隔圈(6)设置为与后压帽圈(3)沉入式联接并且后隔圈(6)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后压帽圈(3)接触式联接,
或,前压帽圈(2)设置为包含有第一螺纹筒部(21)和第一底板部(22)并且在第一螺纹筒部(21)的内壁内侧口部设置有螺纹体,第一螺纹筒部(21)的内壁外侧口部设置为与第一底板部(22)联接并且第一螺纹筒部(21)的螺纹体设置为与筒壳(1)联接,第一螺纹筒部(21)设置为与前隔圈(5)容纳式联接并且第一底板部(22)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前隔圈(5)接触式联接,第一螺纹筒部(21)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第一底板部(22)设置为具有中间通孔体的圆形板状体。
10.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9 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光学长轴部件的机械加工辅助夹具,其特征是:筒壳(1)与弹性挡圈(4)和后压帽圈(3)设置为按照管状体延伸支撑的方式分布并且筒壳(1)、弹性挡圈(4)和后压帽圈(3)与前压帽圈(2)、前隔圈(5)和后隔圈(6)设置为按照设置支撑孔径面的方式分布,筒壳(1)的中心线、前压帽圈(2)的中心线、后压帽圈(3)的中心线、弹性挡圈(4)的中心线、前隔圈(5)的中心线和后隔圈(6)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第三斜面体(44)设置为与第一斜面体(33)联接,第二螺纹筒部(31)、套圈部(41)和第二斜面体(43)设置为与第二收缩部(13)联接,第一螺纹筒部(21)设置为与第一收缩部(12)联接,第一螺纹筒部(21)的直径和第二螺纹筒部(31)的直径设置为与筒部(11)的直径相对应分布。
CN202222532066.8U 2022-09-25 2022-09-25 用于光学长轴部件的机械加工辅助夹具 Active CN2187464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32066.8U CN218746403U (zh) 2022-09-25 2022-09-25 用于光学长轴部件的机械加工辅助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32066.8U CN218746403U (zh) 2022-09-25 2022-09-25 用于光学长轴部件的机械加工辅助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46403U true CN218746403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95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32066.8U Active CN218746403U (zh) 2022-09-25 2022-09-25 用于光学长轴部件的机械加工辅助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464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127197A1 (en) Tool coupler for connecting tool heads, such as drills, reamers, millers, turn-cutters, dies, and rams, to a tool holder
CN218746403U (zh) 用于光学长轴部件的机械加工辅助夹具
CN204308235U (zh) 零件加工用夹具
JP2011528286A (ja) 締結ユニットを具備する器具
CN110340706B (zh) 一种偏心轴车削夹具装置及加工方法
US6648765B2 (en) Supporting device for a plurality of adapter chucks
CN103433787A (zh) 双锥度自动定心装置
JP2009119555A (ja) 工具ホルダ
US3776562A (en) Adjustable mandrel for clamping a work piece
CN210524540U (zh) 一种差速器行星齿轮球面带十字油线的数控车夹具
CN213451309U (zh) 一种同轴度较好的导辊
CN211071917U (zh) 用于连续多段高精度深内锥孔的加工装置
CN210997693U (zh) 一种薄壁套加工治具
KR20090046336A (ko) 자동공구교환장치의 공구매거진용 공구 포트
CN212443583U (zh) 一种轴件滚齿拨动工装
CN215615159U (zh) 一种外圆和内孔一体式车刀
CN217702370U (zh) 一种用于两端同轴缸体类异形零件的内定位工装
CN105772775A (zh) V形弹簧盘定心夹具
CN211889050U (zh) 一种用于碟簧精加工的内卡具
CN203418346U (zh) 双锥度自动定心装置
CN217800393U (zh) 一种用于涡流器车加工的装夹工装
CN214869218U (zh) 一种更换后精度高的内磨工装夹具
CN218050395U (zh) 管状件加工的高刚性多点接触柔性涨紧夹具及车床
CN217122851U (zh) 高功率密度行星减速机空心轴外圆磨加工自涨紧夹具
CN213559916U (zh) 一种异型零件加工装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