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38728U - 一种扫地机的转轴组件装配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扫地机的转轴组件装配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38728U
CN218738728U CN202222466967.1U CN202222466967U CN218738728U CN 218738728 U CN218738728 U CN 218738728U CN 202222466967 U CN202222466967 U CN 202222466967U CN 218738728 U CN218738728 U CN 2187387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housing
shaft assembly
clamping ring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6696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启旺
谭志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ochu Meichuang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uochu Meichuang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ochu Meichuang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uochu Meichuang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6696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387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387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387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扫地机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扫地机的转轴组件装配结构,在转轴组件上设置卡槽、第一挡块及第二挡块,将转轴组件的第一转轴部安装在扫地部,第二转轴部插入机身内,然后用卡环套装在转轴组件上,通过卡圈安装在卡槽内,将卡环卡位在第一挡块与卡圈之间,并且卡环一端抵顶卡圈,另一端抵顶所述机身,以将机身限制安装在转轴组件上;此外,机身的端面抵顶第二挡块,通过卡环及第二挡块对机身的限位,以将机身定位在转轴组件上,限制机身在转轴组件上的移动,实现转轴组件与机身的固定连接,避免了在转轴组件及机身上打紧固孔及使用其它螺丝或螺钉等紧固件,减少了打孔工艺及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扫地机的转轴组件装配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扫地机结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扫地机的转轴组件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扫地机是目前家庭进行地面清洁的常用设备,扫地机的机身基本均是通过转轴组件进行转动,但目前的转轴组件的装配均是通过螺丝、螺栓或螺钉等紧固件对转轴组件件装配,而对转轴组件使用螺栓或螺丝等紧固件,则需要对转轴组件进行打孔,使得增加打孔工艺,进而使得工艺繁杂;另外,打孔工艺及使用对应孔的紧固件也使得增加成本。
因此,现有技术还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扫地机的转轴组件装配结构,以解决现有扫地机的转轴组件工艺繁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扫地机的转轴组件装配结构,包括:机身、扫地部及转轴组件,转轴组件包括第一转轴部及与第一转轴部垂直连接的第二转轴部,第一转轴部可转动的安装于扫地部,第二转轴部插入与机身;
第二转轴部上开设的卡槽,第二转轴部远离卡槽的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一挡块及第二挡块,第一挡块与卡槽之间套设有卡环,在卡槽内设置卡圈,将卡环卡在挡块与卡圈之间,且卡环一端抵顶卡圈,另一端抵顶机身;机身的端面抵顶第二挡块。
机身内设置有限位结构,卡环上设置有倒钩结构,通过限位结构插入倒钩结构内,卡环抵顶机身。
第二转轴部包括第一圆柱、第二圆柱及第三圆柱,第一圆柱的外径小于第二圆柱的外径,第二圆柱的外径小于第三圆柱,第一圆柱与第二圆柱之间的外径差形成第一挡块,第二圆柱与第三圆柱之间的外径差形成第二挡块。
转轴组件包括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第一外壳内侧设有第一凸柱,第二外壳内侧设有与第一凸柱配合的第一凹槽,第一凸柱及第一凹槽位于第二转轴部;通过第一凸柱插入第一凹槽内,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配合连接。
第一凸柱上设置有第一紧固孔,第二外壳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紧固孔,第二紧固孔与第一凹槽连通,通过固定件从第二紧固孔插入至第一紧固孔,对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进行固定。
机身上设置有转轴柱,第二转轴部插入转轴柱内,转轴柱的内侧贴合卡环。
第一外壳的内侧还设置有第二凸柱,第二外壳的内侧还设置有与第二凸柱配合的第二凹槽,第二凸柱与第二凹槽位于第一转轴部;第二凸柱插入第二凹槽内。
第二凸柱上设置有第三紧固孔,第二外壳的外侧设置有第四紧固孔,第三紧固孔与第二凹槽连通,通过固定件从第三紧固孔插入至第四紧固孔,对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进行固定。
第二凸柱的数量设置为一个或多个,第二凹槽的数量配合第二凸柱数量设置。
机身还包括与转轴柱连接的壳体,壳体与转轴柱之间呈150-160度角度;机身转动至竖立为的状态下,转轴柱与扫地部之间呈100-110度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转轴组件上设置卡槽、第一挡块及第二挡块,将转轴组件的第一转轴部安装在扫地部,第二转轴部插入机身内,然后用卡环套装在转轴组件上,通过卡圈安装在卡槽内,将卡环卡位在第一挡块与卡圈之间,并且卡环一端抵顶卡圈,另一端抵顶机身,以将机身限制安装在转轴组件上;此外,机身的端面抵顶第二挡块,通过卡环及第二挡块对机身的限位,以将机身定位在转轴组件上,限制机身在转轴组件上的移动,实现转轴组件与机身的固定连接,避免了在转轴组件及机身上打紧固孔及使用其它螺丝或螺钉等紧固件,减少了打孔工艺及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扫地机的装配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扫地部与转轴组件的连接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扫地机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转轴组件与机身的连接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卡环与机身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卡环与机身的剖视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卡环与机身的另一视角剖视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转轴组件的装配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转轴组件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外壳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扫地部、转轴组件及机身的角度关系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机身、2-扫地部、3-转轴组件、4-第一转轴部、5-第二转轴部、6-卡槽、7-卡圈、8-卡环、9-第一挡块、10-第二挡块、11-限位结构、12-倒钩结构、13-第一圆柱、14-第二圆柱、15-第三圆柱、16-第一外壳、17-第二外壳、18-第一凸柱、19-第一凹槽、20-第二凸柱、21-第二凹槽、22-第一紧固孔、23-第二紧固孔、24-第三紧固孔、25-第四紧固孔、26-转轴柱、27-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扫地机的转轴组件装配结构,包括:机身1、扫地部2及转轴组件3,转轴组件3包括第一转轴部4及第二转轴部5,第一转轴部4与第二转轴部5相互垂直,第一转轴部4可转动的安装于扫地部2,第二转轴部5插入与机身1,通过紧固结构对第二转轴部5及机身1进行紧固;
第二转轴部5上开设的卡槽6,第二转轴部5远离卡槽6的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一挡块9及第二挡块10,第一挡块9与卡槽6之间套设有卡环8,在卡槽6内设置卡圈7,将卡环8卡在第一挡块9与卡圈7之间,且卡环8一端抵顶卡圈7,另一端抵顶机身1,机身的端面抵顶第二挡块10。
具体地,在转轴组件3上设置卡槽6、第一挡块9及第二挡块10,将转轴组件3的第一转轴部4安装在扫地部2,第二转轴部5插入机身1内,然后用卡环8套装在转轴组件3上,通过卡圈7安装在卡槽6内,将卡环8卡位在第一挡块9与卡圈7之间,并且卡环8一端抵顶卡圈7,另一端抵顶机身1,以将机身1限制安装在转轴组件3上;此外,机身1抵顶第二挡块10,以将机身1定位在转轴组件3上,限制机身1在转轴组件3上的移动,实现转轴组件3与机身1的固定连接,避免了在转轴组件3及机身1上打紧固孔及使用其它螺丝或螺钉等紧固件,减少了打孔工艺及降低成本。
参考图2、图3和图8,在转轴组件3与机身1装配好后,卡环8则抵顶在机身1与卡圈7之间;此时,机身1向外拉则有卡环8阻挡机身1往远离第一转轴部4一侧移动,对机身1往扫地部2方向施力,则有第二挡块10阻挡机身1向第一转轴部4一侧移动;卡环8及第二挡块10对机身1的定位,使得机身1固定的安装在第二转轴部5上。本申请通过卡圈7、卡环8、第一挡块9及第二挡块10等结构的设置,即可将机身1固定在转轴组件3上,避免了螺丝及螺栓等紧固的使用,降低了使用紧固件的成本,及简化了打孔及攻丝的工艺。
参考图3至图8,在机身1内部设置有限位结构11,卡环8上设置有倒钩结构12,该倒钩结构12与限位结构11配合,限位结构11抵顶或插入倒钩结构12内,倒钩结构12通过对限位结构11的阻挡,以限制机身1往脱离第二转轴部5一侧移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转轴部5包括第一圆柱13、第二圆柱14及第三圆柱15,三个圆柱的外径依次增大,即第一圆柱13的外径小于第二圆柱14的外径,第二圆柱14的外径小于第三圆柱15的外径;并且,相邻圆柱之间的外径差依次形成的第一挡块9及第二挡块10,即第一圆柱13与第二圆柱14之间的外径差形成第一挡块9,第二圆柱14与第三圆柱15之间的外径差形成第二挡块10。
卡环8位于第一挡块9与卡圈7之间,转轴组件3的第一转轴部4插入机身1内后,机身1的端面抵顶于第二挡块10;通过第二挡块10及卡环8及机身1的限位,将机身1固定在转轴组件3上。
参考图3、图8和图9,转轴组件3包括第一外壳16及第二外壳17,通过第一外壳16及第二外壳17进行装配,以构成转轴组件3。转轴组件3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转轴部4及第二转轴部5,第一转轴部4可旋转的安装在扫地部2上,第二转轴部5插入机身1内。
卡槽6设置在第二转轴部5上,由于转轴组件3包括第一外壳16及第二外壳17两部分,第一外壳16及第二外壳17均分别有部分卡槽6,通过第一外壳16及第二外壳17装配,形成完整的卡槽6。通过使用卡圈7转入卡槽6,将第一外壳16及第二外壳17进行捆紧。
参考图3至图8,机身1包括转轴柱26,转轴柱26的内侧与卡环8的外径大致相等,使得转轴柱26的内侧贴合卡环8,将第二转轴部5插入机身1的转轴柱26内,转轴柱26对第一外壳16及第二外壳17起到进一步紧固作用,通过卡圈7及机身1上转轴柱26的设置,无需任何螺丝及螺栓等外紧固件即可完成对转轴组件3的装配进行紧固。
参考图9至图10,在第一外壳16内侧设置第一凸柱18,在第二外壳17内侧设置与第一凸柱18配合的第一凹槽19,第一凸柱18及第一凹槽19位于第二转轴部5;通过第一凸柱18插入第一凹槽19内,第一外壳16与第二外壳17配合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对转轴组件3的装配更稳定的紧固,除了用卡圈7将第一外壳16及第二外壳17紧固外,进一步地,第一凸柱18上设置有第一紧固孔22,第二外壳17的外侧设置第二紧固孔23,第二紧固孔23与第一凹槽19连通,通过固定件从第二紧固孔23插入至第一紧固孔22,对第一外壳16与第二外壳17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在第一外壳16的内侧还设置有第二凸柱20,第二外壳17的内侧还设置有与第二凸柱20配合的第二凹槽21,第二凸柱20与第二凹槽21位于第一转轴部4,第二凸柱20插入第二凹槽21内;通过第二凸柱20插入第二凹槽21内,能增加第一外壳16及第二外壳17之间的定位,提高第一外壳16及第二外壳17相互之间的支撑能力,避免第一外壳16及第二外壳17受力时,两者之间相互滑动。
为了进一步增加第一外壳16及第二外壳17之间的稳定程度,在第二凸柱20上设置有第三紧固孔24,第二外壳17的外侧设置有第四紧固孔25;其中,第四紧固孔25与第二凹槽21连通,在第二凸柱20插入第二凹槽21内后,可以使用固定件从第四紧固孔25插入至第三紧固孔24,对第一外壳16与第二外壳17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第二凸柱20的数量设置为一个或多个,第二凹槽21的数量配合第二凸柱20数量设置。参考图9和图10,第二凸柱20设置在第一转轴部4内部的四个方位,第二凹槽21配合第二凸柱20的位置设置,保证第二凸柱20能够插入到第二凹槽21内,以保证第一外壳16及第二第二外壳17的受力均匀,及提高转轴组件3的抗变形能力。
参考图1至图3,扫地部2上设置有连接口,在连接口处设置有档位结构,第一转轴部4可转动的安装在连接口处,并且在第二转轴部5插入机身1后,机身1以第一转轴部4为轴心进行转动。机身1转动至竖立位的状态下,抵顶档位结构,即机身1转动至最大位置。
参考图7和11,机身1还包括与转轴柱26连接的壳体27,挡位结构抵顶第二转轴部5的状态下,第二转轴部5与扫地部2之间呈100-110度夹角,参考图7;优选地,第二转轴部5与扫地部2之间呈107度夹角,该角度下,由于第二转轴部5与扫地部2之间呈大于90度的夹角,当用户通过机身1推动扫地部2时,在保证扫地部2有足够的力度对地面清洁时,也使得扫地部2更容易被推动。
机身1包括与转轴柱26连接的壳体27,第二转轴部5与壳之间呈150-160度夹角,优选155度,使得壳体27整体向扫地部2一侧倾斜,该倾斜状态下,即机身1向前倾斜8度,使得机身1处于竖立位状态下时,即使不受外力的推动,机身1也能保持处于竖立位的状态,避免机身1倒下,以便于用户对扫地机的使用,及便于扫地机的放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扫地机的转轴组件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扫地部及转轴组件,所述转轴组件包括第一转轴部及与所述第一转轴部垂直连接的第二转轴部,所述第一转轴部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扫地部,所述第二转轴部插入与所述机身;
所述第二转轴部上开设的卡槽,所述第二转轴部远离所述卡槽的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一挡块及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挡块与所述卡槽之间套设有卡环,在所述卡槽内设置卡圈,将所述卡环卡在所述挡块与所述卡圈之间,且所述卡环一端抵顶所述卡圈,另一端抵顶所述机身;所述机身的端面抵顶所述第二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地机的转轴组件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内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卡环上设置有倒钩结构,通过所述限位结构插入所述倒钩结构内,所述卡环抵顶所述机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地机的转轴组件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部包括第一圆柱、第二圆柱及第三圆柱,所述第一圆柱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圆柱的外径,所述第二圆柱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三圆柱,所述第一圆柱与所述第二圆柱之间的外径差形成所述第一挡块,所述第二圆柱与所述第三圆柱之间的外径差形成所述第二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地机的转轴组件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件包括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内侧设有第一凸柱,所述第二外壳内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凸柱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柱及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第二转轴部;通过所述第一凸柱插入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配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扫地机的转轴组件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柱上设置有第一紧固孔,所述第二外壳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紧固孔,所述第二紧固孔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通过固定件从所述第二紧固孔插入至所述第一紧固孔,对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进行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扫地机的转轴组件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上设置有转轴柱,所述第二转轴部插入所述转轴柱内,所述转轴柱的内侧贴合所述卡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扫地机的转轴组件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的内侧还设置有第二凸柱,所述第二外壳的内侧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柱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凸柱与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一转轴部;所述第二凸柱插入所述第二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扫地机的转轴组件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柱上设置有第三紧固孔,所述第二外壳的外侧设置有第四紧固孔,所述第三紧固孔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通过固定件从所述第三紧固孔插入至所述第四紧固孔,对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进行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扫地机的转轴组件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柱的数量设置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凹槽的数量配合所述第二凸柱数量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扫地机的转轴组件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还包括与所述转轴柱连接的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转轴柱之间呈150-160度角度;所述机身转动至竖立为的状态下,所述转轴柱与所述扫地部之间呈100-110度角度。
CN202222466967.1U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扫地机的转轴组件装配结构 Active CN2187387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66967.1U CN218738728U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扫地机的转轴组件装配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66967.1U CN218738728U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扫地机的转轴组件装配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38728U true CN218738728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94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66967.1U Active CN218738728U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扫地机的转轴组件装配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387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738728U (zh) 一种扫地机的转轴组件装配结构
CN112291454A (zh) 一种球形摄像头
CN106981777A (zh) 一种卡钉曲槽锁紧组件及使用该锁紧组件的连接器组件
CN211342155U (zh) 一种可定位传动盒
CN210327211U (zh) 一种易拆卸清洗电机
CN104454650A (zh) 一种可剖分的离心压缩机蜗壳及其安装方式
CN211666466U (zh) 一种新型电子门锁
CN209471271U (zh) 一种连接器及其弯式尾部附件
CN210576802U (zh) 一种户外电缆连接器
CN220687872U (zh) 一种智能锁的轴承固定结构
CN219549379U (zh) 一种直线轴承机构
CN215803769U (zh) 一种无基座执手
CN211952011U (zh) 连接杆
CN214678624U (zh) 一种石墨烯电水壶的紧凑式安装座
CN219124237U (zh) 一种双轴旋转的电子设备支架及其电子设备保护壳
CN215617874U (zh) 一种隐藏嵌入式旋转摇柄结构及高压清洗机
CN214331085U (zh) 家具层板连接件
CN220172999U (zh) 片固定式马达
CN219040304U (zh) 电子设备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6009011U (zh) 一种便于叶叉与叶片快速安装的连接结构
CN214500630U (zh) 免工具安装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9065993U (zh) 一种手表
CN215803770U (zh) 一种无基座执手结构
CN112049841A (zh) 安装结构、附加模块组件、三维扫描仪及三维扫描系统
CN216519489U (zh) 一种加固型高温合金垫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