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31708U - 同轴线缆外导体、同轴线缆及微波系统 - Google Patents

同轴线缆外导体、同轴线缆及微波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31708U
CN218731708U CN202223283798.4U CN202223283798U CN218731708U CN 218731708 U CN218731708 U CN 218731708U CN 202223283798 U CN202223283798 U CN 202223283798U CN 218731708 U CN218731708 U CN 2187317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conductor
conductor
coaxial cable
dielectric layer
annula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8379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森林
李俊宏
李东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Wattsin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Wattsin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Wattsin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Wattsin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8379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317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317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317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mmunication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同轴线缆外导体、同轴线缆及微波系统,属于微波传输装置领域。同轴线缆包括内导体、外导体及介质层;其中内导体横截面为圆形,外导体及介质层均为圆形管状;外导体套设在内导体上;介质层位于内导体及外导体之间。内导体、介质层及外导体均同轴设置,微波在介质层中传播。另外,外导体、内导体、介质层分别包括两个独立的部分,即均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部分连接而成的,而连接处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绕轴线摆动,从而使得整个同轴线缆的能够进行绕自身轴线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进而防止或降低扭转变形量。

Description

同轴线缆外导体、同轴线缆及微波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波传输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同轴线缆外导体、同轴线缆及微波系统。
背景技术
微波是指频率在300MHz-300GHz之间的电磁波。由于微波的特性,其在空气中传播损耗很大,传输距离短,但机动性好,工作频宽大,除了应用于5G移动通信的毫米波技术之外,微波传输多在金属波导和介质波导中。而常用的介质波导就是同轴线缆,即微波通过同轴线缆进行传输。
例如微波系统中,微波源产生的微波一般是通过同轴线缆传输给反应装置,而同轴线缆的两端分别与微波源及反应装置固定连接。当需要对反应装置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时,如果将同轴线缆从反应装置上拆下后重新安装,其操作效率较低;而如果不对同轴线缆进行调整,其可能导致同轴线缆产生扭转,进而导致其局部变形影响其传送性能。因此,在对反应装置安装位置进行调整时,需要尽量减小同轴线缆的扭转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同轴线缆外导体及同轴线缆,其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绕其自身轴线转动,从而间隙同轴线缆的扭转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波系统,其采用了上述同轴线缆外导体及同轴线缆。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同轴线缆外导体,所述外导体为中空管状结构,包括:
第一外导体,所述第一外导体端部设置有插接管;
第二外导体,所述第二外导体端部设置扩径孔;所述插接管插接在所述扩径孔中;
外部弹性件,所述外部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一外导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外导体连接;所述外部弹性件的弹力使得所述第一外导体及所述第二外导体保持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插接管的端部设置有外挡板,所述第二外导体端部设置有外部环形板,所述外部弹性件套设在所述插接管上,所述外部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外挡板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外部环形板抵接;
所述外挡板与所述扩径孔底部抵接,或者,所述外部环形板与所述第一外导体端端部抵接。
进一步,所述扩径孔为锥形孔,所述锥形孔由外到内直径逐渐减小,所述外挡板为锥形板,所述外挡板的锥形表面与所述扩径孔的内表面配合;使得第一外导体与第二外导体同轴。
进一步,所述外挡板与所述插接管可拆卸连接,所述外部环形板与所述第二外导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外部环形板为圆环形,并通过螺钉与所述第二外导体的端部连接。
进一步,所述外部环形板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外导体的端部连接,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导体外壁上。
一种同轴线缆,包括内导体、介质层及所述的同轴线缆外导体;所述内导体为柱状结构,所述介质层套设在所述内导体上,所述外导体为管状结构,并套设在所述介质层上。
进一步,所述内导体包括两个部分,所述两个部分的端部相互抵接,并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
一种微波系统,所述微波传输设备包括微波源及所述的同轴线缆;所述同轴线缆与所述微波源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同轴线缆外导体及同轴线缆,使用时,当同轴线缆受到扭转力时,第一外导体及第二外导体可以绕其自身轴线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同样地,内导体两部分之间以及介质层两部分之间也能相对转动。因此,上述微波同轴电缆能够避免在扭转力的作用下变形或损坏;进而使得同轴线缆能够保持良好的传输性能。
上述微波系统采用了上述同轴线缆后,当需要调整微波源与反应装置的相对位置时,可以不拆卸同轴线缆,从而使得整体操作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同轴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内导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同轴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010-同轴线缆;100-内导体;110-第一内导体;112-凹部;1121- 沉孔;1122-安装盲孔;120-第二内导体;122-凸部;130-内部弹性件;140- 内挡板;150-内部环形板;200-外导体;210-第一外导体;211-插接管; 220-第二外导体;221-扩径孔;230-外部弹性件;240-外挡板;250-外部环形板;260-卡箍;300-介质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同轴线缆010,其包括内导体100、外导体200及介质层300;其中内导体100横截面为圆形,外导体200及介质层300均为圆形管状;外导体200套设在内导体100上;介质层300位于内导体及外导体之间。内导体100、介质层300及外导体200均同轴设置,微波在介质层300中传播。另外,外导体200、内导体100、介质层300分别包括两个独立的部分,即均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部分连接而成的,而连接处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绕轴线摆动,从而使得整个同轴线缆010的能够进行绕自身轴线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进而防止或降低扭转变形量。
请继续参考图1,外导体200整体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包括外部弹性件230、第一外导体210和第二外导体220,其中,第一外导体210及第二外导体220通过外部弹性件230进行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外导体210及第二外导体220之间既能够绕自身轴线相对转动,又可以保证两者之间的电连接。
具体地,第一外导体210的端部设置有插接管211,插接管211与第一外导体210同轴设置,其插接管211的外径小于第一外导体210的外径。第二外导体220的端部设置有扩径孔221,扩径孔221的轴线与第二外导体 220的轴线重合,并且扩径孔221的孔径比第二外导体220的内孔孔径大。插接管211插接在上述扩径孔221中,并且插接管和扩径孔221同轴设置。本申请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区分,不代表其相对重要性。
外部弹性件230套设在插接管211上,其一端与第一外导体210连接 (固定连接或抵接),另一端与第二外导体220连接(固定连接或抵接)。外部弹性件230的弹力使得第一外导体210及第二外导体220直接抵接或间接抵接,进而使得外导体的两部分保持电连接。
具体地,插接管211的端部设置有外挡板240,外挡板240为中部设置有通孔的环形板,中部通孔用于介质层300穿过。外挡板240通过螺钉与插接管211可拆卸连接。第二外导体220的端部设置有外部环形板250,上述外部环形板250为外径与第二外导体220外径相同的环形板,并通过螺钉与第二外导体220的端部连接。外部弹性件230采用了压缩式弹簧,其套设在插接管上。外部弹性件230的一端与外挡板240抵接,另一端与外部环形板250抵接。在外部弹性件230的推力作用下,外挡板240与扩径孔221底部抵接。上述外挡板240可采用导电材料制成,使得第一外导体及第二外导体通过外挡板240电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使第一外导体210和第二外导体220同轴,扩径孔221 采用了锥形结构,其从外到内直径逐渐减小;并且,外挡板240为锥形板,其锥度与扩径孔221锥度相同。外挡板240的锥形表面与扩径孔221的内表面配合,从而使得插接管211与第二外导体220同轴设置。
第一外导体210与第二外导体220的装配方法如下:
将外部环形板250套设插接管211上,再将外部弹性件230套设在插接管211上,然后将外部环形板250与插接管211通过螺钉连接;最后将插接管整体装入到扩径孔221中,并将L型扳手伸入到第一外导体210端部与外部环形板250之间的缝隙中将外部环形板250紧固在第二外导体220 的端面上。了
为了便于装配,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外部环形板250与第二外导体220之间的连接件设置在第二外导体外壁上。例如利用多个条形连接板,连接板两端分别通过螺钉与外部环形板外壁及第二外导体外壁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内导体同样包括两部分,即第一内导体110和第二内导体120。请参考图2,图2为内导体的剖视图。上述两部分的横截面均为圆形,两者通过配合端面进行抵接。第一内导体110的配合端面上设置有凹部112,第二内导体120的配合端面上设置有凸部122,上述凸部122伸入到凹部112中。第一内导体110和第二内导体120的连接处还设置了内部弹性件130。内部弹性件130设置在凹部112内,并套设在凸部122上,内部弹性件130的一端与第一内导体11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内导体120连接。内部弹性件130产生的弹力使得使得第一内导体110和第二内导体120 的两个配合端面可靠抵接。
由于第一内导体110与第二内导体120为两个独立的部分,两者可以绕自身轴线相对转动;另外,由于内部弹性件130其本身可以绕其轴线弹性变形;因此,上述设计能够避免内导体100扭转变形。
由于同轴线缆的介质层可以直接采用现有结构,为避免赘述,本申请不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2:
请参考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另外一种结构的同轴线缆,其与实施例1 中的区别在于,外导体结构有所不同。
具体地,第一外导体210和第二外导体220的配合端面之间设置有滚动体,以便于两部分相对转动;第一外导体210和第二外导体220通过卡箍260连接。而在上述第一外导体及第二外导体连接处的外表面设置有环绕一周的V型槽,卡箍卡在上述V型槽中。上述设计仍然能够保证第一外导体及第二外导体之间的相对转动及可靠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同轴线缆外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体为中空管状结构,包括:
第一外导体,所述第一外导体端部设置有插接管;
第二外导体,所述第二外导体端部设置扩径孔;所述插接管插接在所述扩径孔中;
外部弹性件,所述外部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一外导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外导体连接;所述外部弹性件的弹力使得所述第一外导体及所述第二外导体保持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线缆外导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接管的端部设置有外挡板,所述第二外导体端部设置有外部环形板,所述外部弹性件套设在所述插接管上,所述外部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外挡板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外部环形板抵接;
所述外挡板与所述扩径孔底部抵接,或者,所述外部环形板与所述第一外导体端端部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同轴线缆外导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径孔为锥形孔,所述锥形孔由外到内直径逐渐减小,所述外挡板为锥形板,所述外挡板的锥形表面与所述扩径孔的内表面配合,使得第一外导体与第二外导体同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同轴线缆外导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挡板与所述插接管可拆卸连接,所述外部环形板与所述第二外导体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同轴线缆外导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环形板为圆环形,并通过螺钉与所述第二外导体的端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同轴线缆外导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环形板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外导体的端部连接,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导体外壁上。
7.一种同轴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导体、介质层及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同轴线缆外导体;所述外导体套设在所述内导体上,所述介质层位于所述内导体及外导体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同轴线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导体包括两个部分,所述两个部分的端部相互抵接,并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
9.一种微波系统,其特征在于,微波传输设备包括微波源及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同轴线缆;所述同轴线缆与所述微波源连接。
CN202223283798.4U 2022-12-07 2022-12-07 同轴线缆外导体、同轴线缆及微波系统 Active CN2187317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83798.4U CN218731708U (zh) 2022-12-07 2022-12-07 同轴线缆外导体、同轴线缆及微波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83798.4U CN218731708U (zh) 2022-12-07 2022-12-07 同轴线缆外导体、同轴线缆及微波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31708U true CN218731708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24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83798.4U Active CN218731708U (zh) 2022-12-07 2022-12-07 同轴线缆外导体、同轴线缆及微波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317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17451A (zh) * 2023-10-24 2023-11-24 成都沃特塞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导管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17451A (zh) * 2023-10-24 2023-11-24 成都沃特塞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导管组件
CN117117451B (zh) * 2023-10-24 2023-12-29 成都沃特塞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导管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09786B2 (en)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
CN218731708U (zh) 同轴线缆外导体、同轴线缆及微波系统
EP1143572A3 (de) Koxialer Steckverbinder
US20210249829A1 (en) Enhanced electrical grounding of hybrid feed-through connectors
CN108736278B (zh) 一种室分漏缆用新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07742766B (zh) 一种椭圆波导连接器
CN212676561U (zh) 用于射频电路板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及射频电路板
CN215067007U (zh) 三同轴电磁屏蔽测试系统
CN115632221B (zh) 一种可扭转的同轴线缆及电子设备
CN218828285U (zh) 一种内导体、同轴线缆及微波设备
CN216015903U (zh) 一种高频率射频连接器
CN111509493A (zh) 一种bma/smp双浮动射频连接器
CN114678713B (zh) 一种大功率耐高低温低互调直角弯头连接器
CN215008660U (zh) 一种sma直角弯式连接器
CN213989483U (zh) 带有豁口的绝缘支撑及其同轴连接器
CN212810712U (zh) 一种bma和smp双浮动射频连接器
CN218215842U (zh) 一种耐高温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16698816U (zh) 一种活动插针式微带连接器
CN218770231U (zh) 一种高频通讯用smpl连接器
CN214754570U (zh) 射频连接器组合
CN220797050U (zh) 一种波导同轴电缆组件
CN216214082U (zh) 一种天线匹配连接组件
CN218958138U (zh) 一种单端浮动高性能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17485802U (zh) 一种微波射频开关连接器
CN214100178U (zh) 一种射频信号转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