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30226U - 一种高效散热的一体式电感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散热的一体式电感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30226U
CN218730226U CN202223149403.1U CN202223149403U CN218730226U CN 218730226 U CN218730226 U CN 218730226U CN 202223149403 U CN202223149403 U CN 202223149403U CN 218730226 U CN218730226 U CN 2187302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protective
bending part
base
top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4940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见新
黄浩鑫
黄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lin Pingle Zhongt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lin Pingle Zhongt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lin Pingle Zhongt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lin Pingle Zhongt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4940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302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302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302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散热的一体式电感器结构,涉及电感技术领域,包括绕线柱以及设于绕线柱外壁上的线圈绕组,绕线柱的上、下端分别设有上缘凸环和下缘凸环,下缘凸环的下端面上固设有底座,底座上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与下缘凸环的外边缘围合形成有左侧凹槽和右侧凹槽,第一凹槽内设有防护底板,防护底板上成型有第一防护侧板和第二防护侧板,防护顶盖上成型有第三防护侧板和第四防护侧板,绕线柱上沿轴线开设有磁芯通孔,防护底板以及防护顶盖上分别成型有在磁芯通孔内抵接配合的底座磁芯以及顶盖磁芯,能够使得线圈绕组的散热效果更好,避免了线圈绕组长时间的工作发出大量的热而损坏,提高了电感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散热的一体式电感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散热的一体式电感器结构。
背景技术
如专利号为CN201920952519.8的实用新型专利所述,电感器是专门用在电路中实现电感的电路元件。螺线管是一种简单的电感器,指的是多重卷绕的导线(称为线圈),内部可以是空心的,或者有一个金属芯。螺线管的电感是自感。变压器是两个耦合的线圈形成的电感器,由於具有互感属性,是一种基本磁路元件,可是普通的差模电感在与底座40安装时不够稳定,且线包长时间工作会发出大量的热,如果不及时散出,容易损坏电感。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效散热的一体式电感器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散热的一体式电感器结构,包括绕线柱以及设于绕线柱外壁上的线圈绕组,绕线柱的上、下端分别设有上缘凸环和下缘凸环,下缘凸环的下端面上固设有底座,底座上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与下缘凸环的外边缘围合形成有左侧凹槽和右侧凹槽;
第一凹槽内设有防护底板,防护底板上成型有第一防护侧板和第二防护侧板,第一防护侧板和第二防护侧板分别从左侧凹槽和右侧凹槽内向上缘凸环延伸;上缘凸环的上端面设有防护顶盖,防护顶盖上成型有分别与第一防护侧板和第二防护侧板相互抵接且对位配合的第三防护侧板和第四防护侧板;
绕线柱上沿轴线开设有磁芯通孔,防护底板以及防护顶盖上分别成型有在磁芯通孔内抵接配合的底座磁芯以及顶盖磁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第一凹槽的侧壁上设有W型折弯部,W型折弯部沿第一水平轴线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水平轴线将绕线柱的横截面等分;
W型折弯部包括位于中间的第一折弯部,以及对称设于第一折弯部两侧的第二折弯部和第三折弯部;防护底板上设有分别与第二折弯部和第三折弯部的边缘轮廓相同且对位配合的第四折弯部和第五折弯部,第五折弯部和第四折弯部之间设有第二凹槽,第一折弯部与第二凹槽的侧壁抵接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下缘凸环上设有扇形凹槽,底座上设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的边线与扇形凹槽的直线边分别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底座的下端面上在四周拐角处分别设有拐角凹槽,拐角凹槽与W型折弯部之间成型有隔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防护底板上设有沿第二水平轴线对称的底板左凹槽和底板右凹槽,第二水平轴线与第一折弯部的顶点分别共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防护顶盖上设有分别与底板左凹槽和底板右凹槽对称的顶盖左凹槽和顶盖右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底座上设有延伸部,延伸部上设有与第一凹槽连通的第四凹槽,第四凹槽与顶盖左凹槽和顶盖右凹槽一一对应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第一防护侧板和第二防护侧板分别从左侧凹槽和右侧凹槽内向上缘凸环延伸,与第三防护侧板和第四防护侧板围合形成包覆于绕线柱的防护罩,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组装更加的方便快捷,且底座磁芯以及顶盖磁芯起到了束磁的作用,同时防护罩采用铁磁材料,使防护罩起到了磁屏蔽的作用,使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使用性能更好;
通过设置第一凹槽便于防护罩的安装,使绕线柱与磁芯单独设置又彼此卡接配合,便于线圈绕组的散热;
在一种实施例中,线圈绕组与防护罩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生产过程中可以向间隙内注入散热胶,进而加速电感器的散热能力,同时防护罩的拆装方便快捷,便于组装,便于散热胶的注入;
同时左侧凹槽和右侧凹槽与下缘凸环的外边缘贴合,能够使得线圈绕组的散热效果更好,避免了线圈绕组长时间的工作发出大量的热而损坏,提高了电感的使用寿命;
同时通过底座磁芯以及顶盖磁芯在磁芯通孔内安装配合,以及第一防护侧板和第二防护侧板分别与第三防护侧板和第四防护侧板的对位配合使本实用新型电感器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使用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4是图3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绕线柱和底座的结构立体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及名称如下:
绕线柱-1,线圈绕组-2,上缘凸环-3,下缘凸环-4,底座-40,第一凹槽-41,左侧凹槽-42,右侧凹槽-43,防护底板-5,第一防护侧板-51,,第二防护侧板-52,防护顶盖-6,第三防护侧板-61,第四防护侧板-62,磁芯通孔-11,底座磁芯-53,顶盖磁芯-63,W型折弯部-7,第一折弯部-71,第二折弯部-72,第三折弯-73,第四折弯部-54,第五折弯部-55,第一水平轴线-100,第二凹槽-56,拐角凹槽-57,扇形凹槽-44,第三凹槽-45,第二水平轴线-200,底板左凹槽-58,底板右凹槽-59,顶盖左凹槽-64,顶盖右凹槽-65,延伸部-46,第四凹槽-4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一种高效散热的一体式电感器结构,包括绕线柱1以及设于绕线柱1外壁上的线圈绕组2,绕线柱1的上、下端分别设有上缘凸环3和下缘凸环4,下缘凸环4的下端面上固设有底座40,底座40上设有第一凹槽41,第一凹槽41与下缘凸环4的外边缘围合形成有左侧凹槽42和右侧凹槽43;
第一凹槽41内设有防护底板5,防护底板5上成型有第一防护侧板51和第二防护侧板52,第一防护侧板51和第二防护侧板52分别从左侧凹槽42和右侧凹槽43内向上缘凸环3延伸;上缘凸环3的上端面设有防护顶盖6,防护顶盖6上成型有分别与第一防护侧板51和第二防护侧板52相互抵接且对位配合的第三防护侧板61和第四防护侧板62;
绕线柱1上沿轴线开设有磁芯通孔11,防护底板5以及防护顶盖6上分别成型有在磁芯通孔11内抵接配合的底座磁芯53以及顶盖磁芯63;
第一防护侧板51和第二防护侧板52分别从左侧凹槽42和右侧凹槽43内向上缘凸环3延伸,与第三防护侧板61和第四防护侧板62围合形成包覆于绕线柱1的防护罩,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组装更加的方便快捷,且底座磁芯53以及顶盖磁芯63起到了束磁的作用,同时防护罩采用铁磁材料,使防护罩起到了磁屏蔽的作用,使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使用性能更好;
通过设置第一凹槽41便于防护罩的安装,使绕线柱1与磁芯单独设置又彼此卡接配合,便于线圈绕组2的散热;
在一种实施例中,线圈绕组2与防护罩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生产过程中可以向间隙内注入散热胶,进而加速电感器的散热能力,同时防护罩的拆装方便快捷,便于组装,便于散热胶的注入;
同时左侧凹槽42和右侧凹槽43与下缘凸环4的外边缘贴合,能够使得线圈绕组2的散热效果更好,避免了线圈绕组2长时间的工作发出大量的热而损坏,提高了电感的使用寿命;
同时通过底座磁芯53以及顶盖磁芯63在磁芯通孔11内安装配合,以及第一防护侧板51和第二防护侧板52分别与第三防护侧板61和第四防护侧板62的对位配合使本实用新型电感器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使用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凹槽41的侧壁上设有W型折弯部7,W型折弯部7沿第一水平轴线100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水平轴线100将绕线柱1的横截面等分;
W型折弯部7包括位于中间的第一折弯部71,以及对称设于第一折弯部71两侧的第二折弯部72和第三折弯部73;防护底板5上设有分别与第二折弯部72和第三折弯部73的边缘轮廓相同且对位配合的第四折弯部54和第五折弯部55,第五折弯部55和第四折弯部54之间设有第二凹槽56,第一折弯部71与第二凹槽56的侧壁抵接配合;
通过第一折弯部71与第二凹槽56的侧壁抵接配合,以便于防护底板5固定的同时,防护底板5与底座40之间的横向接触面积更小,以便于本实用新型电感器更好的散热,通过设置第一折弯部71,第二折弯部72,以及与第二折弯部72和第三折弯部73的边缘轮廓相同且对位配合的第三折弯部73和第四折弯部54,使防护底板5和底座40上的散热面积进一步增加,使本实用新型电感器更好的散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缘凸环4上设有扇形凹槽44,底座40上设有第三凹槽45,第三凹槽45的边线与扇形凹槽44的直线边分别重合;
通过设置扇形凹槽44,使下缘凸环4以及底座40的散热面积进一步增加,使本实用新型电感器更好的散热,第三凹槽45的边线与扇形凹槽44的直线边分别重合,使散热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座40的下端面上在四周拐角处分别设有拐角凹槽57,拐角凹槽57与W型折弯部7之间成型有隔板;
使底座40的散热面积进一步增加,使本实用新型电感器更好的散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护底板5上设有沿第二水平轴线200对称的底板左凹槽58和底板右凹槽59,第二水平轴线200与第一折弯部71的顶点分别共线。
增加了防护底板5的散热面积和散热效果,同时便于防护底板5的安装,同时第二水平轴线200与第一折弯部71的顶点分别共线,使防护底板5整体对称性更好,使本实用新型电感器的整体使用性能更好,避免了由于不对称导致的使用过程中的局部差异,影响电感器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护顶盖6上设有分别与底板左凹槽58和底板右凹槽59对称的顶盖左凹槽64和顶盖右凹槽65。
增加了防护顶盖6的散热面积和散热效果,同时便于防护顶盖6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座40上设有延伸部46,延伸部46上设有与第一凹槽41连通的第四凹槽47,第四凹槽47与顶盖左凹槽64和顶盖右凹槽65一一对应设置;
便于底座40的安装同时,增加了底座40的散热面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7)

1.一种高效散热的一体式电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线柱(1)以及设于绕线柱(1)外壁上的线圈绕组(2),绕线柱(1)的上、下端分别设有上缘凸环(3)和下缘凸环(4),下缘凸环(4)的下端面上固设有底座(40),底座(40)上设有第一凹槽(41),第一凹槽(41)与下缘凸环(4)的外边缘围合形成有左侧凹槽(42)和右侧凹槽(43);
第一凹槽(41)内设有防护底板(5),防护底板(5)上成型有第一防护侧板(51)和第二防护侧板(52),第一防护侧板(51)和第二防护侧板(52)分别从左侧凹槽(42)和右侧凹槽(43)内向上缘凸环(3)延伸;上缘凸环(3)的上端面设有防护顶盖(6),防护顶盖(6)上成型有分别与第一防护侧板(51)和第二防护侧板(52)相互抵接且对位配合的第三防护侧板(61)和第四防护侧板(62);
绕线柱(1)上沿轴线开设有磁芯通孔(11),防护底板(5)以及防护顶盖(6)上分别成型有在磁芯通孔(11)内抵接配合的底座磁芯(53)以及顶盖磁芯(6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一体式电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凹槽(41)的侧壁上设有W型折弯部(7),W型折弯部(7)沿第一水平轴线(100)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水平轴线(100)将绕线柱(1)的横截面等分;
W型折弯部(7)包括位于中间的第一折弯部(71),以及对称设于第一折弯部(71)两侧的第二折弯部(72)和第三折弯部(73);防护底板(5)上设有分别与第二折弯部(72)和第三折弯部(73)的边缘轮廓相同且对位配合的第四折弯部(54)和第五折弯部(55),第五折弯部(55)和第四折弯部(54)之间设有第二凹槽(56),第一折弯部(71)与第二凹槽(56)的侧壁抵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一体式电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下缘凸环(4)上设有扇形凹槽(44),底座(40)上设有第三凹槽(45),第三凹槽(45)的边线与扇形凹槽(44)的直线边分别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一体式电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底座(40)的下端面上在四周拐角处分别设有拐角凹槽(57),拐角凹槽(57)与W型折弯部(7)之间成型有隔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一体式电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防护底板(5)上设有沿第二水平轴线(200)对称的底板左凹槽(58)和底板右凹槽(59),第二水平轴线(200)与第一折弯部(71)的顶点分别共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一体式电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防护顶盖(6)上设有分别与底板左凹槽(58)和底板右凹槽(59)对称的顶盖左凹槽(64)和顶盖右凹槽(6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一体式电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底座(40)上设有延伸部(46),延伸部(46)上设有与第一凹槽(41)连通的第四凹槽(47),第四凹槽(47)与顶盖左凹槽(64)和顶盖右凹槽(65)一一对应设置。
CN202223149403.1U 2022-11-26 2022-11-26 一种高效散热的一体式电感器结构 Active CN2187302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49403.1U CN218730226U (zh) 2022-11-26 2022-11-26 一种高效散热的一体式电感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49403.1U CN218730226U (zh) 2022-11-26 2022-11-26 一种高效散热的一体式电感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30226U true CN218730226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25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49403.1U Active CN218730226U (zh) 2022-11-26 2022-11-26 一种高效散热的一体式电感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302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61986B2 (ja) トランス
CN218730226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一体式电感器结构
JP2008159832A (ja) リアクトル
CN218676738U (zh) 电抗器及包装该电抗器的绝缘纸结构
US20190295762A1 (en) Three-dimensional wound core of transformer with isosceles triangular iron yokes
CN110277224B (zh) 一种功率电感磁芯及功率电感
CN206558297U (zh) 高散热性环型扁线立绕电感器
JP2006114828A (ja) 電磁誘導器
CN112133535A (zh) 一种磁芯结构及电感器
CN216671359U (zh) 一种磁性器件
JP3109658B2 (ja) 磁 心
CN212257134U (zh) 一种磁芯结构及电感器
KR200338261Y1 (ko) 트랜스포머
CN214012699U (zh) 电抗器以及空调器
CN214797043U (zh) 一种u形磁芯及变压器
CN214897989U (zh) 一种大容量高频变压器磁芯
CN219497523U (zh) 变压器及变压器骨架
JP3849947B1 (ja) フェライトコア
CN216212762U (zh) 一种采用分布式气隙pfc电感器结构
CN219936820U (zh) 一种磁芯结构及应用其的电感器
CN203588809U (zh) 绕线磁芯件、封装磁芯件及由其组合而成的磁芯组件
CN217035339U (zh) 一种提高散热效果的垫高型共模电感
CN213635634U (zh) 磁性组件
CN218182013U (zh) 一种磁性元件
CN218525380U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共模电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