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25115U - 一种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25115U
CN218725115U CN202223077083.3U CN202223077083U CN218725115U CN 218725115 U CN218725115 U CN 218725115U CN 202223077083 U CN202223077083 U CN 202223077083U CN 218725115 U CN218725115 U CN 2187251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detection
cylinder
righting
material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7708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艳伟
于朝气
赵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Kaibo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hai Kaibo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hai Kaibo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hai Kaibo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7708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251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251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251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一种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框架,检测框架的外侧设有托料机构,医用管路通过托料机构进行上料,检测框架的底端上侧滑动连接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上滑动连接有推料检测机构,移动机构上靠近托料机构的一端设有下正位,检测框架的顶端靠近托料机构的一侧设有上正位,下正位和上正位配合使用对医用管路进行正位,其解决了现有的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存在着因其结构和使用方法的缺陷,从而导致检测效率低、检测精度低以及产品损坏率高的技术问题,可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加工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输液器、采血针、留置针等一次性医用耗材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中,输液器、采血针、留置针等均属于医用管路,在医用管路的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医用管路的正常使用,避免外界空气通过医用管路进入人体内,同时避免药液、血液等出现泄露现象,需要对医用管路进行气密性检测。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压力法对医用管路进行气密性检测,即将医用管路的一端与气管连接起来,对医用管路的另一端进行夹紧或封堵,通过气管往医用管路内充气,通过观察压力表的数值是否变化或者医用管路周围是否出现气泡来判断医用管路的气密性。公告号为CN114964639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输液器导管的测气检测装置,包括箱体、测试机构、加压对接组件、连接单元、调节机构、水泵模块、气泵模块和控制器,实现对输液管进行水下自动化气密性检测,自动化程度较高且操作更加简单,可模拟不同状态的输液管的气密性测试,使输液管质量检测更加准确,但这种检测装置存在以下缺陷,一是该装置将连接管转动插入输液管内腔,且增大插接力度使连接管与输液管插入更深,即采用挤压的方式对连接管和输液管进行连接,这种挤压连接方式容易对医用管路造成损伤,且挤压连接过程中容易对医用管路各组件之间进行挤压,无法检测出医用管路各组件粘合不紧造成的漏气问题,检测效果较差;二是该装置通过视觉模块观察水槽内有无气泡从而判断输液管在水下通气过程中是否有漏气现象,这种方法很有可能检测不出轻微的漏气问题,导致检测精度低,产品合格率低;三是该装置的单次检测数量有限,检测效率低。
基于上述情况,本申请发明了一种检测效率高、检测精度高、产品损坏率低的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存在着因其结构和使用方法的缺陷,从而导致检测效率低、检测精度低以及产品损坏率高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框架,所述检测框架的外侧设有托料机构,医用管路通过所述托料机构进行上料,所述检测框架的底端上侧滑动连接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上滑动连接有推料检测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上靠近所述托料机构的一端设有下正位,所述检测框架的顶端靠近所述托料机构的一侧设有上正位,所述下正位和所述上正位配合使用对医用管路进行正位。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托料机构设有托料底板,所述检测框架的外侧设置所述托料底板,所述托料底板上设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连接有升降气缸座板,所述第一气缸驱动所述升降气缸座板前后移动,所述升降气缸座板上设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连接有托料轴固定板,所述升降气缸驱动所述托料轴固定板上下移动,所述托料轴固定板上设有连接立板,所述连接立板上转动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托料轴,所述托料轴上设有若干同轴设置的环形槽,医用管路放置在所述环形槽内。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框架是由底板、立板和顶板组成的支架结构,所述底板上对称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上设置所述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设有移动底板,所述移动底板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底板上还设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移动底板相连接,所述第二气缸驱动所述移动底板前后移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底板上对称设有与所述第一滑轨平行设置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上设置所述推料检测机构,所述推料检测机构设有检测底板,所述检测底板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底板上还设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检测底板相连接,所述第三气缸驱动所述检测底板前后移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底板上设有检测支板,所述检测支板上靠近所述托料机构的一端设有检测立板,所述检测立板上设有检测固定板,所述检测固定板上设有检测固定立板,所述检测固定立板上设有若干并排设置的检测轴座,所述检测轴座水平设置,所述检测轴座内设有横截面为T型的轴向通孔,所述轴向通孔靠近所述托料机构的一端的直径小于其远离所述托料机构的一端的直径,所述轴向通孔内设有硅胶头,所述硅胶头的另一侧设有压紧轴,所述硅胶头和所述压紧轴的直径均大于所述轴向通孔靠近所述托料机构的一端的直径,所述检测固定板上还设有若干与所述检测轴座数量相同的压紧气缸,所述压紧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压紧轴相连接,所述压紧气缸通过所述压紧轴驱动所述硅胶头沿着所述轴向通孔前后移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底板上设有减压阀座板,所述减压阀座板上设有若干减压阀,所述减压阀通过气管连接气源;所述检测底板上远离所述托料机构的一端设有电磁阀支板,所述电磁阀支板上设有电磁阀座板,所述电磁阀座板上设有若干电磁阀;所述检测支板上远离所述托料机构的一端设有压力开关支板,所述压力开关支板上设有若干模拟量压力开关,所述减压阀、所述电磁阀、所述模拟量压力开关的数量均与所述检测轴座的数量相同;所述检测轴座的侧面设有侧面孔,所述压紧轴的侧面设有进气口,所述侧面孔与所述进气口相对应,所述压紧轴靠近所述硅胶头的一端设有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相连通,所述硅胶头上设有吹风通孔,所述吹风通孔与所述出气口相连通,所述减压阀、所述电磁阀、所述模拟量压力开关与所述进气口依次通过气管相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下正位设有由对齐底板、对齐立板和对齐顶板组成的下正位支架,所述移动底板上靠近所述托料机构的一端设置所述下正位支架,所述对齐顶板上设有下正位缸,所述下正位缸的活塞杆上连接有下正位缸连接板,所述下正位缸连接板位于所述对齐顶板的上方,所述下正位缸连接板的顶端设有下正管板,所述下正位缸驱动所述下正管板上下移动,所述下正管板的顶端设有若干并排设置的下凹槽。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正位设有与所述下正位缸相向设置的上正位缸,所述顶板上设置所述上正位缸,所述上正位缸的活塞杆上连接有上正位缸连接板,所述上正位缸连接板位于所述顶板的下方,所述上正位缸连接板的底端设有上正管板,所述上正位缸驱动所述上正管板上下移动,所述上正管板的底端设有若干并排设置的与所述下凹槽数量相同的上凹槽;所述下正位缸和所述上正位缸同时驱动所述下正管板和所述上正管板相向移动,对医用管路进行夹持正位。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顶板上靠近所述托料机构的一侧对称设有压料杆固定块,所述压料杆固定块上设有压料竖杆,所述压料竖杆的底端设有水平设置的压料杆,所述压料杆位于所述托料轴的外侧;所述顶板上还设有设备警示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在托料机构、移动机构、推料检测机构、下正位和上正位的配合动作下,通过包裹封堵的方式对医用管路的气密性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准确,检测精度高,检测效率高;通过在推料检测机构上设置软性材质的硅胶头,对医用管路的端口进行包裹式的封堵,保证良好封堵效果的同时避免对医用管路造成损伤,相较于传统的挤压式的封堵方法,包裹式的封堵可以精确地检测出医用管路各组件粘合不紧造成的漏气问题,检测结果准确;通过采用压力值变化量来判断医用管路的气密性,可以检测出轻微漏气的物料,提高检测精度,保证产品合格率;通过单次检测多条医用管路,提高检测效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检测效率高,检测精度高,检测结果精确,产品合格率高,产品损坏率低,有利于实现医疗器械企业的自动化、智能化、产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的左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一种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的托料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一种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的检测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一种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的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一种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的推料检测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一种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的检测轴座和压紧气缸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的一种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的检测轴座的爆炸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的一种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的下正位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一种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的上正位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检测框架;101.底板;102.立板;103.顶板;104.第一滑轨;105.第二气缸;106.第一移动限位块;107.第二移动限位块;108.压料杆固定块;109.压料竖杆;110.压料杆;111.设备警示灯;
2.托料机构;201.托料底板;202.第一气缸;203.气缸护罩;204.气缸导向轴;205.升降气缸座板;206.升降气缸;207.托料轴固定板;208.连接立板;209.托料轴;210.环形槽;
3.移动机构;301.移动底板;302.第二滑轨;303.第三气缸;304.减压阀座板;305.减压阀;
4.推料检测机构;401.检测底板;402.检测支板;403.检测立板;404.检测固定板;405.检测固定立板;406.检测轴座;407.轴向通孔;408.侧面孔;409.硅胶头;410.吹风通孔;411.压紧轴;412.进气口;413.出气口;414.压紧气缸;415.电磁阀支板;416.电磁阀座板;417.电磁阀;418.压力开关支板;419.模拟量压力开关;
5.下正位;501.下正位支架;502.对齐底板;503.对齐立板;504.对齐顶板;505.下正位缸;506.下正位缸连接板;507.下正管板;508.下凹槽;509.下正位导向轴;510.检测限位块;
6.上正位;601.上正位缸;602.上正位缸连接板;603.上正管板;604.上凹槽;605.上正位导向轴;606.上正位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备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阅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2,一种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医用管路的气密性,包括检测框架1、托料机构2、移动机构3、推料检测机构4、下正位5和上正位6,检测框架1的外侧设置托料机构2,医用管路通过托料机构2进行上料,检测框架1的底端上侧滑动连接移动机构3,移动机构3在检测框架1的底端上侧前后移动,移动机构3上滑动连接推料检测机构4,推料检测机构4在移动机构3上前后移动,移动机构3上靠近托料机构2的一端设置下正位5,检测框架1的顶端靠近托料机构2的一侧设置上正位6,下正位5和上正位6配合使用对医用管路进行正位;托料机构2对医用管路进行上料,随后移动机构3沿着检测框架1的底端上侧向前移动,带动下正位5和推料检测机构4向前移动,将下正位5移动到上正位6的正下方,下正位5和上正位6配合使用对医用管路进行夹持正位,然后推料检测机构4沿着移动机构3继续向前移动,将医用管路的端口包裹住,再向医用管路内通气并判断其气密性,实现对医用管路的气密性的检测。
具体地,请结合图3,托料机构2设有托料底板201,托料底板201设置在检测框架1的外侧,托料底板201上设有第一气缸202,第一气缸202的外侧设有气缸护罩203,用于对第一气缸202进行保护,第一气缸202的活塞杆上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升降气缸座板205,第一气缸202驱动升降气缸座板205前后移动,升降气缸座板205的后端对称设有气缸导向轴204,气缸导向轴204与托料底板201滑动连接,气缸导向轴204对第一气缸202起导向的作用;升降气缸座板205上设有升降气缸206,升降气缸206的活塞杆上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托料轴固定板207,托料轴固定板207设置在升降气缸206的上方,升降气缸206驱动托料轴固定板207上下移动,托料轴固定板207上对称设有连接立板208,连接立板208上转动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托料轴209,托料轴209上设有若干同轴设置的环形槽210,医用管路放置在环形槽210内。
请结合图4,检测框架1是由底板101、立板102和顶板103组成的支架结构,顶板103上靠近托料机构2的一侧对称设有压料杆固定块108,压料杆固定块108上设有压料竖杆109,压料竖杆109的底端设有水平设置的压料杆110,压料杆110位于托料轴209的外侧,压料杆110作用在医用管路上,防止医用管路从托料轴209上滑落。
请结合图4和图5,底板101上对称设有第一滑轨104,移动机构3设置在第一滑轨104上,移动机构3设有移动底板301,移动底板301与第一滑轨104滑动连接,底板101上设有第二气缸105,第二气缸105设置在移动底板301的后侧,第二气缸105的活塞杆与移动底板301相连接,第二气缸105驱动移动底板301前后移动;底板101还设有第一移动限位块106和第二移动限位块107,第二移动限位块107和第一移动限位块106分别设置在移动底板301的前后两侧,对移动底板301起限位的作用。
请结合图5和图6,移动底板301上对称设有第二滑轨302,第二滑轨302与第一滑轨104平行设置,推料检测机构4设置在第二滑轨302上,推料检测机构4设有检测底板401,检测底板401与第二滑轨302滑动连接,移动底板301上还设有第三气缸303,第三气缸303设置在检测底板401的后侧,第三气缸303的活塞杆与检测底板401相连接,第三气缸303驱动检测底板401前后移动。
请结合图5-图8,检测底板401上对称设有检测支板402,检测支板402与第二滑轨302平行设置,检测支板402上靠近托料机构2的一端设有检测立板403,检测立板403上设有检测固定板404,检测固定板404上设有检测固定立板405,检测固定立板405上设有若干并排设置的检测轴座406,检测轴座406水平设置且与第二滑轨302相平行,检测轴座406内设有横截面为T型的轴向通孔407,轴向通孔407靠近托料机构2的一端的直径小于其远离托料机构2的一端的直径,轴向通孔407内设有硅胶头409,硅胶头409的另一侧设有压紧轴411,硅胶头409和压紧轴411的直径均大于轴向通孔407靠近托料机构2的一端的直径;检测固定板404上还设有若干与检测轴座406数量相同的压紧气缸414,压紧气缸414设置在检测轴座406的后侧,压紧气缸414的活塞杆与压紧轴411相连接,压紧气缸414通过压紧轴411驱动硅胶头409沿着轴向通孔407前后移动。
移动底板301上远离托料机构2的一端设有减压阀座板304,减压阀座板304上设有若干减压阀305,减压阀305为精密减压阀,减压阀305通过气管连接气源;检测底板401上远离托料机构2的一端设有电磁阀支板415,电磁阀支板415上设有电磁阀座板416,电磁阀座板416上设有若干电磁阀417,电磁阀417为单向二通电磁阀;检测支板402上远离托料机构2的一端设有压力开关支板418,压力开关支板418上设有若干模拟量压力开关419,减压阀305、电磁阀417、模拟量压力开关419的数量均与检测轴座406的数量相同;检测轴座406的侧面设有侧面孔408,压紧轴411的侧面设有进气口412,侧面孔408与进气口412相对应,压紧轴411靠近硅胶头409的一端设有出气口413,进气口412与出气口413相连通,硅胶头409上设有吹风通孔410,吹风通孔410与出气口413相连通,减压阀305、电磁阀417、模拟量压力开关419与进气口412依次通过气管相连接,气源提供的气体依次经过减压阀305、电磁阀417、模拟量压力开关419、进气口412、出气口413和吹风通孔410,减压阀305用于控制气体流量的大小,电磁阀417用于控制气体的通入和停止,模拟量压力开关419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模拟量压力开关419用于检测医用管路内气体的压力值并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模拟量压力开关419反馈的压力值计算压力值变化量,工作人员根据控制系统上显示的压力值变化量判断医用管路的气密性是否合格。
请结合图4-图5、图9-图10,下正位5设有由对齐底板502、对齐立板503和对齐顶板504组成的下正位支架501,移动底板301上靠近托料机构2的一端设置下正位支架501,对齐顶板504上设有下正位缸505,下正位缸505的活塞杆上连接有下正位缸连接板506,下正位缸连接板506设置在对齐顶板504的上方,下正位缸连接板506的顶端设有下正管板507,下正位缸505驱动下正管板507上下移动,下正管板507的顶端设有若干并排设置的下凹槽508,下凹槽508的数量与检测轴座406的数量相同;下正位缸连接板506的底端对称设有下正位导向轴509,下正位导向轴509与对齐顶板504滑动连接,对下正位缸505起导向的作用。
对齐底板502上还设有检测限位块510,检测限位块510用于对检测底板401进行限位。
上正位6设有与下正位缸505相向设置的上正位缸601,上正位缸601设置在顶板103上,上正位缸601的活塞杆上连接有上正位缸连接板602,上正位缸连接板602设置在顶板103的下方,上正位缸连接板602的底端设有上正管板603,上正位缸601驱动上正管板603上下移动,上正管板603的底端设有若干并排设置的与下凹槽508数量相同的上凹槽604,下正位缸505和上正位缸601同时驱动下正管板507和上正管板603相向移动,对医用管路进行夹持正位;上正位缸连接板602的顶端对称设有上正位导向轴605,上正位导向轴605与顶板103滑动连接,上正位导向轴605对上正位缸601起导向的作用,上正位导向轴605的顶端设有上正位限位板606,上正位限位板606设置在顶板103的上方,上正位限位板606对上正位缸601的活塞杆起限位的作用。
请结合图4,顶板103上还设有设备警示灯111,设备警示灯111、第一气缸202、升降气缸206、第二气缸105、第三气缸303、压紧气缸414、下正位缸505和上正位缸601均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控制系统检测上述气缸的动作是否到位,并控制设备警示灯111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处理。
以下结合图1—图10,对上述一种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描述如下:
首先,医用管路放置在环形槽210内,第一气缸202驱动医用管路向后移动,升降气缸206驱动医用管路向上移动,对医用管路进行水平和竖直位置的调整,使医用管路与检测轴座406相平齐,此时压料杆110作用在医用管路上,防止医用管路从托料轴209上滑落;
随后,第二气缸105驱动下正位5和推料检测机构4向前移动,直至移动底板301碰触到第二移动限位块107,此时下正位5到达上正位6的正下方,下正位缸505和上正位缸601同时驱动下正管板507和上正管板603相向移动,对医用管路进行夹持正位,使医用管路的端口与检测轴座406相平齐;
然后,第三气缸303驱动推料检测机构4继续向前移动,直至检测底板401碰触到检测限位块510,压紧气缸414通过压紧轴411驱动硅胶头409向前移动将医用管路的端口包裹住,随后开启电磁阀417控制气体通入,气源提供的气体依次通过减压阀305、电磁阀417、模拟量压力开关419、进气口412、出气口413和吹风通孔410通入医用管路中,模拟量压力开关419检测医用管路内气体的压力值并反馈给控制系统,随着气体的通入,压力值逐渐增大,当压力值达到控制系统的设定值后,电磁阀417控制气体停止通入,保压3秒左右,然后控制系统根据模拟量压力开关419反馈的压力值计算压力值变化量,工作人员根据控制系统上显示的压力值变化量判断医用管路的气密性是否合格;气密性检测结束后,各部件回到动作初始位,进行下一次气密性检测。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本申请在托料机构2、移动机构3、推料检测机构4、下正位5和上正位6的配合动作下,通过包裹封堵的方式对医用管路的气密性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准确,检测精度高,检测效率高;通过在推料检测机构4上设置软性材质的硅胶头409,对医用管路的端口进行包裹式的封堵,保证良好封堵效果的同时避免对医用管路造成损伤,相较于传统的挤压式的封堵方法,包裹式的封堵可以精确地检测出医用管路各组件粘合不紧造成的漏气问题,检测结果准确;通过采用压力值变化量来判断医用管路的气密性,可以检测出轻微漏气的物料,提高检测精度,保证产品合格率;通过单次检测多条医用管路,提高检测效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检测效率高,检测精度高,检测结果精确,产品合格率高,产品损坏率低,有利于实现医疗器械企业的自动化、智能化、产业化生产,可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加工技术领域。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框架,所述检测框架的外侧设有托料机构,医用管路通过所述托料机构进行上料,所述检测框架的底端上侧滑动连接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上滑动连接有推料检测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上靠近所述托料机构的一端设有下正位,所述检测框架的顶端靠近所述托料机构的一侧设有上正位,所述下正位和所述上正位配合使用对医用管路进行正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料机构设有托料底板,所述检测框架的外侧设置所述托料底板,所述托料底板上设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连接有升降气缸座板,所述第一气缸驱动所述升降气缸座板前后移动,所述升降气缸座板上设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连接有托料轴固定板,所述升降气缸驱动所述托料轴固定板上下移动,所述托料轴固定板上设有连接立板,所述连接立板上转动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托料轴,所述托料轴上设有若干同轴设置的环形槽,医用管路放置在所述环形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框架是由底板、立板和顶板组成的支架结构,所述底板上对称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上设置所述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设有移动底板,所述移动底板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底板上还设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移动底板相连接,所述第二气缸驱动所述移动底板前后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板上对称设有与所述第一滑轨平行设置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上设置所述推料检测机构,所述推料检测机构设有检测底板,所述检测底板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底板上还设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检测底板相连接,所述第三气缸驱动所述检测底板前后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底板上设有检测支板,所述检测支板上靠近所述托料机构的一端设有检测立板,所述检测立板上设有检测固定板,所述检测固定板上设有检测固定立板,所述检测固定立板上设有若干并排设置的检测轴座,所述检测轴座水平设置,所述检测轴座内设有横截面为T型的轴向通孔,所述轴向通孔靠近所述托料机构的一端的直径小于其远离所述托料机构的一端的直径,所述轴向通孔内设有硅胶头,所述硅胶头的另一侧设有压紧轴,所述硅胶头和所述压紧轴的直径均大于所述轴向通孔靠近所述托料机构的一端的直径,所述检测固定板上还设有若干与所述检测轴座数量相同的压紧气缸,所述压紧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压紧轴相连接,所述压紧气缸通过所述压紧轴驱动所述硅胶头沿着所述轴向通孔前后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板上设有减压阀座板,所述减压阀座板上设有若干减压阀,所述减压阀通过气管连接气源;所述检测底板上远离所述托料机构的一端设有电磁阀支板,所述电磁阀支板上设有电磁阀座板,所述电磁阀座板上设有若干电磁阀;所述检测支板上远离所述托料机构的一端设有压力开关支板,所述压力开关支板上设有若干模拟量压力开关,所述减压阀、所述电磁阀、所述模拟量压力开关的数量均与所述检测轴座的数量相同;所述检测轴座的侧面设有侧面孔,所述压紧轴的侧面设有进气口,所述侧面孔与所述进气口相对应,所述压紧轴靠近所述硅胶头的一端设有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相连通,所述硅胶头上设有吹风通孔,所述吹风通孔与所述出气口相连通,所述减压阀、所述电磁阀、所述模拟量压力开关与所述进气口依次通过气管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正位设有由对齐底板、对齐立板和对齐顶板组成的下正位支架,所述移动底板上靠近所述托料机构的一端设置所述下正位支架,所述对齐顶板上设有下正位缸,所述下正位缸的活塞杆上连接有下正位缸连接板,所述下正位缸连接板位于所述对齐顶板的上方,所述下正位缸连接板的顶端设有下正管板,所述下正位缸驱动所述下正管板上下移动,所述下正管板的顶端设有若干并排设置的下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正位设有与所述下正位缸相向设置的上正位缸,所述顶板上设置所述上正位缸,所述上正位缸的活塞杆上连接有上正位缸连接板,所述上正位缸连接板位于所述顶板的下方,所述上正位缸连接板的底端设有上正管板,所述上正位缸驱动所述上正管板上下移动,所述上正管板的底端设有若干并排设置的与所述下凹槽数量相同的上凹槽;所述下正位缸和所述上正位缸同时驱动所述下正管板和所述上正管板相向移动,对医用管路进行夹持正位。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上靠近所述托料机构的一侧对称设有压料杆固定块,所述压料杆固定块上设有压料竖杆,所述压料竖杆的底端设有水平设置的压料杆,所述压料杆位于所述托料轴的外侧;所述顶板上还设有设备警示灯。
CN202223077083.3U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 Active CN2187251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77083.3U CN218725115U (zh)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77083.3U CN218725115U (zh)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25115U true CN218725115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20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77083.3U Active CN218725115U (zh)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251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39542B (zh) 一种静脉针导管组装机
CN115597792B (zh) 一种注射器性能检测装置
CN102706752B (zh) 输液软袋热合强度在线检测装置及输液软袋生产线
CN106066232A (zh) 一种静脉针导管通气检测装置
CN218725115U (zh) 一种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03786932B (zh) 一种输液软袋热合强度在线检测装置及输液软袋生产线
CN109916729B (zh) 一种静态条件下导管爆破压力的测试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5683496A (zh) 一种医用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11780964A (zh) 潜艇用气阀门检测模拟设备及方法
CN111964842A (zh) 能充压带标尺的气体管道密封检测装置、检测方法及应用
CN209858348U (zh) 一种静态条件下导管爆破压力的测试装置
CN102539089B (zh) 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14152394A (zh) 一种输液器导管的测气检测装置
CN113418665A (zh) 一种连接管的气密性检测设备
JP5766057B2 (ja) ガス式漏洩検査方法
CN113952590B (zh) 导管通气移动组件
CN210774556U (zh) 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12963905U (zh) 一种医用气体压力管道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12228332U (zh) 一种同时适用于口罩和呼吸阀气密性的检测设备
CN211083642U (zh) 一种气液两用医用设备管路泄漏检测装置
CN113092033A (zh) 负压空气泄漏试验装置
CN112518609A (zh) 导管导向定位机构
CN220295549U (zh) 一种焊接组件整形及测流量半堵装置
CN219141887U (zh) 一种针孔堵塞气压法在线检测装置
CN106066190B (zh) 一种母针基测导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