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23280U - 一种冷却塔余热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却塔余热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23280U
CN218723280U CN202222937449.3U CN202222937449U CN218723280U CN 218723280 U CN218723280 U CN 218723280U CN 202222937449 U CN202222937449 U CN 202222937449U CN 218723280 U CN218723280 U CN 2187232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fixed
water
waste heat
recovery t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3744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耿房
张建亮
李洋
徐君
贾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Hegang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Energy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Energy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an Energy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3744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232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232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232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却塔余热回收装置,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包括回收塔和蒸汽进管,所述回收塔顶端固定有顶盖,顶盖中部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壁固定有排气扇,蒸汽进管贯穿回收塔一侧侧壁且与回收塔的另一侧内壁相固定,回收塔底部内壁固定有隔板,隔板板体上开设有水孔。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顶部余热回收装置、第二进水管、出水管、镂空固定板和顶部导水管,水蒸汽向上移动过程中,通过圆台罩的出气孔进行分流,水蒸汽的热量传递到竖管的内壁,内壁热量与固定在竖管上的螺旋管中的水进行热交换,从而将热量进行吸收,实现对这部分余热的回收利用,同样,通过竖管流出的蒸汽热量最后与顶部导水管中的水进行热交换。

Description

一种冷却塔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冷却塔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的效果。
在发电厂冷却塔的使用过程中大部分存在以下问题:用以蒸发散热后的水蒸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水蒸气中蕴含大量的热量,水蒸气的冷凝液化过程中,依然保留大部分热量,而大部分发电厂冷却塔装置,一般没有对这些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从而导致资源浪费,该热量可以回收用作城市供暖等。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种冷却塔余热回收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塔余热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冷却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回收塔和蒸汽进管,所述回收塔顶端固定有顶盖,顶盖中部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壁固定有排气扇,蒸汽进管贯穿回收塔一侧侧壁且与回收塔的另一侧内壁相固定,回收塔底部内壁固定有隔板,隔板板体上开设有水孔,隔板顶端固定有底部导水管,隔板将回收塔底部分隔为储水腔,回收塔底部固定有与储水腔相连通的第二排水管,回收塔顶部设置有顶部余热回收装置。
优选的,所述蒸汽进管管体上开设有多个通孔,通孔的中轴线与回收塔的中轴线相平行。
优选的,所述顶部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固定在回收塔顶部内壁的圆台罩,圆台罩的顶端开设有多个出气孔,圆台罩顶端固定有多个与出气孔相连通的竖管,竖管的管体上固定有螺旋管,螺旋管的顶部管体固定连通有第一进水管,螺旋管的底部管体固定连通有第一排水管。
优选的,所述圆台罩将回收塔顶部分隔为顶部腔体,回收塔顶部两侧分别固定有与顶部腔体相连通的第二进水管和出水管。
优选的,所述回收塔顶端内壁固定有镂空固定板,镂空固定板顶端固定有顶部导水管。
优选的,所述顶部导水管管体、第二进水管管体、第一进水管管体及底部导水管的管体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和第四水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冷却塔余热回收装置,设置有顶部余热回收装置、第二进水管、出水管、镂空固定板和顶部导水管,水蒸汽向上移动过程中,通过圆台罩的出气孔进行分流,水蒸汽的热量传递到竖管的内壁,内壁热量与固定在竖管上的螺旋管中的水进行热交换,从而将热量进行吸收,实现对这部分余热的回收利用,同样,通过竖管流出的蒸汽热量最后与顶部导水管中的水进行热交换,当蒸汽通过圆台罩内壁时,圆台罩也吸收了蒸汽的热量,通过第二进水管向顶部腔体注入水,该部分热量与顶部腔体内的水又进行热交换,进一步的实现对余热的回收利用,避免了资源浪费,上述得到的热水可以回收用作城市供暖。
另外,在回收塔的底部还设置有底部导水管和隔板,液化后的水会滴入到隔板上,上述水中仍然含有一定热量,通过导水管中的冷水对上述水进行热量吸收,从而将上述水中的热量被充分利用,进而进一步的提高了余热的回收利用率,减少了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左侧轴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去除顶盖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去除顶盖后的半剖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顶部余热回收装置的细节图。
图中:101、回收塔;102、顶盖;2、排气扇;3、蒸汽进管;301、通孔;4、顶部余热回收装置;401、圆台罩;402、出气孔;403、竖管;404、螺旋管;405、第一进水管;406、第一排水管;501、第二进水管;502、出水管;6、镂空固定板;7、顶部导水管;8、第二排水管;9、底部导水管;10、隔板;1001、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所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应当理解,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件的尺寸并不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例如某些层的厚度或宽度可以相对于其他层有所夸大。
应注意的是,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或说明,则在随后的附图的说明中将不需要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具体讨论和描述。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冷却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回收塔101和蒸汽进管3,在回收塔101顶端固定有顶盖102,回收塔101与顶盖102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这样方便对顶盖102进行打开,从而方便后期对回收塔101内的部件进行维保,在顶盖102中部开设有安装孔,并且安装孔内壁固定有排气扇2,未通过液化的部分水蒸气最后通过排气扇2排出回收塔101,蒸汽进管3贯穿回收塔101一侧侧壁且与回收塔101的另一侧内壁相固定,能知道的是,冷却塔出口排出的水蒸气通过蒸汽进管3进入到回收塔101内,在回收塔101底部内壁固定有隔板10,并且隔板10板体上开设有水孔1001,在隔板10顶端固定有底部导水管9,能理解的是,隔板10将回收塔101底部分隔为储水腔,在回收塔101底部固定有与储水腔相连通的第二排水管8,通过液化且已被吸收热量的水最后通过水孔1001流入到储水腔中,最后通过第二排水管8排出回收塔101,回收塔101顶部设置有顶部余热回收装置4。
为方便蒸汽进管3中的水蒸气及部分水进入到回收塔101内,在本实施例中,在蒸汽进管3管体上开设有多个通孔301,并且通孔301的中轴线与回收塔101的中轴线相平行,水蒸气通过通孔301散发到回收塔101内,蒸汽进管3中已冷凝的水通过通孔301的底部孔进入到隔板10的顶部,然后通过底部导水管9进行热量回收。
为保证该方案的顺利实施,如图3和图4所示,需要知道的是,顶部余热回收装置4包括固定在回收塔101顶部内壁的圆台罩401,在圆台罩401的顶端开设有多个出气孔402,圆台罩401顶端固定有多个与出气孔402相连通的竖管403,并且在竖管403的管体上固定有螺旋管404,能理解的是,螺旋管404的顶部管体固定连通有第一进水管405,螺旋管404的底部管体固定连通有第一排水管406,圆台罩401的设置是为了尽量使水蒸气可以尽可能多的通过竖管403,螺旋管404的设置是尽可能增加螺旋管404中水与竖管403管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热量回收效率,另外,从第一进水管405进入冷水,水从上往下走,竖管403表面的温度不同,越往下其管体温度越高,从而将水蒸气中的热量被充分利用,避免螺旋管404内部的水温度与水蒸气的温度相同时,无法进行热能传递,进一步的提高热量回收率。
为对圆台罩401顶部的热量进行回收,如图3所示,圆台罩401将回收塔101顶部分隔为顶部腔体,回收塔101顶部两侧分别固定有与顶部腔体相连通的第二进水管501和出水管502,当蒸汽通过圆台罩401内壁时,圆台罩401也吸收了蒸汽的热量,通过第二进水管501向顶部腔体注入水,该部分热量与顶部腔体内的水又进行热交换,进一步的实现对余热的回收利用率。
为对已通过顶部余热回收装置4进行热量回收的部分水蒸气进行再次热量回收,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回收塔101顶端内壁固定有镂空固定板6,在镂空固定板6顶端固定有顶部导水管7,通过竖管403散发出的蒸汽热量最后与顶部导水管7中的水进行热交换。
为对回收热量的水提供水流流动动力,能够知道的是,顶部导水管7管体、第二进水管501管体、第一进水管405管体及底部导水管9的管体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和第四水泵。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冷却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回收塔(101)和蒸汽进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塔(101)顶端固定有顶盖(102),顶盖(102)中部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壁固定有排气扇(2),蒸汽进管(3)贯穿回收塔(101)一侧侧壁且与回收塔(101)的另一侧内壁相固定,回收塔(101)底部内壁固定有隔板(10),隔板(10)板体上开设有水孔(1001),隔板(10)顶端固定有底部导水管(9),隔板(10)将回收塔(101)底部分隔为储水腔,回收塔(101)底部固定有与储水腔相连通的第二排水管(8),回收塔(101)顶部设置有顶部余热回收装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进管(3)管体上开设有多个通孔(301),通孔(301)的中轴线与回收塔(101)的中轴线相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却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余热回收装置(4)包括固定在回收塔(101)顶部内壁的圆台罩(401),圆台罩(401)的顶端开设有多个出气孔(402),圆台罩(401)顶端固定有多个与出气孔(402)相连通的竖管(403),竖管(403)的管体上固定有螺旋管(404),螺旋管(404)的顶部管体固定连通有第一进水管(405),螺旋管(404)的底部管体固定连通有第一排水管(40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却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台罩(401)将回收塔(101)顶部分隔为顶部腔体,回收塔(101)顶部两侧分别固定有与顶部腔体相连通的第二进水管(501)和出水管(5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却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塔(101)顶端内壁固定有镂空固定板(6),镂空固定板(6)顶端固定有顶部导水管(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冷却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导水管(7)管体、第二进水管(501)管体、第一进水管(405)管体及底部导水管(9)的管体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和第四水泵。
CN202222937449.3U 2022-11-04 2022-11-04 一种冷却塔余热回收装置 Active CN2187232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37449.3U CN218723280U (zh) 2022-11-04 2022-11-04 一种冷却塔余热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37449.3U CN218723280U (zh) 2022-11-04 2022-11-04 一种冷却塔余热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23280U true CN218723280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05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37449.3U Active CN218723280U (zh) 2022-11-04 2022-11-04 一种冷却塔余热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232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1011202A (ja) 相変化媒体を利用した蒸発式海水淡水化装置
CN103574805B (zh) 蒸发冷却冷水机组与蒸发式冷凝器结合的空‑蒸凝汽系统
CN111271987A (zh) 一种湿式冷却塔
CN210718730U (zh) 一种防止喷淋水冻结的闭式冷却塔
CN207528090U (zh) 节水冷却塔
CN102748963B (zh) 双蒸发冷却压力的闭式水冷却系统
CN218723280U (zh) 一种冷却塔余热回收装置
CN100404798C (zh) 带内置换热器的汽轮机排汽装置
JPS58198648A (ja) ル−プ型ヒ−トパイプ式太陽熱温水器
CN203269609U (zh) 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
CN213631668U (zh) 一种密闭式冷却塔水冷设备
CN216115496U (zh) 一种节能的冷却塔
CN103353240A (zh) 一种冷凝装置和其冷却器的制造方法
CN217424034U (zh) 一种低能耗的火电厂冷却塔降噪装置
CN213965186U (zh) 一种卤水增浓装置
CN201163125Y (zh) 吸收式空调系统
CN102650486B (zh) 可以制取凝结水的闭式水冷却系统
CN217794550U (zh) 一种具有均匀蒸发效果的蒸发器
CN206746011U (zh) 一种组合式热水闪蒸罐
CN212482176U (zh) 一种多管路高效换热器
CN212029470U (zh) 一种除氧器余热回收装置
CN212431833U (zh) 一种能够消除出风口饱和空气的闭式冷却塔
CN210645856U (zh) 一种sncr系统用前端雾化自动伸缩式喷枪
KR200358735Y1 (ko) 냉풍장치
CN201648028U (zh) 低温蒸发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20

Address after: Room 502, 5th Floor, Incubation Building, Bianjiaquan Community,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Gangcheng District,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0098

Patentee after: Jinan Hegang Ener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Building 13, Yinfeng Science Park, Shuntai North Road, High tech Zone, Jinan, Shandong 250000

Patentee before: Jinan Energy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