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22389U - 一种空调伞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伞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22389U
CN218722389U CN202223005279.1U CN202223005279U CN218722389U CN 218722389 U CN218722389 U CN 218722389U CN 202223005279 U CN202223005279 U CN 202223005279U CN 218722389 U CN218722389 U CN 2187223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mbrella
air
thermoelectric element
rod
semiconductor thermo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0527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天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jianyue Jiangsu Lif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jianyue Jiangsu Lif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jianyue Jiangsu Lif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jianyue Jiangsu Lif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0527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223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223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223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伞装置,包括伞杆,所述伞杆呈筒状,且所述伞杆底端设有开口,所述伞杆侧壁上设有出风口,所述上方的伞杆外壁上设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与下方伞杆外壁的夹角为锐角;空调伞装置还包括伞柄,所述伞柄设于伞杆开口的一端,所述伞柄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一端与所述伞杆内的空间连通,且所述伞柄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空腔内设有风机,所述风机产生的气流朝向所述伞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调伞装置便于携带且安全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伞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伞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空调伞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夏天高温天气逐渐增多,遮阳伞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人们对遮阳伞降温避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使遮阳伞的降温效果更加突出,更好地满足人们需求,目前市场上遮阳伞的降温装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伞内安装风扇及喷雾装置,该装置是通过把水雾化并向外喷出降温,舒适度不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伞内高速旋转的风扇叶片如触碰到人体,容易使人体受伤,安全性不高,且喷雾装置需频繁加水,不够方便;另一种是在伞杆内安装半导体制冷装置,通过传统鼓风机送风,由于鼓风机较大,只能立地设置,不适合手持,因此不够便携。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空调伞装置,能够便于携带、使用方便且安全性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空调伞装置,包括伞杆,所述伞杆呈筒状,且所述伞杆底端设有开口,所述伞杆侧壁上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上方的伞杆外壁上设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与下方伞杆外壁的夹角为锐角;空调伞装置还包括伞柄,所述伞柄设于伞杆开口的一端,所述伞柄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一端与所述伞杆内的空间连通,且所述伞柄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空腔内设有风机,所述风机产生的气流朝向所述伞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机为无刷风机并与电池连接,且所述风机外侧与伞柄的内壁之间设有吸音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有多个,多个出风口以伞杆轴心为中心对称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包括冷风出口和热风出口,所述伞杆内设置有冷风通道和热风通道,所述冷风出口和热风出口分别与冷风通道和热风通道连通,所述伞杆内的冷风通道和热风通道之间设有半导体温差电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温差电元件呈矩形,且半导体温差电元件两侧皆设有导温片,所述导温片呈沟槽状,所述导温片底面与半导体温差电元件贴合,所述半导体温差电元件两侧分别形成冷风通道和热风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温差电元件和导温片上端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侧面与所述伞杆内壁贴合,所述第一隔板完全覆盖一个导温片端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温差电元件呈棱管状,所述半导体温差电元件上端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侧面与所述伞杆内壁贴合,且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对应半导体温差电元件端部形状的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温差电元件下端连接有第一导流管,所述第一导流管呈锥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所述空调伞装置还包括伞面,空调伞装置还包括伞面,所述伞面设置于伞杆靠近顶端位置,所述冷风出口和热风出口其中之一设置于伞面上方,所述伞杆顶端向外伸出环绕设置有挡雨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伞柄顶端设有锥形孔,且伞柄内设有线路板,所述伞柄外壁上设有启动按钮、调节按钮、电量显示屏、向内充电接口和向外充电接口,所述线路板分别与启动按钮、调节按钮、电量显示屏、向内充电接口、向外充电接口和无刷风机电连接,所述向内充电接口和向外充电接口分别与所述电池电连接,所述进风口处设有空气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空调伞装置,通过采用高速无刷风机和伞柄端面的锥形孔,使伞柄在体积较小的情况下仍可以让空气高速流通,使空调伞装置便于携带且无需设置高速旋转的风扇叶片,安全性更高;通过采用半导体温差电元件给空气升温和降温,使空调伞装置具有制冷和制热两种模式,可在炎热的夏天开启制冷模式,在寒冷的冬天或被雨淋湿后采用制热模式,提升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空调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空调伞装置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伞柄的纵向截面剖视图;
图4是图1中伞柄的仰视图;
图5是实施例一中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二中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二中伞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的仰视图;
图9是实施例三中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三中伞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的仰视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伞面;2、伞骨;3、伞杆;4、伞柄;5、滑块;6、半导体温差电元件;31、出风口;32、导风板;33、挡雨板;40、空气滤网;41、锥形孔;42、风机;43、电池;44、线路板;45、电量显示屏;46、向内充电接口;47、调节按钮;48、启动按钮;49、向外充电接口;61、导温片;62、第一隔板;63、第二隔板;64、第一导流管;65、第二导流管;421、吸音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调伞装置,包括伞面1、伞骨2、滑块5和伞杆3,伞面1铺设在伞骨2上,滑块5滑动连接在伞杆3上,且滑块5与伞骨2连接。伞杆3呈筒状,且伞杆3底端设有开口,伞杆3侧壁上设有出风口31,出风口31靠近伞面1侧设有导风板32,导风板32与下方伞杆3外壁的夹角为锐角;空调伞装置还包括伞柄4,伞柄4设于伞杆3开口的一端,伞柄4内设有空腔,空腔一端与伞杆3内的空间连通,且伞柄上设置有进风口;空腔内设有风机42,风机42产生的气流朝向伞杆3。
伞面1铺设在伞骨2上,伞骨2使伞面1固定,整个伞面1呈圆形,且外围伞面1向下弯折。伞骨2的支撑部分与滑块5连接,滑块5能在伞杆3上滑动,从而实现伞面1的打开与收起。
参照图3和图4所示,伞柄4内部设有空腔,空腔顶端设有锥形孔41,锥形孔41上端开口小,下端开口大,锥形孔41顶端与伞杆3开口端连接,使伞柄4的内部空腔与伞杆3内的空腔连通,且锥形孔41顶端直径与伞杆3端部开口直径相同。锥形孔41下侧设有风机42,风机42采用高速无刷风机,高速无刷风机产生的气流朝向锥形孔41,高速无刷风机体积小、转速高,且高速无刷风机外壁与伞柄4的内壁之间环绕设有吸音棉421。风机42底端连接有电池43。电池43两侧对称设有线路板44。伞柄4左侧设有电量显示屏45、向内充电接口46和向外充电接口49,伞柄4右侧设有启动按钮48和调节按钮47。外部设备通过向内充电接口46给电池43充电,电池43通过向外充电接口49给外部设备充电。伞柄4底端的进风口处设有空气滤网40,防止空气中的杂物卡入风机42中。线路板44分别与风机42、电量显示屏45、向内充电接口46、启动按钮48、调节按钮47和向外充电接口49通过导线连接,电池43分别与向内充电接口46和向外充电接口49通过导线连接。导线、导线接口及线路板44均喷涂防水胶,防止冷凝水造成线路故障。
实施例一:参照图5所示,伞杆3整体呈圆筒状,伞杆3顶部穿过伞面1,且伞杆3顶端不设开口,伞杆3底端设有开口。伞杆3外壁位于滑块5和伞面1之间并设有两个出风口31,两个出风口31呈中心对称。出风口31上侧设有导风板32,导风板32与下方伞杆3外壁呈锐角,且导风板32环绕伞杆3外壁一周,能在横向轴线上遮挡出风口31,使出风口31喷出的空气向斜下方流动;导风板32可弹性形变,在收伞时能够被伞面1压缩,不会对伞面1造成破坏;导风板32不在滑块5的活动范围内,使滑块5在打开伞面1和收起伞面1的过程中不会被导风板32影响。在伞杆3内对应出风口31上侧设有第三隔板,第三隔板呈圆形,且第三隔板侧面与伞杆3内壁完全贴合,使空气遇到第三隔板后从出风口31喷出。
使用时,按下启动按钮48后,风机42开始工作,从风机42下端吸入空气并由风机42上端喷出,由于在出风口位置设置了锥形孔41,因此空气流通加快进入伞杆3内部;空气遇到第三隔板后,空气通过出风口31向两侧喷出,由于出风口31上侧设有导风板32,因此空气向斜下方流动,从而使伞面1下的人感受到气流。通过启动按钮48可对风机42进行调速,按下启动按钮48一次,风机42为低转速,按下启动按钮48两次,风机42为中等转速,按下按钮三次,风机42为高转速,不同转速对应出风口31的空气流通速度不同,转速越高,空气流通速度越快。当第四次按下启动按钮48后,风机42停止工作。
实施例二:参照图6、图7和图8所示,伞杆3整体呈圆筒状,伞杆3顶部穿过伞面1,伞杆3顶端外壁设有两个出风口31,两个出风口31呈中心对称。伞杆3顶端沿横向轴线向外伸出并环绕伞杆3设置有圆形的挡雨板33,挡雨板33外侧设有向下挡板,能在横向轴线上遮挡出风口31,使出风口31不会出现漏雨的情况。伞杆3外壁上位于滑块5和伞面1之间设有一个出风口31,出风口31宽度不大于伞杆3周长一半。该出风口31上侧设有导风板32,且出风口31位于导风板32中间位置,导风板32与伞杆3外壁接触位置的周长为伞杆3外壁周长的一半。导风板32能在横向轴线上遮挡出风口31,使出风口31喷出的空气向斜下方流动;导风板32可弹性形变,在收伞时能够被伞面1压缩,不会对伞面1造成破坏;导风板32不在滑块5的活动范围内,使滑块5在打开伞面1和收起伞面1的过程中不会被导风板32影响。伞杆3内设有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呈矩形,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顶端对应于伞面1下出风口31的上侧,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的左右两侧通过隔热胶与伞杆3内壁贴合,使伞杆3内部空间等分为两部分,且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长度小于伞杆3长度。给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通电后,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一侧降温,另一侧升温,使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两侧分别形成冷风通道和热风通道,从而达到制冷或制热的目的。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两侧皆设有导温片61,导温片61横截面呈沟槽状的“山”字形,且导温片61底面与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侧面贴合。导温片61采用铜或铝合金材质,且导温片61与空气接触面积更大,使伞杆3内的空气能更快地升温或降温。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和导温片61的顶端设有半圆形的第一隔板62,第一隔板62的弧形外壁与伞杆3内壁贴合,第一隔板62的平面外壁位于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的横向轴线上,从而使第一隔板62完全覆盖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一侧的导温片61,进而使出风口31只能喷出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具有第一隔板62一侧的伞杆3内部空气。
参照图8所示,使用时,按下启动按钮48后,风机42开始工作,从下端吸入空气并由上端喷出,空气进入伞杆3内部后分为两个通道。第一通道为空气由伞杆3下半部分通入,直至遇到第一隔板62后,由伞面1下侧的出风口31喷出,由于该出风口31上侧设有导风板32,因此空气向斜下方流动,从而使伞面1下的人感受到气流。第二通道为空气由伞杆3上半部分通入,直至遇到伞杆3顶端后,从伞面上侧的出风口31喷出,并沿挡雨板33内壁向下流出。通过启动按钮48对风机42调速的过程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再赘述。上推或下推调节按钮47后,风机42的转速减慢为调节按钮47上推之前的三分之二,使空气流通速度降低,增加空气与导温片61的接触时间,提高制冷或制热效率。通过上推调节按钮47,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下侧制冷,上侧制热,从而使流入伞杆3下半部分的空气经过导温片61后逐渐降温,进而使伞面1下侧出风口31喷出的空气温度较低,使伞面1下的人感到凉爽;流入伞杆3上半部分的空气经过导温片61后逐渐升温,使伞面1上侧出风口31喷出的空气温度较高。通过下推调节按钮47,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下侧制热,上侧制冷,使伞面1下侧出风口31喷出的空气温度较高,伞面1下的人感到温暖;使伞面1上侧出风口31喷出的空气温度较低。当第四次按下启动按钮48时,如果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未通电,风机42立刻停止工作;如果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在通电,则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立刻停止通电,风机42运行30秒后停止工作,使伞杆3内与伞杆3外的空气温度一致,防止冷凝水的产生。该实施例适用于伞杆3直径较小的单人伞。
实施例三:参照图9和图10所示,伞杆3整体呈圆筒状,伞杆3顶部穿过伞面1,伞杆3顶端外壁设有两个出风口31,两个出风口31呈中心对称。伞杆3顶端设有挡雨板33,本实施例的挡雨板33与实施例2的挡雨板33结构及作用相同,不再赘述。伞杆3外壁上位于滑块5和伞面1之间设有等距分布的三个出风口31。该出风口31上侧设有导风板32,本实施例中导风板32的结构、材质及功能与实施例一中的导风板32相同,不再赘述。伞杆3内设有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呈三棱管状,由三个矩形半导体温差电元件拼接而成,每个矩形半导体温差电元件对应一个伞面下侧的出风口31,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顶端对应出风口31上侧。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的三个棱部通过隔热胶与伞杆3内壁贴合,使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内外通道分别形成冷风通道和热风通道。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底端连接有第一导流管64,第一导流管64呈倒锥形,且内部具有三角形通道。第一导流管64底端连接有第二导流管65,第二导流管65呈三棱管状,且第二导流管65端部与第一导流管64底端尺寸相同,第二导流管65底端不超过伞柄4底端,第一导流管64和第二导流管65皆由绝缘塑料制成。由于第一导流管64侧壁为斜面,因此气流会贴向第一导流管64侧壁并沿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侧壁流通,提升制冷或制热效率。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顶端设有第二隔板63,第二隔板63呈圆形,且第二隔板63外壁与伞杆3内壁贴合,第二隔板63上开设有对应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端部的三角形通孔,使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内部形成的通道与伞面1上侧出风口31连通。
参照图11所示,使用时,按下启动按钮48后,风机42开始工作,从下端吸入空气并由上端喷出,空气进入伞杆3内部后分为两个通道。第一通道为空气由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与伞杆3内壁形成的三个小通道通入,直至遇到第二隔板63后,由伞面1下侧出风口31喷出,由于该出风口31上侧设有导风板32,因此空气向斜下方流动,从而使伞面1下的人感受到气流。第二通道为空气由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内部的三角形通道通入,直至遇到伞杆3顶端后,从伞面1上侧出风口31喷出,并沿挡雨板33内壁向下流通。通过启动按钮48对风机42调速的过程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再赘述。上推或下推调节按钮47后,风机42的转速减慢为调节按钮47上推前的三分之二,使空气流通速度降低,增加空气与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的接触时间,提高制冷或制热效率。通过上推调节按钮47,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外侧制冷,内侧制热,从而使流入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与伞杆3内壁之间的空气经过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后逐渐降温,进而使伞面1下侧出风口31喷出的空气温度较低,使伞面1下的人感到凉爽;流入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内部的空气经过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后逐渐升温,使伞面1上侧出风口31喷出的空气温度较高。通过下推调节按钮47,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外侧制冷,内侧制热,使伞面1下侧出风口31喷出的空气温度较高,使伞面1下的人感到温暖;使出风口31上侧喷出的空气温度较高。第四次按下启动按钮48后风机42和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的停止过程与实施例二相同,不再赘述。该实施例的制冷或制热效率高于实施例二,适用于伞杆3直径较大的多人伞。且三棱柱状的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截面为三角形,使伞杆3抗变形能力更强;三棱柱状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的截面三角形,该三角形为伞杆3内圆的内接三角形,更好固定;三棱柱状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的冷风通道和热风通道截面积相近,制冷或制热更均匀。
伞杆3内的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可根据伞杆3的粗细设置为四棱管、五棱管或六棱管等形状。伞杆3较粗时也可以立地设置,并在伞柄4上设置盛放冷凝水的接水盒。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调伞装置,通过采用高速无刷风机和伞柄4端面的锥形孔41,使伞柄4在体积较小的情况下仍可以让空气高速流通,使空调伞装置便于携带且无需设置高速旋转的风扇叶片,安全性更高;高速无刷风机外侧设有吸音棉421,能够减小风机42噪音,提升使用舒适度;通过采用半导体温差电元件6给空气升温和降温,使空调伞装置具有制冷和制热两种模式,可在炎热的夏天开启制冷模式,在寒冷的冬天或被雨雪淋湿后采用制热模式,提升使用舒适度;在手柄上设有启动按钮48、调节按钮47、电量显示屏45、向内充电接口46和向外充电接口49,通过启动按钮48可以调整风机42的转速,通过调节按钮47可以切换制冷或制热模式,使用更方便且提升使用舒适度;通过设置导风板32,使气流朝向伞面1下的人流通,提升使用舒适度。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空调伞装置,包括伞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伞杆呈筒状,且所述伞杆底端设有开口,所述伞杆侧壁上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上方的伞杆外壁上设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与下方伞杆外壁的夹角为锐角;
空调伞装置还包括伞柄,所述伞柄设于伞杆开口的一端,所述伞柄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一端与所述伞杆内的空间连通,且所述伞柄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空腔内设有风机,所述风机产生的气流朝向所述伞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无刷风机并与电池连接,且所述风机外侧与伞柄的内壁之间设有吸音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有多个,多个出风口以伞杆轴心为中心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包括冷风出口和热风出口,所述伞杆内设置有冷风通道和热风通道,所述冷风出口和热风出口分别与冷风通道和热风通道连通,所述伞杆内的冷风通道和热风通道之间设有半导体温差电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温差电元件呈矩形,且半导体温差电元件两侧皆设有导温片,所述导温片呈沟槽状,所述导温片底面与半导体温差电元件贴合,所述半导体温差电元件两侧分别形成冷风通道和热风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温差电元件和导温片上端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侧面与所述伞杆内壁贴合,所述第一隔板完全覆盖一个导温片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温差电元件呈棱管状,所述半导体温差电元件上端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侧面与所述伞杆内壁贴合,且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对应半导体温差电元件端部形状的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温差电元件下端连接有第一导流管,所述第一导流管呈锥形。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伞装置还包括伞面,所述伞面设置于伞杆靠近顶端位置,所述冷风出口和热风出口其中之一设置于伞面上方,所述伞杆顶端向外伸出环绕设置有挡雨板。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柄顶端设有锥形孔,且伞柄内设有线路板,所述伞柄外壁上设有启动按钮、调节按钮、电量显示屏、向内充电接口和向外充电接口,所述线路板分别与启动按钮、调节按钮、电量显示屏、向内充电接口、向外充电接口和无刷风机电连接,所述向内充电接口和向外充电接口分别与所述电池电连接,所述进风口处设有空气滤网。
CN202223005279.1U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空调伞装置 Active CN2187223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05279.1U CN218722389U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空调伞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05279.1U CN218722389U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空调伞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22389U true CN218722389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14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05279.1U Active CN218722389U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空调伞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223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05228U (zh) 便携式空调器
CN104180435A (zh) 空调壁挂机
CN110762620A (zh) 一种可逆送风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0762616A (zh) 一种可逆送风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8722389U (zh) 一种空调伞装置
CN108518778A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桌面空调
CN204165327U (zh) 一种双向气流烘烤装置
CN105587139A (zh) 智能岗亭及采用该智能岗亭调整执勤环境状态的方法
CN211119690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4156751B (zh) 一种适用于5g核心设备稳定使用的配电装置
CN200996692Y (zh) 暖气片空调器
CN215649650U (zh) 一种可降低风力损耗和噪音的吹风机整流结构
CN211177096U (zh) 一种可逆送风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7146600U (zh) 空调器和导风结构
CN208803749U (zh) 通风节能降温房
CN209463500U (zh) 一种电吹风
CN105890079A (zh) 可穿戴式智能空调器
CN206273047U (zh) 换热除湿装置及系统
CN207268511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05579826U (zh) 一种新型水冷风扇
CN106617446A (zh) 一种可纳凉的遮阳帽
CN206310598U (zh) 壁挂式空调器
CN205866636U (zh) 一种烤箱蒸汽冷却系统
CN205690564U (zh) 一种冷风扇制冷面板及该冷风扇
CN220828944U (zh) 导风组件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