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21904U - 移动空调 - Google Patents
移动空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721904U CN218721904U CN202222295153.6U CN202222295153U CN218721904U CN 218721904 U CN218721904 U CN 218721904U CN 202222295153 U CN202222295153 U CN 202222295153U CN 218721904 U CN218721904 U CN 21872190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door
- air
- outdoor
- heat exchanger
- fa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47 anomalous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空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圆形且所述壳体的顶端设置有室内风出口;室外风机;室外风道,所述室外风机设置于所述室外风道内;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室外风道的下方;室内风机;室内风道,所述室内风机设置于所述室内风道内且位于所述室外风道的上方,所述室内风道和所述室内风出口连通;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内风机相对设置且所述室内换热器位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上方。壳体的顶端设置有室内风出口,并且室内风道和室内风出口连通,这样使得移动移动空调可以通过顶端进行出风,使得移动空调的出风量增大,从而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空调。
背景技术
通常,空调器用于对于室内环境进行制冷或制热,由此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的电器,一般分为一体式空调器和分体式空调器。一体式空调器和分体式空调器在功能上虽然相同,但分体式空调器由室内机和室外机组成,在室内机上设置了制冷装置,在室外机上设置了散热以及压缩装置,室内机和室外机利用冷媒联管连接。而一体式空调器在同一个机壳内设置了制冷、散热的零部件,即室内部分与室外部分在同一个机壳内,这种机器因为体积较小,可以根据需要放置在室内的任何位置,相对于分体式空调器,其使用更加灵活。
现有的移动空调器包括机壳和设于所述机壳内的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和风道组件,移动式空调器机壳内部被隔板分为上下两部分。隔板上方的部分可以称为室内部分,隔板下方的部分可以称为室外部分。在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分别设有单独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在机壳的顶部设有与室内部分进风口连通的出风口,在出风口设有导风板,能够绕轴线转动以改变出风方向。
相关技术中,移动空调的结构复杂,不能合理利用移动空调的空间,使得室内侧和室外侧的结构复杂化,以及移动空调的出风受到移动空调自身的结构限制,造成出风不顺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移动空调,壳体的顶端设置有室内风出口,这样使得移动移动空调可以通过顶端进行出风,使得移动空调的出风量增大,从而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空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圆形且所述壳体的顶端设置有室内风出口;室外风机;室外风道,所述室外风机设置于所述室外风道内;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室外风道的下方;室内风机;室内风道,所述室内风机设置于所述室内风道内且位于所述室外风道的上方,所述室内风道和所述室内风出口连通;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内风机相对设置且所述室内换热器位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空调,壳体的顶端设置有室内风出口,并且室内风道和室内风出口连通,这样使得移动移动空调可以通过顶端进行出风,使得移动空调的出风量增大,从而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室内风道包括: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室外风道的顶端且和所述室内风出口相对设置,所述出风口的轴线方向朝向前端倾斜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室内风道还包括: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室内风道的一端且和所述室内风机相对设置,所述进风口的轴线方向和左右方向平行,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形成有第一进风风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进风口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室内风道的两端;以及,所述壳体的后侧设置有至少两个室内风进口,至少两个所述室内风进口在所述壳体的周向上间隔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室内风进口、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一进风口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进风风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左右方向上,所述室内换热器两端延伸至所述进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顶盖,所述顶盖上设置有所述室内风出口,所述顶盖和所述室内换热器固定连接且和所述室内风道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移动空调还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设置于所述顶盖的上方,所述导风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弧形,所述导风板选择性地打开所述室内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风板相对所述室内出风口的轴线方向朝向前端倾斜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室内换热器为弧形或半圆形;和/或,所述室外换热器为弧形或半圆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室外风进口和室外风出口,所述室外风进口和所述室外风出口间隔设置;以及,所述室外风道背离所述室内风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进风口且所述室外风道朝向后侧设置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室外风机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室外风出口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空调的一个角度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空调的另一个角度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空调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空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空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空调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空调的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风道和室内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外换热器、室外风道和室外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外换热器、室外风道和室外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移动空调;
10、壳体;11、室内风进口;12、室内风出口;13、室外风进口;14、室外风出口;
21、室外风机;22、室外风道;221、风道件;222、接水盘;225、第二进风口; 226、第二出风口;23、室外换热器;
31、室内风机;32、室内风道;321、第一出风口;322、第一进风口;33、室内换热器;
40、连接板;50、顶盖;60、导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空调100。
如图1-图10所示,移动空调100包括:壳体10、顶盖50、室内风机31、室内风道 32、室内换热器33和连接板40。
其中,壳体1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圆形。如此设置,壳体10主要构造移动空调100的结构,壳体10整体结构呈圆形,可以使移动空调100的外观更加整体和简洁,而且壳体10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壳体10内部的器件与外物触碰而受到损坏。参照图所示,壳体10包括:前壳和后壳,后壳上设置有室外风进口13和室内风进口11,并且后壳上连接有排风管,以实现室内的换风效果。
以及,顶盖50设置于壳体10的上方,室内风机31设置于室内风道32内,室内换热器33设置于壳体10内和室内风机31相对设置,室内换热器33设置于顶盖50的下方。如此设置,顶盖50盖设在壳体10的上方,以使移动空调100的外观形成整体结构,可以使移动空调100的顶部外观更加简洁美观。
并且,室内风机31主要用于产生换热风并使换热风通过室内风道32释放到室内,室内换热器33可以起到换热的作用。具体地,室内风机31包括:电机和风扇,电机驱动风扇转动以产生强大吸力,将室内的风吸入到室内风道32内,然后通过室内换热器 33换热后,形成换热风释放到室内,实现移动空调100的制冷和制热效果。其中,室内换热器33和室内风机31相对设置,缩短了室内的风与室内换热器33之间的换热距离,也就是说,当室内风机31将室内的风吸入室内风道32之后,可以较快地经过室内换热器33以形成换热风释放至室内。具体地,室内换热器33设置于室内风机31的后方,并且呈弧形。如此设置,室内换热器33呈弧形,可以围设在室内风机31的后方,在保证室内换热器33与室内风机31能够对应配合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室内换热器33的换热面积,同时对室内风机31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其中,壳体10的顶端设置有室内风出口12,并且室内风道32和室内风出口12连通,这样使得移动移动空调100可以通过顶端进行出风,这样可以提升移动空调100的出风顺畅性,使得移动空调100的出风量增大,从而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性。以及,将室内风出口12设置在壳体10的顶端,这样可以方便室内风机31的布置。
由此,壳体10的顶端设置有室内风出口12,并且室内风道32和室内风出口12连通,这样使得移动移动空调100可以通过顶端进行出风,使得移动空调100的出风量增大,从而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其中,如图4所示,移动空调100还包括:连接板40,连接板40设置于壳体10内,并且设置于室内换热器33的一侧,连接板40的两端和室内换热器33的固定连接,并且形成容纳空间,室内风道32设置于容纳空间内,连接板40和顶盖50固定连接。如此设置,连接板40的两端与室内换热器33相连接,可以将室内风道32和室内风机31 围设在容纳空间内,首先,连接板40能够封闭室内风机31周围的进风,使得经过室内换热器33的换热风经过风扇之后都能够排出,有效减少了风量损失;其次,连接板40 包裹着室内风机31,能够有效降低噪音;另外,在壳体10对室内风机31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连接板40和室内换热器33可以对室内风机31形成第二层保护作用,防止在运输过程或装配过程意外跌落受损。
其中,连接板40呈不规则的弧形结构,能够将室内风机31进行较大范围地包裹,使得室内风机31和室内风道32均被包裹在连接板40内,并使室内换热器33设在室内风机31的后方,顶盖50设在室内风机31的上方,可以实现对室内风机31和室内风道 32封闭式地包裹。
其中,如图8所示,室内风道32包括:第一出风口321,第一出风口321设置于室外风道22的顶端,并且第一出风口321和室内风出口12相对设置。如此设置,室内风道32上的出风口和壳体10上的室内风出口12相对设置,这样使得室内风道32通过出风口吹出的室内风可以直接通过室内风出口12吹出,这样使得第一出风口321和室内风出口12之间不需要设置转接风道,从而可以避免风量的衰减。
以及,参照图7所示,第一出风口321的轴线方向朝向前端倾斜设置。如此设置,使得第一出风口321可以朝向前端倾斜出风,这样使得移动空调100吹出的室内风可以向着用户吹去,从而提升用于的使用舒适度。
以及,如图6和图8所示,室内风道32还包括:第一进风口322,第一进风口322 设置于室内风道32的一端,并且第一进风口322和室内风机31相对设置,第一进风口 322的轴线方向和左右方向平行,第一进风口322和室内换热器33之间形成有第一进风风道。如此设置,室内风道32的第一进风口322设置在室内风道32的左右方向上,这样使得室内风可以从室内风道32的左右方向的进入到室内风道32内。即,室内风道32 是在水平方向上进风,在上下方向上出风,这样可以合理利用移动空调100的空间,以及便于移动空调100的顶端出风。
进一步地,第一进风口322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进风口322设置于室内风道32 的两端,两个第一进风口322均与室内换热器33之间形成第一进风风道。如此设置,在室内风道32的两端均设置第一进风口322,这样可以在不影响室内风道32的结构下,提升室内风道32的进风量。即,两个第一进风口322分别和室内换热器33之间形成第一进风风道,这样使得室内风道32的进风量提升的同时,两个第一进风风道之间不会相互干涉,从而避免紊流的产生。
其中,壳体10的后侧设置有至少两个室内风进口11,至少两个室内风进口11在壳体10的周向上间隔设置,至少一个室内风进口11、室外换热器23和第一进风口322 之间形成有第一进风风道。如此,在壳体10的后侧设置至少两个室内风进口11,通过至少两个室内风进口11来进风,这样可以提升壳体10后侧的进风能力。如此,室内风进口11、室内换热器33和第一进风口322之间可以形成第一进风风道。
参照图6所示,在左右方向上,室内换热器33两端延伸至第一进风口322。如此设置,将室内换热器33的两端延伸至第一进风口322,这样使得室内风在进入到第一进风口322之前,可以很好地与室内换热器33进行换热,并且这样还可以提升室内换热器 33的换热面积,即,通过增加室内换热器33的换热面积来提升室内风的换热效果,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此外,如图9所示,室外风道22包括:风道件221和接水盘222,其中,风道件221 设置于接水盘222的下方,并且室内风道32和室内换热器33夹设在接水盘222和顶盖 50之间。如此设置,可以使室内换热器33在制冷模式运行下所持续产生的冷凝水依靠自身重力流至接水盘222,并通过接水盘222与导流管的连通可以将冷凝水有效排出,避免影响移动空调100的制冷效果。同时,连接板40在上下方向上能够支撑顶盖50和接水盘222,加强了移动空调100的结构强度。
其中,壳体10包括:顶盖50,顶盖50上设置有室内风出口12,顶盖50和室内换热器33固定连接且和室内风道32固定连接。如此,将顶盖50分别和室内换热器33以及室内风道32固定连接,这样可以提升顶盖50的安装稳定性。
进一步地,连接板40的前端设置有安装柱,安装柱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顶盖50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第一紧固件穿过第二安装孔后与第一安装孔固定连接。如此设置,在连接板40上设有第一安装孔,顶盖50上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紧固件穿过第二安装孔后与第一安装孔固定连接,实现了顶盖50和连接板40的固定连接,可以使顶盖50 可靠地搭接在连接板40上,从而保证移动空调100的结构强度。
此外,如图1-图5所示,移动空调100还包括:导风板60,导风板60设置于顶盖 50的上方,导风板60选择性地打开室内风出口12。其中,移动空调100还包括:驱动件,其中,驱动件可以起到驱动的作用,驱动件与导风板60驱动连接,这样驱动件可以驱动导风板60转动,从而可以使导风板60起到导风的作用。以及,将导风板60可转动地设置于室内风出口12,通过导风板60的转动,可以实现室内风出口12的开闭。如此设置合理,可以实现移动空调100不同形式的出风。
其中,导风板6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弧形。弧形结构的导风板60可以和室内风出口12相对应,这样可以使得导风板60在封闭室内风出口12时与室内风出口12相适配。
参照图7所示,导风板60相对室内风出口12的轴线方向朝向前端倾斜设置。如此,导风板60在处于关闭状态时,导风板60同样朝向前端倾斜设置,即,导风板60整体呈倾斜状,这样通过导风板60的倾斜来使得室内风出口12吹出的室内风可以朝向用户,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以及,如图6所示,室内换热器33可以为弧形或半圆形。将室内换热器33设置成弧形或半圆形,使得室内换热器33的换热面积更大,以及可以有效地减小室内换热器 33的占用空间。并且,弧形或半圆形的室内换热器33可以半包裹室内风道32,这样使得进入到室内风道32的室内风和室内换热器33的换热更加充分,从而有效地降低或者升高室内风的温度。
同理,如图9和图10所示,室外换热器23可以为弧形或半圆形。将室外换热器23 设置成弧形或半圆形,使得室外换热器23的换热面积更大,以及可以有效地减小室外换热器23的占用空间。并且,弧形或半圆形的室外换热器23可以半包裹室外风道22,这样使得进入到室外风道22的室外风和室外换热器23的换热更加充分,从而有效地降低或者升高室外风的温度。
以及,如图2所示,壳体10上设置有室外风进口13和室外风出口14,室外风进口 13和室外风出口14间隔设置,以及,风道件221背离接水盘22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进风口225且风道件221朝向后侧设置有第二出风口226,第二进风口225和室外风机21 相对设置,第二出风口226和室外风出口14相对设置。如此,在壳体10上设置室外风进口13和室外风出口14,以及,在室外风道22上设置第二进风口225和第二出风口 226,即,室外风通过室外风进口13进入到壳体10内后,先与室外换热器23进行换热,再通过第二进风口225进入到室外风道22内,在室外风机21的加速下从第二出风口226 吹出,以及穿过壳体10上的室外风出口14进入到外界,这样可以实现室外风的循环。
其中,室外风机21的轴向方向和上下方向平行,室内风机31的轴向方向和左右方向平行。
此外,室外风进口13可以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室外风进口13在壳体10的周向上间隔设置,室外风出口14可以为至少一个,室外风出口14设置于至少一个室外风进口 13的上方。也就是说,室外风第二出风口226夹设在室内风进口11和室外风进口13 之间,这样可以合理利用壳体10上的空间,以及合理分布室外风第二出风口226、室内风进口11和室外风进口13。并且,室外风进口13可以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室外风进口13可以提升室外风机21的进风量,同理,室内风进口11也可以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室内风进口11可以提升室内风机31的进风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圆形且所述壳体的顶端设置有室内风出口;
室外风机;
室外风道,所述室外风机设置于所述室外风道内;
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室外风道的下方;
室内风机;
室内风道,所述室内风机设置于所述室内风道内且位于所述室外风道的上方,所述室内风道和所述室内风出口连通;
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内风机相对设置且所述室内换热器位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风道包括: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室外风道的顶端且和所述室内风出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线方向朝向前端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风道还包括: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室内风道的一端且和所述室内风机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轴线方向和左右方向平行,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形成有第一进风风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室内风道的两端;以及,
所述壳体的后侧设置有至少两个室内风进口,至少两个所述室内风进口在所述壳体的周向上间隔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室内风进口、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一进风口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进风风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在左右方向上,所述室内换热器两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进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顶盖,所述顶盖上设置有所述室内风出口,所述顶盖和所述室内换热器固定连接且和所述室内风道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设置于所述顶盖的上方,所述导风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弧形,所述导风板选择性地打开所述室内风出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相对所述室内风出口的轴线方向朝向前端倾斜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为弧形或半圆形;和/或,所述室外换热器为弧形或半圆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室外风进口和室外风出口,所述室外风进口和所述室外风出口间隔设置;以及,
所述室外风道背离所述室内风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进风口且所述室外风道朝向后侧设置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室外风机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室外风出口相对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295153.6U CN218721904U (zh) | 2022-08-30 | 2022-08-30 | 移动空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295153.6U CN218721904U (zh) | 2022-08-30 | 2022-08-30 | 移动空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721904U true CN218721904U (zh) | 2023-03-24 |
Family
ID=85630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295153.6U Active CN218721904U (zh) | 2022-08-30 | 2022-08-30 | 移动空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721904U (zh) |
-
2022
- 2022-08-30 CN CN202222295153.6U patent/CN21872190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41239B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KR101401186B1 (ko) | 공기 조화 장치의 실외기 | |
CN101957029B (zh) | 一体式空调器 | |
CN102401432B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5982930U (zh) |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 | |
CN207865567U (zh) | 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2618816U (zh) | 一体式空调器 | |
CN218721904U (zh) | 移动空调 | |
CN217715164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2390520U (zh) | 空调器 | |
CN213955469U (zh) | 整体式空调器 | |
CN216814584U (zh) | 一种换热机构及其空调器 | |
CN212390505U (zh) | 空调器 | |
CN215675519U (zh) | 空调器 | |
CN212390519U (zh) | 空调器 | |
CN213955470U (zh) | 整体式空调器 | |
CN213955471U (zh) | 整体式空调器 | |
CN211119698U (zh) | 移动式空调 | |
CN112503643A (zh) | 整体式空调器 | |
CN211822737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111735115A (zh) | 空调器 | |
CN217844263U (zh) | 移动空调 | |
CN219572185U (zh) | 空气处理装置 | |
CN212618813U (zh) | 空调器 | |
CN217900028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