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19557U - 一种液压软管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压软管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19557U
CN218719557U CN202222783760.7U CN202222783760U CN218719557U CN 218719557 U CN218719557 U CN 218719557U CN 202222783760 U CN202222783760 U CN 202222783760U CN 218719557 U CN218719557 U CN 2187195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aulic hose
sleeve
joint core
sleeve pipe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8376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艳
赵树理
王辉
赵建明
谢慧娟
白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Chinaust Automotive Plas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Chinaust Automotive Plas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Chinaust Automotive Plas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Chinaust Automotive Plas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8376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195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195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195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压软管连接结构,包括接头芯、套管和液压软管,所述接头芯的一端延伸至液压软管内部,所述液压软管处于套管和接头芯之间,所述套管套接于液压软管上,所述套管通过扣压形变与接头芯连接的金属圆环件,所述接头芯为液压软管形变提供一定的支撑及液压软管内部流体流通的通道,所述液压软管为提供流体输送的管路。本实用新型中接头部位做出和套管部位对应的凹槽,以便产生足够的密封应力及拔脱力,套管旋转头在形变时,会落到接头芯凸台凹槽中,产生极大的轴向拔脱力,套管内部梯形槽和接头芯凹凸槽相互配合,在外力形变后,和软管三者构成紧密的密封应力,套管前端有凸台,在连接结构形变后,提供极大的轴向拔脱力。

Description

一种液压软管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软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软管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液压软管总成目前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各个领域,每年因软管接头脱了落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液压软管总成是液压传动系统中最易发生故障的部位。扣压式软管接头,包括JB1885-77A型(焊接式)、JB1886-77B型(卡套式)、JB1887-77C型(扩口式)。扣压式软管接头自1977年实行以来,直沿用至1988年,后改为国家标准,标准代号为GB/T9065.1-9065.3-1988,型号分为焊接式软管总成、卡套式软管总成、扩口式软管总成。钢丝编织胶管标准代号:GB/T3683-1992。目前生产扣压式软管总成的厂家大部分按上述标准生产。
钢丝编织液压胶管和钢丝缠绕液压胶管,主要由耐液体的内胶层、中胶层、2或4或6层钢丝缠绕增强层、外胶层组成,内胶层具有使输送介质承受压力,保护钢丝不受侵蚀的作用,外胶层保护钢丝不受损伤,钢丝层是骨架材料起增强作用,胶管选用特种合成橡胶配合制成,具有优良的耐油、耐热、耐老化性能、管体结合紧密,使用柔软,在压力下形变小,胶管具有优良的耐曲绕性和耐疲劳性、胶管承压力高,脉冲性能优越,产品主要用于矿井液压支架、油田开采,适宜于工程建筑、起重运输、冶金锻压、矿山设备、船舶、注塑机械、农业机械、各种机床以及各工业部门机械化、自动化液压系统中输送具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石油基及水基液体等和液体传动用。
液压软管是一种高承压的管路,需要和接头连接后,才能和其他使用液压软管总成的设备、车辆等连接使用,具体用于油路或者水路,压力再几十兆帕以上,但是现有的液压软管在使用的时候会出现以下问题,现有的液压软管密封耐久可靠性不足和拔脱力不够,现有接头在连接部位形变后,接头外形尺寸同样会发生形变,同时密封耐久可靠性和拔脱力不足,现有套管在连接部位形变后,其拔脱力不足,和软管、接头之间的密封应力不足,从而导致输送液体的泄露。
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液压软管连接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压软管连接结构,具体来说,解决现有市场上产品密封耐久可靠性不足和拔脱力不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压软管连接结构,包括接头芯、套管和液压软管;
所述接头芯的一端延伸至液压软管内部,所述液压软管处于套管和接头芯之间,所述套管套接于液压软管上;
所述套管通过扣压形变与接头芯连接的金属圆环件;
所述接头芯为液压软管形变提供一定的支撑及液压软管内部流体流通的通道;
所述液压软管为提供流体输送的管路。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头芯是由连接头、接头芯凸台和接头芯凹凸槽组成,所述连接头、接头芯凸台和接头芯凹凸槽一体化设置。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管是由套管旋转头、套管外壳和套管防护套组成,所述套管旋转头、套管外壳和套管防护套一体化设置。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管外壳的内侧壁上设有多个套管内部凹槽,所述套管外壳的内侧壁上设有多个套管内部凸台,多个所述套管内部凹槽和多个套管内部凸台依次设置。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管旋转头上的凹槽与接头芯上的接头芯凸台相互配合使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头芯外表面上的接头芯凸台和接头芯凹凸槽与套管内表面上的套管内部凹槽和套管内部凸台相匹配。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头芯凸台的形状为“环状凹凸纹”,所述套管内部凹槽的形状为“梯形凹槽”。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管防护套的开口直径比液压软管的直径大,且套管防护套的内侧壁贴合于液压软管的外侧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套管旋转头上的凹槽与接头芯上的接头芯凸台相互配合使用,在套管形变后,可以产生极大的拔脱力。
2、套管内部凹槽的形状为“梯形凹槽”,以确保套管在挤压软管外表面时,挤压力均匀分布。
3、接头芯外表面上的接头芯凸台和接头芯凹凸槽与套管内表面上的套管内部凹槽和套管内部凸台相匹配,形成多个环装密封应力,该结构及连接形式可以有效的解决现有市场上产品,密封耐久可靠性不足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在接头部位做出和套管部位对应的凹槽,以便产生足够的密封应力及拔脱力,套管旋转头在形变时,会落到接头芯凸台凹槽中,产生极大的轴向拔脱力,套管内部梯形槽和接头芯凹凸槽相互配合,在外力形变后,和软管三者构成紧密的密封应力,套管前端有凸台,在连接结构形变后,提供极大的轴向拔脱力。
5、本实用新型采用结构的设计可以解决液压软管在总成装配时拔脱力不足和密封耐久性可靠性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的用于液压软管连接结构整体装配后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的用于液压软管连接结构的接头芯1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的用于液压软管连接结构的套管2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套管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中用于液压软管连接结构的液压软管3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的剖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二的用于液压软管连接结构整体装配后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二的用于液压软管连接结构的接头芯1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二的局部剖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二中液压软管3的连接后外部装配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的用于液压软管连接结构整体装配后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的第一局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的第二局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中固定环的局部内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中第三局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接头芯、101连接头、102接头芯凸台、103接头芯凹凸槽、2套管、201套管旋转头、202套管外壳、203套管防护套、204套管内部凹槽、205套管内部凸台、3液压软管、111安装头、112连接头、113插管、114第一密封凹槽、211套环、212防护管、213膨胀条、311导流腔、312第二密封凹槽、313流通腔、221固定环、222竖槽、223旋转槽、224卡环、225收缩弹簧、226插杆、227挤压腔、228挤压气囊、229连接管、230膨胀气囊、231挤压板、321旋转环、322卡块、323移动环、324限位环、325防护插块、326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描述,首先对本申请所使用的主要术语进行解释定义:
套管:用于装在液压软管一端的外部,通过扣压变形与液压管路连接开口的金属圆环件;
接头:用于装在液压软管一端的内部,通过为液压软管变形提供一定的支撑及液压软管内部流体流通的通道;
液压软管:在高压环境下,提供流体输送的管路。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个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照图1-6,一种液压软管连接结构,一种液压软管连接结构,包括接头芯1、套管2和液压软管3,接头芯1是由连接头101、接头芯凸台102和接头芯凹凸槽103组成,连接头101、接头芯凸台102和接头芯凹凸槽103一体化设置。
接头芯3的一端延伸至液压软管3内部,液压软管3处于套管2和接头芯1之间,套管2套接于液压软管3上。
套管2通过扣压形变与接头芯1连接的金属圆环件,套管2是由套管旋转头201、套管外壳202和套管防护套203组成,套管旋转头201、套管外壳202和套管防护套203一体化设置,套管外壳202的内侧壁上设有多个套管内部凹槽204,套管外壳202的内侧壁上设有多个套管内部凸台205,多个套管内部凹槽204和多个套管内部凸台204依次设置,套管旋转头201上的凹槽与接头芯1上的接头芯凸台102相互配合使用,在套管2形变后,可以产生极大的拔脱力。
套管旋转头201上的凹槽与接头芯1上的接头芯凸台102相互配合使用,接头芯1外表面上的接头芯凸台102和接头芯凹凸槽103与套管2内表面上的套管内部凹槽204和套管内部凸台205相匹配,接头芯凸台102的形状为“环状凹凸纹”,套管内部凹槽204的形状为“梯形凹槽”,套管2内部凹槽的形状为“梯形凹槽”,以确保套管2在挤压软管外表面时,挤压力均匀分布。
接头芯1为液压软管3形变提供一定的支撑及液压软管3内部流体流通的通道,液压软管3为提供流体输送的管路,套管防护套203的开口直径比液压软管的直径大,且套管防护套203的内侧壁贴合于液压软管3的外侧壁,接头芯1外表面上的接头芯凸台102和接头芯凹凸槽103与套管2内表面上的套管内部凹槽204和套管内部凸台205相匹配,形成多个环装密封应力,该结构及连接形式可以有效的解决现有市场上产品,密封耐久可靠性不足的问题,接头部位做出和套管部位对应的凹槽,以便产生足够的密封应力及拔脱力,套管旋转头201在形变时,会落到接头芯凸台102凹槽中,产生极大的轴向拔脱力,套管2内部梯形槽和接头芯1凹凸槽相互配合,在外力形变后,和液压软管3三者构成紧密的密封应力,套管1前端有凸台,在连接结构形变后,提供极大的轴向拔脱力。
实施例二:
参照图7-10,接头芯1是由安装头111、连接头112、插管113和第一密封凹槽114组成,而套管2是由套环211、防护管212和膨胀条213组成,同时液压软管3是由导流腔311、第二密封凹槽312和流通腔313组成。
其中安装头111、连接头112和插管113一体成型设置,套环211、防护管212和膨胀条213一体成型设置。
尤为注意的是,液压软管3处于套管2和接头芯1之间,进一步的保证了液压软管3的正常使用。
同时尤为注意的是,第一密封凹槽114设置于插管113的外表面上,而膨胀条213设置于防护管212的内表面上,并且套环211、防护管212和安装头111、连接头112能够形成凹槽,因此当液压软管3流通液体的时候,液压软管3随之受到挤压,这样就可以使安装头111和连接头112膨胀,在套环211和防护管212的辅助下,就可以使接头芯1与液压软管3随之得到固定和限位,进一步的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
同时第二密封凹槽312设置于液压软管3上,因此当液压软管3插入到接头芯1中的时候,第一密封凹槽114和第二密封凹槽312的位置交错设置,从而能够使第一密封凹槽114和第二密封凹槽312之间形成压差,从而增加了接头芯1和液压软管3之间的密封性,同时多重的第一密封凹槽114和多重的第二密封凹槽312之间能够形成密封腔,从而增加了接头芯1和液压软管3的密封性,并且在膨胀条213的辅助下,当液压软管3流通液体的时候,液压软管3会随之膨胀,而此时膨胀条213会给予接头芯1和套管2反向的压力,进一步的能够使接头芯1、套管2和液压软管3之间的稳定性,进一步的避免了液压软管3的脱落,同时尤为注意的是,膨胀条213为环形条,并且多个膨胀条213均匀设置,这样能够使膨胀条213给予液压软管3和接头芯1的压力更为均匀,从而更能提高装置的密封性。
同时尤为注意的是,导流腔311的形状与插管113的形状一致,其中导流腔311和插管113的横截面积均为梯形,从而能够使第一密封凹槽114的侧壁更容易的贴合于插管113的侧壁上,而第二密封凹槽312能够更好的贴合在插管113上,从而能够增加液压软管3和接头芯1之间的密封性。
尤为注意的是,安装头111、连接头112、套环211和防护管212的设置能够在液压软管3流通液体的时候,使液压软管3、接头芯1和套管2形成相对应的应力,从而能够使液压软管3、接头芯1和套管2的稳定性更好。
同时,插管113、液压软管3、导流腔311和流通腔313的设置,不仅仅能够使液压软管3的流通性保持正常,同时插管113和导流腔311的贴合,进一步的增加了装置的密封性,从而避免了液体的流出。
同时插管113、导流腔311、第一密封凹槽114和第二密封凹槽312的设置,能够使接头芯1和液压软管3之间的密封性更好,同时第一密封凹槽114和第二密封凹槽312的设置能够形成密封腔,从而增加了装置的密封性,进一步的能够避免液体的流出。
同时膨胀条213的设置,可以使液压软管3所受到的压力更为均匀,进一步的增加了液压软管3和套管2之间的密封性,同时当液压软管3流通液体的时候,能够使液压软管3和接头芯1贴合的更为紧密,不仅仅能够使液压软管3和接头芯1的稳定性更好,同时也增加了液压软管3和接头芯1的密封性。
当工作人员需要使用此装置的时候,首先工作人员可以直接把液压软管3插入到接头芯1和套管2之间,这样就可以使液压软管3的内侧壁与插管113的外侧壁相贴合,同时套管2上的膨胀条213能够与液压软管3的外侧壁相贴合,同时液压软管3和套管2之间会形成凹槽,从而能够使液压软管3具有一定的形变力,进一步的保证装置的正常使用。
实施例三:
参照图11-15,套管2的侧壁上同轴固定连接有固定环221,而固定环221上设有两个相对称的竖槽222,固定环221上设有两个旋转槽223,两个旋转槽223分别与两个竖槽222相连通设置,同时两个旋转槽223中均设有卡环224,两个卡环224上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收缩弹簧225,多个收缩弹簧225分别与两个旋转槽223相连接,同时两个卡环224上固定连接有多根插杆226,多根插杆22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挤压板231,同时固定环221中设有两个挤压腔227,而两块挤压板231分别处于两个挤压腔227中,同时多根插杆226的一端分别穿过固定环221的侧壁并延伸至挤压腔227中,同时挤压腔227中设有挤压气囊228,而挤压气囊2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多根连接管229,而固定环221的侧壁上连接有膨胀气囊230,而多根连接管229的一端分别与膨胀气囊230相连接。
同时两个旋转槽223中均放置有卡块322,两块卡块322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旋转环321,而旋转环321套接于液压软管3上,并且旋转环321上套接有移动环323,而移动环323上固定连接有限位环324,而限位环324套接于液压软管3上,同时移动环323上固定连接有与竖槽222相匹配的防护插块325,而移动环323上固定连接有密封环326。
同时,工作人员可以直接把液压软管3抽入到接头芯1和套管2之间,这样就可以使卡块322进入到竖槽222中,然后工作人员旋转液压软管3这样就可以使卡块322进入到旋转槽223中,同时当卡环224受到挤压的时候,收缩弹簧225会随之收缩,从而就可以使卡环224卡住卡块322,同时尤为注意的是,卡环224随之会向下移动,这样就可以使插杆226随之移动,从而就可以使挤压板231随之移动,从而就可以使挤压气囊228中的气体随之通过连接管229进入到膨胀气囊230中,这样就可以使套管2和液压软管3的密封性得到增加。
同时当液压软管3得到固定之后,工作人员可以直接移动移动环323,而尤为注意的是,限位环324能够对移动环323进行限位,同时当移动环323移动的时候,就可以使防护插块325进入到竖槽222中,从而就可以使竖槽222得到防护,进一步的避免了液压软管3的脱离,同时密封环326能够紧贴在固定环321上,从而增加了液压软管3和套管2的密封性。
同时尤为注意的是,在卡环224、收缩弹簧225和卡块322的辅助下,就可以使液压软管3得到固定,进一步的避免了液压软管3的脱离,从而增加了液压软管3、套管2和接头芯1之间的连接性,进一步的保证了装置的密封性,也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
同时当卡块322进入到旋转槽223中的时候,就可以使插杆226随之移动,从而就可以使挤压气囊228中的气体进入到膨胀气囊230中,而当膨胀气囊230膨胀的时候,就可以对套管2与液压软管3的连接处进行防护,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密封效果,进一步的避免了液体的泄露。
并且,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移动移动环323,这样就可以使防护插块325进入到竖槽222中,从而就可以避免卡块322的脱离,从而就可以使套管2和液压软管3的连接更为紧密,进一步的避免了液压软管3和套管2的分离,并且也保证了卡块322的脱离,同时密封环326能够贴合在固定环221中,进一步的增加了装置的密封性,并且密封环326为硅胶材质,其贴合性比较好,从而提高了液压软管3和套管2的密封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液压软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芯(1)、套管(2)和液压软管(3);
所述接头芯(1)的一端延伸至液压软管(3)内部,所述液压软管(3)处于套管(2)和接头芯(1)之间,所述套管(2)套接于液压软管(3)上;
所述套管(2)通过扣压形变与接头芯(1)的金属圆环件连接;
所述接头芯(1)为液压软管(3)形变提供一定的支撑及作为液压软管(3)内部流体流通的通道;
所述液压软管(3)为提供流体输送的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软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芯(1)是由连接头(101)、接头芯凸台(102)和接头芯凹凸槽(103)组成,所述连接头(101)、接头芯凸台(102)和接头芯凹凸槽(103)一体化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压软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2)是由套管旋转头(201)、套管外壳(202)和套管防护套(203)组成,所述套管旋转头(201)、套管外壳(202)和套管防护套(203)一体化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压软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外壳(202)的内侧壁上设有多个套管内部凹槽(204),所述套管外壳(202)的内侧壁上设有多个套管内部凸台(205),多个所述套管内部凹槽(204)和多个套管内部凸台(205)依次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压软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旋转头(201)上的凹槽与接头芯(1)上的接头芯凸台(102)相互配合使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压软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芯(1)外表面上的接头芯凸台(102)和接头芯凹凸槽(103)与套管(2)内表面上的套管内部凹槽(204)和套管内部凸台(205)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压软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芯凸台(102)的形状为环状凹凸纹,所述套管内部凹槽(204)的形状为梯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压软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防护套(203)的开口直径比液压软管的直径大,且套管防护套(203)的内侧壁贴合于液压软管(3)的外侧壁。
CN202222783760.7U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液压软管连接结构 Active CN2187195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83760.7U CN218719557U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液压软管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83760.7U CN218719557U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液压软管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19557U true CN218719557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589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83760.7U Active CN218719557U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液压软管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195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B2233416A (en) Pipe connections and load transmitting elements
CN201323414Y (zh) 一种插入式管接头
CN214899913U (zh) 一种拼接组合哈夫管节段及采用该节段的哈夫管
CN218719557U (zh) 一种液压软管连接结构
CN218762036U (zh) 一种用于液压软管连接结构的接头芯
KR100822219B1 (ko) 관 커플러
CN218543539U (zh) 一种用于液压软管连接结构的套管
KR20100071161A (ko) 이중벽관용 일체형 소켓
KR20120038745A (ko) 합성수지관 연결 장치
KR200489098Y1 (ko) 광케이블 통신관 조립체
CN105221874B (zh) 全通径顶入式管道接头
CN216520032U (zh) 一种复合管连接组件
CN217501698U (zh) 一种用于盾构始发接收的高密封性钢套筒结构
KR20140087869A (ko) 신축 이음관
CN215635628U (zh) 一种快速接头pvc塑料水管
CN214534944U (zh) 一种高强度嵌套式套管
CN212515143U (zh) 一种光缆用硅芯管
JP3018147B2 (ja) 大口径管継手
WO2020241940A1 (ko) 무용접 플랜지 양 이음쇠 및 그 조립 방법
CN216666766U (zh) 一种航空液压系统的新型管路连接件
CN218940548U (zh) 一种拼接式抗压梅花管
CN220706652U (zh) 一种多层结构的光面油管
CN211599811U (zh) 一种承插伸缩式闭合节装置
CN211289148U (zh) 一种密封止退自锁承插管接头
CN214368492U (zh) 一种多边形波纹管的承插口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