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84314U - 可视导管 - Google Patents

可视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84314U
CN218684314U CN202221940196.9U CN202221940196U CN218684314U CN 218684314 U CN218684314 U CN 218684314U CN 202221940196 U CN202221940196 U CN 202221940196U CN 218684314 U CN218684314 U CN 2186843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catheter
closing
catheter body
shu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4019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雄伟
经历
李伟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port Urocare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roport Urocar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port Urocare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port Urocar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4019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843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843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84314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4450 priority patent/WO2024022021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视导管,可视导管包括导管本体、摄像头模组以及开闭组件。摄像头模组连接于导管本体的第一端,摄像头模组的连接导线穿设于第一通道与外部设备相连;开闭组件包括连接于导管本体的第一端上的至少两个开闭件,开闭组件设有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当开闭组件呈打开状态时,开闭件的自由端朝向远离于导管本体的方向张开;当开闭组件呈闭合状态时,开闭件的自由端朝向靠近于导管本体的方向收拢。相较使用导丝通过的成功率更高,且避免了使用导管或扩张器对器械内腔的直径要求,降低了手术操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即此结构可在腔道检查和手术中实现可视导管独立通过狭窄段,降低使用其他器械辅助而导致的手术难度、复杂度、并发症。

Description

可视导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视导管。
背景技术
可视导管作为一种精密的检测仪器,在临床医学上可辅助医生查看X射线所不能显示的病变。其应用一般分为无创和有创两种,前者直接经口、经鼻或经泌尿道插入,多见于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等腔道的检查;后者则需通过切口进入,常见于腹腔、胸腔等体腔的检查。
在腔道手术中,由于可视导管必须满足一定的视野范围及其他的操作需求,如送水、打气、造影、活检、碎石等等,使其直径尺寸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此,当可视导管通过腔道狭窄段时,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困难。如做胆道检查或手术时,需要先经十二指肠镜抵达十二指肠降部,完成乳头插管,才能最终到达肝内或肝外胆管。然而,由于乳头形状多样且其内部的括约肌在遇到机械刺激时易发生收缩,覆盖住胆胰管共有段,使得可视导管直接插管的难度较高,实际手术中常会借由更细的导丝,造影导管或带有造影功能的切开刀的辅助来完成插管。即便如此,插管也存在着胰腺炎及一系列并发症的风险。
又如输尿管激光碎石手术中,因可视导管、输尿管镜等无法通过输尿管三处狭窄段到达结石部位而导致手术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传统的技术是使用导丝、辅助导管或扩张器辅助通过狭窄段。然而,三者各有缺点:导丝与可视导管或输尿管镜的外径相差过大,实际手术成功率低;辅助导管的端面硬度较大,易造成输尿管副损伤;独立的扩张器成本较高,操作复杂,经可视导管或输尿管镜的内腔的扩张装置则可能进一步增大了其整体直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视导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问题。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视导管,所述可视导管包括:
导管本体;
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模组连接于所述导管本体的第一端;以及
开闭组件,所述开闭组件包括驱动组件以及连接于所述导管本体的第一端上的至少两个开闭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有开闭件动作以呈现打开状态或闭合状态,当呈打开状态时,所有所述开闭件的自由端位于远离所述导管本体的周向外侧;当呈闭合状态时,所述开闭件的自由端收拢于所述导管本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管本体包括主体以及与所述主体相连的头端座;所述摄像头模组连接于所述头端座;当所述开闭组件呈打开状态时,所有所述开闭件的自由端位于远离所述头端座的周向外侧;当所述开闭组件呈闭合状态时,所有所述开闭件的自由端收拢于所述头端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闭件的自由端包括贴合部,当所述开闭组件呈闭合状态时,所述贴合部贴合于所述头端座的前端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合部正对所述摄像头模组设置,且贴合部朝向摄像头模组的一侧设有软垫。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合部的宽度在从所述头端座的边缘到所述头端座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呈逐渐增大趋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闭件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头端座的相对两侧;所述开闭组件呈闭合状态时,两个所述自由端相互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闭件包括连接臂以及由连接臂弯曲形成的所述自由端,所述连接臂呈圆弧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闭件采用透明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视导管还包括至少两个连接杆;所述导管主体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凹部,所述连接杆对应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凹部的内壁;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开闭件的连接端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闭件为弹性体;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导管本体上的鞘管,所述鞘管在沿着所述导管本体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能与所述导管本体发生相对移动,以收容或释放所述开闭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打开状态时,所述开闭件到所述鞘管的中心轴线的最大间距大于所述鞘管的半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闭件为通电形变的夹片,所述驱动组件为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向开闭件通断电以呈现打开状态或闭合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导管本体外部的鞘管,所述鞘管在沿着所述导管本体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能与所述导管本体发生相对移动;所述开闭件的连接端设有齿轮,所述鞘管上设有支撑部,所述齿轮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导管本体的外壁面上形成有沿着其中心轴线依次设置的多个凹槽,所述齿轮与所述凹槽啮合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环绕所述导管本体的周向设置;和/或,所述支撑部包括相对间隔地设置于所述鞘管外壁上的两个凸台,所述齿轮位于两个所述凸台之间并与所述凸台转动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头模组设有连接导线,所述导管本体还设有供所述连接导线穿过的第一通道;和/或,所述导管本体还设有供医疗器件进入的第二通道。
上述的可视导管,在进入狭窄段前,使开闭组件呈闭合状态;当移动通过狭窄段时,开闭组件从闭合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至少两个开闭件张开过程中辅助撑开狭窄段,并可以依靠摄像头模组拍摄的图像提供前进方向的指导;当完全通过狭窄段后,使开闭组件从打开状态切换至闭合状态,减小通过整体腔道或对在腔道内进行其他操作的影响。如此可见,相较使用导丝通过的成功率更高,且避免了使用导管或扩张器对器械内腔的直径要求,降低了手术操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即此结构可在腔道检查和手术中实现可视导管独立通过狭窄段,降低使用其他器械辅助而导致的手术难度、复杂度、并发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可视导管的开闭组件呈打开状态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可视导管的开闭组件呈闭合状态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结构隐藏掉头端座与鞘管后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可视导管的开闭组件呈闭合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可视导管的头端座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两个开闭件的自由端顶边相互接触时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结构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的结构的又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开闭件的自由端设有软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开闭件的顶边呈弧形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开闭件为通电变形的夹片并呈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开闭件为通电变形的夹片并呈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导管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所示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开闭件呈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闭合件呈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0、导管本体;11、第一通道;12、第二通道;13、主体;131、第一凹部;14、头端座;141、第二凹部;15、凹槽;20、摄像头模组;30、开闭组件;31、开闭件;311、自由端;3111、顶边;312、软垫;312、弯曲部;313、齿轮;314、连接臂;315、贴合部;40、鞘管;41、支撑部;50、连接杆;51、安装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传统技术中的腔道检查及手术中有易导致并发症,操作难度大、成功率低,影响可视导管或内窥镜的直径及整体通过性问题。基于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可视导管,可使得在腔道检查和手术中,不借由其他医疗器械的辅助,顺利通过狭窄段。一方面可以减少手术的操作步骤,另一方面也降低不同器械反复进出对狭窄段组织的损伤或并发症风险。
参阅图1至图3,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可视导管的开闭组件呈打开状态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可视导管的开闭组件呈闭合状态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结构隐藏掉头端座14与鞘管40后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视导管,可视导管包括:导管本体10、摄像头模组20以及开闭组件30。摄像头模组20连接于导管本体10的第一端。具体而言,导管本体10设有第一通道11,摄像头模组20的连接导线(图中未示意出)穿设于第一通道11与外部设备(图中未示出)相连。开闭组件30包括驱动组件,以及连接于导管本体10的第一端上的至少两个开闭件31,驱动组件驱动所有开闭件动作以呈现打开状态(如图1或图3所示)或闭合状态(如图2所示),当开闭组件30呈打开状态时,所有开闭件31的自由端311朝向远离于导管本体10的方向张开;当开闭组件30呈闭合状态时,所有开闭件31的自由端311朝向靠近于导管本体10的方向收拢。
需要说明的是,开闭件31的一端与导管本体10相连,另一端未与导管本体10相连,开闭件31的自由端311也即指的是开闭件31上未与导管本体10相连的一端。
上述的可视导管,在进入狭窄段前,使开闭组件30呈闭合状态;当移动通过狭窄段时,开闭组件30从闭合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至少两个开闭件31张开过程中辅助撑开狭窄段,并可以依靠摄像头模组20拍摄的图像提供前进方向的指导;当完全通过狭窄段后,使开闭组件30从打开状态切换至闭合状态,减小通过整体腔道或对在腔道内进行其他操作的影响。如此可见,相较使用导丝通过的成功率更高,且避免了使用导管或扩张器对器械内腔的直径要求,降低了手术操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即此结构可在腔道检查和手术中实现可视导管独立通过狭窄段,降低使用其他器械辅助而导致的手术难度、复杂度、并发症。
例如胆道手术中,医生不需要先行插入导丝,并通过造影导管或切开刀辅助确定胆胰管的方向,可仅依靠开闭组件30切换到打开状态来完成乳头的支撑,并依靠摄像头模组20的图像提供前进方向的指导。由于开闭组件30撑开乳头括约肌,使摄像头模组20不被括约肌包围而影响成像聚焦。此外,在放置胆管支架时,开闭组件30也可辅助撑开胆管的狭窄段,降低放置难度。手术中可减少造影液诱发的胰腺炎,以及反复多次乳头插管带来的乳头损伤。
例如输尿管手术中,医生不需要通过导丝、导管、扩张器的辅助,可仅依靠开闭组件30撑开肾盂输尿管连接处、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输尿管口膀胱壁段的狭窄段,相较使用导丝通过的成功率更高,且避免了使用导管或扩张器对器械内腔的直径要求,降低了手术操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20包括摄像头。摄像头包括但不限于为CMOS、CCD等等。此外,摄像头模组20还包括光源。光源包括但不限于为LED、光纤等等。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管本体10还设有供医疗器件(图中未示出)进入的第二通道12。医疗器件设于第二通道12中。第二通道12需要实现包括但不限于送水、排水等功能,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与设置。医疗器件包括但不限于为导丝、活检钳、激光光纤中的一个或多个,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与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道11的设置数量包括但不限于为一个,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与设置,在此不进行限定。此外,第二通道12的设置数量包括不限于为一个,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与设置,在此不进行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5,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可视导管的开闭组件30呈闭合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可视导管的头端座14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管本体10包括主体13以及与主体13相连的头端座14。摄像头模组20连接于头端座14。具体而言,当开闭组件30呈打开状态时,所有开闭件31的自由端311朝向远离于头端座14的方向张开;当开闭组件30呈闭合状态时,所有开闭件31的自由端311朝向靠近于头端座14的方向收拢。
具体而言,头端座14包括但不限于呈圆锥台状、半球体状、球体状、半椭球体状或椭球体状。
具体而言,导管本体10,尤其是主体13,其材料通常选择拥有硬度适中、高回弹度的特点,包括但不限于为PTFE(聚四氟乙烯)。头端座14的材质可以与主体13的材料相同,也可以不同于主体13,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地调整与设置,在此不进行限定。
请参阅图1与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开闭件31包括但不限于为弹性体。驱动组件包括套设于导管本体10上的鞘管40。鞘管40抵压开闭件31。如此,鞘管40与导管本体10发生相对轴向(如图1所示的箭头S)移动,以抵压开闭件31使得开闭件31收拢于导管本体10,或者松开开闭件31使得开闭件31在自身弹性力作用下打开。
请参阅图4,具体而言,在打开状态时,开闭件31到鞘管40的中心轴线的最大间距大于鞘管40的半径。
具体而言,开闭件31包括但不限于为弹性片,具体可以采用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弹性金属材料,或者合金材料,或者也可以采用生物相容性的非金属材料。
请参阅图2,可选地,当开闭件31采用不透明的弹性片时,开闭件31的自由端311呈闭合状态贴合于头端座14的前端面(指的是背离于主体13的端面),并位于摄像头模组20的相对两侧,如此,一方面,开闭件31呈闭合状态时不影响成像,另一方面,从成像中可看见开闭件31的自由端311。
请参阅图6至图8,图6至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两个开闭件31的自由端311顶边3111相互接触时的三个不同视角结构示意图。可选地,当开闭件31采用透明的弹性片时,开闭件31的自由端311在呈闭合状态可以贴合于头端座14的前端面上的任意位置。作为一个示例,开闭件31的自由端311呈闭合状态时贴合于摄像头模组20上,这样便能降低体液附着在摄像头模组20上,影响成像。
请参阅图1、图3与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可视导管还包括至少两个连接杆50。主体13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凹部131,连接杆50对应地连接于第一凹部131的内壁。连接杆50与开闭件31的连接端相连。如此,开闭件31的连接端并非是直接连接于主体13的外壁上,而是装设于连接杆50上后,将连接杆50固定于第一凹部131的内壁上,从而能实现开闭件31的连接端稳固地连接于主体13的外壁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杆50通过粘接剂粘接固定于第一凹部131的内壁。当然,连接杆50还可以是通过其它方式稳固地装设于主体13上。
请参阅图1、图3与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杆50与开闭件31包括但不限于采用铆钉、销钉、螺栓、卡接件等等安装件51相连,还可以是通过其它方式固定相连。此外,为了保证连接杆50与开闭件31之间的连接稳固性,连接杆50上用于与连接端相连接的部位与连接端相吻合,例如连接杆50的安装面设置为平面,开闭件31的连接端紧密贴于连接杆50的端部,并通过安装件51相连;再例如连接杆50的端部设置有插槽,开闭件31的连接端与插槽相适应并装设于插槽内部后通过安装件51相连。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杆50的安装面与头端座14的后端面(指面向于连接杆50的端面)的间隙在1mm-2mm且保持不变。此外,连接杆50可使用硬度适中的金属材料,包括但不限于304不锈钢。
在一个实施例中,鞘管40与头端座14相对移动实现开闭组件30打开过程中,使鞘管40与头端座14的间隙保持在1mm-2mm。如此,正因间隙的限制,开闭件31在进出鞘管40的过程中才会呈现出张开及闭合的两种形态,实现其对狭窄段的支撑功能。如果间隙太小,开闭件31的自由端311无法充分伸出,则无法起到辅助成像的功能;反之,间隙太大,开闭件31向外伸展过大,一方面缺乏支撑点,使得撑开狭窄段组织的撑开力较弱;另一方面开闭件31无法充分闭合,也会影响可视导管在狭窄段的整体通过性。
当然,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开闭件31的连接端也可以是直接连接于导管本体10上。
请参阅图3与图5,图3示意出了主体13的轴向端面,图5示出了头端座14的轴向端面形状。在一个实施例中,头端座14的轴向截面形状与主体13的轴向截面形状相同。如此,头端座14上设有与第一凹部131对应设置的第二凹部141,开闭件31呈闭合状态时,能相应进入到第二凹部141中,使开闭组件30呈闭合状态时整体直径尺寸减小,鞘管40内径尺寸也可相应减小,这样能充分利用空间。
作为一些可选的方案,当开闭组件30呈闭合状态时,开闭件31贴合于头端座14上。
请参阅图6至图8,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开闭组件30呈闭合状态时,开闭件31的自由端311贴合于头端座14的前端面(指的是背离于主体13的端面)上。如此,开闭组件30呈闭合状态时,由于贴合于头端座14上,这样占用空间尺寸较小,便能减小通过整体腔道或对在腔道内进行其他操作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开闭件31的形态可根据狭窄段的形态进行调整。在不损伤狭窄段组织的情况下,可增大开闭件31的自由端311的宽度(如图6所示的W)以实现更稳定的支撑效果,减少由于支撑不足,成像不清晰而导致反复多次地开合开闭件31。
请参阅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开闭件31的自由端311包括贴合部315,当开闭组件30呈闭合状态时,贴合部315贴合于头端座14的前端面上,贴合部315的宽度W在从头端座14的边缘到头端座14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呈逐渐增大趋势。如此,由于贴合部315贴合于头端座14的前端面上,相较摄像头模组20而言,贴合部315更加靠前,起到遮挡摄像头模组20的作用。此外,基于自由端311的形状设计方式,研究发现,在开闭过程中,自由端311能便于将狭窄段撑开,以及能减小对前方不可见的组织或结构造成的损伤程度。
可选地,开闭件31的自由端311设计成贴合于头端座14的前端面的平面(如图6至图9所示)和/或弧形面,能减小对前方不可见的组织或结构造成的损伤程度。当然,开闭件31的自由端311也可以设计成其它形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地调整与设置,在此不进行限定。
请参阅图6至图10任一幅,在一个实施例中,贴合部315正对摄像头模组20设置,且贴合部315朝向摄像头模组20的一侧设有软垫312。如此,在开闭组件30闭合过程中,通过软垫312接触摄像头模组20,对摄像头模组20的表面起到摩擦清洗的作用,同时也能避免损伤摄像头模组20的表面。
可选地,软垫312包括但不限于为橡胶软垫312、塑胶软垫312、树脂软垫312等等,具体例如为硅胶垫。
请参阅图6至图10任一幅,在一个实施例中,开闭件31为两个,并分别位于头端座14的相对两侧。开闭组件呈闭合状态时,两个自由端311的顶边3111相互接触。如此,两个自由端311相互闭合,完全接触,起到密封作用,大大降低体液对摄像头模组20成像的干扰。
请参阅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开闭件31包括连接臂314以及由连接臂314弯曲形成的自由端311,连接臂314呈圆弧状。
请参阅图6至图10,在一个实施例中,自由端311的顶边3111既可以是直边(如图6至图9任一幅所示),又可以是弧形边(如图10所示),还可以是S形变,Z形边等等,具体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与设置,在此不进行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开闭件31采用透明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如此,开闭件31贴合于摄像头模组20上时,不影响摄像头模组20成像,同时能降低体液对摄像头模组20成像的干扰。
请参阅图11与图1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开闭件31为通电形变的夹片,驱动组件为供电单元,供电单元向开闭件31通断电以呈现打开状态或闭合状态。如此,通过给开闭件31通电或者断电,便能切换开闭组件30的状态。
例如,开闭件31上设有弯曲部312,当给开闭件31通电时,开闭件31的弯曲部312发生变形伸展展开,能实现开闭组件30打开;当给开闭件31断电时,开闭件31的弯曲部312恢复原状,能实现开闭组件30闭合,朝向头端座14贴合聚拢。
具体而言,该通电形变的夹片具体采用包括但不限于电活性聚合物(Electroactive Polymer,EAP),石墨烯,或者记忆合金等等。
请参阅图13至图1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套设于导管本体10外部的鞘管40。鞘管40在沿着导管本体10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能与导管本体10发生相对移动。开闭件31的连接端设有齿轮313,鞘管40上设有支撑部41,齿轮313转动地设置于支撑部41上,导管本体10的外壁面上形成有沿着其中心轴线依次设置的多个凹槽15,齿轮313与凹槽15啮合相连。如此,当鞘管40在沿着导管本体10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与导管本体10发生相对移动时,由于齿轮313与凹槽15啮合相连,在凹槽15的作用下能同步带动齿轮313转动,齿轮313转动时便能相应带动开闭件31张开或者闭合。
请参阅图13至图17,在一个实施例中,凹槽15环绕导管本体10的周向设置;和/或,支撑部41包括相对间隔地设置于鞘管40外壁上的两个凸台,齿轮313位于两个凸台之间并与凸台转动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该“支撑部41”可以为“鞘管40的一部分”,即“支撑部41”与“第一安装件51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鞘管40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支撑部41”可以独立制造,再与“鞘管40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
综上,本公开的可视导管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首先,目前对诸如胆道手术,需要借助导丝、切开刀或造影导管辅助进行乳头插管,以避免乳头及胆胰共有段的狭窄对内窥镜视野的影响,以及错误插管导致的胰腺炎等术后并发症。使用本申请的可视导管后,可不再第一步插入导丝,第二步插入切开刀或造影导管,至第三步才使用内窥镜;而可仅伸入此可视导管,利用开闭组件30的张开和闭合以通过乳头及胆胰共有段。可视导管可提供开闭夹撑开下模组所提供的清晰成像,医生由此判断前进方向后,再操作手柄及鞘管40,将可视导管向前推进。一方面缩减了手术步骤,一方面借助全程清晰成像避免进入乳头后,在胆胰道行进及选择性插管时的盲插或误差。
同样地,对于输尿管镜手术,医生也可不再借助先使用导丝,后使用导管或扩张器的流程,同时避免了使用这些器械所带来的手术难度及副损伤。
另一方面,由于开闭件31的外侧呈圆弧形形态,且截面积较小,可尽量减少可视导管或内窥镜整个通过狭窄段时对组织可能造成的损伤。
此外,用于固定开闭件31的连接杆嵌在鞘管40及导管本体10之间,未增大主体13的整体直径,也同样提高了可视导管在狭窄段的整体通过性。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5)

1.一种可视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导管包括:
导管本体;
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模组连接于所述导管本体的第一端;以及
开闭组件,所述开闭组件包括驱动组件以及连接于所述导管本体的第一端上的至少两个开闭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有开闭件动作以呈现打开状态或闭合状态,当呈打开状态时,所有所述开闭件的自由端位于远离所述导管本体的周向外侧;当呈闭合状态时,所述开闭件的自由端收拢于所述导管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包括主体以及与所述主体相连的头端座;所述摄像头模组连接于所述头端座;当所述开闭组件呈打开状态时,所有所述开闭件的自由端位于远离所述头端座的周向外侧当所述开闭组件呈闭合状态时,所有所述开闭件的自由端收拢于所述头端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视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件的自由端包括贴合部,当所述开闭组件呈闭合状态时,所述贴合部贴合于所述头端座的前端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视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部正对所述摄像头模组设置,且贴合部朝向摄像头模组的一侧设有软垫。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可视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部的宽度在从所述头端座的边缘到所述头端座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呈逐渐增大趋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视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件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头端座的相对两侧;所述开闭组件呈闭合状态时,两个所述自由端相互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视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件包括连接臂以及由连接臂弯曲形成的所述自由端,所述连接臂呈圆弧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件采用透明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导管还包括至少两个连接杆;所述导管本体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凹部,所述连接杆对应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凹部的内壁;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开闭件的连接端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件为弹性体;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导管本体上的鞘管,所述鞘管在沿着所述导管本体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能与所述导管本体发生相对移动,以收容或释放所述开闭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视导管,其特征在于,在打开状态时,所述开闭件到所述鞘管的中心轴线的最大间距大于所述鞘管的半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件为通电形变的夹片,所述驱动组件为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向开闭件通断电以呈现打开状态或闭合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导管本体外部的鞘管,所述鞘管在沿着所述导管本体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能与所述导管本体发生相对移动;所述开闭件的连接端设有齿轮,所述鞘管上设有支撑部,所述齿轮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导管本体的外壁面上形成有沿着其中心轴线依次设置的多个凹槽,所述齿轮与所述凹槽啮合相连。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视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环绕所述导管本体的周向设置;和/或,所述支撑部包括相对间隔地设置于所述鞘管外壁上的两个凸台,所述齿轮位于两个所述凸台之间并与所述凸台转动相连。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模组设有连接导线,所述导管本体还设有供所述连接导线穿过的第一通道;和/或,所述导管本体还设有供医疗器件进入的第二通道。
CN202221940196.9U 2022-07-26 2022-07-26 可视导管 Active CN2186843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40196.9U CN218684314U (zh) 2022-07-26 2022-07-26 可视导管
PCT/CN2023/104450 WO2024022021A1 (zh) 2022-07-26 2023-06-30 可视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40196.9U CN218684314U (zh) 2022-07-26 2022-07-26 可视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84314U true CN218684314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27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40196.9U Active CN218684314U (zh) 2022-07-26 2022-07-26 可视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843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2021A1 (zh) * 2022-07-26 2024-02-01 微创优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可视导管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2021A1 (zh) * 2022-07-26 2024-02-01 微创优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可视导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0331924B2 (en) Endoscope sheath
JP5567013B2 (ja) 旋回プリズム型内視鏡
JP6884144B2 (ja) 内視鏡頂部の取付け装置
CN110325095B (zh) 内窥镜顶部的安装装置
AU2004290997B2 (en) A diagnostic device for tubular anatomical structures
JP5611451B2 (ja) 胆管アクセスシース
US20100057109A1 (en) Endoscopic suturing device
CN211985342U (zh) 一种软镜导入装置
CN218684314U (zh) 可视导管
EP2268187B1 (en) Flexible endoscope with core member
EP3416715A1 (en) Anchoring guidewire
JPH08112245A (ja) カテーテルチューブ
CN219184171U (zh) 可视装置
JPH10286309A (ja) 医療用チューブ
CN117481580A (zh) 可视导管
WO2024022021A1 (zh) 可视导管
CN115089217A (zh) 一种超声小探头用水囊鞘管及其制备方法
JP2023510176A (ja) 耳鼻咽喉ツールの非円形作業チャネル
JP4650901B2 (ja) 屈曲セグメントを備えたガイドワイヤ
CN217907961U (zh) 医用导管及医疗装置
JP7463246B2 (ja) 内視鏡及び医療機器
JP4847175B2 (ja) 内視鏡システム、及び内視鏡挿入補助具
CN219110583U (zh) 一种医用导管、装置及系统
JP7462522B2 (ja) 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CN110072428A (zh) 用于微创胃肠手术治疗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