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84213U - 一种感应模组及扫地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感应模组及扫地机器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684213U CN218684213U CN202222907766.0U CN202222907766U CN218684213U CN 218684213 U CN218684213 U CN 218684213U CN 202222907766 U CN202222907766 U CN 202222907766U CN 218684213 U CN218684213 U CN 21868421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board
- fixing
- signal receiver
- signal transmitter
-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感应模组及扫地机器人,涉及扫地机器人配件技术领域。感应模组包括上壳、下壳及电路板;上壳与下壳连接,电路板设于上壳与下壳之间;电路板上分别固定有第一信号发送器和第一信号接收器,下壳上分别设有与第一信号发送器对应的第一固定台,以及与第一信号接收器对应的第二固定台,上壳上分别设有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的下端抵持于第一信号发送器上,以将第一信号发送器压紧于第一固定台上,第二固定件的下端抵持于第一信号接收器上,以将第一信号接收器压紧于第二固定台上。扫地机器人包括感应模组。本申请的感应模组装配过程较为简单,并且可以保证第一信号发送器和第一信号接收器安装位置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扫地机器人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感应模组及扫地机器人。
背景技术
扫地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实现自动清扫地面的智能机器。为避免扫地机器人从高处跌落或与墙壁碰撞,扫地机器人上通常会设置感应模组。感应模组能够向扫地机器人周围发送红外线等信号,发送的信号被扫地机器人周围的物体反射后,再被感应模组接收,通过分析接收到的信号,扫地机器人实现自动避险。
现有扫地机器人的感应模组通常包括电路板、信号发送器、信号接收器及外壳;信号发送器与信号接收器分别通过连接线与电路板连接;将电路板、信号发送器及信号接收器安装于外壳内时,通常需要三个步骤;第一步,分别将信号发送器与信号接收器插入于下壳内的固定孔中;第二步,将电路板插入于下壳内;第三步,将上壳与下壳固定连接。现有感应模组的装配过程较为复杂,尤其是分别将信号发送器与信号接收器插入于下壳内的固定孔中时,可能会由于安装位置不准确而影响它们后续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感应模组及扫地机器人。
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感应模组,所述感应模组包括上壳、下壳及电路板;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连接,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之间;所述电路板上分别设有第一信号发送器和第一信号接收器,所述下壳上分别固定有与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对应的第一固定台,以及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对应的第二固定台,所述上壳上分别设有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下端抵持于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上,以将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压紧于所述第一固定台上,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下端抵持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上,以将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压紧于所述第二固定台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上设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上设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电路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通过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电路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下端抵持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以将所述第一固定板压紧于所述第一固定台上;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下端抵持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上,以将所述第二固定板压紧于所述第二固定台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对应的配合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之间设有容腔,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容腔内;所述容腔底部的内壁上设有卡阶,所述卡阶用于支撑所述电路板的底部;所述容腔的内壁上还设有两个第一限位块,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块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电路板的宽度,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块相配合,以限制所述电路板的下端沿所述电路板宽度方向的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壳还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底部;所述第一本体的底部还设有两个第二限位块,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电路板的宽度,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块相配合,以限制所述电路板的上端沿所述电路板宽度方向的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本体的底部还设有两个第三限位块,两个所述第三限位块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电路板的长度,两个所述第三限位块相配合,以限制所述电路板的上端沿所述电路板长度方向的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应模组还包括第二信号发送器和第二信号接收器;所述下壳包括第二本体和第三本体,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三本体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本体位于所述第三本体下方;所述第二信号发送器和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器分别设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第三本体内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信号发送器对应的第三固定台,以及与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器对应的第四固定台;所述第一固定台和所述第二固定台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本体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壳的底部还设有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的下端抵持于所述第二信号发送器上,以将所述第二信号发送器压紧于所述第三固定台上;所述第二定位件的下端抵持于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器上,以将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器压紧于所述第四固定台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壳上设有扣件,所述上壳上设有与所述扣件对应的扣孔,所述扣件与所述扣孔配合,以使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可拆卸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扫地机器人,所述扫地机器人包括上述感应模组。
相比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应模组,第一信号发送器和第一信号接收器分别固定于电路板上,通过在下壳上分别设置与第一信号发送器对应的第一固定台,以及与第一信号接收器对应的第二固定台;当电路板插入于下壳内时,电路板带动第一信号发送器和第一信号接收器移动,以使第一信号发送器的下端抵持于第一固定台上,第一信号接收器的下端抵持于第二固定台上;当上壳与下壳固定连接时,上壳上的第一固定件的下端能够抵持于第一信号发送器上,并将第一信号发送器压紧于第一固定台上;第二固定件的下端能够抵持于第一信号接收器上,并将第一信号接收器压紧于第二固定台上。本申请的感应模组装配电路板时,电路板即可带动第一信号发送器和第一信号接收器移动至预定安装位置,从而简化了装配步骤;当上壳与下壳固定连接后,第一信号发送器被第一固定件压紧于第一固定台上,第一信号接收器被第二固定件压紧于第二固定台上,以保证第一信号发送器和第一信号接收器安装位置的准确性。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感应模组的剖视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感应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下壳的俯视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感应模组去除上壳的俯视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上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上壳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感应模组去除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感应模组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扫地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上壳;110-第一本体;111-扣孔;112-第一定位件;113-第二定位件;114-第二限位块;115-第三限位块;120-第一固定件;121-第二固定件;122-配合槽;200-下壳;210-第二本体;211-第一固定台;212-第二固定台;213-卡阶;214-第一限位块;220-第三本体;221-第三固定台;222-第四固定台;223-排线孔;224-扣件;225-第一开口;226-第二开口;230-镜片;300-电路板;310-第一信号发送器;320-第一信号接收器;330-第二信号发送器;340-第二信号接收器;350-连接件;351-固定板;360-处理器;370-排线;1000-感应模组;2000-扫地机器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8,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感应模组1000。所述感应模组1000用于扫地机器人2000中,以帮助所述扫地机器人2000自动避险。
请参阅图1,所述感应模组1000包括上壳100、下壳200及电路板300;所述上壳100与所述下壳200连接,所述电路板300设于所述上壳100与所述下壳200之间;所述电路板300上分别设有第一信号发送器310和第一信号接收器320,所述下壳200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对应的第一固定台211,以及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对应的第二固定台212,所述上壳100上分别设有第一固定件120和第二固定件121。
所述第一固定件120的下端抵持于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上,以将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压紧于所述第一固定台211上,所述第二固定件121的下端抵持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上,以将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压紧于所述第二固定台212上。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用于向所述下壳200外发射信号,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发送的信号,被所述下壳200外的物体反射后,再由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接收,通过分析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接收到的信号,以帮助所述扫地机器人2000自动避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所述电路板300为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300)电路板。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为红外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为红外接收二极管;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能够向所述下壳200外的物体发射红外线,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能够接收反射后的红外线。
所述电路板300上设有连接件350,所述连接件350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设于所述电路板300下端的两侧。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电路板30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电路板300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件350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300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或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上分别设有对应的固定板351。远离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的发送端设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远离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远离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的接收端设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远离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板351和所述连接件350均由导电金属材料制成,以使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和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与所述电路板300之间电连接。
结合图3和图4所示,所述上壳100与所述下壳200之间设有容腔,所述电路板300设于所述容腔内。所述容腔的内壁上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固定台211和所述第二固定台212,当所述电路板300固定于所述容腔内时,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固定台21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固定台212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第一固定台211和所述第二固定台212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容腔的内壁上。
所述第一固定台21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固定台21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配合的第二凹槽。
当所述上壳100与所述下壳200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一固定件120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固定件121的下端分别抵持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所述第一固定板径向方向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凹槽径向方向的截面积,所述第一固定板受到所述第一固定件120向下的压力,紧贴于所述第一固定台211上,进而使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固定于所述第一凹槽上。所述第二固定板径向方向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凹槽径向方向的截面积,所述第二固定板受到所述第二固定件121向下的压力,紧贴于所述第二固定台212上,进而使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固定于所述第二凹槽上。
所述第一固定板同时受到所述第一固定台211向上的支持力,以及所述第一固定件120向下的压力,从而能够紧贴于所述第一固定台211上,从而避免工作时发生晃动,由于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进而减少了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工作时发生的晃动。
所述第二固定板同时受到所述第二固定台212向上的支持力,以及所述第二固定件121向下的压力,从而能够紧贴于所述第二固定台212上,从而避免工作时发生晃动,由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进而减少了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工作时发生的晃动。
所述容腔底部的内壁上设有卡阶213,所述卡阶213分别位于所述容腔内壁的左右两侧。所述卡阶213用于支撑所述电路板300的底部,以限定所述电路板300设于所述容腔内时的位置。所述卡阶213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容腔的内壁上。
任意一侧所述卡阶213的上方均设有两个第一限位块214,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块214配合,以限制所述电路板300的下端沿宽度方向的移动距离,从而避免所述电路板300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沿所述电路板300宽度方向的。
为使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能够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发出的信号,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的轴线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的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在20°-40°之间。
所述第一固定板的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的轴向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固定板的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的轴向方向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板的轴向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二固定台212上的开设方向也为竖直方向,以便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配合。所述第二固定板的轴向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为30度,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一固定台211上的开设方向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轴向方向平行,以便于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配合。
操作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所述第二固定板的轴向方向,以及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一固定台211上的开设方向,以使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发射的信号,经外界的物体反射后被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所接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能够以一定角度向所述下壳200的底部发射红外信号,所述红外信号穿过所述下壳200的底部,经外界的物体反射后被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所接收,通过分析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接收到的红外信号,所述感应模组1000能够得到所述下壳200下方的地面数据,所述感应模组1000将地面数据通过电信号传递至所述扫地机器人2000上,进而防止所述扫地机器人2000从高处跌落。
所述电路板300上还设有处理器360和排线370,所述处理器360为DSP(Digital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处理器;所述处理器360固定于所述电路板300上,并且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通过所述电路板300与所述处理器360电连接;所述排线370用于连接所述处理器360与所述扫地机器人2000上的控制器,所述处理器360用于处理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接收到的信号。
请参阅图5,所述上壳100包括第一本体110、所述第一固定件120及所述第二固定件121,所述第一固定件120和所述第二固定件121分别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一本体110的底部。所述第一固定件120及所述第二固定件121的长度方向均为竖直方向。
结合图6所示,所述第一本体110的底部还设有两个第二限位块114,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块114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电路板300的宽度,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块114配合以限制所述电路板300的上端沿所述电路板300宽度方向的移动。
所述第一本体110上还设有两个所述第三限位块115,两个所述第三限位块115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电路板300的长度,两个所述第三限位块115配合以限制所述电路板300的上端沿所述电路板300长度方向的移动。
结合图7所示,由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一固定件120的长度方向之间存在一定度数的夹角,所述第一固定件120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对应的配合槽122,以增大所述第一固定件120与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所述第一固定件120的下端抵持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时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8,所述下壳200底部设有镜片230,所述镜片230为透明镜片。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发射的红外信号能够穿过所述镜片230至所述下壳200下方的地面上,所述红外信号经过地面的反射,通过所述镜片230被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接收;所述镜片230还能够防止地面上的灰尘进入所述下壳200内,进而保护所述电路板300、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及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
所述镜片230通过卡接结构与所述下壳200的底部可拆卸连接。
请参阅图7和图8,所述下壳200上还开设有排线孔223,所述穿过所述排线孔223与所述扫地机器人2000的控制器连接。
请参阅图3和图5,所述下壳200上设有扣件224,所述上壳100上设有与所述扣件224对应的扣孔111,所述扣件224与所述扣孔111配合,以使所述上壳100与所述下壳200可拆卸连接。
请参阅图1至图8,本申请的感应模组1000,使用前,先将所述电路板300从所述下壳200的上方插入于所述下壳200内,当所述电路板300与所述下壳200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台211上,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通过所述第二固定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台212上。
再将所述上壳100与所述下壳20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120的下端能够抵持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以使所述第一固定板紧贴于所述第一固定台211上,从而避免所述第一固定板工作时发生晃动;所述第二固定件121的下端能够抵持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上,以使所述第二固定板紧贴于所述第二固定台212上,从而避免所述第二固定板工作时发生晃动。
由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固定连接,所以当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稳定时,能够避免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和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工作过程中发生晃动;从而保证信号的正常发射和接收。
本实施例提供的感应模组1000,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和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分别固定于所述电路板300上,通过在所述下壳200上分别设置与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对应的所述第一固定台211,以及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对应的所述第二固定台212;当所述电路板300插入于所述下壳200内时,所述电路板300带动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和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移动,以使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的下端抵持于所述第一固定台211上,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的下端抵持于所述第二固定台上212;当所述上壳100与所述下壳200固定连接时,所述上壳100上的所述第一固定件120的下端能够抵持于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上,并将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压紧于所述第一固定台211上;所述第二固定件121的下端能够抵持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上,并将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压紧于所述第二固定台212上。本申请的感应模组1000装配所述电路板300时,所述电路板300即可带动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和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移动至预定安装位置,从而简化了装配步骤;当所述上壳100与所述下壳200固定连接后,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被所述第一固定件120压紧于所述第一固定台211上,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被所述第二固定件121压紧于所述第二固定台212上,以保证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和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安装位置的准确性。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至图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感应模组1000。所述感应模组1000用于扫地机器人2000上。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一的技术基础上做出的改进,相比于上述实施例一,区别之处在于:
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下壳200包括第二本体210和第三本体220,所述第二本体210位于所述第三本体220下方,所述第二本体210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三本体220的长度。所述第二本体210与所述第二本体210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下壳200的形状近似T型。
所述第二本体210内设有第一容腔,所述第三本体220内设有第二容腔,所述第一容腔与所述第二容腔连通。所述电路板300为T型电路板,所述电路板300的下端设于所述第一容腔内,所述电路板300的上端设于所述第二容腔内。
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均设于所述电路板300的下端,所述第二本体210的内壁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对应的所述第一固定台211,以及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对应的所述第二固定台212。
所述电路板300上还设有第二信号发送器330与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器340,所述第二信号发送器330与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器340分别设于所述电路板300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信号发送器330用于向所述下壳200周围的墙体发射红外信号,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器340能够接收经过墙体反射后的信号。
所述第二信号发送器330上设有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通过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电路板300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器340上设有第四固定板,所述第四固定板通过第四连接件与所述电路板300电连接。
结合图3至图5所示,所述第三本体220的内壁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信号发送器330对应的第三固定台221,以及与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器340对应的第四固定台222。
所述第一本体110的底部上分别设有第一定位件112和第二定位件113。当所述上壳100与所述下壳200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一定位件112的下端抵持于所述第二信号发送器330上,并将所述第二信号发送器330压紧于所述第三固定台221上,以避免所述第二信号发送器330工作时发生晃动;所述第二定位件113的下端抵持于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器340上,并将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器340压紧于所述第四固定台222上,以避免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器340工作时发生晃动。
所述第三固定台221的上端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定位件112的下端设有第二固定槽。当所述上壳100与所述下壳200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一固定槽与所述第二固定槽围成的形状与所述第二信号发送器330的形状相匹配。
所述第四固定台222的上端设有第三固定槽,所述第二定位件113的下端设有第四固定槽。当所述上壳100与所述下壳200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三步固定槽与所述第四固定槽围成的形状与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器340的形状相匹配。
结合图8所示,所述第三本体220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第二信号发送器330对应的第一开口225,以及与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器340对应的第二开口226。
所述第二信号发送器330发射的红外信号通过所述第一开口225传递至所述下壳200外的墙体上,所述红外信号经过所述墙体反射后通过所述第二开口226被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器340所接收。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器340将接收到的信号传递至所述处理器360,以获得所述下壳200与其周围墙体的距离数据,所述处理器360通过所述排线370将数据传递至所述扫地机器人2000的控制器上,以防止所述扫地机器人2000与墙体发生碰撞。
所述第二信号发送器330的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器340的轴向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在60°-80°之间,以保证所述第二信号发送器330发射的信号经过墙体反射后被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器340所接收。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至图9,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扫地机器人2000,所述扫地机器人2000包括上述感应模组1000。所述扫地机器人2000用于自动清扫地面。
请参阅图9,所述感应模组1000设于所述扫地机器人2000的壳体内;所述扫地机器人2000上设有控制器,所述感应模组1000通过所述排线370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通过所述感应模组1000上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310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320的配合,所述处理器360能够获得所述下壳200与其下方地面之间的距离数据,数据经过所述处理器360分析处理后通过所述排线370传递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扫地机器人2000的滚轮转动,进而防止所述扫地机器人2000从高处跌落。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扫地机器人2000,通过所述感应模组1000上所述第二信号发送器330与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器340的配合,所述处理器360能够获得所述下壳200与其周围墙体之间距离的数据,数据经过所述处理器360分析处理后通过所述排线370传递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扫地机器人2000的滚轮转动,进而防止所述扫地机器人2000与墙体发生碰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扫地机器人2000的壳体内可以设有多个所述感应模组1000,以提高所述扫地机器人2000自动避险的能力。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感应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下壳及电路板;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连接,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之间;所述电路板上分别固定有第一信号发送器和第一信号接收器,所述下壳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对应的第一固定台,以及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对应的第二固定台,所述上壳上分别设有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下端抵持于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上,以将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压紧于所述第一固定台上,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下端抵持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上,以将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压紧于所述第二固定台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上设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上设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信号发送器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电路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器通过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电路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下端抵持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以将所述第一固定板压紧于所述第一固定台上;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下端抵持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上,以将所述第二固定板压紧于所述第二固定台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对应的配合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之间设有容腔,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容腔内;所述容腔底部的内壁上设有卡阶,所述卡阶用于支撑所述电路板的底部;所述容腔的内壁上还设有两个第一限位块,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块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电路板的宽度,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块相配合,以限制所述电路板的下端沿所述电路板宽度方向的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还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底部;所述第一本体的底部还设有两个第二限位块,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电路板的宽度,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块相配合,以限制所述电路板的上端沿所述电路板宽度方向的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应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底部还设有两个第三限位块,两个所述第三限位块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电路板的长度,两个所述第三限位块相配合,以限制所述电路板的上端沿所述电路板长度方向的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模组还包括第二信号发送器和第二信号接收器;所述下壳包括第二本体和第三本体,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三本体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本体位于所述第三本体下方;所述第二信号发送器和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器分别设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第三本体内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信号发送器对应的第三固定台,以及与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器对应的第四固定台;所述第一固定台和所述第二固定台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本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应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的底部还设有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的下端抵持于所述第二信号发送器上,以将所述第二信号发送器压紧于所述第三固定台上;所述第二定位件的下端抵持于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器上,以将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器压紧于所述第四固定台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上设有扣件,所述上壳上设有与所述扣件对应的扣孔,所述扣件与所述扣孔配合,以使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可拆卸连接。
10.一种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感应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907766.0U CN218684213U (zh) | 2022-10-28 | 2022-10-28 | 一种感应模组及扫地机器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907766.0U CN218684213U (zh) | 2022-10-28 | 2022-10-28 | 一种感应模组及扫地机器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684213U true CN218684213U (zh) | 2023-03-24 |
Family
ID=85599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907766.0U Active CN218684213U (zh) | 2022-10-28 | 2022-10-28 | 一种感应模组及扫地机器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684213U (zh) |
-
2022
- 2022-10-28 CN CN202222907766.0U patent/CN21868421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804674B (zh) | 具有集成透镜的光发送器模块和制造该模块的方法 | |
US20040197056A1 (en) | Optical module | |
JP4547457B1 (ja) | ワイヤレスマイクロフォン | |
CN218350498U (zh) | 用于无人机挂载的机械扫描探鱼声呐设备 | |
WO2020052289A1 (zh) | 深度获取模组及电子装置 | |
CN218684213U (zh) | 一种感应模组及扫地机器人 | |
CN112437219A (zh) | 摄像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110568418A (zh) | 光电模组及电子装置 | |
WO2020052288A1 (zh) | 深度采集模组及移动终端 | |
CN211826496U (zh) | 一种车载距离探测装置 | |
CN210075369U (zh) | 光学投影模块及移动终端 | |
US20230100657A1 (en) | Lidar | |
CN218974587U (zh) | 激光雷达传感器及包括该激光雷达传感器的车辆 | |
CN111103581A (zh) | 一种车载距离探测装置 | |
WO2020038057A1 (zh) | 深度采集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0313170B (zh) | 视觉模组集成模块与无人机 | |
CN214895785U (zh) | 激光收敛计及激光收敛计组件 | |
CN213843524U (zh) | 光学测量模块、激光雷达和移动机器人 | |
CN211674033U (zh) | 一种激光雷达的旋转底座 | |
CN215793515U (zh) | 传感器安装架及传感器模组 | |
CN211606666U (zh) | 一种能检测距离的摄像头及机动车 | |
CN217852797U (zh) | 传感器组件及清洁设备 | |
CN220357244U (zh) | 激光雷达装置 | |
CN218848316U (zh) | 一种毫米波雷达及其加工装置 | |
CN217820869U (zh) | 一种激光雷达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