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72693U - 一种热泵机组以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泵机组以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72693U
CN218672693U CN202222901759.XU CN202222901759U CN218672693U CN 218672693 U CN218672693 U CN 218672693U CN 202222901759 U CN202222901759 U CN 202222901759U CN 218672693 U CN218672693 U CN 2186726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tank
heat
tank
energy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0175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竺宁凯
王成
李鹏
袁封明
高力胜
许如亚
丁炜
孙永光
刘湘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0175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726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726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726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泵机组以及空调器,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该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换热器和换热组件。换热组件包括使用水箱、蓄能水箱、水路三通阀、分集水器和换热终端,压缩机与换热器连接,换热器与使用水箱连接,使用水箱和蓄能水箱通过水路三通阀与分集水器的一端连接,分集水器的另一端与使用水箱连接,使用水箱与蓄能水箱连接,分集水器与换热终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泵机组由于采用了与使用水箱连接的蓄能水箱以及连接于使用水箱、蓄能水箱和分集水器之间的水路三通阀,所以能够有效地对冷量或者热量进行储存,避免冷量或者热量浪费的情况发生,保证制冷或者制热效果,节能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热泵机组以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泵机组以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热泵机组是以水为冷源或热源,可进行制冷或制热循环的一种热泵型的整体式空气调节装置。现在的热泵机组都是通过换热器和一个使用水箱的交互实现冷量或者热量的传递,使用水箱的温度直接影响换热终端的温度。这样一来,在制冷时,若使用水箱的温度较低,而用户的需求温度较高,则只能将使用水箱内冷量较高的水向外排出,造成了冷量的浪费;同理,在制热时,若使用水箱的温度较高,而用户的需求温度较低,则只能将使用水箱内热量较高的水向外排出,造成了热量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对冷量或者热量进行储存,避免冷量或者热量浪费的情况发生,保证制冷或者制热效果,节能环保。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换热器和换热组件,换热组件包括使用水箱、蓄能水箱、水路三通阀、分集水器和换热终端,压缩机与换热器连接,换热器与使用水箱连接,使用水箱和蓄能水箱通过水路三通阀与分集水器的一端连接,分集水器的另一端与使用水箱连接,使用水箱与蓄能水箱连接,分集水器与换热终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泵机组由于采用了与使用水箱连接的蓄能水箱以及连接于使用水箱、蓄能水箱和分集水器之间的水路三通阀,所以能够有效地对冷量或者热量进行储存,避免冷量或者热量浪费的情况发生,保证制冷或者制热效果,节能环保。
进一步地,蓄能水箱包括第一水箱、第二水箱和第三水箱,第三水箱与第二水箱连接,第二水箱与第一水箱连接,第一水箱通过水路三通阀分别与使用水箱和分集水器连接,第三水箱与使用水箱连接。第一水箱用于接收使用水箱输出的水,第三水箱用于向使用水箱供水,以同时实现第一水箱、第二水箱和第三水箱的蓄能。
进一步地,蓄能水箱还包括连接管和第一水泵,第三水箱和分集水器同时通过连接管与使用水箱连接,第一水泵安装于连接管上。第三水箱内的水和分集水器的回水能够在第一水泵的作用下同时通过连接管流入使用水箱,以实现使用水箱的回水功能。
进一步地,蓄能水箱还包括第二水泵,第三水箱设置有进水管和排水管,第二水泵安装于排水管上,进水管用于向第三水箱补水,排水管用于将第三水箱内的水向外排出。以将蓄能水箱无法储存的多余的冷量或者热量排出,保证热泵机组的运行稳定可靠。
进一步地,换热器和换热组件的数量均为两个,压缩机、一个换热器和另一个换热器首尾相连,每个换热器与一个换热组件连接,其中,一个换热器用于制热,另一个换热器用于制冷。一个换热器用于将产生的热量传递至一个换热组件,以实现对空气制热或者生成热水的功能,另一个换热器用于将产生的冷量传递至另一个换热组件,以实现对空气制冷或者生成冷水的功能。
进一步地,热泵机组还包括节流件,节流件连接于两个换热器之间。节流件用于对气液两相的冷媒进行降压,以使其变成液态冷媒,并调控冷媒的流量。
进一步地,使用水箱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使用水箱内水的实时温度。以便于对整个热泵机组进行调控。
进一步地,换热组件还包括混水三通阀,分集水器包括集水器和分水器,使用水箱、集水器和分水器通过混水三通阀连接。混水三通阀用于将分水器与使用水箱连通,以使从分水器流出的回水与使用水箱输出的水混合后流入集水器,这样能够在制冷过程中稍微升高换热终端的温度,还能够在制热过程中稍微降低换热终端的温度,以快速达到用户的设定温度,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换热组件还包括二通阀,集水器远离混水三通阀的一端与分水器远离混水三通阀的一端通过二通阀连接。二通阀能够快速实现集水器与分水器的通断,以便于进行维护和保养。
进一步地,换热组件还包括出水三通阀和水供应端,使用水箱、分集水器和水供应端通过出水三通阀连接。以实现制冷水或者制热水的功能。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热泵机组,该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换热器和换热组件,换热组件包括使用水箱、蓄能水箱、水路三通阀、分集水器和换热终端,压缩机与换热器连接,换热器与使用水箱连接,使用水箱和蓄能水箱通过水路三通阀与分集水器的一端连接,分集水器的另一端与使用水箱连接,使用水箱与蓄能水箱连接,分集水器与换热终端连接。空调器能够有效地对冷量或者热量进行储存,避免冷量或者热量浪费的情况发生,保证制冷或者制热效果,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热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热泵机组在制冷过程中当使用水箱的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时的流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热泵机组在制冷过程中当使用水箱的温度处于第一预设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的范围内时的流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热泵机组在制冷过程中当使用水箱的温度高于第三预设温度时的流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热泵机组在制热过程中当使用水箱的温度高于第四预设温度时的流路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热泵机组在制热过程中当使用水箱的温度处于第四预设温度和第五预设温度的范围内时的流路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热泵机组在制热过程中当使用水箱的温度低于第六预设温度时的流路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热泵机组;110-压缩机;120-换热器;130-换热组件;131-使用水箱;1311-温度传感器;132-蓄能水箱;1321-第一水箱;1322-第二水箱;1323-第三水箱;1324-连接管;1325-第一水泵;1326-第二水泵;1327-进水管;1328-排水管;133-水路三通阀;134-分集水器;1341-集水器;1342-分水器;135-换热终端;136-混水三通阀;137-二通阀;138-出水三通阀;139-水供应端;140-节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泵机组100,用于实现空气调节功能。其能够有效地对冷量或者热量进行储存,避免冷量或者热量浪费的情况发生,保证制冷或者制热效果,节能环保。
需要说明的是,热泵机组100应用于外接环境温度变化不大,负荷稳定,冷热需求较为平衡的环境,其能够在对空气制冷的同时生成热水,或者在对空气制热的同时生成冷水,以满足用户不同种类的需求,并且能够同时利用高温能量和低温能量,能源利用率高。
热泵机组100包括压缩机110、换热器120、换热组件130和节流件140。其中,换热器120和换热组件130的数量均为两个,压缩机110、一个换热器120和另一个换热器120首尾相连,每个换热器120与一个换热组件130连接,节流件140连接于两个换热器120之间。具体地,压缩机110用于将低压气态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气态冷媒;节流件140用于对气液两相的冷媒进行降压,以使其变成液态冷媒,并调控冷媒的流量;一个换热器120用于制热,并将产生的热量传递至一个换热组件130,以实现对空气制热或者生成热水的功能;另一个换热器120用于制冷,并将产生的冷量传递至另一个换热组件130,以实现对空气制冷或者生成冷水的功能。
请结合参照图2至图7(图2至图7中的箭头表示水的流向),换热组件130包括使用水箱131、蓄能水箱132、水路三通阀133、分集水器134、换热终端135、混水三通阀136、二通阀137、出水三通阀138和水供应端139。换热器120与使用水箱131连接,换热器120用于对使用水箱131内的水进行换热,以使其温度升高或者降低。使用水箱131和蓄能水箱132通过水路三通阀133与分集水器134的一端连接,使用水箱131内的水能够同时向蓄能水箱132和分集水器134输出,以实现蓄能水箱132的蓄能功能以及分集水器134的升温或者降温功能。分集水器134的另一端与使用水箱131连接,以实现分集水器134的回水功能。使用水箱131与蓄能水箱132连接,蓄能水箱132能够直接向使用水箱131供水,以将蓄能水箱132储存的能量传递至使用水箱131。分集水器134与换热终端135连接,分集水器134能够向换热终端135传递热量或者冷量,以使换热终端135实现对空气制热或者制冷的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热泵机组100对空气制冷的过程中,首先启动压缩机110,以使冷媒在压缩机110和换热器120之间循环流动,并通过换热器120将冷量传递至使用水箱131,以使使用水箱131内的水温度降低;随后调节水路三通阀133,将温度降低后的水输送至分集水器134,以降低分集水器134的温度,从而降低换热终端135的温度,实现换热终端135的制冷功能。具体地,由于压缩机110持续运行,会使得使用水箱131内水的温度持续降低,当使用水箱131内水的温度低于用户的设定温度时,调节水路三通阀133,将使用水箱131内的水一部分继续输送至分集水器134,另一部分输送至蓄能水箱132,以使蓄能水箱132的温度降低,而蓄能水箱132具有保温功能,蓄能水箱132能够将这部分冷量储存起来,并在下次启动热泵机组100时通过水流将这部分冷量传递至使用水箱131中,以辅助实现使用水箱131的快速降温。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地对冷量进行储存,避免冷量浪费的情况发生,保证制冷效果,节能环保。
相应地,在热泵机组100对空气制热的过程中,首先启动压缩机110,以使冷媒在压缩机110和换热器120之间循环流动,并通过换热器120将热量传递至使用水箱131,以使使用水箱131内的水温度升高;随后调节水路三通阀133,将温度升高后的水输送至分集水器134,以升高分集水器134的温度,从而升高换热终端135的温度,实现换热终端135的制热功能。具体地,由于压缩机110持续运行,会使得使用水箱131内水的温度持续升高,当使用水箱131内水的温度高于用户的设定温度时,调节水路三通阀133,将使用水箱131内的水一部分继续输送至分集水器134,另一部分输送至蓄能水箱132,以使蓄能水箱132的温度升高,而蓄能水箱132具有保温功能,蓄能水箱132能够将这部分热量储存起来,并在下次启动热泵机组100时通过水流将这部分热量传递至使用水箱131中,以辅助实现使用水箱131的快速升温。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地对热量进行储存,避免热量浪费的情况发生,保证制热效果,节能环保。
需要说明的是,使用水箱131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311,温度传感器1311用于检测使用水箱131内水的实时温度,以便于对整个热泵机组100进行调控。进一步地,使用水箱131、分集水器134和水供应端139通过出水三通阀138连接,水供应端139用于供冷水或者热水输出,以实现制冷水或者制热水的功能。具体地,当用户没有制冷水或者制热水的需求时,调节出水三通阀138,以使使用水箱131仅与分集水器134连接,此时水供应端139不会出水;当用户有制冷水或者制热水的需求时,调节出水三通阀138,以使使用水箱131同时与分集水器134和水供应端139连接,从而实现制冷水或者制热水的功能。
分集水器134包括集水器1341和分水器1342。使用水箱131、集水器1341和分水器1342通过混水三通阀136连接,混水三通阀136用于将分水器1342与使用水箱131连通,以使从分水器1342流出的回水与使用水箱131输出的水混合后流入集水器1341,这样能够在制冷过程中稍微升高换热终端135的温度,还能够在制热过程中稍微降低换热终端135的温度,以快速达到用户的设定温度,提升用户体验。进一步地,集水器1341远离混水三通阀136的一端与分水器1342远离混水三通阀136的一端通过二通阀137连接,二通阀137能够快速实现集水器1341与分水器1342的通断,以便于进行维护和保养。
蓄能水箱132包括第一水箱1321、第二水箱1322、第三水箱1323、连接管1324、第一水泵1325和第二水泵1326。第三水箱1323与第二水箱1322连接,第二水箱1322与第一水箱1321连接,第一水箱1321通过水路三通阀133分别与使用水箱131和分集水器134连接,第一水箱1321用于接收使用水箱131输出的水,第三水箱1323与使用水箱131连接,第三水箱1323用于向使用水箱131供水。具体地,在蓄能水箱132的蓄能过程中,使用水箱131将冷水或者热水输送至第一水箱1321,再通过第二水箱1322输送至第三水箱1323,以同时实现第一水箱1321、第二水箱1322和第三水箱1323的蓄能;蓄能完成后,将第三水箱1323内的水回流至使用水箱131,以保证使用水箱131内具有足量的水对分集水器134进行升温或者降温。
本实施例中,第三水箱1323和分集水器134同时通过连接管1324与使用水箱131连接,第一水泵1325安装于连接管1324上,第三水箱1323内的水和分集水器134的回水能够在第一水泵1325的作用下同时通过连接管1324流入使用水箱131,以实现使用水箱131的回水功能。进一步地,第三水箱1323设置有进水管1327和排水管1328,第二水泵1326安装于排水管1328上,排水管1328用于将第三水箱1323内的水向外排出,第三水箱1323内的水能够在第二水泵1326的作用下通过排水管1328向外排出,以将蓄能水箱132无法储存的多余的冷量或者热量排出,保证热泵机组100的运行稳定可靠。进水管1327用于向第三水箱1323补水,以实现对整个换热组件130的补水功能。
本实施例中,蓄能水箱132包含的水箱数量为三个,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蓄能水箱132包含的水箱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两个,也可以为四个,对蓄能水箱132包含的水箱数量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还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泵机组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热泵机组100。该热泵机组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实时检测换热组件130中使用水箱131的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110中,利用温度传感器1311实时检测使用水箱131内水的实时温度,以便于将该实时温度与用户的设定温度进行比较,从而实现后续控制步骤。
步骤S120:根据使用水箱131的温度对换热组件130进行控制。
具体地,步骤S120包括两个步骤,分别为:
步骤S121:若换热组件130用于制冷,则;
当使用水箱131的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时,调节水路三通阀133,以使使用水箱131分别向蓄能水箱132和分集水器134出冷水,且向蓄能水箱132补入常温水,并将蓄能水箱132内的一部分混合水抽出,另一部分混合水回流至使用水箱131;
当使用水箱131的温度处于第一预设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的范围内时,调节水路三通阀133,以使使用水箱131分别向蓄能水箱132和分集水器134出冷水,蓄能水箱132吸收冷水的冷量后将其回流至使用水箱131;
当使用水箱131的温度高于第三预设温度时,调节水路三通阀133,以使使用水箱131仅向分集水器134出冷水;
其中,第一预设温度低于第二预设温度,第二预设温度低于第三预设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121中,当使用水箱131的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时,调节水路三通阀133,以使使用水箱131分别向第一水箱1321和分集水器134出冷水,其中,第一水箱1321用于将冷水依次输送至第二水箱1322和第三水箱1323,第一水箱1321、第二水箱1322和第三水箱1323共同作用,以实现冷量的储存,而分集水器134用于将冷水的冷量传递至换热终端135,以实现对空气制冷的功能;此时由于冷水的冷量过高,蓄能水箱132无法将该冷量完全储存,所以为了保证用户体验,只能将这部分冷量向外排出,因此,通过进水管1327向第三水箱1323内补入常温水,以使常温水与冷水混合,形成混合水,中和第三水箱1323内冷水的温度,并通过排水管1328将第三水箱1323内的一部分混合水向外排出,补入水和排出水的体积相等,以保证整个换热组件130内流动的水保持原有体积,提高热泵机组100运行的稳定性;而第三水箱1323内的另一部分混合水与分集水器134的回水混合后通过连接管1324回流至使用水箱131,以实现使用水箱131的回水功能。
当使用水箱131的温度处于第一预设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的范围内时,调节水路三通阀133,以使使用水箱131分别向第一水箱1321和分集水器134出冷水,其中,第一水箱1321用于将冷水依次输送至第二水箱1322和第三水箱1323,第一水箱1321、第二水箱1322和第三水箱1323共同作用,以实现冷量的储存,而分集水器134用于将冷水的冷量传递至换热终端135,以实现对空气制冷的功能;此时由于蓄能水箱132能够将冷水的冷量完全储存,所以第三水箱1323无需进行补水和排水,第三水箱1323内的水与分集水器134的回水混合后通过连接管1324进入使用水箱131,以实现使用水箱131的补水功能。
当使用水箱131的温度处于第二预设温度和第三预设温度的范围内时,为了避免热泵机组100频繁切换运行模式,保证热泵机组100运行的稳定性,不对热泵机组100进行控制,以使热泵机组100保持原来的运行状态运行。
当使用水箱131的温度高于第三预设温度时,调节水路三通阀133,以使使用水箱131仅向分集水器134出冷水,而不向第一水箱1321出冷水,此时分集水器134将冷水的冷量传递至换热终端135,以实现对空气制冷的功能,而蓄能水箱132和使用水箱131之间被截断,蓄能水箱132不工作;分集水器134的回水通过连接管1324进入使用水箱131,以实现使用水箱131的补水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预设温度等于制冷设定温度减第一预设阈值,第一预设阈值的范围为1摄氏度至5摄氏度;第二预设温度等于制冷设定温度减第二预设阈值,第三预设温度等于制冷设定温度加第二预设阈值,第二预设阈值的范围为1摄氏度至3摄氏度。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阈值为5摄氏度,第一预设温度等于制冷设定温度减5摄氏度;第二预设阈值为2摄氏度,第二预设温度等于制冷设定温度减2摄氏度,第三预设温度等于制冷设定温度加2摄氏度。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预设阈值可以为1摄氏度,也可以为3摄氏度,第二预设阈值可以为1摄氏度,也可以为3摄氏度,对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预设阈值的大小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S122:若换热组件130用于制热,则;
当使用水箱131的温度高于第四预设温度时,调节水路三通阀133,以使使用水箱131分别向蓄能水箱132和分集水器134出热水,且向蓄能水箱132补入常温水,并将蓄能水箱132内的一部分混合水抽出,另一部分混合水回流至使用水箱131;
当使用水箱131的温度处于第四预设温度和第五预设温度的范围内时,调节水路三通阀133,以使使用水箱131分别向蓄能水箱132和分集水器134出热水,蓄能水箱132吸收热水的热量后将其回流至使用水箱131;
当使用水箱131的温度低于第六预设温度时,调节水路三通阀133,以使使用水箱131仅向分集水器134出热水;
其中,第四预设温度高于第五预设温度,第五预设温度高于第六预设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122中,当使用水箱131的温度高于第四预设温度时,调节水路三通阀133,以使使用水箱131分别向第一水箱1321和分集水器134出热水,其中,第一水箱1321用于将热水依次输送至第二水箱1322和第三水箱1323,第一水箱1321、第二水箱1322和第三水箱1323共同作用,以实现热量的储存,而分集水器134用于将热水的热量传递至换热终端135,以实现对空气制热的功能;此时由于热水的热量过高,蓄能水箱132无法将该热量完全储存,所以为了保证用户体验,只能将这部分热量向外排出,因此,通过进水管1327向第三水箱1323内补入常温水,以使常温水与热水混合,形成混合水,中和第三水箱1323内热水的温度,并通过排水管1328将第三水箱1323内的一部分混合水向外排出,补入水和排出水的体积相等,以保证整个换热组件130内流动的水保持原有体积,提高热泵机组100运行的稳定性;而第三水箱1323内的另一部分混合水与分集水器134的回水混合后通过连接管1324回流至使用水箱131,以实现使用水箱131的回水功能。
当使用水箱131的温度处于第四预设温度和第五预设温度的范围内时,调节水路三通阀133,以使使用水箱131分别向第一水箱1321和分集水器134出热水,其中,第一水箱1321用于将热水依次输送至第二水箱1322和第三水箱1323,第一水箱1321、第二水箱1322和第三水箱1323共同作用,以实现热量的储存,而分集水器134用于将热水的热量传递至换热终端135,以实现对空气制热的功能;此时由于蓄能水箱132能够将热水的热量完全储存,所以第三水箱1323无需进行补水和排水,第三水箱1323内的水与分集水器134的回水混合后通过连接管1324进入使用水箱131,以实现使用水箱131的补水功能。
当使用水箱131的温度处于第五预设温度和第六预设温度的范围内时,为了避免热泵机组100频繁切换运行模式,保证热泵机组100运行的稳定性,不对热泵机组100进行控制,以使热泵机组100保持原来的运行状态运行。
当使用水箱131的温度低于第六预设温度时,调节水路三通阀133,以使使用水箱131仅向分集水器134出热水,而不向第一水箱1321出热水,此时分集水器134将热水的热量传递至换热终端135,以实现对空气制热的功能,而蓄能水箱132和使用水箱131之间被截断,蓄能水箱132不工作;分集水器134的回水通过连接管1324进入使用水箱131,以实现使用水箱131的补水功能。
本实施例中,第四预设温度等于制热设定温度加第三预设阈值,第三预设阈值的范围为1摄氏度至5摄氏度;第五预设温度等于制热设定温度加第四预设阈值,第六预设温度等于制热设定温度减第四预设阈值,第四预设阈值的范围为1摄氏度至3摄氏度。本实施例中,第三预设阈值为5摄氏度,第四预设温度等于制热设定温度加5摄氏度;第四预设阈值为2摄氏度,第五预设温度等于制热设定温度加2摄氏度,第六预设温度等于制热设定温度减2摄氏度。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三预设阈值可以为1摄氏度,也可以为3摄氏度,第四预设阈值可以为1摄氏度,也可以为3摄氏度,对第三预设阈值和第四预设阈值的大小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泵机组100,换热组件130包括使用水箱131、蓄能水箱132、水路三通阀133、分集水器134和换热终端135,压缩机110与换热器120连接,换热器120与使用水箱131连接,使用水箱131和蓄能水箱132通过水路三通阀133与分集水器134的一端连接,分集水器134的另一端与使用水箱131连接,使用水箱131与蓄能水箱132连接,分集水器134与换热终端135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泵机组100由于采用了与使用水箱131连接的蓄能水箱132以及连接于使用水箱131、蓄能水箱132和分集水器134之间的水路三通阀133,所以能够有效地对冷量或者热量进行储存,避免冷量或者热量浪费的情况发生,保证制冷或者制热效果,节能环保。
第二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图未示),用于调控室内气温。该空调器包括热泵机组100和外壳(图未示)。其中,热泵机组100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本实施例中,热泵机组100安装于外壳内,热泵机组100用于实现空气调节功能,外壳用于对热泵机组100进行遮蔽和保护。具体地,热泵机组100能够在对空气制冷的同时生成热水,或者在对空气制热的同时生成冷水,以满足用户不同种类的需求,并且能够同时利用高温能量和低温能量,能源利用率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有益效果与第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10)、换热器(120)和换热组件(130),所述换热组件(130)包括使用水箱(131)、蓄能水箱(132)、水路三通阀(133)、分集水器(134)和换热终端(135),所述压缩机(110)与所述换热器(120)连接,所述换热器(120)与所述使用水箱(131)连接,所述使用水箱(131)和所述蓄能水箱(132)通过所述水路三通阀(133)与所述分集水器(134)的一端连接,所述分集水器(134)的另一端与所述使用水箱(131)连接,所述使用水箱(131)与所述蓄能水箱(132)连接,所述分集水器(134)与所述换热终端(13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水箱(132)包括第一水箱(1321)、第二水箱(1322)和第三水箱(1323),所述第三水箱(1323)与所述第二水箱(1322)连接,所述第二水箱(1322)与所述第一水箱(1321)连接,所述第一水箱(1321)通过所述水路三通阀(133)分别与所述使用水箱(131)和所述分集水器(134)连接,所述第三水箱(1323)与所述使用水箱(13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水箱(132)还包括连接管(1324)和第一水泵(1325),所述第三水箱(1323)和所述分集水器(134)同时通过所述连接管(1324)与所述使用水箱(131)连接,所述第一水泵(1325)安装于所述连接管(1324)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水箱(132)还包括第二水泵(1326),所述第三水箱(1323)设置有进水管(1327)和排水管(1328),所述第二水泵(1326)安装于所述排水管(1328)上,所述进水管(1327)用于向所述第三水箱(1323)补水,所述排水管(1328)用于将所述第三水箱(1323)内的水向外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20)和所述换热组件(130)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压缩机(110)、一个所述换热器(120)和另一个所述换热器(120)首尾相连,每个所述换热器(120)与一个所述换热组件(130)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换热器(120)用于制热,另一个所述换热器(120)用于制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机组还包括节流件(140),所述节流件(140)连接于两个所述换热器(12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水箱(131)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311),所述温度传感器(1311)用于检测所述使用水箱(131)内水的实时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130)还包括混水三通阀(136),所述分集水器(134)包括集水器(1341)和分水器(1342),所述使用水箱(131)、所述集水器(1341)和所述分水器(1342)通过所述混水三通阀(136)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130)还包括二通阀(137),所述集水器(1341)远离所述混水三通阀(136)的一端与所述分水器(1342)远离所述混水三通阀(136)的一端通过所述二通阀(137)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130)还包括出水三通阀(138)和水供应端(139),所述使用水箱(131)、所述分集水器(134)和所述水供应端(139)通过所述出水三通阀(138)连接。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热泵机组。
CN202222901759.XU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热泵机组以及空调器 Active CN2186726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01759.XU CN218672693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热泵机组以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01759.XU CN218672693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热泵机组以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72693U true CN218672693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68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01759.XU Active CN218672693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热泵机组以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726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97600U (zh) 带储能装置的二次泵变流量冷冻水系统
CN103353186A (zh) 复合型地暖空调热水集成应用系统
CN102345910B (zh) 一种间接蓄冷的水蓄冷空调系统
CN103913316A (zh) 一种水-乙二醇型水源热泵机组性能测试装置
CN218672693U (zh) 一种热泵机组以及空调器
CN208127617U (zh) 车载激光器用冷却装置
EP4306857A1 (en) Buffering and balancing type mobile primary-secondary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10793240A (zh) 大型化空气源热泵低能耗运行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3363606B (zh) 具有液位平衡机构的多冷源蓄冰空调系统
CN213841070U (zh) 一种三联供变频系统
CN111637512B (zh) 一种分布式智慧能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1327182Y (zh) 空调热泵热水机组
CN117948733A (zh) 一种热泵机组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
CN103353151B (zh) 可实现lng冷能回收利用的蓄冰空调系统
CN203798594U (zh) 一种水-乙二醇型水源热泵机组性能测试装置
CN218672722U (zh) 双罐双循环闭式空调制冷水系统
CN217482836U (zh) 集中换热蓄热系统
CN217109718U (zh) 一种节能混水供能系统
CN109757904A (zh) 一种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18672458U (zh) 一种热泵蓄冷蓄热系统
CN213747111U (zh) 一种基于二级泵的中央空调水系统
CN219177805U (zh) 空气源热泵系统
CN211084234U (zh) 超长距离分体式空调
CN218123531U (zh) 热管理系统
CN211926196U (zh) 一种相变储热的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