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72333U - 电暖气 - Google Patents

电暖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72333U
CN218672333U CN202222748401.8U CN202222748401U CN218672333U CN 218672333 U CN218672333 U CN 218672333U CN 202222748401 U CN202222748401 U CN 202222748401U CN 218672333 U CN218672333 U CN 2186723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duct
air
plate
electric he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4840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杜
郭润明
谭同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4840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723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723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723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rect Air Heating By Heater Or Combustion Ga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暖气,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风道,所述风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风道的下端和上端分别与所述进气口和排气口连通;发热件,所述发热件设置在所述风道内;其中所述风道包括:在上下方向上依次相连的上风道和下风道,所述下风道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上风道的横截面积,所述发热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下风道内。根据本申请的电暖气的出风口温度得到了显著降低,且电暖气的外壳温度也不会过烫。

Description

电暖气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暖气。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踢脚线电暖气设计出风口温升超标为技术难点,当前的解决方案为加大出风口面积,增加散热,但此常规方案会影响外观,显得产品过于厚重;此外,踢脚线电暖气的外壳温度也过高,容易烫伤用户。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暖气,该电暖气的出风口温度得到了显著降低,且电暖气的外壳温度也不会过烫。
根据本申请的电暖气,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风道,所述风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风道的下端和上端分别与所述进气口和排气口连通;发热件,所述发热件设置在所述风道内;其中所述风道包括:在上下方向上依次相连的上风道和下风道,所述下风道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上风道的横截面积,所述发热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下风道内。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暖气,风道构造为下大上小的截面结构,此种结构增强了烟囱效应,加快了冷空气向上与热空气的对流速度,从而加快了散热,使得出风口温度降低,满足了产品安全设计要求。同时发热件设置在了横截面积较大的下风道内,因此发热件与壳体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之间的距离增大,壳体的表面温度比常规无风道的取暖器的表面温度更低,解决了外壳烫手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风道的至少部分的横截面积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风道包括:在上下方向上依次相连的第一下风道和第二下风道,所述第二下风道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下风道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下风道的横截面积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在上下方向上正对的下侧壁和上侧壁,所述下侧壁上设置有所述进风口,所述上侧壁上设置有所述排气口。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还包括:在前后方向上正对的前侧壁和后侧壁,所述前侧壁连接在所述上侧壁的前沿和所述下侧壁的前沿之间,所述后侧壁连接在所述上侧壁的后沿和所述下侧壁的后沿之间;
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前风道板,所述前风道板和所述后侧壁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以限定出所述风道。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正对的前风道板和后风道板,所述前风道板和所述后风道板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以限定出所述风道。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前风道板包括:在上下方向上依次相连的第一前风道板和第二前风道板,所述第二前风道板的至少部分为倾斜板,所述倾斜板的上端位于所述倾斜板的下端的后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风道板包括:在上下方向上依次相连的第二上风道板和第二下风道板,所述第二上风道板构造为所述倾斜板。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的支撑盒和控制盒,所述发热件的左右两端、所述前风道板的左右两端以及所述后风道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盒和所述控制盒固定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暖气还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口与所述进气口或所述壳体的外部空间连通,所述风机组件的排风口与所述风道连通。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暖气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暖气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前风道板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暖气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暖气100,
壳体110,下侧壁111,上侧壁112,前侧壁113,后侧壁114,进气口102,排气口103,
发热件120,
风道101,上风道101a,下风道101b,第一下风道101b1,第二下风道101b2,
前风道板130,第一前风道板131,第二前风道板132,第二上前风道板132a,第二下前风道板132b,后风道板140,
支撑盒150,控制盒160,风机组件1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暖气100,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暖气100可以为踢脚线电暖气,当然本申请不对电暖气100的类型进行具体限定。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暖气100可以包括壳体110、风道101和发热件120。
其中壳体110作为电暖气100的外轮廓件,可以被用户直接观看到,风道101和发热件120均设置在壳体110内部。
具体地,壳体110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102,壳体110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103;同时风道101的下端与进气口102连通,风道101的上端与排气口103连通。壳体110外侧的风可以从进气口102进入到风道101内部,然后从排气口103排出。
风道101的内部设置有发热件120,发热件120可以与在风道101内部流通的空气进行换热,将流经风道101的空气加热,加热后的空气从排气口103返回到室内,进而起到加热室内空气的作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配备风机,仅仅通过设置在风道101内的发热件120来实现空气对流;发热件120将风道101内的空气加热后,热空气上升,然后风道101内部形成负压,进而外界的冷空气可以从进气口102向风道101内部流动,从而实现对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风道101包括上风道101a和下风道101b,上风道101a设置在下风道101b的上侧且二者在上下方向上依次相连。下风道101b的横截面积大于上风道101a的横截面积,发热件120至少部分设置在下风道101b内。发热件120可全部设置在下风道101b内,发热件120还可部分设置在下风道101b内,部分设置在上风道101a内。
需要说明的是,风道101的横截面积为与风道101内的气体流动方向正交的平面将风道101横截后的截面的面积。在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中,风道101沿上下方向延伸,因此风道101的横截面积为水平面将风道101横截后的截面的面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暖气100,风道101构造为下大上小的截面结构,此种结构增强了烟囱效应,加快了冷空气向上与热空气的对流速度,从而加快了散热,使得出风口温度降低,满足了产品安全设计要求。同时发热件120设置在了横截面积较大的下风道101b内,因此发热件120与壳体110的前侧壁113和后侧壁114之间的距离增大,壳体110的表面温度比常规无风道101的取暖器的表面温度更低,解决了外壳烫手的问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下风道101b的至少部分的横截面积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也就是说,下风道101b整体的横截面积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下风道101b的一部分(例如下风道101b靠近上风道101a的一段)的横截面积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因此,经过发热件120加热后的热空气可以平滑地进入到上风道101a,另外冷热空气混合后的气体也可以平滑的进入到上风道101a,提升了气体流动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下风道101b包括在上下方向上依次相连的第一下风道101b1和第二下风道101b2,第二下风道101b2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下风道101b1的横截面积,第一下风道101b1的横截面积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也就是说,第一下风道101b1相较于第二下风道101b2邻近上风道101a且与上风道101a相连,第二下风道101b2设置在第一下风道101b1的下方且与第一下风道101b1相连,只有第一下风道101b1的横截面积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逐渐减小,第二下风道101b2的横截面积可以不发生变化,从而可以更好地容纳发热件120,保证了发热件120与壳体110的前侧壁113和后侧壁114之间的距离足够大,避免壳体110的外表面发烫。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0包括在上下方向上正对的下侧壁111和上侧壁112,下侧壁111上设置有进气口102,上侧壁112上设置有排气口103。也就是说,进气口102设置在排气口103的下方,根据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原理,将进气口102设置在下侧壁111上,排气口103设置在上侧壁112上,热空气可以快速地向上排出,冷空气可以从下方的进气口102快速进入到风道101内部,从而大大提升了空气的对流效果,即使没有风机也可以实现空气的自然对流。
可以理解的是,进气口102处可以设置有进风格栅,排气口103处可以设置有排风格栅,通过在进气口102和排气口103的位置设置格栅,可以减少大块杂物进入到壳体110内部的几率,保证了电暖气100内部整洁,同时提升了电暖气100的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0还包括在前后方向上正对的前侧壁113和后侧壁114,前侧壁113连接在上侧壁112的前沿和下侧壁111的前沿之间,后侧壁114连接在上侧壁112的后沿和下侧壁111的后沿之间。壳体110内设置有前风道板130,前风道板130和后侧壁114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以限定出风道101。
也就是说,前风道板130和后侧壁114可以分别作为风道101的前侧边界和后侧边界,通过前侧壁113和后侧壁114就可以限定出风道101,巧妙地利用了后壳体110来限定风道101,从而降低了零部件的数量,使得电暖气100的整体成本也得到了降低。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0内还设置有前风道板130,前风道板130和后侧壁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以限定出风道。由此,仅仅通过一个前风道板130就可以和后侧壁114一起限定出风道。从而降低了零部件的数量,使得电暖气100的整体成本也得到了降低。
壳体110内还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正对的前风道板130和后风道板140,前风道板130和后风道板140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以限定出风道101。也就是说,前风道板130和后风道101在前后方向上的间隙可以作为风道101使用,风道101的上端与排气口103相连,风道101的下端与进气口102相连。
本申请专门设置了前风道板130和后风道板140,前风道板130和后风道板140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以形成风道101,可以将风道101和壳体110内部的其他零部件间隔开,避免风道101的气流以及烟尘等影响壳体110内其他零部件工作,提升了电暖气10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前风道板130包括在上下方向上依次相连的第一前风道板131和第二前风道板132,第一前风道板131与后侧壁114或后风道板140的上侧部分限定出上风道101a,第二前风道板132与后侧壁114或后风道板140的下侧部分之间限定出下风道101b,第一前风道板131的至少部分为倾斜板,倾斜板的上端位于倾斜板的下端的后侧。
由此,第一前风道板131与后风道板140或者后侧壁114之间的距离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保证了下风道101b至少部分的横截面积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逐渐减小。由此,风道101构造为下大上小的截面结构,此种结构增强了烟囱效应,加快了冷空气向上与热空气的对流速度,从而加快了散热,使得出风口温度降低,满足了产品安全设计要求。同时发热件120设置在了横截面积较大的下风道101b内,因此发热件120与壳体110的前侧壁113和后侧壁114之间的距离增大,因此壳体110的表面温度比常规无风道101的取暖器更低,解决了外壳烫手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前”和“后”为电暖气100在面朝用户放置时,朝向用户的方向即为“前”,背离用户的方向即为“后”。
第二前风道板132包括在上下方向上依次相连的第二上前风道板132a和第二下前风道板132b,第二上前风道板132a构造为倾斜板。第二上前风道板132a与后风道板140或后侧壁114之间限定出第一下风道101b1,第二下前风道板132b与后风道板140或后侧壁114之间限定出第二下风道101b2;第二上前风道板132a为倾斜板,第二下前风道板132b为竖直板,因此只有第一下风道101b1的横截面积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逐渐减小,第二下风道101b2的横截面积可以不发生变化,从而可以更好地容纳发热件120,保证了发热件120与壳体110的前侧壁113和后侧壁114之间的距离足够大,避免壳体110的外表面发烫。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0内还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的支撑盒150和控制盒160,发热件120的左右两端、前风道板130的左右两端以及后风道板140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支撑盒150和控制盒160固定连接。发热件120的左右两端、前风道板130的左右两端以及后风道板140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支撑盒150和控制盒160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电暖气100还包括:风机组件170,风机组件170的进风口与进气口102或壳体110的外部空间连通,风机组件170的排风口与风道101连通。由此,可以使得壳体110外侧的冷空气快速地进入到风道101内部,并与风道101内部的发热件120进行热交换,从而温升后的空气可以从排气口103返回至室内。
在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中:
取暖器100包括:壳体110、设置在壳体110内的发热件120,以及设置在壳体110内部的风道板组件,风道板组件包括:在前后方向上正对且间隔开的前风道板130和后风道板140,前风道板130和后风道板140间隔开以形成风道101。
其中前风道板130包括在上下方向上依次相连的第一前风道板131和第二前风道板132,第一前风道板131与后侧壁114或后风道板140的上侧部分限定出上风道101a,第二前风道板132与后侧壁114或后风道板140的下侧部分之间限定出下风道101b,第一前风道板131的至少部分为倾斜板,倾斜板的上端位于倾斜板的下端的后侧。
由此,上风道101a设置在下风道101b的上侧且二者在上下方向上依次相连。下风道101b的横截面积大于上风道101a的横截面积,发热件120设置在下风道101b内,下风道101b至少部分的横截面积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逐渐减小。由此,风道101构造为下大上小的截面结构,此种结构增强了烟囱效应,加快了冷空气向上与热空气的对流速度,从而加快了散热,使得出风口温度降低,满足了产品安全设计要求。同时发热件120设置在了横截面积较大的下风道101b内,因此发热件120与壳体110的前侧壁113和后侧壁114之间的距离增大,因此壳体110的表面温度比常规无风道101的取暖器更低,解决了外壳烫手的问题。壳体110内还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的支撑盒150和控制盒160,发热件120的左右两端、前风道板130的左右两端以及后风道板140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支撑盒150和控制盒160固定连接。发热件120的左右两端、前风道板130的左右两端以及后风道板140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支撑盒150和控制盒160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电暖气100还包括:风机组件170,风机组件170的进风口与进气口102或壳体110的外部空间连通,风机组件170的排风口与风道101连通。由此,可以使得壳体110外侧的冷空气快速地进入到风道101内部,并与风道101内部的发热件120进行热交换,从而温升后的空气可以从排气口103返回至室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暖气,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
风道,所述风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风道的下端和上端分别与所述进气口和排气口连通;
发热件,所述发热件设置在所述风道内;其中
所述风道包括:在上下方向上依次相连的上风道和下风道,所述下风道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上风道的横截面积,所述发热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下风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气,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风道的至少部分的横截面积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暖气,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风道包括:在上下方向上依次相连的第一下风道和第二下风道,所述第二下风道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下风道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下风道的横截面积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在上下方向上正对的下侧壁和上侧壁,所述下侧壁上设置有所述进气口,所述上侧壁上设置有所述排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暖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在前后方向上正对的前侧壁和后侧壁,所述前侧壁连接在所述上侧壁的前沿和所述下侧壁的前沿之间,所述后侧壁连接在所述上侧壁的后沿和所述下侧壁的后沿之间;
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前风道板,所述前风道板和所述后侧壁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以限定出所述风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暖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正对的前风道板和后风道板,所述前风道板和所述后风道板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以限定出所述风道。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暖气,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道板包括:在上下方向上依次相连的第一前风道板和第二前风道板,所述第二前风道板的至少部分为倾斜板,所述倾斜板的上端位于所述倾斜板的下端的后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暖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前风道板包括:在上下方向上依次相连的第二上前风道板和第二下前风道板,所述第二上前风道板构造为所述倾斜板。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暖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的支撑盒和控制盒,所述发热件的左右两端、所述前风道板的左右两端以及所述后风道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盒和所述控制盒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口与所述进气口或所述壳体的外部空间连通,所述风机组件的排风口与所述风道连通。
CN202222748401.8U 2022-10-18 2022-10-18 电暖气 Active CN2186723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48401.8U CN218672333U (zh) 2022-10-18 2022-10-18 电暖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48401.8U CN218672333U (zh) 2022-10-18 2022-10-18 电暖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72333U true CN218672333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63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48401.8U Active CN218672333U (zh) 2022-10-18 2022-10-18 电暖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723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57370B1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CN106482213B (zh) 一种混流空调
CN205783137U (zh) 微波炉
CN209459100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
CN207662176U (zh) 一种烤箱风机系统
CN218672333U (zh) 电暖气
CN203223989U (zh) 落地式空调器
CN210141650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CN210035672U (zh) 电暖器
CN211822737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1177102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9237779B (zh) 一种暖风机风道结构及壁挂式暖风机
CN105910144A (zh) 微波炉
CN218096121U (zh) 一种具有侧热风机的烹饪装置及集成灶
CN110160153A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CN214906136U (zh) 一种食品饮料加热柜
CN216569629U (zh) 电烤箱外壳控温结构
CN218355835U (zh) 一种具有新型散热风道结构的烤箱
CN209932467U (zh) 高散热箱门及包含该箱门的箱体
CN212005958U (zh) 柜式空调器室内机、空调器
CN215383363U (zh) 一种新型内部热风循环结构
CN216591901U (zh) 一种风量损失小的暖风浴霸
CN211575287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832246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256903U (zh) 送风组件和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