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69995U - 一种超高压卸荷系统及工业装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高压卸荷系统及工业装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69995U
CN218669995U CN202223085790.7U CN202223085790U CN218669995U CN 218669995 U CN218669995 U CN 218669995U CN 202223085790 U CN202223085790 U CN 202223085790U CN 218669995 U CN218669995 U CN 2186699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ressure chamber
oil
pressure
working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8579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德飞
张宇彤
张景胜
孙丰迎
孟赵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First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CFHI Dalia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First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CFHI Dalia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First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CFHI Dalia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First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8579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699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699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699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高压卸荷系统及工业装备,涉及卸荷技术领域,超高压卸荷系统包括工作缸、增压器、液控单向阀及调节阀,增压器为内设活塞的腔体结构,活塞与增压器滑动连接,且将增压器分为高压腔和低压腔,高压腔与工作缸连接,液控单向阀设置在工作缸与高压腔之间,低压腔与调节阀连接,调节阀用于与外界连通,调节阀用于调节通过调节阀的液压油流量,以使活塞向低压腔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调节阀,调节阀可调节从低压腔流出的液压油流量,使工作缸可以缓慢稳定地卸荷,防止卸荷造成巨大冲击,产生振动,避免超高压卸荷系统因巨大冲击产生损坏,提高了超高压卸荷系统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超高压卸荷系统及工业装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超高压卸荷系统及工业装备。
背景技术
工业装备中,例如模锻压机,常使用液压系统进行工程作业,工作时液压油进入工作缸的空腔端驱动工作缸的伸缩端伸长,以带动工件移动,由于工件的质量较大,相应地,为移动工件,液压油进入工作缸,在工作缸中产生的压力也较大,使工作缸内压力过高,工作结束后,需要将工作缸内的压力卸荷,传统的工作缸卸荷方式,是通过卸荷阀将工作缸内的液压油直接排出,将工作缸内的超高压力卸荷,这种卸荷方式是直接将工作缸内的超高压力卸掉,由于卸荷阀性能还不够稳定,卸荷时产生的冲击振动非常大,容易造成装置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安全地卸荷。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高压卸荷系统,包括工作缸、增压器、液控单向阀及调节阀,所述增压器为内设活塞的腔体结构,所述活塞与所述增压器滑动连接,且将所述增压器分为高压腔和低压腔,所述高压腔与所述工作缸连接,所述液控单向阀设置在所述工作缸与所述高压腔之间,所述低压腔与所述调节阀连接,所述调节阀用于与外界连通,所述调节阀用于调节通过所述调节阀的液压油流量,以使所述活塞向所述低压腔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调节阀为比例卸荷阀,所述低压腔与所述比例卸荷阀的进液端连接,所述比例卸荷阀的出液端用于与所述外界连通。
可选地,所述超高压卸荷系统还包括油箱和进油装置,所述进油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油箱连接,所述进油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增压器连接。
可选地,所述进油装置包括工作泵组件,所述油箱与所述工作泵组件的进油端连接,所述高压腔和所述低压腔分别与所述工作泵组件的出油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进油装置还包括第一换向阀,所述第一换向阀的进油端与所述工作泵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换向阀的出油端与所述高压腔连接。
可选地,所述进油装置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进油端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出油端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油端与所述高压腔连接。
可选地,所述进油装置还包括第二换向阀,所述第二换向阀的进油端与所述工作泵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换向阀的出油端与所述低压腔连接。
可选地,所述超高压卸荷系统还包括液控单向阀,所述液控单向阀设置在所述工作缸与所述高压腔之间。
可选地,所述超高压卸荷系统还包括回程缸,所述工作缸的伸缩端用于与工件的一侧连接,所述工件的另一侧与所述回程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高压卸荷系统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增压器,增压器为内设活塞的腔体结构,活塞将增压器分为高压腔和低压腔,活塞可在腔体内滑动,以改变高压腔和低压腔的体积,设置调节阀,将调节阀与低压腔连接,设置液控单向阀,高压腔通过液控单向阀与工作缸连接,在加压过程中,液控单向阀闭合,液压液只可从高压腔向工作缸流动,防止在工作缸加压过程中,液压油从工作缸流向高压腔,导致工作缸内压力减小,在卸荷时,液控单向阀开启,液压油可从工作缸流向高压腔,工作缸的压力传给高压腔,高压腔通过活塞将压力传给低压腔,由低压腔与外界连通将压力排出,在工作缸中的压力排空后,工作缸可做返程运动,调节阀可调节低压腔与外界连通的开口大小,以调节从低压腔排出的液压油的流量,调节阀控制低压腔与外界连通的开口从关闭开始,缓慢打开,低压腔的压力可逐渐向外界排出,低压腔的体积逐渐较小,相应地,高压腔的体积逐渐增大,高压腔的体积与低压腔的体积的比例逐渐增大,使工作缸的压力逐渐传递至高压腔中,直至调节阀控制低压腔与外界连通的开口完全打开,低压腔内的压力完全排出,此时,低压腔的体积达到最小值,相应地,高压腔体积为最大值,工作缸的压力完全传递至高压腔,完成工作缸的卸荷,通过设置调节阀,调节阀可调节低压腔与外界连通的开口的大小,控制低压腔排出液压油的速度,使工作缸可以缓慢稳定地卸荷,防止卸荷造成巨大冲击,产生振动,避免超高压卸荷系统因巨大冲击产生损坏,提高了超高压卸荷系统的安全性。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工业装备,包括上述的超高压卸荷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业装备具有的技术效果和上述超高压卸荷系统具有的技术效果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超高压卸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工作缸;2-增压器;21-高压腔;22-低压腔;3-比例卸荷阀;4-油箱;52-第一换向阀;53-第一单向阀;54-第二换向阀;55-工作泵组件;6-液控单向阀;7-回程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采用了“上”、“下”、“左”、“右”、“顶”、“底”、“前”、“后”、“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控,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而且,虽然在本公开中参照了特定的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应用的示例。因此应该理解的是,可以对示例性的实施例进行许多修改,并且可以设计出其他的布置,只要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应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不用于原始权利要求所描述的方式来结合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和本文中所述的特征。还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单独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使用在其他所述实施例中。
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高压卸荷系统,包括工作缸1、增压器2、液控单向阀6及调节阀,所述增压器2为内设活塞的腔体结构,所述活塞与所述增压器2滑动连接,且将所述增压器2分为高压腔21和低压腔22,所述高压腔21与所述工作缸1连接,所述液控单向阀6设置在所述工作缸1与所述高压腔21之间,所述低压腔22与所述调节阀连接,所述调节阀用于与外界连通,所述调节阀用于调节通过所述调节阀的液压油流量,以使所述活塞向所述低压腔22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增压器2,增压器为内设活塞的腔体结构,活塞将增压器2分为高压腔21和低压腔22,活塞可在腔体内滑动,以改变高压腔21和低压腔22的体积,设置调节阀,将调节阀与低压腔22连接,设置液控单向阀6,高压腔21通过液控单向阀6与工作缸1连接,在加压过程中,液控单向阀6闭合,液压液只可从高压腔21向工作缸1流动,防止在工作缸1加压过程中,液压油从工作缸1流向高压腔21,导致工作缸1内压力减小,在卸荷时,液控单向阀6开启,液压油可从工作缸1流向高压腔21,工作缸1的压力传给高压腔21,高压腔21通过活塞将压力传给低压腔22,由低压腔22与外界连通将压力排出,在工作缸1中的压力排空后,工作缸1可做返程运动,调节阀可调节低压腔22与外界连通的开口大小,以调节从低压腔22排出的液压油的流量,调节阀控制低压腔22与外界连通的开口从关闭开始,缓慢打开,低压腔22的压力可逐渐向外界排出,低压腔22的体积逐渐较小,相应地,高压腔21的体积逐渐增大,高压腔21的体积与低压腔22的体积的比例逐渐增大,使工作缸1的压力逐渐传递至高压腔21中,直至调节阀控制低压腔22与外界连通的开口完全打开,低压腔22内的压力完全排出,此时,低压腔22的体积达到最小值,相应地,高压腔21体积为最大值,工作缸1的压力完全传递至高压腔21,完成工作缸1的卸荷,通过设置调节阀,调节阀可调节低压腔22与外界连通的开口的大小,控制低压腔22排出液压油的速度,使工作缸1可以缓慢稳定地卸荷,防止卸荷造成巨大冲击,产生振动,避免超高压卸荷系统因巨大冲击产生损坏,提高了超高压卸荷系统的安全性。
示例性地,在模锻压机工作时,工作缸中的压力可达60MPa,回程前,需要将工作缸中的压力卸荷到低压1MPa,此时,工作缸内的液压油压缩容积为1000L,通过增压器2与调节阀配合,将压力卸荷,安全稳定,避免超高压卸荷系统因巨大冲击产生损坏,提高了超高压卸荷系统的安全性。
可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调节阀为比例卸荷阀3,所述低压腔22与所述比例卸荷阀3的进液端连接,所述比例卸荷阀3的出液端用于与所述外界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阀可为比例卸荷阀3,超高压卸荷系统可应用于液压系统,比例卸荷阀3的进液端可通过导管与低压腔22连接,比例卸荷阀3可控制阀门打开的比例,以控制低压腔22的排压速度,工作时,比例卸荷阀3的阀门缓慢打开,低压腔22的压力可逐渐向外界排出,低压腔22的体积逐渐较小,相应地,高压腔21的体积逐渐增大,高压腔21的体积与低压腔22的体积的比例逐渐增大,使工作缸1的压力逐渐传递至高压腔21中,直至比例卸荷阀3的阀门完全打开,低压腔22内的压力完全排出,此时,低压腔22的体积达到最小值,相应地,高压腔21体积为最大值,工作缸1的压力完全传递至高压腔21,完场工作缸1的卸荷,通过设置比例卸荷阀3,比例卸荷阀3的阀门打开比例可控,使工作缸1可以缓慢稳定地卸荷,防止卸荷造成巨大冲击,产生振动,使超高压卸荷系统损坏,节约成本。
可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超高压卸荷系统还包括油箱4和进油装置,所述进油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油箱4连接,所述进油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增压器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油箱4与进油装置,进油装置可通过导管从油箱4中抽取液压油,再通过导管注入增压器2中,进而注入工作缸1中,工作缸1可在液压油的驱动下伸长,此时工作缸1的无杆腔充满液压油,工作缸1的压力变大,在结束工作时,需要卸荷。
具体地,比例卸荷阀3的出油端可通过导管与油箱4连接,使得低压腔22中的液压油可流回油箱4。
可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进油装置包括工作泵组件55,所述油箱4与所述工作泵组件55的进油端连接,所述高压腔21和所述低压腔22分别与所述工作泵组件55的出油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工作泵组件55,工作泵组件55的进油端可通过导管与油箱4连接,工作泵组件55的出油端可通过两条导管分别连接高压腔21和低压腔22,工作时,工作泵组件55抽取液压油,先注入高压腔21,高压腔21内的液压油通过导管注入工作缸1中,工作缸1伸长,直至工作缸1伸至最长状态,工作泵组件55抽取液压油注入低压腔22,低压腔22内压力增大,活塞在低压腔22压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使高压腔21和工作缸1内的压力增大,直至工作缸1内的压力达到设定好的最高值,通过设置工作泵组件55,便于向高压腔21和低压腔22注入液压油,使高压腔21和低压腔22的压力增大,进而使工作缸1的压力达到最大值。
可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进油装置还包括第一换向阀52,所述第一换向阀52的进油端与所述工作泵组件55连接,所述第一换向阀52的出油端与所述高压腔2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换向阀52,第一换向阀52的进油端可通过导管与工作泵组件55连接,出油端可通过导管与高压腔21连接,第一换向阀52打开时,工作泵组件55可抽取液压油注入高压腔21,进入注入液压缸,使工作缸1伸长,当工作缸1伸至最长,第一换向阀52关闭,液压油无法注入高压腔21,通过设置第一换向阀52,便于控制工作泵组件55向高压腔21注入液压油。
可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进油装置还包括第一单向阀53,所述第一单向阀53的进油端与所述第一换向阀52的出油端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53的出油端与所述高压腔2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单向阀53,第一单向阀53设置在第一换向阀52与高压腔21连接的管路上,第一单向阀53的进油端与第一换向阀52连接,出油端与所述高压腔21连接,使液压油只能从第一换向阀52流向高压腔21,防止液压油从高压腔21流出。
可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进油装置还包括第二换向阀54,所述第二换向阀54的进油端与所述工作泵组件55连接,所述第二换向阀54的出油端与所述低压腔2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二换向阀54,第二换向阀54的进油端可通过导管与工作泵组件55连接,出油端可通过导管与低压腔22连接,工作时,在工作缸1伸至最长,第一换向阀52关闭后,打开第二换向阀54,工作泵组件55可抽取液压油注入低压腔22,活塞在低压腔22压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使高压腔21和工作缸1内压力增大,当工作缸1的压力达到最大值时,关闭第二换向阀54,液压油无法注入低压腔22,通过设置第二换向阀54,便于控制工作泵组件55向低压腔22注入液压油。
可选地,如图1所示,还包括回程缸7,所述工作缸1的伸缩端用于与工件的一侧连接,所述工件的另一侧与所述回程缸7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回程缸7,回程缸7设置在工作缸1要驱动工件的相对另一侧,在工作缸1返程运动时,回程缸7伸长,辅助工作缸1缩短,有助于卸荷,加快卸荷速度。
具体地,回程缸7可为多个,多个回程缸7可同时使用。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业装备,包括上述的超高压卸荷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需要使用超高压卸荷系统的工业装备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例如,模锻压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业装备具有的技术效果与上述实施例中的超高压卸荷系统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超高压卸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缸(1)、增压器(2)、液控单向阀(6)及调节阀,所述增压器(2)为内设活塞的腔体结构,所述活塞与所述增压器(2)滑动连接,且将所述增压器(2)分为高压腔(21)和低压腔(22),所述高压腔(21)与所述工作缸(1)连接,所述液控单向阀(6)设置在所述工作缸(1)与所述高压腔(21)之间,所述低压腔(22)与所述调节阀连接,所述调节阀用于与外界连通,所述调节阀用于调节通过所述调节阀的液压油流量,以使所述活塞向所述低压腔(22)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压卸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阀为比例卸荷阀(3),所述低压腔(22)与所述比例卸荷阀(3)的进液端连接,所述比例卸荷阀(3)的出液端用于与所述外界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压卸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箱(4)和进油装置,所述进油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油箱(4)连接,所述进油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增压器(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高压卸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装置包括工作泵组件(55),所述油箱(4)与所述工作泵组件(55)的进油端连接,所述高压腔(21)和所述低压腔(22)分别与所述工作泵组件(55)的出油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高压卸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装置还包括第一换向阀(52),所述第一换向阀(52)的进油端与所述工作泵组件(55)连接,所述第一换向阀(52)的出油端与所述高压腔(2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高压卸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装置还包括第一单向阀(53),所述第一单向阀(53)的进油端与所述第一换向阀(52)的出油端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53)的出油端与所述高压腔(2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高压卸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装置还包括第二换向阀(54),所述第二换向阀(54)的进油端与所述工作泵组件(55)连接,所述第二换向阀(54)的出油端与所述低压腔(2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压卸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程缸(7),所述工作缸(1)的伸缩端用于与工件的一侧连接,所述工件的另一侧与所述回程缸(7)连接。
9.一种工业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超高压卸荷系统。
CN202223085790.7U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超高压卸荷系统及工业装备 Active CN2186699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85790.7U CN218669995U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超高压卸荷系统及工业装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85790.7U CN218669995U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超高压卸荷系统及工业装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69995U true CN218669995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38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85790.7U Active CN218669995U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超高压卸荷系统及工业装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699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58426B2 (ja) 液圧プレス用制御装置と液圧プレスの運転方法
CN105729877A (zh) 一种可变合模力的内高压成形机及内高压成形加工方法
CN104948538B (zh) 一种板料折弯机的伺服液压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6270098B (zh) 一种全量程合模力随内压可变内高压成形机
CN102330712B (zh) 一种液压同步回路
CN201203530Y (zh) 乳化液阀综合测试试验台的增压装置
CN104100581A (zh) 增压缸及试压增压装置
CN218669995U (zh) 一种超高压卸荷系统及工业装备
US695756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he controlled application of fluid pressure to a load, especially for pressure testing pipe
CN100443294C (zh) 用于粉末精密成型液压机的比例控制液压系统
CN211039191U (zh) 液压驱动系统
CA2213676C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atch-wise continuous pumping
CN205533472U (zh) 一种充液成形液压机的超高压系统
CN205639153U (zh) 一种增压装置、液压系统及机械设备
CN110566527B (zh) 液压驱动系统
CN108708889B (zh) 一种节能型低振快响应混合控制伺服液压机液压系统
CN111706559A (zh) 一种快速冲压液压系统
CN107850093B (zh) 液压机组以及操作该液压机组的方法
CN205588677U (zh) 一种可变合模力的内高压成形机
CN210440302U (zh) 液压释能系统
CN205173095U (zh) 一种合模机多段控制锁模保压液压控制系统
CN208686685U (zh) 一种新型节能快速锻造机液压系统
JP2020183806A (ja) 流体静力学的なリニア駆動システム
CN217558661U (zh) 一种油缸速度和压力闭环控制油路系统
CN108909006A (zh) 一种循环操作顶压机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