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67661U - 一种沉降后浇带超前止水抗渗混凝土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沉降后浇带超前止水抗渗混凝土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67661U
CN218667661U CN202222273255.8U CN202222273255U CN218667661U CN 218667661 U CN218667661 U CN 218667661U CN 202222273255 U CN202222273255 U CN 202222273255U CN 218667661 U CN218667661 U CN 2186676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outlet
layer
post
notch
concret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7325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Jiangbei New Area Concre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Jiangbei New Area Concre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Jiangbei New Area Concre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Jiangbei New Area Concre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7325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676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676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676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沉降后浇带超前止水抗渗混凝土结构,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而本实用新型包括施工层,施工层的顶面设置有槽口和梯形槽,梯形槽位于槽口的下方,槽口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加固钢筋,梯形槽的内底壁中部设置有填缝腔,填缝腔的两侧面均贯穿设置有出液口,出液口的端口设置有端盖,填缝腔的顶面穿插固定连接有进料筒,进料筒远离填缝腔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端口;本实用新型,可以对因沉降而产生的裂缝进行填补,且在出液口设置的端口只能从内向外打开,在浇筑时可以混凝土通过出液口进入到填缝腔内,而在发生沉降时会使得填缝腔两侧产生裂缝,此时,可以使得端盖打开,以便灌注的防水胶从出液口流出。

Description

一种沉降后浇带超前止水抗渗混凝土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沉降后浇带超前止水抗渗混凝土结构。
背景技术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混凝土带,在基础完工后即可进行外墙防水和土方回填等后续工序。在主体完工后,再浇筑后浇带的砼。这种用在后浇带位置,并且先于后浇带浇筑而做的止水带称为超前止水带。
现有的超前止水带其整体稳定性不强,随着两侧建筑主体下沉的速度不同,浇筑的混泥土之间会产生裂缝,从而会有漏水现象发生,影响使用,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人提出一种沉降后浇带超前止水抗渗混凝土结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超前止水带其整体稳定性不强,随着两侧建筑主体下沉的速度不同,浇筑的混泥土之间会产生裂缝,从而会出现漏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降后浇带超前止水抗渗混凝土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沉降后浇带超前止水抗渗混凝土结构,包括施工层,施工层的顶面设置有槽口和梯形槽,梯形槽位于槽口的下方,槽口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加固钢筋,加固钢筋的数量有若干个且呈阵列分布,在加固钢筋的支撑下可以使浇筑内部上方稳定性更强,梯形槽的内底壁中部设置有填缝腔,填缝腔的两侧面均贯穿设置有出液口,出液口的端口设置有端盖,端盖朝向填缝腔的一面固定连接有凸块,凸块与出液口相配合,端盖的尺寸大于凸块的尺寸,端盖的尺寸大于凸块的尺寸,凸块与出液口相配合,从而使得端盖只能从内向外打开,避免在浇筑时,混凝土通过出液口进入到填缝腔内,而在发生沉降时会使得填缝腔两侧产生裂缝,此时,将连接端口与外接气管相连接,向填缝腔内充气可以使得凸块与出液口相分开,以便防水胶的流出,填缝腔的顶面穿插固定连接有进料筒,进料筒远离填缝腔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端口,进料筒的数量有两个,且进料筒与加固钢筋相互错位。
优选地,梯形槽的小口朝向槽口,且梯形槽的小口与槽口相对应且口径相同,梯形槽与槽口相连通,在工作时,可以通过槽口向梯形槽内进行浇筑。
优选地,出液口的数量有四个且呈对称分布于填缝腔的两侧,在对梯形槽进行浇筑后,通过填缝腔可以使得两侧的混泥土层可以单独沉降,当填缝腔两侧开始发生沉降时会使得填缝腔两侧产生裂缝,此时,先将连接端口与外接气管相连接,向填缝腔内充气,使得凸块与出液口相分开,然后,换下外接气管,向进料筒内灌注防水胶,防水胶从出液口流出,从而来对裂缝处进行填补。
优选地,施工层包括浇筑层和夯土层,浇筑层和夯土层之间设置有防水卷材和碎石层,防水卷材背向碎石层的一面与浇筑层相接触,碎石层背向防水卷材的一面与夯土层相接触,防水卷材用于避免浇筑时向下渗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填缝腔可以使得两侧的混泥土层可以单独沉降,当填缝腔两侧开始发生沉降时会使得填缝腔两侧产生裂缝,此时,先将连接端口与外接气管相连接,向填缝腔内充气,使得凸块与出液口相分开,然后,换下外接气管,向进料筒内灌注防水胶,防水胶从出液口流出,从而来对裂缝处进行填补;
2、本实用新型,在填缝腔的侧壁贯穿设置有出液口,且在出液口处设置有端盖,端盖的尺寸大于凸块的尺寸,且设置的凸块与出液口相配合,从而使得端盖只能从内向外打开,避免在浇筑时,混凝土通过出液口进入到填缝腔内,而在发生沉降时会使得填缝腔两侧产生裂缝,此时,将连接端口与外接气管相连接,向填缝腔内充气可以使得凸块与出液口相分开,以便灌注的防水胶从出液口流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施工层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填缝腔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施工层;2、槽口;3、加固钢筋;4、梯形槽;5、填缝腔;6、出液口;7、端盖;8、凸块;9、进料筒;10、连接端口;101、浇筑层;102、防水卷材;103、碎石层;104、夯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沉降后浇带超前止水抗渗混凝土结构,包括施工层1,施工层1的顶面设置有槽口2和梯形槽4,梯形槽4位于槽口2的下方,槽口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加固钢筋3,梯形槽4的内底壁中部设置有填缝腔5,填缝腔5的两侧面均贯穿设置有出液口6,出液口6的端口设置有端盖7,填缝腔5的顶面穿插固定连接有进料筒9,进料筒9远离填缝腔5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端口10。
梯形槽4的小口朝向槽口2,且梯形槽4的小口与槽口2相对应且口径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梯形槽4与槽口2相连通,在工作时,可以通过槽口2向梯形槽4内进行浇筑。
加固钢筋3的数量有若干个且呈阵列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固钢筋3的支撑下可以使浇筑内部上方稳定性更强。
出液口6的数量有四个且呈对称分布于填缝腔5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梯形槽4进行浇筑后,通过填缝腔5可以使得两侧的混泥土层可以单独沉降,当填缝腔5两侧开始发生沉降时会使得填缝腔5两侧产生裂缝,此时,先将连接端口10与外接气管相连接,向填缝腔5内充气,使得凸块8与出液口6相分开,然后,换下外接气管,向进料筒9内灌注防水胶,防水胶从出液口6流出,从而来对裂缝处进行填补。
端盖7朝向填缝腔5的一面固定连接有凸块8,凸块8与出液口6相配合,端盖7的尺寸大于凸块8的尺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端盖7的尺寸大于凸块8的尺寸,凸块8与出液口6相配合,从而使得端盖7只能从内向外打开,避免在浇筑时,混凝土通过出液口6进入到填缝腔5内,而在发生沉降时会使得填缝腔5两侧产生裂缝,此时,将连接端口10与外接气管相连接,向填缝腔5内充气可以使得凸块8与出液口6相分开,以便防水胶的流出。
进料筒9的数量有两个,且进料筒9与加固钢筋3相互错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钢筋3用于使浇筑内部上方稳定性更强,进料筒9用于防水胶的灌注。
施工层1包括浇筑层101和夯土层104,浇筑层101和夯土层104之间设置有防水卷材102和碎石层103,防水卷材102背向碎石层103的一面与浇筑层101相接触,碎石层103背向防水卷材102的一面与夯土层104相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卷材102用于避免浇筑时向下渗入。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梯形槽4与槽口2相连通,在工作时,可以通过槽口2向梯形槽4内进行浇筑,且通过填缝腔5可以使得两侧的混泥土层可以单独沉降,当填缝腔5两侧开始发生沉降时会使得填缝腔5两侧产生裂缝,此时,先将连接端口10与外接气管相连接,向填缝腔5内充气,使得凸块8与出液口6相分开,然后,换下外接气管,向进料筒9内灌注防水胶,防水胶从出液口6流出,从而来对裂缝处进行填补;
设置的端盖7尺寸大于凸块8的尺寸,且设置的凸块8与出液口6相配合,从而使得端盖7只能从内向外打开,避免在浇筑时,混凝土通过出液口6进入到填缝腔5内,而在发生沉降时会使得填缝腔5两侧产生裂缝,此时,将连接端口10与外接气管相连接,向填缝腔5内充气可以使得凸块8与出液口6相分开,以便灌注的防水胶进行流出。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7)

1.一种沉降后浇带超前止水抗渗混凝土结构,包括施工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层(1)的顶面设置有槽口(2)和梯形槽(4),所述梯形槽(4)位于槽口(2)的下方,所述槽口(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加固钢筋(3);
所述梯形槽(4)的内底壁中部设置有填缝腔(5),所述填缝腔(5)的两侧面均贯穿设置有出液口(6),所述出液口(6)的端口设置有端盖(7),所述填缝腔(5)的顶面穿插固定连接有进料筒(9),所述进料筒(9)远离填缝腔(5)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端口(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降后浇带超前止水抗渗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槽(4)的小口朝向槽口(2),且所述梯形槽(4)的小口与槽口(2)相对应且口径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降后浇带超前止水抗渗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钢筋(3)的数量有若干个且呈阵列分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降后浇带超前止水抗渗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6)的数量有四个且呈对称分布于填缝腔(5)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降后浇带超前止水抗渗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7)朝向填缝腔(5)的一面固定连接有凸块(8),所述凸块(8)与出液口(6)相配合,所述端盖(7)的尺寸大于凸块(8)的尺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降后浇带超前止水抗渗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筒(9)的数量有两个,且所述进料筒(9)与加固钢筋(3)相互错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降后浇带超前止水抗渗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层(1)包括浇筑层(101)和夯土层(104),所述浇筑层(101)和夯土层(104)之间设置有防水卷材(102)和碎石层(103),所述防水卷材(102)背向碎石层(103)的一面与浇筑层(101)相接触,所述碎石层(103)背向防水卷材(102)的一面与夯土层(104)相接触。
CN202222273255.8U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沉降后浇带超前止水抗渗混凝土结构 Active CN2186676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73255.8U CN218667661U (zh)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沉降后浇带超前止水抗渗混凝土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73255.8U CN218667661U (zh)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沉降后浇带超前止水抗渗混凝土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67661U true CN218667661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55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73255.8U Active CN218667661U (zh)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沉降后浇带超前止水抗渗混凝土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676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87785C (zh) 水力插板及使用方法
WO2022016603A1 (zh) 一种水电站新型截流及围堰坝体以及坝体施工方法
CN111519665A (zh) 一种地基后浇带无间隙式填封方法
CN107476351B (zh) 拼装车站预制侧墙拼装施工缝的防水方法
CN210712897U (zh) 沉箱及其形成的基坑结构
CN104179156A (zh) 箱筒型基础水闸结构及围埝合拢口的施工方法
CN105604075B (zh) 便于恢复的临时坞口围堰施工方法及围堰结构
CN213417904U (zh) 提前封闭式地下室楼板沉降后浇带结构
CN218667661U (zh) 一种沉降后浇带超前止水抗渗混凝土结构
CN107740708B (zh) 一种隧道拱墙脚防渗漏水的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5756100A (zh) 地下室后浇带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CN204080750U (zh) 箱筒型基础水闸结构
CN110747763A (zh) 一种箱涵沉降缝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5857879U (zh) 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
CN109695248A (zh) 一种盖挖施工中盖板下基坑回填施工方法
CN213572424U (zh) 一种底板环槽式后浇带结构
CN113445470A (zh) 一种防汛墙沉降缝渗水堵塞结构及施工工艺
CN109763457B (zh) 一种地下水库坝体结构及其构筑方法
CN204174629U (zh) 一种地下建筑轻型降水井点后浇带多道设防封堵结构
CN109371957B (zh) 支护墙与结构墙两墙合一结构
CN207862990U (zh) 一种后浇带防水结构
CN207775841U (zh) 一种土坝坝下放水涵洞加固结构
CN112411590A (zh) 一种地下连续墙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4460654U (zh) 一种沉降后浇带超前止水抗渗混凝土结构
CN216920465U (zh) 一种沉降后浇带超前止水抗渗混凝土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