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67134U - 一种适用于斜拉桥的新型桥塔及斜拉桥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斜拉桥的新型桥塔及斜拉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67134U
CN218667134U CN202222636890.8U CN202222636890U CN218667134U CN 218667134 U CN218667134 U CN 218667134U CN 202222636890 U CN202222636890 U CN 202222636890U CN 218667134 U CN218667134 U CN 2186671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dge
tower
main
cable
pyl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3689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谷
孙秀贵
曾满良
乔秋衡
李文武
刘榕
王甜
崔剑峰
伍英
李雪欢
徐自然
肖淳馨
刘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Provincial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Provincial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Provincial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Provincial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3689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671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671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671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斜拉桥的新型桥塔及斜拉桥,包括沿竖向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桩基、承台、塔座以及塔柱,塔柱包括成对设置的主塔柱和成对设置的次塔柱,主塔柱自塔座的顶部朝向桥梁主跨梁斜向上延伸设置,次塔柱与主塔柱一一对应布设,次塔柱设于主塔柱在靠近桥梁边跨梁的一侧,次塔柱的第一端和塔座固定连接,第二端用于连接桥梁边跨梁,主塔柱包括用于供主跨斜拉索连接的第一安装部和用于供边跨背索连接的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相对地设于主塔柱的两侧,次塔柱包括用于供边跨背索连接的第三安装部,第三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对应设置。本申请的桥塔采用倾斜式异形结构,在提高全桥结构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了景观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斜拉桥的新型桥塔及斜拉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斜拉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斜拉桥的新型桥塔及斜拉桥。
背景技术
在大型文化建筑群和大型居民区旁边,公共设施、商业设施均完善成熟,打通两岸之间文化建筑和居民区已成为人民的期盼,打造一座具有特色的地标性人行景观桥能够提升城市功能、美化宜居环境、践行发展新理念。
目前,大跨径斜拉桥的桥塔结构形式有多种,常见的有双柱式、H形、宝石形、A形或倒Y形等,这些结构形式通常是采用直立、多个塔柱的形式,容易对城市建筑群造成视觉干扰,导致整桥的景观效果一般。
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适用于斜拉桥的新型桥塔及斜拉桥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斜拉桥的新型桥塔及斜拉桥,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桥塔结构形式通常是采用直立、多个塔柱的形式,容易对城市建筑群造成视觉干扰,导致整桥的景观效果一般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斜拉桥的新型桥塔,包括沿竖向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桩基、承台、塔座以及塔柱;其中,
所述塔柱包括成对设置的主塔柱和成对设置的次塔柱;其中,所述主塔柱固定设于所述塔座的顶部,所述主塔柱自所述塔座的顶部朝向桥梁主跨梁斜向上延伸设置;
所述次塔柱与所述主塔柱一一对应布设,所述次塔柱设于所述主塔柱在靠近桥梁边跨梁的一侧;所述次塔柱包括沿自身延伸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塔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桥梁边跨梁;
其中,所述主塔柱还包括用于供主跨斜拉索连接的第一安装部和用于供边跨背索连接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相对地设于所述主塔柱的顶端的两侧;所述次塔柱还包括用于供所述边跨背索连接的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次塔柱呈弯折状,所述次塔柱包括依次衔接的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其中,所述第一倾斜段自所述塔座的顶部朝向所述桥梁边跨梁斜向上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倾斜段自所述第一倾斜段的顶端斜向下延伸与所述桥梁边跨梁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为第一连接耳板,所述第二安装部为第二连接耳板,所述第三安装部为第三连接耳板;所述第一连接耳板上开设有供销轴贯穿的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沿横桥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耳板上开设有供销轴贯穿的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沿横桥向延伸;所述第三连接耳板固定于所述第一倾斜段和所述第二倾斜段之间的过渡连接处;所述第三连接耳板上开设有供销轴贯穿的第三贯穿孔,所述第三贯穿孔沿横桥向延伸,且所述第三贯穿孔位于所述第二倾斜段的延长线上。
优选地,所述主塔柱还包括用于加固所述第一连接耳板的第一肋板和用于加固所述第二连接耳板的第二肋板;所述第一肋板和所述第二肋板均与所述主塔柱固定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固定设于所述桥梁边跨梁的端部的钢箱,所述钢箱包括箱体、多块纵隔板和横隔板,多块所述纵隔板沿纵桥向间隔的排布于所述箱体内,多块所述横隔板沿横桥向间隔的排布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纵隔板和所述横隔板均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纵隔板与所述横隔板一体成型,多块所述纵隔板与所述横隔板相交形成多个空槽,所述空槽内填充有压重材料。
优选地,还包括开口朝下且倾斜设置的圆弧段,所述圆弧段固定设于所述主塔柱的顶部,所述圆弧段连接于两个所述主塔柱之间,所述圆弧段的倾斜角度和所述主塔柱的倾斜角度一致。
优选地,所述主塔柱的横截面尺寸自下至上逐渐减小,所述次塔柱的横截面尺寸自所述第一倾斜段至第二倾斜段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主塔柱和所述次塔柱的横截面均呈矩形状,所述主塔柱的横截面尺寸设置在333.3cm*200cm~130cm*130cm之间,所述次塔柱的横截面尺寸设置在328.8cm*200cm~105.8cm*180cm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斜拉桥,包括桥主梁;还包括如上述的新型桥塔、主跨斜拉索、边跨背索;其中,所述桥主梁被所述新型桥塔的塔座划分为桥梁主跨梁和桥梁边跨梁,所述主跨斜拉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桥梁主跨固定连接;所述边跨背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安装部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斜拉桥的新型桥塔及斜拉桥,本申请通过将主塔柱自所述塔座的顶部朝向桥梁主跨梁斜向上延伸设置,形成倾斜设置的主塔柱形式,能够提高整桥的景观性,并且可以将桥塔部分设置在远离建筑群一岸,减小对建筑群的视觉干扰。此外,通过将次塔柱设于所述主塔柱在靠近桥梁边跨梁的一侧,所述第一端和所述塔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桥梁边跨梁,使得整个桥塔结构受力完整,然后在主塔柱的两侧分别设置主跨斜拉索和边跨背索,从而保证整桥结构的稳定性。本申请的桥塔采用倾斜式异形结构,将主塔柱自所述塔座的顶部朝向主跨梁斜向上延伸设置,形成倾斜设置的主塔柱形式,在提高全桥结构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了景观效果,并且可以将主桥塔设置在远离建筑群一岸,减小对建筑群的视觉干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应用场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在另一视角下的应用场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钢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在另一视角下钢箱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10、桩基;20、承台;30、塔座;40、桥主梁;410、桥梁主跨梁;420、桥梁边跨梁;430、主跨斜拉索;440、边跨背索;50、塔柱;510、主塔柱; 511、第一安装部;5111、第一连接耳板;5112、第一肋板;512、第二安装部; 5121、第二连接耳板;5122、第二肋板;5123、备用孔;520、次塔柱;521、第三安装部;5211、第三连接耳板;522、第一倾斜段;523、第二倾斜段;524、圆弧段;60、钢箱;610、箱体;620、纵隔板;630、横隔板;640、空槽。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附图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中的一种适用于斜拉桥的新型桥塔,包括沿竖向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桩基10、承台20、塔座30以及塔柱50;其中,作为桥塔的常见结构形式,依次设置桩基10、承台20、塔座 30作为桥塔的底部基础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技术手段,在此不作赘述。
所述塔柱50包括成对设置的主塔柱510和成对设置的次塔柱520;其中,所述主塔柱510固定设于所述塔座30的顶部,所述主塔柱510自所述塔座30 的顶部朝向桥梁主跨梁410斜向上延伸设置;所述次塔柱520与所述主塔柱 510一一对应布设,所述次塔柱520设于所述主塔柱510在靠近桥梁边跨梁 420的一侧;所述次塔柱520包括沿自身延伸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塔座3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桥梁边跨梁420。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次塔柱520与主塔柱510一一对应布设是指在桥主梁40两侧,每一侧均设置有主塔柱510和次塔柱520,并且次塔柱520 的第一端自主塔柱510的底部朝向第二端延伸设置。次塔柱520的结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例如可以是折线形式、圆弧式、直线式。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主塔柱510朝向桥梁主跨梁410倾斜设置,此时需要在主塔柱510 的背面和次塔柱520之间设置边跨背索440,用以平衡倾斜的主塔柱510和桥梁主跨梁410对塔座30产生的力矩,使得整桥处于平衡稳定状态。另外,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可以将桥塔设置在远离建筑群的一侧,从而减小对建筑群的视觉干扰,维持建筑群的开阔视野,倾斜的主塔柱510与建筑倾斜方向对应,与建筑群共同形成连续向上的城市天际线,成为鲜明的城市雕塑。
其中,所述主塔柱510还包括用于供主跨斜拉索430连接的第一安装部 511和用于供边跨背索440连接的第二安装部512,所述第一安装部511和所述第二安装部512相对地设于所述主塔柱510的顶端的两侧;所述次塔柱520 还包括用于供所述边跨背索440连接的第三安装部521,所述第三安装部521 与所述第二安装部512对应设置。其中,第一安装部511和第二安装可以设置在主塔柱510的靠近顶部的位置,并且相对地设置在主塔柱510的两侧,第三安装部521与第二安装部512对应设置,以使边跨背索440连接在第二安装部512和第三安装部521之间。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主塔柱510和次塔柱520的数量均为一对且对称地设置在桥主梁40的两侧,通过将主塔柱510朝向桥梁主跨梁410倾斜的设置,然后将次塔柱520自主塔柱510的底部延伸至桥梁边跨梁420的一侧,提供了一种倾斜式、异形塔柱50的结构,能够大幅提高桥塔的景观性。此外,通过在主塔柱510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安装部511和第二安装部512,分别供主跨斜拉索430和边跨背索440连接,具体的,主跨斜拉索430的上端锚固于第一安装部511,主跨斜拉索430的下端固锚固于桥梁主跨梁410上,边跨背索440的上端锚固于第二安装部512,边跨背索440的下端锚固于第三安装部521。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主塔柱510自所述塔座30的顶部朝向桥梁主跨梁410斜向上延伸设置,形成倾斜设置的主塔柱510形式,能够提高整桥的景观性,并且可以将桥塔部分设置在远离建筑群一岸,能够减小另一岸的视觉干扰。此外,通过将次塔柱520设于所述主塔柱510在靠近桥梁边跨梁420 的一侧,所述第一端和所述塔座3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桥梁边跨梁420,使得整个桥塔结构受力完整,然后在主塔柱510的两侧分别设置主跨斜拉索430和边跨背索440,从而保证整桥结构的稳定性。本申请的桥塔采用倾斜式异形结构,在提高全桥结构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了景观效果。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次塔柱520呈弯折状,所述次塔柱520包括依次衔接的第一倾斜段522和第二倾斜段523;其中,所述第一倾斜段522 自所述塔座30的顶部朝向所述桥梁边跨梁420斜向上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倾斜段523自所述第一倾斜段522的顶端斜向下延伸与所述桥梁边跨梁420连接。
作为较佳的示例,提供一种折线型塔柱50形式,其中,主塔柱510与铅垂线夹角可以设置为25°,其倒向桥梁主跨梁410方向的倾斜角度根据塔高、索力和景观桥需求等实际情况变化。第一倾斜段522与铅垂线的夹角可以设置为57°,第二倾斜段523与铅垂线夹角可以设置为60°。通过将次塔柱520 设置呈第一倾斜段522和第二倾斜段523的形式,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整桥的景观性。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安装部511为第一连接耳板5111,所述第二安装部512为第二连接耳板5121,所述第三安装部521为第三连接耳板5211;所述第一连接耳板5111上开设有供销轴贯穿的第一贯穿孔(图未标示),所述第一贯穿孔沿横桥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耳板5121上开设有供销轴贯穿的第二贯穿孔(图未标示),所述第二贯穿孔沿横桥向延伸;所述第三连接耳板5211固定于所述第一倾斜段522和所述第二倾斜段523之间的过渡连接处;所述第三连接耳板5211上开设有供销轴贯穿的第三贯穿孔(图未标示),所述第三贯穿孔沿横桥向延伸,且所述第三贯穿孔位于所述第二倾斜段 523的延长线上。本实施例中,主跨斜拉索430和第一安装部511的连接方式、边跨背索440和第二安装部512以及第三安装部521的连接方式均采用销轴连接的方式,且第一连接耳板5111、第二连接耳板5121以及第三连接耳板 5211均采用永久结构,例如,通过销轴贯穿第一贯穿孔,将主跨斜拉索430 锚固于销轴上,从而完成主跨斜拉索430与第一连接耳板的连接。采用这种连接方式结构简单、受力明确、方便维护。
进一步地,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更换维护,还可以在第二连接耳板5121上开设备用孔5123,在准备更换时,可以将边跨背索440临时锚固于备用孔5123,然后再进行维修更换,如此不会影响整桥的受力结构体系。
作为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主塔柱510还包括用于加固所述第一连接耳板5111的第一肋板5112和用于加固所述第二连接耳板5121的第二肋板 5122;所述第一肋板5112和所述第二肋板5122均与所述主塔柱510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设于所述桥梁边跨梁420的端部的钢箱60,所述钢箱60包括箱体610、多块纵隔板620和横隔板630,多块所述纵隔板620 沿纵桥向间隔的排布于所述箱体610内,多块所述横隔板630沿横桥向间隔的排布于所述箱体610内,所述纵隔板620和所述横隔板630均与所述箱体 610固定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纵隔板620和横隔板630的数量应当根据实际需要设定,纵隔板620和横隔板630能够加强钢箱60结构强度,较优的,采用钢盒结构,是因为全桥主梁40都采用钢结构,工艺比较简单,容易控制施工质量,传力明确,在纵隔板620和横隔板630之间可以采用实体钢筋混凝土。
进一步地,所述纵隔板620与所述横隔板630一体成型,多块所述纵隔板620与所述横隔板630相交形成多个空槽640,所述空槽640内填充有压重材料。钢箱60通过自身重量和填充的压重材料为边跨背索440提供压重,使得桥梁的边支座不出现负反力,其中,空槽640内的压重材料可以是混凝土或者其他适合压重的材料,钢箱60的设置为边跨背索440提供压重锚固,使得全桥成为自锚斜拉体系,提高了主跨的刚度,并且使得倾斜索塔的斜拉桥结构得以实现。
作为一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三安装部521设于所述第一倾斜段522 和所述第二倾斜段523的过渡连接处。需要注意的是,第三安装部521的位置可以设置在第一倾斜段522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倾斜段523上,本领域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定,较佳的,将第三安装部521设于第一倾斜段522和第二倾斜段523的过渡连接处,使得边跨背索440的上锚点和下锚点以及第二倾斜段523的下部固定点三点一线设置,如此能够优化受力结构。
作为一较佳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开口朝下且倾斜设置的圆弧段524,所述圆弧段524固定设于所述主塔柱510的顶部,所述圆弧段524连接于两个所述主塔柱510之间。通过设置圆弧段524,使得主塔柱510在空间上呈拱形结构,结构形式更为美观。
进一步地,所述圆弧段524的倾斜角度和所述主塔柱510的倾斜角度一致,如此能够使得整体景观更为简洁。
作为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主塔柱510的横截面尺寸自下至上逐渐减小,所述次塔柱520的横截面尺寸自所述第一倾斜段522至第二倾斜段523 逐渐减小。可以理解的是,将主塔柱510的横截面尺寸自下至上逐渐减小,次塔柱520的横截面尺寸自所述第一倾斜段522至第二倾斜段523逐渐减小,整个塔柱50由粗到细,可以减小桥塔由低到高的风载荷,并减轻塔顶自重,减小桥塔根部内力,对全桥结构受力有优化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主塔柱510和所述次塔柱520的横截面均呈矩形状,所述主塔柱510的横截面尺寸设置在333.3cm*200cm~130cm*130cm之间,所述次塔柱520的横截面尺寸设置在328.8cm*200cm~105.8cm*180cm之间。其中,所述主塔柱510和次塔柱520的横截面尺寸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在此不作赘述。
作为一较优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安装部5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安装部511沿所述主塔柱510的延伸方向排布;所述第二安装部512和所述第三安装部521的数量均为一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第一安装部511用于供主跨斜拉索430安装,也就是主跨斜拉索430的对数为多对,其数量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多个所述主跨斜拉索430沿主塔柱510的延伸方向排布,第二安装部512第三安装部521用于供边跨背索440安装,也就是说,边跨背索440的数量有且只有一对,即采用大于或等于2对的主跨斜拉索430与仅有1对边跨背索440共同组成的单背索斜拉桥受力体系。
作为另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安装部512和所述第三安装部521 处于所述第二倾斜段523的延伸线上。值得注意的是,边跨背索440的上锚点锚固在第二安装部512位置,下锚点锚固在第三安装部521,通过将第二安装部512和第三安装部521处于第二倾斜段523的延长线上,也就是说第二安装部512、第三安装部521以及第二倾斜段523的固定位置三点一线布置,能够让边跨背索440的拉力沿着第二倾斜段523均匀、高效地传递到钢箱60,从而优化全桥结构体系受力。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桥塔结构充分利用了三角形稳定原理,如主塔和桥主梁40组成了2个三角形,主塔柱510和边跨背索440组成了1 个三角形,这种结构布置可以提高边跨刚度,为主跨主梁提供支撑,使得结构成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斜拉桥(图未标示),包括桥主梁40;还包括如上述的新型桥塔、主跨斜拉索430、边跨背索440;其中,所述桥主梁40被所述新型桥塔的塔座30划分为桥梁主跨梁410和桥梁边跨梁420,所述主跨斜拉索43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5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桥梁主跨固定连接;所述边跨背索44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部51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安装部521固定连接。
其中,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桥主梁40标准断面可以采用双边主梁构造,并将桥面板设置在两个主梁之间,这样的好处是:梁高不变但是桥面以下结构部分高度降低,可以在不提高整体纵坡线标高的前提下,增高桥下的通航净空,从而满足桥位严格的通航要求。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适用于斜拉桥的新型桥塔,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竖向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桩基、承台、塔座以及塔柱;其中,
所述塔柱包括成对设置的主塔柱和成对设置的次塔柱;其中,所述主塔柱固定设于所述塔座的顶部,所述主塔柱自所述塔座的顶部朝向桥梁主跨梁斜向上延伸设置;
所述次塔柱与所述主塔柱一一对应布设,所述次塔柱设于所述主塔柱在靠近桥梁边跨梁的一侧;所述次塔柱包括沿自身延伸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塔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桥梁边跨梁;
其中,所述主塔柱还包括用于供主跨斜拉索连接的第一安装部和用于供边跨背索连接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相对地设于所述主塔柱的顶端的两侧;所述次塔柱还包括用于供所述边跨背索连接的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对应设置;
所述第一安装部为第一连接耳板,所述第二安装部为第二连接耳板,所述第三安装部为第三连接耳板;所述第一连接耳板上开设有供销轴贯穿的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沿横桥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耳板上开设有供销轴贯穿的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沿横桥向延伸;所述第三连接耳板固定于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之间的过渡连接处;所述第三连接耳板上开设有供销轴贯穿的第三贯穿孔,所述第三贯穿孔沿横桥向延伸,且所述第三贯穿孔位于所述第二倾斜段的延长线上;
所述第一连接耳板、所述第二连接耳板以及所述第三连接耳板均采用永久结构;所述第二连接耳板上开设备用孔,以便于所述边跨背索的维修更换;
所述主塔柱还包括用于加固所述第一连接耳板的第一肋板和用于加固所述第二连接耳板的第二肋板;所述第一肋板和所述第二肋板均与所述主塔柱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桥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次塔柱呈弯折状,所述次塔柱包括依次衔接的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其中,所述第一倾斜段自所述塔座的顶部朝向所述桥梁边跨梁斜向上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倾斜段自所述第一倾斜段的顶端斜向下延伸与所述桥梁边跨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桥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设于所述桥梁边跨梁的端部的钢箱,所述钢箱包括箱体、多块纵隔板和横隔板,多块所述纵隔板沿纵桥向间隔的排布于所述箱体内,多块所述横隔板沿横桥向间隔的排布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纵隔板和所述横隔板均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桥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纵隔板与所述横隔板一体成型,多块所述纵隔板与所述横隔板相交形成多个空槽,所述空槽内填充有压重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桥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口朝下且倾斜设置的圆弧段,所述圆弧段固定设于所述主塔柱的顶部,所述圆弧段连接于两个所述主塔柱之间,所述圆弧段的倾斜角度和所述主塔柱的倾斜角度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桥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塔柱的横截面尺寸自下至上逐渐减小,所述次塔柱的横截面尺寸自所述第一倾斜段至第二倾斜段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桥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塔柱和所述次塔柱的横截面均呈矩形状,所述主塔柱的横截面尺寸设置在
333.3cm*200cm~130cm*130cm之间,所述次塔柱的横截面尺寸设置在328.8cm*200cm~105.8cm*180cm之间。
8.一种斜拉桥,包括桥主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桥塔、主跨斜拉索、边跨背索;其中,所述桥主梁被所述新型桥塔的塔座划分为桥梁主跨梁和桥梁边跨梁,所述主跨斜拉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桥梁主跨固定连接;所述边跨背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安装部固定连接。
CN202222636890.8U 2022-10-08 2022-10-08 一种适用于斜拉桥的新型桥塔及斜拉桥 Active CN2186671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36890.8U CN218667134U (zh) 2022-10-08 2022-10-08 一种适用于斜拉桥的新型桥塔及斜拉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36890.8U CN218667134U (zh) 2022-10-08 2022-10-08 一种适用于斜拉桥的新型桥塔及斜拉桥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67134U true CN218667134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62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36890.8U Active CN218667134U (zh) 2022-10-08 2022-10-08 一种适用于斜拉桥的新型桥塔及斜拉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671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6341110A (ja) 骨格構造形式の橋及びその架設工法
CN109898400A (zh) 单叶双曲面状变截面钢管混凝土空间桁架拱肋的大跨拱桥
CN209178792U (zh) 一种设置变截面钢结构装饰拱的城市景观桥
CN218667134U (zh) 一种适用于斜拉桥的新型桥塔及斜拉桥
CN112726377A (zh) 一种柔梁密索混合梁矮塔斜拉桥
CN111778831A (zh) 一种三跨连续拱结构桥梁
CN112048987B (zh) 一种桥下空间受限条件下独塔空间索面地锚斜拉桥
CN213203757U (zh) 非对称偏心截面扁平薄壁钢箱梁及相应单索面曲梁悬索桥
CN214089518U (zh) 一种单叶双曲面独柱塔的双幅四索面斜拉桥
CN215252243U (zh) 一种柔梁密索混合梁矮塔斜拉桥
CN213653168U (zh) 一种具有新型桥塔的桥
CN212375686U (zh) 一种新型大跨斜腿撑式钢桁反拱桥
CN113622283B (zh) 一种双曲抛物面空间交叉缆索网的平拉式人行悬索桥
CN115419104A (zh) 一种缆索吊组合式锚碇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04532733A (zh) 鱼脊梁结构的部分斜拉桥
CN115287998B (zh) 一种异形斜拉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2561172U (zh) 胎架结构、胎架组件及组装结构
CN114319070A (zh) 独柱式斜塔结构的斜拉桥
CN210917010U (zh) 带有抛物线拱形塔帽的空间混合索网悬索桥的筒中筒桥塔
CN111455813A (zh) 一种新型大跨斜腿撑式钢桁反拱桥及施工方法
CN210657938U (zh) 一种上承式拱-刚构连续梁组合桥
CN216864825U (zh) 一种空间双索面独柱式桥塔及斜拉桥
CN207525599U (zh) 一种连续刚构-上承式板拱组合桥梁
CN202187279U (zh) 组合桁梁构造
CN218562056U (zh) 一种新型钢主梁结构及斜拉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