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62234U - 电动自行车用倒置前叉 - Google Patents
电动自行车用倒置前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662234U CN218662234U CN202220823069.4U CN202220823069U CN218662234U CN 218662234 U CN218662234 U CN 218662234U CN 202220823069 U CN202220823069 U CN 202220823069U CN 218662234 U CN218662234 U CN 2186622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eeve
- absorbing rod
- shock absorbing
- electric bicycle
- front for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动自行车用倒置前叉,包括立管、插肩组件、一号避震杆、二号避震杆、一号前轴固定件和二号前轴固定件,其中插肩组件包括插肩本体、一号套筒和二号套筒,一号套筒固定连接至插肩本体一端,二号套筒固定连接至插肩本体另一端,使插肩组件形成U字型的一体结构,立管固定安装至插件本体的中部,使立管与插肩组件的连接结构形成倒Y字型;一号避震杆第一端通过弹簧套接至一号套筒,二号避震杆第一端通过弹簧套接至二号套筒,一号前轴固定件固定连接至一号避震杆第二端,二号前轴固定件固定连接至二号避震杆第二端。本实用新型使用倒置前叉,减轻电动自行车的轮上质量,使骑行者在骑行过程中感觉更加的轻便,提高避震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自行车领域,尤其是涉及电动自行车用倒置前叉。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自行车均为正向前叉,正向前叉的避震杆长度大于套筒长度,因而避震杆的重量比套筒的重量更大,这些多出的重量附加到电动车整体上,就会使电动车的整体质量更加的重,常说“轮上轻一斤,车上轻十斤”,反过来说“轮上重一斤,车上重十斤”,驾驶过程中都会给骑行车造成不好的骑行感受。因此,减轻电动车的质量,使骑行者在骑行过程中感到更加的轻便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电动自行车用倒置前叉,减轻电动自行车的轮上质量,使骑行者在骑行过程中感觉更加的轻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电动自行车用倒置前叉,包括立管、插肩组件、一号避震杆、二号避震杆、一号前轴固定件和二号前轴固定件,其中插肩组件包括插肩本体、一号套筒和二号套筒,一号套筒固定连接至插肩本体一端,二号套筒固定连接至插肩本体另一端,使插肩组件形成U字型的一体结构,立管固定安装至插件本体的中部,使立管与插肩组件的连接结构形成倒Y字型;一号避震杆第一端通过弹簧套接至一号套筒,二号避震杆第一端通过弹簧套接至二号套筒,一号前轴固定件固定连接至一号避震杆第二端,二号前轴固定件固定连接至二号避震杆第二端。
进一步的,所述立管用于与车把进行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一号避震杆表面和二号避震杆表面为电镀工艺处理表面。
进一步的,一号避震杆和二号避震杆尺寸相同,一号套筒和二号套筒的尺寸也相同,一号避震杆的外径与二号套筒的外径之比为1:1.35。
进一步的,一号避震杆和一号套筒的长度之比为1:1.14。
进一步的,插肩本体的长度与一号套筒的长度之比为1.06:1。
进一步的,一号前轴固定件和二号前轴固定件的长度相同,一号避震杆长度和一号前轴固定件长度的比值为2.23:1。
进一步的,一号前轴固定件和二号前轴固定件均用于通过前车轴与前车轮配合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自行车用倒置前叉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电动自行车用倒置前叉,通过设计成套筒在上,避震杆在下,使套筒的长度大于避震杆的长度,相对于正向前叉更加的轻便,进而提升骑行者的骑行体验。
(2)本实用新型电动自行车用倒置前叉,应用于电动自行车领域,提成车辆行驶中的避震效果,让骑行者在骑行中感觉更加的平稳,减小颠簸感。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动自行车用倒置前叉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立管;2、插肩组件;21、插肩本体;22、一号套筒;23、二号套筒; 3、一号避震杆;4、二号避震杆;5、一号前轴固定件;6、二号前轴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电动自行车用倒置前叉,如图1所示,包括立管1、插肩组件2、一号避震杆3、二号避震杆4、一号前轴固定件5和二号前轴固定件6,其中插肩组件2包括插肩本体21、一号套筒22和二号套筒23,一号套筒22固定连接至插肩本体21一端,二号套筒23固定连接至插肩本体21另一端,使插肩组件2形成U字型的一体结构,立管1固定安装至插件本体的中部,使立管1与插肩组件2的连接结构形成倒Y字型;一号避震杆3第一端通过弹簧套接至一号套筒22,二号避震杆4第一端通过弹簧套接至二号套筒23,一号前轴固定件5固定连接至一号避震杆3第二端,二号前轴固定件6固定连接至二号避震杆4第二端。
本倒置前叉应用于电动自行车上,现有电动自行车均为正向前叉,正向前叉的避震杆长度大于套筒长度,因而避震杆的重量比套筒的重量更大,这些多出的重量附加到电动车整体上,就会使电动车的整体质量更加的重;
倒置前叉和正向前叉的生产成本基本相同,如果用同等级的材料,正向前叉甚至要贵一点,因为避震杆部分更长,直径大的管子比直径小的强度要高。倒置前叉用套筒作为主要受力点,正向前叉用支柱作为主要受力点。
使用倒置前叉的主要原因是:“倒置前叉”比“正向前叉”的强度更高,更加坚固;套筒的直径38mm,避震杆直径27mm。这样一来,用套筒受力的“倒置前叉”自然就比用支柱受力的“正向前叉”强度更高,更“坚固”一些,进而的,提升操控性:越坚固的材料越不容易发生形变,受力形变对力的损耗减小,也就意味着力经过该材料的传输会更快,更直接。因此,使用更“坚固”的前叉可以让电动自行车的转向变得更灵敏。
“倒置前叉”与“正向前叉”设计上很大的一个不同点是:套筒,支柱的长度比。“倒置前叉”的套筒比支柱长,“正向前叉”的支柱比套筒长。因为支柱要比套筒重得多,套筒长而支柱短的“倒置前叉”自然就要相对来说轻一些,前叉轻,转向自然也就轻了。人们常用“轮上轻一斤,车上轻十斤”来形容车轮减重对车辆操控的巨大提升,而前叉减重对车辆操控的提升效果跟车轮减重差不了多少;
优选的,所述立管1用于与车把进行固定连接,立管1一端是车把,另一端是插肩组件2,传动更加高效,突出了倒置前叉与正向前叉之间的结构区别。
优选的,一号避震杆3表面和二号避震杆4表面为电镀工艺处理表面,电镀工艺,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它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金属氧化(如锈蚀),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抗腐蚀性(硫酸铜等)及增进美观等作用。
优选的,一号避震杆3和二号避震杆4尺寸相同,一号套筒22和二号套筒23的尺寸也相同,一号避震杆3的外径与二号套筒23的外径之比为 1:1.35,使一号套筒22和二号套筒23套接的配合关系更加稳定,对电动车整体形成更好的支撑,提升驾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优选的,一号避震杆3和一号套筒22的长度之比为1:1.14,一号套筒 22的长度大于一号避震杆3的长度,这就减轻了倒置前叉整体的质量,前叉轻,转向自然也就轻了。人们常用“轮上轻一斤,车上轻十斤”来形容车轮减重对车辆操控的巨大提升,而前叉减重对车辆操控的提升效果跟车轮减重差不了多少。
优选的,插肩本体21的长度与一号套筒22的长度之比为1.06:1,由于电动自行车的车轮比较宽,所以插肩本体21也需要更长才能适应车轮的宽度,这是为了让车轮整体的安装中避免与前叉发生剐蹭,提高行车安全。
优选的,一号前轴固定件5和二号前轴固定件6的长度相同,一号避震杆3长度和一号前轴固定件5长度的比值为2.23:1。一号前轴固定件5和二号前轴固定件6均用于通过前车轴与前车轮配合连接,前车轴先将车间与车轮之间进行连接,然后再通过一号前轴固定件5和二号前轴固定件6对前车轴的两端进行宁拧紧封闭,这是电动自行车组装的常规组装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电动自行车用倒置前叉,其特征在于:包括立管、插肩组件、一号避震杆、二号避震杆、一号前轴固定件和二号前轴固定件,其中插肩组件包括插肩本体、一号套筒和二号套筒,一号套筒固定连接至插肩本体一端,二号套筒固定连接至插肩本体另一端,使插肩组件形成U字型的一体结构,立管固定安装至插件本体的中部,使立管与插肩组件的连接结构形成倒Y字型;一号避震杆第一端通过弹簧套接至一号套筒,二号避震杆第一端通过弹簧套接至二号套筒,一号前轴固定件固定连接至一号避震杆第二端,二号前轴固定件固定连接至二号避震杆第二端;所述立管用于与车把进行固定连接;一号避震杆表面和二号避震杆表面为电镀工艺处理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用倒置前叉,其特征在于:一号避震杆和二号避震杆尺寸相同,一号套筒和二号套筒的尺寸也相同,一号避震杆的外径与二号套筒的外径之比为1:1.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用倒置前叉,其特征在于:一号避震杆和一号套筒的长度之比为1:1.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用倒置前叉,其特征在于:插肩本体的长度与一号套筒的长度之比为1.06: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用倒置前叉,其特征在于:一号前轴固定件和二号前轴固定件的长度相同,一号避震杆长度和一号前轴固定件长度的比值为2.2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用倒置前叉,其特征在于:一号前轴固定件和二号前轴固定件均用于通过前车轴与前车轮配合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823069.4U CN218662234U (zh) | 2022-04-11 | 2022-04-11 | 电动自行车用倒置前叉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823069.4U CN218662234U (zh) | 2022-04-11 | 2022-04-11 | 电动自行车用倒置前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662234U true CN218662234U (zh) | 2023-03-21 |
Family
ID=85534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823069.4U Active CN218662234U (zh) | 2022-04-11 | 2022-04-11 | 电动自行车用倒置前叉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662234U (zh) |
-
2022
- 2022-04-11 CN CN202220823069.4U patent/CN21866223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44981C (zh) | 扭杆螺旋弹簧复合悬架装置 | |
NZ587661A (en) | Front suspension with two pivoting arms, one of which connects a shock absorber to the frame | |
DE102012004171A1 (de) | Antriebseinheit für ein Zweirad | |
CN218662234U (zh) | 电动自行车用倒置前叉 | |
CN114715319A (zh) | 电动自行车用倒置前叉 | |
CN215285140U (zh) | 一种电动滑板车上减震机构 | |
CN216468233U (zh) | 一种平衡机构及电动三轮漂移车 | |
CN201914037U (zh) | 汽车前控制臂总成 | |
CN202783590U (zh) | 一种传力弹簧及安装有此弹簧的自行车架 | |
CN211809978U (zh) | 一种横轴螺旋减震鞍座 | |
CN110341863B (zh) | 一种自行车车架 | |
CN211543780U (zh) | 一种越野电动自行车车架 | |
CN210634690U (zh) | 一种自行车减震车架 | |
CN205931076U (zh) | 一种儿童自行车 | |
CN208789845U (zh) | 一种滑步车 | |
CN205707088U (zh) | 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 | |
CN221316498U (zh) | 一种电动自行车的车身结构 | |
CN214296301U (zh) | 一种减震电动自行车 | |
CN206218099U (zh) | 一种电动自行车 | |
CN205010400U (zh) | 一种板式与管式相结合的抑振复合车架 | |
CN105501295B (zh) | 一种转向提升轴用组合支架总成 | |
CN215663800U (zh) | 一种轻量化车架 | |
CN214057799U (zh) | 一种倒三轮车辆的双后轮结构 | |
CN219857492U (zh) | 电动自行车车架 | |
CN220549165U (zh) | 一种新型减震车架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