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52369U - 一种多功能按摩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按摩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52369U
CN218652369U CN202221440597.8U CN202221440597U CN218652369U CN 218652369 U CN218652369 U CN 218652369U CN 202221440597 U CN202221440597 U CN 202221440597U CN 218652369 U CN218652369 U CN 2186523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frame
expanding
power mechanism
hin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4059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伟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44059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523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523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523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按摩床,一对拓展架通过拓展装置对称连接在固定架两侧,升降架通过升降装置连接于固定架上,升降装置驱动升降架通过升降连杆绕铰接点旋转实现升降,从而可以调节高度;拓展装置驱动一对拓展架通过顶杆、推杆和支撑杆经拓展连杆推动一对拓展架同步向外拓展或者向内收缩,从而可以调节宽度;达到改变按摩床的宽度和高度尺寸的目的,从而兼具中式按摩与泰式按摩的使用需求,位置精度高,稳定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按摩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按摩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按摩床。
背景技术
中式按摩与泰式按摩都属于历史悠久的传统医学文化,中式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保健按摩,以经络穴位为主,通过手法渗透力达到放松肌肉、解除疲劳、调节人体机能的目的;泰式按摩是流行于泰国的一种按摩方式,从中国的传统按摩手法演变而成,以活动关节为主,没有穴位之说,并且不同于中式按摩的是采用跪式服务;中式按摩与泰式按摩在具体操作技法上存在较大差别,因而对按摩床的功能要求也不相同。
最主要的区别是中式按摩床的高度较高,宽度较窄;而泰式按摩床的宽度较宽,高度较矮。
现有技术中的按摩床虽然能够通过升降装置和折叠架达到调整高度和宽度,从而兼具中式按摩与泰式按摩的使用需求,但是仍然存在位置精度不高、易发生故障的问题;例如专利号为CN201821664602.7的一种中泰式床实用新型专利,其虽然能够通过床架的升降、折叠架的折叠与展开达到调节高度和宽度的目的,但是折叠架没有驱动机构,需要人工手动推拉以折叠或者展开,操作不方便;通过升降装置对床架起升降作用,升降装置结构粗糙,调节精度不高,易发生卡塞等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按摩床,能够自动升降、拓展或者折叠收缩以调节高度和宽度,兼具中式按摩与泰式按摩的使用需求,位置精度高,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功能按摩床,包括有固定架,固定架上方设置有升降架,固定架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拓展架;升降架通过升降装置连接于固定架上,一对拓展架通过拓展装置连接于固定架上;升降架和拓展架均平行于固定架;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有升降动力机构和至少一对升降连杆,一对升降连杆对称设置于升降架两侧;每根升降连杆的上端铰接连接在升降架上,每根升降连杆的下端铰接连接在固定架上;升降动力机构连接在固定架与升降架之间,升降动力机构能够驱动升降架通过升降连杆绕其下端铰接点在竖直平面内旋转实现升降;
所述拓展装置包括有拓展动力机构和至少一对拓展连杆,一对拓展连杆对称设置于固定架两侧;每根拓展连杆的外端铰接连接在拓展架上,每根拓展连杆的内端铰接连接在固定架上;拓展动力机构通过拓展伸缩机构连接至一对拓展连杆上,拓展动力机构能够通过拓展伸缩机构驱动一对拓展连杆同步在水平面内绕拓展连杆的内端铰接点内旋转,从而实现一对拓展架同步向外拓展或者向内收缩。
所述固定架包括有矩形的顶框和支撑架,支撑架为由多条竖直支撑柱和底边框组合构成的矩形框架结构,底边框内设置有下横杆,所述拓展动力机构的后端铰接连接在下横杆上,拓展伸缩机构设置于顶框和底边框之间的空间内;所述顶框为由顶横杆和顶边框组合构成的矩形框结构;所述升降动力机构的后端铰接连接在顶框上,升降动力机构的前端铰接连接在升降架上。
所述升降架为由两条升降边框和多条升降横杆组合构成的矩形框结构,升降架的宽度和长度与顶框的宽度和长度一致;每根所述升降连杆的下端铰接连接在顶边框的内侧面上,每根所述升降连杆的上端铰接连接在升降边框的内侧面上。
所述升降架设置有四条升降横杆,升降架通过三对升降连杆铰接连接在固定架上,每对升降连杆的上端铰接连接在相邻两根升降横杆之间的位置上;所述顶框也设置有四条顶横杆,每对升降连杆的下端铰接连接在相邻两根顶横杆之间的位置上。
按照自床头至床尾的顺序,依次定义四条升降横杆为第一升降横杆、第二升降横杆、第三升降横杆和第四升降横杆,依次定义四条顶横杆为第一顶横杆、第二顶横杆、第三顶横杆和第四顶横杆;所述升降动力机构的后端铰接连接在第三顶横杆的前侧面中心位置上,升降动力机构的前端铰接连接在第二升降横杆的后侧面中心位置上。
每根所述升降连杆均沿着自前向后向下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升降动力机构为床用液压杆,第二升降横杆的后侧面上设置有向下凸出的铰接座,升降动力机构的前端铰接连接在铰接座的下端,使得升降动力机构能够在伸展时通过第二升降横杆推动升降架向前向下降落至与顶框重合,同时升降动力机构也绕后端铰接点向下旋转至水平位置;升降动力机构在收缩时通过第二升降横杆拉动升降架向后向上升起。
所述第二升降横杆的前侧还设置有一根辅助横杆,辅助横杆与第二升降横杆之间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顶块。
所述拓展动力机构也为床用液压杆;
每个所述拓展架为由横梁和支撑脚组合构成的倒置“U”形结构,每个拓展架上靠近两端的位置设置有两根拓展连杆,两根拓展连杆中部铰接连接有一根推杆;
所述拓展伸缩机构包括有一对顶杆,一对顶杆呈“V”形对称设置并铰接连接在拓展动力机构的前端;每根顶杆前端分别铰接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外端沿着垂直于拓展架的方向延伸至固定架外部,支撑杆的外端固定连接在推杆中部。
所述升降架和拓展架分别包覆有软包层,升降架的外部包覆有软包层,构成主按摩床,每侧拓展架的外部也包覆有软包层,构成镶块;
主按摩床的中部靠近床头的位置设置有头面孔,主按摩床的一侧边缘靠近床头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凹槽;镶块上与第一凹槽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凹槽。
所述拓展架的每个支撑脚底端设置有万向行走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一对拓展架通过拓展装置对称连接在固定架两侧,升降架通过升降装置连接于固定架上,升降装置驱动升降架通过升降连杆绕铰接点旋转实现升降,拓展装置驱动一对拓展架同步向外拓展或者向内收缩,可以实现按摩床的宽度和高度尺寸的改变,从而能够自动升降、拓展或者收缩以调节高度和宽度,兼具中式按摩与泰式按摩的使用需求,结构简单紧凑,位置精度高,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按摩床在作为泰式按摩床使用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按摩床在作为中式按摩床使用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按摩床的固定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按摩床的升降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按摩床的拓展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按摩床的拓展架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按摩床的在增加软包层后作为泰式按摩床使用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按摩床的在增加软包层后作为中式按摩床使用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多功能按摩床,总体方案为:设置一个固定架1作为基础支撑结构,在固定架1的上方设置一个升降架2,在固定架1的两侧对称设置一对拓展架3;升降架2通过升降装置4可升降地连接在固定架1上,一对拓展架3通过拓展装置5可拓展或者收缩地连接在固定架1上;升降架2和拓展架3均平行于固定架1;升降装置4驱动升降架2升降,以切换高度尺寸,拓展装置5驱动一对拓展架3同步向外拓展或者向内收缩,以切换宽度尺寸;能够自动升降、拓展或者收缩以调节高度和宽度,兼具中式按摩与泰式按摩的使用需求,结构简单紧凑,位置精度高,稳定可靠。
具体地,所述升降装置4的核心结构为升降动力机构41和至少一对升降连杆42,一对升降连杆42对称设置在升降架2的两侧;每根升降连杆42的上端铰接连接在升降架2上,每根升降连杆42的下端铰接连接在固定架1上;升降动力机构41连接在固定架1与升降架2之间,升降动力机构41驱动升降架2通过升降连杆42绕其下端铰接点在竖直平面内的旋转实现升降动作,操作方便,稳定可靠。
所述拓展装置5的核心结构为拓展动力机构51和至少一对拓展连杆52,一对拓展连杆52对称设置在固定架1的两侧;每根拓展连杆52的外端铰接连接在拓展架3上,每根拓展连杆52的内端铰接连接在固定架1上;拓展动力机构51通过拓展伸缩机构53连接至一对拓展连杆52上,拓展动力机构51能够通过拓展伸缩机构53驱动一对拓展连杆52同步在水平面内绕内端铰接点在水平面内旋转,从而实现一对拓展架3同步向外拓展或者向内收缩。
进一步地,固定架1的具体结构由矩形的顶框11和支撑架12组合构成,支撑架12的具体结构是由多条竖直支撑柱121和底边框122组合构成的矩形框架结构,在底边框122内设置下横杆123,拓展动力机构51的后端铰接连接在下横杆123上,拓展伸缩机构53设置在顶框11和底边框122之间的空间内,提高空间利用率;顶框11为由顶横杆111和顶边框112组合构成的矩形框结构;升降动力机构41的后端铰接连接在顶框11上,升降动力机构41的前端铰接连接在升降架2上,升降动力机构41提供动力同时作用于升降架和顶框上,由于顶框固定不动,从而升降架可以相对于顶框进行升降运动。
进一步地,升降架2的具体结构是由两条升降边框21和多条升降横杆22组合构成的矩形框结构,升降架2的宽度和长度与顶框11的宽度和长度一致;每根升降连杆42的下端铰接连接在顶边框112的内侧面上,每根升降连杆42的上端铰接连接在升降边框21的内侧面上,升降架上下升降时,同样由于固定架固定不动,升降连杆42绕升降连杆42的下端铰接点上下旋转,从而为升降架提供升降导向和限位,位置精度高,操作方便。
进一步地,升降架2设置有四条升降横杆22,升降架2通过三对升降连杆42铰接连接在固定架1上,每对升降连杆42的上端铰接连接在相邻两根升降横杆22之间的位置上;同样地,顶框11也设置有四条顶横杆111,每对升降连杆42的下端铰接连接在相邻两根顶横杆111之间的位置上,升降架受力均衡,升降架的升降过程稳定可靠。
按照自床头至床尾的顺序,依次定义四条升降横杆22为第一升降横杆221、第二升降横杆222、第三升降横杆223和第四升降横杆224,依次定义四条顶横杆111为第一顶横杆1111、第二顶横杆1112、第三顶横杆1113和第四顶横杆1114;升降动力机构41的后端铰接连接在第三顶横杆1113的前侧面中心位置上,升降动力机构41的前端铰接连接在第二升降横杆222的后侧面中心位置上,结构紧凑,支撑强度高。
每根升降连杆42均沿着自前向后向下的方向倾斜设置;升降动力机构41直接采用床用液压杆,在第二升降横杆222的后侧面上设置一个向下凸出的铰接座43,升降动力机构41的前端铰接连接在铰接座43的下端,使得升降动力机构41在伸展时通过第二升降横杆222推动升降架2向前向下降落至与顶框11重合,同时升降动力机构41也绕着后端铰接点向下旋转至水平位置;升降动力机构41在收缩时通过第二升降横杆222拉动升降架2向后向上升起。
本申请中,所述向前的方向对应于按摩床的床头方向,所述向后的方向对应于按摩床的床尾方向。
进一步地,在第二升降横杆222的前侧还再设置一根辅助横杆225,在辅助横杆225与第二升降横杆222之间的中心位置设置一个顶块226,升降动力机构41输出的作用力的着力点在第二升降横杆222的后侧面中心位置,通过辅助横杆225和顶块226进一步提高第二升降横杆222的机械支撑强度,进一提高机械机构稳定性能。
进一步地,拓展动力机构51也直接床用液压杆;
升降动力机构和拓展动力机构都可以直接采用床用液压杆或者床用气压杆,但是因为床用液压杆的承载能力大于床用气压杆,床用气压杆的承载能力一般在1MPa以下,床用液压杆的承载能力一般在30MPa(国内)以下,而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按摩床不仅需要承载使用人员在静态休息时的重力载荷,还需要承载使用人员在进行按摩操作时的动载荷,所以本实用新型中升降动力机构和拓展动力机构都优先选择床用液压杆。
每个拓展架3的具体结构是由横梁31和支撑脚32组合构成的倒置“U”形结构,在每个拓展架3上靠近两端的位置设置两根拓展连杆52,在每侧的两根拓展连杆52的中部分别铰接连接一根推杆54。
拓展动力机构51的后端铰接连接在底边框内的最后一根下横杆123上;拓展伸缩机构53的具体结构是一对顶杆531和一对支撑杆532,一对顶杆呈“V”形对称设置并铰接连接在拓展动力机构51的前端;在每根顶杆531的前端分别铰接连接一根支撑杆532,每根支撑杆532的外端沿着垂直于拓展架3的方向、即横向延伸至固定架1的外部,即支撑杆532平行于升降横杆、顶横杆和下横杆的方向,每根支撑杆532的外端固定连接在推杆54的中部;拓展动力机构51向前伸展时,施加作用力在一对呈“V”形对称设置的顶杆后端,使得一对顶杆的“V”形角度扩大,即一对顶杆的“V”前端向两侧张开,从而依次传递作用力经一对支撑杆推动两侧的推杆向两侧外部的方向移动,每侧的推杆再经其两端的拓展连杆推动拓展架按照向外向前的方向同步移动拓展开;
拓展动力机构51向后收缩时,依次经一对顶杆、一对支撑杆、一对推杆和两侧的两对拓展连杆拉动两侧的拓展架按照向内向后的方向同步移动收缩。
并在拓展架的每个支撑脚底端设置有万向行走轮,通过行走轮减轻拓展架拓展或者收缩时的移动阻力。
最后,在升降架和两侧拓展架的外部都分别包覆一层软包层,升降架的外部包覆一层软包层后构成主按摩床6,两侧拓展架的外部包覆一层软包层后构成镶块7,主按摩床的宽度等于固定架与两侧镶块的宽度之和;两侧镶块拓展时拼接在中式按摩床的外部两侧,构成泰式按摩床,两侧镶块收缩时隐藏在主按摩床下方,构成中式按摩床,不会影响中式按摩床的使用操作空间,结构紧凑,操作方便。
并在主按摩床的中部靠近床头的位置设置一个头面孔63,在主按摩床的一侧边缘靠近床头的位置设置第一凹槽61;在镶块上与第一凹槽相对应的位置也设置第二凹槽62,便于按摩人员紧贴床边进行按摩操作;在床尾端面上设置操作按钮64,操作按钮连接至升降动力机构和拓展动力机构,通过操作按钮联动控制升降动力机构和拓展动力机构,根据使用要求切换至中式按摩床或者泰式按摩床的使用状态。还可以在操作按钮上设置远程控制信号接收器,从而可以通过遥控器远程控制中式按摩床和泰式按摩床的使用状态切换。
还可以在主按摩床的两侧都设置第一凹槽61,在两侧的镶块上都设置第二凹槽62,进一步便于按摩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通过升降动力机构的收缩运动驱动升降架向上向后升起,然后再通过拓展动力机构的收缩运动驱动一对拓展架按照向内向后的方向同步移动收缩至紧贴在固定架两侧,从而将两侧镶块收缩隐藏在主按摩床的下方,从而切换至中式按摩床的使用状态;此时主按摩床承载的载荷即使有一部分传递至升降动力机构上,由于升降动力机构处于收缩状态,因而不会影响升降动力机构的稳定性能。
需要泰式按摩床的使用状态时,先通过拓展动力机构驱动一对拓展架按照向外向前的方向同步移动拓展开,然后再通过升降动力机构伸缩驱动升降架向前向下降落至主按摩床降落在固定架上,即主按摩床降落在拓展后的两侧镶块之间,从而切换至泰式按摩床的使用状态。
升降架的宽度和长度与顶框的宽度和长度一致,拓展架的长度小于顶框的长度;升降架向前向下降落,即升降架向床头方向向下降落时,升降架可以完全重合在固定架的顶面上,其软包层后构成的主按摩床6的前后两端面伸出至固定架的外端,便于按摩操作;同时两侧的拓展架拓展伸开,通过拓展架的外部包覆软包层后构成的镶块7拼接在主按摩床6的两侧外部,并且镶块7的前后两端面与主按摩床6的前后两端面互相对齐,外形整齐美观。
升降架向后向上升起,即升降架向床尾方向向上升起时,拓展架向内向后收缩折叠,镶块7向内向后收缩折叠后能够完全隐藏在主按摩床6下方。
升降架向上升起的高度满足镶块7向内向后收缩折叠后能够完全隐藏在主按摩床6下方的要求,拓展架与升降架之间的长度差距也满足镶块7向内向后收缩折叠后其前后两端面与主按摩床6的前后两端面互相对齐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按摩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固定架(1),固定架(1)上方设置有升降架(2),固定架(1)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拓展架(3);升降架(2)通过升降装置(4)连接于固定架(1)上,一对拓展架(3)通过拓展装置(5)连接于固定架(1)上;升降架(2)和拓展架(3)均平行于固定架(1);
所述升降装置(4)包括有升降动力机构(41)和至少一对升降连杆(42),一对升降连杆(42)对称设置于升降架(2)的两侧;每根升降连杆(42)的上端铰接连接在升降架(2)上,每根升降连杆(42)的下端铰接连接在固定架(1)上;升降动力机构(41)连接在固定架(1)与升降架(2)之间,升降动力机构(41)能够驱动升降架(2)通过升降连杆(42)绕其下端铰接点在竖直平面内旋转实现升降;
所述拓展装置(5)包括有拓展动力机构(51)和至少一对拓展连杆(52),一对拓展连杆(52)对称设置于固定架(1)的两侧;每根拓展连杆(52)的外端铰接连接在拓展架(3)上,每根拓展连杆(52)的内端铰接连接在固定架(1)上;拓展动力机构(51)通过拓展伸缩机构(53)连接至一对拓展连杆(52)上,拓展动力机构(51)能够通过拓展伸缩机构(53)驱动一对拓展连杆(52)同步在水平面内绕拓展连杆(52)的内端铰接点旋转,从而实现一对拓展架(3)同步向外拓展或者向内收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按摩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包括有矩形的顶框(11)和支撑架(12),支撑架(12)为由多条竖直支撑柱(121)和底边框(122)组合构成的矩形框架结构,底边框(122)内设置有下横杆(123),所述拓展动力机构(51)的后端铰接连接在下横杆(123)上,拓展伸缩机构(53)设置于顶框(11)和底边框(122)之间的空间内;所述顶框(11)为由顶横杆(111)和顶边框(112)组合构成的矩形框结构;所述升降动力机构(41)的后端铰接连接在顶框(11)上,升降动力机构(41)的前端铰接连接在升降架(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按摩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2)为由两条升降边框(21)和多条升降横杆(22)组合构成的矩形框结构,升降架(2)的宽度和长度与顶框(11)的宽度和长度一致;每根所述升降连杆(42)的下端铰接连接在顶边框(112)的内侧面上,每根所述升降连杆(42)的上端铰接连接在升降边框(21)的内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按摩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2)设置有四条升降横杆(22),升降架(2)通过三对升降连杆(42)铰接连接在固定架上,每对升降连杆(42)的上端铰接连接在相邻两根升降横杆(22)之间的位置上;所述顶框(11)也设置有四条顶横杆(111),每对升降连杆(42)的下端铰接连接在相邻两根顶横杆(111)之间的位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按摩床,其特征在于:按照自床头至床尾的顺序,依次定义四条升降横杆为第一升降横杆(221)、第二升降横杆(222)、第三升降横杆(223)和第四升降横杆(224),依次定义四条顶横杆为第一顶横杆(1111)、第二顶横杆(1112)、第三顶横杆(1113)和第四顶横杆(1114);所述升降动力机构(41)的后端铰接连接在第三顶横杆(1113)的前侧面中心位置上,升降动力机构(41)的前端铰接连接在第二升降横杆(222)的后侧面中心位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按摩床,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升降连杆(42)均沿着自前向后向下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升降动力机构(41)为床用液压杆,第二升降横杆(222)的后侧面上设置有向下凸出的铰接座(43),升降动力机构(41)的前端铰接连接在铰接座(43)的下端,使得升降动力机构(41)能够在伸展时通过第二升降横杆(222)推动升降架(2)向前向下降落至与顶框(11)重合,同时升降动力机构(41)也绕着升降动力机构(41)的后端铰接点向下旋转至水平位置;升降动力机构(41)在收缩时能够通过第二升降横杆(222)拉动升降架(2)向后向上升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按摩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横杆(222)的前侧还设置有一根辅助横杆(225),辅助横杆(225)与第二升降横杆(222)之间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顶块(22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按摩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拓展动力机构(51)也为床用液压杆;
每个所述拓展架(3)为由横梁(31)和支撑脚(32)组合构成的倒置“U”形结构,每个拓展架(3)上靠近两端的位置设置有两根拓展连杆(52),两根拓展连杆(52)的中部铰接连接有一根推杆(54);
所述拓展伸缩机构(53)包括有一对顶杆(531),一对顶杆(531)呈“V”形对称设置并铰接连接在拓展动力机构(51)的前端;每根顶杆(531)的前端分别铰接连接有支撑杆(532),支撑杆(532)的外端沿着垂直于拓展架(3)的方向延伸至固定架(1)的外部,支撑杆(532)的外端固定连接在推杆(54)的中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按摩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2)和拓展架(3)分别包覆有软包层,升降架(2)的外部包覆有软包层,构成主按摩床(6),每侧拓展架(3)的外部也包覆有软包层,构成镶块(7);
主按摩床(6)的中部靠近床头的位置设置有头面孔(63),主按摩床(6)的一侧边缘靠近床头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凹槽(61);镶块(7)上与第一凹槽(61)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凹槽(62)。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按摩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拓展架(3)的每个支撑脚(32)底端设置有万向行走轮。
CN202221440597.8U 2022-06-09 2022-06-09 一种多功能按摩床 Active CN2186523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40597.8U CN218652369U (zh) 2022-06-09 2022-06-09 一种多功能按摩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40597.8U CN218652369U (zh) 2022-06-09 2022-06-09 一种多功能按摩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52369U true CN218652369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35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40597.8U Active CN218652369U (zh) 2022-06-09 2022-06-09 一种多功能按摩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523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51973B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轮椅床
CN204561493U (zh) 一种休闲座椅结构
CN103458740A (zh) 垂直升降滑动折叠框架
CN109288290B (zh) 一种双电机驱动助站躺椅用铁架及其工作方法
CN106691741A (zh) 全自动多功能轮椅护理床
CN101371945A (zh) 跑步机
CN110192958A (zh) 一种康复床位姿转换装置及适用于上下肢康复的床体
CN107157666B (zh) 一种多功能电动轮椅
CN218652369U (zh) 一种多功能按摩床
CN206687850U (zh) 全自动多功能轮椅护理床
CN202908240U (zh) 一种座椅伸缩脚垫机构
CN217243335U (zh) 一种一体式可折叠秋千椅
CN102525174B (zh) 电动沙发床
CN205162464U (zh) 一种具脚垫之休闲座椅
CN212325907U (zh) 一种折叠椅
CN205728818U (zh) 一种梯形凳面折叠椅架结构
CN106377063A (zh) 一种折叠桌
CN202457407U (zh) 电动沙发床
CN210407745U (zh) 一种用于辅助起立的多功能座椅
CN209361145U (zh) 一种床椅互变式护理床
CN201324200Y (zh) 坐立辅助支撑装置
CN105286336B (zh) 一种具脚垫之休闲座椅
CN207041318U (zh) 一种床架及折叠床
JP3145676U (ja) テーブル、椅子等の連結タイプ折りたたみ脚
CN220002142U (zh) 一种智能老人轮椅代步车折叠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