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24200Y - 坐立辅助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坐立辅助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24200Y
CN201324200Y CNU2008201394320U CN200820139432U CN201324200Y CN 201324200 Y CN201324200 Y CN 201324200Y CN U2008201394320 U CNU2008201394320 U CN U2008201394320U CN 200820139432 U CN200820139432 U CN 200820139432U CN 201324200 Y CN201324200 Y CN 20132420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seat cushion
pedestal
sitting
ta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3943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运征
黄文义
陈家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YOU TRA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YOU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YOU TRA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YOU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13943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2420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2420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2420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ilet Supp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坐立辅助支撑装置,包括:一乘坐部,具有一第一枢接点及一第二枢接点;一基架;一升降装置,设有一固定端部及一活动端部;固定端部与活动端部的其中之一是立设于该基架上;另一则枢接于乘坐部的第一枢接点,可带动乘坐部与基架作相对升降位移;一动力装置,设有一连杆部、一动力部及一工作杆;连杆部,是同时枢接于乘坐部的第二枢接点与基架;动力部与工作杆的其中之一枢接于连杆部,而另一则枢接于固定不动处;当动力部驱动工作杆,动力部与工作杆的其中之一即通过连杆部连动乘坐部,使乘坐部相对基架进行升降与倾斜,以达到辅助支撑与乘坐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可进行符合人体起身的连续动作,并设计为独立式装置可直接装设于现有马桶。

Description

坐立辅助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坐立辅助支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直接装设于现有马桶的坐立辅助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公共场所或是医疗院所,都会配合部分的马桶装设扶手,供老年人或患者使用,而传统的扶手为固定式,无法升降与倾斜,对于行动严重不便者来讲,可能根本无法配合扶手的位置以进行抓握扶持。
目前虽然有可升降的马桶座,但造价昂贵且结构复杂,实际上并不普遍,且重点是,升降功能充其量只能将使用者升高,但缺乏协助行动严重不便者站起的“推力”,所以,对于行动严重不便者,仍必需借助手的支撑力才能将身体撑离马桶座。
至于可倾斜的马桶座,虽然可在倾斜时对使用者产生推力,但是对于下肢无力的使用者来讲,因高度不足仍无法顺利站起,还是必需用手将身体撑高才能站起。
目前并无可同时进行上升与上升同时倾斜的马桶辅助支撑装置,且可活动的马桶都是整组设计,无法搭配现有马桶使用,也无法供行动严重不便者轻松安全舒适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坐立辅助支撑装置,可进行符合人体起身的连续动作,并设计为独立式装置可直接装设于现有马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坐立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乘坐部,具有一第一枢接点及一第二枢接点;一基架;一升降装置,设有一固定端部及一活动端部;该固定端部与该活动端部的其中之一是立设于该基架上;另一则枢接于该乘坐部的第一枢接点,可带动该乘坐部与该基架作相对升降位移;一动力装置,设有一连杆部、一动力部及一工作杆;该连杆部,是同时枢接于该乘坐部的第二枢接点与该基架;该动力部与该工作杆的其中之一是枢接于该连杆部,而另一则枢接于固定不动处;当该动力部驱动该工作杆,该动力部与该工作杆的其中之一即通过该连杆部连动该乘坐部,使该乘坐部相对该基架进行升降与倾斜,以达到辅助支撑与乘坐的结构。
前述的坐立辅助支撑装置,其中乘坐部又包括:一座垫;一辅助把手,是固定于该座垫上;该动力部是选自马达、油压缸、气压缸或可产生驱动力的装置;该动力部与该工作杆的其中之一是枢接于该连杆部,而另一则枢接于该基架与地面其中之一的固定不动处。
前述的坐立辅助支撑装置,其中乘坐部又包括:一座垫;一辅助把手,是固定于该座垫上;一盖部,是固定于该座垫与该辅助把手的其中之一上;当该乘坐部及其座垫位于一原始位置,该动力部与该基架间保持一第一角度;该连杆部与该基架间保持一第二角度;该乘坐部及其座垫与该活动端部间保持一第三动作前角度;且该座垫是与该固定端部的顶端保持一第一距离并用以乘坐;该辅助把手供扶持。
前述的坐立辅助支撑装置,其中当启动该动力装置,该动力部是驱动该工作杆伸出以推动该连杆部;该动力部是相对该基架而至少可在一第一角度、一第四角度、一第六角度、一第八角度、一第十一角度及一第十四角度间转动;该连杆部是相对该基架而至少可在一第二角度、一第五角度、一第七角度、一第九角度、一第十二角度及一第十五角度间转动;该乘坐部及其座垫是相对该活动端部而至少可在一第三动作前角度、一第三动作中角度、一第三动作后角度、一第十角度、一第十三角度及一第十六角度间倾斜;该乘坐部的座垫是相对该固定端部顶端而至少可在一第一距离、一第二距离、一第三距离、一第四距离、一第五距离及一第六距离间升降;该乘坐部至少可在一原始位置、一第一升高倾斜位置、一第二升高倾斜位置、一第三升高倾斜位置、一第四升高倾斜位置及一支撑位置间升降倾斜。
前述的坐立辅助支撑装置,其中乘坐部包括一座垫及一固定于该座垫的辅助把手;又包括:一辅助升降装置,是用以与该动力装置同步连动该乘坐部,该辅助升降装置枢接于该座垫远离该辅助把手的另端与该基架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进行符合人体起身的连续动作,并设计为独立式装置可直接装设于现有马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过程一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过程二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过程三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过程四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过程五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过程六的示意图
图8A及图8B是本实用新型模拟人体支撑前与支撑后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乘坐部于各动作位置中的高度与角度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乘坐部                  11座垫
12辅助把手                13第一枢接点
14第二枢接点              15盖部
20基架                    30升降装置
31固定端部                32活动端部
40动力装置                41连杆部
42动力部                  43工作杆
50辅助升降装置            91马桶
P1原始位置                P2第一升高倾斜位置
P3第二升高倾斜位置        P4第三升高倾斜位置
P5第四升高倾斜位置        P6支撑位置
θ1第一角度               θ2第二角度
θ31第三动作前角度     θ32第三动作中角度
θ33第三动作后角度     θ4第四角度
θ5第五角度            θ6第六角度
θ7第七角度            θ8第八角度
θ9第九角度            θ10第十角度
θ11第十一角度         θ12第十二角度
θ13第十三角度         θ14第十四角度
θ15第十五角度         θ16第十六角度
Δθ1第一角度变化量    Δθ2第二角度变化量
Δθ3第三角度变化量    Δθ4第四角度变化量
Δθ5第五角度变化量    L1第一距离
L2第二距离             L3第三距离
L4第四距离             L5第五距离
L6第六距离            ΔL1第一距离变化量
ΔL2第二距离变化量    ΔL3第三距离变化量
ΔL4第四距离变化量    ΔL5第五距离变化量
AB虚拟线段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坐立辅助支撑装置,其第一实施例包括:
一乘坐部10,具有一第一枢接点13及一第二枢接点14;
一基架20;
一升降装置30,设有一固定端部31及一活动端部32;该固定端部31与该活动端部32的其中之一是立设于该基架20上;另一则枢接于该乘坐部10的第一枢接点13,而可带动该乘坐部10与该基架20作相对升降位移;
一动力装置40,是设一连杆部41、一动力部42及一工作杆43;
该连杆部41,是同时枢接于该乘坐部10的第二枢接点14与该基架20;
该动力部42与该工作杆43的其中之一是枢接于该连杆部41,而另一则枢接于固定不动处;当该动力部42驱动该工作杆43,该动力部42与该工作杆43的其中之一即通过该连杆部41连动该乘坐部10,使该乘坐部10相对该基架20进行升降与倾斜,借以达到辅助支撑与乘坐的结构。
实际上,该乘坐部10又包括:
一座垫11;
一辅助把手12,是固定于该座垫11上;
一盖部15,是固定于该座垫11与该辅助把手12的其中之一上;
该乘坐部10以该座垫11及该辅助把手12共同提供稳固而舒适的辅助支撑乘坐,该盖部15则可用以暂时覆盖该座垫11。
该动力部42是选自马达、油压缸、气压缸或可产生驱动力的装置。
该动力部42与该工作杆43的其中之一是枢接于该连杆部14,而另一则枢接于该基架20与地面其中之一的固定不动处。
如图2至图7、图8A及图8B所示,当启动该动力装置40,该动力部42驱动该工作杆43伸出以推动该连杆部41,使该连杆部41经该第二枢接点14推动该座垫11;该座垫11以该第一枢接点13为轴心,相对该活动端部32转动;并产生以下动作:
[a].该动力部42是相对该基架20而至少可在一第一角度θ1、一第四角度θ4、一第六角度θ6、一第八角度θ8、一第十一角度θ11及一第十四角度θ14间转动。
[b].该连杆部41是相对该基架20而至少可在一第二角度θ2、一第五角度θ5、一第七角度θ7、一第九角度θ9、一第十二角度θ12及一第十五角度θ15间转动。
[c].该乘坐部10及其座垫11是相对该活动端部32而至少可在一第三动作前角度θ31、一第三动作中角度θ32、一第三动作后角度θ33、一第十角度θ10、一第十三角度θ13及一第十六角度θ16间倾斜。
[d].该乘坐部10的座垫11是相对该固定端部31顶端而至少可在一第一距离L1、一第二距离L2、一第三距离L3、一第四距离L4、一第五距离L5及一第六距离L6间升降。
[e].该乘坐部10至少可在一原始位置P1、一第一升高倾斜位置P2、一第二升高倾斜位置P3、一第三升高倾斜位置P4、一第四升高倾斜位置P5及一支撑位置P6间升降倾斜。
如此达到辅助支撑使用者站起的功效。
当然,若要进行辅助乘坐,则只要让使用者坐在位于支撑位置P6的座垫11上,再反向操作前述动作即可,恕不赘述。
参阅图9,其于该乘坐部10上设定一虚拟线段AB,以该虚拟线段AB明确的表示该乘坐部10于各动作位置中的角度与距离变化量如下:
Δθ1第一角度变化量<Δθ2第二角度变化量<Δθ3第三角度变化量<Δθ4第四角度变化量<Δθ5第五角度变化量。
ΔL1第一距离变化量>ΔL2第二距离变化量>ΔL3第三距离变化量>ΔL4第四距离变化量>ΔL5第五距离变化量。
由上述该乘坐部10于各动作位置中的角度与距离变化可看出,该乘坐部10从该原始位置P1移动至该第三升高倾斜位置P4的过程中,是快速升高,快速达到利于协助使用者站立的高度;而从该第三升高倾斜位置P4移动至该支撑位置P6的过程中,则是大幅的倾斜,如此快速达到利于协助使用者“身体往前倾”的起身角度。
另外要特别说明的是,一般马桶都是设在角落(节省空间),故,第一实施例的坐立辅助支撑装置为单边设计(图1是显示装设于马桶的右边,但实际上改设于左边只是简单的位置改变,不影响本实用新型产生的优点及功效),实际上若空间足够,亦可同时设于马桶两边而为对称设计,此为简易的位置与数量变更。
参阅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唯一的差异处,又包括:
一辅助升降装置50,是用以与该动力装置40同步连动该乘坐部10,该辅助升降装置50是枢接于该座垫11远离该辅助把手12的另端与该基架20之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功效可归纳如下:
1、可进行符合人体起身的连续动作。本实用新型可进行符合人体起身的连续性动作,借助快升(反向即是下降)微倾斜动作将使用者撑高(或下降)至较符合人体工学站起(或坐下)的高度,接着以大角度倾斜缓升动作,对使用者产生“撑高前推”的辅助功效,让使用者借“撑高前推”之力,较轻松的站起或坐下(反向动作即是辅助坐下)。
2、独立式装置可直接装设于现有马桶。本实用新型为独立式装置,现有马桶不需大幅改装而可直接进行设置,相当省时省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坐立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乘坐部,具有一第一枢接点及一第二枢接点;
一基架;
一升降装置,设有一固定端部及一活动端部;该固定端部与该活动端部的其中之一是立设于该基架上;另一则枢接于该乘坐部的第一枢接点,可带动该乘坐部与该基架作相对升降位移;
一动力装置,设有一连杆部、一动力部及一工作杆;
该连杆部,是同时枢接于该乘坐部的第二枢接点与该基架;
该动力部与该工作杆的其中之一是枢接于该连杆部,而另一则枢接于固定不动处;当该动力部驱动该工作杆,该动力部与该工作杆的其中之一即通过该连杆部连动该乘坐部,使该乘坐部相对该基架进行升降与倾斜,以达到辅助支撑与乘坐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立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乘坐部又包括:
一座垫;
一辅助把手,是固定于该座垫上;
该动力部是选自马达、油压缸、气压缸或可产生驱动力的装置;
该动力部与该工作杆的其中之一是枢接于该连杆部,而另一则枢接于该基架与地面其中之一的固定不动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立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乘坐部又包括:
一座垫;
一辅助把手,是固定于该座垫上;
一盖部,是固定于该座垫与该辅助把手的其中之一上;
当该乘坐部及其座垫位于一原始位置,该动力部与该基架间保持一第一角度;该连杆部与该基架间保持一第二角度;该乘坐部及其座垫与该活动端部间保持一第三动作前角度;且该座垫是与该固定端部的顶端保持一第一距离并用以乘坐;该辅助把手供扶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立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启动该动力装置,该动力部是驱动该工作杆伸出以推动该连杆部;
该动力部是相对该基架而至少可在一第一角度、一第四角度、一第六角度、一第八角度、一第十一角度及一第十四角度间转动;
该连杆部是相对该基架而至少可在一第二角度、一第五角度、一第七角度、一第九角度、一第十二角度及一第十五角度间转动;
该乘坐部及其座垫是相对该活动端部而至少可在一第三动作前角度、一第三动作中角度、一第三动作后角度、一第十角度、一第十三角度及一第十六角度间倾斜;
该乘坐部的座垫是相对该固定端部顶端而至少可在一第一距离、一第二距离、一第三距离、一第四距离、一第五距离及一第六距离间升降;
该乘坐部至少可在一原始位置、一第一升高倾斜位置、一第二升高倾斜位置、一第三升高倾斜位置、一第四升高倾斜位置及一支撑位置间升降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立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坐部包括一座垫及一固定于该座垫的辅助把手;又包括:
一辅助升降装置,是用以与该动力装置同步连动该乘坐部,该辅助升降装置枢接于该座垫远离该辅助把手的另端与该基架之间。
CNU2008201394320U 2008-10-31 2008-10-31 坐立辅助支撑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2420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394320U CN201324200Y (zh) 2008-10-31 2008-10-31 坐立辅助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394320U CN201324200Y (zh) 2008-10-31 2008-10-31 坐立辅助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24200Y true CN201324200Y (zh) 2009-10-14

Family

ID=41176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39432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24200Y (zh) 2008-10-31 2008-10-31 坐立辅助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24200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8856A (zh) * 2013-11-27 2014-02-26 上海电机学院 座便器辅助站立系统
CN109602318A (zh) * 2018-12-27 2019-04-12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医用坐便站立蹲坐辅助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8856A (zh) * 2013-11-27 2014-02-26 上海电机学院 座便器辅助站立系统
CN109602318A (zh) * 2018-12-27 2019-04-12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医用坐便站立蹲坐辅助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56361U (ja) 着席・起立補助装置
CN1256921C (zh) 轮椅结构
CN102370550B (zh) 一种智慧型移位和站立载具
CN105534138A (zh) 一种智能遥控电动床
TWI495461B (zh) Integrated sitting, standing, rearward electric wheelchair
JP2011050404A (ja) 歯科用治療椅子
CN212395234U (zh) 一种自平衡电动轮椅
CN111643286A (zh) 自平衡电动轮椅
CN201324200Y (zh) 坐立辅助支撑装置
CN206621491U (zh) 一种轮椅床的床架组件
CN110126742B (zh) 滑行式辅助老年人上车装置
CN107136755A (zh) 一种智能电脑桌
CN210810108U (zh) 一种升降沙发
CN107374845A (zh) 一种脚部支撑调节的电动轮椅
CN205671984U (zh) 升降式马桶
CN205671840U (zh) 升降式沙发
TWI410240B (zh) A single power control device for sitting, ascending, standing
CN202179641U (zh) 残疾人多方位移动、多功能轮椅
CN202875647U (zh) 整合坐、躺、站、升的电动轮椅
CN107874943B (zh) 多功能护理床
CN208259858U (zh) 一种多功能电动轮椅
CN212154071U (zh) 一种方便移动的钢结构支撑架
CN211244153U (zh) 基于麦克纳姆轮全向移动坐卧变换式如厕多功能轮椅
CN209575106U (zh) 床面板可调节式病床
CN111419561A (zh) 一种用于辅助老年人起立的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