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42494U - 复合滤芯及具有其的净水器 - Google Patents

复合滤芯及具有其的净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42494U
CN218642494U CN202222156926.2U CN202222156926U CN218642494U CN 218642494 U CN218642494 U CN 218642494U CN 202222156926 U CN202222156926 U CN 202222156926U CN 218642494 U CN218642494 U CN 2186424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element
rearmounted
pipe
lead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5692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燕
皮小春
何坤垣
禤开华
潘景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reudenberg Apollo Filtr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Apollo Air Clean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Apollo Air Clean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Apollo Air Clean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5692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424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424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424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滤芯和具有其的净水器,复合滤芯包括前置滤芯组件,前置滤芯组件的一端形成有原水进水口、纯水出水口和废水出水口,前置滤芯组件的另一端形成有前置滤芯出水口、前置滤芯纯水进口和前置滤芯废水进口,前置滤芯纯水进口与纯水出水口连通,前置滤芯废水进口与废水出水口连通;后置滤芯组件,后置滤芯组件的一端与前置滤芯组件的另一端可拆卸地相连,后置滤芯组件的一端形成有后置滤芯进水口、后置滤芯废水出口和后置滤芯纯水出口,后置滤芯进水口与前置滤芯出水口连通,后置滤芯废水出口与前置滤芯废水进口连通,后置滤芯纯水出口与前置滤芯纯水进口连。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滤芯,复合滤芯过滤效果好,纯水水质好。

Description

复合滤芯及具有其的净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滤芯及具有其的净水器。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饮用水的水质,常见的净水器一般通过多级过滤以减少原水中的杂质。
相关技术中,复合滤芯存在过滤效果较差、过滤效率较低、体积较大、安装困难的缺陷。此外,复合滤芯中各滤材的使用寿命不同,若将复合滤芯更换后抛弃,会导致滤材资源浪费和增加环境负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复合滤芯,复合滤芯的过滤效果好,过滤效率高,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复合滤芯的净水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复合滤芯,包括:前置滤芯组件,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一端形成有原水进水口、纯水出水口和废水出水口,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另一端形成有前置滤芯出水口、前置滤芯纯水进口和前置滤芯废水进口,所述前置滤芯纯水进口与所述纯水出水口连通,所述前置滤芯废水进口与所述废水出水口连通;后置滤芯组件,所述后置滤芯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所述另一端可拆卸地相连,所述后置滤芯组件的所述一端形成有后置滤芯进水口、后置滤芯废水出口和后置滤芯纯水出口,所述后置滤芯进水口与所述前置滤芯出水口连通,所述后置滤芯废水出口与所述前置滤芯废水进口连通,所述后置滤芯纯水出口与所述前置滤芯纯水进口连通;当所述复合滤芯工作时,原水适于从所述原水进水口进入到所述前置滤芯组件内,所述原水在所述前置滤芯组件内过滤后经所述前置滤芯出水口和所述后置滤芯进水口流入所述后置滤芯组件内,并在所述后置滤芯组件内过滤后得到纯水和废水,所述纯水经所述后置滤芯纯水出口和所述前置滤芯纯水进口从所述纯水出水口流出,所述废水经所述后置滤芯废水出口和所述前置滤芯废水进口后从所述废水出水口流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通过前置滤芯组件和后置滤芯组件共同过滤后,可以得到供用户直接饮用的纯水,复合滤芯的过滤效果好,过滤得到的纯水水质好,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另外,前置滤芯组件和后置滤芯组件可拆卸地相连,可以有效延长前置滤芯组件或后置滤芯组件的使用时间,提高使用效率,节约资源,且可以方便加工和装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置滤芯组件包括:后置滤芯壳体,所述后置滤芯壳体的邻近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一端形成有所述所述后置滤芯进水口、所述后置滤芯废水出口和所述后置滤芯纯水出口;后置滤芯,所述后置滤芯设在所述后置滤芯壳体内,所述后置滤芯的外周壁与所述后置滤芯壳体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出后置滤芯进水流路,所述后置滤芯进水流路与所述后置滤芯进水口连通,所述后置滤芯包括后置滤芯本体和后置滤芯出水管,所述后置滤芯出水管位于所述后置滤芯本体的径向内侧,所述后置滤芯出水管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连通孔,所述后置滤芯出水管的邻近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一端具有所述后置滤芯纯水出口,且所述后置滤芯出水管的邻近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所述一端穿设在所述后置滤芯废水出口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置滤芯壳体上设有朝向邻近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方向延伸的后置滤芯进水管,所述后置滤芯进水管具有所述后置滤芯进水口;所述后置滤芯还包括:第一后置滤芯端盖,所述第一后置滤芯端盖上设有朝向邻近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方向延伸的后置滤芯废水管,所述后置滤芯废水管具有所述后置滤芯废水出口,所述后置滤芯废水管位于所述后置滤芯进水管的径向内侧;第二后置滤芯端盖,所述第二后置滤芯端盖设在所述第一后置滤芯端盖的远离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一侧,所述后置滤芯本体设在所述第一后置滤芯端盖和所述第二后置滤芯端盖之间,所述后置滤芯本体的外周壁与所述后置滤芯壳体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出所述后置滤芯进水流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置滤芯组件包括:前置滤芯壳体,所述前置滤芯壳体的邻近所述后置滤芯组件的一端形成有所述前置滤芯出水口、所述前置滤芯纯水进口和所述前置滤芯废水进口;前置滤芯,所述前置滤芯设在所述前置滤芯壳体内,所述前置滤芯的外周壁与所述前置滤芯壳体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出前置滤芯进水流路,所述前置滤芯进水流路与所述原水进水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置滤芯包括:第一前置滤芯端盖,所述第一前置滤芯端盖位于所述前置滤芯壳体的远离所述后置滤芯组件的一端;第二前置滤芯端盖,所述第二前置滤芯端盖上设有朝向所述后置滤芯组件延伸的前置滤芯出水管,所述前置滤芯出水管与所述后置滤芯进水管相连;前置滤芯本体,所述前置滤芯本体设在所述第一前置滤芯端盖和所述第二前置滤芯端盖之间,所述前置滤芯本体的外周壁与所述前置滤芯壳体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出所述前置滤芯进水流路;前置滤芯废水管,所述前置滤芯废水管位于所述前置滤芯本体的径向内侧,所述前置滤芯废水管的两端分别具有所述废水出水口和所述前置滤芯废水进口,所述前置滤芯废水管与所述后置滤芯废水管相连;前置滤芯纯水管,所述前置滤芯纯水管位于所述前置滤芯废水管的径向内侧,所述前置滤芯纯水管的两端分别具有所述纯水出水口和所述前置滤芯纯水进口,所述前置滤芯纯水管与所述后置滤芯出水管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置滤芯纯水管的邻近所述后置滤芯的一端伸入所述后置滤芯出水管内,且所述前置滤芯纯水管与所述后置滤芯出水管密封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置滤芯废水管的邻近所述前置滤芯的一端伸入所述前置滤芯废水管内,且所述后置滤芯废水管与所述前置滤芯废水管密封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置滤芯进水管伸入所述前置滤芯出水管内,且所述后置滤芯进水管与所述前置滤芯出水管密封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置滤芯组件和所述后置滤芯组件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朝向所述后置滤芯组件和所述前置滤芯组件中的另一个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卡槽;所述后置滤芯组件和所述前置滤芯组件中的所述另一个的外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卡扣,所述后置滤芯组件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通过所述卡扣和所述卡槽实现可拆卸地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卡槽沿所述延伸部的周向延伸,所述卡槽的一端形成有贯穿所述延伸部的邻近所述前置滤芯组件和所述后置滤芯组件中的所述另一个的一侧表面的开口;所述卡扣沿所述前置滤芯组件和所述后置滤芯组件中的所述另一个的外周面的周向延伸;所述后置滤芯组件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安装时,所述卡扣穿过开口且配合在所述卡槽的所述一端,相对转动所述后置滤芯组件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以使所述卡扣在所述卡槽内移动至所述卡槽的另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卡槽的所述一端的内壁面具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与所述开口相对,从所述卡槽的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卡槽的所述另一端的方向、所述导向面朝向远离所述开口的方向倾斜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卡扣的一端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朝向远离所述前置滤芯组件和所述后置滤芯组件中的所述其中一个的方向延伸,当所述卡扣配合在所述卡槽的所述另一端时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开口的邻近所述卡槽的所述另一端的侧壁止抵。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净水器,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复合滤芯。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剖面图;
图3是图2中圈示的A部的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置滤芯组件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100、复合滤芯;
1、前置滤芯组件;11、原水进水口;12、纯水出水口;13、废水出水口;
14、前置滤芯壳体;15、前置滤芯;151、第一前置滤芯端盖;
152、第二前置滤芯端盖;1521、前置滤芯出水管;1522、前置滤芯出水口;
153、前置滤芯本体;154、前置滤芯废水管;1541、前置滤芯废水进口;
155、前置滤芯纯水管;1551、前置滤芯纯水进口;156、前置滤芯出水流路;
16、前置滤芯进水流路;17、延伸部;
171、卡槽;172、开口;173、导向面;
2、后置滤芯组件;21、后置滤芯壳体;22、后置滤芯;
221、后置滤芯本体;222、后置滤芯出水管;
2221、连通孔;2222、后置滤芯纯水出口;
223、后置滤芯进水管;2231、后置滤芯进水口;
224、第一后置滤芯端盖;225、后置滤芯废水管;2251、后置滤芯废水出口;
226、第二后置滤芯端盖;23、后置滤芯进水流路;
24、卡扣;241、限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复合滤芯100。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复合滤芯100,包括前置滤芯组件1和后置滤芯组件2。
具体而言,前置滤芯组件1的一端形成有原水进水口11、纯水出水口12和废水出水口13,前置滤芯组件1的另一端形成有前置滤芯出水口1522、前置滤芯纯水进口1551和前置滤芯废水进口1541,前置滤芯纯水进口1551与纯水出水口12连通,前置滤芯废水进口1541与废水出水口13连通。例如,在图2的示例中,前置滤芯组件1的上述一端指的是前置滤芯组件1的上端,前置滤芯组件1的上述另一端指的是前置滤芯组件1的下端。如此设置,原水可以经前置滤芯组件1上端的原水进水口11流入前置滤芯组件1内进行过滤,经复合滤芯100过滤得到的纯水可以经前置滤芯纯水进口1551流至纯水出水口12,经复合滤芯100过滤得到的废水可以经前置滤芯废水进口1541流至废水出水口13。
后置滤芯组件2,后置滤芯组件2的一端与前置滤芯组件1的上述另一端可拆卸地相连。例如,在图2和图5的示例中,后置滤芯组件2的上述一端指的是后置滤芯组件2的上端,复合滤芯1001通过后置滤芯组件2的上端与前置滤芯组件1的下端可拆卸地连接。由此,前置滤芯组件1和后置滤芯组件2之间为可拆分的关系。当复合滤芯100中的前置滤芯组件1或后置滤芯组件2需要更换时,可单独更换前置滤芯组件1或后置滤芯组件2,从而提高了前置滤芯组件1和后置滤芯组件2的使用率,进而可以节约资源,减轻环境负荷。
后置滤芯组件2的上述一端形成有后置滤芯进水口2231、后置滤芯废水出口2251和后置滤芯纯水出口2222,后置滤芯进水口2231与前置滤芯出水口1522连通,后置滤芯废水出口2251与前置滤芯废水进口1541连通,后置滤芯纯水出口2222与前置滤芯纯水进口1551连通。由此,前置滤芯组件1内过滤得到的水体可以经前置滤芯出水口1522和后置滤芯进水口2231流入后置滤芯组件2内,在后置滤芯组件2内过滤得到纯水和废水,纯水经后置滤芯纯水出口2222流至前置滤芯纯水进口1551处,废水经后置滤芯废水出口2251流至前置滤芯废水进口1541处,实现水体在前置滤芯组件1和后置滤芯组件2内的流动。
当复合滤芯100工作时,原水适于从原水进水口11进入到前置滤芯组件1内,原水在前置滤芯组件1内过滤后经前置滤芯出水口1522和后置滤芯进水口2231流入后置滤芯组件2内,并在后置滤芯组件2内过滤后得到纯水和废水,纯水经后置滤芯纯水出口2222和前置滤芯纯水进口1551从纯水出水口12流出,废水经后置滤芯废水出口2251和前置滤芯废水进口1541后从废水出水口13流出。至此,完成了原水在复合滤芯100内的过滤,原水依次经前置滤芯组件1和后置滤芯组件2过滤后分别得到纯水和废水,纯水水质较好,可以直接供用户饮用,过滤效果较好,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从废水出水口13流出后可进行净化处理或再次利用,以节约水资源。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100,通过前置滤芯组件1和后置滤芯组件2共同过滤后,可以得到供用户直接饮用的纯水,复合滤芯100的过滤效果好,过滤得到的纯水水质好,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另外,前置滤芯组件1和后置滤芯组件2可拆卸地相连,可以有效延长前置滤芯组件1或后置滤芯组件2的使用时间,提高使用效率,节约资源,且可以方便加工和装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2,后置滤芯组件2包括后置滤芯壳体21和后置滤芯22,后置滤芯壳体21的邻近前置滤芯组件1的一端形成有后置滤芯进水口2231、后置滤芯废水出口2251和后置滤芯纯水出口2222。复合滤芯100工作时,前置滤芯组件1过滤后的水体可以经后置滤芯壳体21上的后置滤芯进水口2231流入后置滤芯组件2内,在后置滤芯组件2内过滤得到的纯水可以经后置滤芯纯水出口2222流出,过滤得到的废水可以经后置滤芯废水出口2251流出。由此,可以方便水体流入或者流出后置滤芯组件2,保证后置滤芯组件2的正常过滤。
可选地,后置滤芯壳体21可以大体呈圆筒状,方便水体在后置滤芯组件2内的流动,但不限于此。
结合图2,后置滤芯22设在后置滤芯壳体21内,后置滤芯壳体21可以对后置滤芯22起到防护作用,减少后置滤芯22的损坏,延长后置滤芯22的使用寿命。后置滤芯22的外周壁与后置滤芯壳体21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出后置滤芯进水流路23,后置滤芯进水流路23与后置滤芯进水口2231连通。如此设置,经后置滤芯进水口2231流入后置滤芯壳体21内的水体可以经后置滤芯进水流路23流至后置滤芯22处。此外,后置滤芯进水流路23结构简单,且后置滤芯进水流路23在后置滤芯壳体21内占用空间较小,从而可以增大后置滤芯22在后置滤芯壳体21内的放置空间,进而提高后置滤芯22的过滤效率。
参照图2,后置滤芯22包括后置滤芯本体221和后置滤芯出水管222,后置滤芯出水管222位于后置滤芯本体221的径向内侧,后置滤芯出水管222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连通孔22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由此,在后置滤芯本体221内过滤后的纯水经连通孔2221流入后置滤芯出水管222内。后置滤芯出水管222的邻近前置滤芯组件1的一端具有后置滤芯纯水出口2222,由此,在后置滤芯内过滤得到的纯水先经连通孔2221流入后置滤芯出水管222内,再经后置滤芯纯水出口2222流至前置滤芯纯水进口1551处。后置滤芯出水管222的邻近前置滤芯组件1的一端穿设在后置滤芯废水出口2251处。如此设置,有利于纯水和废水从后置滤芯22内流出,且后置滤芯废水出口2251、后置滤芯纯水出口2222之间互不干扰,水体可以有序地流动。另外,也可以有效利用后置滤芯组件2内的空间,使得后置滤芯组件2制作的更加小巧,方便安装和使用。
可选地,后置滤芯出水管222位于后置滤芯本体221径向内侧的中心处,此时后置滤芯出水管222的中心轴线、后置滤芯本体221的中心轴线和后置滤芯壳体21的中心轴线重合。由此,可以缩短纯水在后置滤芯组件2内的流动路径,有利于纯水的顺利流出,且方便了后置滤芯出水管222、后置滤芯本体221和后置滤芯壳体21的布置。需要说明的是,连通孔2221的个数以及具体排布方式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2和图3,后置滤芯壳体21上设有朝向邻近前置滤芯组件1的方向延伸的后置滤芯进水管223,后置滤芯进水管223具有后置滤芯进水口2231。由此,在前置滤芯组件1内过滤后的水体可以经后置滤芯进水口2231、后置滤芯进水管223流入后置滤芯壳体21内。
如图2所示,后置滤芯22还包括第一后置滤芯端盖224和第二后置滤芯端盖226,第一后置滤芯端盖224上设有朝向邻近前置滤芯组件1的方向延伸的后置滤芯废水管225,后置滤芯废水管225具有后置滤芯废水出口2251。如此设置,经后置滤芯本体221过滤得到的废水可以经后置滤芯废水管225流至后置滤芯废水出口2251处,再经前置滤芯组件1流出。后置滤芯废水管225位于后置滤芯进水管223的径向内侧,由此,可以有效利用后置滤芯组件2内的空间,且后置滤芯进水管223和后置滤芯废水管225内的水体互不干扰,从而可以保证后置滤芯组件2内水体的有序流动。
第二后置滤芯端盖226设在第一后置滤芯端盖224的远离前置滤芯组件1的一侧,后置滤芯本体221设在第一后置滤芯端盖224和第二后置滤芯端盖226之间,后置滤芯本体221的外周壁与后置滤芯壳体21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出后置滤芯进水流路23。例如,在图3的示例中,后置滤芯本体221的上端可以与第一后置滤芯端盖224的内侧壁之间留有空隙,使得在后置滤芯本体221内处理后的废水可以经上述空隙流入后置滤芯废水管225内,有利于废水的排出。后置滤芯本体221的下端与第二后置滤芯端盖226的内侧壁之间也留有空隙,由此,后置滤芯进水流路23内的水体可以经上述空隙后流入后置滤芯本体221内进行过滤,方便水体的流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2和图3,前置滤芯组件1包括前置滤芯壳体14和前置滤芯15,前置滤芯壳体14的邻近后置滤芯组件2的一端形成有前置滤芯出水口1522、前置滤芯纯水进口1551和前置滤芯废水进口1541。由此,前置滤芯组件1工作时,在前置滤芯15内过滤后的水体可经前置滤芯出水口1522流入后置滤芯组件2内,在后置滤芯组件2内过滤后得到纯水和废水,可以分别经前置滤芯纯水进口1551和前置滤芯废水进口1541流入前置滤芯组件1内。前置滤芯15设在前置滤芯壳体14内,前置滤芯15的外周壁与前置滤芯壳体14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出前置滤芯进水流路16,前置滤芯进水流路16与原水进水口11连通。如此设置,原水经原水进水口11和前置滤芯进水流路16流至前置滤芯15处进行过滤,以除去原水中的杂质颗粒和有害物质。
进一步地,结合图2,前置滤芯包括第一前置滤芯端盖151、第二前置滤芯端盖152、前置滤芯本体153、前置滤芯废水管154和前置滤芯纯水管155,第一前置滤芯端盖151位于前置滤芯壳体14的远离后置滤芯组件2的一端。例如,在图2的示例中,第一前置滤芯端盖151邻近位于前置滤芯组件1的上端邻近原水进水口11、纯水出水口12和废水出水口13处。第二前置滤芯端盖152上设有朝向后置滤芯组件2延伸的前置滤芯出水管1521,前置滤芯出水管1521与后置滤芯进水管223相连。由此,经前置滤芯本体153过滤后的水体可以经前置滤芯出水管1521和后置滤芯进水管223流至后置滤芯组件2内,从而保证水体可以经前置滤芯组件1流入后置滤芯组件2内,进而保证复合滤芯100组件的正常过滤。
如图2所示,前置滤芯本体153设在第一前置滤芯端盖151和第二前置滤芯端盖152之间,前置滤芯本体153的外周壁与前置滤芯壳体14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出前置滤芯进水流路16。如此设置,前置滤芯进水流路16在前置滤芯壳体14内占用的空间较小,从而可以增大前置滤芯本体153在前置滤芯壳体14内的体积,进而提高前置滤芯本体153的过滤效率和过滤效果。此外,原水先经前置滤芯本体153进行过滤,可以将原水中的杂质小颗粒以及部分有害粒子除去,以减少原水中的有害物质。再经后置滤芯本体221进行二级过滤以得到有害物质含量更低的纯水,以供饮用。
结合图2,前置滤芯废水管154位于前置滤芯本体153的径向内侧,前置滤芯废水管154的两端分别具有废水出水口13和前置滤芯废水进口1541,前置滤芯废水管154与后置滤芯废水管225相连。当复合滤芯100工作时,后置滤芯本体221过滤得到的废水依次经后置滤芯废水管225、前置滤芯废水管154和废水出水口13流出至复合滤芯100外,废水可进行净化处理后再利用。前置滤芯纯水管155位于前置滤芯废水管154的径向内侧,前置滤芯纯水管155的两端分别具有纯水出水口12和前置滤芯纯水进口1551,前置滤芯纯水管155与后置滤芯出水管222相连。如此设置,在后置滤芯本体221内过滤得到的纯水经后置滤芯出水管222和前置滤芯纯水管155后从纯水出水口12流出。由此,水体在前置滤芯组件1和后置滤芯组件2内的流路简单,流动速率快,进而复合滤芯100的过滤效率高,且复合滤芯内水体流路占用空间较小,从而复合滤芯100的体积较小,方便了复合滤芯100的安装和使用。
可选地,参照图2,前置滤芯本体153和前置滤芯废水管154之间形成有前置滤芯出水流路156,前置滤芯出水流路156邻近后置滤芯组件2的一端与前置滤芯出水管1521相连。由此,在前置滤芯本体153内过滤后的水体可以经前置滤芯出水流路156流入前置滤芯出水管1521内,然后顺利地流入后置滤芯组件2内进行过滤。
例如,在图2-图4的示例中,前置滤芯纯水管155可以位于前置滤芯本体153径向内侧的中心处,前置滤芯纯水管155的中心轴线与后置滤芯出水管222的中心轴线重合。由此,可以缩短纯水在复合滤芯100内的流动路径,有利于纯水从纯水出水口12处流出,进而提高复合滤芯100的过滤效率。
可选地,结合图2,前置滤芯纯水管155的邻近后置滤芯22的一端伸入后置滤芯出水管222内,由此,增大了前置滤芯纯水管155和后置滤芯出水管222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纯水从后置滤芯出水管222流入前置滤芯纯水管155内,使得后置滤芯出水管222内的水体不易从后置滤芯出水管222和前置滤芯纯水管155的连接处泄漏,保证了水体正常的流动,且后置滤芯出水管222与前置滤芯纯水管155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前置滤芯纯水管155与后置滤芯出水管222密封连接。例如,后置滤芯出水管222和前置滤芯纯水管155之间可以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密封圈(图未示出),第一密封圈可以密封后置滤芯出水管222的内侧壁和前置滤芯纯水管155的外侧壁之间的空隙,以进一步减少后置滤芯出水管222内水体的泄漏。同时,也使得后置滤芯出水管222和前置滤芯纯水管155之间的装配更加紧固。但不限于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2和图3,后置滤芯废水管225的邻近前置滤芯15的一端伸入前置滤芯废水管154内,且后置滤芯废水管225与前置滤芯废水管154密封连接。例如,后置滤芯废水管225和前置滤芯废水管154之间可以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密封圈(图未示出),以密封后置滤芯废水管225的外侧壁和前置滤芯废水管154的内测壁之间的缝隙。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避免废水从后置滤芯废水管225和前置滤芯废水管154的连接处流出,保证废水的顺利流动;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后置滤芯废水管225和前置滤芯废水管154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可选地,后置滤芯进水管223伸入前置滤芯出水管1521内,由此,在前置滤芯本体153内过滤后的水体可以经前置滤芯出水管1521顺利流入后置滤芯进水管223内,从而保证水体在前置滤芯组件1和后置滤芯组件2的流动。后置滤芯进水管223与前置滤芯出水管1521密封连接,例如,后置滤芯进水管223和前置滤芯出水管1521之间可以设置至少一个第三密封圈(图未示出)。由此,可以减少前置滤芯出水管1521内水体的外漏,进而提高水体的过滤效率。
可选地,前置滤芯本体153可以包括PP棉滤芯和活性炭滤芯,活性炭滤芯位于PP棉滤芯的径向内侧。当原水从前置滤芯进水流路16流入前置滤芯本体153处后,先经过PP棉滤芯过滤除去原水中的杂质颗粒,再将经PP棉滤芯过滤后的水体经活性炭滤芯进行化学吸附,以除去水体中的杂质离子,然后经活性炭滤芯过滤后的水体流入后置滤芯本体221进行过滤。由此,复合滤芯100过滤后的水体水质较好,且过滤效率较高,可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但不限于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前置滤芯组件1和后置滤芯组件2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朝向后置滤芯组件2和前置滤芯组件1中的另一个延伸的延伸部17,延伸部17的内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卡槽171,后置滤芯组件2和前置滤芯组件1中的另一个的外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卡扣24,后置滤芯组件2与前置滤芯组件1通过卡扣24和卡槽171实现可拆卸地相连。例如,在图4和图5的示例中,前置滤芯组件1上设有延伸部17,后置滤芯组件2上设有卡扣24。由此,通过卡扣24和卡槽171的配合,实现了后置滤芯组件2与前置滤芯组件1的可拆卸连接,有利于后置滤芯组件2或前置滤芯组件1的更换,进而提高前置滤芯组件1或后置滤芯组件2的利用率。另外,也有利于后置滤芯组件2和前置滤芯组件1的生产加工和装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卡槽171沿延伸部17的周向延伸,卡槽171的一端形成有贯穿延伸部17的邻近前置滤芯组件1和后置滤芯组件2中的另一个的一侧表面的开口172,卡扣24沿前置滤芯组件1和后置滤芯组件2中的另一个的外周面的周向延伸。例如,在图4的示例中,卡槽171的底端形成有贯穿延伸部17的邻近后置滤芯组件2的一侧表面的开口172。后置滤芯组件2与前置滤芯组件1安装时,卡扣24穿过开口172且配合在卡槽171的一端,相对转动后置滤芯组件2与前置滤芯组件1中的至少一个以使卡扣24在卡槽171内移动至卡槽171的另一端。此时,卡扣24位于卡槽171的上述另一端内与卡槽171卡接,从而完成了后置滤芯组件2与前置滤芯组件1之间的卡接。如此设置,后置滤芯组件2和前置滤芯组件1之间的装配操作简单,且装配效率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所示,卡槽171的一端的内壁面具有导向面173,导向面173与开口172相对,从卡槽171的一端朝向卡槽171的另一端的方向、导向面173朝向远离开口172的方向倾斜延伸。如此设置,在卡扣24和卡槽171的装配过程中,导向面173对卡扣24的移动起到了导向作用,使得卡扣24可以顺利地移动至卡槽171内,进而提高了前置滤芯组件1和后置滤芯组件2之间的装配精确度和装配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卡扣24的一端设有限位凸起241,限位凸起241朝向远离前置滤芯组件1和后置滤芯组件2中的其中一个的方向延伸。例如,在图5的示例中,后置滤芯组件2上的卡扣24朝向远离前置滤芯组件1的方向延伸。当卡扣24配合在卡槽171的另一端时限位凸起241与开口172的邻近卡槽171的另一端的侧壁止抵。由此,限位凸起241对卡扣24起到了限位作用,限定了卡扣24在卡槽171内的移动范围,使得卡扣24和卡槽171的装配操作更加简单。
例如,在图4和图5的示例中,卡扣24和卡槽171均设置有两个,每个卡扣24和卡槽171一一相对配合,且两个卡扣24沿后置滤芯组件2和前置滤芯组件1中的一个的中心轴线正对,两个卡槽171绕后置滤芯组件2和前置滤芯组件1中的另一个的中心轴线正对。由此,前置滤芯组件1和后置滤芯组件2的装配更加稳定,有利于复合滤芯100的正常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净水器,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复合滤芯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水器,通过设置复合滤芯100,净水器净化效果较好,且复合滤芯100使用率高,降低了净化器的使用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水器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置滤芯组件,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一端形成有原水进水口、纯水出水口和废水出水口,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另一端形成有前置滤芯出水口、前置滤芯纯水进口和前置滤芯废水进口,所述前置滤芯纯水进口与所述纯水出水口连通,所述前置滤芯废水进口与所述废水出水口连通;
后置滤芯组件,所述后置滤芯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所述另一端可拆卸地相连,所述后置滤芯组件的所述一端形成有后置滤芯进水口、后置滤芯废水出口和后置滤芯纯水出口,所述后置滤芯进水口与所述前置滤芯出水口连通,所述后置滤芯废水出口与所述前置滤芯废水进口连通,所述后置滤芯纯水出口与所述前置滤芯纯水进口连通;
当所述复合滤芯工作时,原水适于从所述原水进水口进入到所述前置滤芯组件内,所述原水在所述前置滤芯组件内过滤后经所述前置滤芯出水口和所述后置滤芯进水口流入所述后置滤芯组件内,并在所述后置滤芯组件内过滤后得到纯水和废水,所述纯水经所述后置滤芯纯水出口和所述前置滤芯纯水进口从所述纯水出水口流出,所述废水经所述后置滤芯废水出口和所述前置滤芯废水进口后从所述废水出水口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滤芯组件包括:
后置滤芯壳体,所述后置滤芯壳体的邻近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一端形成有所述后置滤芯进水口、所述后置滤芯废水出口和所述后置滤芯纯水出口;
后置滤芯,所述后置滤芯设在所述后置滤芯壳体内,所述后置滤芯的外周壁与所述后置滤芯壳体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出后置滤芯进水流路,所述后置滤芯进水流路与所述后置滤芯进水口连通,所述后置滤芯包括后置滤芯本体和后置滤芯出水管,所述后置滤芯出水管位于所述后置滤芯本体的径向内侧,所述后置滤芯出水管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连通孔,所述后置滤芯出水管的邻近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一端具有所述后置滤芯纯水出口,且所述后置滤芯出水管的邻近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所述一端穿设在所述后置滤芯废水出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滤芯壳体上设有朝向邻近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方向延伸的后置滤芯进水管,所述后置滤芯进水管具有所述后置滤芯进水口;
所述后置滤芯还包括:
第一后置滤芯端盖,所述第一后置滤芯端盖上设有朝向邻近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方向延伸的后置滤芯废水管,所述后置滤芯废水管具有所述后置滤芯废水出口,所述后置滤芯废水管位于所述后置滤芯进水管的径向内侧;
第二后置滤芯端盖,所述第二后置滤芯端盖设在所述第一后置滤芯端盖的远离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一侧,所述后置滤芯本体设在所述第一后置滤芯端盖和所述第二后置滤芯端盖之间,所述后置滤芯本体的外周壁与所述后置滤芯壳体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出所述后置滤芯进水流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包括:
前置滤芯壳体,所述前置滤芯壳体的邻近所述后置滤芯组件的一端形成有所述前置滤芯出水口、所述前置滤芯纯水进口和所述前置滤芯废水进口;
前置滤芯,所述前置滤芯设在所述前置滤芯壳体内,所述前置滤芯的外周壁与所述前置滤芯壳体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出前置滤芯进水流路,所述前置滤芯进水流路与所述原水进水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滤芯包括:
第一前置滤芯端盖,所述第一前置滤芯端盖位于所述前置滤芯壳体的远离所述后置滤芯组件的一端;
第二前置滤芯端盖,所述第二前置滤芯端盖上设有朝向所述后置滤芯组件延伸的前置滤芯出水管,所述前置滤芯出水管与所述后置滤芯进水管相连;
前置滤芯本体,所述前置滤芯本体设在所述第一前置滤芯端盖和所述第二前置滤芯端盖之间,所述前置滤芯本体的外周壁与所述前置滤芯壳体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出所述前置滤芯进水流路;
前置滤芯废水管,所述前置滤芯废水管位于所述前置滤芯本体的径向内侧,所述前置滤芯废水管的两端分别具有所述废水出水口和所述前置滤芯废水进口,所述前置滤芯废水管与所述后置滤芯废水管相连;
前置滤芯纯水管,所述前置滤芯纯水管位于所述前置滤芯废水管的径向内侧,所述前置滤芯纯水管的两端分别具有所述纯水出水口和所述前置滤芯纯水进口,所述前置滤芯纯水管与所述后置滤芯出水管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滤芯纯水管的邻近所述后置滤芯的一端伸入所述后置滤芯出水管内,且所述前置滤芯纯水管与所述后置滤芯出水管密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滤芯废水管的邻近所述前置滤芯的一端伸入所述前置滤芯废水管内,且所述后置滤芯废水管与所述前置滤芯废水管密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滤芯进水管伸入所述前置滤芯出水管内,且所述后置滤芯进水管与所述前置滤芯出水管密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和所述后置滤芯组件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朝向所述后置滤芯组件和所述前置滤芯组件中的另一个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卡槽;
所述后置滤芯组件和所述前置滤芯组件中的所述另一个的外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卡扣,所述后置滤芯组件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通过所述卡扣和所述卡槽实现可拆卸地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沿所述延伸部的周向延伸,所述卡槽的一端形成有贯穿所述延伸部的邻近所述前置滤芯组件和所述后置滤芯组件中的所述另一个的一侧表面的开口;
所述卡扣沿所述前置滤芯组件和所述后置滤芯组件中的所述另一个的外周面的周向延伸;
所述后置滤芯组件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安装时,所述卡扣穿过开口且配合在所述卡槽的所述一端,相对转动所述后置滤芯组件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以使所述卡扣在所述卡槽内移动至所述卡槽的另一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所述一端的内壁面具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与所述开口相对,
从所述卡槽的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卡槽的所述另一端的方向、所述导向面朝向远离所述开口的方向倾斜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的一端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朝向远离所述前置滤芯组件和所述后置滤芯组件中的所述其中一个的方向延伸,当所述卡扣配合在所述卡槽的所述另一端时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开口的邻近所述卡槽的所述另一端的侧壁止抵。
13.一种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滤芯。
CN202222156926.2U 2022-08-16 2022-08-16 复合滤芯及具有其的净水器 Active CN2186424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56926.2U CN218642494U (zh) 2022-08-16 2022-08-16 复合滤芯及具有其的净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56926.2U CN218642494U (zh) 2022-08-16 2022-08-16 复合滤芯及具有其的净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42494U true CN218642494U (zh) 2023-03-17

Family

ID=85490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56926.2U Active CN218642494U (zh) 2022-08-16 2022-08-16 复合滤芯及具有其的净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424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642494U (zh) 复合滤芯及具有其的净水器
CN213569755U (zh) 一种净水机用复合滤芯
CN211799095U (zh) 一种具有多重过滤结构的原水预处理装置
CN211170137U (zh) 一种复合滤芯结构、多级组合滤芯、净水机
CN218088994U (zh) 复合滤芯及具有其的净水器
CN111807538A (zh) 净水机系统
CN212609921U (zh) 一种ro复合滤芯
CN215480100U (zh) 滤芯组件及具有其的净水器
CN111115883A (zh) 复合滤芯和具有其的水处理装置
CN212559716U (zh) 净水机系统
CN211226615U (zh) 滤芯组件和超滤净水器
CN210163222U (zh) 一种与后置活性炭复合的分体式反渗透滤芯及其净水器
CN213433247U (zh) 一种滤芯结构和净水装置
CN212770122U (zh) 水路板和滤芯组件
CN209906496U (zh) 一种一体复合滤芯
CN208471579U (zh) 滤芯座及净水机
CN220745421U (zh) 复合滤芯及净水系统
CN214693549U (zh) 集成滤芯及净水装置
CN218306678U (zh) 一种能延长滤芯使用寿命的净水器
CN220939589U (zh) 一种黑水处理器、滤芯结构及净水机
CN220376402U (zh) 一种净水设备的复合滤芯
CN215138658U (zh) 一种反渗透膜滤芯筒体套件
CN210885355U (zh) 倒置式复合滤芯
CN218491536U (zh) 一种复合滤芯及净水机
CN210278451U (zh) 一种净水器及其复合滤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