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18575U - 一种皮带传输机自适应重型缓冲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皮带传输机自适应重型缓冲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618575U CN218618575U CN202222671932.1U CN202222671932U CN218618575U CN 218618575 U CN218618575 U CN 218618575U CN 202222671932 U CN202222671932 U CN 202222671932U CN 218618575 U CN218618575 U CN 2186185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fting
- plate
- belt
- buffer
- fixedly conne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76 industrial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528 severe inju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皮带传输机自适应重型缓冲床,涉及皮带传输机技术领域;而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安装有多个缓冲板,所述支撑板的下端连接有四个支撑块,且四个支撑块的下端共同连接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连接板和驱动电机,两个所述连接板的顶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升降箱,两个所述转动杆的顶端均连接有第一皮带轮,两个所述第一皮带轮的外表面共同套接有第一传动皮带,同一个所述升降箱中的两个升降杆的顶端均贯穿升降箱并共同与支撑块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板的下端共同连接有缓冲装置;本实用新型便于进行高度位置的调节,并且该缓冲床的二次缓冲效果更好,可有效避免该缓冲床易出现损坏的情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皮带传输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皮带传输机自适应重型缓冲床。
背景技术
皮带传输机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货物搬运等领域,而缓冲床是皮带传输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大大地降低物料下落时的冲击力,可改善落料点的受力状况。
申请号为CN201720886444.9的文件公开了“一种皮带输送机的缓冲床”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皮带输送机的缓冲床,所述缓冲座由多个平行设置的缓冲架构成;所述缓冲座的上端中心处设有中支架,且中支架两侧设有活动支架,且上述活动支架通过多个平行分布的转动组件可转动的设置在缓冲座上;所述中支架和活动支架之间还设有侧支架;所述中支架、侧支架和活动支架上端设有缓冲条组件;所述缓冲条组件由从上而下设置的缓冲条、橡胶板和铝合金槽钢构成;所述缓冲条的材质为高分子材料,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缓冲条组件由高分子材料的缓冲条,橡胶板以及铝合金钢槽构成,使用寿命和承载能力强,同时还能调节活动支架的角度,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但是现有技术还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这些缓冲床不便于进行高度位置的调节,不便于配合处于不同高度处的皮带传输机进行使用,降低了整个缓冲床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其次,这些缓冲床的二次缓冲效果不好,使得整个缓冲床在承接重型物件时易出现较严重的损坏。
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人提出一种皮带传输机自适应重型缓冲床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缓冲床不便进行高度的调节以及缓冲床二次缓冲效果不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带传输机自适应重型缓冲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皮带传输机自适应重型缓冲床,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侧为相互对称的倾斜状,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安装有多个缓冲板,所述支撑板的下端连接有四个支撑块,且四个支撑块的下端共同连接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连接板和驱动电机,所述连接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板的顶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升降箱,四个所述升降箱成矩形阵列分布,且升降箱的宽度与连接板的宽度相同,所述支撑块为锲型块,且支撑块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与升降箱的长度和宽度相同,两个所述连接板的顶端中部均穿插设有转动杆,两个所述转动杆的顶端均连接有第一皮带轮,两个所述第一皮带轮的外表面共同套接有第一传动皮带,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第一皮带轮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下内壁的上转动连接有三个第二皮带轮,且三个第二皮带轮的外表面共同套接有第二传动皮带,所述转动杆的下端与位于中间的第二皮带轮固定连接,位于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二皮带轮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且两个螺纹杆的顶端均贯穿连接板并分别与两个升降箱的上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套接有移动块,所述升降箱的下内壁两侧均连接有导向杆,且导向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升降杆,所述移动块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升降杆固定连接;同一个所述升降箱中的两个升降杆的顶端均贯穿升降箱并共同与支撑块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板的下端共同连接有缓冲装置,使用时,先将整个缓冲床放置在合适的工作位置处,当需要对整个缓冲床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时,可启动升降装置中的驱动电机,使驱动电机带动其中一个第一皮带轮进行旋转,在第一传动皮带的作用下,另一个第一皮带轮也会开始进行旋转,使得两个转动杆开始同时进行旋转,当转动杆开始旋转时,连接板内的其中一个第二皮带轮就会开始进行旋转,在第二传动皮带的作用下,另两个第二皮带轮就会开始进行旋转,使得螺纹杆开始进行旋转,此时在移动块和导向杆的作用下,升降杆就会进行上下移动,从而可对整个缓冲床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
优选地,所述缓冲装置包括U型板,所述U型板的两端均连接有固定板,且四个固定板成矩形阵列分布,四个所述固定板的顶端均开有上下贯通的固定孔,所述U型板的内部两侧均开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两侧内壁下部均连接有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均套接有第一弹簧减震器和活动块,两个所述活动块的背对面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弹簧减震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活动块的顶端均连接有两个第一安装板,且同一个活动块顶端连接的两个第一安装板之间均铰接有活动杆,两个所述活动杆的上部两侧均铰接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顶端连接有活动板,所述连接板的下端活动贯穿U型板并与活动板固定连接,当整个缓冲床的高度位置调节好后,可通过紧固螺栓和固定孔将固定板与所放置的平面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可完成对整个缓冲床的固定,当该缓冲床在承接物件时,物件会落在支撑板上的缓冲板上,缓冲板可对物件掉落时产生的冲击力进行第一次缓冲,而当冲击力过大时,连接板会带动缓冲装置中U型板内的活动板进行下移,这时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作用下,活动杆会产生倾斜角度的变化,使得活动块能够顺着固定杆进行移动以对第一弹簧减震器进行挤压,使得第一弹簧减震器对这种冲击力进行二次缓冲和吸收。
优选地,所述活动板的下端连接有T型板,所述T型板位于四个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U型板的下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减震器,且T型板位于第二弹簧减震器的正上方,当活动板在下移时,T型板也会随之进行下移来对第二弹簧减震器进行挤压,使得第二弹簧减震器配合第一弹簧减震器来对这种冲击力进行二次缓冲和吸收,避免该缓冲床在承接重型物件时易产生较严重的损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升降装置,在其中的驱动电机、第一皮带轮、第一传动皮带、转动杆、第二皮带轮和第二传动皮带的作用下,可使螺纹杆能够进行旋转,此时在移动块和导向杆的配合下,可使升降杆能够进行上下移动,从而可对整个缓冲床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使得该缓冲床便于配合处于不同高度位置处的皮带传输机进行使用,提高了整个缓冲床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缓冲装置,该缓冲床在进行二次缓冲时,连接板会带动活动板进行下移,在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活动杆、活动块和T型板的作用下,第一弹簧减震器和第二弹簧减震器就会被挤压,从而可对冲击力进行更好的二次缓冲和吸收,避免该缓冲床在承接重型物件时易出现较严重的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升降装置部分结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缓冲装置剖面图。
图中:1、支撑板;2、升降装置;3、缓冲装置;4、缓冲板;5、支撑块;6、固定板;7、固定孔;21、连接板;22、升降箱;23、转动杆;24、第一传动皮带;25、第一皮带轮;26、驱动电机;27、升降杆;211、第二皮带轮;212、第二传动皮带;221、移动块;222、螺纹杆;223、导向杆;31、第一弹簧减震器;32、活动块;33、第二弹簧减震器;34、固定杆;35、活动板;36、活动杆;37、第二安装板;38、T型板;39、第一安装板;301、U型板;302、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皮带传输机自适应重型缓冲床,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的顶端安装有多个缓冲板4,支撑板1的下端连接有四个支撑块5,且四个支撑块5的下端共同连接有升降装置2;升降装置2包括连接板21和驱动电机26,连接板21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板21的顶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升降箱22,两个连接板21的顶端中部均穿插设有转动杆23,两个转动杆23的顶端均连接有第一皮带轮25,两个第一皮带轮25的外表面共同套接有第一传动皮带24,驱动电机26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第一皮带轮25固定连接,连接板21的下内壁的上转动连接有三个第二皮带轮211,且三个第二皮带轮211的外表面共同套接有第二传动皮带212,转动杆23的下端与位于中间的第二皮带轮211固定连接,位于两侧的两个第二皮带轮211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222,且两个螺纹杆222的顶端均贯穿连接板21并分别与两个升降箱22的上内壁转动连接,螺纹杆222的外表面套接有移动块221,升降箱22的下内壁两侧均连接有导向杆223,且导向杆223的外表面套接有升降杆27,移动块2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升降杆27固定连接;同一个升降箱22中的两个升降杆27的顶端均贯穿升降箱22并共同与支撑块5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板21的下端共同连接有缓冲装置3,使用时,先将整个缓冲床放置在合适的工作位置处,当需要对整个缓冲床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时,可启动升降装置2中的驱动电机26,使驱动电机26带动其中一个第一皮带轮25进行旋转,在第一传动皮带24的作用下,另一个第一皮带轮25也会开始进行旋转,使得两个转动杆23开始同时进行旋转,当转动杆23开始旋转时,连接板21内的其中一个第二皮带轮211就会开始进行旋转,在第二传动皮带212的作用下,另两个第二皮带轮211就会开始进行旋转,使得螺纹杆222开始进行旋转,此时在移动块221和导向杆223的作用下,升降杆27就会进行上下移动,从而可对整个缓冲床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
支撑块5为锲型块,且支撑块5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与升降箱22的长度和宽度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支撑块5对支撑板1的支撑效果更好。
四个升降箱22成矩形阵列分布,且升降箱22的宽度与连接板21的宽度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整个缓冲床在进行升降时更加稳定。
支撑板1的两侧为相互对称的倾斜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整个缓冲床的结构更加稳定。
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缓冲装置3包括U型板301,U型板301的内部两侧均开有空腔302,空腔302的两侧内壁下部均连接有固定杆34,两个固定杆34的外表面均套接有第一弹簧减震器31和活动块32,两个活动块32的背对面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弹簧减震器31固定连接,两个活动块32的顶端均连接有两个第一安装板39,且同一个活动块32顶端连接的两个第一安装板39之间均铰接有活动杆36,两个活动杆36的上部两侧均铰接有第二安装板37,第二安装板37的顶端连接有活动板35,连接板21的下端活动贯穿U型板301并与活动板35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装置3的设置,可使整个缓冲床在承接重型物件时的二次缓冲效果更好。
活动板35的下端连接有T型板38,U型板301的下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减震器33,且T型板38位于第二弹簧减震器33的正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弹簧减震器33可配合第一弹簧减震器31进行使用,使得整个缓冲床的缓冲效果更好。
U型板301的两端均连接有固定板6,且四个固定板6成矩形阵列分布,四个固定板6的顶端均开有上下贯通的固定孔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6和固定孔7的设置,可便于对整个缓冲床进行固定。
T型板38位于四个第二安装板37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整个缓冲床的结构更加合理。
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整个缓冲床放置在合适的工作位置处,当需要对整个缓冲床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时,可启动升降装置2中的驱动电机26,使驱动电机26带动其中一个第一皮带轮25进行旋转,在第一传动皮带24的作用下,另一个第一皮带轮25也会开始进行旋转,使得两个转动杆23开始同时进行旋转,当转动杆23开始旋转时,连接板21内的其中一个第二皮带轮211就会开始进行旋转,在第二传动皮带212的作用下,另两个第二皮带轮211就会开始进行旋转,使得螺纹杆222开始进行旋转,此时在移动块221和导向杆223的作用下,升降杆27就会进行上下移动,从而可对整个缓冲床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当整个缓冲床的高度位置调节好后,可通过紧固螺栓和固定孔7将固定板6与所放置的平面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可完成对整个缓冲床的固定,当该缓冲床在承接物件时,物件会落在支撑板1上的缓冲板4上,缓冲板4可对物件掉落时产生的冲击力进行第一次缓冲,而当冲击力过大时,连接板21会带动缓冲装置3中U型板301内的活动板35进行下移,这时在第一安装板39和第二安装板37的作用下,活动杆36会产生倾斜角度的变化,使得活动块32能够顺着固定杆34进行移动以对第一弹簧减震器31进行挤压,使得第一弹簧减震器31对这种冲击力进行二次缓冲和吸收,当活动板35在下移时,T型板38也会随之进行下移来对第二弹簧减震器33进行挤压,使得第二弹簧减震器33配合第一弹簧减震器31来对这种冲击力进行二次缓冲和吸收,避免该缓冲床在承接重型物件时易产生较严重的损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皮带传输机自适应重型缓冲床,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顶端安装有多个缓冲板(4),所述支撑板(1)的下端连接有四个支撑块(5),且四个支撑块(5)的下端共同连接有升降装置(2);
所述升降装置(2)包括连接板(21)和驱动电机(26),所述连接板(2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板(21)的顶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升降箱(22),两个所述连接板(21)的顶端中部均穿插设有转动杆(23),两个所述转动杆(23)的顶端均连接有第一皮带轮(25),两个所述第一皮带轮(25)的外表面共同套接有第一传动皮带(24),所述驱动电机(26)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第一皮带轮(25)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21)的下内壁的上转动连接有三个第二皮带轮(211),且三个第二皮带轮(211)的外表面共同套接有第二传动皮带(212),所述转动杆(23)的下端与位于中间的第二皮带轮(211)固定连接,位于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二皮带轮(211)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222),且两个螺纹杆(222)的顶端均贯穿连接板(21)并分别与两个升降箱(22)的上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222)的外表面套接有移动块(221),所述升降箱(22)的下内壁两侧均连接有导向杆(223),且导向杆(223)的外表面套接有升降杆(27),所述移动块(2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升降杆(27)固定连接;
同一个所述升降箱(22)中的两个升降杆(27)的顶端均贯穿升降箱(22)并共同与支撑块(5)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板(21)的下端共同连接有缓冲装置(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带传输机自适应重型缓冲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5)为锲型块,且支撑块(5)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与升降箱(22)的长度和宽度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带传输机自适应重型缓冲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3)包括U型板(301),所述U型板(301)的内部两侧均开有空腔(302),所述空腔(302)的两侧内壁下部均连接有固定杆(34),两个所述固定杆(34)的外表面均套接有第一弹簧减震器(31)和活动块(32),两个所述活动块(32)的背对面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弹簧减震器(3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活动块(32)的顶端均连接有两个第一安装板(39),且同一个活动块(32)顶端连接的两个第一安装板(39)之间均铰接有活动杆(36),两个所述活动杆(36)的上部两侧均铰接有第二安装板(37),所述第二安装板(37)的顶端连接有活动板(35),所述连接板(21)的下端活动贯穿U型板(301)并与活动板(35)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皮带传输机自适应重型缓冲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35)的下端连接有T型板(38),所述U型板(301)的下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减震器(33),且T型板(38)位于第二弹簧减震器(33)的正上方。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皮带传输机自适应重型缓冲床,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板(301)的两端均连接有固定板(6),且四个固定板(6)成矩形阵列分布,四个所述固定板(6)的顶端均开有上下贯通的固定孔(7)。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带传输机自适应重型缓冲床,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升降箱(22)成矩形阵列分布,且升降箱(22)的宽度与连接板(21)的宽度相同。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皮带传输机自适应重型缓冲床,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板(38)位于四个第二安装板(37)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带传输机自适应重型缓冲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两侧为相互对称的倾斜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71932.1U CN218618575U (zh) | 2022-10-11 | 2022-10-11 | 一种皮带传输机自适应重型缓冲床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71932.1U CN218618575U (zh) | 2022-10-11 | 2022-10-11 | 一种皮带传输机自适应重型缓冲床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618575U true CN218618575U (zh) | 2023-03-14 |
Family
ID=85470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67193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8618575U (zh) | 2022-10-11 | 2022-10-11 | 一种皮带传输机自适应重型缓冲床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618575U (zh) |
-
2022
- 2022-10-11 CN CN202222671932.1U patent/CN21861857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592721U (zh) | 一种基于机械手的包装机 | |
CN218797399U (zh) | 自动称重分拣装置 | |
CN218618575U (zh) | 一种皮带传输机自适应重型缓冲床 | |
CN109625884B (zh) | 一种基于智能装配机构的自动化生产线 | |
CN218618433U (zh) | 一种感应式升降仓储平台 | |
CN108321110B (zh) | 一种缓存升降装置 | |
CN215206989U (zh) | 一种建筑工程用块状物料提升装置 | |
CN215374512U (zh) | 一种汽车底盘强度碰撞装置 | |
CN213010613U (zh) | 一种上料装置 | |
CN210683073U (zh) | 一种气缸式提升机 | |
CN214314954U (zh) | 一种用于工业机械设备电机安装用辅助装置 | |
CN112172019A (zh) | 一种包胶注塑机的排布式上料装置 | |
CN218057015U (zh) | 一种提升机配重轮式张紧装置 | |
CN218595235U (zh) | 一种重载智能仓储装置 | |
CN216072919U (zh) | 一种倍速线皮带差传动头尾升降机 | |
CN219708177U (zh) | 一种基于机械臂抓取的运输平台 | |
CN219278184U (zh) | 条形金属件运输箱体结构 | |
CN215777835U (zh) | 一种洗地机刷盘压力调节装置 | |
CN218967723U (zh) | 一种人工智能设备运输保护装置 | |
CN212799190U (zh) | 一种电梯补偿链的检修设备 | |
CN219684305U (zh) | 一种蒸发器用激光切割板材的去废料装置 | |
CN110713133B (zh) | 一种升降装置 | |
CN212424381U (zh) | 高度可调的直线皮带机 | |
CN221342443U (zh) | 一种链式板材缓存设备 | |
CN218185839U (zh) | 一种高牢靠性文件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