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16154U - 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16154U
CN218616154U CN202223218857.XU CN202223218857U CN218616154U CN 218616154 U CN218616154 U CN 218616154U CN 202223218857 U CN202223218857 U CN 202223218857U CN 218616154 U CN218616154 U CN 2186161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er
air
air inlet
evaporator
auto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1885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嵩勇
刘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1885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161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161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161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用于解决汽车空调系统在保证其制冷性能的情况下,降低制冷过程中能量消耗的技术问题。该汽车包括通风组件、蒸发器、喷淋装置以及冷凝器。通过蒸发器与冷凝器分别上下布置于第一通风管道以及第二通风管道,喷淋装置可以收集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从而可以通过回收利用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的自身冷量,提高空调系统的制冷效果,并且可以降低制冷过程中消耗的能量。

Description

汽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人们的出行效率在不断提升。汽车作为日常出行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汽车空调系统的功能要求和能耗要求不断提高。汽车空调系统是实现对车厢内空气进行制冷以及换气等的装置。空调系统可以控制车厢内的温度,以便把车厢内的温度控制到令人舒适的水平,从而可以为乘车人员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降低驾驶员的疲劳程度,提高行车安全。
然而,汽车空调系统作为汽车车厢温度调整装置,能耗水平很重要。车厢内部的温度热管理在汽车能源消耗的占比较大。汽车空调系统在保证其制冷性能的情况下,降低制冷过程中的能量消耗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以解决汽车空调系统在保证其制冷性能的情况下,降低制冷过程中能量消耗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
通风组件,包括外管体以及中间隔板,中间隔板设置于外管体内,中间隔板将外管体分隔为第一通风管道以及第二通风管道,沿竖直方向,第一通风管道位于第二通风管道的上方;
蒸发器,设置于第一通风管道内;
喷淋装置,设置于中间隔板,沿竖直方向,喷淋装置设置于蒸发器下方;
冷凝器,设置于第二通风管道内,沿竖直方向,冷凝器设置于喷淋装置下方,喷淋装置面向冷凝器设置。
本申请的汽车,通过蒸发器以及冷凝器上下布置的方式,可以在制冷剂吸收热量而汽化的过程中,把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引流至冷凝器,从而使得冷凝水可以与冷凝器进行换热。设置于中间隔板的喷淋装置,可以把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细化成水雾状,再将水雾状的冷凝水均匀喷淋到冷凝器的表面,进而可以进一步提升冷凝水与冷凝器的换热效率。因此,本申请的汽车可以在保证汽车空调系统具有正常的制冷性能的情况下,通过利用冷凝水自身的温度,进而达到可以降低制冷过程中的能量消耗的效果。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风管道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外管体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蒸发器设置于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之间。第二通风管道包括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外管体上设置有第二进风口。冷凝器设置于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之间。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喷淋装置位于蒸发器面向第一出风口的一侧。冷凝器位于喷淋装置面向第二出风口的一侧。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中间隔板包括倾斜部。倾斜部设置于蒸发器的下方。沿竖直方向,倾斜部靠近第一进风口的一端高于靠近第一出风口的一端,喷淋装置设置于倾斜部靠近第一出风口的一端。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凝器朝向第二出风口的方向倾斜。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管体设置有排水通孔。沿竖直方向,排水通孔位于冷凝器的下方。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汽车还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第一风机设置于第一通风管道内。第二风机设置于第二通风管道内。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机位于蒸发器靠近第一进风口的一侧。第二风机位于冷凝器靠近第二进风口的一侧。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管体还包括第三进风口。沿水平方向,第三进风口位于中间隔板靠近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的一侧。第一通风管道以及第二通风管道中的一者与第三进风口相连通。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汽车还包括切换板。切换板可转动连接于中间隔板。切换板沿竖直方向翻转,以控制第一通风管道以及第二通风管道中的一者与第三进风口相连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通风组件;10a、第一通风管道;10b、第二通风管道;10c、第一进风口;10d、第一出风口;10e、第二进风口;10f、第二出风口;11、外管体;11a、排水通孔;111、第三进风口;12、中间隔板;121、倾斜部;
20、蒸发器;
30、喷淋装置;
40、冷凝器;
50、第一风机;
60、第二风机;
70、切换板;
X、竖直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申请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即本申请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垂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垂直,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平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汽车可以是内燃机汽车和电动汽车,在本申请中不作限定。示例性地,本申请的汽车可以是电动汽车。
汽车一般均配置有空调系统。空调系统是汽车重要的舒适性配置之一。蒸发器以及冷凝器是汽车空调系统的主要部件之一。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可以膨胀吸热,进而制冷剂可以冷却蒸发器。被冷却的蒸发器可以冷却来自鼓风机的气流,从而在汽车运行的情况下可以产生出冷气,以便在车厢内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可以降低车厢温度,提升用户的乘坐舒适性。具有良好的制冷效果的汽车可以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满意度和使用舒适度。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相关技术中的汽车空调系统在保证其制冷性能的情况下消耗较多能量的问题,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外界温度过高引起车厢内温度升高的情况下,汽车空调系统虽然可以有效地制冷产生冷气,但由于空调系统在制冷过程中需要压缩机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从而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但是蒸发器在制冷剂汽化吸收热量的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被直接排出车外。通常冷凝水自身的温度较低,其包含的冷量并没有被回收利用。
基于上述发现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汽车包括通风组件、蒸发器、喷淋装置以及冷凝器。通风组件包括外管体以及中间隔板。中间隔板将外管体分隔为第一通风管道以及第二通风管道。蒸发器与冷凝器分别上下布置于第一通风管道以及第二通风管道。沿竖直方向,喷淋装置设置于蒸发器下方,从而可以收集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进而将冷凝水进行水雾化处理。冷凝器设置于喷淋装置下方,并且喷淋装置面向冷凝器设置,以使经过水雾化处理的冷凝水均匀地喷淋至冷凝器的表面,从而提升冷凝水与冷凝器的换热效率。因此,本申请的汽车可以通过回收利用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的自身冷量,提高空调系统的制冷效果,并且可以降低制冷过程中消耗的能量。
下面结合图1所示的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汽车进行描述。
参见图1所示,本申请的汽车包括通风组件10、蒸发器20、喷淋装置30以及冷凝器40。蒸发器20作为实现制冷的热交换器,可以接收制冷剂。制冷剂在蒸发器20中可以迅速吸收热量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由于制冷剂吸收热量汽化,从而使得蒸发器20表面温度下降。来自外界的气体流过蒸发器20,可以被冷却后进入车厢,从而使得车厢的温度下降,起到制冷降温的效果。来自外界的水汽可以在蒸发器20的外表面冷凝形成冷凝水。在一些示例中,汽车还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可以压缩来自蒸发器20的气态制冷剂。并且,压缩机还可以将压缩之后的制冷剂输送至冷凝器40进行散热,从而实现换热。
通风组件10包括外管体11以及中间隔板12。中间隔板12设置于外管体11内。中间隔板12将外管体11分隔为第一通风管道10a以及第二通风管道10b。沿竖直方向X,第一通风管道10a位于第二通风管道10b的上方。通风组件10的外管体11可以形成封闭的内腔,从而可以为气体的流入、流出提供通路。第一通风管道10a以及第二通风管道10b相互独立设置,从而可以提供两个互不影响的气体通路。
在一些示例中,外管体11可以包括顶板以及底板。顶板以及中间隔板12之间形成第一通风管道10a。中间隔板12以及底板之间形成第二通风管道10b。
示例性地,中间隔板12、顶板以及底板可以是塑料板。
蒸发器20设置于第一通风管道10a内。制冷剂在蒸发器20吸收热量,进而降低蒸发器20自身的温度。来自外界的气体在第一通风管道10a内经过蒸发器20时,蒸发器20可以降低气体自身的温度,从而产生出冷气。在一些示例中,蒸发器20设置于顶板与中间隔板12之间。
喷淋装置30设置于中间隔板12。沿竖直方向X,喷淋装置30设置于蒸发器20下方。蒸发器20上形成的冷凝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可以从蒸发器20沿竖直方向X向下滴落。喷淋装置30设置于蒸发器20下方的方式,有利于喷淋装置30收集蒸发器20产生的冷凝水。喷淋装置30还可以把冷凝水细化成直径更小的水珠,从而可以增大冷凝水与冷凝器40的接触面积。喷淋装置30可以把雾化后的冷凝水喷淋到冷凝器40表面,从而提升换热效率。
在一些示例中,喷淋装置30可以设置于蒸发器20的正下方,也可以设置于蒸发器20的斜下方。
在一些示例中,喷淋装置30的喷淋角度可以调节。示例性地,喷淋装置30以固定角度把雾化后的冷凝水喷淋到冷凝器40表面。
冷凝器40设置于第二通风管道10b内。沿竖直方向X,冷凝器40设置于喷淋装置30下方。喷淋装置30面向冷凝器40设置。冷凝器40用于对高温的制冷剂散热。温度较低的冷凝水被喷淋到冷凝器40表面时,冷凝水可以利用自身的冷量对冷凝器40冷却,有利于冷凝器40给高温的制冷剂散热,从而提升冷凝器40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示例中,冷凝器40设置于中间隔板12与底板之间。
本申请的汽车包括通风组件10、蒸发器20、喷淋装置30以及冷凝器40。通风组件10包括外管体11以及中间隔板12。中间隔板12将外管体11分隔为第一通风管道10a以及第二通风管道10b。通过蒸发器20以及冷凝器40上下布置的方式,可以在制冷剂吸收热量而汽化的过程中,把蒸发器20产生的冷凝水引流至冷凝器40,从而使得冷凝水可以与冷凝器40进行换热。设置于中间隔板12的喷淋装置30,可以把蒸发器20产生的冷凝水细化成水雾状,再将水雾状的冷凝水均匀喷淋到冷凝器40的表面,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冷凝水与冷凝器40的换热效率。通过回收利用自身温度较低的冷凝水,并且将冷凝水用于冷却进入冷凝器40的高温制冷剂,从而达到可以降低制冷过程中的能量消耗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第一通风管道10a包括第一进风口10c和第一出风口10d。外管体11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10c。蒸发器20设置于第一进风口10c和第一出风口10d之间。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进风口10c可以与外界的大气环境相连通,而第一出风口10d与车厢的乘坐空间相连通。
第二通风管道10b包括第二进风口10e和第二出风口10f。外管体11上设置有第二进风口10e。冷凝器40设置于第二进风口10e和第二出风口10f之间。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进风口10e可以与外界的大气环境相连通,而第二出风口10f可以与车厢的乘坐空间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喷淋装置30位于蒸发器20面向第一出风口10d的一侧。喷淋装置30设置于蒸发器20的斜下方。冷凝器40位于喷淋装置30面向第二出风口10f的一侧。喷淋装置30设置于冷凝器40的斜上方。沿水平方向,喷淋装置30位于第一进风口10c和第一出风口10d之间,并且喷淋装置30位于蒸发器20和第一出风口10d之间。喷淋装置30位于蒸发器20面向第一出风口10d的一侧的设置方式可以使得冷凝水自身的冷量较大程度地被保存。冷凝水自身损耗的冷量可以沿着第一通风管道10a从第一出风口10d进入到车厢内,可以在避免能量浪费的同时降低车厢温度。
沿水平方向,冷凝器40位于第二进风口10e和第二出风口10f之间,并且冷凝器40位于喷淋装置30和第二出风口10f之间。冷凝器40位于喷淋装置30面向第二出风口10f的一侧的设置方式可以较好地保存冷凝水自身的冷量,从而有利于提高冷凝水与冷凝器40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中间隔板12包括倾斜部121。倾斜部121设置于蒸发器20的下方。蒸发器20产生的冷凝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可以滴落至倾斜部121。沿竖直方向X,倾斜部121靠近第一进风口10c的一端高于靠近第一出风口10d的一端,喷淋装置30设置于倾斜部121靠近第一出风口10d的一端。
在一些示例中,蒸发器20产生的冷凝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可以滴落至倾斜部121靠近第一进风口10c的一端。由于倾斜部121靠近第一进风口10c的一端高于靠近第一出风口10d的一端,因此冷凝水可以沿着倾斜部121从倾斜部121靠近第一进风口10c的一端流向靠近第一出风口10d的一端,从而有效收集冷凝水,并且保证冷凝水顺利流入设置于倾斜部121靠近第一出风口10d的一端的喷淋装置30。喷淋装置30可以将收集到的冷凝水汇集,并且可以将汇集后的冷凝水细化成水雾状,即喷淋装置30可以将汇集后的冷凝水细化为水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冷凝器40朝向第二出风口10f的方向倾斜,使得冷凝器40与外管体11的底板之间存在夹角。冷凝器40朝向第二出风口10f的方向倾斜的方式,可以增大喷淋装置30的喷淋范围,从而增大冷凝水与冷凝器40的有效接触面积,可以提高喷淋到冷凝器40表面的冷凝水的体积。冷凝器40朝向第二出风口10f的方向倾斜的方式,可以使得更多的冷凝水与冷凝器40进行换热,也可以有利于增加冷凝水在冷凝器40上的滞留时间,从而有利于提高冷凝水与冷凝器40之间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外管体11设置有排水通孔11a。沿竖直方向X,排水通孔11a位于冷凝器40的下方。蒸发器20产生的冷凝水通过中间隔板12的倾斜部121流入喷淋装置30,继而喷淋装置30将收集到的冷凝水喷淋至冷凝器40,最后,与冷凝器40交换热量之后的冷凝水由于自身受到重力的原因,会滴落到外管体11的底板上。外管体11设置有排水通孔11a的方式,可以使得冷凝水通过排水通孔11a流至车室外,避免冷凝水造成车体腐蚀的情况发生,从而可以延长车体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汽车还包括第一风机50和第二风机60。第一风机50设置于第一通风管道10a内。第二风机60设置于第二通风管道10b内。
在一些示例中,启动第一风机50,车厢外的空气可以从第一进风口10c进入第一通风管道10a。第一风机50可以把进入到第一通风管道10a内的空气送至蒸发器20。车厢外温度较高的空气经过第一风机50后到达温度较低的蒸发器20,从而达到对车厢外空气冷却的目的。冷却之后的空气经由第一通风管道10a流出第一出风口10d进入车厢,从而可以降低车厢温度,达到制冷的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启动第二风机60,车厢外的空气可以从第二进风口10e进入第二通风管道10b。第二风机60可以把进入到第二通风管道10b内的空气送至冷凝器40。第二风机60引入的空气可以加快冷凝水与冷凝器40的换热过程,从而有利于提高冷凝水与冷凝器40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第一风机50位于蒸发器20靠近第一进风口10c的一侧。第二风机60位于冷凝器40靠近第二进风口10e的一侧。第一风机50位于第一进风口10c和蒸发器20之间。第二风机60位于第二进风口10e和冷凝器40之间。第一风机50位于蒸发器20靠近第一进风口10c的一侧以及第二风机60位于冷凝器40靠近第二进风口10e的一侧的方式,可以更多地把车厢外新鲜的空气引入车厢内,从而提升车厢内的空气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外管体11还包括第三进风口111。沿水平方向,第三进风口111位于中间隔板12靠近第一进风口10c和第二进风口10e的一侧。第一通风管道10a以及第二通风管道10b中的一者与第三进风口111相连通。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通风管道10a与第三进风口111相连通。启动第一风机50,车厢外的空气可以从第一进风口10c进入第一通风管道10a。车厢内的空气可以从第三进风口111进入第一通风管道10a。第一风机50可以把进入到第一通风管道10a内的车厢外空气以及车厢内空气送至蒸发器20。车厢外温度较高的空气以及车厢内的空气经过第一风机50后到达温度较低的蒸发器20,从而达到对空气冷却的目的。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通风管道10b与第三进风口111相连通。启动第二风机60,车厢外的空气可以从第二进风口10e进入第二通风管道10b。车厢内的空气可以从第三进风口111进入第二通风管道10b。第二风机60可以把进入到第二通风管道10b内的车厢外空气以及车厢内空气送至冷凝器40。第二风机60引入的空气可以加快冷凝水与冷凝器40的换热过程,从而有利于提高冷凝水与冷凝器40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汽车还包括切换板70。切换板70可转动连接于中间隔板12。切换板70沿竖直方向X翻转,以控制第一通风管道10a以及第二通风管道10b中的一者与第三进风口111相连通。
在一些示例中,切换板70沿竖直方向X向上翻转,可以控制第二通风管道10b与第三进风口111相连通。切换板70沿竖直方向X向下翻转,可以控制第一通风管道10a与第三进风口111相连通。
在一些示例中,切换板70与中间隔板12之间通过转轴实现可转动连接。示例性地,汽车还包括电机。转轴与电机相连。切换板70与转轴相连。电机带动转轴转动以驱动切换板70相对中间隔板12翻转。
在一些示例中,切换板70可以是塑料板。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风组件,包括外管体以及中间隔板,所述中间隔板设置于所述外管体内,所述中间隔板将所述外管体分隔为第一通风管道以及第二通风管道,沿竖直方向,所述第一通风管道位于所述第二通风管道的上方;
蒸发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管道内;
喷淋装置,设置于所述中间隔板,沿所述竖直方向,所述喷淋装置设置于所述蒸发器下方;
冷凝器,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风管道内,沿所述竖直方向,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喷淋装置下方,所述喷淋装置面向所述冷凝器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管道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外管体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所述第二通风管道包括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外管体上设置有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装置位于所述蒸发器面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一侧,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喷淋装置面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隔板包括倾斜部,所述倾斜部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沿所述竖直方向,所述倾斜部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一端高于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一端,所述喷淋装置设置于所述倾斜部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朝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方向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体设置有排水通孔,沿所述竖直方向,所述排水通孔位于所述冷凝器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还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管道内,所述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风管道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位于所述蒸发器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一侧,所述第二风机位于所述冷凝器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体还包括第三进风口,沿水平方向,所述第三进风口位于所述中间隔板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一侧,所述第一通风管道以及所述第二通风管道中的一者与所述第三进风口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还包括切换板,所述切换板可转动连接于所述中间隔板,所述切换板沿所述竖直方向翻转,以控制所述第一通风管道以及所述第二通风管道中的一者与所述第三进风口相连通。
CN202223218857.XU 2022-12-02 2022-12-02 汽车 Active CN2186161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18857.XU CN218616154U (zh) 2022-12-02 2022-12-02 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18857.XU CN218616154U (zh) 2022-12-02 2022-12-02 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16154U true CN218616154U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52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18857.XU Active CN218616154U (zh) 2022-12-02 2022-12-02 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161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72640C2 (ru) Система конди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воздуха кабины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и модуль, содержащий такую систему
CN205385092U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冷却系统
US9517678B2 (en) High-voltage equipment cooling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and high-voltage equipment cooling method for electric vehicle
WO2008018374A1 (en) Automotive battery cooling system
WO2011038571A1 (zh) 模块式型材结构车用空调
JP2008155827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WO2017149960A1 (ja) 二輪車用エアコンおよびこれを搭載したエアコン付き二輪車
CN112078329A (zh) 一种风道结构和驻车空调器
CN218616154U (zh) 汽车
CN112721977B (zh) 废排及空调装置和车辆
CN110901335A (zh) 一种变频式驻车空调
US20220132699A1 (en) Air conditioner
CN215850636U (zh) 车用热交换系统
CN114161911A (zh) 冰箱
CN212555745U (zh) 一种风道结构和驻车空调器
CN211764793U (zh) 一种变频式驻车空调
CN115534615A (zh)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总成、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203258764U (zh) 一体化电动空调
CN205523537U (zh) 一种车载空调
WO2010098049A1 (ja) 車載用温度調節装置
CN221954227U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的车载热回收空调系统
CN216268572U (zh) 一种顶置的车载空调的壳体模块
CN213973514U (zh) 一种客车及其空调系统
CN212708841U (zh) 一种节能汽车空调器
CN217227239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空调半导体制冷辅助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