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07747U - 磁振热结构和理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磁振热结构和理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07747U
CN218607747U CN202221692896.0U CN202221692896U CN218607747U CN 218607747 U CN218607747 U CN 218607747U CN 202221692896 U CN202221692896 U CN 202221692896U CN 218607747 U CN218607747 U CN 2186077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electromagnet
magnetic
vibrator
mount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9289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符小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9289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077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077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077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磁振热结构和理疗装置,磁振热结构包括安装体、电磁体、振片以及可磁吸振子。安装体设有振动槽,电磁体位于安装体背离振动槽的一侧,振片设于振动槽,并与电磁体相对,振片包括连接部和振动部,连接部围绕振动部设置,连接部连接于安装体,振动部与连接部连接;可磁吸振子固定于振动部,可磁吸振子在电磁体接通交变电流时相对于电磁体往复振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升了理疗装置的治疗效果。

Description

磁振热结构和理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理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磁振热结构和应用该磁振热结构的理疗装置。
背景技术
磁振热治疗适用于慢性软组织损伤和颈肩腰腿痛等的辅助治疗,是以微机处理为基础,磁场、振动、热量三种物理因子相结合,运用磁振热结构进行磁疗、振动治疗和热疗结合的综合性治疗。
磁振热结构线圈通电后,一方面产生交变磁场进行磁疗。磁场作用可以改变人体生物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并产生微弱的感应涡电流,从而影响生物电子的运动方向、细胞内外离子分布的状态及运动的速度。磁场作用还可以使生物细胞的膜电位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组织神经的兴奋性及细胞膜的通透性。这一系列的生物化学过程可起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而改善病灶区的缺血、缺氧状态,有利于肌肉组织的功能恢复。
与此同时,磁振热结构线圈因磁场方向不断变化,产生特有的非机械振动。特有的频率和幅度的振动能起到局部轻微按摩的作用,可以解除因工作紧张或体位长时不正引起的疲劳和肌肉酸痛。
此外,磁振热结构线圈中的铁芯会因涡流而产生热。温热场作用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血液循环加快、血液供应增加,从而改善了细胞营养环境、加强了细胞的新陈代谢。
为满足上述的治疗效果,相关设计中,磁振热结构会考虑增加磁振热结构上缠绕的线圈匝数,然而这样的设计仅仅在一个方面使磁感应强度在治疗接触面实现略微的增长,对磁振热结构的综合治疗效果提升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磁振热结构和理疗装置,旨在提升磁振热结构的治疗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磁振热结构,包括:
安装体,安装体设有振动槽;
电磁体,电磁体位于安装体背离振动槽的一侧;
振片,振片设于振动槽,并与电磁体相对,振片包括连接部和振动部,连接部围绕振动部设置,连接部连接于安装体,振动部与连接部连接;以及
可磁吸振子,可磁吸振子固定于振动部,可磁吸振子在电磁体接通交变电流时相对于电磁体往复振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振动部包括承载体以及多个弹臂,可磁吸振子固定于承载体,连接部环绕振动部设置,并固定于安装体,多个弹臂围绕承载体间隔设置,且每个弹臂连接于连接部和承载体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弹臂至少呈一次弯折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可磁吸振子为永磁铁,可磁吸振子包括主体部以及限位部,限位部凸设于主体部的外周,主体部穿设于振动部并伸入振动槽,限位部抵接在振动部背离背向振动槽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磁体包括芯体以及线圈,线圈缠绕在芯体的外部,芯体与安装体为一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可磁吸振子具有磁吸端面,磁吸端面面向电磁体的中心区域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安装体背离振动槽的表面设有收容槽,电磁体至少部分地收容在收容槽内;和/或,
安装体包括端面,端面环绕振动槽设置,端面设有限位凹槽,连接部嵌设在限位凹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磁体包括芯体以及线圈,线圈缠绕于芯体的外周,芯体与安装体连接,安装体设有用于供可磁吸振子伸入的避让孔,避让孔贯穿至芯体。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处于非被磁吸状态下的可磁吸振子部分地伸入避让孔,或者邻近避让孔设置;或者,处于非被磁吸状态下的可磁吸振子位于避让孔外,避让孔的孔径由远离主体部的一端朝向靠近主体部的另一端逐渐增大,且,避让孔的最小孔径大于主体部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理疗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磁振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磁振热结构中设置形成有振动槽的安装体,而将电磁体设置在安装体背离振动槽的一侧,电磁体不会影响振片以及可磁吸振子的正常振动,并进一步在振动槽中设置振片,而将可磁吸振子固定于振片上的振动部上,这样设计,由于振片所需要的安装空间较小,使得安装于振片的可磁吸振子能够与电磁体尽可能的靠近,在电磁体接通交变电流产生变化磁场时,可磁吸振子可以有效受到该变化磁场的作用进而形成较为有效的按摩振动,并且,加热效率也较高,同时,由于振片和可磁吸振子与电磁体能够尽可能相互靠近,使得整个磁振热结构在可磁吸振子的振动方向上具有较小尺寸,电磁体与人体按摩部位之间距离相应较小,这样变化磁场对人体生物电流的作用更为明显,从而产生的磁疗效果也得到提升,这样本实用新型的磁振热结构在磁疗、振动治疗和热疗三个方面得到综合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磁振热结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磁振热结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磁振热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磁振热结构正投影状态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磁振热结构立体视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磁振热结构中的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磁振热结构中的安装体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的磁振热结构中的安装体又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磁振热结构;110、安装体;111、基板;1111、收容槽;113、支撑筒;1131、端面;1133、限位凹槽;1101、振动槽;1103、避让孔;130、电磁体;131、芯体;133、线圈;150、振片;151、连接部;153、振动部;1531、承载体;1533、弹臂;170、可磁吸振子;171、主体部;173、限位部。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磁振热结构10。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磁振热结构10包括安装体110、电磁体130、振片150以及可磁吸振子170。磁振热结构10可以作为模组化结构,或者磁振热结构10的安装体110可以直接构造形成在本体上,电磁体130、振片150以及可磁吸振子170作为装配件装配对应的本体上。
安装体110设有振动槽1101,电磁体130位于安装体110背离振动槽1101的一侧,振片150设于振动槽1101,并与电磁体130相对。需要说明的是,振片150设于振动槽1101可以是指振片150可以完全设于振动槽1101内,或者,也可以是设置于振动槽1101的槽口处,但未完全设于振动槽1101内。安装体110可以为壳体结构,例如圆柱状、或者矩形体状壳体,或者也可以为支架结构,例如,支架结构可以包括基板以及围绕基板设置的多个支撑柱,振片150的边缘可以固定连接于多个支撑柱。
在本实施例中,振片150整体呈薄形片体结构,连接部151用于与安装体110连接,连接部151与安装体110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粘接、焊接、螺纹连接、卡接等形式。振片150的材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塑料、金属等材料。
振片150包括连接部151和振动部153,连接部151围绕振动部153设置,连接部151连接于安装体110,连接部151可以固定连接于安装体110,或者也可以通过弹性结构连接于安装体110。振动部153与连接部151连接。可磁吸振子170固定于振动部153,可磁吸振子170在电磁体130接通交变电流时相对于电磁体130往复振动。
请结合参照图4和图5,电磁体130可以包括芯体131和线圈133,线圈133缠绕在芯体131外部,线圈133可以缠绕在芯体131的整个外周,或者也可以缠绕在芯体131的一端的外周。安装体110可以作为整个磁振热结构10的骨架,芯体131与安装体110背向振动槽1101的一侧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磁振热结构10中设置形成有振动槽1101的安装体110,而将电磁体130设置在安装体110背离振动槽1101的一侧,电磁体130不会影响振片150以及可磁吸振子170的正常振动,并进一步在振动槽1101中设置振片150,而将可磁吸振子170固定于振片150上的振动部153上,这样设计,由于振片150所需要的安装空间较小,使得安装于振片150的可磁吸振子170能够与电磁体130尽可能的靠近,在电磁体130接通交变电流产生变化磁场时,可磁吸振子170可以有效受到该变化磁场的作用进而形成较为有效的按摩振动,并且,加热效率也较高,同时,由于振片150和可磁吸振子170与电磁体130能够尽可能相互靠近,使得整个磁振热结构10在可磁吸振子170的振动方向上的尺寸较小,电磁体130与人体按摩部位之间距离相应较小,这样变化磁场对人体生物电流的作用更为明显,从而产生的磁疗效果也得到提升,这样本实用新型的磁振热结构10在磁疗、振动治疗和热疗三个方面得到综合提升。
请结合参照图4、图5和图6,振动部153包括承载体1531以及多个弹臂1533,可磁吸振子170固定于承载体1531,连接部151环绕振动部153设置,并固定于安装体110,多个弹臂1533围绕承载体1531间隔设置,且每个弹臂1533连接于连接部151和承载体1531之间,其中“多个”可以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作为一种示例,振片150可以为金属材料,而且,连接部151、弹臂1533以及承载体1531三者为一体结构,例如,采样冲压一体成型,这样振片150使得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当然,在其他设置形式中,连接部151、弹臂1533以及承载体1531之间也可以是通过焊接进行固定,或者可拆卸连接进行固定,并且三者的材料可以是相同,也可以是有不同设置,例如连接部151和承载体1531主要起到安装固定作用,而弹臂1533主要起到弹性支撑作用,则可以将连接部151和承载体1531选取为同样的刚性较大的金属材质,而弹臂1533则选取形变系数相对较大的另一种金属材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部151可以为连续的环形结构,或者连接部151可以包括间断的环状结构,例如,图中示例性示出的弹臂1533的数量为3个,三个弹臂1533可以以承载体1531为中心,大致呈环形阵列分布在连接部151和承载体1531之间,如此,使得弹臂1533对可磁吸振子170的作用力相对较为均衡,使得可磁吸振子170在运动过程中能够保持按摩所需要的平稳姿态。可以理解的,弹臂1533的数量还可以是4个、5个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此外,多个弹性臂1533也可以以非阵列的方式设置在连接部151和承载体1531之间。此外,连接部151也可以为支臂结构,多个连接部151可以间隔地设置在振动部153的外周。
在本实施例,弹臂1533至少呈一次弯折设置。由附图6可以看到,本实施例中,弹臂1533可以呈两次弯折设置,作为一种示例,弹臂1533包括第一连接端、中间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端,中间连接部连接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别相对于中间连接部沿两个相背的方向弯折,第一连接端连接于承载体1531,第二连接端连接于连接部151,中间连接部可以大致沿连接部151的内周延伸设置,这样的形式可以在有限空间内,使得弹臂1533的长度尽可能增大,有效地增长弹臂1533的振动幅长,因此,弹臂1533振动过程中摆动的幅度会更大,从而能达到的振动按摩效果更佳。此外,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中的一者相对于中间连接部弯折,另一者可以相对于中间连接部不弯折。
在其他设置形式中,中间连接部还可以呈一次、两次或者两次以上的弯折,相应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也可以进行一次、两次或者两次以上的弯折。此外,弹臂1533与连接部151以及承载体1531在初始状态下也可以位于不同的平面,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弹臂1533的厚度可以处处相等或者不相等,或者,弹臂1533的厚度可以为渐变的。
本实施例,弹臂1533与连接部151以及承载体1531在初始状态下均大致位于同一个平面上,可磁吸振子170在振动时,可磁吸振子170的振动方向可以大致沿振片150的厚度方向上下振动,其中可磁吸振子170的振动方向与该平面基本垂直设置,由于弹臂1533的结构设计,弹臂1533可以沿厚度方向进行较大幅度的上下形变,利于增加振动按摩过程中的振幅。
请结合参照图7和图8,在一实施例中,安装体110包括端面1131,端面1131可以呈环状面,端面1131大致环绕振动槽1101设置,端面1131限定出振动槽1101的槽口形状,端面1131设有限位凹槽1133,连接部151嵌设在限位凹槽1133内,限位凹槽1133贯穿安装体110的内壁,限位凹槽1133可以理解为环形的台阶槽。本实施例通过限位凹槽1133的设置,能够实现将呈环形设置的连接部151进行容纳并限位,如此在振片150振动过程中,不易出现松脱现象。并且以限位凹槽1133的形式,在实际生产组装过程中,也便于进行点胶、焊接的形式将振片150进行固定,如此组装操作也较为方便,而且振片150在其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位于限位凹槽1133内,这样利于降低振片150外凸于端面1131的高度,从而降低磁振热结构10的整体厚度。
需要说明的是,振片150的厚度可以等于限位凹槽1133的深度,或者略小于限位凹槽1133的深度,这样振片150不会外凸于端面1131。此外,振片150的厚度也可以略大于限位凹槽1133的深度。
限位凹槽1133的轮廓形状可以与振片150的外轮廓形状相适配,例如,两者均可以为圆形、方形、椭圆形、棱形等形状,例如,限位凹槽1133的轮廓形状可以与振片150的外轮廓形状均大致为圆形状,限位凹槽1133的内径尺寸可以略小于连接部151的外径尺寸,这样连接部1151可以与限位凹槽1133过盈配合,限止振片150其径向上的偏移,但是又不会影响振片150的上下振动。此外,限位凹槽1133的内径尺寸也可以大于或等于连接部151的外径尺寸。
此外,可以省略上述的限位凹槽1133,连接部151直接连接于端面1131,进一步地,端面1131上可以设有固定凸部等,固定凸部可以与连接部151嵌设配合。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8所示,安装体110背离振动槽1101的表面设有收容槽1111,电磁体130至少部分地收容在收容槽1111内,电磁体130可以部分地或者全部地收容在收容槽1111内。本实施例,电磁体130中的芯体131连接在收容槽1111的槽底的中部位置,而线圈133至少部分嵌设在收容槽1111中,这样电磁体130可以利用收容槽1111本身的深度,利于降低电磁体130外凸于的高度,进一步降低磁振热结构10的整体厚度。线圈133可以直接紧密地卷绕在芯体131的外部以形成固定,进一步地,线圈133还可以粘接于芯体131的外部和/或收容槽111的槽底。此外,也可以省略收容槽111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芯体131与安装体110可以是分体结构,并且二者可以是通过卡接、螺纹等形式进行可拆卸的固定连接。而出于简化结构的角度考虑,芯体131和安装体110为一体结构,例如,芯体131和安装体110均为通过金属材料以压铸、浇筑、焊接等形式一体成型,这样能够减少装配过程,提升生产效率。
具体地,安装体110包括基板111以及支撑筒113,支撑筒113围绕基板111的边缘设置,并与基板111连接,支撑筒113与基板111共同围合形成振动槽1101。基板111位于支撑筒113内,并位于支撑筒113的两个端面之间,基板111可以邻近于支撑筒113的一端面设置,这样可以直接在基板111的两侧形成相应的振动槽1101和收容槽1111,不需要单独加工出振动槽1101和收容槽1111,降低制造难度。支撑筒113远离基板111的一端形成端面1131,该端面1131形成有上述的限位凹槽1133。支撑筒113可以起到支撑和保护内部结构的作用。在其他结构形式中,基板111和支撑筒113可以是镂空的架体结构,这样节省材料和便于散热。
可磁吸振子170是能对磁场作出反应的材料的磁性材料,其可以包括Fe,Co,Ni元素及其合金,或者包括稀土元素及其合金的铁磁性材料。可磁吸振子170可以是软磁性材料,也可以是硬磁性材料。
当可磁吸振子170为软磁性材料时,在线圈133通入交变电流后所形成的交变磁场的作用下,可磁吸振子170被电磁体130的磁场吸引靠近磁性体运动,在此过程中带动振片150产生弹性形变,在线圈133中的电流断开,磁场消失时,振片150释放弹性势能,带动可磁吸振子170运动进行复位,在此运动过程中可以对人体皮肤进行按压接触以实现按摩。
当可磁吸振子170为硬磁性材料例如为永磁铁时,可磁吸振子170本身具有极性,在线圈133通入交变电流后,电磁体130所形成的交变磁场的磁极也是变化的,因此电磁体130所产生的磁场将对可磁吸振子170产生吸引或排斥的作用力,则会驱动可磁吸振子170进行靠近或者远离电磁体130的往复动作,从而实现对人体皮肤的振动按摩。
作为一种示例,可磁吸振子170为硬磁性材料,例如永磁铁材料。当可磁吸振子170所产生的磁场和电磁体130的磁场方向一致时,整个磁振热结构10的所产生的磁场为可磁吸振子170所产生的磁场和电磁体130所产生的脉冲磁场的矢量和,整个磁振热结构10所产生的磁场更强,这样所能形成的磁疗效果更佳。
在一种结构形式中,如图3至图5所示,可磁吸振子170包括主体部171以及限位部173,限位部173凸设于主体部171的外周,主体部171穿设于振动部153并伸入振动槽1101,限位部173抵接在振动部153背离背向振动槽1101的一侧。本实施例主体部171为柱体结构,对于主体部171的横截面形状,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限位部173与振动部153中的承载体1531可以采用胶粘、焊接、卡接、磁吸等方式进行固定。这样装配形式,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当可磁吸振子170在电磁体130的吸力作用下朝向电磁体130靠近时,可磁吸振子170在限位部173的作用下,不容易朝向电磁体130脱出。
可磁吸振子170包括磁吸端面,磁吸端面位于主体部171朝向电磁体130的一端,磁吸端面面向电磁体130的中心区域设置,也即磁吸端面沿可磁吸振子170的振动方向上的正向投影可以与电磁体130的中心区域大致重合,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允许二者有稍许偏差。通过将可磁吸振子170的磁吸端面面向电磁体130的中心区域设置,这样使得可磁吸振子170所产生的磁场磁极矢量方向与电磁体130所产生的交变磁场的磁极的矢量方向尽可能重合,从而磁场叠加效果更优,保证磁疗效果。
请再次参照图2至图4,安装体110设有用于供可磁吸振子170伸入的避让孔1103,避让孔1103贯穿至芯体131。本实施例,在处于非被磁吸状态下的可磁吸振子170部分地伸入避让孔1103,邻近避让孔1103设置。其中,“非被磁吸状态”是指电磁体130未对可磁吸振子170产生作用力。避让孔1103的孔径大于主体部171的外径,这样避免对主体部171造成干涉。在线圈133通电状态下,可磁吸振子170则在一个振动行程中是沿着避让孔1103的轴向上下振动,这样设置,一方面,可以使得可磁吸振子170更加靠近线圈133或者位于线圈133内,保证线圈133在通电时对可磁吸振子170产生的作用力较大;另一方面,可磁吸振子170可以利于避让孔1103的空间进行振动,可以使得整个磁振热结构10在可磁吸振子170的振动方向上的尺寸更小,有利于其小型化,并且使得其产生的磁场对更为有效的作用到人体按摩部位上,另一方面,在通电后,有利于电磁体130产生的磁场对可磁吸振子170产生比较大的作用力,从而实现的振动按摩强度更好,按摩效果更佳。
此外,处于非被磁吸状态下的可磁吸振子170也可以位于避让孔1103外,也即处于非被磁吸状态下的可磁吸振子170可以与避让孔1103在其振动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但是被磁吸状态下的可磁吸振子170在振动时可并伸入避让孔1103内。避让孔1103的孔径由远离主体部171的一端朝向靠近主体部171的另一端逐渐增大,避让孔1103的最小孔径大于主体部171的外径,这样利于主体部171在振动开始时,比较顺畅地伸入避让孔1103内,避免对避让孔1103会对主体部171产生干涉。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理疗装置,该理疗装置包括本体以及磁振热结构10,该磁振热结构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理疗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本体可以是硬质结构或软质结构,也可以是硬质与软质结构的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磁振热结构10的安装体110与本体可以为可拆卸连接,或者,磁振热结构10的安装体110直接构造形成在本体上(也即直接在本体上加工形成安装体110),或者,磁振热结构10的安装体110与本体焊接一体成型。本体是指用于承载或者收容磁振热结构10的结构,例如可以是腰带、枕头、床垫或者颈部支架等。
理疗装置可以是磁振热治疗仪、磁振热坐垫、理疗床垫、理疗背垫、头部按摩仪、颈部按摩仪、腰部按摩仪或者膝部按摩仪等产品。此外,理疗装置还可以具有电刺激按摩、热敷、振动、光疗等按摩功能中的至少一种。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磁振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体,所述安装体设有振动槽;
电磁体,所述电磁体位于所述安装体背离所述振动槽的一侧;
振片,所述振片设于所述振动槽,并与所述电磁体相对,所述振片包括连接部和振动部,所述连接部围绕所述振动部设置,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安装体,所述振动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以及
可磁吸振子,所述可磁吸振子固定于所述振动部,所述可磁吸振子在所述电磁体接通交变电流时相对于所述电磁体往复振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振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部包括承载体以及多个弹臂,所述可磁吸振子固定于所述承载体,所述连接部环绕所述振动部设置,并固定于所述安装体,多个所述弹臂围绕所述承载体间隔设置,且每个所述弹臂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承载体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振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臂至少呈一次弯折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振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磁吸振子为永磁铁,所述可磁吸振子包括主体部以及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凸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所述主体部穿设于所述振动部并伸入所述振动槽,所述限位部抵接在所述振动部背离背向所述振动槽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磁振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体包括芯体以及线圈,所述线圈缠绕在所述芯体的外部,所述芯体与所述安装体为一体结构。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磁振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磁吸振子具有磁吸端面,所述磁吸端面面向所述电磁体的中心区域设置。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磁振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体背离所述振动槽的表面设有收容槽,所述电磁体至少部分地收容在所述收容槽内;和/或,
所述安装体包括端面,所述端面环绕所述振动槽设置,所述端面设有限位凹槽,所述连接部嵌设在所述限位凹槽内。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振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体包括芯体以及线圈,所述线圈缠绕于所述芯体的外周,所述芯体与所述安装体连接,所述安装体设有用于供所述可磁吸振子伸入的避让孔,所述避让孔贯穿至所述芯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振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处于非被磁吸状态下的所述可磁吸振子部分地伸入所述避让孔,或者邻近所述避让孔设置;
或者,处于非被磁吸状态下的所述可磁吸振子位于所述避让孔外,所述避让孔的孔径由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朝向靠近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逐渐增大,且,所述避让孔的最小孔径大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径。
10.一种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磁振热结构。
CN202221692896.0U 2022-06-30 2022-06-30 磁振热结构和理疗装置 Active CN2186077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2896.0U CN218607747U (zh) 2022-06-30 2022-06-30 磁振热结构和理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2896.0U CN218607747U (zh) 2022-06-30 2022-06-30 磁振热结构和理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07747U true CN218607747U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56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92896.0U Active CN218607747U (zh) 2022-06-30 2022-06-30 磁振热结构和理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077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23879B2 (ja) 音響圧力を利用する振動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人体刺激装置
US4710655A (en) Resonant vibration-transmitting apparatus
US6024717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onically enhanced drug delivery
WO1998017184A9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onically enhanced drug delivery
EP1117363B1 (en) Massage vibrator for the relief of aches and pains
US20040106842A1 (en) Dynamic and static magnetic pulse physical therapeutic apparatus
CN218607747U (zh) 磁振热结构和理疗装置
WO1998002128A1 (en) Magnetic needle for acupuncture
CN209392356U (zh) 一种振动马达按摩机构
CN110755248A (zh) 一种电磁驱动式吸吮按摩器
KR102530626B1 (ko) 성능이 향상된 음파진동자
JP3211124U (ja) 磁気治療器
CN211434041U (zh) 一种电磁驱动式吸吮按摩器
KR100699503B1 (ko) 저주파 전도판및 솔레노이드를 응용한 슬림형 진동장치
JP2004089477A (ja) 交流電磁石及び永久磁石による人体の刺激方法及び人体の刺激装置
KR20130125503A (ko) 초음파물리치료기용 초음파진동자의 단자접속장치
CN211611331U (zh) 一种用于磁振热治疗垫的磁振热导子及磁振热治疗垫
CN215350532U (zh) 按摩器的磁头装置
KR102620620B1 (ko) 음향 진동에 의한 촉각 자극과 골전도에 의한 음악을 이용하는 퇴행성 뇌질환용 장치
CN216089241U (zh) 一种旋磁项链
CN209137305U (zh) 一种按摩机构
CN212631463U (zh) 一种无振动螺旋磁场发生装置
CN213589005U (zh) 一种通过变频驱动的线性震动装置
EP1278500A2 (en) Therapy device
JP3024114U (ja) 低周波マッサージ治療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