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06267U - 一种提高破壁率的食品加工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破壁率的食品加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06267U
CN218606267U CN202221545432.7U CN202221545432U CN218606267U CN 218606267 U CN218606267 U CN 218606267U CN 202221545432 U CN202221545432 U CN 202221545432U CN 218606267 U CN218606267 U CN 2186062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y grinding
cup
dry
circulation
material fi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4543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旭宁
李怀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4543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062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062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062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rushing And Gri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公开的一种提高破壁率的食品加工机,包括主机和安装于主机的加工杯组件,加工杯组件形成湿磨腔,湿磨腔内设有粉碎刀组件,食品加工机还包括可选择安装的干磨杯组件,干磨杯组件包括干磨杯体、干磨杯盖和干磨刀,干磨杯盖盖合于干磨杯体并形成干磨腔,干磨杯体底壁和侧壁形成物料填充区,干磨刀设置于物料填充区,干磨杯体侧壁和干磨杯盖底壁形成干磨循环区,物料能够通过干磨刀搅打粉碎以在物料填充区和干磨循环区之间回弹。通过上述结构,既使物料在干磨腔内充分交换,干磨出的物料颗粒更小更均匀,又能够避免刀与物料间由于运动轨迹近似而导致的无效粉碎状态,使破壁率得到有效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破壁率的食品加工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破壁率的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食品加工机作为一种粉碎效率高的厨房用具深受用户喜爱,现有食品加工机具有制浆、干磨等多功能,使用场景颇多。
然而现有食品加工机由于自身结构的限制,达不到国标中关于破壁率的标准要求,现有的产品还有通过在加工腔内增加辅助配件或降低食材容量来迎合破壁率的标准要求,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且操作不便,而且这种改进往往只能够满足少量特定食材的干磨,对于物料的多样性和干磨自适应性较差。现有食品加工机用于干磨食材的加工腔容量通常在350mL到1350mL不等,进行干磨工作时,通常将50克~600克左右的物料放入干磨杯内干磨并进行破壁,可通过物料的干磨程度来评估其破壁率,现有干磨杯通过设置在杯体壁的扰流筋等结构增强扰流效果,而这种结构对破壁率的提升效果不佳,一些密度较小的食材在干磨过程中存在扰动效果不佳、干磨颗粒不均匀、与干磨刀接触频率不高等问题,在食品加工机投入干磨运用时表现为对食材的干磨效果差等问题。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地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破壁率的食品加工机,以增强物料在干磨腔上下空间内的循环运动效果,进而使破壁率得到有效提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高破壁率的食品加工机,包括主机和安装于主机的加工杯组件,加工杯组件形成湿磨腔,湿磨腔内设有粉碎刀组件,食品加工机还包括可选择安装的干磨杯组件,干磨杯组件包括干磨杯体、干磨杯盖和干磨刀,干磨杯盖盖合于干磨杯体并形成干磨腔,干磨杯体底壁和侧壁形成物料填充区,干磨刀设置于物料填充区,干磨杯体侧壁和干磨杯盖底壁形成干磨循环区,物料能够通过干磨刀搅打粉碎以在物料填充区和干磨循环区之间回弹。
干磨杯体内设置有物料填充区和干磨循环区,以分别对应干磨腔的下部和上部,物料填充区和干磨循环区形成位置相对的区域,干磨刀设置在物料填充区,以保证物料能够在干磨杯体下部得到快速破壁研磨的效果,在加工时下部物料在干磨刀的作用下会往上部翻动,利用上部的干磨循环区可使上翻的物料回弹至下部的物料填充区,进而实现物料在干磨腔上下空间内的循环运动效果,既能够使物料在干磨腔内充分交换,物料可翻滚到刀外围进行粉碎,干磨出的物料颗粒更小更均匀,又能够增强干磨刀与物料间的无规则接触碰撞,避免刀与物料间由于运动轨迹近似而导致的无效粉碎状态,使破壁率得到有效提升,干磨效果好。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干磨腔设有最大物料填充高度,干磨腔在最大物料填充高度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形成干磨循环区和物料填充区。
通过限定最大物料填充高度,将物料填充区和干磨循环区分隔划分,一方面,将最大物料填充高度的下方划分成物料填充区,使干磨刀转动时的切割效果能够覆盖整个物料填充区,避免填充物料填充过多而导致干磨刀对上侧物料无法有效切割的问题,另一方面,将最大物料填充高度的上方划分呈干磨循环区,使干磨循环区和物料填充区在干磨腔轴向空间上形成对立的位置关系,使物料留有充足的翻滚空间,进而促成大小不同的颗粒进行位置循环地交换,与干磨刀充分接触碰撞,进而提高物料干磨效果以及颗粒大小整体的均匀度。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物料填充区的容积为V1,干磨循环区的容积为V2,V1:V2=0.2:1~0.85:1。
限定物料填充区的容积V1与干磨循环区的容积V2之间的比在0.2:1~0.85:1,在此区间范围内,物料填充区内的物料能够被干磨刀粉碎地更细碎,上方的干磨循环区也能够给予物料充足的翻滚空间,促成大小不同的颗粒进行位置循环地交换,与干磨刀充分接触碰撞,进而提高物料干磨效果以及颗粒大小整体的均匀度,破壁率明显提高。当V1:V2小于0.2:1时,干磨杯体内空间较空,顶部物料颗粒质量轻翻滚到干磨杯体上部而无法进入有效循环过程,致使一部分物料无法与干磨刀有效接触;当V1:V2大于0.85:1时,物料在杯内的填充占积率过高,顶部物料堆积多无法形成有效干磨循环区,整个干磨腔内无法形成稳定的切割循环体。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物料填充区的容积为V1,干磨循环区的容积为V2,V1:V2=0.4:1~0.7:1。
进一步限定物料填充区的容积V1与干磨循环区的容积V2之间的比在0.4:1~0.7:1之间,此区间范围内食品加工机的破壁率提升明显,并且能够进一步避免翻滚到干磨腔上部的物料脱离循环路径,也同时避免干磨腔顶部物料堆积而无法形成充足翻滚空间的问题,使干磨腔内形成稳定的切割循环体,提高干磨效果。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干磨杯盖沿背向与干磨杯体的安装方向内凹形成引导物料聚集的第一空腔。
利用干磨杯盖形成的第一空腔将干磨循环区空间拓展,使翻滚到干磨循环区的物料能够聚集在第一空腔内,聚集的物料紧接通过干磨杯体侧壁和干磨杯盖底壁向下回弹,再次进入物料填充区并与干磨刀发生再次接触切割,避免干磨循环区内物料分散而导致影响物料向下回弹效果的问题,由此更容易在干磨腔上下空间内形成稳定的切割循环体。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空腔沿背向与干磨杯体的安装方向全部或部分的收窄,以通过第一空间聚集物料。
通过将第一空腔全部或部分进行收窄的方式,一方面收窄结构能够提高对物料的汇聚引导效果,使翻滚到干磨循环区的物料能够快速聚集,进而提升整体循环进度,另一方面,收窄结构的第一空腔的容积率降低,避免物料在第一空腔内聚集但无法流出的情况发生,使物料在干磨腔内的循环运动更可靠地推进。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干磨杯盖沿朝向与干磨杯体的安装方向设有遮挡部,通过遮挡部限制物料的循环高度。
在干磨杯盖设置遮挡部,遮挡部在提供物料回弹至物料填充区所需的反作用力的同时,能够限制干磨循环区的容积,降低物料在干磨腔内循环的高度,以使物料单次循环的时间变短,进而增加物料与干磨刀接触的频率,进而达到更高的破壁率。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干磨杯盖包括上盖体和安装于上盖体下方并作为遮挡部的底板,上盖体和底板形成至少部分伸入干磨杯体的第二空腔,通过第二空腔的填充以降低物料填充区和干磨循环区的容积。
通过上杯盖和底板形成第二空腔,第二空腔至少部分伸入干磨杯体以填充部分干磨腔区域,进而使物料填充区与干磨循环区的容积减少,压低物料循环的整体高度,进一步使物料单次循环的时间变短,进而增加物料与干磨刀接触的频率,进而达到更高的破壁率。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干磨刀外沿与干磨杯体内壁的距离为L1,3mm≤L1≤16mm。
限定干磨刀外沿与干磨杯体内壁的距离L1在3~16mm,能够使单位时间内干磨刀的切割频次更高,同时稳定干磨刀的负载,使干磨刀能够稳定地处于高速转动状态,进而确保对物料的粉碎效果。若L1<3mm,干磨刀负载大,不利于其高速转动,且此范围尺寸的干磨刀在高速旋转状态下,容易将刀上侧与下侧空间隔挡,位于刀下方的物料难以向刀上侧空间交换,造成到下侧空间物料的堆积;若L1>16mm,干磨刀的切割效率低,且对物料向上的带动能力下降,不利于物料的循环。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干磨刀与干磨杯体底壁的距离为L2,2mm≤L2≤18mm。
限定干磨刀与干磨杯底壁的距离L2在2~18mm,避免处在干磨杯底部的物料无法被干磨刀切割到,通过旋转的干磨刀能够将干磨杯底部的物料向上带起,使得更多的物料能够参与到物料填充区和干磨循环区间的回弹循环过程中,提高食品加工机的破壁率。若L2大于18mm,则可能存在干磨刀打空或者底部物料无法有效粉碎的情况。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干磨刀的刀片外圈具有刃扬角R1,95°≤R1≤145°。
在干磨刀刀片外圈设置刃扬角R1,95°≤R1≤145°,该角度范围内的刃扬角能够更有效地将物料向上方干磨回弹区扬起,提高干磨腔内物料循环的速率,进而提高了粉碎效率。同时,刃扬角与干磨刀的主刀刃呈一定夹角,能够对物料形成多个角度的辅助切割,物料的粉碎效果更好。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干磨杯体底壁和侧壁为圆角过渡,圆角半径为R2,3mm≤R2≤25mm。
将干磨杯体底壁与侧壁之间用圆角过渡,圆角半径选取3~25mm,圆角曲面过渡平滑,能够利于物料的有效循环,使杯底部的物料有充分机会得到交换,物料被切割的频率和切割后颗粒大小的均匀度能够得到保障。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干磨腔的容积为V,350mL≤V≤1350mL。
干磨腔的容量能够满足绝大部分食材的干磨需求,且容量适用于家用单人或多人食材加工需求,不同加工物料能够在物料填充区和干磨循环区连续运动,使得干磨物料能够在撞击到刀片被粉碎切割后迅速运动与腔壁撞击回弹,让竟可能多的物料在物料填充区和干磨循环区内回弹,增加物料与干磨刀的切割频次和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高破壁率的食品加工机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干磨杯组件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干磨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干磨杯组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干磨杯体的俯视图。
其中:
1-主机;
2-干磨杯组件,21-干磨杯体,211-扰流筋,22-干磨杯盖,221-第一空腔,222-遮挡部,223-上盖体,224-底板,225-第二空腔,23-干磨刀,24-干磨腔,241-物料填充区,242-干磨循环区,243-最大物料填充高度,25-连接头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再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注明直接连接则说明连接地两个主体之间并不通过过渡结构构建连接关系,只通过连接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高破壁率的食品加工机,包括主机1和安装于主机1的加工杯组件,加工杯组件形成湿磨腔,湿磨腔内设有粉碎刀组件,在利用食品加工机进行制浆时,主机1内的电机驱动粉碎刀组件在湿磨腔内高速转动,以将腔内物料打磨制成浆液。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提高破壁率的食品加工机还具有干磨功能,主机1配备有干磨杯组件2,干磨杯组件2能够安装在湿磨腔上方,通过干磨杯组件2底部的连接头组件25与湿磨腔内粉碎刀组件传动连接,进而使干磨杯组件2能够被主机1内的电机驱动运作。
具体地,干磨杯组件2包括干磨杯体21、干磨杯盖22和干磨刀23,干磨杯盖22盖合于干磨杯体21并形成干磨腔24,如图2所示,干磨杯体21侧壁设有多个扰流筋211,通过扰流筋211的扰流效果能够增强杯内食材的粉碎效率,但这种扰流结构对食品加工机破壁率的提升效果不佳,在利用松花粉测算食品加工机破壁率的实验中对松花粉的粉碎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无法满足干磨杯组件2所需的破壁率。
为提高食品加工机的破壁率,本申请中利用干磨杯体21底壁和侧壁形成物料填充区241,干磨刀23设置于物料填充区241,利用干磨杯体21侧壁和干磨杯盖22底壁形成干磨循环区242。物料填充区241和干磨循环区242分别对应干磨腔24的下部和上部,以在干磨腔24内形成位置相对的区域。物料能够通过干磨刀23搅打粉碎以在物料填充区241和干磨循环区242之间回弹,以沿干磨腔24上下空间对物料形成切割循环体。
将干磨刀23设置在物料填充区241,以保证物料能够在干磨杯体21下部得到快速破壁研磨的效果,在加工时下部物料在干磨刀23的作用下会往上部翻动,利用上部的干磨循环区242可使上翻的物料回弹至下部的物料填充区241,进而实现物料在干磨腔24上下空间内的循环运动效果,既能够使物料在干磨腔24内充分交换,物料可翻滚到刀外围进行粉碎,干磨出的物料颗粒更小更均匀,又能够增强干磨刀23与物料间的无规则接触碰撞,避免刀与物料间由于运动轨迹近似而导致的无效粉碎状态,使破壁率得到有效提升,干磨效果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干磨腔24设有最大物料填充高度243,干磨腔24在最大物料填充高度243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形成干磨循环区242和物料填充区241。
如图2和图3所示,干磨腔24内设有最大物料填充高度243,限定物料在干磨腔24内最大的投放量,通过最大物料填充高度243将物料填充区241和干磨循环区242分隔划分,使得干磨刀23位于最大物料填充高度243以下,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干磨刀23对物料的切割能力,使干磨刀23转动时的切割效果能够覆盖整个物料填充区241,避免填充物料填充过多而导致干磨刀23对上侧物料无法有效切割的问题。
并且,将最大物料填充高度243的上方划分呈干磨循环区242,使干磨循环区242和物料填充区241在干磨腔24轴向空间上形成对立的位置关系,使物料留有充足的翻滚空间,进而促成大小不同的颗粒进行位置循环地交换,与干磨刀23充分接触碰撞,进而提高物料干磨效果以及颗粒大小整体的均匀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种实施例中,物料填充区241和干磨循环区242可以是由最大物料填充高度243划分的两块不同区域,二者共同合成了供物料循环的腔室;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物料填充区241与干磨循环区242在干磨腔24内具有共同区域,即物料填充区241的上部与干磨循环区242的下部具有重叠部分,使得该重叠部分内的物料既能够与干磨刀23上侧进行碰撞粉碎,又能够受到干磨循环区242下部影响,获得向干磨刀23回弹的效果,形成物料局部区域的循环扰流效果,增大破壁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更优选地实施方式,物料填充区241的容积为V1,干磨循环区242的容积为V2,V1:V2=0.2:1~0.85:1。
限定物料填充区241的容积V1与干磨循环区242的容积V2之间的比在0.2:1~0.85:1,在此区间范围内,干磨腔24的最大物料填充高度243能够设置在杯身高度的一半以下的位置,能够充分利用干磨刀23对物料进行粉碎,上方的干磨循环区242也能够给予物料充足的翻滚空间,促成大小不同的颗粒进行位置循环地交换,与干磨刀23充分接触碰撞,进而提高物料干磨效果以及颗粒大小整体的均匀度,破壁率明显提高。
当V1:V2小于0.2:1时,干磨杯体21内空间较空,顶部物料颗粒质量轻翻滚到干磨杯体21上部而无法进入有效循环过程,致使一部分物料无法与干磨刀23有效接触;当V1:V2大于0.85:1时,物料在杯内的填充占积率过高,顶部物料堆积多无法形成有效干磨循环区242,整个干磨腔24内无法形成稳定的切割循环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更优选地实施方式,物料填充区241的容积为V1,干磨循环区242的容积为V2,V1:V2=0.4:1~0.7:1。
进一步限定物料填充区241的容积V1与干磨循环区242的容积V2之间的比在0.4:1~0.7:1之间,此区间范围内食品加工机的破壁率提升明显,并且能够进一步避免翻滚到干磨腔24上部的物料脱离循环路径,也同时避免干磨腔24顶部物料堆积而无法形成充足翻滚空间的问题,使干磨腔24内形成稳定的切割循环体,提高干磨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干磨杯侧壁的扰流筋211沿杯身轴向延伸设置,且扰流筋211同时存在于物料填充区241和干磨循环区242内。
由此,扰流筋211在物料填充区241与干磨循环区242内均对物料起到扰流作用,增强物料局部的扰流效果,使物料的循环轨迹无规律化,促成大小不同的颗粒进行位置循环地交换,与干磨刀23充分接触碰撞,进而提高物料干磨效果以及颗粒大小整体的均匀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扰流筋211相对于干磨杯体21内壁的凸出高度为L3,1mm≤L3≤8mm。该范围内的扰流筋211能够对物料起到更好的扰流效果,提高物料运动轨迹的无规律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干磨杯盖22沿背向与干磨杯体21的安装方向内凹形成引导物料聚集的第一空腔221。
如图3所示,干磨杯盖22顶壁部分向上凸起,以在干磨杯盖22内侧凸出形成第一空腔221,第一空腔221隶属于干磨循环区242上部,是对干磨循环区242上部空间的拓展,使翻滚到干磨循环区242的物料能够聚集在第一空腔221内,聚集的物料紧接通过干磨杯体21侧壁和干磨杯盖22底壁向下回弹,再次进入物料填充区241并与干磨刀23发生再次接触切割,避免干磨循环区242内物料分散而导致影响物料向下回弹效果的问题,由此更容易在干磨腔24上下空间内形成稳定的切割循环体。
优选地,第一空腔221形成于干磨杯盖22中心,能够将两侧的物料向中心汇聚,并且使汇聚的物料更多地沿干磨刀23的中心转轴方向回弹下来,使干磨刀23对回弹物料的粉碎效果更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更优选地实施方式,第一空腔221沿背向与干磨杯体21的安装方向全部或部分的收窄,以通过第一空间聚集物料。
将第一空腔221做全部或部分收窄的结构,一方面收窄结构能够提高对物料的汇聚引导效果,使翻滚到干磨循环区242的物料能够快速聚集,进而提升整体循环进度,另一方面,收窄结构的第一空腔221的容积率降低,使第一空腔221仅占干磨循环区242容积的一小部分,更多的空间用于物料翻滚,避免物料在第一空腔221内聚集但无法流出的情况发生,使物料在干磨腔24内的循环运动更可靠地推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干磨杯盖22沿朝向与干磨杯体21的安装方向设有遮挡部222,通过遮挡部222限制物料的循环高度。
如图3所示,由干磨杯盖22底部向下延伸形成能够与干磨杯体21内壁配合的下沿,下沿作为遮挡部222能够伸入干磨杯体21内部以降低杯体上侧干磨循环区242的容积,进而相应地使物料的循环高度降低,物料单次循环的时间变短,进而增加物料与干磨刀23接触的频率,进而达到更高的破壁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更优选地实施方式,干磨杯盖22包括上盖体223和安装于上盖体223下方并作为遮挡部222的底板224,上盖体223和底板224形成至少部分伸入干磨杯体21的第二空腔225,通过第二空腔225的填充以降低物料填充区241和干磨循环区242的容积。
如图3所示,干磨杯盖22包括上盖体223和底板224,下沿设置在底板224上以作为用来降低物料循环高度的遮挡部222,当干磨杯盖22安装到干磨杯体21上时,底板224的遮挡部222伸入干磨杯体21内以配合上盖体223形成第二空腔225,第二空腔225至少部分伸入干磨杯体21以填充部分干磨腔24区域,进而使物料填充区241与干磨循环区242的容积减少,压低物料循环的整体高度,进一步使物料单次循环的时间变短,进而增加物料与干磨刀23接触的频率,进而达到更高的破壁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干磨刀23外沿与干磨杯体21内壁的距离为L1,3mm≤L1≤16mm。
限定干磨刀23外沿与干磨杯体21内壁的距离L1在3~16mm,优选地,选取L1=10mm,能够使单位时间内干磨刀23的切割频次更高,同时稳定干磨刀23的负载,使干磨刀23能够稳定地处于高速转动状态,进而确保对物料的粉碎效果。
若L1<3mm,干磨刀23负载大,不利于其高速转动,且此范围尺寸的干磨刀23在高速旋转状态下,容易将刀上侧与下侧空间隔挡,位于刀下方的物料难以向刀上侧空间交换,造成到下侧空间物料的堆积;若L1>16mm,干磨刀23的切割效率低,且对物料向上的带动能力下降,不利于物料的循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干磨刀23与干磨杯体21底壁的距离为L2,2mm≤L2≤18mm。
限定干磨刀23与干磨杯底壁的距离L2在2~18mm,优选地,选取L2=12mm,能够避免处在干磨杯底部的物料无法被干磨刀23切割到,通过旋转的干磨刀23能够将干磨杯底部的物料向上带起,使得更多的物料能够参与到物料填充区241和干磨循环区242间的回弹循环过程中,提高食品加工机的破壁率。若L2大于18mm,则可能存在干磨刀23打空或者底部物料无法有效粉碎的情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干磨刀23的刀片外圈具有刃扬角R1,95°≤R1≤145°。
在干磨刀23刀片外圈设置刃扬角R1,刃扬角R1从干磨刀23的主刀刃外侧向上延伸形成,且与主刀刃存在偏角,即偏角95°≤R1≤145°。该角度范围内的刃扬角R1能够更有效地将物料向上方干磨回弹区扬起,提高干磨腔24内物料循环的速率,进而提高了粉碎效率。同时,刃扬角R1与干磨刀23的主刀刃呈一定夹角,能够对物料形成多个角度的辅助切割,物料的粉碎效果更好。优选地,选取R1=120°,使刃扬角R1对物料的扬起效果更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干磨刀23的刀片宽度为L4,10mm≤L4≤20mm。更优选地,L4选取1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干磨杯体21底壁和侧壁为圆角过渡,圆角半径为R2,3mm≤R2≤25mm。
将干磨杯体21底壁与侧壁之间用圆角过渡,圆角半径选取3~25mm,更选取地,选取R2=15mm。圆角曲面过渡平滑,能够利于物料的有效循环,使杯底部的物料有充分机会得到交换,物料被切割的频率和切割后颗粒大小的均匀度能够得到保障。
所述干磨腔的容积为V,350mL≤V≤1350mL,优选V为750mL,此种情况适用于干磨杯内置与制浆腔的整机结构形态。干磨腔的容量能够满足绝大部分食材的干磨需求,且容量适用于家用食材加工需求,不同加工物料能够在物料填充区和干磨循环区连续运动,使得干磨物料能够在撞击到刀片被粉碎切割后迅速运动与腔壁撞击回弹,让竟可能多的物料在物料填充区和干磨循环区内回弹,增加物料与干磨刀的切割频次和效率。当然,作为干磨杯体可替换安装的食品加工机,干磨腔的容量还可以进一步升级,此种结构形态下,干磨腔容量V还可以优选为1150mL。
可以理解的,所述干磨杯组件可以设置在湿磨腔内,也可以是叠放于湿磨腔的杯口等形式安装,以使粉碎组件有效驱动干磨刀旋转。
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应当指出,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其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结合,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提高破壁率的食品加工机,包括主机和安装于所述主机的加工杯组件,所述加工杯组件形成湿磨腔,所述湿磨腔内设有粉碎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食品加工机还包括可选择安装的干磨杯组件,所述干磨杯组件包括干磨杯体、干磨杯盖和干磨刀,所述干磨杯盖盖合于所述干磨杯体并形成干磨腔,所述干磨杯体底壁和侧壁形成物料填充区,所述干磨刀设置于所述物料填充区,所述干磨杯体侧壁和所述干磨杯盖底壁形成干磨循环区,物料能够通过干磨刀搅打粉碎以在物料填充区和干磨循环区之间回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破壁率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磨腔设有最大物料填充高度,所述干磨腔在所述最大物料填充高度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形成所述干磨循环区和所述物料填充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破壁率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填充区的容积为V1,所述干磨循环区的容积为V2,V1:V2=0.2:1~0.8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高破壁率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填充区的容积为V1,所述干磨循环区的容积为V2,V1:V2=0.4:1~0.7: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破壁率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磨杯盖沿背向与所述干磨杯体的安装方向内凹形成引导物料聚集的第一空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提高破壁率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沿背向与所述干磨杯体的安装方向全部或部分的收窄,以通过第一空间聚集物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破壁率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磨杯盖沿朝向与所述干磨杯体的安装方向设有遮挡部,通过所述遮挡部限制所述物料的循环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提高破壁率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磨杯盖包括上盖体和安装于所述上盖体下方并作为所述遮挡部的底板,所述上盖体和所述底板形成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干磨杯体的第二空腔,通过所述第二空腔的填充以降低物料填充区和干磨循环区的容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破壁率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磨刀外沿与所述干磨杯体内壁的距离为L1,3mm≤L1≤16mm;
或者,所述干磨刀与所述干磨杯体底壁的距离为L2,2mm≤L2≤18mm;
或者,所述干磨刀的刀片外圈具有刃扬角R1,95°≤R1≤145°;
或者,所述干磨杯体底壁和侧壁为圆角过渡,圆角半径为R2,3mm≤R2≤2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破壁率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磨腔的容积为V,350mL≤V≤1350mL。
CN202221545432.7U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提高破壁率的食品加工机 Active CN2186062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45432.7U CN218606267U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提高破壁率的食品加工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45432.7U CN218606267U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提高破壁率的食品加工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06267U true CN218606267U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57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45432.7U Active CN218606267U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提高破壁率的食品加工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062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91198A (zh) 磨豆的咖啡壶
CN218606267U (zh) 一种提高破壁率的食品加工机
CN208447351U (zh) 料理机
CN107319964B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用粉碎装置及食品加工机
CN109602299B (zh) 一种豆浆机
CN117281406A (zh) 一种提高破壁率的食品加工机
CN108309087B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用粉碎装置及食品加工机
CN210541026U (zh) 一种粉碎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
CN106923678B (zh) 一种豆浆机
CN108324132B (zh) 具有搅拌功能的料理机
CN108309086B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105433791A (zh) 一种豆浆机
CN210541105U (zh) 一种降噪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
CN111631616A (zh) 一种便携的微型食品加工机
CN220124556U (zh) 一种粉碎组件和食品加工机
CN108324139B (zh) 粉碎刀片和料理机
CN205568789U (zh) 一种双级骨浆机
CN206700068U (zh) 一种豆浆机
CN213155516U (zh) 一种粉碎效率高的食品加工机
CN214017262U (zh) 杯体组件及料理机
CN108309085B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220141491U (zh) 料理机的旋转盘和料理机
CN215687148U (zh) 一种搅拌组件及多功能食品加工机
CN206700061U (zh) 一种豆浆机
CN214128293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