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05352U - 连接设备、带闭锁件和物品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设备、带闭锁件和物品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05352U
CN218605352U CN202220504362.4U CN202220504362U CN218605352U CN 218605352 U CN218605352 U CN 218605352U CN 202220504362 U CN202220504362 U CN 202220504362U CN 218605352 U CN218605352 U CN 2186053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engagement
connection
closing direction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0436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卫·黎克特
约阿希姆·菲德勒
布赖多·博特库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dlock GmbH
Original Assignee
Fidlock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dlock GmbH filed Critical Fidlock Gmb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053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053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25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 A44B11/258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fastening by superposing one part on top of the other
    • A44B11/2588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fastening by superposing one part on top of the other combined with one buckle element rotating or pivo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D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BUTTONS, PINS, BUCKLES OR SLIDE FASTENERS, AND TO JEWELLERY, BRACELETS OR OTHER PERSONAL ADORNMENTS
    • A44D2203/00Fastening by use of magnet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设备,包括:第一连接件,其具有第一基体和接合突起部;和第二连接件,其能够沿闭合方向附接到第一连接件上,并且具有第二基体,第二基体具有接合部段。第一连接件具有第一磁性装置并且第二连接件具有第二磁性装置,其中第一磁性装置和第二磁性装置沿着闭合方向磁性相吸地共同作用。第一连接件具有阻挡部段,所述阻挡部段构成为用于,在连接位置中与第二连接件共同作用。第二连接件在连接位置中能够围绕闭合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件扭转,其中在扭转时接合部段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的接合和通过阻挡部段对接合的阻挡保持存在。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连接设备的带闭锁件和一种用于将物品固定在组件上的物品固定装置。

Description

连接设备、带闭锁件和物品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设备。
这种连接设备包括第一连接件,其具有第一基体和至少一个刚性地设置在第一基体上的接合突起部。所述连接设备还包括第二连接件,其能够沿闭合方向附接到第一连接件上,并且具有第二基体,所述第二基体具有刚性地设置在第二基体上的接合部段,其中所述接合部段能够沿着与所述闭合方向不同的接合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所述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接合,使得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连接位置中,所述接合部段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所述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接合。第一连接件具有第一磁性装置并且第二连接件具有第二磁性装置。第一磁性装置和第二磁性装置沿着闭合方向磁性相吸地共同作用,用于辅助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彼此附接。
背景技术
在连接设备中将一个或多个接合突起部刚性地形成在第一连接件的第一基体上。第二连接件能够与至少一个刚性的接合突起部形成接合,其方式为,第二连接件的接合部段与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接合。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彼此附接在此沿着闭合方向进行,沿着所述闭合方向连接件的磁性装置提供磁吸引力,使得连接件沿着闭合方向朝向彼此吸引。第二连接件的接合部段与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的接合相对于彼此沿着接合方向进行,所述接合方向横向于闭合方向定向。在连接位置中,接合部段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形状配合地或力配合地接合,使得连接件保持在彼此上。
接合方向与闭合方向不同在此理解为,接合方向与闭合方向垂直地或成倾斜角度地定向。接合方向在此不一定精确地垂直于闭合方向定向,而是可以与闭合方向成倾斜角度地延伸。然而,接合方向不沿着闭合方向,尤其是也不与闭合方向相反地定向。
在从EP 3 616 553A1中已知的用于可松开地连接两个部件的闭锁设备中,第一连接件附接到第二连接件上,以便将连接件彼此连接。在连接件中的一个上在此设置有系带,其可以通过将连接件彼此连接来张紧。
从EP 3 192 388B1中已知一种闭锁设备,其中第一连接件具有刚性的接合突起部并且可以与第二连接件连接。在第二连接件上可调整地设置有带。
在所述类型的连接设备中通常期望的是,对于用户以简单的、舒服的、触觉舒适的方式将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在此应当在连接件不精确地彼此附接时优选以位置容忍的方式实现。在连接件的连接位置中应当实现更安全的、可承受负荷的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设备,其中连接件能够以简单、舒服的方式彼此附接并且在连接位置中提供彼此间更安全的、可承受负荷的保持。
所述目的通过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特征的连接设备实现。
据此,第一连接件具有刚性地设置在第一基体上的阻挡部段,所述阻挡部段构成为用于,在连接位置中与第二连接件共同作用,以便与接合方向相反地阻挡接合部段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的接合。第二连接件在连接位置中能够围绕闭合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件扭转。在扭转时接合部段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的接合和通过阻挡部段对接合的阻挡保持存在。第二连接件在此能够相对于第一连接件翻转,以便为了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彼此分开而消除与接合方向相反的阻挡并且可实现接合部段和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脱离接合。
连接件沿着闭合方向彼此附接,其中连接件彼此附接磁性地通过连接件的磁性装置辅助。连接件在附接时通过磁性装置磁性地朝向彼此吸引并且在连接位置中也磁性地保持在彼此上。
在连接件附接时,第二连接件的接合部段沿横向于闭合方向或倾斜于闭合方向指向的接合方向与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接合,使得在连接位置中存在连接件之间的形状配合的或力配合的连接进而连接件通过接合部段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的接合可承受负荷地保持在彼此上。
在第二连接件的接合部段和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之间的接合在此在连接位置中通过第一连接件的刚性地形成在第一连接件的第一基体上的阻挡部段被保证,其方式为,阻挡部段以与接合方向相反地阻挡的方式与第二连接件的相关联的部段共同作用进而接合部段不能,至少不能在不消除阻挡的情况下,与接合方向相反地朝向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运动。因此,由于阻挡部段的阻挡作用,接合部段被锁定在其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的接合中,使得连接件在连接位置中相互固紧。
连接件在此由于磁性装置在连接位置中的磁性作用而相对于彼此保持,使得连接件通过第一连接件的阻挡部段与接合方向相反地相互阻挡。由此,通过与接合方向相反的(仅)移动,连接件不能彼此松开。
更确切地说,为了将连接件彼此松开需要的是,连接件相对于彼此倾斜,以便第二连接件如此在由闭合方向和接合方向展开的翻转平面中相对于第一连接件运动,使得第二连接件能够与接合方向相反地相对于阻挡部段运动。通过将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翻转,可以消除阻挡部段的阻挡作用,使得第二连接件运动越过阻挡部段进而第二连接件的接合部段可与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脱离接合。
通过刚性地设置在第一连接件的第一基体上的阻挡部段的阻挡作用实现,第二连接件不能与接合方向相反地线性地运动,而是为了将连接件彼此分开在由闭合方向和接合方向展开的翻转平面中翻转。翻转运动在此可以围绕限定的翻转轴线进行。然而翻转运动也可以沿着位于翻转平面中的、弯曲的运动轨道进行,其中由于翻转运动,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翻转。翻转运动在此可以由与接合方向相反的和/或与闭合方向相反的直线的运动叠加。
要注意的是,为了将连接件分开,连接件可以彼此翻转。然而在此连接件之间的连接的建立也并非以直线的闭合运动进行,而是通过如下方式来进行,即连接件在相对于彼此翻转的情况下摆动地彼此附接并且运动形成彼此接合。即使在建立连接的情况下,第二连接件也可以相对于第一连接件翻转,以便可实现第二连接件的接合部段与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的接合。
在连接位置中,第二连接件能够围绕闭合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件扭转。这一方面可以实现连接件的角度容差(winkeltolerant)的彼此附接。还可由此实现,当连接件位于连接位置中时,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扭转。在扭转时,接合部段和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在此保持其接合。此外,在扭转的情况下,通过阻挡部段对接合的阻挡也保持存在。因此,在连接位置中,连接件围绕闭合方向相对于彼此的扭转不造成连接件彼此分离。
在连接位置中,连接件之间的可旋转性可以实现以任意角度的任意旋转运动。然而也可考虑的是,连接件的运动例如通过止挡件等限制为预定的旋转角度。旋转角度在此优选大于10°,更优选大于20°,特别优选大于45°或甚至大于90°。
由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刚性地且不可变形地(在常规作用的负荷下) 在第一连接件的第一基体上形成,接合突起部可以在与第二基体的接合部段接合时将力可靠地吸收和导出。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在此优选与第一连接件的第一基体一件式地形成,其中第一基体整体上刚性地且不可变形地构成。
在这方面,将“不可变形”理解为基体的基本上刚性的几何形状和材料选择,其引起,第一连接件的基体与其上形成的接合突起部在常规负荷下不变形,因此基体没有弹性地构成。例如,第一连接件的基体由金属或硬的塑料材料构成。
同样,第二连接件的基体与其上形成的接合部段刚性地且不可变形地构成并且例如由金属或硬的塑料材料构成。
连接件彼此附接被磁性地辅助。为此,第一连接件具有第一磁性装置并且第二连接件具有第二磁性装置。第一磁性装置和第二磁性装置在连接位置中磁性相吸地共同作用并且尤其也辅助将连接件彼此附接。磁性装置沿着闭合方向磁性相吸地作用,使得磁性装置引起沿着闭合方向的磁性吸引力并且将连接件在附接时沿着闭合方向朝向彼此吸引。磁性装置例如可以分别由永磁体构成。然而也可行的是,磁性装置中的一个磁性装置由永磁体构成而磁性装置中的另一个磁性装置由磁衔铁进而由被动磁性的元件构成。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第二连接件为了相对于第一连接件翻转在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背离的侧上与闭合方向相反地可从第一连接件抬起。第二连接件在连接位置中经由在第二基体上刚性地形成的接合部段与在第一连接件的第一基体上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接合,其中所述接合在第二连接件的关于接合方向观察位于前部的区域中进行。借助于关于接合方向位于后部的区域,第二连接件可以在连接位置中与闭合方向相反地从第一连接件抬起,以便以这种方式将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翻转进而消除第一连接件的阻挡部段的阻挡作用,使得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的阻挡部段运动并且接合部段可以与接合方向相反地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脱离接合。
为了简化用户的操作,第二连接件例如可以具有操作部段,为了将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翻转,用户可以抓握在所述操作部段上。操作部段例如可以通过在第二连接件的后部的区域中的接片形成,用户可以拉动所述接片,以便将第二连接件以后部的区域与闭合方向相反地从第一连接件抬起。然而操作部段也可以例如由手扣斗(Griffmulde)或其他抓握部段形成,用户可以抓握在所述其他抓握部段上,以便以这种方式将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翻转。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围绕闭合方向弧形地弯曲。如果设有(唯一的)接合突起部,那么由此所述接合突起部弧形地围绕闭合方向延伸。如果设有多个接合突起部,那么每个接合突起部例如可以围绕闭合方向弧形地延伸。附加地或替选地,接合突起部可以沿着围绕闭合方向指向的环周方向彼此紧靠地排列,使得接合突起部沿着弧形的线彼此紧靠地排列并且共同地形成与第二连接件的接合部段的接合,如果连接件位于连接位置中。
至少一个接合部段围绕闭合方向以小于180°,优选小于150°的角度延伸,以便可实现,接合部段沿接合方向可以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接合。
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优选构成关于闭合方向的底切。由此,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关于闭合方向底切,其方式在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横向于闭合方向从第一连接件的相关联的部段突出。
底切在此可以由关于闭合方向垂直或倾斜(成锐角或钝角)地延伸的面形成。
同样地,第二连接件的接合部段优选构成关于闭合方向的底切。由此,接合部段关于闭合方向底切,其方式在于,接合部段横向于闭合方向从第二连接件的相关联的部段突出。
底切在此还可以由关于闭合方向垂直或倾斜(成锐角或钝角)地延伸的面形成。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接合部段围绕闭合方向环周地延伸。接合部段在此例如可以设置在销元件上并且横向于闭合方向从销元件突出。
例如,接合部段关于闭合方向旋转对称地构成。这可实现,接合部段在第二连接件的任意转动位置中相对于第一连接件与在第一连接件上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接合,使得在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的任意转动位置中存在接合部段和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之间的接合进而连接件可以相对于彼此扭转,而不消除接合部段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的接合。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第二连接件的第二基体具有基座部段。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基座部段在此可以构成接合部段,使得接合部段为了与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接合而形成在基座部段上,例如形成在基座部段的环绕的边缘部段上。
在其他设计方案中,接合部段与基座部段沿着闭合方向间隔开。由此,接合部段在空间上与基座部段分离,例如其方式为,基座部段沿着第一平面而接合部段沿着第二平面延伸,所述第二平面沿着闭合方向相对于第一平面间隔开。
如果接合部段与基座部段在空间上间隔开,那么接合部段例如在销元件上形成,所述销元件沿着闭合方向从基座部段突出。接合部段在此沿着接合方向从销部段突出进而构成底切,使得接合部段能与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接合,以建立形状配合的或力配合的连接。
接合部段例如可以在环周上在销元件上形成。以这种方式,可以提供蘑菇状的接合元件,其在任意转动位置中可以与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接合,以便将连接件彼此连接并且在连接位置中保持在彼此上。
如果接合部段与基座部段在空间上间隔开,那么基座部段可以关于闭合方向径向地比接合部段更远地延伸进而径向地伸出于接合部段。接合部段由此位于径向内部的位置中,而基座部段的外边缘径向地设置在接合部段之外。以这种方式,如果连接件处于其连接位置中,那么可以经由基座部段实现第二连接件在第一连接件上的有利的支撑。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基座部段例如盘状地形成。基座部段在此例如可以具有圆柱形的基本形状,所述基本形状具有圆形的横截面。
在基座部段上,例如可以形成固定部段,经由所述固定部段将带与第二连接件连接。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第二连接件的第二基体的基座部段具有棱边部段。第一连接件与之相对具有刚性地在第一基体上形成的支撑部段,其中在连接位置中,除了接合部段和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的接合之外,棱边部段借助支撑部段支撑,用于沿着接合方向吸收负荷。棱边部段例如可以在基座部段的前部的区域中形成,其中,在基座部段的圆柱形的设计方案中,棱边部段也可以在环周上在基座部段上环绕。支撑部段在第一连接件的关于接合方向位于前部的区域中形成,使得支撑部段可以提供将基座部段沿接合方向的支撑。由此,在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沿接合方向承受负荷时,棱边部段被按压抵靠支撑部段进而支撑在支撑部段上。由此,经由棱边部段可以将基座部段在连接位置中与在第一连接件的第一基体上的支撑部段形成贴靠,使得经由此可以将负荷力从第二连接件导入第一连接件中。
在此可考虑的是,棱边部段在连接位置中总是沿接合方向与支撑部段贴靠。替选地,也可以提出,在未承受负荷的位置中,棱边部段不与支撑部段沿接合方向形成贴靠,而是在连接件相对于彼此加载负荷时才与支撑部段形成贴靠。
经由支撑部段和基座部段的棱边部段在支撑部段上的支撑可以将力有利地从第二连接件导入第一连接件中。例如在连接设备构成为带闭锁件时可以将负荷方向优选至少借助于沿接合方向的方向矢量分量定向,其中沿着所述负荷方向在常规地使用连接设备时在连接件之间作用有力。由此,负荷方向至少近似沿接合方向或倾斜于接合方向延伸,使得负荷方向至少也,即在具有方向矢量分量的矢量分解时,指向接合方向。由此,在承受负荷的状态下,第二连接件(至少也)沿接合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件承受负荷进而沿与至少一个刚性地形成在第一连接件的接合突起部接合的方向承受负荷。在此,基座部段的棱边部段以支撑的方式贴靠在支撑部段上,使得沿接合方向作用的力经由将棱边部段贴靠在支撑部段上来导出。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在此尤其用于沿着闭合方向支撑进而用于保证连接件保持在彼此上,其中负荷力沿接合方向优先经由支撑部段吸收和导出。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支撑部段和棱边部段在垂直于闭合方向的横截面平面中分别弧形地弯曲。在基座部段的圆柱形的设计方案中,基座部段的棱边部段圆形地围绕闭合方向环绕。支撑部段的弯曲对应于基座部段的棱边部段的弯曲,使得在连接位置中基座部段可以形成与第一连接件的支撑部段的以支撑方式的贴靠。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支撑部段沿着闭合方向观察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间隔开。支撑部段可以在此沿着闭合方向观察在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之上或之下延伸。
附加地或替选地,支撑部段可以沿着接合方向观察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间隔开。由此,支撑部段关于接合方向位于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不同的位置处。尤其,支撑部段可以沿接合方向支承在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前方,使得支撑部段设置在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的径向外部。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经由支撑部段的有利的支撑,其方式为,如果负荷力在连接件之间作用,那么基座部段借助于有利的杠杆臂可以与支撑部段形成贴靠。
支撑部段在一个设计方案中由面部段形成,所述面部段与闭合方向平行或倾斜地定向。支撑部段在此刚性地形成在第一连接件的第一基体上。在负荷下,支撑部段在第一连接件上与第二连接件的基座部段形成贴靠,使得沿接合方向作用的负荷力能够以有利的方式吸收和导出。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基座部段具有基面并且第一基体具有底面。基面和底面分别垂直于闭合方向延伸。在连接位置中,在第二连接件的基座部段上的基面和在第一连接件的第一基体上的底面彼此相向。
例如,在连接位置中,可以形成基面和底面之间的贴靠。由此,在连接件围绕闭合方向相对于彼此扭转时,基面和底面滑动地在彼此上运动。
然而这不是强制性的。还可考虑的是,在连接位置中在基面和底面之间形成间距(进而没有贴靠)。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基座部段能够围绕垂直于闭合方向和接合方向的翻转轴线相对于第一连接件翻转,以便将连接件相对于彼此翻转。由此,为了将连接件彼此分离而进行连接件的翻转,通过如下方式:基座部段围绕翻转轴线相对于第一连接件的第一基体翻转。翻转轴线在此可以由基座部段和第一基体之间的贴靠线限定。然而也可考虑的是,翻转轴线对应于如下虚拟线,其穿过基座部段或在基座部段之外延伸并且对应于在连接件相对于彼此翻转时基座部段枢转所围绕的线。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第一基体具有沉入开口,在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翻转时基座部段的部段可以沿闭合方向沉入到所述沉入开口中。沉入开口尤其可以在第一基体的(关于接合方向)位于前部的区域中形成并且例如作为凹陷部形成在第一基体上。当连接件(在连接和分离时)相对于彼此翻转时,基座部段尤其能够以前部的棱边部段沉入到沉入开口中。
沉入开口例如可以作为凹陷部相对于第一基体的底面形成。沉入开口在此情况下例如连接于底面,然而相对于底面凹陷进而沿着闭合方向缩回。沉入开口在此可以尤其在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之下延伸进而在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的区域中提供如下空间,当连接件为了闭合连接设备而彼此附接时并且即使当连接件为了断开连接设备而彼此分离时,第二连接件的基座部段能够以棱边部段沉入所述空间中。
如果接合部段在空间上与基座部段分离地形成,那么沉入开口然而例如也作为凹陷部在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的径向外部形成并且实现用于基座部段的棱边沉入的空间。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在第二连接件的接合部段和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个接合部段之间的间隙简化连接件相对于彼此的翻转用以建立连接和也用以分离。替选地用于提供间隙的空间例如可以通过在接合部段上的倾斜部或倒圆部实现,所述倾斜部或倒圆部可实现接合部段相对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的翻转。
尤其当接合部段在基座部段的环绕的边缘部段上形成时,沉入开口例如作为凹陷部相对于第一连接件的底面形成并且在朝向支撑部段的区域中连接于底面。沉入开口例如可以在支撑部段和底面之间延伸。
如果接合部段在基座部段下方的销上形成并且基座部段径向地伸出于接合部段,那么沉入开口优选在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的径向外部形成在第一基体上。
沉入开口可以作为凹陷部或作为穿通开口在第一基体上构成。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第一基体具有形状配合部段,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连接位置中为了抑制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翻转,基座部段贴靠在所述形状配合部段上。形状配合部段尤其在第一基体的关于接合方向位于前部的区域中形成并且刚性地在第一基体上构成。在形状配合部段上,基座部段尤其沿闭合方向支撑,使得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的翻转由于在形状配合部段上的支撑而至少变难。
在翻转以将连接件彼此分离时,第二基体通过与接合方向相反在间隙的范围内部的略微的运动而与在第一基体上的形状配合部段脱离相互作用。在此,在第二连接件和第一连接件的阻挡部段之间可以设有间隙,所述间隙可实现第二连接件与接合方向相反的(略微的)移动,或者在第二连接件和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之间可以设有间隙,所述间隙可实现第二连接件与接合方向相反的(略微的)翻转运动和紧接着的移动。通过在间隙的范围内运动,第二基体与形状配合部段脱离有效连接,例如其方式在于,将第二基体从例如阶梯形式形成的形状配合部段滑离。接着,连接件可以 (更大程度地)相对于彼此翻转,使得连接件可以彼此分离。
接合突起部的沿着接合方向测量的深度在此可以比由形状配合部段实现的支承面的沿着接合方向测量的深度更大,使得第三区域首先从形状配合部段滑离并且接着在与接合方向相反地继续运动时第二连接件的接合部段与在第一连接件上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脱离接合。
形状配合部段例如可以由阶梯形成,在连接位置中基座部段放置在所述阶梯上。形状配合部段在此尤其可以具有垂直或倾斜于闭合方向定向的面部段,所述面部段实现基座部段的支撑。
在其他设计方案中,形状配合部段也可以作为接合开口,例如呈槽形式的接合开口形成在支撑部段上。经由形状配合部段实现垂直于接合方向,即沿着闭合方向在基座部段上的支撑,使得连接件在连接位置中在负荷下不能轻易地不期望地相对于彼此翻转,而是经由形状配合部段支撑以防止 (不期望的)翻转。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形状配合部段沿着闭合方向观察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间隔开。形状配合部段可以在此沿着闭合方向观察在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之上或之下延伸。
附加地或替选地,形状配合部段可以沿着接合方向观察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间隔开。由此,形状配合部段关于接合方向位于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不同的位置处。尤其,形状配合部段可以沿接合方向支承在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前方,使得形状配合部段设置在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的径向外部。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经由形状配合部段的有利的支撑以防止连接件相对于彼此翻转,其方式为,当负荷力在连接件之间作用时,基座部段可以借助于更有利的杠杆臂与形状配合部段形成贴靠。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第二连接件具有刚性地设置在第二基体上的阻挡元件,用于与第一连接件的阻挡部段共同作用。阻挡元件例如可以形成在基座部段上并且沿着闭合方向从基座部段突出。在连接位置中,阻挡元件与第一连接件的阻挡部段共同作用,使得阻挡连接件与接合方向相反的相对于彼此的运动。
然而,通过将连接件相对于彼此翻转,阻挡元件可以经由阻挡部段抬起,以便以这种方式消除阻挡,并且将连接件在翻转的情况下与接合方向相反地相对于彼此运动,使得可以消除在第二连接件的接合部段和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之间的接合并且可以将连接件彼此分离。
例如,阻挡元件可以柱形地形成并且在垂直于闭合方向的横截面平面中观察具有圆形。在连接位置中,阻挡元件在此围绕闭合方向可相对于阻挡部段扭转,使得可实现连接件相对于彼此的可扭转性,其中然而在扭转时对接合部段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的接合的阻挡保持存在。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第一基体具有留空部,所述留空部至少部段地由阻挡部段限界。在连接位置中,阻挡元件放入留空部中,使得接合部段与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的接合与接合方向相反地被阻挡。留空部例如可以作为凹陷部在第一连接件的第一基体的底面上形成。由此,留空部形成到底面中。当连接件附接在彼此上时,阻挡元件与留空部接合,使得通过接合,第二连接件保持在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上。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留空部(沿垂直于闭合方向的横截面平面中)由至少一个实现阻挡部段的限界壁部限界,所述限界壁部沿着圆弧延伸。留空部例如可以具有圆形的基本形状,其中沿着(虚拟的)关于轴线居中的圆,至少一个限界壁部弧形地延伸。
例如,留空部由两个弧形的限界壁部限界,所述限界壁部共同构成阻挡部段并且在连接位置中第二连接件的阻挡元件在其之间容纳进而阻止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与接合方向相反的运动。一个或多个限界壁部在此例如关于底面成直角地设置进而提供用于阻挡元件的支撑面,使得在加载负荷的情况下阻挡元件支撑在限界壁部上进而相对于第一连接件阻挡。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阻挡部段具有碰撞斜坡。碰撞斜坡构成为,在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翻转时提供用于阻挡元件与接合方向相反的滑动引导。在连接件相对于彼此翻转时,第二连接件的阻挡元件例如可以与碰撞斜坡形成贴靠,使得阻挡元件可以碰撞到碰撞斜坡上进而越过阻挡部段运动。通过这种碰撞斜坡可以使连接件的彼此分离变得容易。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例如具有滑动斜坡,所述滑动斜坡用作为引导斜坡,以便在彼此附接时引导连接件,使得连接件能够以更容易的,优选尽可能自动的方式彼此接合。优选地,滑动斜坡构成为,使得第二连接件在附接到第一连接件上时沿着闭合方向在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上引导,使得第二连接件与接合方向相反地与第一连接件错开进而在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旁运动经过。在运动经过之后,第二连接件于是沿接合方向可与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接合。由此,通过在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上滑动,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引导,使得第二连接件在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旁运动经过。如果第二连接件以其接合部段经过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那么接合部段可以沿接合方向与在第一连接件上的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接合。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带闭锁件具有连接设备。尤其,第二连接件在此可以与带连接,其中带可以牢固地并且不可调整地,必要时然而也可调整地设置在第二连接件上。
第一连接件同样可以与带连接,然而也可以牢固地设置在相关联的组件上,例如纺织物或其他物品上。
在一个设计方案中,第一连接件在将连接设备在带闭锁件上使用时具有两个接合突起部,所述接合突起部横向于闭合方向并且横向于接合方向相对于彼此间隔开,使得带可以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连接位置中在接合突起部之间引导穿过。由此,带容纳在接合突起部之间,使得经由接合突起部在带两侧上实现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连接件的支撑。
在其他应用中,用于将物品固定在组件上的物品固定装置可以具有所描述类型的连接设备。物品在此例如可以设置在连接件中的一个上,例如集成到连接件中。与之相对应地,连接件中的另一个设置在组件上,使得通过将连接件连接可以将物品固定在组件上。
下面列出的应用可行性应当说明连接设备的多样的可应用性,然而不理解为是限制性的并且尤其也不理解为最终的。这样,连接设备可以用于:
-头盔闭锁件
-马笼头
-可拆卸的(胸)袋
-包、背包
-用于卷顶,用于用(弹性的)带闭锁
-夹克闭锁件(例如在袖子、翻领、纽扣盖上,或绑在衬衫袖子上)
-在宿营车中的卷帘,大篷车中的隐私保护屏
-檐篷
-遮阳篷、防水油布、露营帐篷、帐篷加固索
-固定或锁定行李袋或鞍袋(自行车、摩托车)
-行李和货物固定,或在公共交通工具的车内和车上固定自行车/婴儿车
-车内工匠的分类系统和安全系统
-用于承载装置的带扣、收紧系统和闭锁设备
-胸带、腰带、肩带
-包上的可拆卸的提手或挂带
-例如在婴儿车上的用于掀开的防晒保护
-背包带的可移动和可拆卸或可打开的连接
-用于衣架的悬挂装置
-家具,例如用于固定座椅元件
-睡袋、睡垫、瑜伽垫(用于卷起和固定)
-毛巾架
-钥匙扣
-带子
-具有用于挂住的工具的工匠带
-可拆卸的托带,例如在工具和园艺工具上、在包和电子设备处的把手上
-手套、鞋子、高尔夫球袋(用于闭锁或固定在彼此上)
-婴儿车或帐篷中的驱虫保护
-行李带,例如作为将物件固定在自行车篮中的固定装置
-自行车上的部件和配件(车速表、灯、计算机、电子设备等)。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所基于的想法。附图示出:
图1示出连接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视图;
图2A示出连接设备的分解视图;
图2B示出另一立体图中的分解视图;
图3A示出连接设备的第一连接件的单独视图;
图3B示出第一连接件的另一视图;
图4A示出第一连接件的俯视图;
图4B示出第一连接件的仰视图;
图4C示出沿着根据图4B的线G-G的剖视图;
图5A示出第二连接件连同其上设置的带的视图;
图5B示出第二连接件连同其上设置的带的另一视图;
图6A示出第二连接件的仰视图;
图6B示出第二连接件的俯视图;
图6C示出沿着根据图6B的线I-I的剖视图;
图7A示出在建立连接件的连接时的连接设备的视图;
图7B示出沿着根据图7A的线B-B的剖视图;
图8A示出在进一步闭合时的连接设备的视图;
图8B示出沿着根据图8A的线C-C的剖视图;
图9A示出在进一步闭合时的连接设备的视图;
图9B示出沿着根据图9A的线D-D的剖视图;
图10A示出在进一步闭合时的连接设备的视图;
图10B示出沿着根据图10A的线E-E的剖视图;
图10C示出沿着根据图10A的线L-L的剖视图;
图11A示出在连接件的连接位置中的连接设备的视图;
图11B示出沿着根据图11A的线J-J的剖视图;
图11C示出沿着根据图11B的线K-K的剖视图;
图11D示出沿着根据图11B的线F-F的剖视图;
图12A示出在第二连接件的相对于第一连接件扭转的位置中的连接设备的俯视图;
图12B示出根据图12A的布置的侧视图;
图12C示出沿着根据图12A的线N-N的剖视图;
图12D示出连接设备的斜下方的侧视图;
图12E示出连接设备的俯视图;
图12F示出沿着根据图12E的线M-M的剖视图;
图13A示出根据连接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第二连接件的视图;
图13B示出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立体视图;
图14A示出第二连接件的仰视图;
图14B示出第二连接件的俯视图;
图14C示出沿着根据图14B的线E-E的剖视图;
图15A示出第一连接件的视图,其中根据图13A、13B和14A-14C 的第二连接件可附接到所述第一连接件上;
图15B示出第一连接件的另一视图;
图16A示出第一连接件的仰视图;
图16B示出第一连接件的俯视图;
图16C示出沿着根据图16B的线F-F的剖视图;
图17A示出在闭合时的连接设备的视图;
图17B示出沿着根据图17A的线A-A的剖视图;
图18A示出在进一步闭合时的连接设备的视图;
图18B示出沿着根据图18A的线B-B的剖视图;
图19A示出在进一步闭合时的连接设备的视图;
图19B示出沿着根据图19A的线C-C的剖视图;
图20A示出连接设备的在连接件的连接位置中的视图;
图20B示出沿着根据图20A的线D-D的剖视图;
图20C示出沿着根据图20B的线G-G的剖视图;
图20D示出沿着根据图20B的线H-H的剖视图;
图21示出连接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视图;
图22A示出连接设备的立体分解视图;
图22B示出连接设备的另一分解视图;
图23A示出连接设备的第一连接件的单独视图;
图23B示出第一连接件的另一视图;
图24A示出第一连接件的俯视图;
图24B示出第一连接件的仰视图;
图24C示出沿着根据图24B的线F-F的剖视图;
图25A示出连接设备的第二连接件的视图;
图25B示出第二连接件的另一视图;
图26A示出第二连接件的仰视图;
图26B示出第二连接件的俯视图;
图26C示出沿着根据图26B的线G-G的剖视图;
图27A示出在闭合时的连接设备的视图;
图27B示出沿着根据图27A的线A-A的连接设备的剖视图;
图28A示出在进一步闭合时的连接设备的视图;
图28B示出沿着根据图28A的线B-B的剖视图;
图29A示出在进一步闭合时的连接设备的视图;
图29B示出沿着根据图29A的线C-C的剖视图;
图30A示出在连接件的连接位置中的连接设备的视图;
图30B示出沿着根据图30A的线O-O的剖视图;
图30C示出沿着根据图30B的线A-A的剖视图;
图30D示出沿着根据图30B的线Q-Q的剖视图;
图31A示出连接设备的又一实施例的分解视图;
图31B与根据图29B的剖视图对应地示出连接设备的在闭合时的剖视图;
图31C与根据图30B的剖视图对应地示出在连接件的连接位置中的连接设备的剖视图;以及
图32至58示出连接设备的不同的应用可能性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图12A-12F中示出的实施例中,连接设备1具有第一连接件 2(所谓的母件)和要附接到第一连接件2上的第二连接件3(所谓的公件)。
连接件2、3总的来说可以沿着闭合方向X彼此附接,其中连接件2、3分别具有呈永磁体形式(或替选地一方面呈永磁体形式而另一方面呈磁衔铁形式)的磁性装置21、31,所述磁性装置磁性相吸地共同作用并且连接件2、3沿着闭合方向X拉向彼此。
要注意的是,连接件2、3的附接也能够沿不同于闭合方向X、例如倾斜于闭合方向X定向的方向是可行的。磁性装置21、31沿着闭合方向 X磁性相吸地共同作用并且将连接件2、3沿着闭合方向X拉向彼此。
如从根据图2A和2B的分解视图以及根据图3A、3B和4A-4C的单独视图中可见的,第一连接件2具有基体20,所述基体构成用于容纳第二连接件3的容纳开口23。在基体20上设置有呈连接片和其上连接的开口形式的带容纳部22,在所述带容纳部上可以固定或固定有带5。在背离容纳开口23的侧上,基体20构成用于容纳磁性装置21的固定开口25。
容纳开口23形成为在基体20上的凹陷部。在容纳开口23之内构成有呈平坦的垂直于闭合方向X延伸的面形式的底面230,第二连接件3在装入容纳开口23中时能够与所述底面平面状贴靠以建立连接件2、3的连接。
在底面230中形成有呈凹陷部形式的留空部231,如在下文中还将描述那样,在连接件2、3的连接位置中,阻挡元件303在第二连接件3的基座部段300上接合到所述留空部中。
容纳开口23在前端部处由支撑部段233限界,所述支撑部段用作为在连接位置中的用于第二连接件3的支撑装置和负荷吸收部。在支撑部段 233和底面230之间形成沉入开口232,所述沉入开口用于,使得连接件 2、3的连接的建立正如分离一样变得容易,其方式为,在建立连接时并且也在断开连接时第二连接件3的基座部段300的棱边部段305能够沉入到沉入开口232中,如这例如在图10B中可见并且下面还将描述。
沉入开口232形成为相对于底面230的凹陷部并且连接于底面230,使得沉入开口232位于支撑部段233和底面230之间。在沉入开口232和底面230之间的过渡部上形成有倾斜的过渡面237,所述过渡面用作为用于第二连接件3的引导部,以建立连接正如在断开连接时。
在刚性地构成的基体20上,在两个侧面的隆起的部段242、243上设置有与基体20刚性地形成的接合突起部240、241,所述接合突起部沿着沿闭合方向X指向的高度方向H观察位于底面230之上并且用于在连接位置中在连接件2、3之间建立形状配合的或力配合的连接。接合突起部 240、241沿着横向方向Q彼此间隔开。接合突起部240、241共同构成接合装置24,所述接合装置可实现与第二连接件3的形状配合的或力形状配合的接合。如这下面还将阐述那样,第二连接件3的基座部段300在连接位置中借助于其上形成的接合部段341容纳在接合突起部240、241和底面230之间并且还在位于前部的棱边305上支撑在支撑部段233上,使得经由此连接件2、3安全地且可靠地保持在彼此上。
在接合突起部240、241上形成有滑动斜坡244、245,所述滑动斜坡倾斜于高度方向H倾斜并且当连接件2、3沿着闭合方向X彼此附接时,引起第二连接件3与接合方向Y相反的滑离。
留空部231侧向地由弧形的限界壁部236限界,所述限界壁部共同地实现第一连接件2的阻挡部段并且垂直于留空部231的底部并且还垂直于底面230定向。限界壁部236圆弧形地围绕留空部231的中央轴线B延伸,所述中央轴线沿着底面230的法向N定向。
在限界壁部236之间形成有碰撞斜坡235,所述碰撞斜坡在支撑部段 233后方设置在留空部231上并且提供滑动面,以便使阻挡元件303滑入留空部231中和阻挡元件303从留空部231中松开变得容易。
底面230平坦地沿着垂直于法向N的平面延伸。
第二连接件3,如这从根据图2A、2B的分解视图中以及根据图5A、 5B和6A-6C的单独视图中可见,牢固地与带4连接。第二连接件3具有基体30,带4牢固地且不可调整地设置在所述基体上,其方式在于,带4 装入在基座部段300和固定部段301之间形成的带容纳部32中进而牢固地设置在基体30上。
基体30例如可以与基座部段300和固定部段301一件式地且整体地通过塑料注塑成型形成,其中带4部段地注塑包封进而牢固地且不可调整地与基体30连接。
基座部段300具有圆柱形的基本形状并且在(建立连接时)朝向第一连接件2的侧上构成基面302,所述基面平坦地延伸并且在第二连接件3 附接于第一连接件2时平面状地与在容纳开口23中的底面230形成贴靠。
与圆柱形的基座部段300同中心的、在横截面中圆形的阻挡元件303 从基面302突出,所述阻挡元件用于接合到在第一连接件2的基体20的底面230上的留空部231中。
在阻挡元件303之内形成有固定开口35,所述固定开口用于容纳例如呈第二连接件3的永磁体形式的磁性装置31并且磁性装置31固定在所述固定开口之内。
基座部段300与接合部段341构成第二连接件3的接合装置34,所述接合部段用于与第一连接件2的接合装置24的接合突起部240、241共同作用并且在建立连接时沉入在接合突起部240、241下方,使得在连接件2、3之间建立形状配合的或力形状配合的连接。
接合部段341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由基座部段300的环绕的边缘形成,所述环绕的边缘径向地相对于固定部段301突出进而构成底切,接合部段 341可以经由所述底切与第一连接件2的同样构成底切的接合突起部240、 241形成接合,以便将连接件2、3彼此连接。
根据图7A、7B至11A-11D示出连接设备1的连接过程。
将连接件2、3彼此附接总的来说沿着闭合方向X进行,沿着所述闭合方向磁性装置21、31磁性相吸地共同作用进而将连接件2、3磁性相吸地引向彼此。连接件2、3在此可以手动地彼此接近,其中从一定程度的接近起磁性吸引力将连接件2、3自动地接合进而引起连接设备1的连接的建立。由此,连接件2、3不精确地彼此附接是足够的,其中随后尽可能自动地进行连接的建立。
如果连接件2、3彼此接近,如从图7A和7B可见,那么第二连接件 3的基体30的基座部段300沿着闭合方向X从上方与接合突起部240、241 形成贴靠,如这从图8A、8B中可见。由于在接合突起部240、241上形成的、倾斜的滑动斜坡244、245,基座部段300在此沿着滑离方向A在接合突起部240、241上滑离,其中基座部段300能够以在图8B中可见位于后部的棱边304与在第一连接件2的容纳开口23中的底面230形成贴靠进而以引导的方式沿着底面230滑动,而不会过早地卡住阻挡元件。
如果基座部段300在接合突起部240、241上滑离进而基座部段300 沿闭合方向X已经经过接合突起部240、241,那么在基座部段300的环绕的边缘上形成的接合部段341现在通过磁性装置21、31的磁性吸引辅助沿接合方向Y与接合突起部240、241接合,如从图9A、9B和10A、10B中可见。沿着(近似)接合方向Y的所述运动以磁性辅助的方式进行,其中(经由带4导入的)负荷力可以附加地辅助形成接合。
如果接合部段341沿接合方向Y与接合突起部240、241接合地运动,那么阻挡元件303滑入第一连接件2的容纳开口23的留空部231中,如这在从图10A、10B朝向图11A-11D的过渡中可见。
在图11A-11D中可见的、连接位置中,阻挡元件303放入在留空部 231中,并且基座部段300以其上形成的基面302平面状地贴靠在第一连接件2的容纳开口23之内的底面230上,如这尤其从根据图11B的剖视图中可见。
在连接位置中,基座部段300以(前部的)棱边部段305朝向支撑部段233并且以支撑的方式贴靠在支撑部段233上。如果经由带4将力导入第二连接件3中,那么所述力通过基座部段300在支撑部段233上的以支撑方式进行的贴靠而被吸收和导出。
与圆柱形的基座部段300的弯曲对应地,如这从11C和11D中可见,支撑部段233在此弧形地围绕闭合方向X弯曲,使得在基座部段300上的棱边部段305和支撑部段233之间构成沿着弧形的支撑线或支撑面的贴靠。
支撑部段233在此以中心的部段,沿着横向方向Q观察,设置在接合突起部240、241之间并且在中心的部段上沿着接合方向Y与接合突起部240、241间隔开。支撑部段233在此在根据图11D的横截面平面中弧形地延伸至接合突起部240、241下方并且延伸超过它,使得用于基座部段300的平面状的支撑在接合突起部240、241之间中心地并且也直接在接合突起部240、241的区域中实现。
在连接位置中,带4在连接件3上大致在接合突起部240、241的高度上在连接件2上或在接合突起部240、241之下设置。这引起,经由带 4导入的带力不能将连接件3在容纳开口23中翻转或仅可以产生小的翻转力矩,其中接合突起部240、241尤其沿着高度方向H保证连接件3在连接件2上的位置。
在连接位置中并且在连接件2、3之间的负荷作用下,带4在隆起的部段242、243之间放入进而在接合突起部240、241之间设置,使得接合突起部240、241在力导入的情况下经由带4实现关于带4对称的支撑。
在连接位置中,磁性装置21、31磁性相吸地共同作用进而将连接件 2、3保持在连接位置中。
由于阻挡元件303接合到留空部231中,还阻挡连接件2、3与接合方向Y相反地相对于彼此的切向移动。阻挡元件303在连接位置中放入在留空部231中,使得阻挡元件303在实现阻挡部段的限界壁部236之间容纳并且与弧形的限界壁部236形成进行阻挡的贴靠,使得阻挡元件303与接合方向Y相反地不能相对于限界壁部236运动。
由于阻挡元件303的旋转对称的形状和基座部段300的圆柱形的形状,连接件3可以在连接位置中沿着环周方向U(参见图1)围绕旋转轴线R 在连接件2的容纳开口23之内以任意角度扭转,在保持连接件2、3之间的进行连接的接合的情况下并且也在阻挡元件303在留空部231中的阻挡的情况下如此。
所述可扭转性还可实现连接件2、3在任意旋转位置中彼此附接,其中在负荷下连接件2、3经由带4相对于彼此指向,使得带4在接合突起部240、241之间放置进而将连接件3对称地支撑在连接件2上。由于可扭转性,连接件2、3位置容差地彼此附接,这使得连接的建立变得简单和舒适。
如这从10A-10C中可见,基座部段300以位于前部的棱边部段305 在滑入时在接合突起部240、241下方沉入到沉入开口232中,所述沉入开口不仅构成相对于底面230而且也相对于留空部231凹陷地构成。由于棱边部段305沉入到沉入开口232中,阻挡元件303可以滑入留空部231 中并且建立了在基座部段300上形成的接合部段341与接合突起部240、241的接合。此外,这样可以增大施加在操作部段40(接片)上的张开力的角范围并且防止在打开时夹紧所述棱边部段305。
在连接位置中,基座部段300的位于前部的棱边部段305于是放置在形状配合部段上,所述形状配合部段呈在沉入开口232和支撑部段233之间形成的、位于底面230的高度上的阶梯234形式,如这尤其从图11B中可见。通过将基座部段230贴靠在阶梯234上,连接件3附加地被支撑,以防止相对于连接件2翻转。
形状配合部段替代地也可以例如槽等形成在支撑部段233上,基座部段300以棱边部段305接合到所述槽中进而支撑在支撑部段233上防止翻转,所述翻转伴随有棱边部段305在支撑部段233上沿闭合方向X向下的运动。
通过呈阶梯234形式的形状配合部段在根据图11A至11D的连接位置中尤其抑制在带4上加载负荷的情况下翻转。这样,第二连接件3以其基体30在连接位置中以由(关于接合方向Y)位于后部的区域构成的第一区域放置在第一连接件2的基体20的底面230上。在沿接合方向Y连接的、由沉入开口232上方的区域形成的第二区域中,第二连接件3的第二基体30与之相对应地不贴靠在第一连接件2的第一基体20上。借助于沿接合方向Y连接于第二区域的第三区域,第二基体30放置在阶梯234 上,使得在连接位置中实现两点支承形式的支撑装置,其中在其之间实现在沉入开口232的区域中的空腔,其中所述第三区域由基座部段300的位于前部的棱边部段305形成。
在承受负荷的位置中,基座部段300以前部的棱边部段305抵靠支撑部段233承受负荷进而自增强地保持与阶梯234接触。
如果应当将连接件2、3彼此分离,则根据图7A、7B至11A-11D的运动过程基本上相反地进行。尤其,用户为了将连接件2、3分离而抓握在连接件3的位于后部的背离接合突起部240、241的侧上的呈接片(由带4的突出的部段形成)形式的操作部段上,由此连接件3在其位于后部的端部处从底面230抬起进而将连接件3从根据图11A-11D的连接位置中相对于连接件2翻转,使得基座部段300以位于前部的棱边部段305从阶梯234滑离并且将阻挡元件303从留空部231抬起,如这从图10A和10B 中可见。以这种方式,消除连接件2、3之间的与接合方向Y相反的阻挡,使得连接件3可以与接合方向Y相反地脱离与连接件2的接合进而可以将连接件2、3彼此松开。
在此在翻转平面中进行翻转,所述翻转平面垂直于底面230定向,即由闭合方向X和接合方向Y展开。翻转在此近似围绕翻转轴线K(参见图10A和10B)进行,使得连接件3实施在垂直于翻转轴线K的翻转平面中的枢转运动进而将阻挡元件303从留空部231中抬出,使得连接件2、 3与接合方向Y相反地相对于彼此运动进而可以彼此分离。
如果,尤其在连接设备未承受负荷时,应当将连接件2、3的连接松开,那么连接件2、3相对于翻转并且尤其也与接合方向Y相反地相对于彼此运动,使得基座部段300的(构成第三区域的)位于前部的棱边部段305从阶梯234滑离并且沉入到沉入开口232的区域中,如这从图10B中可见。由阶梯234实现的形状配合部段由此不(再)抵抗翻转,使得连接件2、3可以舒适地并且简单地在翻转时经由操作部段40彼此分离。
图12A至12F示出在第二连接件3相对于第一连接件2扭转的位置中的连接设备1。第二连接件3在此可以在(任意的)扭转位置中附接于第一连接件2,并且在任意转动位置中,第二连接件3的接合部段341可以与第一连接件2的接合突起部240、241接合。在连接位置中,第二连接件3相对于第一连接件2在保持接合部段341与接合突起部240、241 的接合的情况下和在将阻挡元件303接合到留空部231中的情况下可沿着环周方向U围绕旋转轴线R旋转。
在负荷下,如果在连接设备1的连接位置中,带力在带4、5之间作用,则带4放入在接合突起部240、241之间,如这从图1中可见。接合突起部240、241在此情况下设置在带4侧面,使得带4在接合突起部240、 241之间(沿着从接合突起部240指向接合突起部241的横向方向Q观察) 延伸穿过。
与之相对应地,如果第二连接件3,如从图12A至12F中可见,沿着环周方向U围绕旋转轴线R相对于第一连接件2扭转,则带4可以越过接合突起部240、241中的一个接合突起部延伸,在带4柔性地、更软地变形的情况下,如这尤其从图12B和12D可见。在扭转时,带4(与旋转方向相关地)在接合突起部240、241之一上滑动并且由此变形,使得带 4可以越过相应的接合突起部240、241运动。
如这从图1中例如结合图6C可见,带4在出口线306处离开在基座部段300之上的固定部段301,所述出口线与固定部段301的圆柱形状相符地弯曲。带4在此在出口线306的另一边,即在固定部段301之外,在突出的构成接合部段341的边缘部段的区域中不与基座部段300连接,而是可以自由地相对于基座部段300运动并且尤其从基座部段300抬起,这以灵活的方式可实现带4的变形,以在连接件3相对于连接件2扭转时滑动到接合突起部240、241上。
出口线306与基座部段300的端侧的棱边部段305相对地径向向内错开进而径向地相对于棱边部段305间隔开。由此,带4沿着相对于棱边部段305向回错开的线离开固定部段301。
从根据图12A至12F的位置中,连接件3也可以再进一步扭转。原则上,连接件3可以以任意角度相对于连接件2扭转。
在带4、5之间的负荷下,连接件2、3自动地运动回到根据图1的位置中。
连接件3到连接件2上的附接或与连接件2的松开原则上也是在任意旋转位置中可行的。
在根据图1至12A-12F的实施例中,连接设备1实现带闭锁件,经由带闭锁件可以将带彼此连接。在连接位置中,由带确定的负荷方向基本上沿着接合方向Y定向。
在另一在图13A、13B至20A-20D中示出的实施例中,连接设备1 构成为物品固定装置并且用于将物品固定在相关联的组件上。物品在此例如可以设置在(第二)连接件3上并且集成到连接件3中。以这种方式例如可以将电气设备或电子设备,例如通信设备、光等设置在相关联的组件,例如头盔或其他运动设备上。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3旋转对称地形成并且构成设置在基体30上的基座部段300,所述基座部段圆柱形地形成,如这从图13A、 13B和14A-14C中可见。在基座部段300的下侧上形成有基面302,在横截面中圆形的且与基面302同心的阻挡元件303从所述基面突出。
在相对于基座部段300隆起的壳体部段上形成有用于容纳磁性装置 31的固定开口35。
根据图13A、13B和14A-14C的(第二)连接件3可以附接于在图 15A、15B和16A-16C中示出的(第一)连接件2,该连接件具有基体20,底面230形成在所述基体上,所述底面平面状地并且平坦地在(连接件2、 3彼此附接时)基体20的朝向连接件3的侧上延伸并且当连接件2、3彼此连接时,在连接件3的基座部段300上的基面302与所述底面平面状地贴靠。
如这根据前述实施例所阐述那样,在底面230中形成留空部231,所述留空部用于容纳连接件3的阻挡元件303。在底面230上还连接有沉入开口232,所述沉入开口位于底面230和在基体20的位于前部的区域中形成的支撑部段233之间。
在隆起的部段242、243上设置有与基体20刚性地形成的接合突起部 240、241,所述接合突起部沿着高度方向H观察设置在底面230之上。在连接件2、3的连接位置中由连接件3的基座部段300的环绕的径向突出的边缘形成的接合部段341容纳在底面230和接合突起部240、241之间。
在底面230后侧,基体20构成固定开口25,在所述固定开口中设置有用于与连接件3的磁性装置31磁性地共同作用的磁性装置21。
连接件2、3的连接过程在图17A、17B至20A-20D中示出地进行,如这在上文中针对根据图1至12A-12F的实施例所描述那样。
这样,连接件2、3例如沿着闭合方向X彼此靠紧,所述闭合方向沿着高度方向H定向,如这从图17A和17B可见。磁性装置21、31在此磁性相吸地共同作用并且将连接件2、3沿着闭合方向X朝向彼此吸引,使得连接件3碰撞到接合突起部240、241上并且在接合突起部240、241的后部的端部246、247上滑离,如这从18A和18B中可见。基座部段300 在此以位于后部的棱边部段304与底面230贴靠,使得连接件3沿着滑离方向A相对于连接件2滑动进而基座部段300在接合突起部240、241上运动,直至基座部段300可以经过接合突起部240、241进而连接件3达到相对于连接件2的根据图19A、19B的位置中并且阻挡部段保持在留空部231之上,使得连接件2、3不过早地钩住。
如果基座部段300沿着闭合方向X在接合突起部240、241旁运动经过,那么在基座部段300上形成的接合部段341沿接合方向Y滑动以与(刚性的)接合突起部240、241接合,如这在从图19A、19B到图20A、20B 的过渡中可见。在此,阻挡元件303滑入留空部231中,由磁性装置21、 31的磁性相吸的作用磁性地辅助。
在根据图20A-20D的连接位置中,基座部段300以基面302平面状地贴靠在连接件2的底面230上。阻挡元件303放入在留空部231中。基座部段300的前部的棱边部段305与支撑部段233贴靠,其中如图19B所示,前部的棱边部段305还放置在沉入开口232和支撑部段233之间的阶阶234上。由于形成在基座部段300上的接合部段341在此与接合突起部 240、241接合,所以连接件3形状配合地或力配合地保持在连接件2上,其中连接件2、3的位置通过磁性装置21、31保证并且还通过阻挡元件 303阻挡与接合方向Y相反的脱离接合。
由于连接件3的旋转对称,连接件3可以在连接位置中在连接件2上扭转。
由于旋转对称,连接件3还可以在任意旋转位置中设置在连接件2上,这可实现连接件2、3彼此间的简单的、舒适的连接。
为了松开连接2、3,连接件3可以在由闭合方向X和接合方向Y展开的翻转平面中相对于连接件2翻转,在由基座部段300的边缘形成的接合部段341沉入到沉入开口232中的情况下,类似于从图19B中可见那样。由此消除阻挡元件303在留空部231中的阻挡,使得连接件2、3可以从彼此取下。
在另一在图21至30A-30D中示出的呈带闭锁件形式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具有基体20,在所述基体上形成有容纳开口23。在第一连接件2上可以附接有第二连接件3,其方式为,在第二闭锁件3的基体30 的基座部段300上形成的销元件340装入容纳开口23中并且经由环绕的接合部段341与在第一连接件2的容纳开口23的壁部部段上的弧形的接合突起部240接合。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带4经由在基座部段300上形成的固定部段301 牢固地与连接件3的基体30连接。基座部段300具有圆柱形的、盘状的基本形状并且在朝向连接件2的侧上构成基面302。
销元件340从基面302突出,所述销元件具有蘑菇形状并且承载围绕闭合方向X环绕地延伸的实现接合装置34的接合部段341。由此,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接合部段341在空间上与基座部段300分离,其方式为,接合部段341沿着闭合方向X与基座部段300间隔开。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在接合部段341上形成有呈锥形面形式的倾斜面 342,借助于所述倾斜面接合部段341在连接件3附接于连接件2时碰撞到容纳开口23之内的接合突起部240上,使得连接件3与接合方向Y相反地相对于连接件2错开并且接合部段341在接合突起部240旁运动经过,直至接合部段341可以沿接合方向Y与接合部段240接合。
连接件2、3分别具有磁性装置21、31(参见图22A、22B),所述磁性装置沿着闭合方向X磁性相吸地相对置进而磁性地辅助连接件2、3 沿闭合方向X的附接。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盘状的基座部段300径向地伸出于在销元件340 上的接合部段341,如这从图25A、25B和26A-26B中可见。
在连接件2、3彼此附接时,以根据图27A、27B至30A-30D的顺序示出,连接件3沿闭合方向X接近连接件2,其中连接件3可以实施摇摆运动,使得接合部段341首先以其上形成的倾斜面342与在容纳开口23 中的接合突起部240贴靠,如这从图28B中可见,并且通过滑离在接合突起部240旁运动经过,如这在图28A、28B到图29A、29B的过渡中可见。
如果接合部段341在接合突起部240旁运动经过,那么接合部段341 沿接合方向Y由于磁性装置21、31之间的磁性吸引而与接合突起部240 形成接合,使得连接件2、3到达根据图30A-30D的连接位置中。
在连接位置中,接合部段341在销元件340上与在容纳开口23的壁部上的弧形弯曲的接合突起部240形成接合。在背离接合突起部240的侧上,接合部段341在此朝向阻挡部段238,所述阻挡部段呈沿接合方向Y 突出到容纳开口23中的突起元件形式。阻挡部段238以这种方式防止销元件340在容纳开口23中与接合方向Y相反的切向运动,使得阻挡接合部段341和接合突起部240之间的接合。
在连接位置中,基座部段以环周的外部棱边部段305与支撑部段233 贴靠,所述支撑部段沿接合方向Y安装在接合突起部240上游,如这从图 30B中可见。由此,经由支撑部段233在基座部段300上实现沿接合方向 Y的支撑,使得在连接件2、3之间加载负荷时将力沿着对应于接合方向 Y的负荷方向在支撑部段233上吸收和导出。
如这还从图30B中可见,在支撑部段233的区域中形成有呈阶梯形式的形状配合部段234,基座部段300以棱边部段305沿闭合方向X放置在所述阶梯上。经由阶梯抑制基座部段300翻转进而抑制连接件3相对于连接件2翻转,以便排除在负荷下连接件2、3不期望的松开。
如这从图30B中结合图29B可见,在阶梯234上连接有沉入开口232,所述沉入开口用于提供如下自由空间,基座部段300在相对于连接件2、 3翻转时可以沉入所述自由空间中,如这从图29B中可见。
如果要将连接件2、3彼此分离,那么用户可以在呈接片形式的操作部段上在连接件3的后侧上牵拉进而将销元件340在背离接合突起部240 的侧上从容纳开口23中抬出,如这从图29B中可见。在此,基座部段300 以位于前部的朝向支撑部段233的区域沉入到沉入开口232中,这使得连接件3相对于连接件2翻转以将连接件2、3彼此松开变得容易。
经由在阶梯234上的支承,在连接位置中,与在根据图1至12A-12F 的实施例中类似地,抑制在负荷下的翻转。经由沉入开口232在此,在与接合方向Y相反连接于阶梯234的区域中实现自由空间,如果连接件2、 3为了断开连接而相对于彼此翻转,则基座部段300以其环绕的棱边部段可以沉入到所述自由空间中。
在图21至30A-30D中示出的实施例中,接合部段341不在盘状的基座部段300上形成,而是在从基座部段300沿着闭合方向X突出的销元件 340处形成,使得接合部段341沿着闭合方向X与基座部段300间隔开并且基座部段300的环绕的棱边部段305还设置在接合部段241的径向外部。
由此,在空间上接合部段341与基座部段300分离。功能上,经由接合部段341建立形状配合或力形状配合与基座部段300在支撑部段233和形状配合部段234上的支撑是分开的。这例如可以有利于支撑基座部段 300以在支撑部段233上吸收负荷,并且还有利于抑制经由形状配合部段 234的翻转,其方式为基座部段300可以提供与接合部段341相比相对大的杠杆臂以进行支撑。
在根据图21至30A-30D的实施例中,支撑部段233刚性地在连接件 2的基体20上由面部段形成,所述面部段垂直于径向于闭合方向X的方向延伸并且在此弧形地围绕闭合方向X弯曲,如这从图30B中结合图24A 可见。形状配合部段234还以阶梯的形式弧形弯曲进而构成用于基座部段 300的棱边部段305的支座。
在变型的在图31A-31C中示出的实施例中,倾斜于闭合方向X延伸的、弧形的支撑部段233与之相对应地共同满足根据图21至30A-30D的实施例的支撑部段233和形状配合部段234的功能。根据图31A-31C的实施例的倾斜延伸的支撑部段233形成用于连接件3的基座部段300的倾斜的棱边部段305的支座,使得经由支撑部段233实现沿接合方向Y的支撑以及防止翻转的支撑,即防止基座部段300在位于前部的区域中沿闭合方向X的运动。
否则,根据图31A-31C的实施例与根据图21至30A-30D的实施例相同,以至于也可参照前面的阐述内容。
图32-58示出连接设备1的示例性的应用,如所述连接设备借助于根据图1-31的实施例所描述。
连接设备1例如可以在袋子或背包上应用,如在图32-39中示出。连接设备1在此可以用于连接带端部(图32、35、36和39),用于连接带与袋体部(图33、34和38)或用于闭合袋的或背包的盖或用于将对象安置在袋或背包上(图37)。
连接设备1可以用作为用于鞋的闭锁件(图40和41),用作为用于在纺织物例如夹克或背心上的袋的闭锁件(图42),或用作为用于医学绷带的闭锁件(图43-45)。
连接设备1可以用作为用于腰包(图46)或工具带(图47)的闭锁件。
连接设备1还可以用作为用于在带,尤其工具带上的对象,尤其是工具或物品(例如电子设备、灯等)的保持装置(图48)。
连接设备1还可以用作为用于在乐器,例如吉他上的带的闭锁件(图 49)。
连接设备1例如可以用于将带固定在自行车上,例如在自行车上的行李架或篮子上(图50)。
连接设备1还可以用作为用于头盔的闭锁件(图51)。
连接设备1可以提供用于系紧对象(例如垫子)的带扣(图52)。
连接设备1还可以提供用于带系统的闭锁件,用于在车辆例如轿车中存放行李(图53)。
连接设备1可以提供作为用于在车辆内部空间中的调整系统,例如用于遮阳卷帘的闭锁件(图54)。
连接设备1可以提供用于架子上的对象的保持装置,例如用于钥匙架上的钥匙链的保持装置(图55)。
连接装置1可以用作照相机的支架,例如用于将照相机与带子连接 (图56)。
连接装置1可用作手表(图57)或手表带(图58)的闭锁件。
在所有提到的应用中,连接件2、3的可旋转性解决了相应应用要求的重要方面。经常用于这种类型的应用的传统的插接闭锁件是不能旋转的。
其他应用可能性是可以想象和可行的。
本实用新型所基于的思想不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也可以以其他方式实施。
尤其地,所述类型的连接设备不仅可以用作用于连接基端的带闭锁件或用作物品紧固装置。所述类型的连接设备可用于将任意的组件彼此连接。
附图标记列表
1 连接设备
2 连接件(母件)
20 基体
21 磁性装置
22 带容纳部
23 容纳开口
230 底面
231 留空部
232 沉入开口
233 支撑部段
234 阶梯
235 碰撞斜坡
236 阻挡部段(限界壁部)
237 过渡面
238 阻挡部段
24 接合装置
240、241 接合突起部
242、243 隆起部段
244、245 滑动斜坡
25 固定开口
3 连接件(公件)
30 基体
300 基座部段
301 固定部段
302 基面
303 阻挡元件(凸缘)
304 棱边
305 棱边部段
306 出口线
31 磁性装置
32 带容纳部
34 接合装置
340 销元件
341 接合部段
342 倾斜面(锥形)
35 固定开口
4 带
40 操作部段
5 带
A 滑离运动
B 轴线
H 高度方向
K 翻转轴线
N 法向
Q 横向方向
R 旋转轴线
U 环周方向
X 闭合方向
Y 接合方向。

Claims (37)

1.一种连接设备(1),具有
第一连接件(2),其具有第一基体(20)和至少一个刚性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基体(20)上的接合突起部(240、241),和
第二连接件(3),其能够沿闭合方向(X)附接到所述第一连接件(2)上,并且具有第二基体(30),所述第二基体(30)具有刚性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基体(30)上的接合部段(341),其中所述接合部段(341)能够沿着与所述闭合方向(X)不同的接合方向(Y)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的所述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240、241)接合,使得在所述第一连接件(2)和所述第二连接件(3)的连接位置中,所述接合部段(341)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的所述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240、241)接合,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2)具有第一磁性装置(21)并且所述第二连接件(3)具有第二磁性装置(31),其中所述第一磁性装置(21)和所述第二磁性装置(31)沿着所述闭合方向(X)磁性相吸地共同作用,用于辅助所述第一连接件(2)和所述第二连接件(3)的彼此附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件(2)具有刚性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基体(20)上的阻挡部段(236、238),所述阻挡部段构成为用于,在所述连接位置中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共同作用,以便与所述接合方向(Y)相反地阻挡所述接合部段(341)与所述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240、241)的接合,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3)在所述连接位置中能够围绕所述闭合方向(X)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扭转并且在扭转时所述接合部段(341)与所述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240、241)的接合和通过所述阻挡部段(236、238)对所述接合的阻挡保持存在,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3)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翻转,以便为了将所述第一连接件(2)和所述第二连接件(3)彼此分开而消除与所述接合方向(Y)相反的阻挡并且可实现所述接合部段(341)和所述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240、241)脱离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设备(1),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件(3)在所述连接位置中能够围绕所述闭合方向(X)相对于所述连接件(2)运动至少10°的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设备(1),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件(3),为了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翻转,能够在背离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240、241)的侧上与所述闭合方向(X)相反地从所述第一连接件(2)抬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设备(1),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件(3)具有操作部段(40),所述操作部段能够由用户操作,用于将所述第二连接件(3)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翻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设备(1),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240、241)围绕所述闭合方向(X)弧形地弯曲或多个接合突起部(240、241)沿着围绕所述闭合方向(X)指向的环周方向(U)彼此紧靠地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设备(1),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部段(341)在环周上围绕所述闭合方向(X)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设备(1),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部段(341)关于所述闭合方向(X)旋转对称地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设备(1),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件(3)的所述第二基体(30)具有基座部段(300),所述基座部段构成所述接合部段(341)或所述接合部段(341)沿着所述闭合方向(X)与所述基座部段间隔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设备(1),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基体(30)具有沿着所述闭合方向(X)从所述基座部段(300)突出的销元件(340),在所述销元件上设置所述接合部段(341)并且所述接合部段(341)沿着所述接合方向(Y)相对于所述销元件突出。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设备(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部段(300)径向于所述闭合方向(X)伸出于所述接合部段(341)。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设备(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部段(300)是盘状的。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设备(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部段(300)具有棱边部段(305),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2)具有刚性地形成在所述第一基体(20)上的支撑部段(233),其中在所述连接位置中所述基座部段(300)的棱边部段(305)支撑在所述支撑部段(233)上,用于除所述接合部段(341)和所述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240、241)的接合之外还沿着所述接合方向(Y)吸收负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设备(1),
其特征在于,
所述棱边部段(305)圆形地围绕所述闭合方向(X)在所述基座部段(300)上在环周上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连接设备(1),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段(233)围绕所述闭合方向(X)弧形地弯曲。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设备(1),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段(233),沿着所述闭合方向(X)观察,与所述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240、241)间隔开。
16.根据权利要求12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设备(1),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段(233),沿着所述接合方向(Y)观察,与所述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240、241)间隔开。
17.根据权利要求12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设备(1),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段(233)由面部段构成,所述面部段平行于或倾斜于所述闭合方向(X)定向。
1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设备(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部段(300)构成基面(302)并且所述第一基体(20)构成底面(230),其中所述基面(302)在所述连接位置中沿着所述闭合方向(X)朝向所述底面(230)。
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设备(1),
其特征在于,
为了将所述第二连接件(3)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翻转,所述基座部段(300)能够围绕垂直于所述闭合方向(X)和垂直于所述接合方向(Y)的翻转轴线(K)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翻转。
2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设备(1),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体(20)具有沉入开口(232),所述基座部段(300)的部段在所述第二连接件(3)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翻转时沿所述闭合方向(X)沉入到所述沉入开口中。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连接设备(1),
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入开口(232)沿着所述闭合方向(X)观察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240、241)下方。
2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设备(1),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体(20)具有形状配合部段(234),在所述第一连接件(2)和所述第二连接件(3)的所述连接位置中所述基座部段(300)贴靠在所述形状配合部段上,以抑制所述第二连接件(3)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翻转。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连接设备(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状配合部段(234)由阶梯形成,所述基座部段(300)在所述连接位置中放置在所述阶梯上。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连接设备(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状配合部段(234)由垂直于或倾斜于所述闭合方向(X)定向的面部段构成。
25.根据权利要求22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设备(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状配合部段(234)沿着所述闭合方向(X)观察与所述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240、241)间隔开。
26.根据权利要求22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设备(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状配合部段(234)沿着所述接合方向(Y)观察与所述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240、241)间隔开。
2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设备(1),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件(3)具有刚性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基体(30)上的阻挡元件(303),所述阻挡元件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的阻挡部段(236、238)共同作用。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连接设备(1),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挡元件(303)在所述连接位置中能够围绕所述闭合方向(X)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的阻挡部段(236、238)扭转,其中在扭转时对所述接合部段(341)与所述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240、241)的接合的阻挡保持存在。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连接设备(1),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体(20)具有留空部(231),所述留空部至少部段地由所述阻挡部段(236、238)限界,其中在所述连接位置中所述阻挡元件(303)设置在所述留空部(231)中,使得阻挡所述接合部段(341)与所述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240、241)的接合。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连接设备(1),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挡部段(236、238)具有碰撞斜坡(235),其中所述碰撞斜坡(235)构成为,用于在所述第二连接件(3)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翻转时提供与所述接合方向(Y)相反的用于所述阻挡元件(303)的滑动引导。
3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设备(1),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240、241)具有相对于所述闭合方向(X)倾斜地延伸的滑动斜坡(244、245),所述滑动斜坡构成为,用于将所述第二连接件(3)在附接到所述第一连接件(2)上时沿着所述闭合方向(X)在所述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240、241)上引导,使得所述第二连接件(3)与所述接合方向(Y)相反地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错开进而在所述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240、241)旁运动经过并且在运动经过之后沿接合方向(Y)所述接合部段(341)能够与所述至少一个接合突起部(240、241)接合。
3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设备(1),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件(3)在所述连接位置中能够围绕所述闭合方向(X)相对于所述连接件(2)运动至少20°的角度。
33.一种带闭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闭锁件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设备(1)。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带闭锁件,
其特征在于,
设有带(4),所述带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连接。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带闭锁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4)牢固地并且不可调整地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连接。
36.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带闭锁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件(2)具有接合突起部(240、241),所述接合突起部相对于彼此间隔开,使得所述带(4)在所述第一连接件(2)和所述第二连接件(3)的所述连接位置中能够在所述接合突起部(240、241)之间引导穿过。
37.一种用于将物品固定在组件上的物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固定装置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设备(1),其中所述物品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2)和所述第二连接件(3)中的一个上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2)和所述第二连接件(3)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所述组件上。
CN202220504362.4U 2021-11-30 2022-03-07 连接设备、带闭锁件和物品固定装置 Active CN21860535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1213554.4 2021-11-30
DE102021213554.4A DE102021213554B3 (de) 2021-11-30 2021-11-30 Verbindungsvorrichtu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05352U true CN218605352U (zh) 2023-03-14

Family

ID=85039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04362.4U Active CN218605352U (zh) 2021-11-30 2022-03-07 连接设备、带闭锁件和物品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05352U (zh)
DE (1) DE102021213554B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207117A1 (de) 2022-07-12 2024-01-18 Fidlock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Verbindungsteils einer Verbindungsvor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57370B1 (en) 2014-06-19 2019-05-22 Fidlock GmbH Closure device
DE102018213836A1 (de) 2018-08-16 2020-02-20 Fidlock Gmbh Verschlussvorrichtung zum lösbaren Verbinden zweier Tei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1213554B3 (de) 2023-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57370B1 (en) Closure device
US11324295B2 (en) Buckle
US9380856B2 (en) Portable article carrier
US20200397098A1 (en) Buckle
US10130162B2 (en) Gear strap
EP3641582B1 (en) Magnet hook
CN218605352U (zh) 连接设备、带闭锁件和物品固定装置
CA2356803A1 (en) Clip for attaching pouches and similar devices
US2004015975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rrying shopping bags and other items
EP2147850A2 (en) Mounting system for mounting an object on a gas tank of a motorcycle
KR20170000410U (ko) 마그네틱 래칭 시스템
CN116528717A (zh) 连接设备
US20240099429A1 (en) Connecting Apparatus
US20200138150A1 (en) A fastening system
GB2371830A (en) Cover for safety harnesses
KR101944667B1 (ko) 바 결합용 걸이구
JP2009183313A (ja) 荷物運搬用肩掛けベルト
CN216723411U (zh) 圆绳织带两用固定夹钩扣
EP3964677B1 (fr) Dispositif antivol pour bagages
KR101450000B1 (ko) 배낭의 허리 밴드 체결구조
JP2001128724A (ja) 帯状体用収納袋
JP3018826U (ja) 背負ザック
KR200241547Y1 (ko) 손가방의 손잡이구조
JP5466286B1 (ja) 留め具
JPH0613991U (ja) 自転車用荷物盗難防止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