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97145U - 土木工程桩基固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土木工程桩基固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97145U
CN218597145U CN202222438303.4U CN202222438303U CN218597145U CN 218597145 U CN218597145 U CN 218597145U CN 202222438303 U CN202222438303 U CN 202222438303U CN 218597145 U CN218597145 U CN 2185971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foundation
civil engineering
section
engineering pile
structur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3830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化连
张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henyan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henyan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henyan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henyan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3830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971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971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971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土木工程桩基固定结构,涉及桩基固定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护筒,其两端相互贯通,且其侧壁上构造有沿自身长度向延伸的渗透孔;连接件,其与所述护筒之间独立设置,所述连接件用于实现两个护筒端部之间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护筒之间的拼接式设计,从而使得在使用时可以整体拼接好了之后再进行放入,当拔出时,可以通过每拔动一段距离就拆掉一截护筒,从而使得过程简便,相比与现有的一体式钢护筒,此项设计减少了对施工完成的桩基的直接损伤,同时也提高了整个桩基础的施工速度,从而提高了整个土木工程的施工进度。

Description

土木工程桩基固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桩基固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土木工程桩基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在土木工程的施工中,通常需要利用桩基结构来作为工程的基础,现有的桩基施工方式通常有预制打入式以及现浇式,当对桩柱进行现浇时,如果遇到有土质比较松软的情况发生,需要利用钢护筒插设在桩基坑内才能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不然基坑内壁上的土块容易掉落到正在浇筑的混凝土内,从而会影响到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当桩基在浇筑完成且硬化成形了之后,且在拔掉钢护筒之后,桩基与基坑的内壁之间会留下一道缝隙,所以需要通过灌浆的方式来对这个缝隙进行填补,由于现有的这种钢护筒通常是一个整体结构,所以其需要完全从基坑内拔掉之后才能使这个缝隙呈现出来,从而才能对这个缝隙进行填补,当其完全拔掉之后,桩基由于没有支撑的部件,所以其很容易发生歪倒,从而抵靠在基坑的内壁上,这样使得桩基会造成倾斜,同时对缝隙在进行灌浆时会造成麻烦,基于上述情况,所以当前需要一种能够对桩基进行固定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土木工程桩基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土木工程桩基固定结构,包括:
护筒,其两端相互贯通,且其侧壁上构造有沿自身长度向延伸的渗透孔;
连接件,其与所述护筒之间独立设置,所述连接件用于实现两个护筒端部之间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护筒的两端分别构造有环形板以及用于容纳所述环形板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板外周侧均匀构造有多个插孔,所述环形槽的槽壁周侧均匀构造有多贯穿孔,所述连接件包括插柱,其与所述插孔以及贯穿孔之间螺纹配合。
进一步地,当所述环形板完全容纳至环形槽内时,所述环形板与环形槽的槽底相贴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构造在所述护筒周侧的凸管,其沿所述护筒的长度方向延展,所述渗透孔位于凸管内。
进一步地,所述凸管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凸管沿护筒的周侧呈环形阵列式分布。
进一步地,还包括独立设置的填塞杆,其用于插设至所述渗透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填塞杆的一端呈尖锥形构造。
进一步地,所述填塞杆包括相互套设且螺纹配合的外套筒以及内插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护筒之间的拼接式设计,从而使得在使用时可以整体拼接好了之后再进行放入,当拔出时,可以通过每拔动一段距离就拆掉一截护筒,从而使得过程简便,再通过设置在护筒侧壁上的渗透孔使得在一边拔出时可以一边进行灌浆操作,当整体全部拔出时,灌浆便跟着同步完成了,从而使得灌浆过程可以更加的简便快速,同时也避免了因缝隙直接展露出来而造成桩基的倾斜晃动,相比与现有的一体式钢护筒,此项设计减少了对施工完成的桩基的直接损伤,同时也提高了整个桩基础的施工速度,从而提高了整个土木工程的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两个护筒之间的拼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又一视角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多个护筒之间拼接时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填塞杆结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填塞杆结构拆分图;
附图标记:1、护筒;2、渗透孔;3、连接件;4、环形板;5、环形槽;6、插孔;7、贯穿孔;8、插柱;9、凸管;10、填塞杆;11、外套筒;12、内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由于传统的一体式钢护筒1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其完成拔出时才能使桩基与基坑之间的缝隙展露出来,从而才能对其进行灌浆操作,这样易造成桩基的歪倒,同时在灌浆时也会因为桩基的晃动而使得过程比较麻烦,同时也会对整个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对该问题进行有效的改善,为此有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提出的土木工程桩基固定结构,如图1-图4所示,该结构具体包括:
护筒1,其两端相互贯通,从而形成一个筒体结构,且其侧壁上构造有沿自身长度向延伸的渗透孔2,即渗透孔2与护筒1的轴线是相平行的,渗透孔2用于水泥浆的流过;
连接件3,其与护筒1之间独立设置,即连接件3是一个相独立的结构,连接件3用于实现两个护筒1端部之间的固定连接,即实现两个护筒1端部之间的对接,从而固定成一体结构,拼接成一个较长的管体结构,其拼接的长度可以根据施工的要求来决定,为了解释方便,以下将拼接之后的结构称之为拼接体,需注意的是,在两个护筒1拼接到一起时,两个渗透孔2也是跟着一起连通的;
整体在进行使用时的步骤如下:首先,当基坑挖好之后,将多个护筒1之间通过连接件3拼接成一个较长的拼接体结构,相当于与现有的一体式钢护筒1一样,并将其放入至基坑内,从而对桩基进行浇筑施工,当桩基施工完成且固化了之后,接着将整个拼接体结构开始进行抽出,并同时跟着一起进行灌浆,在灌浆时,将浆料注入到拼接体的最顶部的一个护筒1的渗透孔2内,从而使得浆料顺着渗透孔2的连通关系一直进入到基坑的底部,由于浆料的流动性,所以其会自动的渗入到底部的各处,在整个拼接体不断的往上抽出时,底部的缝隙不断的被抽空出来,所以随着浆料的灌入,缝隙不断的被浆料填上,且拼接体不断的在抽出时,每当抽出一截距离之后,即每使一个单个的护筒1完全展露在土面上之后,就将其从整体上拆卸掉,从而可以避免土面上竖立的部分因长度过长而造成灌浆时的麻烦,同时也可以减少整个拼接体的晃动,所以通过这样的一个流程,当整个拼接体完全从基坑内抽出时,整个缝隙便一起跟着完成了灌浆操作,通过这样的设计,相比于传统的一体式钢护筒1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的减少桩基因受到灌浆时的影响而产生的歪倒情况发生,相当于在进行灌浆时给桩基提供了一个固定的作用,同时给灌浆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便利,因此将这项设计应用到土木工程中可以有效的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可以有效的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速度。
如图1-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护筒1的两端分别构造有环形板4以及用于容纳环形板4的环形槽5,当环形板4完全容纳至环形槽5内时,两个护筒1之间是连通成一个整体的,环形板4外周侧均匀构造有多个插孔6,环形槽5的槽壁周侧均匀构造有多贯穿孔7,两者的孔径是一样的,且当两个护筒1对接到一起时,多个贯穿孔7分别与多个插孔6之间是刚好连通的,连接件3包括插柱8,其与插孔6以及贯穿孔7之间螺纹配合,所以插柱8可以同时螺纹插设至贯穿孔7以及插孔6内,当两个护筒1之间进行固定连接时,通过将多个插柱8同时插设至多个贯穿孔7内,并一直插设至插孔6内即可。
为了提高护筒1之间对接时的紧密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环形板4完全容纳至环形槽5内时,环形板4与环形槽5的槽底相贴合,即环形板4的环口处与环形槽5的槽底是贴合在一起的,所以整个拼接体内部是一个完整的弧面结构,其没有断面产生,从而可以保证桩基施工时的形状完整性,此处由于视角的原因,所以图中未能之间展示。
为了提高护筒1的强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构造在护筒1周侧的凸管9,具体如图1-4所示,其沿护筒1的长度方向延展,与护筒1的轴线是相平行的,渗透孔2位于凸管9内,从而可以避免因渗透孔2的设计而对护筒1整体的强度造成影响。
为了使灌浆时浆料可以更加均匀且快速的渗入至基坑内底部的各处缝隙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凸管9的数量为多个,如图1-4所示,多个凸管9沿护筒1的周侧呈环形阵列式分布,从而保证渗透孔2沿着护筒1的周侧均匀排布,使得灌浆时,浆料可以同时从多个渗透孔2内灌入。
为了防止因整个拼接体在插入至基坑内时,基坑侧壁上的泥土会大量的被刮至渗透孔2内从而造成渗透孔2的堵塞,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独立设置的填塞杆10,具体如图4和图5所示,填塞杆10用于插设至渗透孔2内,填塞杆10的直径与渗透孔2的孔径是大致适配的,当整个拼接体插设至基坑内时,将填塞杆10插入至渗透孔2内可以防止大量的泥土灌入到渗透孔2内,当整个拼接体完全插设至基坑内时,再将填塞杆10拔出就可以进行灌浆操作。
为了减少填塞杆10对拼接体在进入至基坑时所造成的阻力,如图4至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填塞杆10的一端呈尖锥形构造,从而当其在下移时,可以将土壁划破。
为了使填塞杆10的长度可以根据拼接体的具体长度而进行一个大致的小幅度调整,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填塞杆10包括相互套设且螺纹配合的外套筒11以及内插杆12,相当于一个伸缩杆的结构,在其两者接触处设置一个螺纹配合的结构可以对两者之间进行抽拉时提供一个运动限制,从而起到一个整体的长度调整作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土木工程桩基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护筒(1),其两端相互贯通,且其侧壁上构造有沿自身长度向延伸的渗透孔(2);
连接件(3),其与所述护筒(1)之间独立设置,所述连接件(3)用于实现两个护筒(1)端部之间的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木工程桩基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筒(1)的两端分别构造有环形板(4)以及用于容纳所述环形板(4)的环形槽(5),所述环形板(4)外周侧均匀构造有多个插孔(6),所述环形槽(5)的槽壁周侧均匀构造有多贯穿孔(7),所述连接件(3)包括插柱(8),其与所述插孔(6)以及贯穿孔(7)之间螺纹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木工程桩基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环形板(4)完全容纳至环形槽(5)内时,所述环形板(4)与环形槽(5)的槽底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木工程桩基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构造在所述护筒(1)周侧的凸管(9),其沿所述护筒(1)的长度方向延展,所述渗透孔(2)位于凸管(9)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土木工程桩基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管(9)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凸管(9)沿护筒(1)的周侧呈环形阵列式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木工程桩基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独立设置的填塞杆(10),其用于插设至所述渗透孔(2)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土木工程桩基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塞杆(10)的一端呈尖锥形构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土木工程桩基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塞杆(10)包括相互套设且螺纹配合的外套筒(11)以及内插杆(12)。
CN202222438303.4U 2022-09-14 2022-09-14 土木工程桩基固定结构 Active CN2185971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38303.4U CN218597145U (zh) 2022-09-14 2022-09-14 土木工程桩基固定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38303.4U CN218597145U (zh) 2022-09-14 2022-09-14 土木工程桩基固定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97145U true CN218597145U (zh) 2023-03-10

Family

ID=85397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38303.4U Active CN218597145U (zh) 2022-09-14 2022-09-14 土木工程桩基固定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971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66922B2 (en)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micropiles in soil, in particular for the anchorage of active anchors
KR101605028B1 (ko) 개선된 구조의 영구앵커 공법용 선단정착앵커
KR102382616B1 (ko) 흙막이 가시설 구조물 및 시공방법
JP2004162370A (ja) 鋼管構真柱建込み工法
KR20090007826A (ko) 무지보형의 차수벽 흙막이공법
CN218597145U (zh) 土木工程桩基固定结构
KR101119829B1 (ko) 유공 커플러와 전단보강재를 이용한 현장 타설 말뚝 시공 공법
WO2013089466A1 (ko) 말뚝이나 인장부재의 지지력 확대를 위해 천공확장부에 접합채움재를 타설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0130904B (zh) 一种用于顶管掘进施工模拟试验的模拟顶管管节
JP3834571B2 (ja) 地下構造物の施工法
CN216194709U (zh) 一种桩基础施工用护筒
CN215669558U (zh) 基坑支护体系的前置式斜桩
CN206467661U (zh) 二次劈裂注浆的抗压连接结构
KR101285031B1 (ko) 강연선 제거형 그라운드 앵커
CN211498871U (zh) 一种钢管斜向内撑基坑支护结构
CN112942316A (zh) 预制方桩及其施工工艺
CN112227376A (zh) 一种袖阀管及包括其的注浆施工方法
CN112695748A (zh) 一种桩端后压浆施工方法及其使用的后压浆装置
CN111441368A (zh) 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及筑设方法
JP3236541B2 (ja) 節杭と鋼管杭の接合方法
JP2884273B2 (ja) 高耐力場所打ちコンクリート杭等の施工方法
CN218116478U (zh) 一种基坑支护的安全锚固装置
CN218540674U (zh) 一种组合式钢护筒
CN217460543U (zh) 一种中插钢管微型桩
CN216617466U (zh) 一种水下锚索施工孔口密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