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84348U - 一种平面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面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84348U
CN218584348U CN202223237579.2U CN202223237579U CN218584348U CN 218584348 U CN218584348 U CN 218584348U CN 202223237579 U CN202223237579 U CN 202223237579U CN 218584348 U CN218584348 U CN 2185843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dynamic pressure
groove
sealing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3757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红友
龚杰
何瑞
肖成诚
陈兰
杨鑫
蒋晓林
王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utomotiv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utomotiv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utomotiv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utomotiv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3757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843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843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843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带式测功机领域,公开了一种平面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底座和底座上方的支撑板,底座上设有第一进水口,支撑板上设有动压单元,动压单元包括动压槽和动压条,动压槽和动压条间隔设置,第一进水口与动压槽连通。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平面支撑装置,为钢带提供足够承载力。

Description

一种平面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带式测功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面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实验中,受场地限制,通常需要将汽车的四个车轮分别放在四个平带式测功机上,以模拟道路阻力,平带式测功机包括两个辊轮,钢带套设在两个辊轮上,车轮支撑在钢带上,而钢带不足以承受车轮的荷载,需要在车轮与钢带接触区域,即两个辊轮之间,设置额外的支撑系统支撑钢带,支撑系统与钢带的摩擦力需要尽可能小,以便于不影响辊轮带动钢带转动。
现有技术中的支撑系统,包括空气轴承和水压轴承。现有空气轴承的承载能力对于稍重一点的车是不足的,为保证高承载力,空气压力也在3Mpa左右,其传输介质是采用多孔材料,这需要新材料的开发,成本较大;水压轴承同样受材料限制,有承载力不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平面支撑装置,为钢带提供足够承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平面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底座和底座上方的支撑板,底座上设有第一进水口,支撑板上设有动压单元,动压单元包括动压槽和动压条,动压槽和动压条间隔设置,第一进水口与动压槽连通。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1.水通过第一进水口流入动压槽内,钢带转动时,带动动压槽内的水流到动压条上,产生动压效应,动压条和动压槽形成高低差,进而使水对钢带产生向上的动压力,相较于仅通过向上喷出水压形成支撑力,本方案钢带通过水将压力传递给支撑板,支撑效果更好。
2.动压条上的水均能为钢带提供动压力,支撑面积大,单位面积内的压强小,对支撑板材料强度的要求低。
3.钢带承受的压力越大,钢带与支撑板的间隙越小,水流的横截面越小,产生的压强越大,产生的动压力越大,进而在钢带局部压力过大时,为钢带提供额外的局部支撑力。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支撑板上还设有节流螺栓,节流螺栓矩阵排列,一列节流螺栓设置在一个动压槽内,节流螺栓上均设有竖向贯通的喷水口,喷水口与第一进水口连通。如此设置,水流能从喷水口喷出,对钢带下表面形成支撑力,相比于设置较大的进水口,喷水口孔径小,水压大;当钢带局部压力过大时,钢带与支撑板的间隙越小,水流的横截面越小,喷水口的水压能防止动压槽内的水回流,进而加大水的动压力,为钢带提供额外的局部支撑力。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支撑机构还包括中间隔板,中间隔板包括第二进水口和导水通道,导水通道包括主通道、若干次通道和若干竖向的第一螺栓孔,主通道与钢带宽度方向平行,次通道与主通道垂直,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主通道、次通道、第一螺栓孔和喷水口依次连通。如此设置,水流填充满主通道和次通道,再从喷水口喷出,进而保证各个喷水口水压相近,进而保证水流为钢带提供均匀的支撑力,进而保证钢带的平整度,进而防止车轮在汽车实验中发生偏移影响实验数据。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内循环机构,内循环机构包括第一循环单元、第二循环单元和第三循环单元,底座与中间隔板围合形成空腔,第一循环单元、第二循环单元和第三循环单元均能引导支撑板与钢带之间的水流回空腔内。如此设置,形成水流循环,避免水流流入其他机械结构内影响其他机械结构运行;防止水温过高降低支撑板和钢带的耐久度,将水流导出降温。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外循环机构,外循环机构包括水箱和水箱内的水泵,空腔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水箱连通,水泵与第一进水口连通。如此设置,在水箱与底座之间形成水循环;将水流引到底座之外的水箱内,以便于降温水流。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第一循环单元设置在中间隔板上,第一循环单元包括两个第一密封部和若干第一循环孔,中间隔板上设有支撑槽,支撑板容纳在支撑槽内,支撑板与支撑槽之间形成循环槽,若干第一循环孔设在循环槽底部;第一密封部包括第一密封槽、第一弹性件和密封条,两个第一密封槽分别设置在支撑槽外靠近辊轮的两侧,第一弹性件设置在第一密封槽内,密封条设在第一弹性件上,第一弹性件能使密封条抵紧钢带。如此设置,密封条抵紧钢带,当平面支撑装置上方的钢带转动时,密封条均能将依附在钢带上的水阻挡,进而使水从第一循环孔流回空腔。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第二循环单元设置在中间隔板上,第二循环单元包括第二密封部和第二循环孔,第二密封部包括第二密封槽、第二弹性件和密封环,第二密封槽环向设置在支撑槽外,第二弹性件设置在第二密封槽内,密封环设置在第二弹性件上,第二弹性件能使密封环抵紧钢带,第二循环孔设置在第二密封槽与支撑槽之间。如此设置,密封环抵紧钢带,未被密封条阻挡的水,被密封环阻挡,从第二循环孔流回空腔。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第三循环单元设置在中间隔板侧面,第三循环单元包括若干气刀和若干气刀之间的连接件,若干气刀将中间隔板围住,气刀与中间隔板间留有缝隙,底座上设有进气口,连接件内设有第一导气通道,气刀内设有第二导气通道,进气口、第一导气通道和第二导气通道依次连通。如此设置,未被密封环挡住的水,被气刀吹回,从气刀与中间隔板间的缝隙流回空腔。
附图说明
图1为带式测功机的三维轴测图;
图2为取下平带式测功机外壳后的主视图;
图3为实施例的三维轴测图;
图4为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平带式测功机外壳1、平面支撑装置本体2、底座210、支撑台211、第一阀块212、中间隔板220、第二阀块221、第二进水口222、支撑槽223、主通道224、次通道225、支撑板230、动压槽231、动压条232、节流螺栓233、喷水口234、密封条241、第一弹性件242、密封环243、第二弹性件244、气刀245、第二导气通道246、连接件247、第二循环孔248、软管250、辊轮3、车轮4、钢带5。
实施例
实施例基本如图1-4所示,如图1所示的一种平面支撑装置本体2,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带式测功机上,包括平面支撑装置本体2,平面支撑装置本体2包括
包括支撑机构、内循环机构和外循环机构,如图4所示的支撑机构包括底座210、中间隔板220和支撑板230。
底座210螺栓连接在平带式测功机外壳1上,如图2-4所示,底座210为倒梯形截面、上方开口的容器,如图4所示,底座210底部焊有支撑台211,底座210底部螺栓连接有第一阀块212,底座210底部开有第一进水口、出水口和进气口(图中未标出),第一阀块212与第一进水口连通,底座210的前后侧壁上各自焊有固定座(图中未标出)。
如图4所示,中间隔板220螺栓连接在支撑台211上,中间隔板220上侧开有支撑槽223,中间隔板220下侧螺栓连接有第二阀块221,中间隔板220下侧开有第二进水口222,中间隔板220内开有导水通道,导水通道包括主通道224、若干次通道225和若干竖向的第一螺栓孔,主通道224与钢带5转动方向垂直,次通道225与主通道224垂直,第一螺栓孔贯穿次通道225与中间隔板220上表面。
支撑板230设置在支撑槽223内,支撑板230上设有动压单元,动压单元包括若干动压槽231、动压条232和节流螺栓233,动压槽231开在支撑板230上,若干动压槽231均与主通道224平行,动压条232由动压槽231之间的支撑板230形成,动压槽231和动压条232间隔设置,动压条232和动压槽231形成高低差,当钢带5带动动压槽231内的水流到动压条232上时,水流截面变小,水压变大,进而产生动压效应,对钢带5产生较大的支撑力;动压槽231底部开有若干第二螺栓孔,节流螺栓233通过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连接中间隔板220和支撑板230,节流螺栓233矩阵排列,一列节流螺栓233设置在一个动压槽231内,节流螺栓233上均开有竖向贯通的喷水口234,第一进水口、第一阀块212、第二阀块221、第二进水口222、主通道224、次通道225、第一螺栓孔和喷水口234依次连通。
内循环机构包括空压机、第一循环单元、第二循环单元和第三循环单元,空压机与进气口连通,底座210与中间隔板220围合形成空腔,第一循环单元、第二循环单元和第三循环单元均能引导支撑板230与钢带5之间的水流回空腔内。
第一循环单元包括两个第一密封部和若干第一循环孔,支撑板230与支撑槽223之间形成循环槽,若干第一循环孔开在循环槽底部;第一密封部包括第一密封槽、第一弹性件242和密封条241,两个第一密封槽分别开在支撑槽223左右两侧,第一弹性件242焊接在第一密封槽内,密封条241粘接在第一弹性件242上,密封条241滑动设置在第一密封槽内,第一弹性件242能使密封条241向上抵紧钢带5,第一弹性件242为弹簧。
第二循环单元包括第二密封部和第二循环孔248,第二密封部包括第二密封槽、第二弹性件244和密封环243,第二密封槽环向开设在支撑槽223外的中间隔板220上,第二弹性件244焊接在第二密封槽内,密封环243粘接在第二弹性件244上,密封环243滑动设置第二密封槽内,第二弹性件244能使密封环243抵紧钢带5,第二循环孔248开设在第二密封槽与支撑槽223之间的中间隔板220上,第二弹性件244也为弹簧。
如图3所示,第三循环单元设置在中间隔板220四周,第三循环单元包括四个气刀245和四个气刀245之间的连接件247,上下四个气刀245形成一个矩形框将中间隔板220围住,气刀245能向内上方吹气,前后两侧的气刀245螺栓连接在固定座上,气刀245与中间隔板220以及底座210间均留有缝隙,连接件247内均设有第一导气通道,气刀245为长条形,气刀245内沿长度方向开有第二导气通道246,进气口、第一导气通道和第二导气通道246依次连通。
外循环机构包括水箱和水箱内的水泵,空腔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水箱连通,水泵与第一进水口连通。
第一阀块212和第二阀块221、进气口和第一导气通道、空压机与进气口、出水口与水箱、水泵与第一进水口均通过软管250连接。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水泵将水箱内的水抽出,水依次通过第一进水口、第一阀块212、第二阀块221、第二进水口222、主通道224、次通道225和第一螺栓孔,最终从喷水口234喷出,进而对钢带5产生静压力,进而提供支撑力。
2.喷水口234喷出的水汇集在动压槽231内,钢带5转动时,带动动压槽231内的水流到动压条232上,产生向上的动压力,进而对钢带5产生动压力,进而提供支撑力。
3.如图4所示,当平面支撑装置本体2上方的钢带5向左或向右移动时,密封条241均能将依附在钢带5上的水阻挡,进而使水从第一循环孔流回空腔;向前后飞溅或未被密封条241阻挡的水,被密封环243阻挡,从第二循环孔248流回空腔;未被密封环243挡住的水,被气刀245吹回,从气刀245与中间隔板220间的缝隙流回空腔;未被密封环243挡住的水,通过气刀245与底座210之间的缝隙流回空腔。
4.空腔内的水从出水口流回水箱内,进而形成循环。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8)

1.一种平面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底座和底座上方的支撑板,底座上设有第一进水口,支撑板上设有动压单元,动压单元包括动压槽和动压条,动压槽和动压条间隔设置,第一进水口与动压槽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面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板上还设有节流螺栓,节流螺栓矩阵排列,一列节流螺栓设置在一个动压槽内,节流螺栓上均设有竖向贯通的喷水口,喷水口与第一进水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面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机构还包括中间隔板,中间隔板包括第二进水口和导水通道,导水通道包括主通道、若干次通道和若干竖向的第一螺栓孔,主通道与钢带宽度方向平行,次通道与主通道垂直,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主通道、次通道、第一螺栓孔和喷水口依次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平面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循环机构,内循环机构包括第一循环单元、第二循环单元和第三循环单元,底座与中间隔板围合形成空腔,第一循环单元、第二循环单元和第三循环单元均能引导支撑板与钢带之间的水流回空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平面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循环机构,外循环机构包括水箱和水箱内的水泵,空腔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水箱连通,水泵与第一进水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平面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循环单元设置在中间隔板上,第一循环单元包括两个第一密封部和若干第一循环孔,中间隔板上设有支撑槽,支撑板容纳在支撑槽内,支撑板与支撑槽之间形成循环槽,若干第一循环孔设在循环槽底部;第一密封部包括第一密封槽、第一弹性件和密封条,两个第一密封槽分别设置在支撑槽外靠近辊轮的两侧,第一弹性件设置在第一密封槽内,密封条设在第一弹性件上,第一弹性件能使密封条抵紧钢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平面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循环单元设置在中间隔板上,第二循环单元包括第二密封部和第二循环孔,第二密封部包括第二密封槽、第二弹性件和密封环,第二密封槽环向设置在支撑槽外,第二弹性件设置在第二密封槽内,密封环设置在第二弹性件上,第二弹性件能使密封环抵紧钢带,第二循环孔设置在第二密封槽与支撑槽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平面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循环单元设置在中间隔板侧面,第三循环单元包括若干气刀和若干气刀之间的连接件,若干气刀将中间隔板围住,气刀与中间隔板间留有缝隙,底座上设有进气口,连接件内设有第一导气通道,气刀内设有第二导气通道,进气口、第一导气通道和第二导气通道依次连通。
CN202223237579.2U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平面支撑装置 Active CN2185843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37579.2U CN218584348U (zh)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平面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37579.2U CN218584348U (zh)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平面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84348U true CN218584348U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80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37579.2U Active CN218584348U (zh)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平面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843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92775B2 (ja) 流路構造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CN218584348U (zh) 一种平面支撑装置
JP5140059B2 (ja) ベーンセルポンプ
CN113547588B (zh) 一种可循环利用润滑油的电锯导板
CN116124469A (zh) 一种平面支撑装置
KR20170142800A (ko) 전기자동차용 배터리 팩 냉각시스템
KR20220042715A (ko) 리저버 탱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급수모듈
CN114530643A (zh) 电池包箱体及电池包
US4501314A (en) Casting support apparatus for continuous casting equipment
KR960014009B1 (ko) 탁상 시험 장치용 벨트 지지 구조물
CN218716665U (zh) 一种井控装置用闸板防喷器
KR102462393B1 (ko) 전기자동차용 배터리 패키지 쿨링 장치
CN217842169U (zh) 一种气压稳定的集成式液压油箱
CN219838388U (zh) 一种带腔室散热的非驱动承载车桥
CN215070281U (zh) 电池以及电动车辆
US5826640A (en) Cooling system for a belt caster and associated methods
KR102639518B1 (ko) 리저버 탱크를 포함하는 냉각 모듈
CN216134348U (zh) 一种电机冷却套结构
CN115261944B (zh) 晶圆的扫描式预润湿系统及预润湿方法
CN216732996U (zh) 一种具有内冷却装置的压花辊
CN210882070U (zh) 一种水冷却循环装置
CN219066927U (zh) 一种产热回收结构
CN216981687U (zh) 一种用于叉车集成动力总成的电机及集成动力总成
CN218637242U (zh) 一种薄膜型高速搅拌机
CN215247673U (zh) 一种除鳞箱托辊的轴端密封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