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67072U - 电池极柱测试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池极柱测试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67072U
CN218567072U CN202221739833.6U CN202221739833U CN218567072U CN 218567072 U CN218567072 U CN 218567072U CN 202221739833 U CN202221739833 U CN 202221739833U CN 218567072 U CN218567072 U CN 2185670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plate
pressing block
plate
utmost point
battery 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3983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振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Eve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Eve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Eve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Eve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3983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670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670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670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极柱测试结构,包括拉拔组件及锁紧组件,拉拔组件包括底板及两个拉拔块,底板上开设有让极柱穿过的锁紧孔,底板的两端上均设置有第一弯折部,两个拉拔块一一对应固定设置于两个第一弯折部远离底板的一端上,两个拉拔块上均开设有拉拔孔,两个拉拔块用于相对底板进行折弯时,以使两个拉拔孔相抵接,锁紧组件包括压块及锁紧螺母,压块上开设有让极柱穿过的避位孔,压块叠置于底板上,锁紧螺母用于与极柱相螺接时,以使压块与顶盖结构共同夹紧底板。如此,将两个拉拔块固定在底板的两端,然后由锁紧螺母通过压块将底板与极柱固定,当对拉拔块施加拉力时,能够使得拉力方向与轴心相重合,从而能够准确测定极柱的抗拉力性能。

Description

电池极柱测试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测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极柱测试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电池的需求日益增长,其产能也在逐年上升。电池按照结构可以大致分为圆柱电池、方形电池及软包电池。其中,方形电池是指外形为方形铝壳,将电芯安装在方形铝壳内,再在方形铝壳上焊接顶盖结构的电池。
如图1所示为常见的方形电池的顶盖结构20,在顶盖结构20上安装有极柱21,方形电池在应用时,往往需要与其他方形电池通过焊接导电排来实现串联/并联。由于顶盖结构20的极柱21与导电排为刚性固定结构,当方形电池应用于频繁震动的环境中时,极柱21往往会受到程度不等的拉拔力,为了提高方形电池的使用安全性,因此引入了对顶盖结构20的极柱21进行拉拔力测试。然而,目前缺少针对顶盖结构20的极柱21进行拉拔力测试的结构,因此为了能够准确地测定极柱21的抗拉力性能,特提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极柱测试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准确测定极柱的抗拉力性能的电池极柱测试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池极柱测试结构,包括:
拉拔组件,所述拉拔组件包括底板及两个拉拔块,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让极柱穿过的锁紧孔,所述底板的两端上均设置有第一弯折部,两个所述拉拔块一一对应固定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弯折部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上,两个所述拉拔块上均开设有拉拔孔,两个所述拉拔块用于相对所述底板进行折弯时,以使两个所述拉拔孔相抵接;及
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压块及锁紧螺母,所述压块上开设有让极柱穿过的避位孔,所述压块叠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锁紧螺母用于与极柱相螺接时,以使所述压块与顶盖结构共同夹紧所述底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拔块包括延伸板及顶接板,所述延伸板通过所述第一弯折部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顶接板通过第二弯折部固定设置于所述延伸板上,所述拉拔孔位于所述顶接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均为拱形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折部的拱形方向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拱形方向相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底板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侧壁上开设有卡位槽,所述压块的部分容置于所述卡位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位槽开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卡位槽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所述第一弯折部及所述拉拔块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拔组件为铝质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块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面上开设有收容槽,所述底板的部分容置于所述收容槽内,以使所述底板的底面与所述压块的底面相齐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第一弯折部将两个拉拔块固定在底板的两端,然后由锁紧螺母通过压块将底板与极柱固定,接着将两个拉拔块折弯相互靠近后,当对拉拔块施加拉力时,能够使得拉力方向与轴心相重合,从而能够准确测定极柱的抗拉力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顶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池极柱测试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电池极柱测试结构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及图3,一种电池极柱测试结构10,包括拉拔组件100及锁紧组件200,拉拔组件100包括底板110及两个拉拔块120,底板110上开设有让极柱21穿过的锁紧孔111,底板110的两端上均设置有第一弯折部130,两个拉拔块120一一对应固定设置于两个第一弯折部130远离底板110的一端上,两个拉拔块120上均开设有拉拔孔121,两个拉拔块120用于相对底板110进行折弯时,以使两个拉拔孔121相抵接,锁紧组件200包括压块210及锁紧螺母220,压块210上开设有让极柱21穿过的避位孔,压块210叠置于底板110上,锁紧螺母220用于与极柱21相螺接时,以使压块210与顶盖结构20共同夹紧底板110。
需要说明的是,底板110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弯折部130,然后再在第一弯折部130上远离底板110的那一侧上设置拉拔块120,从而使得两个拉拔块120呈轴对称地分布在底板110的两端。而且,通过第一弯折部130,使得拉拔块120能够相对于底板110进行弯折。进一步地,在底板110上开设有锁紧孔111,其中锁紧孔111用于让顶盖结构20上的极柱21穿过。进一步地,在拉拔块120上开设有拉拔孔121,当两个拉拔块120相对底板110进行折弯时,能够使得两个拉拔块120上的拉拔孔121相抵接。进一步地,压块210上开设有避位孔,避位孔用于让极柱21穿过,从而使得压块210能够紧密地叠放在底板110上。然后通过在极柱21上螺接安装锁紧螺母220,使得锁紧螺母220顶持压块210,进而使得压块210与顶盖结构20共同夹紧底板110,使得拉拔组件100与极柱21可靠固定,此时,通过对拉拔孔121施加拉力,能够确保对极柱21施加沿着轴向的拉拔力,从而能够对极柱21进行拉拔力测试。需要注意的是,通过将拉拔块120设置为呈轴对称安装在底板110两端的结构,能够使得极柱21受到沿着轴向的拉拔力,从而能够准确测定极柱21的抗拉力性能。
请参阅图2及图3,一实施例中,拉拔块120包括延伸板122及顶接板123,延伸板122通过第一弯折部130固定设置于底板110上,顶接板123通过第二弯折部124固定设置于延伸板122上,拉拔孔121位于顶接板123上。
需要说明的是,进一步地,为了使得拉拔孔121可以可靠地抵接在一起,从而使得对极柱21的拉拔力可以更接近极柱21的轴心,因此将拉拔块120设置为延伸板122与顶接板123通过第二弯折部124相固定的结构。具体地,两个延伸板122分别通过第一弯折部130相对底板110进行折弯后,再将顶接板123通过第二弯折部124相对延伸板122进行折弯,从而使得两个顶接板123能够紧密地贴合在一起,而拉拔孔121位于顶接板123上,因此能够使得两个顶接板123上的拉拔孔121可以紧密对接。如此,通过两个拉拔孔121施加拉力时,能够使得拉力与极柱21的轴心相互重合,进而提高极柱21的抗拉力性能的测量准度。
请参阅图2及图3,一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130与第二弯折部124均为拱形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弯折部130与第二弯折部124均为一侧面往另一侧面顶起,以使形成一个拱形顶起部的结构,如此,能够使得延伸板122可以更好地相对于底板110进行折弯操作,同时使得顶接板123可以更好地相对于底板110进行折弯操作。
一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130的拱形方向与第二弯折部124的拱形方向相异。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延伸板122相对于底板110的折弯方向与顶接板123相对于延伸板122的折弯方向并不相同,因此将第一弯折部130与第二弯折部124设置为相反方向的结构,有利于延伸板122相对于底板110进行折弯,和顶接板123相对于延伸板122进行折弯。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延伸板122能够更好地相对于底板110进行折弯操作,亦即通过施加更小的力度便可使得延伸板122折弯,因此将第一弯折部130的厚度设置为小于底板110的厚度的结构。而且,通过减小第一弯折部130的厚度,相当于降低了延伸板122与底板110之间的连接强度,如此,当因失误对极柱21施加的拉拔力严重超出测试数值时,会将第一弯折部130拉断,从而能够对极柱21进行有效保护。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第二弯折部124的厚度与第一弯折部130的厚度相一致,如此,通过在拉拔组件100上设置两道安全操作,能够防止顶盖结构20的极柱21因失误而损坏。
请参阅图2,一实施例中,底板110的侧壁上开设有卡位槽112,压块210的部分容置于卡位槽112内。
需要说明的是,压块210作为锁紧螺母220与底板110之间的中间件,由于锁紧螺母220的表面积较小,通过设置的压块210,能够防止底板110在受到拉力时直接变形,而为了避免底板110与压块210之间在拉力测试时出现位移相向,因此在底板110上开设卡位槽112,使得压块210的部分结构卡在卡位槽112内,从而使得压块210与底板110可靠固定。
一实施例中,卡位槽112开设有两个,两个卡位槽112分别位于底板110的两侧。如此,通过开设两个卡位槽112,能够进一步提高压块210与底板110之间的稳定性。
一实施例中,底板110、第一弯折部130及拉拔块120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此,能够确保拉拔组件100具有一定的刚性强度。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拉拔组件100为铝质结构。
请参阅图2,一实施例中,压块210靠近底板110的一侧面上开设有收容槽211,底板110的部分容置于收容槽211内,以使底板110的底面与压块210的底面相齐平。
需要说明的是,压块210上开设收容槽211,使得压块210的截面呈倒U型结构,如此能够对底板110的两侧进行限位,同时使得底板110的底面与压块210的底面能够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如此,当锁紧螺母220与极柱21螺接固定时,能够将底板110与极柱21可靠固定。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极柱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拉拔组件,所述拉拔组件包括底板及两个拉拔块,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让极柱穿过的锁紧孔,所述底板的两端上均设置有第一弯折部,两个所述拉拔块一一对应固定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弯折部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上,两个所述拉拔块上均开设有拉拔孔,两个所述拉拔块用于相对所述底板进行折弯时,以使两个所述拉拔孔相抵接;及
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压块及锁紧螺母,所述压块上开设有让极柱穿过的避位孔,所述压块叠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锁紧螺母用于与极柱相螺接时,以使所述压块与顶盖结构共同夹紧所述底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柱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拔块包括延伸板及顶接板,所述延伸板通过所述第一弯折部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顶接板通过第二弯折部固定设置于所述延伸板上,所述拉拔孔位于所述顶接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极柱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均为拱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极柱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拱形方向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拱形方向相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极柱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底板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柱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侧壁上开设有卡位槽,所述压块的部分容置于所述卡位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极柱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槽开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卡位槽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柱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弯折部及所述拉拔块为一体成型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柱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拔组件为铝质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柱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面上开设有收容槽,所述底板的部分容置于所述收容槽内,以使所述底板的底面与所述压块的底面相齐平。
CN202221739833.6U 2022-07-07 2022-07-07 电池极柱测试结构 Active CN2185670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39833.6U CN218567072U (zh) 2022-07-07 2022-07-07 电池极柱测试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39833.6U CN218567072U (zh) 2022-07-07 2022-07-07 电池极柱测试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67072U true CN218567072U (zh) 2023-03-03

Family

ID=85307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39833.6U Active CN218567072U (zh) 2022-07-07 2022-07-07 电池极柱测试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670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9252C (zh) 电池模组
EP3512003B1 (en) Component for collecting current and battery
KR101256075B1 (ko) 스페이서를 갖는 이차전지 팩
US11664555B2 (en)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module and electric vehicle
CN218567072U (zh) 电池极柱测试结构
US8257860B2 (en) Battery modul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20140023914A1 (en) Prismatic secondary battery
EP2942533B1 (en) Battery sensor clamp assembly
CN115528201A (zh) 电极组件、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以及用电装置
CN219552614U (zh) 简易电池包测试连接工具
CN219871690U (zh) 电池包测试快速连接装置
CN211627634U (zh) 电芯测试夹具及具有其的电芯测试工装
CN211262967U (zh) 一种电池焊接极耳拉力测试用的实验工装
CN111384352A (zh) 二次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US9184433B2 (en) Battery, battery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a plurality of batteries
JP7286599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7788469U (zh) 电池电堆的装配结构和电池电堆
CN110635099A (zh) 一种极柱、连接片及锂离子电池模组
CN218448363U (zh) 电池
EP4080657B1 (en) Power storage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CN211529761U (zh) 一种电流互感器连接件
CN220584376U (zh) 一种电池极组的短路测试装置
CN220396346U (zh) 一种对接式蝶形钢丝绳隔振器
US20230024125A1 (en) Power storage device and vehicle-mounted structure thereof
CN216848072U (zh) 一种巡检装置及巡检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