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51907U - 一种同步升降追背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同步升降追背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51907U
CN218551907U CN202222774239.7U CN202222774239U CN218551907U CN 218551907 U CN218551907 U CN 218551907U CN 202222774239 U CN202222774239 U CN 202222774239U CN 218551907 U CN218551907 U CN 2185519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backrest
rod
base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7423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Yike Core Bal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Yike Core Bal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Yike Core Bal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Yike Core Bal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7423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519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519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519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同步升降追背结构,涉及座椅领域。其包括基座;设置在基座上的椅座;设置在椅座上的靠背;所述基座与椅座之间设置有一键操作升降器,所述一键操作升降器设有开关,通过所述开关可以控制椅座的升降并随时可将升降过程停止;设置在靠背背部的联动机构,所述的联动机构枢接于椅座和基座,所述靠背通过联动机构被支撑在椅座后方且通过联动机构在椅座升降的过程中能够同步的沿纵向移动而相对椅座向前或向后。本实用新型通过一键操作升降器与联动机构的结合,使同步升降追背结构能够在使用者坐在椅座上的情况下,通过操作杆同步调节椅座的高度和座深,其非常方便,并且避免了分别调节高度和座深的繁琐,更不用再反复调整高度和座深。

Description

一种同步升降追背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同步升降追背结构,涉及座椅领域。
背景技术
座椅通常包括椅座和靠背。一般来说,椅座的高度是可以调节的,但座椅的深度都是固定的,但是这种结构的座椅存在一个问题,不同年龄的儿童的体型都是不同的。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来说,要求椅座的高度较低,这样才能让儿童的脚着地,同时还要求座深较浅,这样才能让儿童的背抵靠靠背;但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来说,又要求椅座较高、座深较深。
因此,既具有椅座高度调节功能又具有座椅深度调节功能的座椅才是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使用的好的座椅,这样的座椅能够跟随童成长,长久使用。
面对这种需求,一个现有的专利文献已经公开了一种可调座深座椅,该专利文献的公告号是CN204635607U,在该专利文献的说明书中0005段-0007段公开了如下方案:“一种可调座深座椅,包括靠背支撑部分、坐垫支撑部分以及底部支撑部分;还包括一可以令所述靠背支撑部分以及坐垫支撑部分相对于所述底部支撑部分移动的轴移动系统;所述轴移动系统在功能上包括令所述靠背支撑部分沿人体脊椎腰曲上部延伸方向移动的第一轴系统、令所述坐垫支撑部分可以沿人体脊椎腰曲下部延伸方向移动和/或沿人体坐姿大腿部分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二轴系统”。即,该方案是通过坐垫支撑部分和靠背支撑部分可以沿两个轴系统移动来实现高度和座深的调节,但是正因为是沿一方向移动的缘故,所以都配备了锁止装置以用于在移动后将位置固定,那么对使用者来说,在调节前就必须有一个解除锁止的操作,这就导致了该方案过于繁琐,并且座深和高度还要分别去调节,这又增加了繁琐性,并且通常合适的座深和高度是需要使用者坐在座椅上去体验的,所以一次调节并不能直接调节至合适的座深和高度,所以反复的调节过程,使得繁琐性的问题更为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同步升降追背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同步升降追背结构,包括:
基座;
设置在基座上的椅座;
设置在椅座上的靠背;
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与椅座之间设置有一键操作升降器,所述一键操作升降器设有开关,通过所述开关可以控制椅座的升降并随时可将升降过程停止;以及
设置在靠背背部的联动机构,所述的联动机构枢接于椅座和基座,所述靠背通过联动机构被支撑在椅座后方且通过联动机构在椅座升降的过程中能够同步的沿纵向移动而相对椅座向前或向后。
进一步的,所述一键操作升降器包括气压棒和底盘,气压棒固定在基座上,底盘套在气压棒的升降轴上且被固定在椅座下方,底盘上设有操作杆作为一键操作升降器的开关。
进一步的,操作杆向底盘外侧伸出。
进一步的,联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椅座下方的固定机架,固定机架向椅座后方伸出,联动机构还包括用于支撑靠背的支撑机架,支撑机架的尾端设有第一枢接点,支撑机架邻近尾端处设有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二枢接点,第二枢接点与固定机架的伸出端枢接,第一枢接点与基座之间设有拉杆,拉杆两端分别与第一枢接点以及基座枢接;椅座升降时,椅座下方的固定机架会拉动支撑机架,并通过拉杆的约束,使支撑机架逐渐向前或向后转动从而使靠背运动。
可选的,设置有靠背保持机构,所述的靠背保持机构能够使得支撑机架转动的过程中,靠背与椅座之间的角度始终保持不变。
进一步的,所述靠背保持机构包括遥杆,遥杆一端枢接于支撑机架的顶部,另一端与靠背背部固定,遥杆与固定机架之间设有顶杆,顶杆两端分别与遥杆和固定机架枢接,所述顶杆可以在支撑机架转动时驱动所述遥杆以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使靠背与椅座之间的角度始终保持不变。
可选的,所述拉杆为长度可变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拉杆为气弹簧。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一键操作升降器与联动机构的结合,使得同步升降追背结构能够在使用者坐在椅座上的情况下,通过操作杆同步调节椅座的高度和座深,到达合适的座深和/或高度可以马上将操作杆松开,从而使得高度和座深都被固定,此结构因为是一键操作,所以非常方便,并且避免了分别调节高度和座深的繁琐,更不用再反复调整高度和座深,这是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所作出的突出的贡献点。
2、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靠背保持机构,所述的靠背保持机构能够使得支撑机架转动的过程中,靠背与椅座之间的角度始终保持不变。通过该靠背保持机构的设置,使得座深的调节范围不再受到靠背角度的限制,并且最大的优点是使靠背始终贴合人体脊柱形势,为背部提供很好的支撑。
3、本实用新型可以将联动机构中固定长度的拉杆优化为可变长度的拉杆。通过拉杆的长度改变可以驱动支撑机架转动从而使靠背单独移动,从而单独调节座深,从而使座椅的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靠背不可单独调节的最大坐高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2为靠背不可单独调节的最低坐高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为同步升降追背结构的爆炸图;
图4为靠背可通过拉杆单独调节下的坐深最大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5为靠背可通过拉杆单独调节下的坐深最小状态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基座100,椅座200,靠背300,一键操作升降器400,气压棒401,底盘402,操作杆403,联动机构500,固定机架501,支撑机架502,第一枢接点5021,拉杆503,第二枢接点5022,靠背保持机构600,遥杆601,顶杆60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3所示,同步升降追背结构包括基座100,基座100上安装有一键操作升降器400,一键操作升降器400的顶部安装有椅座200,椅座200能够通过一键操作升降器400而相对于基座100升降,且一键操作升降器400设有开关,通过开关可以控制椅座200的升降并随时可将升降过程停止。在本实施例中,一键操作升降器400采用座椅中常用的气压棒401和与之配套的底盘402,底盘402可以套在气压棒401的升降轴上且可以被固定在椅座200下方,底盘402上设有操作杆403作为一键操作升降器400的开关。气压棒401具有以下特点:当提拉操作杆403将升降轴上的阀门开关打开时,使用者坐在椅座200上对升降轴施加压力,升降轴就可以缓慢下降,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在升降轴上,升降轴可以迅速回弹到最高点,当松开操作杆403时,升降轴不能够移动。使用这种一键操作升降器400,最大的优点是,操作方便,且使用者可以坐在椅座200上,升降轴缓慢下降过程中达到合适的高度可以马上将操作杆403松开,使升降轴不能够移动,从而使得高度被固定。当然,一键操作升降器400的其他的实施方式,例如电杆,液压杆也可实现上述功能。
本实施例中,操作杆403向底盘402外侧伸出,被设计成容易被坐在椅座200上的使用者触及。当然,除了操作杆403这类杠杆式开关,也可以是线控开关或电控开关。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同步升降追背结构包括一个与椅座200联动的靠背300,靠背300的背部设有联动机构500,所述的联动机构500枢接于椅座200和基座100,靠背300通过联动机构500被支撑在椅座200后方且通过联动机构500在椅座200升降的过程中能够同步的沿纵向移动而向前或向后,从而改变椅座200的座深。一键操作升降器400与联动机构500的结合,使得同步升降追背结构能够在使用者坐在椅座200上的情况下,通过操作杆403同步调节椅座200的高度和座深,到达合适的座深和/或高度可以马上将操作杆403松开,从而使得高度和座深都被固定,此结构因为是一键操作,所以非常方便,并且避免了分别调节高度和座深的繁琐,更不用再反复调整高度和座深,这是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所作出的突出的贡献点。
具体的,如图1、图3所示,联动机构500包括固定在椅座200下方的固定机架501,本实施例中,固定机架501与底盘402固定,固定机架501向椅座200后方伸出,联动机构500还包括用于支撑靠背300的支撑机架502,支撑机架502的尾端设有第一枢接点5021,支撑机架502邻近尾端处设有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二枢接点5022,第二枢接点5022与固定机架501的伸出端枢接,第一枢接点5021与基座100之间设有拉杆503,拉杆503两端分别与第一枢接点5021以及基座100枢接。参照图1和图2,可以看到,当椅座200降下时,椅座200下方的固定机架501会拉动支撑机架502,并通过拉杆503的约束,使支撑机架502逐渐向前转动,进而使靠背300运动,使座深减小。反之,座椅上升时也是通过支撑机架502和拉杆503的配合使靠背300运动,加大座深。
那么如果是采用上述机构,靠背300是通过支撑机架502的转动从而运动,其虽然能够改变座深,但是靠背300这过程中与椅座200的角度也会一直发生改变,靠背300会随着座深的加大而角度逐渐变大,也会随着座深的减小而角度逐渐减小。而靠背300与椅座200适合的角度通常是根据人体脊柱的形势而设置,一般设置为100到120度。所以,如果采用上述机构,则因为角度的受限,座深的调节幅度也必须受到极大的限制。
因此,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靠背保持机构600,所述的靠背保持机构600能够使得支撑机架502转动的过程中,靠背300与椅座200之间的角度始终保持不变。该靠背保持机构600包括一个遥杆601,遥杆601一端枢接于支撑机架502的顶部,另一端与靠背300背部固定,遥杆601与固定机架501之间设有顶杆602,顶杆602两端分别与遥杆601和固定机架501枢接,该顶杆602可以使支撑机架502转动时驱动所述遥杆601以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使靠背300与椅座200之间的角度始终保持不变(参照图1和图2)。通过该靠背保持机构600的设置,使得座深的调节范围不再受到靠背300角度的限制。并且最大的优点是使靠背300始终贴合人体脊柱形势,为背部提供很好的支撑。附图1-2,附图4-5中靠背300虽然是与椅座200大致呈九十度,但是实际产品上,靠背300前侧面设置有依照人体脊柱形势设置的曲面型软垫。
本实施例中,考虑到一些情况下,腿部生长速率和上身生长速率不一致,但本实用新型中靠背300和椅座200因为是同步的,调节后还是座椅与使用者不匹配,比如一段时间内腿长的太快,但上身变化不大,椅座200抬升一大段高度后靠背300也会向后一大段距离,使座深加大,这就导致使用者的背无法抵靠到靠背300。因此,靠背300需要在此基础上增加独立的调节功能。
基于此,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采用将固定长度的拉杆503优化为可变长度的拉杆503。拉杆503可以直接采用电杆、气杆等。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实施方式是采用可控可锁的气弹簧。气弹簧具有操作方便,且可以使行程停在任意的位置,无需电力的优点。通常状况下,拉杆503或者说气弹簧的长度是固定,靠背300和椅座200保持同步移动,需要的情况下,拉杆503或者说气弹簧可以伸缩来改变长度从而驱动支撑机架502转动从而使靠背300单独移动,调节座深(参照图4和图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8)

1.一种同步升降追背结构,包括:
基座(100);
设置在基座(100)上的椅座(200);
设置在椅座(200)上的靠背(300);
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0)与椅座(200)之间设置有一键操作升降器(400),所述一键操作升降器(400)设有开关,通过所述开关可以控制椅座(200)的升降并随时可将升降过程停止;以及
设置在靠背(300)背部的联动机构(500),所述的联动机构(500)枢接于椅座(200)和基座(100),所述靠背(300)通过联动机构(500)被支撑在椅座(200)后方且通过联动机构(500)在椅座(200)升降的过程中能够同步的沿纵向移动而相对椅座(200)向前或向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步升降追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键操作升降器(400)包括气压棒(401)和底盘(402),气压棒(401)固定在基座(100)上,底盘(402)套在气压棒(401)的升降轴上且被固定在椅座(200)下方,底盘(402)上设有操作杆(403)作为一键操作升降器(400)的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同步升降追背结构,其特征在于:操作杆(403)向底盘(402)外侧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步升降追背结构,其特征在于:联动机构(500)包括固定在椅座(200)下方的固定机架(501),固定机架(501)向椅座(200)后方伸出,联动机构(500)还包括用于支撑靠背(300)的支撑机架(502),支撑机架(502)的尾端设有第一枢接点(5021),支撑机架(502)邻近尾端处设有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二枢接点(5022),第二枢接点(5022)与固定机架(501)的伸出端枢接,第一枢接点(5021)与基座(100)之间设有拉杆(503),拉杆(503)两端分别与第一枢接点(5021)以及基座(100)枢接;椅座(200)升降时,椅座(200)下方的固定机架(501)会拉动支撑机架(502),并通过拉杆(503)的约束,使支撑机架(502)逐渐向前或向后转动从而使靠背(300)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同步升降追背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有靠背保持机构(600),所述的靠背保持机构(600)能够使得支撑机架(502)转动的过程中,靠背(300)与椅座(200)之间的角度始终保持不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同步升降追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保持机构(600)包括遥杆(601),遥杆(601)一端枢接于支撑机架(502)的顶部,另一端与靠背(300)背部固定,遥杆(601)与固定机架(501)之间设有顶杆(602),顶杆(602)两端分别与遥杆(601)和固定机架(501)枢接,所述顶杆(602)可以在支撑机架(502)转动时驱动所述遥杆(601)以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使靠背(300)与椅座(200)之间的角度始终保持不变。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同步升降追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503)为长度可变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同步升降追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503)为气弹簧。
CN202222774239.7U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同步升降追背的结构 Active CN2185519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74239.7U CN218551907U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同步升降追背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74239.7U CN218551907U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同步升降追背的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51907U true CN218551907U (zh) 2023-03-03

Family

ID=85316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74239.7U Active CN218551907U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同步升降追背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519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007962A (en) Chair with adjustable back
US7980631B2 (en) Ergonomic armrest
CN101742946A (zh) 坐具的座位与靠背之间角度可调节的坐具装置
WO2000074531A2 (en) Ergonomic chair
ITTV20000084A1 (it) Struttura di sedia-poltroncina ergonomica particolarmente per ufficio, del tipo accessoriata con appoggiatesta ed appoggiareni regolabili
CN108482682A (zh) 一种升降座椅
CN211512371U (zh) 多功能电动轮椅
CN218551907U (zh) 一种同步升降追背的结构
JP5023314B2 (ja) リクライニング腰掛構造物
CN112754209B (zh) 一种腰靠调节椅
JP4383333B2 (ja) 車椅子
CN216684188U (zh) 一种手动调节头枕
CN115444254A (zh) 一种同步升降追背的结构
CN214258674U (zh) 一种陪护椅床
DK146373B (da) Indstillingsmekanisme til haevning og saenkning af en laenestol til at sidde og/eller ligge i
CN109774553A (zh) 座椅组件枢轴支架
CN116268842A (zh) 座椅倾仰调节机构
CN215226133U (zh) 一种靠垫调节机构及椅子
CN211559432U (zh) 一种椅背调节扶手结构
CN107344514B (zh) 儿童汽车安全座
KR101910397B1 (ko) 사무용 무릎 의자
CN112674520B (zh) 一种椅子及其靠垫调节机构
CN219594118U (zh) 一种可快速同时操控座板靠背联动的午休椅
CN105416106A (zh) 汽车舒适座椅
CN111972897A (zh) 一种结构改进的底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