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42652U - 一种新型暖风风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暖风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42652U
CN218542652U CN202222517436.0U CN202222517436U CN218542652U CN 218542652 U CN218542652 U CN 218542652U CN 202222517436 U CN202222517436 U CN 202222517436U CN 218542652 U CN218542652 U CN 2185426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wind
air
guide
screen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1743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庆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51743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426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426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426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暖风风扇,包括底座、连接件和风扇主体,连接件的底端连接底座,连接件顶端分设成对称的两组连接杆,连接杆分别连接风扇主体的相对两侧,风扇主体包括壳体、发热组件和扇叶组件,壳体的中部镂空且两端设置有前网罩和后网罩,前网罩设置有出风口,后网罩设置有入风口,扇叶组件和发热组件从入风口至出风口的方向上依次设置于壳体中;风扇主体还包括导风罩,导风罩设置在前网罩的内壁上,导风罩中部镂空并在出风口和入风口之间形成导风通道,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扇叶把发热件产生的温度直接吹向预定位置,减少热量损耗,增加了暖风风扇的输出温度,导风罩对风扇的风进行聚集,增加了风扇的输出风力。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暖风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暖风风扇。
背景技术
现阶段,暖风风扇已是生活中常见的家用电器,而现阶段的暖风风扇往往把发热件放置于扇叶的后端,使得加热后的空气被扇叶吹散导致温度不够,而且有些暖风风扇的扇叶与风扇的外壳体之间间隔较大,风力不够集中,使用效果较差,达不到预想的风力和输出温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暖风风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暖风风扇的风力不够集中导致输出风力过低和暖风风扇的热量损耗过大导致输出温度较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暖风风扇,其包括:包括底座、连接件和风扇主体,所述连接件的底端连接所述底座,所述连接件顶端分设成对称的两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分别连接所述风扇主体的相对两侧,所述风扇主体包括壳体、发热组件和扇叶组件,所述壳体的中部镂空且两端设置有前网罩和后网罩,所述前网罩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后网罩设置有入风口,所述扇叶组件和所述发热组件从所述入风口至所述出风口的方向上依次设置于所述壳体中;所述风扇主体还包括导风罩,所述导风罩设置在所述前网罩的内壁上,所述导风罩中部镂空并在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入风口之间形成导风通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暖风风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的优点:扇叶把发热件产生的温度直接吹向预定位置,减少热量损耗,增加了暖风风扇的输出温度,导风罩对风扇的风进行聚集,增加了风扇的风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正面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面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风罩、发热组件和扇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网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网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热组件和导风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底座;11、圆形轨道;2、连接件;21、圆孔;22、抵接部;3、风扇主体;31、壳体;311、第一导向杆;312、第二导向杆;32、发热组件;33、扇叶组件;331、扇叶;332、电机;34、前网罩;341、透气部;342、挡风部;343、第一导向孔;35、后网罩;351、第二导向孔;352、内凹部;353、透气孔;36、出风口;37、入风口;38、延展部;4、导风罩;41、凸起部;42、第一螺丝孔;43、连接部;44、连接孔;45、第二螺丝孔;46、置物腔;5、导风件;6、防倾倒按钮;7、旋转按钮;8、手提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一种新型暖风风扇,包括底座1、连接件2和风扇主体3,所述连接件2的底端连接所述底座1,所述连接件2顶端分设成对称的两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分别连接所述风扇主体3的相对两侧,所述风扇主体3包括壳体31、发热组件32和扇叶331组件33,所述壳体31的中部镂空且两端设置有前网罩34和后网罩35,所述前网罩34设置有出风口36,所述后网罩35设置有入风口37,所述扇叶331组件33和所述发热组件32从所述入风口37至所述出风口36的方向上依次设置于所述壳体31中;所述风扇主体3还包括导风罩4,所述导风罩4设置在所述前网罩34的内壁上,所述导风罩4中部镂空并在所述出风口36和所述入风口37之间形成导风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风从入风口37进入风扇主体3,依次经过扇叶组件33和发热组件32并对风进行加热,再从出风口36吹出风扇,把发热组件32设置于扇叶组件33的出风方向,使得扇叶组件33产生的风能稳定且集中地经过发热组件32,从而对风进行加热后稳定地吹向预定位置,避免风先加热再经过扇叶组件33导致热量被扇叶331吹散,从而导致风扇的输出温度达不到预定温度的情况,减少了暖风风扇的热量损耗,增加了暖风风扇的稳定性和使用舒适度,导风罩4设置在风扇主体3内部,使得通风通道变小,起到对风的聚集作用,增加风力。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2底端设置有连接端,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圆形轨道11,所述连接端插设与所述圆形轨道11中,且所述连接端通过在所述圆形轨道11上移动,以带动所述风扇主体3相对所述底座1转动,所述风扇主体3对应所述连接杆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圆柱形的延展部38,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与所述延展部38直径相对应设置的圆孔21,所述延展部38通过插设于所述圆孔21中,以实现所述风扇主体3相对所述连接件2摆动。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与底座1为可旋转连接,连接件2卡合在底座1内部,通过在底座1上的圆环形轨道上移动,使得连接件2可围绕底座1进行水平方向的旋转,从而使得连接件2上风扇主体3也可以进行水平方向的旋转,增加了风扇的吹风角度,提高风扇的使用舒适度;
连接件2与风扇主体3为可旋转连接,延展部38卡合在圆孔21上,风扇主体3通过延展部38在圆孔21上的移动,实现以连接件2顶端两侧的连线为中线,风扇主体3围绕此中线进行竖直方向上的旋转,增加了风扇主体3的吹风角度,配合连接件2与底座1的旋转,使得风扇可进行多角度转向调整,增加了吹风范围。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组件32设置于所述导风罩4内,所述扇叶331组件33包括扇叶331和电机332,所述扇叶331连接所述电机332的驱动轴,所述扇叶331和所述发热组件32从所述入风口37至所述出风口36的方向上依次设置于所述导风罩4内,所述电机332设置于所述扇叶331背离所述发热组件32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发热组件32设置于导风通道内,使得经过导风罩4的风能直接把发热组件32的热量直接吹出风扇,电机332用于驱动扇叶331转动,扇叶331设置于导风罩4内,使得扇叶331产生的风直接在导风罩4内部流通,且直接吹向发热组件32,增加风与发热组件32的接触面积,减少风力的损耗和热量的损耗,提高风扇的风力和热量。
如图4和图9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网罩34内壁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导风件5,所述发热组件32中部为镂空设置,所述导风件5延伸至所述发热组件32的中部镂空处。
在本实施例中,发热组件32中部为镂空设置,使得吹向发热组件32的一部分风从发热组件32中部通过,此部分风没有直接接触到发热组件32的发热丝,温度较低,而导风件5设置在发热组件32中部,可以使得经过导风件5的风被吹散到导风件5四周,即发热组件32的内壁,从而使得此部分风接触发热组件32内壁的发热丝提高温度后再从风扇主体3吹出,避免此部分风吹出的冷风影响热风的效果,也避免了冷热风一起吹向使用者而产生的不适感,提高了热风的柔和度,提高了风扇的使用舒适度。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风件5设置为底面连接所述前网罩34的圆锥体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圆锥体结构更有利于把中部的风吹向四周,发热组件32中部的风经过导风件5时,圆锥体结构的导风件5会把风从圆锥体顶端不断地导向圆锥体底端,从而把风吹向发热组件32的内壁,从而利用此部分风对发热组件32内壁的热量进行利用,避免热量的浪费,提高了风扇的使用效率。
如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网罩34设置成环形的,所述前网罩34的中部形成所述出风口36,所述前网罩34周围形成挡风部342,所述挡风部342的内径等于所述导风罩4的内径,以使得所述导风罩4中导风通道的风可以全部从所述出风口36出风,以集中风力。
在本实施例中,导风罩4的风通过透气部341吹出风扇,而挡风部342设置于导风罩4外围,避免其他位置的风对经过导风罩4的风产生干扰,也增加了风扇的美观度,挡风部342的内径等于导风罩4的内径,即透气部341的外径等于导风罩4的内径,使得经过导风罩4的风能完整地通过透气部341吹出风扇。
如图1、图5和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罩4外侧设置有凸起部41,所述凸起部41设置有第一螺丝孔42,所述壳体31内壁设置有连接部43,所述连接部43上设置有连接孔44,所述后网罩35上设置有第二螺丝孔45,所述连接部43设置于所述凸起部41和所述第二螺丝孔45之间,所述第二螺丝孔45、所述连接孔44和所述第一螺丝孔42为相对应设置且通过螺丝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螺丝依次用过第二螺丝孔45、连接孔44和第一螺丝孔42,把后网罩35、壳体31和前网罩34螺接在一起,避免电机332工作时导致壳体31的振动而产生的噪声,增加了壳体31的牢固性,也增加了风扇的稳定性。
如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底部设置有防倾倒按钮6。
在本实施例中,防倾倒按钮6的设置,类似于一开关,在被按压时,风扇该处的通路导通,当风扇放置于水平面上时,防倾倒按钮6处于按压状态,此时风扇内部的电路处于通路状态,风扇通电(可以是直接插上电源,也可以再另行设置一开关,两个开关为串联连接,只有两个开关一起按下,才能使得风扇工作)即可使用,当风扇倾倒时,按钮处于松开状态,风扇内部的电路处于断路状态,风扇停止工作,避免因继续工作,风扇出风口36面对平面,导致热风无法散开从而使得风扇温度过高而带来的危险,提高风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罩4的一端设置弧形的凸起,所述凸起连通所述导风罩4,所述凸起内部形成置物腔46。
在本实施例中,置物腔46用于放置发热组件32的连接线,使得经过置物腔46的冷风对连接线进行降温,避免连接线温度过高而带来的危险,增加了风扇的安全性。
如图6和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31内壁在靠近所述前网罩34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导向杆311,所述前网罩34在与所述第一导向杆31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导向孔343,所述前网罩34通过所述第一导向杆311对准所述第一导向孔343插设与所述客体上,以对位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杆311与第一导向孔343相对应设置,当前网罩34与壳体31进行连接时,第一导向孔343沿着第一导向杆311移动,使得前网罩34顺利地设置在壳体31内部,提高了连接的便捷性和风扇的稳定性,也使得每次前网罩34与壳体31进行连接时,都设置在壳体31的预定位置,使得各个位置的功能都能稳定地使用。
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31内壁在靠近所述后网罩35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导向杆312,所述后网罩35在于所述第二导向杆31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导向孔351,所述后网罩35通过所述第二导向杆312对准所述第二导向孔351插设与所述客体上,以对位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向杆312与第二导向孔351相对应设置,当后网罩35与壳体31进行连接时,第二导向孔351沿着第二导向杆312移动,使得后网罩35顺利地设置在壳体31内部,提高了连接的便捷性和风扇的稳定性,也使得每次后网罩35与壳体31进行连接时,都设置在壳体31的预定位置,使得各个位置的功能都能稳定地使用。
如图9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风件5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发热组件32的内径。
在本实施例中,导风件5的外径小于或等于发热组件32的内径,使得导风件5的四周与发热组件32的内壁可形成通风通道,经过导风件5的风可通过此通风通道吹出壳体31,避免风被导风件5堵塞而带来的危险,增加了风扇的安全性,也避免此部分风对发热组件32四周的风产生干扰而影响风力,增加了风扇的使用舒适度。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旋转按钮7。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按钮7用于控制风扇的运行,用于调节风扇的不同档位,改变风扇的风力和热量,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具体的,风扇处于关闭档位时,风扇处于关闭状态;风扇处于第一档位时,风扇风力和温度均低档位;风扇处于第二档位时,风扇风力处于低档位且温度处于高档位;风扇处于第三档位时,风扇风力和温度均处于高档位。
如图10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底部设置内嵌在底座1上的手提部8。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上1设置有与手提部8形状相对应设置的置物部,手提部8收合时放置在置物部内,手提部8的两端设置有凸点,且两端的凸点可转动连接底座1,打开手提部8时,通过凸点的转动使得手提部8相对应底座1转动,从而可对手提部8进行抓握,手提部8用于风扇的移动时,可以更加方便地移动风扇,且当风扇处于刚结束工作的状态时,此时风扇壳体31的温度较高,不适合直接接触风扇的壳体31,而手提部8设置于风扇底座1的底部,此位置的温度较低,更适合手部的接触,增加了风扇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41、所述连接部43和所述第二螺丝孔45均设置有相同数量的多组,且均为均匀分布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多组凸起部41、连接部43和第二螺丝孔45的设置,且均为均匀分布,使得前网罩34、导风罩4和后网罩35之间有更多不同的连接位置,增加了风扇的稳定性。
如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网罩35顶部设置有内凹部352。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移动风扇时,可把手放置于内凹部352内,提起风扇进行移动,方便风扇的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网罩35设置有透气孔353,所述透气孔353的直径大于导风罩4的直径且小于壳体31的直径。
在本实施例中,使风能顺利地从透气孔353进入风扇内,保障风扇的顺利运行,透气孔353的直径小于壳体31的直径,可减少风进入风扇时,进入壳体31与导风罩4之间的空间而对进入导风罩4内部的风产生干扰的情况。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43的内部在与所述延展部38连接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延展部38的形状相匹配设置的抵接部22。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与风扇主体3进行连接时,延展部38进入圆孔21后与抵接部进行契合连接,连接件2两侧的延展部38都进入圆孔21内后,连接件2对两边的延展部38均进行抵接,使得延展部38固定在抵接部22上,增加了连接件2与风扇主体3连接的牢固度和风扇的稳定性,减少风扇运行时振动产生的噪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暖风风扇,包括底座(1)、连接件(2)和风扇主体(3),所述连接件(2)的底端连接所述底座(1),所述连接件(2)顶端分设成对称的两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分别连接所述风扇主体(3)的相对两侧,所述风扇主体(3)包括壳体(31)、发热组件(32)和扇叶组件(33),所述壳体(31)的中部镂空且两端设置有前网罩(34)和后网罩(35),所述前网罩(34)设置有出风口(36),所述后网罩(35)设置有入风口(37),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组件(33)和所述发热组件(32)从所述入风口(37)至所述出风口(36)的方向上依次设置于所述壳体(31)中;所述风扇主体(3)还包括导风罩(4),所述导风罩(4)设置在所述前网罩(34)的内壁上,所述导风罩(4)中部镂空并在所述出风口(36)和所述入风口(37)之间形成导风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暖风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底端设置有连接端,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圆形轨道(11),所述连接端插设与所述圆形轨道(11)中,且所述连接端通过在所述圆形轨道(11)上移动,以带动所述风扇主体(3)相对所述底座(1)转动,所述风扇主体(3)对应所述连接杆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圆柱形的延展部(38),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与所述延展部(38)直径相对应设置的圆孔(21),所述延展部通过插设于所述圆孔(21)中,以实现所述风扇主体(3)相对所述连接件(2)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暖风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32)设置于所述导风罩(4)内,所述扇叶组件(33)包括扇叶(331)和电机(332),所述扇叶(331)连接所述电机(332)的驱动轴,所述扇叶(331)和所述发热组件(32)从所述入风口(37)至所述出风口(36)的方向上依次设置于所述导风罩(4)内,所述电机(332)设置于所述扇叶(331)背离所述发热组件(32)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暖风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网罩(34)内壁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导风件(5),所述发热组件(32)中部为镂空设置,所述导风件(5)延伸至所述发热组件(32)的中部镂空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暖风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5)设置为底面连接所述前网罩(34)的圆锥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暖风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网罩(34)设置成环形的,所述前网罩(34)的中部形成所述出风口(36),所述前网罩(34)周围形成挡风部(342),所述挡风部(342)的内径等于所述导风罩(4)的内径,以使得所述导风罩(4)中导风通道的风可以全部从所述出风口(36)出风,以集中风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暖风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4)外侧设置有凸起部(41),所述凸起部(41)设置有第一螺丝孔(42),所述壳体(31)内壁设置有连接部(43),所述连接部(43)上设置有连接孔(44),所述后网罩(35)上设置有第二螺丝孔(45),所述连接部(43)设置于所述凸起部(41)和所述第二螺丝孔(45)之间,所述第二螺丝孔(45)、所述连接孔(44)和所述第一螺丝孔(42)为相对应设置且通过螺丝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暖风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部设置有防倾倒按钮(6)。
9.根据权利要求3或8所述的一种新型暖风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4)的一端设置弧形的凸起,所述凸起连通所述导风罩(4),所述凸起内部形成置物腔(4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型暖风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1)内壁在靠近所述前网罩(34)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导向杆(311),所述前网罩(34)在与所述第一导向杆(31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导向孔(343),所述前网罩通过所述第一导向杆对准所述第一导向孔插设与所述壳体上,以对位连接。
CN202222517436.0U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新型暖风风扇 Active CN2185426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17436.0U CN218542652U (zh)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新型暖风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17436.0U CN218542652U (zh)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新型暖风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42652U true CN218542652U (zh) 2023-02-28

Family

ID=85275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17436.0U Active CN218542652U (zh)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新型暖风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426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67813U (zh) Rotating fan with both handheld and vertical functions
CN219331397U (zh) 一种分体式无烟煎烤器
CN218542652U (zh) 一种新型暖风风扇
CN212615505U (zh) 一种基于风道的双出风口的挂脖风扇
CN212615499U (zh) 一种基于风道的三出风口的挂脖风扇
CN111838936B (zh) 一种吹风机
CN210095600U (zh) 一种用于智能马桶的大风量移动烘干装置
CN111418987A (zh) 电吹风外壳组件及电吹风
CN110584523A (zh) 气墙式智能化干手器及洗漱池
CN207584906U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10440256U (zh) 冷暖风扇
CN213684595U (zh) 脖戴风扇
CN109662429A (zh) 一种双通道扭转自转卷发装置
CN211551837U (zh)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109008150B (zh) 一种无扇吹风机
JP3223019U (ja) 組立式乾燥機及び布団送風ノズル構造
CN209944536U (zh) 旋风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7555762U (zh) 天花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950911U (zh) 一种多功能静音风扇
CN215016295U (zh) 一种空气炸锅的循环风结构
CN218978246U (zh) 一种可悬挂的新型电吹风
CN214469175U (zh) 空气处理装置
CN212394161U (zh) 一种吹风机
CN214258262U (zh) 一种手柄进风式吹风机
CN212615504U (zh) 一种具有多种出风口组合的挂脖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