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36241U - 水陆两用交通工具 - Google Patents

水陆两用交通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36241U
CN218536241U CN202222730534.2U CN202222730534U CN218536241U CN 218536241 U CN218536241 U CN 218536241U CN 202222730534 U CN202222730534 U CN 202222730534U CN 218536241 U CN218536241 U CN 2185362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vehicle
gravity
amphibious vehicle
buoy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3053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桂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73053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362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362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362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陆两用交通工具,行车轮连接车板的下端,多个主浮筒和至少两个重心筒共同排布在车板的下方,且均是可拆卸式连接车板,多个主浮筒共同围绕至少两个重心筒,重心筒的下端开设通水孔,通水孔适于水置入或排出重心筒,主浮筒和重心筒均是高于行车轮。既满足水滩滑行,也能够在陆面上适当地减轻人员的通行劳动;重心筒适于在涉水时灌入一定量水,交通工具不易上抛和侧翻;交通工具驶出水面时,重心筒排水,使交通工具轻质、便行于陆面;采用多个主浮筒可拆卸式连接车板,即使存在单一主浮筒破损也不影响交通工具的水中漂移性能。

Description

水陆两用交通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用具,尤其涉及一种水陆两用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水灾是一种时有发生的自然灾害。现有救灾中,仅仅采用充气皮艇。当救灾人员既要穿越水滩,又要横跨陆面,以去往待救灾点或者返回安全点时,救灾人员只能至少两人配合着扛起充气皮艇以横跨陆面。所以现有情况下,救灾人员要消化至少两个人的配合体力去扛运皮艇,当实际情况存在一个或多个老人小孩时,导致救援人员不够。
生活实际中,也需要一些较为轻便的水陆交通工具,满足人员或物件的转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了一种水陆两用交通工具,既满足水滩滑行,也能够在陆面上适当地减轻人员的通行劳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水陆两用交通工具,包括车板、至少三个行车轮、多个主浮筒和至少两个重心筒,所述行车轮连接所述车板的下端,所述多个所述主浮筒和所述至少两个所述重心筒共同排布在所述车板的下方,且均是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车板,所述多个所述主浮筒共同围绕所述至少两个所述重心筒,所述重心筒的下端开设通水孔,所述通水孔适于水置入或排出所述重心筒,所述主浮筒和所述重心筒均是高于所述行车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多个主浮筒拼组成交通工具的浮力发生件,主浮筒适于给交通工具提供水中漂浮的浮力,行车轮适于交通工具在陆面行进,车板适于承载人员和物件,交通工具逐渐驶入水中时,重心筒逐渐灌入一定量水、并压出一定空气,交通工具在水中漂移而水面涌动时,重心筒中的水并不能快速排出,交通工具不易上抛和侧翻,交通工具的重心筒所在区块实质地成为交通工具不易上抛和侧翻的重心所在;交通工具驶出水面时,重心筒逐渐排水而退化交通工具的重心所在,使交通工具轻质、便行于陆面;采用多个主浮筒以拼组成交通工具的浮力发生件,主浮筒可拆卸式连接车板,即使存在单一主浮筒破损也不影响交通工具的水中漂移性能,维护时仅需更换破损的少量主浮筒,有效降低维护成本,也没有更好大型浮力发生件的高强度劳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主浮筒和所述重心筒是由塑料、泡沫、蜂窝板或亚克力制成的薄壁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车板的左右两侧分布有高于所述行车轮的防撞翻双效浮筒,所述车板的左右两端面凸设有第一凸耳,所述防撞翻双效浮筒的周壁设置有第二凸耳,所述第二凸耳适于铰接所述第一凸耳,所述防撞翻双效浮筒抵靠所述主浮筒时,所述防撞翻双效浮筒部分突出所述车板的侧端,所述第二凸耳或所述车板设置有限位件,使所述防撞翻双效浮筒向上摆时其轴心不高于所述第一凸耳铰接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车板,并适于在陆面行进中承托所述主浮筒和所述重心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车板的下端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凸起,所述安装架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凸起,所述主浮筒和所述重心筒均设置有适于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凸起的第一定位盲孔,所述主浮筒和所述重心筒均设置有适于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凸起的第二定位盲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伞篷,所述伞篷包括篷顶架、篷布和至少四根立柱,所述立柱的下端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车板,所述立柱的上端铰接所述篷顶架,所述篷布适于覆盖所述篷顶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锁筒螺钉,所述主浮筒和所述重心筒均是上端敞口、下端一体成型有端盖的筒体,所述主浮筒和所述重心筒均是由对应的锁筒螺钉从下向上贯穿,所述锁筒螺钉的上端螺纹连接所述车板,使所述主浮筒的上端密封性贴靠所述车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主浮筒的上端通过密封圈贴靠所述车板,所述锁筒螺钉的螺帽通过密封圈贴靠所述主浮筒的下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主浮筒的下端和所述重心筒的下端设置有适于埋藏所述锁筒螺钉螺帽的沉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车板可拆卸式安装有螺旋桨和发动机,所述发动机适于驱动所述螺旋桨。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陆两用交通工具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示出水陆两用交通工具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2示出结构的分解图;
图4为图1示出水陆两用交通工具的左视图;
图5为图4示出水陆两用交通工具的剖视图;
图6为图4示出水陆两用交通工具的仰视图,中间部分剖断安装架,使图示结构分为两部分,未剖视部分中,省略主浮筒与防撞翻双效浮筒的轮廓线(其轮廓可依据剖视部分推理)。
车板100,第一凸耳110,第一定位凸起120;
行车轮200;
主浮筒310;
重心筒320,通水孔321;
防撞翻双效浮筒330,第二凸耳331,限位件332;
安装架400,第二定位凸起410;
伞篷500,篷顶架510,立柱5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陆两用交通工具,包括车板100、至少三个行车轮200、多个主浮筒310和至少两个重心筒320,行车轮200连接车板100的下端,多个主浮筒310和至少两个重心筒320共同排布在车板100的下方,且均是可拆卸式连接车板100,多个主浮筒310共同围绕至少两个重心筒320,重心筒320的下端开设通水孔321,通水孔321适于水置入或排出重心筒320,主浮筒310和重心筒320均是高于行车轮20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多个主浮筒310拼组成交通工具的浮力发生件,主浮筒310适于给交通工具提供水中漂浮的浮力,行车轮200适于交通工具在陆面行进,车板100适于承载人员和物件,交通工具逐渐驶入水中时,重心筒320逐渐灌入一定量水、并压出一定空气,交通工具在水中漂移而水面涌动时,重心筒320中的水并不能快速排出,交通工具不易上抛和侧翻,交通工具的重心筒320所在区块实质地成为交通工具不易上抛和侧翻的重心所在;交通工具驶出水面时,重心筒320逐渐排水而退化交通工具的重心所在,使交通工具轻质、便行于陆面;采用多个主浮筒310以拼组成交通工具的浮力发生件,主浮筒310可拆卸式连接车板100,即使存在单一主浮筒310破损也不影响交通工具的水中漂移性能,维护时仅需更换破损的少量主浮筒310,有效降低维护成本,也没有更好大型浮力发生件的高强度劳动。
更好的,车板100由塑料、蜂窝板或亚克力制成;也可以是泡沫、蜂窝板等材质板的表面复合金属薄片,本实用新型的交通工具同样适于坑洼落石路、软土路扛运。
更好的,车板100连接有锚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主浮筒310和重心筒320是由塑料、泡沫、蜂窝板或亚克力制成的薄壁件。本实用新型中,主浮筒310和重心筒320占据极小的车重,主浮筒提供较大的浮力。主浮筒310和重心筒320的壁厚0.3-5mm。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交通工具于陆面行驶时可能发生磕撞,于较强浪涌中漂移时有侧翻的风险。所以,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车板100的左右两侧分布有高于行车轮200的防撞翻双效浮筒330,车板100的左右两端面凸设有第一凸耳110,防撞翻双效浮筒330的周壁设置有第二凸耳331,第二凸耳331适于铰接第一凸耳110,防撞翻双效浮筒330抵靠主浮筒310时,防撞翻双效浮筒330部分突出车板100的侧端,第二凸耳331或车板100设置有限位件332,使防撞翻双效浮筒330向上摆时其轴心不高于第一凸耳110铰接轴。第一凸耳110由车板100的左右两端凸设所得,所以常态下防撞翻双效浮筒330为吊坠状态。本实用新型中,当交通工具遇到较强浪涌时,交通工具有侧翻趋势,所以交通工具以车板100中部为基点,且车板100左侧或右侧的防撞翻双效浮筒330压靠在水面,其有效防止交通工具侧翻;交通工具漂移于水中时,防撞翻双效浮筒330只能向外侧和向上偏摆,且其轴心不高于第一凸耳110铰接轴,所以防撞翻双效浮筒330突出车板100,同样能够在水中发挥防磕撞效果。
主浮筒310和重心筒320可以通过安装架400的方式,一起固定于车板100下方。参照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架400,安装架400可拆卸式连接车板100,并适于在陆面行进中承托主浮筒310和重心筒320。所以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架400适于固定多个主浮筒310和至少两个重心筒320,防止主浮筒310和重心筒320脱离车板100。
在实际的生产拼装过程中,不翻转交通工具情况下,逐一安装多个主浮筒310和重心筒320,该工作有一定繁琐。所以,参照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车板100的下端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凸起120,安装架400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凸起410,主浮筒310和重心筒320均设置有适于连接第一定位凸起120的第一定位盲孔,主浮筒310和重心筒320均设置有适于连接第二定位凸起410的第二定位盲孔。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定位凸起120和第二定位凸起410也防止主浮筒310和重心筒320在漂移中发生走位。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可能碰到较大的雨情。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伞篷500,伞篷500包括篷顶架510、篷布和至少四根立柱520,立柱520的下端可拆卸式连接车板100,立柱520的上端铰接篷顶架510,篷布适于覆盖篷顶架510。当雨势较大时,往车板100装配上伞篷500;当雨势较小或没雨时,拆卸下伞篷500,将篷布拆离篷顶架510而折叠存放,立柱520可相对篷顶架510而收拢,甚至将伞篷500存放在车板100上,以备需要。甚至,篷顶架510有多个可拆分的横管拼组成,各立柱520铰接对应的横管。
主浮筒310和重心筒320也可以各自通过螺钉的方式,单独固定于车板100下方。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锁筒螺钉,主浮筒310和重心筒320均是上端敞口、下端一体成型有端盖的筒体,主浮筒310和重心筒320均是由对应的锁筒螺钉从下向上贯穿,锁筒螺钉的上端螺纹连接车板100,使主浮筒310的上端密封性贴靠车板100。本实用新型中,可仅仅拆卸单个破损的主浮筒310,而非拆解一大片结构,该维护工作更为轻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主浮筒310的上端通过密封圈贴靠车板100,锁筒螺钉的螺帽通过密封圈贴靠主浮筒310的下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主浮筒310的下端和重心筒320的下端设置有适于埋藏锁筒螺钉螺帽的沉孔。本实用新型中,锁筒螺钉不会向下突出主浮筒310和重心筒32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车板100可拆卸式安装有螺旋桨和发动机,发动机适于驱动螺旋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行车轮200的周壁捆附有链条,或者行车轮200的周壁沿周向间隔分布有着力凸起,交通工具能够更为稳健地行走于泥泞陆面。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水陆两用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板(100);
至少三个行车轮(200),连接所述车板(100)的下端;
多个主浮筒(310)和至少两个重心筒(320),共同排布在所述车板(100)的下方,且均是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车板(100),所述多个所述主浮筒(310)共同围绕所述至少两个所述重心筒(320),所述重心筒(320)的下端开设通水孔(321),所述通水孔(321)适于水置入或排出所述重心筒(320),所述主浮筒(310)和所述重心筒(320)均是高于所述行车轮(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浮筒(310)和所述重心筒(320)是由塑料、泡沫、蜂窝板或亚克力制成的薄壁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板(100)的左右两侧分布有高于所述行车轮(200)的防撞翻双效浮筒(330),所述车板(100)的左右两端面凸设有第一凸耳(110),所述防撞翻双效浮筒(330)的周壁设置有第二凸耳(331),所述第二凸耳(331)适于铰接所述第一凸耳(110),所述防撞翻双效浮筒(330)抵靠所述主浮筒(310)时,所述防撞翻双效浮筒(330)部分突出所述车板(100)的侧端,所述第二凸耳(331)或所述车板(100)设置有限位件(332),使所述防撞翻双效浮筒(330)向上摆时其轴心不高于所述第一凸耳(110)铰接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水陆两用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架(400),所述安装架(400)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车板(100),并适于在陆面行进中承托所述主浮筒(310)和所述重心筒(3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陆两用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板(100)的下端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凸起(120),所述安装架(400)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凸起(410),所述主浮筒(310)和所述重心筒(320)均设置有适于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凸起(120)的第一定位盲孔,所述主浮筒(310)和所述重心筒(320)均设置有适于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凸起(410)的第二定位盲孔。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水陆两用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伞篷(500),所述伞篷(500)包括篷顶架(510)、篷布和至少四根立柱(520),所述立柱(520)的下端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车板(100),所述立柱(520)的上端铰接所述篷顶架(510),所述篷布适于覆盖所述篷顶架(51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水陆两用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筒螺钉,所述主浮筒(310)和所述重心筒(320)均是上端敞口、下端一体成型有端盖的筒体,所述主浮筒(310)和所述重心筒(320)均是由对应的锁筒螺钉从下向上贯穿,所述锁筒螺钉的上端螺纹连接所述车板(100),使所述主浮筒(310)的上端密封性贴靠所述车板(10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陆两用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浮筒(310)的上端通过密封圈贴靠所述车板(100),所述锁筒螺钉的螺帽通过密封圈贴靠所述主浮筒(310)的下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陆两用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浮筒(310)的下端和所述重心筒(320)的下端设置有适于埋藏所述锁筒螺钉螺帽的沉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水陆两用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板(100)可拆卸式安装有螺旋桨和发动机,所述发动机适于驱动所述螺旋桨。
CN202222730534.2U 2022-10-17 2022-10-17 水陆两用交通工具 Active CN2185362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30534.2U CN218536241U (zh) 2022-10-17 2022-10-17 水陆两用交通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30534.2U CN218536241U (zh) 2022-10-17 2022-10-17 水陆两用交通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36241U true CN218536241U (zh) 2023-02-28

Family

ID=85279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30534.2U Active CN218536241U (zh) 2022-10-17 2022-10-17 水陆两用交通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362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432359Y1 (ko) 고밀도 폴리에틸렌으로 이루어진 부력관을 부력제로 이용한부잔교
CN102381451A (zh) 组合式浮箱及其搭建方法
CN218536241U (zh) 水陆两用交通工具
KR20090118682A (ko) 조립식 부교 유닛
CN108974245A (zh) 一种不翻倒的船
US6189477B1 (en) Marine advertising vessel
CN202247663U (zh) 组合式浮箱及其搭建结构
US8056491B2 (en) Berthing system and structure for use therein
US5184566A (en) Buoyant boat with girder box
KR20040041231A (ko) 합성수지 관을 부력 재로 이용한 부잔 교의 구조와 장치
CN112644653A (zh) 一种深远海半潜升降式hdpe多层平台
CN1295114C (zh) 弹性体灯浮标
CN209904996U (zh) 一种防撞单船标
CN202243948U (zh) 多功能玻璃钢底充气艇
CN215752919U (zh) 一种滑梯跳台戏水浮筒艇
CN212125456U (zh) 一种观光浮筒船
CN216969236U (zh) 一种城市内涝救援艇
CN212605712U (zh) 一种港口航道导航警示装置
AU640470B2 (en) Improvements to underwater viewing water craft
RU203506U1 (ru) Плавучее сооружение
CN221698943U (zh) 一种组装式环保抗冲击浅水浮标
CN218317156U (zh) 一种耐冲击的稳定型浮鼓
CN215323205U (zh) 一种密封救生舱浮筒游艇
CN214453162U (zh) 一种船名可更换的船名显示箱子
CN216833549U (zh) 一种用于冬季巡库的防沉作业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