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11552U - 基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11552U
CN218511552U CN202222652727.0U CN202222652727U CN218511552U CN 218511552 U CN218511552 U CN 218511552U CN 202222652727 U CN202222652727 U CN 202222652727U CN 218511552 U CN218511552 U CN 2185115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pipeline
plate heat
water tank
hot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5272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冰
刘玉花
胡梅景
闫文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 Kangbit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Competitor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 Kangbit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Competitor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 Kangbit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Competitor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 Kangbit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5272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115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115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115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系统,包括板式换热器、连接管路和热水箱,热水箱通过连接管路与板式换热器联通,连接管路包括蒸汽输入管路、蒸汽冷凝管路、温水输入管路和热水输出管路。其中,蒸汽输入管路一端与板式换热器联通,并为板式换热器的热交换输入热源,蒸汽冷凝管路的两端分别联通板式换热器和热水箱,温水输入管路和热水输出管路的两端均分别连接板式换热器和热水箱。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管路,蒸汽冷凝后的水流能够直接进入热水箱,从而能够改善现有的板式换热器的冷凝水的出水端布置不科学所导致的,冷凝水的收集占用食品生产线的布置空间的问题,并能够减少冷凝水的浪费,符合节能减排的生产理念。

Description

基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的管路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高效换热装置。各种金属板片之间形成矩形的通道,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对于板式换热器的分类来讲,其根据换热的热源,可以分为液-液交换式换热器,以及液-汽交换式换热器。
其中,对于液-汽交换式换热器来讲,其在食品高温灭菌的应用过程中,由于需要通过换热器来对食品高温水浴所用的热水来进行加热,故而高温蒸汽在对温度较低的水进行加热后会发生冷凝现象,并通过板式换热器的冷凝排水管道流出。
然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冷凝水的流出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冷凝水的收集需要增加相应的收集装置;冷凝水的喷出带有部分压力较高的蒸汽,不宜对其进行处理等。而且,设置相应的冷凝水手机装置的话,则需要操作人员间断性的对收集装置中的冷凝水进行处理,增加了食品生产过程中的人力成本。同时,收集装置也会占用食品生产线中的操作空间,不利于操作人员在生产线上的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基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系统,以方便对现有的板式换热器在工作过程中所产出的冷凝水进行循环利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系统,包括板式换热器、连接管路和热水箱,通过连接管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联通的热水箱,所述连接管路包括蒸汽输入管路、蒸汽冷凝管路、温水输入管路和热水输出管路;其中,所述蒸汽输入管路一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联通,并为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热交换输入热源,所述蒸汽冷凝管路的两端分别联通所述板式换热器和所述热水箱,所述温水输入管路和所述热水输出管路的两端均分别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和所述热水箱。
进一步的,所述蒸汽冷凝管路伸入所述热水箱内的一端,设有消音用的连接丝杠;和/或,位于所述热水箱和所述板式换热器之间的所述蒸汽冷凝管路上,联通有疏水阀。
进一步的,在所述热水箱底部,且在所述温水输入管路的路径上,设有泵水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泵水单元包括与所述热水箱联通的入水端、水泵和与温水输出管路联通的出水端。
进一步的,所述蒸汽冷凝管路联通所述入水端,进而通过所述入水端与所述热水箱联通。
进一步的,所述蒸汽冷凝管路和所述入水端所联通的部位均位于所述热水箱之中。
进一步的,所述蒸汽冷凝管路从所述热水箱的上方与所述热水箱联通。
进一步的,包括壳体,以对所述热水箱,以及所述连接管路靠近与所述热水箱联通的部位,形成包覆。
进一步的,在所述壳体底部,设有固定所述壳体的支撑脚;在所述连接管路上,套设有定位环。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系统,通过使板式换热器的蒸汽冷凝管路与热水箱联通,蒸汽冷凝后的水流能够直接进入热水箱,从而能够改善现有的板式换热器的冷凝水的出水端布置不科学所导致的,冷凝水的收集占用食品生产线的布置空间的问题,并能够减少冷凝水的浪费,符合节能减排的生产理念。
并且,在蒸汽冷凝管路的端部设置的连接丝扣,能够对蒸汽冷凝管路排放冷凝水过程中的液体和气体进行缓冲,改善混合水汽直接喷入热水箱所导致的不利影响。同时,在蒸汽冷凝管路的路径上联通设置的疏水管,则能够有效改善水汽同时通过蒸汽冷凝管路进入热水箱的问题。
此外,在热水箱底部设置的泵水单元,能够将热水箱中的热水尽可能的泵出,以改善在热水箱中存留有一定的水的情况下,出现泵水单元泵不出水的现象。
另外,使蒸汽冷凝管路和入水端所联通的部位均位于热水箱之中,能够为冷凝后的液态水重新进行加热,以利于泵水单元泵出的热水便于达到需求温度。
不仅如此,使蒸汽冷凝管路从热水箱的上方与热水箱联通,使得蒸汽冷凝管路和热水箱之间的连接方式更为合理,并能够避免热水箱上的管道结构过于集中所带来的热水箱箱体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同时,使蒸汽冷凝管路与入水端联通,能够利用入水端在水泵运行过程中的虹吸效应,将蒸汽冷凝管路中位于低位的冷凝水导流到入水端中,以改善位于低位的蒸汽冷凝管路容易积水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是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其中涉及到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语仅用于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均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系统的连接丝扣和蒸汽冷凝管路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板式换热器;
2、热水箱;
31、蒸汽输入管路;32、蒸汽冷凝管路;321、疏水阀;322、连接丝扣;33、温水输入管路;34、热水输出管路;
41、入水端;42、水泵;43、出水端;
5、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背”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亦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基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系统,其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整体而言,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管路主要联通在板式换热器1上,并通过将现有的直排式的管路,进行重新布置,将其与热水箱2联通,进而在防止水资源浪费的同时,节省板式换热器1整体结构在食品生产线上的布置空间。
基于上述的整体设计思想,详细来讲,本实施例包括板式换热器1、连接管路和热水箱2。其中,热水箱2通过连接管路与板式换热器1联通,连接管路包括蒸汽输入管路31、蒸汽冷凝管路32、温水输入管路33和热水输出管路34。根据板式换热器1的型号,在本实施例中,各种管路的布置方式如图1所示。
就蒸汽冷凝管路32来讲,由于其与板式换热器1联通的一端位于板式换热器1的底部。并且,考虑到热水箱2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其与板式换热器1所联通的温水输入管路33的路径上设有与其联通的水泵42。故而,为保障热水箱2箱体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的蒸汽冷凝管路32从板式换热器1的上方与热水箱2联通,以使应力相对集中的位置位于热水箱2的上方,防止热水箱2底部因应力集中和水压过大而出现的箱体损伤的问题。
此外,为了对蒸汽冷凝管路32排放冷凝水过程中的液体和气体进行缓冲,防止混合水汽直接喷入热水箱2所导致的不利影响。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蒸汽冷凝管路32伸入热水箱2内的一端,设有消音用的连接丝扣322;连接丝扣322的具体型号可以选用为DN32(外径为32cm)的连接丝扣322,该连接丝扣322和蒸汽冷凝管路32之间的连接方式为丝扣连接,且连接丝扣322的端部形状类似于花洒或者洗澡用的喷头。
同时,为了改善水汽同时通过蒸汽冷凝管路32进入热水箱2的问题,位于热水箱2和板式换热器1之间的蒸汽冷凝管路32上,联通设置有疏水阀321,以仅使蒸汽冷凝管路32中的冷凝水进入热水箱2。
然而,上述设置,使蒸汽冷凝管路32整体成为一个倒立的“L”型,这就会使位于低位的蒸汽冷凝管路32产生容易积水的问题。为此,在本实施例中,在热水箱2的底部,设有能够将水箱中的热水泵进板式换热器的泵水单元。而蒸汽冷凝管路32则与泵水单元的进水口联通。
如此设置,由于水泵42运行过程中,入水端41和水泵42的出水端43内由于水流的流动,与两者相交且联通的管路会由于液体的流动而发生虹吸现象,进而,与蒸汽冷凝管路32相连通的入水端41能够带动蒸汽冷凝管路32中的积水,将积水重新汇进高温水浴消毒的水循环当中。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板式换热器1的实际应用过程,以及热水箱2的布置方式,蒸汽冷凝管路32是可以直接通往热水箱2之中的。在此种情景下的水平方向上,汽冷凝管路与热水箱2之间的连接部位的高度要低于蒸汽冷凝管路32与板式换热器1之间的连接部位的高度。而且,此种情况下的板式换热器1,其换热过程与热水箱2的泵水过程并非连续进行,阶段性的换热过程完毕之后,再进行泵水过程,如此循环往复,在利于向热水箱2中通冷凝水的同时,也不妨碍食品生产线上的高温水浴消毒。而且,本实施例中,各个管路中所流经的水为软化水,管路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在防止在管路中生成水垢的同时,也有利于保障管路的使用寿命。而对于各种管路的尺寸和比例,在附图中,仅为对其连接方式,以及各种结构的位置关系进行描述,其具体的管路与各种结构之间的比例可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景来进行调整。
蒸汽输入管路31一端与板式换热器1联通,并为板式换热器1的热交换输入热源,蒸汽冷凝管路32的两端分别联通板式换热器1和热水箱2,温水输入管路33和热水输出管路34的两端均分别连接板式换热器1和热水箱2。
为便于对蒸汽冷凝管路31中的冷凝水进行二次加热,在本实施例中,蒸汽冷凝管路32和入水端41所联通的部位均位于热水箱2的箱体内部。而且,对于热水箱2来讲,还设有将其包覆的壳体5,在起到对连接管路靠近与热水箱2联通的部位的防护的同时,也有利于热水箱2的保温。
在壳体5的底部,或者是侧壁上,可设有固定壳体5的支撑脚或者是螺接件,支撑脚的形式参考暖气散热片的底部撑脚,侧壁与食品生产线之间的螺接件也为本领域内的常规设置,于此不做累述。
而对于水泵42来讲,设有可以为其进行减振的安装台,安装台的主体为金属材质的型钢,而在型钢连接成型的上表面上,设有橡胶材质的缓冲垫,水泵42通过安装螺栓栓接在安装台上,并通过缓冲垫来对水泵42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进行缓冲,以避免产生共振等现象。而对于各个连接管路来讲,可以在连接管路与地坪和食品生产线接触的部位,设置定位环,以对连接管路的布置进行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基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系统,通过使板式换热器1的蒸汽冷凝管路32与热水箱2联通,蒸汽冷凝后的水流能够直接进入热水箱2,从而能够改善现有的板式换热器1的冷凝水的出水端43布置不科学所导致的,冷凝水的收集占用食品生产线的布置空间的问题,并能够减少冷凝水的浪费,符合节能减排的生产理念。此外,在热水箱2底部设置的泵水单元,能够将热水箱2中的热水尽可能的泵出,以防止在热水箱2中存有水的情况下,出现泵水单元泵不出水的现象。当然,将水泵42的入水端41向下弯折设置,以使入水端的入水口41更为靠近热水箱2的箱底,也是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
另外,使蒸汽冷凝管路32和入水端41所联通的部位均位于热水箱2之中,能够为冷凝后的液态水重新进行加热,以利于泵水单元泵出的热水便于达到需求温度。
不仅如此,使蒸汽冷凝管路32从热水箱2的上方与热水箱2联通,使得蒸汽冷凝管路32和热水箱2之间的连接方式更为合理,并能够避免热水箱2上的管道结构过于集中所带来的热水箱2箱体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同时,使蒸汽冷凝管路32与入水端41联通,能够利用入水端41在水泵42运行过程中的虹吸效应,将蒸汽冷凝管路32中位于低位的冷凝水导流到入水端41中,以改善位于低位的蒸汽冷凝管路32容易积水的问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系统,包括板式换热器(1)、连接管路和热水箱(2),其特征在于,通过连接管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1)联通的热水箱(2),所述连接管路包括蒸汽输入管路(31)、蒸汽冷凝管路(32)、温水输入管路(33)和热水输出管路(34);
其中,所述蒸汽输入管路(31)一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1)联通,并为所述板式换热器(1)的热交换输入热源,所述蒸汽冷凝管路(32)的两端分别联通所述板式换热器(1)和所述热水箱(2),所述温水输入管路(33)和所述热水输出管路(34)的两端均分别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1)和所述热水箱(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汽冷凝管路(32)伸入所述热水箱(2)内的一端,设有消音用的连接丝杠(322);和/或,位于所述热水箱(2)和所述板式换热器(1)之间的所述蒸汽冷凝管路(32)上,联通有疏水阀(3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热水箱(2)底部,且在所述温水输入管路(33)的路径上,设有泵水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水单元包括与所述热水箱(2)联通的入水端(41)、水泵(42)和与温水输入管路(33)联通的出水端(4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汽冷凝管路(32)联通所述入水端(41),进而通过所述入水端(41)与所述热水箱(2)联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汽冷凝管路(32)和所述入水端(41)所联通的部位均位于所述热水箱(2)之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汽冷凝管路(32)从所述热水箱(2)的上方与所述热水箱(2)联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壳体(5),以对所述热水箱(2),以及所述连接管路靠近与所述热水箱(2)联通的部位,形成包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5)底部,设有固定所述壳体(5)的支撑脚;在所述连接管路上,套设有定位环。
CN202222652727.0U 2022-10-09 2022-10-09 基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系统 Active CN2185115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52727.0U CN218511552U (zh) 2022-10-09 2022-10-09 基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52727.0U CN218511552U (zh) 2022-10-09 2022-10-09 基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11552U true CN218511552U (zh) 2023-02-21

Family

ID=85216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52727.0U Active CN218511552U (zh) 2022-10-09 2022-10-09 基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115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95858B (zh) 一种锅炉定排扩容器的乏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及回收利用方法
CN218511552U (zh) 基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系统
CN211863915U (zh) 一种蒸汽冷凝用冷凝水收集装置
CN210292897U (zh) 一种饲料生产的蒸汽冷凝水热量回收利用系统
CN215930599U (zh) 一种蒸汽冷凝水回用装置
CN212133341U (zh) 一种冷凝水回收罐
CN203533880U (zh) 淋浴室
CN205803440U (zh) 一种酿酒冷凝设备
CN208085674U (zh) 一种新型蒸汽洗车机
CN206755647U (zh) 一种吸收式换热器
CN207501741U (zh) 一种生活热水回收过滤装置
CN207850101U (zh) 一种安全性高可自清洁的凝汽器
CN217092129U (zh) 一种制备4,6-二氯-5-甲氧基嘧啶的节能蒸馏装置
CN216347093U (zh) 一种用于开水机的高效换热竖式冷却仓结构
CN219453921U (zh) 一种锅炉排污降温系统
CN206234983U (zh) 一种新型空调冷却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
CN2916437Y (zh) 节能型无水垢板式汽-水换热机组
CN216868869U (zh) 高温热泵系统
CN216522433U (zh) 一种电蓄热锅炉的热风调节装置
CN203336989U (zh) 一种冷凝器
CN213524849U (zh) 出水机用节能式加热仓
CN218626774U (zh) 带保温夹层及喷射器的蒸汽发生器
CN214383846U (zh) 一种超净加热的洗脱烘一体机
CN218852460U (zh) 一种无水箱饮水机
CN215195439U (zh) 减少三效加热器清洗次数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