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08150U - 一种沿河道路拓宽路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沿河道路拓宽路基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508150U CN218508150U CN202222615208.7U CN202222615208U CN218508150U CN 218508150 U CN218508150 U CN 218508150U CN 202222615208 U CN202222615208 U CN 202222615208U CN 218508150 U CN218508150 U CN 2185081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adbed
- road
- filling layer
- layer
- widen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沿河道路拓宽路基结构,属于道路建筑工程领域,解决了目前沿河道路加宽改造方法破坏生态环境、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影响既有道路通行、工程投资巨大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在既有路基边坡设有搭接台阶,在既有路基边坡外侧设有保护面板,在搭接台阶和保护面板之间由下至上依次铺筑有碎石垫层、洪水位以下填筑层、路堤填筑层和路床填筑层,在保护面板、路床填筑层和既有路基上方铺筑有防水隔离层,防水隔离层上方铺筑有路面结构层。本实用新型采用整体浇筑路基结构,以直立结构弥补道路拓宽部分;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确保道路结构安全、可靠、耐久,并且对原有边坡扰动最小,旧路边坡稳定,施工方法便捷,不影响既有道路运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沿河道路拓宽路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兴盛,诸多山区道路、沿河道路已无法满足使用需求。沿河道路的拓宽修建是建筑工程的难题,尤其是陡峭山区沿河道路的拓宽修建更是困难重重,原有的低等级沿河道路或旅游道路已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需要对既有沿河道路进行拓宽改建。
现有技术中,对山区沿河道路加宽改造普遍采用在靠山侧切坡增宽、或在靠河侧修筑挡土墙增宽、或以隧道代替沿河路基、或以桥梁代替沿河路基等。靠山侧切坡的方法对于陡峭地段的道路新建或加宽存在以下缺点:切坡高度大、工程量大、投资高,对原本稳定的内侧边坡可能导致新坍塌、新滑坡等灾害,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并且需中断交通封闭施工,社会影响极大。修筑挡土墙的方法对于陡峭地段的道路新建或加宽虽然工艺简单,但是存在以下缺点:挡土墙高度可达数十米,圬工挡墙工程数量极大、工程投资巨大;挡土墙工程施工周期长,长时间影响既有道路交通通行,社会影响较大,并且挡墙后填土压实困难,建成后极易发生不均匀变形,影响行车安全等。以隧道或桥梁代替沿河路基虽然避免了大型土石方工程及挡墙工程,但存在以下缺点:工程投资巨大,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隧道和桥梁路段的纵坡受限,不利于山区道路争取高程,大幅增加展线长度,增加了运营及养护费用,并且不利于节能环保等。
因此,针对地质条件较好的临河既有道路需要一种道路拓宽路基结构,以尽量避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沿河道路拓宽路基结构,以解决目前沿河道路加宽改造的方法存在的破坏生态环境、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影响既有道路通行、工程投资巨大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沿河道路拓宽路基结构,在既有路基边坡设有搭接台阶,在既有路基边坡外侧设有保护面板,在搭接台阶和保护面板之间由下至上依次铺筑有碎石垫层、洪水位以下填筑层、路堤填筑层和路床填筑层,在保护面板、路床填筑层和既有路基上方铺筑有防水隔离层,防水隔离层上方铺筑有路面结构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搭接台阶上铺设有缓冲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洪水位以下填筑层与既有路基之间、路堤填筑层与既有路基均设有加固连接锚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沿保护面板内侧、碎石垫层上表面和洪水位以下的缓冲板外表面铺设有第一防渗土工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洪水位以下填筑层与碎石垫层下方的沿河地基之间设有抗浮锚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洪水位以下填筑层内设有两层第一金属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路堤填筑层内设有两层第二金属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路床填筑层内设有两层第三金属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防水隔离层由第二防渗土工膜和多根排水管组成,多根排水管铺筑在第二防渗土工膜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路面结构层内设有护栏基座,护栏基座上设有护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路基结构在地质条件较好的临河既有道路拓宽范围内整体浇筑路基结构,以直立结构弥补了道路拓宽部分;在保障既有道路通行的前提下,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确保道路结构安全、可靠、耐久,并且对原有边坡扰动最小,旧路边坡稳定,并且施工方法便捷,施工周期短,不影响既有道路运营,同时大幅节省工程投资,综合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抗浮锚杆;2-碎石垫层;3-保护面板;4-洪水位以下填筑层;41-第一金属网;5-路堤填筑层;51-第二金属网;6-路床填筑层;61-第三金属网;7-防水隔离层;71-第二防渗土工膜;72-排水管;8-护栏基座;9-路面结构层;10-护栏;11-搭接台阶;12-缓冲板;13-加固连接锚杆;14-既有路基;15-第一防渗土工膜;16-沿河地基;17-面板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沿河道路拓宽路基结构,在既有路基14边坡开挖搭接台阶11,在既有路基14边坡外侧设有保护面板3,在搭接台阶11和保护面板3之间由下至上依次铺筑有碎石垫层2、洪水位以下填筑层4、路堤填筑层5和路床填筑层6,在保护面板3、路床填筑层6和既有路基14上方铺筑有防水隔离层7,防水隔离层7上方铺筑有路面结构层9。
搭接台阶11宽度不小于0.5m、高度不小于0.5m,台阶坡度为2%~4%,坡向旧路侧。搭接台阶11的设置现实了拓宽路基与旧路基的加固连接,使拓宽路基与旧路基形成统一整体,并且提高了拓宽回填路基的稳定性。同时对旧路基的碎石土进行了加筋加固,避免了道路加宽产生纵向裂缝等质量通病。
原状沿河地基16清表后铺筑厚度为20~50cm的碎石垫层2,碎石垫层2底部位于河流冲刷线下不小于1.0m,碎石垫层2采用集配碎石铺筑,最大粒径不超过10cm,压实度不小于96%。碎石垫层2的设置实现了地基场地平整、改善了拓宽路基地质条件、提高了基底承载力。
保护面板3采用钢筋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5,厚度25~40cm。保护面板3底部设有面板基础17,面板基础17采用钢筋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0,面板基础17埋设在冲刷深度以下不小于1.5m或嵌入基岩内,保护面板3内的钢筋应与面板基础17内的钢筋连接。保护面板3提高了拓宽路基土的抗撞击能力和抗冲刷能力,大幅延长了路基结构使用年限。
洪水位以下填筑层4采用轻质泡沫混凝土进行分层浇筑,每次浇筑高度为0.5~1.0m,初凝后再进行上层浇筑,浇筑高度依然为0.5~1.0m,直至洪水位标高。轻质泡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小于FC1.0,最小容重等级不小于W8。轻质泡沫土施工便捷、大幅提高施工进度,并且轻质泡沫土轻质高强、整体性好、土压力小。
洪水位以上采用轻质泡沫混凝土分层浇筑路堤填筑层5,每次浇筑高度为0.8~1.5m。轻质泡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小于FC0.8,最小容重等级不小于W6。路堤填筑层5位于洪水位以上,不受洪水侵蚀影响,该层可适当降低轻质泡沫土的强度等级和防渗等级。
路床填筑层6厚度0.8~1.2m,位于洪水位以上路堤填筑层5上方,采用轻质泡沫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轻质泡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小于FC1.2,最小容重等级不小于W5。路床填筑层6作为道路路基直接工作区,进一步提高了轻质泡沫土的干密度和湿密度,提高了路床填筑层6的承载力及稳定性。
搭接台阶11上铺设有缓冲板12。缓冲层12为厚度2cm~3cm的聚苯乙烯板,压缩强度应不小于100kpa,断裂弯曲负荷应不小于100N。
洪水位以下填筑层4与既有路基14之间、路堤填筑层5与既有路基14均设有斜向的加固连接锚杆13。加固连接锚杆13垂直于搭接台阶11的坡线。加固连接锚杆13采用螺纹钢,呈梅花形或矩形布置,按 1根/2㎡~1根/5㎡的密度布置,加固连接锚杆13直径不小于Ф25mm、长度不小于3.0m、嵌入既有路基14坡体深度不小于1.5m。
沿保护面板3内侧、碎石垫层2上表面和洪水位以下的缓冲板12外表面铺设有第一防渗土工膜15,以提高洪水位以下填筑层4的防水能力。第一防渗土工膜15采用HEPD材料,厚度不小于1.5mm。
洪水位以下填筑层4与碎石垫层2下方的沿河地基16之间设有抗浮锚杆1。抗浮锚杆1采用T形螺纹钢,直径不小于Ф32mm,强度不低于HRB335。抗浮锚杆1设有两排并交错布置。抗浮锚杆1应埋设至冲刷深度以下不小于3.0m或嵌入基岩内不小于2.0m,上端至洪水位标高。抗浮锚杆1能有效防止泡沫轻质土在高水位发生上浮,保证了洪水位以下填筑层4的稳定。
洪水位以下填筑层4内设有两层第一金属网41。在碎石垫层2上方0.4~1.0m范围内设置两层第一金属网41,两层第一金属网41间距为 30cm~50cm。第一金属网41采用钢丝焊接,外表镀锌,钢丝直径不宜小于Ф3.2mm,孔径不宜大于100mm。第一金属网41有多个网片搭接而成,相邻两块网片的搭接宽度不宜小于20cm,采用铁丝绑扎,两层第一金属网41的搭接部位应错开不小于50cm。第一金属网41大幅增强了轻质泡沫土的加筋加固能力并极大提高了竖向承载力,第一金属网41与抗浮锚杆1连接,共同防止泡沫轻质土的上浮,保障洪水位以下填筑层4的稳定。
路堤填筑层5内设有两层第二金属网51。路堤填筑层5底部上方0.5~1.0m范围内设置两层第二金属网51,第二金属网51的材质及相关布设要求同第一金属网41。
路床填筑层6内设有两层第三金属网61。路床填筑层6底部上方0~0.5m范围内设置了两层第三金属网61,第三金属网61的材质及相关布设要求同第一金属网41。
防水隔离层7由第二防渗土工膜71和多根排水管72组成,多根排水管72铺筑在第二防渗土工膜71上方。防渗土工膜71铺筑在路床填筑层6顶部,材料为HEPD,厚度不小于1.5mm。排水管72采用PVC管,管径不小于Φ5.0cm,铺设间距不大于5.0m。防水隔离层7的设置可迅速排出路面下渗水,避免了轻质泡沫土浸水后自重增加、强度降低的缺陷。
路面结构层9内设有护栏基座8,护栏基座8上设有护栏10。护栏基座8采用钢筋水泥混凝土,钢筋直径不小于Ф12mm,强度等级不低于C40,护栏基座8内的钢筋应与保护面板3内的钢筋连接,护栏基座8上表面与路面结构层9上表面齐平。
Claims (10)
1.一种沿河道路拓宽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既有路基(14)边坡设有搭接台阶(11),在既有路基(14)边坡外侧设有保护面板(3),在搭接台阶(11)和保护面板(3)之间由下至上依次铺筑有碎石垫层(2)、洪水位以下填筑层(4)、路堤填筑层(5)和路床填筑层(6),在保护面板(3)、路床填筑层(6)和既有路基(14)上方铺筑有防水隔离层(7),防水隔离层(7)上方铺筑有路面结构层(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沿河道路拓宽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台阶(11)上铺设有缓冲板(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沿河道路拓宽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洪水位以下填筑层(4)与既有路基(14)之间、路堤填筑层(5)与既有路基(14)均设有加固连接锚杆(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沿河道路拓宽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沿保护面板(3)内侧、碎石垫层(2)上表面和洪水位以下的缓冲板(12)外表面铺设有第一防渗土工膜(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沿河道路拓宽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洪水位以下填筑层(4)与碎石垫层(2)下方的沿河地基(16)之间设有抗浮锚杆(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沿河道路拓宽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洪水位以下填筑层(4)内设有两层第一金属网(4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沿河道路拓宽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堤填筑层(5)内设有两层第二金属网(5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沿河道路拓宽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床填筑层(6)内设有两层第三金属网(6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沿河道路拓宽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隔离层(7)由第二防渗土工膜(71)和多根排水管(72)组成,多根排水管(72)铺筑在第二防渗土工膜(71)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沿河道路拓宽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结构层(9)内设有护栏基座(8),护栏基座(8)上设有护栏(1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15208.7U CN218508150U (zh) | 2022-10-01 | 2022-10-01 | 一种沿河道路拓宽路基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15208.7U CN218508150U (zh) | 2022-10-01 | 2022-10-01 | 一种沿河道路拓宽路基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508150U true CN218508150U (zh) | 2023-02-21 |
Family
ID=85215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615208.7U Active CN218508150U (zh) | 2022-10-01 | 2022-10-01 | 一种沿河道路拓宽路基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508150U (zh) |
-
2022
- 2022-10-01 CN CN202222615208.7U patent/CN21850815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371905B (zh) | 堤坝及施工方法 | |
CN111778793B (zh) | 一种空洞塌陷防治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13818300B (zh) | 一种基于原有道路的海绵城市生态路基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3250240A (zh) | 层状网式格宾石笼与混凝土的组合式边坡防护结构及工艺 | |
CN114775352A (zh) | 一种临河既有路基路堤墙段加宽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09873479U (zh) | 一种软弱地基上桥头填方路堤结构 | |
CN215976664U (zh) | 一种下卧管廊构筑物的刚性桩复合地基处理结构 | |
CN212477620U (zh) | 一种深厚覆盖层上修筑重力坝的结构 | |
CN106836034B (zh) | 一种高填方盖板涵柔性减载体系及施工方法 | |
CN218508150U (zh) | 一种沿河道路拓宽路基结构 | |
CN217760383U (zh) | 一种设置在边坡支护上的围墙结构 | |
CN218492556U (zh) | 一种道路管沟回填路基结构 | |
CN111705576A (zh) | 一种采用高密度eps填料的陡坡高填路基结构 | |
CN215977211U (zh) | 一种管桩联合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结构 | |
CN213684135U (zh) | 一种隧道路面纵向裂缝加固处置结构 | |
CN114232666B (zh) | 一种跨越复杂溶洞群多跨预应力弹性地基梁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14882662U (zh) | 一种地铁上方特殊路基结构 | |
CN114657851A (zh) | 一种穿越浜塘区域的路基处置方法 | |
CN210561967U (zh) | 提高既有河堤防洪标准的通道结构 | |
CN114411774A (zh) | 一种用于矿山检修道路修复的桩锚墙加固方法 | |
CN113982001A (zh) | 一种柔性骨架护坡结构的施工方法 | |
CN113529785A (zh) | 一种适用于寒区消除冻胀效应的挡土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21566878U (zh) | 一种降低路面填高的防浪墙与压力式排水箱涵组合结构 | |
CN112411288A (zh) | 一种含土工织物的轻质土拓宽路堤抗浮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20486172U (zh) | 一种适用于山区公路库岸段灾毁路基的加固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