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06002U - 一种翻转驾驶室以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翻转驾驶室以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06002U
CN218506002U CN202223000727.9U CN202223000727U CN218506002U CN 218506002 U CN218506002 U CN 218506002U CN 202223000727 U CN202223000727 U CN 202223000727U CN 218506002 U CN218506002 U CN 2185060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cab
rod
longitudinal beam
rod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0072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维
王宝金
关春智
毛恒
乔林林
李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ecial Vehicle Technology Center of Hubei Aerospace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Hubei Sanjiang Space Wanshan Spe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ecial Vehicle Technology Center of Hubei Aerospace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Hubei Sanjiang Space Wanshan Spe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ecial Vehicle Technology Center of Hubei Aerospace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Hubei Sanjiang Space Wanshan Spe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ecial Vehicle Technology Center of Hubei Aerospace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2300072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060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060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060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翻转驾驶室以及汽车。该翻转驾驶室的第一支座设置在汽车的车架左纵梁上与汽车的车架右纵梁相背的面上,第二支座设置在车架右纵梁上与车架左纵梁相背的面上,第一液压缸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液压缸的第一端与第一支座铰接,第一液压缸的第二端与驾驶室的底部铰接,第二液压缸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液压缸的第一端与第二支座铰接,第二液压缸的第二端与驾驶室的底部铰接。本申请能够以在不改变汽车的车架左纵梁和车架右纵梁的结构的基础上,增加第一液压缸与第二液压缸的设置间距,从而使翻转驾驶室满足大宽度驾驶室与汽车底盘的匹配要求,保证驾驶室的翻转稳定性,避免增加改造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翻转驾驶室以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翻转驾驶室以及汽车。
背景技术
在对重型和超重型的越野汽车进行改进时,为了满足高机动、防护等方面的要求,从而需要设置动力更加强劲的发动机,但由于该发动机的体积尺寸相对较大,从而导致驾驶室的发动机罩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增大。由于重型和超重型越野汽车的翻转驾驶室均采用双油缸液压翻转机构,翻转驾驶室的主油缸和副油缸设置在汽车的左车架右纵梁上,随着驾驶室的宽度增加,而主油缸和副油缸的设置间距偏小,无法保证驾驶室在进行翻转时的稳定性,从而需要增大主油缸和副油缸的设置间距,若增大汽车的左车架右纵梁的设置间距则会增加汽车的改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需要通过增大主油缸和副油缸的设置间距保证改进后的大宽度驾驶室翻转稳定性的要求而不改变汽车的左车架右纵梁的设置间距的技术问题。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翻转驾驶室以及汽车。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为: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翻转驾驶室,包括:
驾驶室;
第一支座,设置在汽车的车架左纵梁上与所述汽车的车架右纵梁相背的面上;
第二支座,设置在所述车架右纵梁上与所述车架左纵梁相背的面上;
第一液压缸,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液压缸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座铰接,所述第一液压缸的第二端与所述驾驶室的底部铰接;
第二液压缸,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液压缸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座铰接,所述第二液压缸的第二端与所述驾驶室的底部铰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座包括:
第一杆件,沿水平方向且垂直于所述车架左纵梁的方向设置;
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杆件上靠近所述车架左纵梁的一端与所述车架左纵梁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
第一铰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件上远离所述车架左纵梁的一端,所述第一液压缸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件铰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座包括:
第二杆件,沿水平方向且垂直于所述车架右纵梁的方向设置;
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杆件上靠近所述车架右纵梁的一端与所述车架右纵梁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
第二铰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杆件上远离所述车架右纵梁的一端,所述第二液压缸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件铰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翻转驾驶室还包括:
第三支座,设置在所述驾驶室的底部,所述第一液压缸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支座铰接;
第四支座,设置在所述驾驶室的底部,所述第二液压缸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支座铰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翻转驾驶室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座连接,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驾驶室的底部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座铰接,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驾驶室的底部卡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杆的长度可调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杆包括:
外杆件,所述外杆件的第一端间隔开设有多个沿径向贯穿的外调节孔,所述外杆件的第一端中空设置,所述外杆件的第二端与所述驾驶室的底部连接;
内杆件,所述内杆件的第一端开设有沿径向贯穿且可与多个所述外调节孔分别对应的内调节孔,所述内杆件的第一端穿设在所述外杆件的第一端内,所述内杆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支座连接;
调节插销,可同时穿设在所述外调节孔和所述内调节孔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杆件的第二端沿所述外杆件的轴向开设有螺纹孔;
所述支撑杆还包括调节杆件,所述调节杆件的第一端设置有螺纹,所述调节杆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外杆件的第二端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件的第二端与驾驶室的底部连接。
此外,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的翻转驾驶室。
本申请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出的一种汽车,包括翻转驾驶室,通过在汽车的车架左纵梁和车架右纵梁的相背的面上分别设置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然后将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分别设置在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上,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将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分别设置在汽车的车架左纵梁和车架右纵梁上,能够在不改变汽车的车架左纵梁和车架右纵梁的结构的基础上,增加第一液压缸与第二液压缸的设置间距,从而使翻转驾驶室满足大宽度驾驶室与汽车底盘的匹配要求,保证驾驶室的翻转稳定性,避免增加改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汽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的第一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汽车;110-车架左纵梁;120-车架右纵梁;130-驾驶室;140-横梁;200-翻转驾驶室;210-第一支座;211-第一杆件;212-第一固定件;213-第一铰接件;220-第二支座;221-第二杆件;222-第二固定件;223-第二铰接件;230-第一油缸;240-第二油缸;250-第三支座;260-第四支座;270-第一连杆;280-第二连杆;290-支撑杆;291-固定销;292-链条;293-外杆件;2931-外调节孔;2932-螺纹孔;294-内杆件;2941-内调节孔;295-调节插销;296-调节杆件;297-螺母;298-开口销;299-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申请:
请参考图1~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翻转驾驶室,结合图1、图2以及图3,该翻转驾驶室包括驾驶室130、第一支座210、第二支座220、第一油缸230以及第二油缸240,其中,第一支座210设置在汽车100的车架左纵梁110上与汽车100的车架右纵梁120相背的面上,第二支座220设置在车架右纵梁120上与车架左纵梁110相背的面上,第一油缸23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油缸230的第一端与第一支座210铰接,第一油缸230的第二端与驾驶室130的底部铰接,第二油缸24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油缸240的第一端与第二支座220铰接,第二油缸240的第二端与驾驶室130的底部铰接。
具体来说,通过在汽车100的车架左纵梁110和车架右纵梁120的相背的面上分别设置第一支座210和第二支座220,然后将第一油缸230和第二油缸240分别设置在第一支座210和第二支座220上,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将第一油缸230和第二油缸240分别设置在汽车100的车架左纵梁110和车架右纵梁120上,能够在不改变汽车100的车架左纵梁110和车架右纵梁120的结构的基础上,增加第一油缸230与第二油缸240的设置间距,从而使翻转驾驶室200满足大宽度驾驶室130与汽车100底盘的匹配要求,保证驾驶室130的翻转稳定性,避免增加改造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由于大宽度驾驶室130的重量偏大,从而使第一油缸230和第二油缸240可以为非差动油缸,其内径可以达到45mm,能够保证液压泵在额定工作压力为18MPa的工况下平稳工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油缸230和第二油缸240的第一端可以是缸筒,第二端可以是活塞杆,当然,第一油缸230和第二油缸240的第一端也可以是活塞杆,第二端也可以是缸筒。在一般的情况下,第一油缸230和第二油缸240采用的是第一种设置方式。并且,第一油缸230可以为主油缸,第二油缸240可以为副油缸,当然,也可以是,第一油缸230为副油缸,第二油缸240为主油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支座210包括第一杆件211、第一固定件212以及第一铰接件213,其中,第一杆件211沿水平方向且垂直于车架左纵梁110的方向设置,第一杆件211上靠近车架左纵梁110的一端与车架左纵梁110之间通过第一固定件212连接,第一铰接件213设置在第一杆件211上远离车架左纵梁110的一端,第一油缸230的第一端与第一固定件212铰接。
此外,第二支座220包括第二杆件221、第二固定件222以及第二铰接件223(第二支座220与第一支座210的结构相同),其中,第二杆件221沿水平方向且垂直于车架右纵梁120的方向设置,第二杆件221上靠近车架右纵梁120的一端与车架右纵梁120之间通过第二固定件222连接,第二铰接件223设置在第二杆件221上远离车架右纵梁120的一端,第二油缸240的第一端与第二固定件222铰接。
通过第一杆件211和第二杆件221可以设置第一油缸230与第二油缸240的间距,通过第一固定件212将第一杆件211固定在车架左纵梁110上,通过第二固定件222将第二杆件221固定在车架右纵梁120上,通过第一铰接件213实现第一油缸230与第一支座210的铰接,通过第二铰接件223实现第二油缸240与第二支座220的铰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第一固定件212和第二固定件222分别与车架左纵梁110和车架右纵梁120可拆卸连接,第一固定件212和第二固定件222可以为法兰盘,由于车架左纵梁110和车架右纵梁120相背的面的距离在沿竖直方向向上逐渐远离,从而使第一固定件212和第二固定件222采用沿竖直方向向上逐渐远离的设置方式,以此设置方式,可以减少法兰盘上穿设的螺杆受到的剪切力。为了进一步提升第一支座210和第二支座220的强度和刚度,在第一固定件212与第一杆件211以及第二固定件222与第二杆件221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一杆件211和第二杆件221均为封闭的空心结构,以在保证第一支座210和第二支座220的强度和刚度基础上,实现轻量化,同时采用封闭结构避免内部受到腐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以及图4所示,第一铰接件213和第二铰接件223的本体上均分别设置有双层的支耳,第一油缸230以及第二油缸240的第一端均分别设置有单层的支耳,将第一油缸230的第一端的单层支耳设置在第一铰接件213的双层支耳之间的间隙中,然后将销轴穿设在第一油缸230与第一铰接件213的支耳上,以此实现第一油缸230与第一铰接件213的铰接。同样的,将第二油缸240的第一端的单层支耳设置在第二铰接件223的双层支耳之间的间隙中,然后将销轴穿设在第二油缸240与第二铰接件223的支耳上,以此实现第二油缸240与第二铰接件223的铰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翻转驾驶室200还包括横梁140,横梁140设置在车架左纵梁110与车架右纵梁120之间,并且,第一杆件211、横梁140以及第二杆件221的中心轴共线,保证了单边的力不会传递到底盘车架腹板上,而是通过横梁140对力进行了分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以及图2所示,翻转驾驶室200还包括第三支座250以及第四支座260,其中,第三支座250设置在汽车100的驾驶室130的底部,第一油缸230的第二端与第三支座250铰接,第四支座260设置在汽车100的驾驶室130的底部,第二油缸240的第二端与第四支座260铰接。以通过第三支座250和第四支座260分别实现第一油缸230以及第二油缸240与驾驶室130的铰接。一般来说,第三支座250以及第四支座260设置在驾驶室130的纵梁上,以保证足够的支撑强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翻转驾驶室200还包括第一连杆270和第二连杆280,第一连杆27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油缸230的第二端和第三支座250铰接,第二连杆28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油缸240的第二端和第四支座260连接,以通过第一连杆270和第二连杆280分别实现第一油缸230以及第二油缸240与驾驶室130底部的铰接。
此外,第一油缸230以及第二油缸240的第二端均分别设置有双层的支耳,第三支座250和第四支座260的第一端均分别设置有双层的支耳,第一连杆270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油缸230的第二端的双层支耳的间隙以及第三支座250的第一端的双层支耳的间隙中,第二连杆280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二油缸240的第二端的双层支耳的间隙以及第四支座260的第一端的双层支耳的间隙中,第三支座250和第四支座260的第一端的双层支耳的间隙可分别对第一连杆270和第二连杆280进行导向。第三支座250和第四支座260的中部设置有避让孔,以通过避让孔避免第一油缸230的第二端的端部与第三支座250以及第二油缸240的第二端与第四支座260发生干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以及图5所示,翻转驾驶室200还包括支撑杆290,支撑杆290的第一端与第一支座210连接,支撑杆290的第二端与驾驶室130的底部连接,以通过支撑杆290提供辅助支撑,从而提高翻转驾驶室200的支撑安全性。一般来说,支撑杆290对应设置在副油缸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支撑杆290的第一端与第一支座210铰接,具体来说,支撑杆290的第一端与第一支座210的第一铰接件213铰接,支撑杆290的第一端设置单层支耳,第一铰接件213上还设置有用于与支撑杆290连接的双层支耳,支撑杆290的第一端的单层支耳设置在第一铰接件213的双层支耳之间的间隙中,然后将固定销291穿设在支撑杆290与第一铰接件213的支耳上,以此实现支撑杆290的第一端与第一铰接件213的铰接。一般来说,为了便于支撑杆290的放置,通常会将支撑杆290完全拆卸下来,因此,需要时常拆卸固定销291,为了避免固定销291掉落,从而通过链条292将固定销291和支撑杆290连接在一起。并且,支撑杆290也可以作为油泵摇杆进行使用。
此外,支撑杆290的第二端与驾驶室130的底部卡接,具体来说,支撑杆290的第二端卡接在驾驶室130的底部的第三支座250上,第三支座250的第二端开设有卡槽,支撑杆290的第二端的端部开设在第三支座250的第二端的卡槽内。以此设置方式,可以在翻转驾驶室200未将驾驶室130升起时,将支撑杆290放置在汽车100的车架左纵梁110上,在翻转驾驶室200将驾驶室130升起时,绕第一支座210转动支撑杆290,将支撑杆290的第二端卡设在第三支座250的卡槽内,以此实现辅助支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杆290的长度可调节,以增加支撑杆290的适用范围,从而在翻转驾驶室200将驾驶室130升起至不同高度时,通过调节支撑杆290的长度,即可实现支撑杆290满足驾驶室130的不同升起高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支撑杆290包括外杆件293、内杆件294以及调节插销295,其中,外杆件293的第一端间隔开设有多个沿径向贯穿的外调节孔2931,外杆件293的第一端中空设置,外杆件293的第二端与驾驶室130的底部链接,内杆件294的第一端开设有沿径向贯穿且可与多个外调节孔2931分别对应的内调节孔2941,内杆件294的第一端穿设在外杆件293的第一端内,内杆件294的第二端与第一支座210连接,调节插销295可同时穿设在外调节孔2931和内调节孔2941内。当内杆件294的内调节孔2941移动至外杆件293上靠近外杆件293的第二端的外调节孔2931时,将调节插销295穿设在外杆件293的外调节孔2931和内杆件294的内调节孔2941内时,此时支撑杆290的长度最短。当内杆件294的内调节孔2941移动至外杆件293上远离外杆件293的第二端的外调节孔2931时,将调节插销295穿设在外杆件293的外调节孔2931和内杆件294的内调节孔2941内时,此时支撑杆290的长度最长。因此,通过内杆件294的内调节孔2941与外杆件293的不同的外调节孔2931连接时,可以实现支撑杆290的长度调节。
当然,为了保证外杆件293、内杆件294以及调节插销295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还是设置有开口销298和垫片299,垫片299套设在调节插销295上,开口销298穿设在调节插销295的销口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杆件293的第二端沿外杆件293的轴向开设有螺纹孔2932,以及,支撑杆290还包括调节杆件296,其中,调节杆件296的第一端设置有螺纹,调节杆件296的第一端与外杆件293的第二端螺纹连接,调节杆件296的第二端与驾驶室130的底部连接。从而通过转动调节杆件296,改变调节杆件296在外杆件293上的伸出长度,以在外杆件293的外调节孔2931和内杆件294的内调节孔2941的可调节连接改变支撑杆290的长度的基础上,通过调节杆件296进一步微调支撑杆290的长度,以进一步增加支撑杆290的适用范围。并且,还可以设置在调节杆件296上套设螺母297,当调节杆件296转动至需求长度时,将螺母297旋紧在外杆件293上,即可对调节杆件296进行固定。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汽车,该汽车100包括上述的翻转驾驶室200。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第一”、“第二”、“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翻转驾驶室,其特征在于,包括:
驾驶室;
第一支座,设置在汽车的车架左纵梁上与所述汽车的车架右纵梁相背的面上;
第二支座,设置在所述车架右纵梁上与所述车架左纵梁相背的面上;
第一液压缸,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液压缸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座铰接,所述第一液压缸的第二端与所述驾驶室的底部铰接;
第二液压缸,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液压缸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座铰接,所述第二液压缸的第二端与所述驾驶室的底部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包括:
第一杆件,沿水平方向且垂直于所述车架左纵梁的方向设置;
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杆件上靠近所述车架左纵梁的一端与所述车架左纵梁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
第一铰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件上远离所述车架左纵梁的一端,所述第一液压缸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件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座包括:
第二杆件,沿水平方向且垂直于所述车架右纵梁的方向设置;
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杆件上靠近所述车架右纵梁的一端与所述车架右纵梁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
第二铰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杆件上远离所述车架右纵梁的一端,所述第二液压缸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件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转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驾驶室还包括:
第三支座,设置在所述驾驶室的底部,所述第一液压缸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支座铰接;
第四支座,设置在所述驾驶室的底部,所述第二液压缸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支座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翻转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驾驶室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座连接,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驾驶室的底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转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座铰接,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驾驶室的底部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转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长度可调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翻转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包括:
外杆件,所述外杆件的第一端间隔开设有多个沿径向贯穿的外调节孔,所述外杆件的第一端中空设置,所述外杆件的第二端与所述驾驶室的底部连接;
内杆件,所述内杆件的第一端开设有沿径向贯穿且可与多个所述外调节孔分别对应的内调节孔,所述内杆件的第一端穿设在所述外杆件的第一端内,所述内杆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支座连接;
调节插销,可同时穿设在所述外调节孔和所述内调节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翻转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杆件的第二端沿所述外杆件的轴向开设有螺纹孔;
所述支撑杆还包括调节杆件,所述调节杆件的第一端设置有螺纹,所述调节杆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外杆件的第二端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件的第二端与驾驶室的底部连接。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翻转驾驶室。
CN202223000727.9U 2022-11-10 2022-11-10 一种翻转驾驶室以及汽车 Active CN2185060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00727.9U CN218506002U (zh) 2022-11-10 2022-11-10 一种翻转驾驶室以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00727.9U CN218506002U (zh) 2022-11-10 2022-11-10 一种翻转驾驶室以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06002U true CN218506002U (zh) 2023-02-21

Family

ID=85219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00727.9U Active CN218506002U (zh) 2022-11-10 2022-11-10 一种翻转驾驶室以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060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85268B2 (en) Chassis arrangement for electrified heavy vehicle and electrified heavy vehicle
EP3221201B1 (de) Traverse für schienenfahrzeuge zur anlenkung eines wagenkastens eines schienenfahrzeugs an dessen drehgestell
KR101903885B1 (ko) 자동차 바디 및 각종 특장장치를 적재물화 한 자동차 샤시
CN112498484A (zh) 一种重型新能源车辆及其车架
CN218506002U (zh) 一种翻转驾驶室以及汽车
CN110686909B (zh) 一种esc测试防翻架
CN210191597U (zh) 一种轻量化车架前端模块总成
CN216102460U (zh) 一种重型商用车四点全浮驾驶室悬置装置
RU2391228C1 (ru) Опорно-силов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автоэвакуатора с частичной погрузкой
CN112357793B (zh) 一种副臂架、臂架结构及起重机
CN207029296U (zh) 一种转向器横梁及汽车
CN110104076B (zh) 一种驾驶室后悬结构
CN107601387B (zh) 一种高空作业车的双层副车架结构
CN111408888A (zh) 一种挂车空气悬挂组对胎具
CN111707480A (zh) 一种汽车试验用防侧翻支架
US3384253A (en) Hydraulic lifting devices
CN219236695U (zh) 一种用于半挂车悬架系统的多角度转向稳定结构
CN212807626U (zh) 一种车辆防侧翻支架
CN214396324U (zh) 一种汽车稳定连接杆
CN111634166A (zh) 连接支架、前悬架下摆臂总成及汽车悬架
CN108725587A (zh) 车架前端外伸梁支架
CN219214642U (zh) 一种方程式赛车可调悬架系统
CN218316915U (zh) 一种汽车副车架加固结构
CN214689736U (zh) 一种转向油罐的安装结构
CN215553080U (zh) 一种随车吊用辅助支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