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04531U - 托盘快拆结构和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托盘快拆结构和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04531U
CN218504531U CN202222310835.XU CN202222310835U CN218504531U CN 218504531 U CN218504531 U CN 218504531U CN 202222310835 U CN202222310835 U CN 202222310835U CN 218504531 U CN218504531 U CN 2185045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y
mounting bracket
hole
clamping portion
qui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1083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光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loudminds Shanghai Robo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loudminds Shanghai Robo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loudminds Shanghai Robo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loudminds Shanghai Robo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1083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045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045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045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托盘快拆结构和机器人,所述托盘快拆结构包括:安装支架和托盘,所述托盘和所述安装支架其中一者设有第一卡接部和插接凸起,另一者设有第二卡接部和插接孔,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以将所述托盘相对所述安装支架定位,所述插接凸起与所述插接孔插合时锁定所述托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卡接和插接的方式,安装和拆卸全程无需借助其它工具进行,操作复杂,无需专业人士操作即可实现快速更换,因此人力成本低,维护效率高。

Description

托盘快拆结构和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托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托盘快拆结构和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的送餐机器人的托盘是采用螺钉或其他硬性方式将托盘固定在机器人本体,在固定时,需要借助工具,拧螺钉或者其他方式拆除各个零件才能将托盘进行更换。并且拆下后更换新的托盘仍需借用工具进行安装。这样,不但操作复杂,而且非专业人员无法进行维护,导致人力成本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或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托盘快拆结构和机器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托盘快拆结构,包括:安装支架和托盘,所述托盘和所述安装支架其中一者设有第一卡接部和插接凸起,另一者设有第二卡接部和插接孔,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以将所述托盘相对所述安装支架定位,所述插接凸起与所述插接孔插合时锁定所述托盘。
可选地,所述托盘的底面设有所述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凸起,所述第一卡接部的侧面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的槽口沿第一方向开设;
所述安装支架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为贯穿所述安装支架上下表面的通孔,所述限位凹槽与所述通孔的孔壁卡合以实现定位。
可选地,所述通孔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孔段的宽度,所述第一卡接部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自所述第一孔段滑入所述第二孔段,且所述第一卡接部卡入所述第二孔段宽度方向的两相对侧之间。
可选地,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孔段的宽度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插接凸起活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插接凸起和所述安装支架之间还设有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处于压缩状态,以具有将所述插接凸起向所述插接孔内抵推的趋势。
可选地,所述托盘的底面设有连接耳板,所述连接耳板上设有所述插接孔;
所述安装支架的底面设有安装凸部,所述插接凸起设置在所述安装凸部,所述安装支架还设有让位缺口,所述让位缺口贯穿所述安装支架的上下表面以及一个侧面;
所述连接耳板能够自所述安装支架的侧面滑入所述让位缺口。
可选地,所述托盘的底面还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呈渐扩设置,所述安装支架部分伸入所述导向槽,并与所述导向槽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配合。
可选地,所述托盘的底面设有两个导向板,两个导向板之间的间隔构成所述导向槽;
两个所述导向板分设于所述安装支架的两相对侧面。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机器人,包括托盘快拆结构。
可选地,所述机器人还包括:
底盘,所述底盘设有行走轮;
上身,所述上身设置在所述底盘的上方,所述上身具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沿上下方向延伸;
所述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连接臂,并沿横向延伸。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托盘和安装支架通过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卡接,利用卡扣的形式进行定位并起到一定的卡紧固定作用。同时,再利用插接凸起和插接孔紧配插合的方式,进一步限定托盘相对安装支架脱离以锁定托盘。该采用卡接和插接的方式,实现了托盘和安装支架的可拆卸连接,在安装时,仅需要将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卡接,同时插接凸起插入插接孔内,即可以限制托盘相对安装支架各个方向的自由度。在拆卸时,也仅需要用力拉扯托盘,即可以将托盘从安装支架上拆下。安装和拆卸全程无需借助其它工具进行,操作复杂,无需专业人士操作即可实现快速更换,因此人力成本低,维护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安装支架在安装凸部处的剖切示意图;
图7为图1中安装支架和托盘组装后从下往上看的平面示意图;
图8为图1中安装支架和托盘在组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安装支架 15 让位缺口 40 上身
11 第二卡接部 16 弹性复位件 41 连接底部
111 第一孔段 20 托盘 42 连接臂
112 第二孔段 21 第一卡接部 421 第一连接段
12 插接凸起 211 限位凹槽 422 第二连接段
121 插接杆 22 插接孔 423 安装臂
122 限位凸起 23 连接耳板 424 第一操作件
123 手持凸部 24 导向板 425 第二操作件
13 安装凸部 30 底盘 50 行走轮
14 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则“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或名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和/或”,则其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托盘快拆结构和机器人,托盘快拆结构可以实现托盘的快速更换,且非专业人群也可操作,维护速度快,互换性强。可以打破业内餐盘固定方式,实现餐盘的可更换,对产品的可维护性极大提高。此外,托盘快拆结构对托盘的装配可靠,实现托盘的稳定固定。
请结合参考图3至图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托盘快拆结构,包括:安装支架10和托盘20,托盘20和安装支架10其中一者设有第一卡接部21和插接凸起12,另一者设有第二卡接部11和插接孔22,第一卡接部21和第二卡接部11卡接以将托盘20相对安装支架10定位,插接凸起12与插接孔22插合时锁定托盘20,以限制托盘20相对安装支架10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托盘20和安装支架10通过第一卡接部21和第二卡接部11卡接,利用卡扣的形式进行定位并起到一定的卡紧固定作用。同时,再利用插接凸起12和插接孔22插合的方式,进一步限定托盘20相对安装支架10脱离以锁定托盘20。该采用卡接和插接的方式,实现了托盘20和安装支架10的可拆卸连接,在安装时,仅需要将第一卡接部21和第二卡接部11卡接,同时插接凸起12插入插接孔22内,即可以限制托盘20相对安装支架10各个方向的自由度。在拆卸时,也仅需要用力拉扯托盘20,即可以将托盘20从安装支架10上拆下。安装和拆卸全程无需借助其它工具进行,操作复杂,无需专业人士操作即可实现快速更换,因此人力成本低,维护效率高。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第一卡接部21和第二卡接部11其中一者为卡扣,另一者也可以是卡扣或者卡槽。在一些实施例中,托盘20的底面设有第一卡接部21,第一卡接部21为凸起,第一卡接部21的侧面设有限位凹槽211,限位凹槽211的槽口沿第一方向开设,该第一方向可以是水平方向。安装支架10设有第二卡接部11,第二卡接部11为贯穿安装支架10上下表面的通孔,限位凹槽211与通孔的孔壁卡合以实现定位,安装支架10的上下表面卡入限位凹槽211内。
在进行安装时,将托盘20底部的第一卡接部21整个穿过安装支架10上的通孔,再将托盘20沿第一方向推动,使得通孔的孔壁卡入到第一卡接部21上的限位凹槽211内,因此可以限定托盘20相对安装支架10朝第一方向移动。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21可以具有较大的弹性,利用自身的弹性变形挤入通孔内。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孔包括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孔段111和第二孔段112,第一孔段111的宽度大于第二孔段112的宽度,第一卡接部21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以自第一孔段111滑入第二孔段112,且第一卡接部21卡入第二孔段112宽度方向的两相对侧之间。
具体而言,先将托盘20在安装支架10上沿第一方向滑动,当第一卡接部21运动至第一孔段111所在的区域时,将托盘20下压,使得第一卡接部21落入第一孔段111内,由于第一孔段111的宽度较大,因此使得第一卡接部21可以在第一孔段111内沿第一方向自由滑动。接着继续向第一方向推动托盘20,第一卡接部21从第一孔段111逐渐滑入到第二孔段112,直至第一卡接部21上的限位凹槽211与第二孔段112的孔壁卡紧。由于第二孔段112的宽度较小,因此第一卡接部21可以被第二孔段112的两侧卡接,防止第一卡接部21沿第二孔段112的宽度方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孔段111和宽度方向以及第二孔段112的宽度方向是垂直于第一方向的。
可选地,沿第一方向,第一孔段111的宽度逐渐减小,例如呈燕尾槽,由此在进行锁紧时,第一卡接部21先进入第一孔段111的大端,保证第一卡接部21可以准确的与第一孔段111对应,然后再从第一孔段111的大端向小端移动,第一孔段111对第一卡接部21具有导向作用,可以引导第一卡接部21准确进入到较小的第二孔段112内。
可选地,插接孔22的开口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以第一方向为前后方向为例,第一孔段111的宽度方向和第二孔段112的宽度方向则为左右方向,插接孔22的开口方向为左右方向。第一卡接部21和第二卡接部11卡接时,安装支架10的上下表面卡入限位凹槽211内,可以限制托盘20沿上下方向运动。第一卡接部21被通孔的左右侧壁卡紧,可以限制托盘20沿左右方向移动。而插接凸起12插入插接孔22内,可以限制托盘20沿前后上下方向移动,避免第一卡接部21和第二卡接部11脱离,由此在各个方向上,托盘20都被很好地与安装支架10固定。
进一步地,托盘20的底面设有连接耳板23,连接耳板23上设有插接孔22;安装支架10的底面设有安装凸部13,插接凸起12设置在安装凸部13,安装支架10还设有让位缺口15,让位缺口15贯穿安装支架10的上下表面以及一个侧面;连接耳板23能够自安装支架10的侧面滑入让位缺口15。
在一示例中,连接耳板23靠近托盘20的后侧设置,安装凸部13也靠近安装支架10的后侧设置,第一方向为自后向前的方向,让位缺口15贯穿安装支架10的后侧面。具体地,将托盘20朝前推动,托盘20上的连接耳板23进入安装支架10上的让位缺口15内,直至第一卡接部21与第二卡接部11卡合到位后,连接耳板23上的插接孔22与安装凸部13上的插接凸起12对齐,最后将插接凸起12插入到插接孔22中。
通过设置连接耳板23和安装凸部13,避免对托盘20的下表面和安装支架10的上表面进行阻碍,如此可以确保托盘20和下表面与安装支架10的上表面贴合,实现安装支架10对托盘20的稳定支撑。
本申请实施例中,插接凸起12和安装支架10之间可以是活动连接或者可拆卸式连接,如此在推动托盘20之前,可以将插接凸起12从安装支架10上取下来实现与插接孔22的脱离,或者将插接凸起12相对安装支架10向远离插接孔22的一侧移动,使得插接凸起12从插接孔22脱离。
在本实施例中,插接凸起12与安装支架10活动连接。可选地,插接凸起12固定于安装支架10,而将插接孔22活动安装于托盘20,具体的设置方式可以将上述连接耳板23通过铰接做成可翻动的结构,在两者对齐后通过翻动连接耳板23使插接凸起12插入插接孔22中。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安装支架10设有安装孔14,插接凸起12与安装孔14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插接凸起12和安装支架10之间还设有弹性复位件16,弹性复位件16处于压缩状态,以具有将插接凸起12向插接孔22内抵推的趋势。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插接凸起12包括相连接的插接杆121和限位凸起122,限位凸起122侧向凸出于插接杆121,插接杆121用以与插接孔22紧配插合。安装凸部13设有安装孔14,该安装孔14包括沿自身开孔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一段的孔径小于第二段的孔径,第三段的孔径也小于第二段的孔径,即安装孔14为两端小中间大的形状,类似于阶梯孔。插接凸起12的插接杆121穿设于安装孔14,插接杆121与插接孔22插合的一端则从第三段向外伸出,且插接凸起12的限位凸起122位于第二段内,并能够与第二段和第三段之间的连接处抵接,以限制插接杆121过度伸出第三段。弹性复位件16设置在第二孔段112内,弹性复位件16的一端抵接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的孔壁,弹性复位件16的另一端抵接插接凸起12的限位凸起122。
在插接凸起12和插接孔22紧配插合时,弹性复位件16处于被压缩的状态,以具有将插接凸起12向插接孔22内抵推的趋势,确保插接凸起12与插接孔22的紧配插合。当将插接凸起12自第三段向第一段的方向拉动时,可以使得插接凸起12与插接孔22脱离。
进一步地,插接杆121还设有手持凸部123,手持凸部123设置在插接杆121的一个端部,并侧向凸出于插接杆121,用以供用户在拉动或者推动插接杆121时进行施力。
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安装支架10上设置一个单独的凸起结构来连接弹性复位件16。
弹性复位件16可以是弹簧、压簧、橡胶、硅胶等具有弹性的结构。
插接杆121的用于与插接孔22紧配插合的一端可以呈渐缩设置,例如形成锥形结构,具有导向作用,可以更加快速准确插入到插接孔22。此外,插接孔22也可以设置为扩孔,插接杆121从插接孔22的大端向小端插入,大端对插接杆121的插入具有导向作用,可以使得插接杆121更加准入插入。小端可以与插接杆121实现紧配插合,避免插接杆121相对插接孔22晃动。通过插销与插槽都带有锥度,可以实现在安装误差情况下,实现上下、前后两个方向的可靠装配。
进一步地,托盘20的底面还设有导向槽,导向槽沿第一方向延伸,安装支架10部分伸入导向槽,并与导向槽沿第一方向滑动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架10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面,第一侧面沿第一方向延伸,且两个第一侧面位于导向槽内,沿着导向槽的槽壁进行滑动。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架10设有导向凸块,导向凸块与导向槽滑动配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导向槽后,可以在推动托盘20时,使得托盘20更加精准地沿第一方向进行运动,确保第一卡接部21可以与第二卡接部11更加精准快速的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托盘20的底面设有两个导向板24,两个导向板24之间的间隔构成导向槽;两个导向板24分设于安装支架10的两相对侧面(即第一侧面)。可选地,沿第一方向上,导向槽呈渐扩设置。在安装托盘20时,只要将托盘20放置在安装支架10上,先通过喇叭口的导向槽,将托盘20导向为与安装支架10的两侧边缘(第一侧面)平齐。用手将带有锥形的插接凸起12向外拉开,使弹性复位件16处于收缩状态。当托盘20沿第一方向推到位后,即:托盘20底部的卡扣(第一卡接部21)与安装支架10上的通孔(第二卡接部11)插到位后,松开插接凸起12,这样带有锥形的插接凸起12插到托盘20的插接孔22里,可以实现盲装。
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机器人,该机器人包括托盘快拆结构,托盘快拆结构的具体结构请参见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器人还包括底盘30和上身40,底盘30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50;上身40设置在底盘30的上方。上身40具有连接臂42,连接臂42沿上下方向延伸。安装支架10设置在连接臂42,并沿横向延伸。在一示例中,安装支架10通过螺钉固定至连接臂42。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身40包括相连的连接底部41和连接臂42,连接底部41与底盘30的顶面并行设置,即两者平行或者大体平行。连接臂42自连接底部41向上延伸。
连接臂42可设置在连接底部41的侧面,由此连接底部41和连接臂42大体形成L形结构。可选地,连接臂42设置的连接底部41的前侧面。
连接底部41可大体呈板状或者是盘状,其具体形状可以是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或者椭圆形等,可以作为托盘20使用,用以放置例如餐盘、碗碟等物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机器人可为送餐机器人,设置托盘20来放置碗碟。
连接臂42呈杆状,例如扁平杆状、柱状等,连接臂42上可以设置多个安装支架10,多个安装支架10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分布,安装支架10沿横向延伸,每一个安装支架10上设置一个托盘20,即安装支架10对托盘20起到支撑和连接作用。安装支架10可以呈板状,其板面向上,由此托盘20放置在安装支架10的上表面时,安装支架10和托盘20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安装支架10对托盘20具有较大的支撑面积。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身40的连接臂42对托盘20遮挡较小,可以实现人在机器人前进方向的左、右及后侧三个方向进行拿、放托盘20,托盘20的拿取更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臂42靠近上端的位置向连接底部41所在的一侧弯折,连接臂42的上端位置设有第一操作件424。本实施例中,该机器人上身40的上部分倾斜,可以实现人具有更好的姿态来通过第一操作件424即人机交互媒介(如平板),来进行与机器人交互。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操作件424为平板。可选地,连接臂42靠近上端的位置向后弯折。
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臂42可以是弧形的,也可以是直线弯折的。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臂42靠近上端的位置呈圆弧形。其中,圆弧形的直径可以较大,由此连接臂42的上端稍微向后弯折。通过设置圆弧形的结构,类似于人体弯腰的形状,符合人体微微前倾时候的使用习惯。
该实施例中,连接臂42的顶部设置第一操作件424,该第一操作件424可以是凸出在连接臂42前侧面的平板。进一步地,连接臂42的顶部还设有第二操作件425。该第二操作件425可以是急停按钮。顶部有按钮等操作件,可以实现人对机器人通过顶部进行操作,如此,可以机器人在前进时,可以在侧面、后面等方位进行操作。
如图1所示,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臂42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段421和第二连接段422,第二连接段422位于第一连接段421的上端,第二连接段422为直臂,且相对第一连接段421倾斜设置。进一步地,第二连接臂42的上端设有安装臂423,安装臂423沿横向延伸,安装臂423的顶面设有第二操作件425,第一操作件424设置在第二连接段422的侧面。此外,安装支架10位于安装臂423和连接底部41之间。本实施例中,该机器人上身40的上部分倾斜,可以实现人具有更好的姿态来通过第一操作件424即人机交互媒介(如平板),来进行与机器人交互。顶部有按钮等第二操作件425,可以实现人对机器人通过顶部进行操作,如此,可以机器人在前进时,可以在侧面、后面等方位进行操作。
当然,其它实施例中,机器人还可以是其它的形式,例如底盘30和上身40为一体设置,上身40也可以呈其它形式,例如将连接臂42替换为宽度较大的块状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托盘快拆结构的具体操作步骤可以如下,以下以第一方向为自后向前,插接孔22位于插接凸起12右侧为例:
在安装托盘20时,先将托盘20放置在安装支架10上,并向前慢慢推动托盘20,通过喇叭口的导向槽,将托盘20导向为与安装支架10的两侧边缘(第一侧面)平齐。用手将带有锥形的插接凸起12向左侧拉开,避免插接凸起12与开设有插接孔22的连接耳板23干涉,此时弹性复位件16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托盘20底部的卡扣(第一卡接部21)运动至安装支架10上的通孔(第二卡接部11)的第一孔段111,然后下压托盘20,使得卡扣落入第一孔段111内,再继续向前推动托盘20,直至卡扣滑入通孔的第二孔段112,且卡扣上的限位凹槽211与第二孔段112的前侧孔壁卡合。接着松开插接凸起12,插接凸起12在弹性复位件16的作用下向右运动,并插入到连接耳板23的插接孔22中。
在需要将托盘20拆下时,向左侧拉动插接凸起12,使得插接凸起12和插接孔22分离。接着向后拉动托盘20,使得托盘20上的卡扣和安装支架10上的通孔脱离,从而顺利取下托盘2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托盘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支架和托盘,所述托盘和所述安装支架其中一者设有第一卡接部和插接凸起,另一者设有第二卡接部和插接孔,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以将所述托盘相对所述安装支架定位,所述插接凸起与所述插接孔插合时锁定所述托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的底面设有所述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凸起,所述第一卡接部的侧面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的槽口沿第一方向开设;
所述安装支架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为贯穿所述安装支架上下表面的通孔,所述限位凹槽与所述通孔的孔壁卡合以实现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托盘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孔段的宽度,所述第一卡接部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自所述第一孔段滑入所述第二孔段,且所述第一卡接部卡入所述第二孔段宽度方向的两相对侧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托盘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孔段的宽度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凸起活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插接凸起和所述安装支架之间还设有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具有将所述插接凸起向所述插接孔内抵推的趋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的底面设有连接耳板,所述连接耳板上设有所述插接孔;
所述安装支架的底面设有安装凸部,所述插接凸起设置在所述安装凸部,所述安装支架还设有让位缺口,所述让位缺口贯穿所述安装支架的上下表面以及一个侧面;
所述连接耳板能够自所述安装支架的侧面滑入所述让位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托盘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的底面还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呈渐扩设置,所述安装支架部分伸入所述导向槽,并与所述导向槽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托盘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的底面设有两个导向板,两个导向板之间的间隔构成所述导向槽;
两个所述导向板分设于所述安装支架的两相对侧面。
9.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托盘快拆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还包括:
底盘,所述底盘设有行走轮;
上身,所述上身设置在所述底盘的上方,所述上身具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沿上下方向延伸;
所述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连接臂,并沿横向延伸。
CN202222310835.XU 2022-08-30 2022-08-30 托盘快拆结构和机器人 Active CN2185045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10835.XU CN218504531U (zh) 2022-08-30 2022-08-30 托盘快拆结构和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10835.XU CN218504531U (zh) 2022-08-30 2022-08-30 托盘快拆结构和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04531U true CN218504531U (zh) 2023-02-21

Family

ID=85211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10835.XU Active CN218504531U (zh) 2022-08-30 2022-08-30 托盘快拆结构和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045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19210U (ja) スライドレールのスピード設置構造
WO2015056621A1 (ja) 替刃着脱式の剃刀
JP4542965B2 (ja) ベルト係止具
US8913376B2 (en) Expandable keyboard device
US20090166307A1 (en) Storage system
US6407912B1 (en) Computer enclosure with fastener
KR100475578B1 (ko) 컴퓨터
CN218504531U (zh) 托盘快拆结构和机器人
US20210330086A1 (en) Seating furniture chassis
US7980613B2 (en) Rear garnish clip
CN113757582A (zh) 一种卡接结构及应用其的台灯
US5934775A (en) Quick release terminal holder mounting arrangement for a computer
KR20120049585A (ko) 냉장고 디스플레이 탈착 구조
CN108270064A (zh) 一种天线支架
KR200446630Y1 (ko) 하드디스크 드라이버 트레이
CN111184365A (zh) 一种可快速安装及拆卸的抽屉加高结构
CN219040932U (zh) 一种水晶头插拔锁止结构
JP5816897B2 (ja) デスク及び配線受け
JP2735007B2 (ja) 収納トレー
JP3591526B2 (ja) 机の天板取付構造
CN218127764U (zh) 一种插销组件以及沙发
CN213308387U (zh) 烟柜
CN110870740A (zh) 一种洗碗机控制面板组件、装配方法及洗碗机
CN212165356U (zh) 一种可快速安装及拆卸的抽屉加高结构
CN219515610U (zh) 拼接式桌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