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98254U - 电池包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池包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498254U CN218498254U CN202222235244.0U CN202222235244U CN218498254U CN 218498254 U CN218498254 U CN 218498254U CN 202222235244 U CN202222235244 U CN 202222235244U CN 218498254 U CN218498254 U CN 2184982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pack
- electric core
- bottom plate
- width direction
- cross be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737 fuel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5 natural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及车辆,电池包包括外壳、电池模组和支撑组件,外壳包括首尾相连形成容纳空间的多个侧板,电池模组设置于容纳空间内,电池模组包括沿外壳的长度方向排布的多行电芯组以及环绕于多行电芯组外周设置的冷却管,支撑组件位于相邻两行电芯组之间,支撑组件沿外壳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且其沿宽度方向的两端避让冷却管并抵接于侧板,保证了冷却管的连续性。通过设置支撑组件,当车辆一侧的侧板受到侧面碰撞时,挤压力即能够通过支撑组件沿宽度方向传递至另一侧的侧板上,从而构建可靠的传递路径,避免电芯组受到挤压发生形变甚至损伤,进而同时保证了电芯组的冷却能力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领域技术领域,尤其设置一种电池包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车辆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车辆续航里程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升续航里程,现有的新能源车辆多采用提升电池包电量以及能量密度的方案,并同时将电池包布置于门槛附近。
由于门槛距整车外边界较近,在行车过程中门槛容易受到侧面碰撞而损坏。一旦门槛意外受侧碰损害,将会直接碰到电池包并入侵到电池包内部,甚至可能导致电池包受挤压严重漏液,而酿成较大安全事故。相关技术中,通过设置横梁来保证支撑效果,但是目前电池包为了保证电芯的性能和安全,会采用液冷系统作为其热管理方案,即电芯组外围环绕设置有冷却管,横梁的设置会影响冷却管的连续性。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的电池包及车辆,在构建传力路径以分散碰撞能量来保证乘员和电池包安全的同时,保证冷却管的连续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及车辆,能够构建可靠的传递路径,避免电芯组受到挤压发生形变甚至损伤,同时保证了冷却管的连续性,进而保证了电芯组的冷却能力和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外壳,包括首尾相连形成容纳空间的多个侧板;电池模组,设置于容纳空间内,电池模组包括沿外壳的长度方向排布的多行电芯组以及环绕于多行电芯组外周设置的冷却管;支撑组件,位于相邻两行电芯组之间,支撑组件沿外壳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且其沿宽度方向的两端避让冷却管并抵接于侧板。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在外壳的厚度方向上,电池模组凸出于侧板设置,外壳还包括与各侧板相连的底板,电池模组设置于底板上,支撑组件沿宽度方向的两端连接于底板并抵接于侧板设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支撑组件包括沿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横梁以及分设于横梁两端的两个转接件,横梁与电芯组设置于冷却管环绕所形成的区域内,转接件一端避让冷却管并连接于横梁,另一端连接于底板。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转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包括沿外壳的厚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拱形结构以及位于拱形结构两侧的翻边,拱形结构向背离横梁的一侧拱起并形成供冷却管穿过的空间,第一连接件通过翻边堵接于横梁的端部;第二连接件,包括弯折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与拱形结构相连,第二板体与底板相连。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第一板体与拱形结构之间具有至少一连接点,在厚度方向上,至少一连接点与底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横梁的中心与底板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在宽度方向上,第二板体的尺寸小于或者等于拱形结构的拱起距离。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外壳还包括盖体,盖设于电池模组上并朝向底板延伸至与侧板相连,盖体与横梁沿宽度方向具有一定间隙,转接件位于间隙内且第一板体背离拱形结构的一侧表面与盖体相抵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外壳还包括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底板上的多个横筋,沿厚度方向,多个横筋在底板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横梁在底板上的正投影。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支撑组件的数量为一个,支撑组件位于电池模组的中间区域;或者,支撑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支撑组件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包。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包括外壳和电池模组,外壳包括首尾相连形成容纳空间的多个侧板,电池模组设置于容纳空间内,电池模组包括沿外壳的长度方向排布的多行电芯组以及环绕于多行电芯组外周设置的冷却管,从而通过液冷实现电芯组的降温,保证电芯组的性能。为避免侧碰工况下电芯组受到损伤,电池包还包括位于相邻两行电芯组之间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沿外壳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而由于冷却管需要保证连续性,故为了避免支撑组件与冷却管发生干涉,支撑组件沿宽度方向的两端避让冷却管并抵接于侧板。通过设置支撑组件,当车辆一侧的侧板受到侧面碰撞时,挤压力即能够通过支撑组件沿宽度方向传递至另一侧的侧板上,从而构建可靠的传递路径,避免电芯组受到挤压发生形变甚至损伤,进而同时保证了电芯组的冷却能力和安全性。另外,支撑组件沿宽度方向的两端避让冷却管也保证了冷却管的连续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省略盖体的电池包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组件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下车体和电池包的爆炸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下车体和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00-电池包;200-下车体;
1-外壳;11-侧板;12-底板;121-横筋;13-盖体;
2-电池模组;21-电芯组;22-冷却管;
3-支撑组件;31-横梁;32-转接件;321-第一连接件;3211-拱形结构;3212-翻边;322-第二连接件;3221-第一板体;3222-第二板体;
X-长度方向;Y-宽度方向;Z-厚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实施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此外,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现有的新能源车辆自身质量高,轻量化需求高,车身一般设计为铝合金结构,强度没有传统高强钢方案好,这样当车辆受到碰撞时,就需要电池包100参与整车侧柱碰受力中。申请人发现,现有的电池包100包括外壳1以及设置于外壳1内的电芯组21,当电池包100受力时将会挤压到电芯组21,严重时将会导致电芯组21损伤,故需要构建侧碰工况下的传力路径,以保证电芯组的安全性。同时,申请人还发现,目前电池包100为了保证电芯的性能和安全,会采用液冷系统作为其热管理方案,即电芯组21外围环绕设置有冷却管22,故在构建传力路径时还需保证冷却管22的连续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申请人经过深入研究,通过额外设置支撑组件3,并使支撑组件3避让冷却管22设置,以在保证电池包100冷却性能的同时构建传力路径,下面结合图1至图6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100及车辆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100,包括外壳1、电池模组2和支撑组件3,外壳1包括首尾相连形成容纳空间的多个侧板11,电池模组2设置于容纳空间内,电池模组2包括沿外壳1的长度方向X排布的多行电芯组21以及环绕于多行电芯组21外周设置的冷却管22,支撑组件3位于相邻两行电芯组21之间,支撑组件3沿外壳1的宽度方向Y延伸设置,且其沿宽度方向Y的两端避让冷却管22并抵接于侧板11。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100中,为避免侧碰工况下电芯组21受到损伤,电池包100还包括位于相邻两行电芯组21之间的支撑组件3,支撑组件3沿外壳1的宽度方向Y延伸设置,而由于冷却管22需要保证连续性,故为了避免支撑组件3与冷却管22发生干涉,支撑组件3沿宽度方向Y的两端避让冷却管22并抵接于侧板11。通过设置支撑组件3,当在车辆一侧的侧板11受到侧面碰撞时,挤压力即能够通过支撑组件3沿宽度方向Y传递至另一侧的侧板11上,从而构建可靠的传递路径,避免电芯组21受到挤压发生形变甚至损伤,进而同时保证了电芯组21冷却能力和安全性。另外,支撑组件3沿宽度方向的两端避让冷却管22也保证了冷却管22的连续性。
可以理解的是,支撑组件3沿宽度方向Y的两端避让冷却管22设置包括,支撑组件3对应冷却管22设置有开孔,开孔面积大于冷却管22沿长度方向X的截面面积,通过将冷却管22穿设于开孔,来使得支撑组件3避让冷却管22设置,或者,在厚度方向Z上,支撑组件3与冷却管22错位设置,通过将支撑组件3和冷却管22设置为不同高度,避免冷却管22影响支撑组件3的延伸,保证支撑组件3能够抵接于侧板11,从而实现挤压力的可靠传递。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支撑组件3除了可实现冷却管22的避让外,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用于其他零件,例如铜排、线束等零部件的避让,本申请实施例仅是以冷却管为例进行说明,其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请参阅图2,为保证支撑组件3在容纳空间内的稳定设置,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在外壳1的厚度方向Z上,电池模组2凸出于侧板11设置,外壳1还包括与各侧板11相连的底板12,电池模组2设置于底板12上,支撑组件3沿宽度方向Y的两端连接于底板12并抵接于侧板11设置。其中,底板12与其相连的各侧板11形成下箱体,为保证电池包100的轻量化需求,下箱体沿厚度方向Z的尺寸不应过大,即侧板11沿厚度方向Z的尺寸不应过大。因此,为满足电池模组2凸出于侧板11设置的条件下,支撑组件3在容纳空间内的固定,支撑组件3沿宽度方向Y的两端连接于底板12并抵接于侧板11设置,以在通过支撑组件3实现挤压力的可靠传递的同时,避免支撑组件3沿长度方向X位置发生相对移动,实现支撑组件3的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当侧板11沿厚度方向Z的尺寸足够大时,也可将支撑组件3沿宽度方向Y的两端直接连接于侧板11上,以简化侧碰工况下的传力路径。但为便于描述,以下仍以电池模组2在厚度方向Z上凸出于侧板11设置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2至图5,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支撑组件3包括沿宽度方向Y延伸设置的横梁31以及分设于横梁31两端的两个转接件32,横梁31与电芯组21设置于冷却管22环绕所形成的区域内,转接件32一端避让冷却管22并连接于横梁31,另一端连接于底板12。通过将支撑组件3分设为相连接的横梁31和转接件32,能够更便于实现支撑组件3在容纳空间内的设置及安装,也能够分别调整横梁31和转接件32的结构,以在提高横梁31的承载性能的同时,通过转接件32更可靠地将挤压力传递给横梁31,进而提高支撑组件3的可靠性。可选地,横梁31可设置为多空腔高强度铝型材结构,以减轻电池包100的重量,并形成刚强度足够的抵抗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当将支撑组件3分设为相连接的横梁31和转接件32时,在电池包100的装配过程中,可先将横梁31与多行电芯组21一起码垛成组入箱,在多行电芯组21成组的同时,将冷却管22环绕设置于多行电芯组21的外周,进而将电芯组21、横梁31和冷却管22一同放置于底板12上。在将上述部件放入下箱体后,先将转接件32一端避让冷却管22与横梁31装配,后将转接件32另一端与底板12连接,以将支撑组件3固定于底板12指定位置,完成支撑组件3的安装。
可选地,各行电芯组21沿其宽度方向Y的两端可设置有凸耳结构,凸耳结构对应冷却管22设置有安装孔,冷却管22依次穿过各行电芯组21上设置的安装孔并与电芯组21结合形成电池模组2,通过在各行电芯组21上设置凸耳,能够与冷却管22形成热传递路径,同时也能够固定冷却管22的位置,从而更易于转接件32的设计与组装。
请参阅图2至图5,由于电池模组2在厚度方向Z凸出于侧板11设置,为了更可靠地通过转接件32将挤压力传递给横梁31,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转接件32包括第一连接件321和第二连接件322,第一连接件321包括沿外壳1的厚度方向Z延伸设置的拱形结构3211以及位于拱形结构3211两侧的翻边3212,拱形结构3211向背离横梁31的一侧拱起并形成供冷却管22穿过的空间,第一连接件321通过翻边3212堵接于横梁31的端部,第二连接件322包括弯折设置的第一板体3221和第二板体3222,第一板体3221与拱形结构3211相连,第二板体3222与底板12相连。通过将转接件32分设为第一连接件321和第二连接件322,能够通过第一连接件321的拱形结构3211避让冷却管22,同时在侧板11受到碰撞时,能够首先通过第二连接件322将挤压力传递给拱形结构3211上,并通过拱形结构3211分散至沿其厚度方向Z两侧的翻边3212上,进而通过翻边3212传递给横梁31,以形成更为可靠的传力路径。
可以理解的是,当将转接件32设置为第一连接件321和第二连接件322时,转接件32的连接步骤可包括:先将第一连接件321的拱形结构3211避让于冷却管22并通过其两侧的翻边3212连接于横梁31的端部,翻边3212可与横梁31通过螺栓连接,然后将第二连接件322的第一板体3221与拱形结构3211连接,其可通过设置抽芯铆钉将第一板体3221固定于拱形结构3211上,最后将第二板体3222与底板12相连,第二板体3222可通过螺栓固定于底板12的指定位置,从而实现转接件32的组装。
可选地,拱形结构3211朝向冷却管22的一侧表面可设置为弧形面,以避免拱形结构3211挤压冷却管22而造成冷却管22损伤。同时,第一板体3221和第二板体3222可通过圆角过渡连接,且拱形结构3211及其两侧的翻边3212也可通过圆角过渡连接,以避免第一连接件321和第二连接件322各区域出现应力集中,保证支撑组件3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省略第一连接件321,直接将第二连接件322的第一板体3221连接于横梁31也能够实现挤压力的传递,但上述结构将会导致横梁31的受力点位于其沿厚度方向Z的底端,而不利于挤压力的传递。相较于上述结构,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转接件32分设为第一连接件321和第二连接件322,并将第二连接件322的第一板体3221连接于第一连接件321的拱形结构3211,能够通过拱形结构3211两侧的翻边3212将横梁31的受力点分散于其沿厚度方向Z的两端,一方面避免了横梁31的端部受力而发生倾覆的情况,另一方面也能够分散碰撞能量,并形成刚强度足够的抵抗结构,保证了电芯组21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2至图5,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一板体3221与拱形结构3211之间具有至少一连接点,在厚度方向Z上,至少一连接点与底板12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横梁31的中心与底板12之间的距离。通过第一板体3221与拱形结构3211的至少一连接点设置于横梁31的中部或者中上部,即能够避免横梁31发生倾覆。其中,拱形结构3211在保证避让冷却管22的同时,可通过调整拱形结构3211沿厚度方向Z的位置,以保证拱形结构3211与第一板体3221的连接点位于横梁31的中部或中上部。同时,在拱形结构3211在保证避让冷却管22的前提下,也应尽量减少拱形结构3211沿厚度方向Z的尺寸,以避免翻边3212的尺寸过小,而影响第一连接件321与横梁31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地,在厚度方向Z上,当冷却管22设置于横梁31的中间区域时,拱形结构3211也可设置于所述横梁31的中间区域,同时第一板体3221和拱形结构3211之间具有多个连接点,多个连接点对称设置拱形结构3211沿厚度方向的两侧,从而在保证第一连接件321与横梁31稳定连接的同时,能够构建可靠地传力路径,保证电芯组21的安全性。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二板体3222的尺寸小于或者等于拱形结构3211的拱起距离。由于沿宽度方向Y,横梁31的端部与侧板11之间的距离有限,即转接件32沿宽度方向Y的尺寸有限,考虑到第一连接件321结构的可靠性大于第二连接件322结构的可靠性,故可适当增加第一连接件321的占比,使得第二板体3222沿宽度方向Y的尺寸小于或者等于拱形结构3211的拱起距离,以进一步保证侧碰工况下挤压力的可靠传递。
请参阅图1、图2和图5,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外壳1还包括盖体13,盖设于电池模组2上并朝向底板12延伸至与侧板11相连,盖体13与横梁31沿宽度方向Y具有一定间隙,转接件32位于间隙内且第一板体3221背离拱形结构3211的一侧表面与盖体13相抵接。由于外壳1还包括盖设于电池模组2上的盖体13,故在实际设置转接件32时,可将转接件32设置于盖体13与横梁31沿宽度方向Y的间隙内并使得第一板体3221背离拱形结构3211的一侧表面与盖体13相抵接,以在满足电池包100装配的条件下,增加拱形结构3211的占比,以保证侧碰工况下挤压力的可靠传递。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外壳1还包括沿长度方向X间隔设置于底板12上的多个横筋121,沿厚度方向Z,多个横筋121在底板12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横梁31在底板12上的正投影。其中,横筋121可与底板12一体设置,通过在底板1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横筋121,能够提高底板12的强度。通过使多个横筋121在底板12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横梁31在底板12上的正投影,能够更便于横梁31的设置,同时通过横筋121与横梁31一同保证电池包100的侧碰防护能力,满足电池包100的安全性能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在电池包100的装配过程中,在完成电池模组2和支撑组件3在容纳空间内的组装后,可通过螺栓连接盖体13和横梁31背离底板12的一侧表面,并通过螺栓连接横筋121和横梁31朝向底板12的一侧表面,从而进一步固定横梁31沿厚度方向Z的相对位置,保证支撑组件3的稳定设置。
可选地,支撑组件3的数量为一个,支撑组件3位于电池模组2的中间区域;或者,支撑组件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支撑组件3沿长度方向X间隔设置。在一些情况下,考虑到新能源车辆的轻量化需求,可通过减少支撑组件3的数量,即仅设置一个支撑组件3并将其设置于电池模组2的中间区域,来保证电芯组21的安全性。此外,在另一些情况下,也可根据电池包100的设计要求适当增加支撑组件3的数量,例如可使支撑组件3的数量与横筋121的数量相同,并与各横筋121的位置相对应,即可通过增加支撑组件3的数量,保证电芯组21的绝对安全。
请参阅图6和图7,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车辆的底部设置有电池包100,电池包100可以用于车辆的供电,例如,电池包100可以作为车辆的操作电源,还可以作为车辆的驱动电源,代替或部分地代替燃油或天然气为车辆提供驱动动力。其中,车辆的底部设置有下车体200,下车体200可设置为框架式结构,通过将电池包100设置于框架式结构内,并使得电池包100与下车体200相集成,以提升整车的能量舱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包(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包括首尾相连形成容纳空间的多个侧板(11);
电池模组(2),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电池模组(2)包括沿所述外壳(1)的长度方向(X)排布的多行电芯组(21)以及环绕于多行所述电芯组(21)外周设置的冷却管(22);
支撑组件(3),位于相邻两行所述电芯组(21)之间,所述支撑组件(3)沿所述外壳(1)的宽度方向(Y)延伸设置,且其沿所述宽度方向(Y)的两端避让所述冷却管(22)并抵接于所述侧板(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1)的厚度方向(Z)上,所述电池模组(2)凸出于所述侧板(11)设置,所述外壳(1)还包括与各所述侧板(11)相连的底板(12),所述电池模组(2)设置于所述底板(12)上,所述支撑组件(3)沿所述宽度方向(Y)的两端连接于所述底板(12)并抵接于所述侧板(11)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沿所述宽度方向(Y)延伸设置的横梁(31)以及分设于所述横梁(31)两端的两个转接件(32),所述横梁(31)与所述电芯组(21)设置于所述冷却管(22)环绕所形成的区域内,所述转接件(32)一端避让所述冷却管(22)并连接于所述横梁(31),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底板(1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32)包括:
第一连接件(321),包括沿所述外壳(1)的厚度方向(Z)延伸设置的拱形结构(3211)以及位于所述拱形结构(3211)两侧的翻边(3212),所述拱形结构(3211)向背离所述横梁(31)的一侧拱起并形成供所述冷却管(22)穿过的空间,所述第一连接件(321)通过所述翻边(3212)堵接于所述横梁(31)的端部;
第二连接件(322),包括弯折设置的第一板体(3221)和第二板体(3222),所述第一板体(3221)与所述拱形结构(3211)相连,所述第二板体(3222)与所述底板(12)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3221)与所述拱形结构(3211)之间具有至少一连接点,在所述厚度方向(Z)上,至少一所述连接点与所述底板(12)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横梁(31)的中心与所述底板(12)之间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宽度方向(Y)上,所述第二板体(3222)的尺寸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拱形结构(3211)的拱起距离。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还包括盖体(13),盖设于所述电池模组(2)上并朝向所述底板(12)延伸至与所述侧板(11)相连,所述盖体(13)与所述横梁(31)沿所述宽度方向(Y)具有一定间隙,所述转接件(32)位于所述间隙内且所述第一板体(3221)背离所述拱形结构(3211)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盖体(13)相抵接。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还包括沿所述长度方向(X)间隔设置于底板(12)上的多个横筋(121),沿所述厚度方向(Z),多个所述横筋(121)在所述底板(12)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所述横梁(31)在所述底板(12)上的正投影。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3)的数量为一个,所述支撑组件(3)位于所述电池模组(2)的中间区域;
或者,所述支撑组件(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组件(3)沿所述长度方向(X)间隔设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10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235244.0U CN218498254U (zh) | 2022-08-24 | 2022-08-24 | 电池包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235244.0U CN218498254U (zh) | 2022-08-24 | 2022-08-24 | 电池包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498254U true CN218498254U (zh) | 2023-02-17 |
Family
ID=85188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235244.0U Active CN218498254U (zh) | 2022-08-24 | 2022-08-24 | 电池包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498254U (zh) |
-
2022
- 2022-08-24 CN CN202222235244.0U patent/CN21849825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955651B2 (en) | Power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 vehicle | |
JP6134991B2 (ja) | 構造的安定性に優れた電池モジュール | |
KR102313023B1 (ko) | 배터리 모듈을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 |
US20120224326A1 (en) | Modular battery structure | |
JP7136998B2 (ja) | カバー構造物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パック及び電子デバイス並びに自動車 | |
US20210273267A1 (en) |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the Same | |
JP2022545886A (ja) | 冷却流路構造の効率化及び安定性を向上させたバッテリーパック及びそれを含む自動車 | |
EP2521203A1 (en) | Battery module | |
CN216354633U (zh) | 电池包的电芯模组和电池包 | |
CN218498254U (zh) | 电池包及车辆 | |
CN113258191A (zh) | 电池包箱体、电池包及新能源汽车 | |
EP3972038A1 (en) | Battery pack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CN215578836U (zh) | 电池包箱体、电池包及新能源汽车 | |
CN212907959U (zh) | 电池模组及电动汽车 | |
CN113904054A (zh) | 一种电池包和动力装置 | |
CN113363623A (zh) | 一种电池集成式车身底盘及电动汽车 | |
US20190259997A1 (en) | Battery pack | |
KR102676208B1 (ko) | 배터리 팩 | |
CN218005086U (zh) | 电池包和车辆 | |
CN220934298U (zh) | 快换支架和用电装置 | |
US20230163394A1 (en) | Lateral battery bracket comprising two semi products | |
CN219717152U (zh) | 一种电池包及电动汽车及用电设备 | |
CN220076127U (zh) | 一种ctc汽车底盘结构 | |
CN212907958U (zh) | 一种电池包箱体及动力电池包 | |
CN219979699U (zh) | 一种电池包总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