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96617U - 一种光伏组件组合式机械载荷试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组件组合式机械载荷试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96617U
CN218496617U CN202222400872.XU CN202222400872U CN218496617U CN 218496617 U CN218496617 U CN 218496617U CN 202222400872 U CN202222400872 U CN 202222400872U CN 218496617 U CN218496617 U CN 2184966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module
mechanical load
frame
supporting beam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0087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丽芹
杨振威
袁光耀
杜欢
邢前程
周玲
赵兴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hono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hono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hono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hono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0087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966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966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966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产品测试技术领域的光伏组件组合式机械载荷试验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光伏组件机械载荷试验设备通常仅能用于进行光伏组件的机械载荷测试或不均匀雪载测试的问题。其包括框架、光伏组件、吊装横梁和激光测距仪,框架上水平设有第一支撑梁,框架上倾斜设有第二支撑梁,吊装横梁上设有多个导链,导链一端设有配重机构,第一支撑梁与第二支撑梁均用于安装组件固定安装梁,组件固定安装梁用于固定光伏组件;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光伏组件测试,通过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组件固定安装梁和配重机构配合,使得装置可对于光伏组件的两种载荷进行测试,无需购置两种试验设备,保证了装置的实用性与经济性。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组件组合式机械载荷试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组件组合式机械载荷试验设备,属于光伏产品测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光伏组件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绿色新能源产品,市面上大多光伏组件都是由太阳能电池片经串并联后,与玻璃、背板、铝型材边框经封装材料层压密封而成,具有密封性好、机械性能强、使用寿命长等特点,通常应用在大型地面电站,工商业屋顶和户用分布式。为验证组件质量,厂家会随机抽取样品进行多种模拟户外恶劣环境下组件的可靠性能测试,其中静态机械载荷测试是模拟户外组件在受到大风、沙尘、暴雪的压力情况下,组件的机械强度性能。在某些地域存在强降雪等极端天气,雪在组件表面尤其是底端大量堆积时,会产生不均匀压力,而常规的载荷测试施加载荷力都是均匀的,不能准确模拟现实中不均匀的积雪载荷,因此需要进行不均匀雪载测试来评估光伏组件在遇到强降雪时,承受这种不均匀压力的能力。
现有的光伏组件机械载荷试验设备通常仅能用于进行光伏组件的机械载荷测试或不均匀雪载测试,要对于光伏组件的两种载荷进行测试时,需要购置两种试验设备,成本较高且占地面积大,装置的实用性与经济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组合式机械载荷试验设备,解决现有的光伏组件机械载荷试验设备通常仅能用于进行光伏组件的机械载荷测试或不均匀雪载测试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组合式机械载荷试验设备,包括框架、光伏组件、设于所述框架上的多个吊装横梁和用于检测所述光伏组件形变的激光测距仪,所述框架上水平设有第一支撑梁,所述框架上倾斜设有第二支撑梁,所述吊装横梁上设有多个导链,所述导链一端设有用于作用在所述光伏组件上的配重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梁与所述第二支撑梁均用于安装组件固定安装梁,所述组件固定安装梁用于固定所述光伏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包括多个水平框架和多个垂直框架,所述水平框架与所述垂直框架通过可拆卸连接件拼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吊装横梁通过第一连接角件与所述水平框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吊装横梁上设有滑轨,所述导链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梁与所述垂直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梁与所述水平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梁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梁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上设有底部支撑梁,所述底部支撑梁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梁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组件固定安装梁通过第二连接角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梁或所述第二支撑梁可拆卸连接,所述组件固定安装梁上开设有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组件固定安装梁通过组件压块与所述光伏组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机构包括底托和多个配重块,所述底托包括水平底托和倾斜底托。
进一步的,所述导链通过挂钩与所述配重机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激光测距仪包括水平形变测距仪和倾斜形变测距仪,所述水平形变测距仪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下方,所述倾斜形变测距仪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梁底部的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1、该光伏组件组合式机械载荷试验设备,通过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组件固定安装梁和配重机构配合,当组件固定安装梁安装于第一支撑梁上时,与配重机构配合完成光伏组件的机械载荷测试工作,当组件固定安装梁安装于第二支撑梁上时,与配重机构配合完成光伏组件的不均匀雪载测试工作,使得装置可对于光伏组件的两种载荷进行测试,无需购置两种试验设备,保证了装置的实用性与经济性;
2、本实用新型当光伏组件试验失败掉落时,配重机构也会随之掉落,导链可对于配重机构起到限位作用,避免配重机构下落砸伤工作人员。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组合式机械载荷试验设备当组件固定安装梁位于第一支撑架上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组合式机械载荷试验设备当组件固定安装梁位于第二支撑架上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装横梁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配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部支撑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架;101、水平框架;102、垂直框架;2、第一支撑梁;3、第二支撑梁;4、底部支撑梁;5、吊装横梁;51、滑轨;6、导链;7、组件固定安装梁;8、底托;81、水平底托;82、倾斜底托;9、激光测距仪;91、水平形变测距仪;92、倾斜形变测距仪;10、配重块;11、光伏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 “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组合式机械载荷试验设备,包括框架1、光伏组件11、设于所述框架1上的多个吊装横梁5和用于检测所述光伏组件11形变的激光测距仪9,所述框架1上水平设有第一支撑梁2,所述框架1上倾斜设有第二支撑梁3,所述吊装横梁5上设有多个导链6,所述导链6一端设有用于作用在所述光伏组件11上的配重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梁2与所述第二支撑梁3均用于安装组件固定安装梁7,所述组件固定安装梁7用于固定所述光伏组件11。
具体地,工作时,在需要对于光伏组件11进行静态机械载荷测试工作时,将组件固定安装梁7安装于第一支撑梁2的上方,将光伏组件11固定于组件固定安装梁7上,使得光伏组件11的长边框方向与组件固定安装梁7的方向相垂直,确保光伏组件11固定时的稳定性,可选的,将光伏组件11的正负极与电流连续性监控系统相连接,实时监测光伏组件11的电流连续性,将多个配重机构放置于光伏组件11的上方,使得配重机构在光伏组件11的表面均匀分布,而后逐渐增加配重机构的重量,直至达到测试载荷重量,此时激光测距仪9实时监测光伏组件11的受力形变情况,完成光伏组件11的静态机械载荷测试;当需要对于光伏组件11进行不均匀雪载测试时,将组件固定安装梁7安装于第二支撑梁3的上方,将光伏组件11固定于组件固定安装梁7上,使得光伏组件11的长边框方向与组件固定安装梁7的方向相垂直,可选的,将光伏组件11的正负极与电流连续性监控系统相连接,实时监测光伏组件11的电流连续性,将多个配重机构放置于光伏组件11的上方,根据不均匀雪载测试要求逐渐增加配重机构的重量,直至达到测试载荷重量,此时激光测距仪9实时监测组件受力后形变和边框位移情况,完成光伏组件11的不均匀雪载测试,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支撑梁2、第二支撑梁3、组件固定安装梁7和配重机构配合,当组件固定安装梁7安装于第一支撑梁2上时,与配重机构配合完成光伏组件11的机械载荷测试工作,当组件固定安装梁7安装于第二支撑梁3上时,与配重机构配合完成光伏组件11的不均匀雪载测试工作,使得装置可对于光伏组件11的两种载荷进行测试,无需购置两种试验设备,保证了装置的实用性与经济性,同时当光伏组件11试验失败掉落时,配重机构也会随之掉落,导链6可对于配重机构起到限位作用,避免配重机构下落砸伤工作人员,保证了装置的安全性,其中,可选的,第二支撑梁3与水平方向呈37°角,所述导链6为高强度锰钢链条;可选的,组件固定安装梁7分为安装横梁和安装纵梁,可根据实际的工作需要调整组件固定安装梁7的安装方式与位置。
一种实施例,所述框架1包括多个水平框架101和多个垂直框架102,所述水平框架101与所述垂直框架102通过可拆卸连接件拼接固定,使得装置便于进行拆装工作,保证了装置的便捷性,可选的,框架1的材料为铝。
一种实施例,所述吊装横梁5通过第一连接角件与所述水平框架101可拆卸连接,所述吊装横梁5上设有滑轨51,所述导链6与所述滑轨51滑动连接,当配重机构调整在光伏组件11上的位置时,吊装横梁5与滑轨51配合,使得导链6之间的间距可调节,可将导链6移动至配重机构的上方,使得导链6均匀排列,保证了装置的安全性。
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二支撑梁3与所述垂直框架10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梁2与所述水平框架1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梁2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梁3下方,所述框架1上设有底部支撑梁4,所述底部支撑梁4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梁2下方,可以确保各个导链6的长度相同,以便于导链6的加工,底部支撑梁4确保了框架1结构的稳定性,可选的,底部支撑梁4包括多个支撑横梁与多个支撑纵梁,多个支撑横梁与多个支撑纵梁相互交叉形成井格形状并与水平框架101连接,进一步确保了框架1结构的稳定性。
一种实施例,所述组件固定安装梁7通过第二连接角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梁2或所述第二支撑梁3可拆卸连接,所述组件固定安装梁7上开设有凹槽,所述组件固定安装梁7通过组件压块与所述光伏组件11可拆卸连接,使得组件固定安装梁7便于进行安装与拆卸工作,凹槽便于放置第二连接角件,可选的,组件固定安装梁7的材料为铝,组件压块使得光伏组件11便于拆装,保证了装置的便捷性。
一种实施例,所述配重机构包括底托8和多个配重块10,所述底托8包括水平底托81和倾斜底托82,所述导链6通过挂钩与所述配重机构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当光伏组件11进行机械载荷测试时,此时底托8选用水平底托81,选择合适数量的水平底托81均匀放置于光伏组件11的表面,确保光伏组件11的表面铺满,而后将配重块10放置在各个水平底托81的上方,从而逐步增加配重机构的重量,以完成光伏组件11的机械载荷测试工作;当光伏组件11进行不均匀雪载测试时,此时底托8选用倾斜底托82,选择合适数量的倾斜底托82放置于光伏组件11的表面,确保光伏组件11沿长度方向的表面上铺满三分之二,而后将配重块10放置在各个倾斜底托82的上方,从而逐步增加配重机构的重量,以完成光伏组件11的不均匀雪载测试工作,挂钩连接便于对底托8进行更换。
一种实施例,所述激光测距仪9包括水平形变测距仪91和倾斜形变测距仪92,所述水平形变测距仪9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梁2的下方,所述倾斜形变测距仪92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梁3底部的上方。
使用时,当光伏组件11进行机械载荷测试时,使用水平形变测距仪91对于光伏组件11进行检测工作,当光伏组件11进行不均匀雪载测试时,使用倾斜形变测距仪92对于光伏组件11进行检测工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光伏组件组合式机械载荷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光伏组件(11)、设于所述框架(1)上的多个吊装横梁(5)和用于检测所述光伏组件(11)形变的激光测距仪(9),所述框架(1)上水平设有第一支撑梁(2),所述框架(1)上倾斜设有第二支撑梁(3),所述吊装横梁(5)上设有多个导链(6),所述导链(6)一端设有用于作用在所述光伏组件(11)上的配重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梁(2)与所述第二支撑梁(3)均用于安装组件固定安装梁(7),所述组件固定安装梁(7)用于固定所述光伏组件(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组合式机械载荷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包括多个水平框架(101)和多个垂直框架(102),所述水平框架(101)与所述垂直框架(102)通过可拆卸连接件拼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组合式机械载荷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横梁(5)通过第一连接角件与所述水平框架(101)可拆卸连接,所述吊装横梁(5)上设有滑轨(51),所述导链(6)与所述滑轨(51)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组合式机械载荷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梁(3)与所述垂直框架(10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梁(2)与所述水平框架(1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梁(2)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梁(3)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组合式机械载荷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上设有底部支撑梁(4),所述底部支撑梁(4)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梁(2)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组合式机械载荷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固定安装梁(7)通过第二连接角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梁(2)或所述第二支撑梁(3)可拆卸连接,所述组件固定安装梁(7)上开设有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组合式机械载荷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固定安装梁(7)通过组件压块与所述光伏组件(11)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组合式机械载荷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机构包括底托(8)和多个配重块(10),所述底托(8)包括水平底托(81)和倾斜底托(8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组合式机械载荷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链(6)通过挂钩与所述配重机构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组合式机械载荷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测距仪(9)包括水平形变测距仪(91)和倾斜形变测距仪(92),所述水平形变测距仪(9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梁(2)的下方,所述倾斜形变测距仪(92)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梁(3)底部的上方。
CN202222400872.XU 2022-09-09 2022-09-09 一种光伏组件组合式机械载荷试验设备 Active CN2184966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00872.XU CN218496617U (zh) 2022-09-09 2022-09-09 一种光伏组件组合式机械载荷试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00872.XU CN218496617U (zh) 2022-09-09 2022-09-09 一种光伏组件组合式机械载荷试验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96617U true CN218496617U (zh) 2023-02-17

Family

ID=85189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00872.XU Active CN218496617U (zh) 2022-09-09 2022-09-09 一种光伏组件组合式机械载荷试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966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3026918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dular photovoltaic power
CN218496617U (zh) 一种光伏组件组合式机械载荷试验设备
CN206163248U (zh) 一种防构件损坏防倾覆的抗震变压器
CN218322338U (zh) 一种桥梁梁底自动检测设备
CN217156142U (zh) 一种建筑保温材料的抗冲击测试设备
CN213844582U (zh) 电力设备标识牌固定架
CN212844745U (zh) 一种钢厂房鉴定用钢网架结构检测的装置
CN111707612A (zh) 玻璃幕墙副框结构胶强度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3148318B (zh) 一种母线槽试验架及其组装使用方法
CN218211864U (zh) 一种金属屋面系统抗风性能现场评估的试验装置
CN106247959A (zh) 一种线缆架设高度的自动检测系统与自动检测方法
CN201885928U (zh) 抽拉旋固型组件固定装置
CN111550114A (zh) 一种可快速安装在电力杆塔上的通信系统平台
CN101995355B (zh) 转动旋固型组件固定装置
CN216410956U (zh) 一种建筑检测用钢材强度检测装置
CN219956438U (zh) 一种自动检测电芯厚度的装置
CN212866078U (zh) 一种建筑工程基桩检测中抗压静载试验装置
CN110672429A (zh) 一种钢轨静弯试验装置及监测系统
CN219511726U (zh) 一种安装增功套件的风电叶片应力测试系统
CN219532260U (zh) 一种称重传感器测试工装
CN205067045U (zh) 一种电能计量表箱质量检测落锤试验装置
CN217128328U (zh) 一种工程基桩检测用抗压静载试验机构
CN218098687U (zh) 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不均匀雪载测试装置
CN208121831U (zh) 一种工程桩静载检测装置
CN216524309U (zh) 一种设有防护坚固性机构的电子汽车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