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95177U - 整体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整体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495177U CN218495177U CN202222357272.XU CN202222357272U CN218495177U CN 218495177 U CN218495177 U CN 218495177U CN 202222357272 U CN202222357272 U CN 202222357272U CN 218495177 U CN218495177 U CN 2184951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conditioner
- assembly
- pair
- air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整体式空调器,包括壳体和空调本体;壳体上设有内侧出风口、内侧进风口、外侧进风口以及外侧出风口,内侧出风口和内侧进风口用于与室内空间连通,外侧进风口和外侧出风口用于与室外空间连通;空调本体包括风道和设置在风道内的风阀组件;其中,当风阀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内侧进风口与内侧出风口连通,外侧进风口与外侧出风口连通;当风阀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内侧进风口与外侧出风口连通,外侧进风口与内侧出风口连通。当处于新风模式时,室外新风从外侧进风口进入后直接进入室内侧回风风道,并从内侧出风口送出,本申请整体式空调器利用室内侧回风风道进行换新风,从而提升了整体式空调器的新风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整体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大致可分为分体式空调和整体式空调。整体式空调又称为一体式空调,是将所有零部件安置于一个共同的外壳内。
然而,目前的整体式空调大多通过制冷侧的旁路风道换新风,由于整体式空调内部结构紧凑,旁路风道通常设计得较小,导致整体式空调新风量较小,在人口密集的公共场合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整体式空调器,以解决现有的整体式空调器新风量较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的一种整体式空调器,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空调本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内侧出风口、内侧进风口、外侧进风口以及外侧出风口,所述内侧出风口和所述内侧进风口用于与室内空间连通,所述外侧进风口和所述外侧出风口用于与室外空间连通;所述空调本体包括风道和设置在所述风道内的风阀组件,所述风阀组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其中,当所述风阀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内侧进风口与所述内侧出风口连通,所述外侧进风口与所述外侧出风口连通;当所述风阀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内侧进风口与所述外侧出风口连通,所述外侧进风口与所述内侧出风口连通。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本体包括进风腔,所述进风腔内设有一对第一立柱和一对第二立柱;所述进风腔呈四棱柱状,一对所述第一立柱和一对所述第二立柱分别位于四棱柱的四条棱边,且呈对角线设置;所述第一位置位于一对所述第一立柱之间,所述第二位置位于一对所述第二立柱之间。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风腔内设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设置于一对所述第一立柱之间和/或一对所述第二立柱之间;当所述风阀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密封板密封所述风阀组件与相应的一对所述第一立柱之间的间隙;和/或,当所述风阀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密封板密封所述风阀组件与相应的一对所述第二立柱之间的间隙。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风腔内设有两个第一密封板和一个第二密封板,两个所述第一密封板分别对应一对所述第一立柱设置,一个所述第二密封板对应一个所述第二立柱设置。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本体包括第一风机组件、第二风机组件以及压缩机系统;所述第一风机组件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分别安装在所述风阀组件的两侧,所述压缩机系统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排列设置。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本体还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安装在所述风阀组件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之间,所述第二换热器安装在所述风阀组件与所述压缩机系统之间,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以及所述压缩机系统连通形成回路。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风机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轴线方向为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轴线方向为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阀组件包括风阀板以及与所述风阀板连接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风阀板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阀组件还包括转轴,所述风阀板安装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底部连接。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本体包括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外侧进风口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整体式空调器,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空调本体,空调本体包括风道和设置在风道内的风阀组件,风阀组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当风阀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空调器为内循环模式,当风阀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室外空气经外侧进风口进入并从内侧出风口送出,室内空气从内侧进风口进入并从外侧出风口送出,从而实现新风功能,在制冷制热的同时有效的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并且换新风的同时能够实现室内排污风;本申请通过改变风阀组件的位置以切换整体式空调器不同的运行模式,当新风模式时,室外新风从外侧进风口进入后直接进入室内侧回风风道,并从内侧出风口送出,从而无需另设旁路风道,简化了整体式空调器内部结构,并且可以在不增加空调器体积的情况下将室内侧回风风道设置得更大,进而提升了整体式空调器的新风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整体式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风阀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风阀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整体式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中整体式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中壳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中风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中第一风机组件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中的接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整体式空调器,以解决现有的整体式空调器新风量较小的问题,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该整体式空调器包括壳体10以及安装在壳体10内的空调本体20;壳体10上设有内侧出风口111、内侧进风口112、外侧进风口131以及外侧出风口141,内侧出风口111和内侧进风口112用于与室内空间连通,外侧进风口131和外侧出风口141用于与室外空间连通;空调本体20包括风道和设置在风道内的风阀组件21,风阀组件21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其中,当风阀组件21位于第一位置时,内侧进风口112与内侧出风口111连通,外侧进风口131与外侧出风口141连通;当风阀组件21位于第二位置时,内侧进风口112与外侧出风口141连通,外侧进风口131与内侧出风口111连通。
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中的整体式空调器具有两种模式,分别为内循环模式(空调模式)和新风模式,当空调器为内循环模式时,风道包括室内侧回风风道以及室外侧风道,通过改变风阀组件21的位置以切换不同的运行模式,当风阀组件21位于第一位置时,空调器为内循环模式,用于对室内空气进行制冷或制热,当风阀组件21位于第二位置时,空调器为新风模式,用于在制冷制热的同时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并且换新风的同时能够实现室内排污风,进一步地提升了室内空气质量并且加快了室内空气更新效率;当新风模式时,室外新风从外侧进风口131进入后直接进入室内侧回风风道,并从内侧出风口111送出,从而无需设置单独的旁路风道,简化了整体式空调器内部结构,并且可以在不增加空调器体积的情况下将室内侧回风风道设置得更大,进而提升了整体式空调器的新风量。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整体式空调器而言,各器件的位置排布至关重要,一方面需要控制整体尺寸,另一方面需要考虑风道性能,即在排布尽可能紧凑、尺寸尽量小的情况实现最优的空调性能。现有技术中的整体式空调器大多通过制冷侧的旁路风道换新风,而旁路风道会占用相应的空间,并且采用旁路风道换新风新风量较低,在人口密集的公共场合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本申请中通过对空调器内部风道结构进行优化,室外新风从外侧进风口131进入后直接进入室内侧回风风道,并从内侧出风口111送出,也即利用室内侧回风风道进行换新风,简化了整体式空调器内部结构,并且增大了整体式空调器的新风量。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可以是整体式空调器的外壳。具体的,请参阅图1和图6,壳体10大致呈长方体状,壳体10包括顶板11、底板12、第一侧板13以及第二侧板14,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大致呈L形状,通过将第一侧板13以及第二侧板14围合构成了壳体10的侧面,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可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也可以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为了使第一侧板13与第二侧板14连接更稳定,可通过卡扣连接与螺钉连接相互配合的方式进行固定,当然第一侧板13与第二侧板14也可以设置为一体,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制。
进一步地,第一侧板13以及第二侧板14也可以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底板12上,顶板11也可以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侧板13以及第二侧板14的顶部。内侧出风口111和内侧进风口112位于顶板11上,在内侧出风口111和内侧进风口112处分别接有管道,用于实现室内送风以及室内回风。外侧进风口131位于第一侧板13上,在外侧进风口131处设有格栅,并且格栅的开口向下,以防止小动物或者其它物体进入壳体10内部。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空调本体20包括室内机组件和室外机组件,室内机组件主要包括室内侧风机组件以及室内侧换热器,室外机组件主要包括室外侧风机组件、室外侧换热器以及压缩机。在内循环模式下,内侧出风口111和内侧进风口112与室内机组件连通,外侧进风口131和外侧出风口141与室外机组件连通。本申请通过将风阀组件21、内侧进风口112以及外侧进风口131同时设置在室内机组件与室外机组件之间,如此可通过切换风阀组件21的位置实现新风模式或者内循环模式,通过设置风阀组件21,简化了空调器内部结构。
进一步地,通过将风阀组件21设置在室内机组件与室外机组件之间,风阀组件21处无需设置其他零件,由此可以将外侧进风口131设置得较大,当空调器处于新风模式时,有效地增大了空调器的新风风量。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5,空调本体20包括进风腔22,进风腔22内设有一对第一立柱221和一对第二立柱222;进风腔22呈四棱柱状,一对第一立柱221和一对第二立柱222分别位于四棱柱的四条棱边,且一对第一立柱221呈对角线设置,一对第二立柱222呈对角线设置;第一位置位于一对第一立柱221之间,第二位置位于一对第二立柱222之间。
具体的,进风腔22位于室内机组件与室外机组件之间,进风腔22设置有第一进风腔出口225以及第二进风腔出口226,第一进风腔出口225和第二进风腔出口226分别位于外侧进风口131的两侧,第一进风腔出口225与室内机组件连通,第二进风腔出口226与室外机组件连通。进风腔22内部空间大致呈长方体状,一对第一立柱221与一对第二立柱222分别呈对角线设置在长方体的四条棱边上,第一位置位于一对第一立柱221之间,第二位置位于一对第二立柱222之间,一对第一立柱221以及一对第二立柱222可通过螺钉固定在底板12上。当风阀组件21位于第一位置时,外侧进风口131与第二进风腔出口226连通,内侧进风口112与第一进风腔出口225连通;当风阀组件21位于第二位置时,外侧进风口131与第一进风腔出口225连通,内侧进风口112与第二进风腔出口226连通。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进风腔22内设有密封板,密封板设置于一对第一立柱221之间和/或一对第二立柱222之间;当风阀组件21位于第一位置时,密封板密封风阀组件21与相应的一对第一立柱221之间的间隙;和/或,当风阀组件21位于第二位置时,密封板密封风阀组件21与相应的一对第二立柱222之间的间隙。
需要说明的是,风阀组件21在进风腔22内切换,风阀组件21的长度与进风腔22的长度基本一致,而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分别位于进风腔22的两条对角线处(即分别位于一对第一立柱221之间以及一对第二立柱222之间),因此风阀组件21的长度小于进风腔22的对角线长度,当风阀组件21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并不能密封两侧的风道,故需要设置密封板密封一对第一立柱221之间的间隙以及一对第二立柱222之间的间隙。
具体的,密封板呈条状,可通过螺钉分别固定在一对第一立柱221和一对第二立柱222上,当风阀组件21位于第一位置时,一对第一立柱221上的两个密封板与风阀组件21相配合,用以密封风阀组件21两侧的风道,以保证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效果;当风阀组件21位于第二位置时,一对第二立柱222上的两个密封板与风阀组件21相配合,用以密封风阀组件21两侧的风道。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进风腔22内设有两个第一密封板223和一个第二密封板224,两个第一密封板223分别对应一对第一立柱221设置,一个第二密封板224对应一个第二立柱222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5,在新风模式下,外侧进风口131与室内机组件连通并且新风从内侧出风口111排出,内侧进风口112与室外机组件连通并且室内风从外侧出风口141排出。经过发明人的多次实验发现,进入室内的新风风量约为室内排出的污风风量的二倍,由此导致室内会形成负压;并且进入室内机组件的风量大于进入室外机组件的风量时会影响空调器内部的制冷制热效果。本申请通过在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处设置不对称的密封板即可解决这一问题。具体的,当风阀组件21位于第一位置时,两个第一密封板223可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一对第一立柱221上,通过与风阀组件21配合以密封风阀组件21两侧的风道;当风阀组件21位于第二位置时,一个第二密封板224设置在远离外侧进风口131的第二立柱222上,而靠近外侧进风口131的第二立柱222上无需设置第二密封板224。
当新风模式时,新风通过外侧进风口131进入进风腔22内,然后通过第一进风腔出口225以及第二进风腔出口226同时进入室内机组件以及室外机组件内,从而平衡进入室内机组件与进入室外机组件的风量,进而消除了室内负压并提高了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效果。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风阀组件21包括风阀板211以及与风阀板211连接的驱动装置212,驱动装置212用于驱动风阀板21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驱动装置212可以是电动执行器,用于在收到执行命令后切换风阀板211的位置。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风阀组件21还包括转轴213,风阀板211安装在转轴213上,转轴213的一端与驱动装置212连接,转轴213的另一端与壳体10的底部连接。
进一步地,风阀板211呈片状,转轴213竖直地安装在风阀板211的中部,通过驱动装置212带动转轴213旋转从而带动风阀板211在进风腔22内运动,风阀板211可以在进风腔22内顺时针旋转或者逆时针旋转。风阀板211的两侧还可以设有止挡筋,当风阀板211切换至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时,设置止挡筋可以起到限位和密封的作用。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空调本体20包括第一风机组件23、第二风机组件24以及压缩机系统27;第一风机组件23与第二风机组件24分别安装在风阀组件21的两侧,压缩机系统27与第二风机组件24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排列设置。
具体的,第一风机组件23为室内侧风机组件,第二风机组件24为室外侧风机组件,本申请的整体式空调器置于室外,室内无需安装风机组件,消除了室内风机运行的噪音。底板12上设有若干安装孔以及限位部,第一风机组件23可通过螺钉固定在底板12上,第二风机组件24与压缩机系统27沿着壳体10的高度方向排列设置,减小了整体式空调器长度方向的尺寸。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空调本体20还包括第一换热器25和第二换热器26;第一换热器25安装在风阀组件21与第一风机组件23之间,第二换热器26安装在风阀组件21与压缩机系统27之间,第一换热器25、第二换热器26以及压缩机系统27连通形成回路。
进一步地,本申请中的整体式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系统27、第一换热器25和第二换热器26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当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第一换热器25用作蒸发器,第二换热器26用作冷凝器。压缩机系统27包括压缩机、膨胀阀、节流部件以及四通阀等结构,膨胀阀将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
具体的,请参阅图9,整体式空调器包括接水盘28,接水盘28周侧设有若干螺纹孔,接水盘28可通过螺钉固定在底板12上,接水盘28上设有第一安装部281以及第二安装部282,第一换热器25通过第一安装部281固定在接水盘28上,第二换热器26通过第二安装部282固定在接水盘28上,风阀组件21位于第一换热器25与第二换热器26之间。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和图8,第一风机组件23包括第一驱动电机231,第二风机组件24包括第二驱动电机241;其中,第一驱动电机231的轴线方向为壳体10的长度方向,第二驱动电机241的轴线方向为壳体10的高度方向。
具体的,第一风机组件23包括第一驱动电机231、第一风轮233以及第一蜗壳232,第一驱动电机231安装在第一蜗壳232上,第一风轮233置于第一蜗壳232内,第一驱动电机231用于驱动第一风轮233转动;第二风机组件24包括第二驱动电机241、第二风轮243以及第二蜗壳242,第二驱动电机241安装在第二蜗壳242上,第二风轮243置于第二蜗壳242内,第二驱动电机241用于驱动第二风轮243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大多整体式空调器的第一风机组件和第二风机组件沿壳体的高度排列设置,空调器整体呈竖式结构,导致空调器的重心较高,不便于室外安装。本申请中通过将第一驱动电机231的轴线方向沿着壳体10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驱动电机241的轴向方线沿着壳体10的高度方向设置,并且压缩机系统27位于第二风机组件24的下方,由此降低了空调器的重心,以便于室外安装。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空调本体20包括过滤组件,过滤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外侧进风口131处。具体的,过滤组件的大小与外侧进风口131大小相适配,过滤组件可以为滤网,主要用于对室外进入的空气进行净化处理,比如过滤颗粒、除尘、除甲醛、除霉菌、除异味等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整体式空调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10)内的空调本体(20);
所述壳体(10)上设有内侧出风口(111)、内侧进风口(112)、外侧进风口(131)以及外侧出风口(141),所述内侧出风口(111)和所述内侧进风口(112)用于与室内空间连通,所述外侧进风口(131)和所述外侧出风口(141)用于与室外空间连通;
所述空调本体(20)包括风道和设置在所述风道内的风阀组件(21),所述风阀组件(21)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其中,当所述风阀组件(21)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内侧进风口(112)与所述内侧出风口(111)连通,所述外侧进风口(131)与所述外侧出风口(141)连通;
当所述风阀组件(21)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内侧进风口(112)与所述外侧出风口(141)连通,所述外侧进风口(131)与所述内侧出风口(11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本体(20)包括进风腔(22),所述进风腔(22)内设有一对第一立柱(221)和一对第二立柱(222);
所述进风腔(22)呈四棱柱状,一对所述第一立柱(221)和一对所述第二立柱(222)分别位于四棱柱的四条棱边,且呈对角线设置;
所述第一位置位于一对所述第一立柱(221)之间,所述第二位置位于一对所述第二立柱(22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腔(22)内设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设置于一对所述第一立柱(221)之间和/或一对所述第二立柱(222)之间;
当所述风阀组件(21)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密封板密封所述风阀组件(21)与相应的一对所述第一立柱(221)之间的间隙;和/或,
当所述风阀组件(21)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密封板密封所述风阀组件(21)与相应的一对所述第二立柱(222)之间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腔(22)内设有两个第一密封板(223)和一个第二密封板(224),两个所述第一密封板(223)分别对应一对所述第一立柱(221)设置,一个所述第二密封板(224)对应一个所述第二立柱(222)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本体(20)包括第一风机组件(23)、第二风机组件(24)以及压缩机系统(27);
所述第一风机组件(23)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24)分别安装在所述风阀组件(21)的两侧,所述压缩机系统(27)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24)沿所述壳体(10)的高度方向排列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本体(20)还包括第一换热器(25)和第二换热器(26);
所述第一换热器(25)安装在所述风阀组件(21)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23)之间,所述第二换热器(26)安装在所述风阀组件(21)与所述压缩机系统(27)之间,所述第一换热器(25)、所述第二换热器(26)以及所述压缩机系统(27)连通形成回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23)包括第一驱动电机(231),所述第二风机组件(24)包括第二驱动电机(241);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31)的轴线方向为所述壳体(10)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41)的轴线方向为所述壳体(10)的高度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阀组件(21)包括风阀板(211)以及与所述风阀板(211)连接的驱动装置(212),所述驱动装置(212)用于驱动所述风阀板(211)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阀组件(21)还包括转轴(213),所述风阀板(211)安装在所述转轴(213)上,所述转轴(213)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212)连接,所述转轴(213)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10)的底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本体(20)包括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外侧进风口(131)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357272.XU CN218495177U (zh) | 2022-09-05 | 2022-09-05 | 整体式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357272.XU CN218495177U (zh) | 2022-09-05 | 2022-09-05 | 整体式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495177U true CN218495177U (zh) | 2023-02-17 |
Family
ID=85191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357272.XU Active CN218495177U (zh) | 2022-09-05 | 2022-09-05 | 整体式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495177U (zh) |
-
2022
- 2022-09-05 CN CN202222357272.XU patent/CN21849517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306646B (zh) | 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 | |
CN212805855U (zh) | 一种进出风口能够互换的机柜空调 | |
CN218495177U (zh) | 整体式空调器 | |
CN1922451B (zh) | 调湿装置 | |
CN212869972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0638182U (zh) | 一种空调系统 | |
JP2003240275A (ja) | 空気調和機用室外機 | |
CN101761989A (zh) | 低噪音型超薄顶置式变频方舱空调 | |
CN111520819A (zh) | 新风空调 | |
CN219713541U (zh) | 打水轮及移动式空调器 | |
US20200378632A1 (en) | Precision air conditioner with an indirect evaporative unit | |
CN101813337B (zh) | 一种空调器的室外机 | |
CN217441801U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
RU2776399C1 (ru) | Внутренний блок кондиционера воздуха с компонентом для свежего воздуха | |
CN219367822U (zh) | 打水轮及移动式空调器 | |
CN215570846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柜机 | |
CN215570845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柜机 | |
CN218154535U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210688590U (zh) | 一种新风机 | |
CN213983795U (zh) | 一种具有分体式除湿装置的风机机组 | |
JP2019086003A (ja) | シロッコファン、及び空気搬送装置 | |
CN220817954U (zh) | 空气处理系统 | |
CN214501465U (zh) | 一种具有分体式除湿装置的风机机组 | |
CN100455943C (zh) | 一体型空调器 | |
CN216522033U (zh) | 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