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95112U - 一种小型新风引入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型新风引入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95112U
CN218495112U CN202222812016.5U CN202222812016U CN218495112U CN 218495112 U CN218495112 U CN 218495112U CN 202222812016 U CN202222812016 U CN 202222812016U CN 218495112 U CN218495112 U CN 2184951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small
indoor unit
shell
new tr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1201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玉超
冯月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1201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951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951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951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型新风引入装置及空调室内机,小型新风引入装置包括新风壳体,新风壳体上设有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新风入口用于实现新风气流的吸入,新风出口用于实现新风气流的排出;新风壳体内设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用于对新风气流进行过滤;新风壳体内设有电机风扇,电机风扇用于对新风气流的吸入和排出提供动力。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新风引入装置结构小巧紧凑、体积小,占据空间小,可以将外界的新风气流引入、过滤并排出。小型新风引入装置可以方便的安装在空调室内机上、与空调室内机配合使用,使得空调室内局具备新风功能,利用小型新风引入装置将室外新风引入到空调室内机内,然后使新风气流在风机作用下吹向室内。

Description

一种小型新风引入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室内机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小型新风引入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新风机是一种有效的空气净化设备,能够使室内空气产生循环,一方面把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室外,另一方面把室外新鲜的空气经过杀菌、过滤等措施后,再输入到室内,让房间里每时每刻都是新鲜干净的空气,新风机运用新风对流技术,通过自主送风和引风,使室内空气实现对流,从而最大程度化地进行室内空气置换。
一些现有的空调具有新风功能,即,利用新风机将室外新风引入空调室内机,然后使新风气流在空调室内机的风机作用下吹向室内,使室内空气保持清新舒适,提升用户的舒适体验。
目前,新风机普遍存在体积大、占用空间大、结构复杂的缺点;并且,现有的新风机需要单独的送风系统,导致新风机无法和空调室内机很好的联动和配合使用。
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小巧、占用空间小,能够与空调室内机联动的新风装置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新风引入装置及空调室内机,以解决现有的新风机普遍存在体积大、占用空间大、结构复杂的缺点,且现有的新风机无法和空调室内机配合使用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型新风引入装置,包括:新风壳体,所述新风壳体上设有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所述新风入口上连接有新风入管;所述新风入口和所述新风入管用于实现新风气流的吸入,所述新风出口用于实现新风气流的排出;所述新风壳体内还设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用于对新风气流进行过滤;所述新风壳体内还设有电机风扇,所述电机风扇用于对新风气流的吸入和排出提供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入口和所述新风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新风壳体的相对应的两个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入口上向着所述新风壳体的外侧延伸设置有连接环,所述新风入口和所述连接环的形状相适配;所述新风入管密封连接在所述连接环上,且所述新风入管向着所述新风壳体的外侧延伸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入管的两端开口,且所述新风入管由所述新风入管的中间向着所述新风入管的两端开口逐渐扩张延伸设置,所述新风入管的直径由所述新风入管的中间向着所述新风入管的两端开口逐渐变大,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装置靠近所述新风入口设置,所述新风壳体内设有用于对所述过滤装置进行限位的限位槽;所述新风壳体的底壁上垂直设有两个相间隔的限位槽板,两个所述限位槽板的间隙形成所述限位槽。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机风扇靠近所述新风出口设置,所述新风壳体内设有用于对所述电机风扇进行限位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垂直设置在所述新风壳体的底壁上,且所述限位板与所述限位槽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壳体,还包括所述的小型新风引入装置,所述小型新风引入装置安装在所述室内机壳体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机壳体的侧壁上设有回风口,所述新风出口与所述回风口相对应,且所述新风出口与所述回风口的形状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出口所在的新风壳体的壳壁设有凸出的连接边,所述连接边与所述新风壳体的侧壁相垂直;所述连接边贴合连接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壳壁外侧,且所述连接边围绕所述回风口的边缘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机壳体内设有换热装置和叶轮风扇,所述换热装置用于对新风气流进行换热,所述叶轮风扇用于将所述新风出口排出的新风气流吸入至所述换热装置内、并用于将换热之后的新风气流排出所述室内机壳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新风引入装置结构小巧紧凑、体积小,占据空间小,可以将外界的新风气流引入、过滤并排出。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新风引入装置结构小巧紧凑、体积小,占据空间小,可以方便的安装在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上、与空调室内机配合使用,使得空调室内局具备新风功能,利用小型新风引入装置将室外新风引入到空调室内机内,然后使新风气流在空调室内机的风机作用下吹向室内,使室内空气保持清新舒适,提升用户的舒适体验。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新风引入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新风引入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新风引入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新风引入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新风引入装置的新风壳体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新风引入装置的新风入管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空调器]
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制热循环。制冷制热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对室内空间进行制冷或制热。
低温低压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形成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执行制热模式;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执行制冷模式。
其中,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转换作为冷凝器或蒸发器的方式,一般采用四通阀,具体参考常规空调器的设置,在此不做赘述。
空调器的制冷工作原理是:压缩机工作使室内换热器(在室内单元中,此时为蒸发器)内处于超低压状态,室内换热器内的液态冷媒迅速蒸发吸收热量,室内风机吹出的风经过室内换热器盘管降温后变为冷风吹到室内,蒸发汽化后的冷媒经压缩机加压后,在室外换热器(在室外单元中,此时为冷凝器)中的高压环境下凝结为液态,释放出热量,通过室外风机,将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如此循环就达到了制冷效果。
空调器的制热工作原理是:气态冷媒被压缩机加压,成为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室内换热器(此时为冷凝器),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同时将室内空气加热,从而达到提高室内温度的目的。液体冷媒经节流装置减压,进入室外换热器(此时为蒸发器),蒸发气化吸热,成为气体,同时吸取室外空气的热量(室外空气变得更冷),成为气态冷媒,再次进入压缩机开始下一个循环。
小型新风引入装置]
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型新风引入装置,小型新风引入装置包括:新风壳体10,新风壳体10上设有新风入口11和新风出口12,新风入口11上连接有新风入管13;新风入口11和新风入管13用于实现新风气流的吸入,新风出口12用于实现新风气流的排出;新风壳体10内还设有过滤装置14,过滤装置14用于对新风气流进行过滤;新风壳体10内还设有电机风扇15,电机风扇15用于对新风气流的吸入和排出提供动力。
本实施例的小型新风引入装置结构小巧紧凑、体积小,占据空间小,可以将外界的新风气流引入、过滤并排出。本实施例的小型新风引入装置结构小巧紧凑、体积小,占据空间小,可以方便的安装在空调室内机上、与空调室内机配合使用。
本实施例中,新风壳体10为长方体状,可以便于在新风壳体10的相对应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新风入口11和新风出口12,可以便于实现过滤装置14和电机风扇15在新风壳体10的安装,还可以便于实现小型新风引入装置结构小巧、体积小的设计,还可以便于实现小型新型引入装置在空调室内机上的安装。在其他优选的实施例中,新风壳体10可以为圆柱体状,或者其他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本实施例中,新风入口11和新风出口12分别设置在新风壳体10的相对应的两个侧壁上,新风入口11和新风出口12相对应设置,从而可以便于新风气流的吸入和排出,保证新风气流快速地从新风入口11流向新风出口12。
本实施例中,新风入口11为设置在新风壳体10的一个侧壁上的圆形开口,可以便于新风气流的流动,使得新风气流在流入的过程中更加顺畅平缓,降低新风气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气流振动和气流摩擦噪音。
本实施例中,新风入口11上向着新风壳体10的外侧延伸固定设有连接环18,新风入管13密封连接在连接环18上,可以防止新风气流在流动的过程中外泄,从而可以降低新风气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气流振动和气流摩擦噪音。新风入管13密封连接在连接环18上的密封连接方式在本技术领域通用的密封连接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新风入管13由中间向着两端开口逐渐扩张延伸设置,呈现喇叭开口状。新风入管13自身的直径是由中间向着新风入管13的两端开口逐渐变大的,新风气流依次流经新风入管13的整个过程中,新风入管13自身可以对新风气流进行减速降噪,以降低新风气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气流振动和气流摩擦噪音。
新风入管13的一端开口与连接环18密封连接,新风入管13的另一端开口外沿为倒圆角结构131,可以起到降噪作用,可以使得新风入管13另一端开口的结构线条圆滑流畅;当新风气流流经新风入管13另一端开口时,设置在新风入管13另一端开口的倒圆角结构可以降低新风气流的折弯速度,不会使气流在新风入管13另一端开口处产生急速的气流摩擦声,从而可以对气流起到降噪的作用,以降低气流噪声。
过滤装置14靠近新风入口11设置,可以对进入到新风壳体10内的新风气流中的灰尘杂质进行过滤杀菌,提高新风气流的清洁度,保证输入到室内的新风气流是新鲜干净的,让房间里每时每刻都是新鲜干净的空气,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新风壳体10的底壁上设有用于对过滤装置14进行限位的限位槽16,限位槽16可以使得过滤装置14稳固有效的站立在新风壳体10内,可以便于实现过滤装置14的安装和拆卸,进而便于实现过滤装置14的定期清洗和更换。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新风壳体10的底壁上可以垂直设有两个相间隔、平行的限位槽板,两个限位槽板之间的间隙形成限位槽16;过滤装置14可以为长方体状,过滤装置14的底部卡合在限位槽16内,以实现对过滤装置14的卡合限位。
电机风扇15靠近新风出口12设置,新风壳体10内设有用于对电机风扇15进行限位的限位板17,限位板17与限位槽16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电机风扇15 被限定在限位槽16和限位板17之间的空间内,可以使得电机风扇15稳固有效的安装在新风壳体10内,且可以便于实现电机风扇15的安装和拆卸。
空调室内机]
如图7-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壳体20,还包括小型新风引入装置,小型新风引入装置安装在室内机壳体20的外侧。
小型新风引入装置包括:新风壳体10,新风壳体10上设有新风入口11和新风出口12,新风入口11上连接有新风入管13;新风入口11和新风入管13用于实现新风气流的吸入,新风出口12用于实现新风气流的排出;新风壳体10内还设有过滤装置14,过滤装置14用于对新风气流进行过滤;新风壳体10内还设有电机风扇15,电机风扇15用于对新风气流的吸入和排出提供动力。
本实施例的小型新风引入装置结构小巧紧凑、体积小,占据空间小,可以将外界的新风气流引入、过滤并排出。本实施例的小型新风引入装置结构小巧紧凑、体积小,占据空间小,可以方便的安装在空调室内机上、与空调室内机配合使用。
本实施例中,新风壳体10为长方体状,可以便于在新风壳体10的侧壁上开设新风入口11和新风出口12,可以便于实现过滤装置14和电机风扇15在新风壳体10的安装,还可以便于实现小型新风引入装置结构小巧、体积小的设计,还可以便于实现小型新型引入装置在空调室内机上的安装。在其他优选的实施例中,新风壳体10可以为圆柱体状,或者其他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本实施例中,新风入口11和新风出口12分别设置在新风壳体10的相对应的两个侧壁上,新风入口11和新风出口12相对应设置,从而可以便于新风气流的吸入和排出,保证新风气流快速地从新风入口11流向新风出口12。
本实施例中,新风入口11为设置在新风壳体10的一个侧壁上的圆形开口,可以便于新风气流的流动,使得新风气流在流入的过程中更加顺畅平缓,降低新风气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气流振动和气流摩擦噪音。
本实施例中,新风入口11上向着新风壳体10的外侧延伸固定设有连接环18,新风入管13密封连接在连接环18上,可以防止新风气流在流动的过程中外泄,从而可以降低新风气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气流振动和气流摩擦噪音。新风入管13密封连接在连接环18上的密封连接方式在本技术领域通用的密封连接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新风入管13由中间向着两端开口逐渐扩张延伸设置,呈现喇叭开口状。新风入管13自身的直径是由中间向着新风入管13的两端开口逐渐变大的,新风气流依次流经新风入管13的整个过程中,新风入管13自身可以对新风气流进行减速降噪,以降低新风气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气流振动和气流摩擦噪音。
新风入管13的一端开口与连接环18密封连接,新风入管13的另一端开口外沿为倒圆角结构131,可以起到降噪作用,可以使得新风入管13另一端开口的结构线条圆滑流畅;当新风气流流经新风入管13另一端开口时,设置在新风入管13另一端开口的倒圆角结构可以降低新风气流的折弯速度,不会使气流在新风入管13另一端开口处产生急速的气流摩擦声,从而可以对气流起到降噪的作用,以降低气流噪声。
过滤装置14靠近新风入口11设置,可以对进入到新风壳体10内的新风气流中的灰尘杂质进行过滤杀菌,提高新风气流的清洁度,保证输入到室内的新风气流是新鲜干净的,让房间里每时每刻都是新鲜干净的空气,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新风壳体10的底壁上设有用于对过滤装置14进行限位的限位槽16,限位槽16可以使得过滤装置14稳固有效的站立在新风壳体10内,可以便于实现过滤装置14的安装和拆卸,进而便于实现过滤装置14的定期清洗和更换。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新风壳体10的底壁上可以垂直设有两个相间隔、平行的限位槽板,两个限位槽板之间的间隙形成限位槽16;过滤装置14可以为长方体状,过滤装置14的底部卡合在限位槽16内,以实现对过滤装置14的卡合限位。
电机风扇15靠近新风出口12设置,新风壳体10内设有用于对电机风扇15进行限位的限位板17,限位板17与限位槽16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电机风扇15 被限定在限位槽16和限位板17之间的空间内,可以使得电机风扇15稳固有效的安装在新风壳体10内,且可以便于实现电机风扇15的安装和拆卸。
本实施例的小型新风引入装置结构小巧紧凑、体积小,占据空间小,可以将外界的新风气流引入、过滤并排出。本实施例的小型新风引入装置结构小巧紧凑、体积小,占据空间小,可以方便的安装在空调室内机上、与空调室内机配合使用,使得空调室内局具备新风功能,利用小型新风引入装置将室外新风引入到空调室内机内,然后使新风气流在空调室内机的风机作用下吹向室内,使室内空气保持清新舒适,提升用户的舒适体验。
室内机壳体20的侧壁上设有回风口21,小型新风引入装置安装在回风口21上,新风出口12与回风口21相对应,以便于新风出口12排出的新风气流直接通过回风口21流入室内机壳体20内,减少新风气流的流动路径,便于减少管路铺设长度,简化管路设计。
新风出口13与回风口21的形状相适配,本实施例中,新风出口13与回风口21均为矩形开口,在保证新风气流流通的基础上,可以便于实现小型新风引入装置在室内机壳体20上的安装。在其他优选的实施例中,新风出口13与回风口21还可以为圆形开口或者其他形状的开口,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具体的,新风出口12的边缘固定设有凸出的连接边19,连接边19贴合连接在空调室内机20的壳壁外侧,且连接边围绕回风口21的边缘设置。连接边19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空调室内机20的壳壁外侧,或者通过本领域通用的其他连接方式固定在空调室内机20的壳壁外侧,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室内机壳体20内设有换热装置22和叶轮风扇23,换热装置22用于对新风气流进行换热,叶轮风扇23用于将新风出口12排出的新风气流吸入至换热装置22内、并用于将换热之后的新风气流排出室内机壳体20。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小型新风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型新风引入装置包括:
新风壳体,所述新风壳体上设有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所述新风入口上连接有新风入管;
所述新风入口和所述新风入管用于实现新风气流的吸入,所述新风出口用于实现新风气流的排出;
所述新风壳体内还设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用于对新风气流进行过滤;
所述新风壳体内还设有电机风扇,所述电机风扇用于对新风气流的吸入和排出提供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新风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风入口和所述新风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新风壳体的相对应的两个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新风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风入口上向着所述新风壳体的外侧延伸设置有连接环,所述新风入口和所述连接环的形状相适配;
所述新风入管密封连接在所述连接环上,且所述新风入管向着所述新风壳体的外侧延伸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型新风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风入管的两端开口,且所述新风入管由所述新风入管的中间向着所述新风入管的两端开口逐渐扩张延伸设置,所述新风入管的直径由所述新风入管的中间向着所述新风入管的两端开口逐渐变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新风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装置靠近所述新风入口设置,所述新风壳体内设有用于对所述过滤装置进行限位的限位槽;
所述新风壳体的底壁上垂直设有两个相间隔的限位槽板,两个所述限位槽板的间隙形成所述限位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型新风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风扇靠近所述新风出口设置,所述新风壳体内设有用于对所述电机风扇进行限位的限位板;
所述限位板垂直设置在所述新风壳体的底壁上,且所述限位板与所述限位槽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7.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小型新风引入装置,所述小型新风引入装置安装在所述室内机壳体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壳体的侧壁上设有回风口,所述新风出口与所述回风口相对应,且所述新风出口与所述回风口的形状相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风出口所在的新风壳体的壳壁设有凸出的连接边,所述连接边与所述新风壳体的侧壁相垂直;
所述连接边贴合连接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壳壁外侧,且所述连接边围绕所述回风口的边缘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壳体内设有换热装置和叶轮风扇,所述换热装置用于对新风气流进行换热,所述叶轮风扇用于将所述新风出口排出的新风气流吸入至所述换热装置内、并用于将换热之后的新风气流排出所述室内机壳体。
CN202222812016.5U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小型新风引入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84951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12016.5U CN218495112U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小型新风引入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12016.5U CN218495112U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小型新风引入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95112U true CN218495112U (zh) 2023-02-17

Family

ID=85197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12016.5U Active CN218495112U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小型新风引入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951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395606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2618786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3300238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8495112U (zh) 一种小型新风引入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21330023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286996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2901780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1903076U (zh) 一种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2869972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1903078U (zh) 一种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903075U (zh) 一种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2901767U (zh) 一种使用板式换热器制冷的移动空调
CN215570846U (zh) 一种空调室内柜机
CN21576544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87000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3395570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286996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570845U (zh) 一种空调室内柜机
CN212673380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2673381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4949438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5490039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567549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61871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522033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