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92504U - 一种新型管桩桩芯淤泥清理工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管桩桩芯淤泥清理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92504U
CN218492504U CN202222199760.2U CN202222199760U CN218492504U CN 218492504 U CN218492504 U CN 218492504U CN 202222199760 U CN202222199760 U CN 202222199760U CN 218492504 U CN218492504 U CN 2184925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tubular pile
fan
core
slu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9976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流铝
罗浩
赵新意
杨成德
周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9976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925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925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92504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淤泥清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管桩桩芯淤泥清理工具,包括顶端敞口的外壳,其内部横向连接有固定板,外壳的敞口处对称设置有两块踩踏板,两块踩踏板均滑动地设置在外壳的内侧,外壳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管桩桩芯的横截面面积;掘泥机构,其通过轴承纵向转动连接在外壳中部,掘泥机构的长度与桩芯的深度相适配,掘泥机构用于收集淤泥;驱动组件,其共有两组,两组驱动组件对称地设置在外壳内,两驱动机构用于与两踩踏板配合驱动掘泥机构旋转。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需要通过用手转动横杆来掘泥而导致工人劳作强度过大的问题,适用于淤泥清理。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管桩桩芯淤泥清理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淤泥清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管桩桩芯淤泥清理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许多地下室的桩基均为管桩,地下室采用管桩易造成桩芯内进入淤泥,在施工过程中需将淤泥清理干净,然后下钢筋笼,然后浇筑混凝土。一般采用在钢筋上焊接一个铁勺来掏桩芯内淤泥进行桩芯淤泥清理,这种施工工艺不但造价高而且效率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4199289U)公开了一种管桩桩芯淤泥清理工具,包括立杆及固定于立杆下端的圆形挖掘装置,立杆插设于管桩桩芯内,圆形挖掘装置包括多片同圆心的扇形桨片,扇形桨片于圆心处相互连接,且圆心固定于立杆的下端,扇形桨片分别向下倾斜,扇形桨片的下端插设于管桩桩芯底部的淤泥内,并通过旋转圆形挖掘装置使扇形桨片掘入管桩桩芯底部的淤泥内,从而使淤泥置于扇形桨片的上表面,并随扇形桨片移出管桩桩芯。
上述技术方案虽然通过将扇形桨片倾斜设置,使得扇形桨片掘入管桩桩芯底部的淤泥内时,得以利用扇形桨片的扇形面将淤泥移出管桩桩芯,操作较为简便。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把扇形桨片掘入管桩桩芯底部的淤泥内部以后,需要工人用手去转动操作横杆,从而使淤泥置于扇形桨片的上表面,并随扇形桨片移出管桩桩芯,当管桩桩芯底部的淤泥较多时,工人需要重复上述操作至少三次甚至更多,这无疑会极大提升工人的劳作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管桩桩芯淤泥清理工具,解决了现有技术需要通过用手转动横杆来掘泥而导致工人劳作强度过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管桩桩芯淤泥清理工具,包括顶端敞口的外壳,其内部横向连接有固定板,外壳的敞口处对称设置有两块踩踏板,两块踩踏板均滑动地设置在外壳的内侧,外壳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管桩桩芯的横截面面积;掘泥机构,其通过轴承纵向转动连接在外壳中部,掘泥机构的长度与桩芯的深度相适配,掘泥机构用于收集淤泥;驱动组件,其共有两组,两组驱动组件对称地设置在外壳内,两驱动组件用于与两踩踏板配合驱动掘泥机构旋转。
该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首先,将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管桩桩芯淤泥清理工具顺着管桩桩芯向下放置,直至掘泥机构的底端伸入桩芯底部的淤泥当中,外壳搁置在管桩顶端,随后通过不断踩踏踩踏板,踩踏板通过驱动组件带动掘泥机构旋转并将桩芯底部的淤泥收集于内,待桩芯底部淤泥基本被清理干净以后,将本实用新型从管桩中抽出并清理出掘泥机构中收集的淤泥即可,如若桩芯底部的淤泥较多,则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将淤泥清理干净为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管桩桩芯淤泥清理工具通过设置踩踏板来带动驱动组件,进而使得驱动组件带动掘泥机构转动,掘泥机构在转动的过程中将桩芯底部的淤泥收集于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徒手转动掘泥的方式改为了踩踏掘泥,为工人们节省了大量力气,极大程度地降低了他们的劳作强度。
进一步的,每组所述驱动组件均包括固定设置在固定板底部的固定块、通过轴承转动穿设在固定块中部的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轴一端的第一锥齿轮和固定套设在第一转轴另一端的转盘,转盘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与转盘的转动连接部位于转盘的竖直中线一侧,踩踏板底部开设有凹槽,连接杆的自由端穿过固定板且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凹槽内,踩踏板到固定板之间的距离大于转盘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掘泥机构包括立杆和固定连接在立杆底端的多片同圆心的扇形桨片,多片扇形桨片于圆心处相互连接,且所述圆心设于立杆的下端,所有扇形桨片均向下倾斜设置,立杆通过轴承与外壳转动连接,立杆上固定套设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两个驱动组件的第一锥齿轮均啮合连接,立杆的长度与桩芯深度相适配,扇形桨片的大小与桩芯横截面积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立杆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操作横杆。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横杆上设置有海绵垫。
进一步的,所述扇形桨片共有两片,两片扇形桨叶均以10-15°角向下倾斜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视图;
图3为图2中B方向的视图;
图4为图2中C方向的视图;
图中:1、扇形桨片;2、第二锥齿轮;3、立杆;4、外壳;5、固定块;6、踩踏板;7、操作横杆;8、固定板;9、管桩;10、桩芯;11、淤泥;12、连接杆;13、第一转轴;14、转盘;15、第一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新型管桩桩芯淤泥清理工具,包括顶端敞口的外壳4,其内部横向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外壳4的敞口处对称设置有两块踩踏板6,两块踩踏板6均滑动地设置在外壳4的内侧,外壳4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管桩桩芯10的横截面面积;掘泥机构,其通过轴承纵向转动连接在外壳4中部,掘泥机构的长度与桩芯10的深度相适配,掘泥机构用于收集淤泥;驱动组件,其共有两组,两组驱动组件对称地设置在外壳内,两驱动组件用于与两踩踏板6配合驱动掘泥机构旋转。
具体工作流程是:首先,将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管桩桩芯淤泥清理工具顺着桩芯10向下放置,直至掘泥机构的底端伸入桩芯10底部的淤泥11当中,外壳4搁置在管桩9的顶端,随后不断地踩踏踩踏板6,踩踏板6通过驱动组件带动掘泥机构旋转并将桩芯10底部的淤泥11收集起来,然后将本实用新型从管桩9中抽出并清理出掘泥机构上收集的淤泥即可,如若桩芯10底部的淤泥11较多,则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将淤泥11清理干净为止。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踩踏板6来带动驱动组件,进而使得驱动组件带动掘泥机构转动,掘泥机构在转动的过程中将桩芯10底部的淤泥11收集于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徒手转动掘泥的方式改为了踩踏掘泥,为工人们节省了大量力气,极大程度地降低了他们的劳作强度。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一种新型管桩桩芯淤泥清理工具,其中每组所述驱动组件均包括固定设置在固定板8底部的固定块5、通过轴承转动穿设在固定块5中部的第一转轴13、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轴13一端的第一锥齿轮15和固定套设在第一转轴13另一端的转盘14,转盘14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与转盘14的转动连接部位于转盘14的竖直中线一侧,踩踏板6底部开设有凹槽,连接杆12的自由端穿过固定板8且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凹槽内,踩踏板6到固定板8之间的距离大于转盘14的直径。
具体是使得两组驱动组件中的连接杆12关于两根第一转轴13的连线中点呈中心对称设置,那么当踩下图2中右侧的踩踏板6时,右侧的连接杆12带动右侧的转盘14及第一锥齿轮15转动,由于两侧的第一锥齿轮15均与第二锥齿轮2啮合,所以左侧的第一锥齿轮15也随之转动,且两个第一锥齿轮15转向相同,又因为两根连接杆12是关于两根第一转轴13的连线中点呈中心对称设置的,所以左侧的连接杆12带动左侧的踩踏板6向上滑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连接杆12与转盘14的转动连接部是设置于转盘14的竖直平分线一侧而不是位于其上的,所以将连接杆12作为主动件时,连接杆12可以利用运动时的惯性通过两个死点。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一种新型管桩桩芯淤泥清理工具,其中所述掘泥机构包括立杆3和固定连接在立杆3底端的多片同圆心的扇形桨片1,多片扇形桨片1于圆心处相互固定连接,且所述圆心设于立杆3的下端,所有扇形桨片1均向下倾斜设置,立杆3通过轴承与外壳4转动连接,立杆3上固定套设有第二锥齿轮2,第二锥齿轮2与两个驱动组件的第一锥齿轮15均啮合连接,立杆3的长度与桩芯10深度相适配,扇形桨片1的大小与桩芯10横截面积相适配。
本方案是通过于立杆3上固定套设第二锥齿轮2,,并使得第二锥齿轮2与第一锥齿轮15啮合连接,当第一锥齿轮15旋转时带动第二锥齿轮2旋转,进而带动立杆3旋转,此时立杆3底部设置的多片同圆心设置的扇形桨片1跟随旋转,从而使得淤泥置于扇形桨片1的上表面,最后随着扇形桨片1移出桩芯10。
实际使用过程中,要在清理淤泥11工作前测量出桩芯10的深度,并使得立杆3的长度长于桩芯10深度约1.5米,为了方便使用,还可以在立杆3的顶端转动连接操作横杆7,那么在使用过程中,工人们便可以握住操作横杆7的两端,然后踩踏踩踏板6,同时也方便完成清理后立杆3的抽出;在清理淤泥11工作前还要通过测量管桩9的横截面面积,使得扇形桨片1的大小与管桩9的横截面面积相适配;为了更好的清理淤泥,可设置扇形桨片1为两片,且使得两片扇形桨片1均以10-15°角向下倾斜设置,有效防止向上抽出立杆3时,淤泥11掉落回桩芯10。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6)

1.一种新型管桩桩芯淤泥清理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端敞口的外壳(4),其内部横向连接有固定板(8),外壳(4)的敞口处对称设置有两块踩踏板(6),两块踩踏板(6)均滑动地设置在外壳(4)的内侧,外壳(4)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管桩桩芯(10)的横截面面积;
掘泥机构,其通过轴承纵向转动连接在外壳(4)中部,掘泥机构的长度与桩芯(10)的深度相适配,掘泥机构用于收集淤泥;
驱动组件,其共有两组,两组驱动组件对称地设置在外壳内,两驱动组件用于与两踩踏板(6)配合驱动掘泥机构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管桩桩芯淤泥清理工具,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驱动组件均包括固定设置在固定板(8)底部的固定块(5)、通过轴承转动穿设在固定块(5)中部的第一转轴(13)、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轴(13)一端的第一锥齿轮(15)和固定套设在第一转轴(13)另一端的转盘(14),转盘(14)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与转盘(14)的转动连接部位于转盘(14)的竖直中线一侧,踩踏板(6)底部开设有凹槽,连接杆(12)的自由端穿过固定板(8)且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凹槽内,踩踏板(6)到固定板(8)之间的距离大于转盘(14)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管桩桩芯淤泥清理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掘泥机构包括立杆(3)和固定连接在立杆(3)底端的多片同圆心的扇形桨片(1),多片扇形桨片(1)于圆心处相互连接,且所述圆心设于立杆(3)的下端,所有扇形桨片(1)均向下倾斜设置,立杆(3)通过轴承与外壳(4)转动连接,立杆(3)上固定套设有第二锥齿轮(2),第二锥齿轮(2)与两个驱动组件的第一锥齿轮(15)均啮合连接,立杆(3)的长度与桩芯(10)深度相适配,扇形桨片(1)的大小与桩芯(10)横截面积相适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管桩桩芯淤泥清理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3)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操作横杆(7)。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管桩桩芯淤泥清理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横杆(7)上设置有海绵垫。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管桩桩芯淤泥清理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桨片(1)共有两片,两片扇形桨片(1)向下倾斜的角度均为10-15°。
CN202222199760.2U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新型管桩桩芯淤泥清理工具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84925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99760.2U CN218492504U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新型管桩桩芯淤泥清理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99760.2U CN218492504U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新型管桩桩芯淤泥清理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92504U true CN218492504U (zh) 2023-02-17

Family

ID=85187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99760.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8492504U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新型管桩桩芯淤泥清理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925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21771A (zh) 一种黑臭河涌治理设备及方法
CN108018906A (zh) 一种水利灌溉用灌溉沟渠淤泥清理设备
CN218492504U (zh) 一种新型管桩桩芯淤泥清理工具
CN111720053A (zh) 一种地面挖槽装置
CN212180326U (zh) 一种公路工程检测土样采集装置
CN214497466U (zh) 一种便于操作的建筑工地用压实装置
CN113047268B (zh) 一种稳定系数高且具有防沉降功能的混凝土管桩
CN112343502B (zh) 一种方形钻孔灌注桩基用方桩钻头
CN113187005B (zh) 用于建筑工地的电线警示桩埋伏加固装置
CN214272364U (zh) 地面沟槽的高效清理装置
CN214883986U (zh) 一种埋伏桩刨土压实装置
CN217580162U (zh) 一种建筑工程混凝土管桩掏桩装置
CN213296477U (zh) 一种水利工程清淤装置
CN114809158B (zh) 多功能水利施工清淤疏通装置
CN215965050U (zh) 一种公路工程路基路面施工用洗石除泥装置
CN218550623U (zh) 一种多适应性河堤植被修复种植装置
CN113944204B (zh) 一种农田排涝用水渠及其清淤装置
CN218116100U (zh) 一种路基路面检测点定位装置
CN211715038U (zh) 一种cfg桩的钻杆重锤锤击钻进装置
CN213476982U (zh) 一种稳定型建筑垃圾挖运装置
CN212896548U (zh) 一种地质环境治理用填坑装置
CN217324921U (zh) 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路面修补装置
CN217169163U (zh) 一种移动式群孔钻孔设备
CN216559809U (zh) 一种用于土壤环境评价的采集装置
CN210533750U (zh) 一种旋转式取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2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71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2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71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