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74624U - 一种大隐静脉抽剥术后压迫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隐静脉抽剥术后压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74624U
CN218474624U CN202221315399.9U CN202221315399U CN218474624U CN 218474624 U CN218474624 U CN 218474624U CN 202221315399 U CN202221315399 U CN 202221315399U CN 218474624 U CN218474624 U CN 2184746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 cover
outer layer
layer cloth
accommodating space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1539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亲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Kangmao Medical Devi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Kangmao Medical Devi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Kangmao Medical Devi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Kangmao Medical Devi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1539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746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746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746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隐静脉抽剥术后压迫装置,属于医疗配件技术领域。其包括:外层布套,其内部具有容纳空间,外层布套的两侧形成贴合面;支撑件,其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并使得外层布套的端面向外凸出形成压迫面,当外层布套覆盖在手术区域上时,压迫面对皮下隧道产生偏心压迫;固定装置,其设置在外层布套的两侧,通过固定装置将外层布套固定于患者大腿。通过半圆柱体结构设计的支撑件形成的压迫面对皮下隧道起到偏心压迫效果,能有效地贴合皮下隧道并且不易移位,并且不需要较强的压力即可达到有效的压迫效果,从而减少术后患者皮下积血积液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术后舒适感及手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大隐静脉抽剥术后压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隐静脉抽剥术后压迫装置。
背景技术
大隐静脉曲张是周围血管的常见病,引起静脉曲张的重要病因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先天性静脉壁薄弱以及静脉内压升高, 前两种原因与遗传因素有关,后一种多由于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等。大隐静脉曲张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张,并伴有下肢的沉重、乏力感。有的还会出现皮肤色素沉着、皮炎、湿疹,甚至可见到皮下脂质硬化和溃疡。据国外相关文献报道:大隐静脉曲张患病率高达25%,而国内文献报道:成年男、女患病率分别为10%-15%、20%-25%。虽然大隐静脉极少危及到生命,但是它迁延难愈,而且极大的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大隐静脉剥脱术是治疗该疾病的经典术式,在全国大多数医院仍以该手术方式为主,但是抽剥术后会残留一皮下隧道,且部分大隐静脉属支被拉断,导致皮下积血积液,所以术后压迫至关重要,传统的压迫方式是将纱布沿血管走形垫于皮肤进行压迫,但是抽剥后的皮下隧道宽度一般在1cm左右,而纱布一般较宽,无法达到有效偏心压迫效果,且容易上下左右滑动,无法准确压迫于皮下隧道处,导致术后皮下血肿等并发症发生,进而引起患者术后疼痛、淤斑等不适,延长了住院时间并增加了住院费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对术后的皮下隧道起到有效压迫的大隐静脉抽剥术后压迫装置。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大隐静脉抽剥术后压迫装置,
包括:
外层布套,其内部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外层布套的两侧形成贴合面;
支撑件,其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并使得所述外层布套的端面向外凸出形成压迫面,当所述外层布套覆盖在手术区域上时,所述压迫面对皮下隧道产生偏心压迫;
固定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外层布套的两侧,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将所述外层布套固定于患者大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纳空间设置在所述外层布套内部的中心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件设置为半圆柱体状的硅胶件,当所述支撑件放入所述容纳空间内后,所述贴合面分别位于所述支撑件的两侧并向外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装置可设置为自粘型弹性束带或扣接型连接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迫面与所述贴合面之间通过弧面过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纳空间包括上层容纳空间以及下层充气空间,所述上层容纳空间与所述下层充气空间之间通过布料相分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层容纳空间用于放置所述支撑件,所述外层布套上还设有充气口,所述充气口与所述下层充气空间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贴合面由上下两层布料贴合而成,且所述贴合面靠近所述下层充气空间的一侧留有空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为一种专用于大隐静脉抽剥术后的压迫装置,通过半圆柱体结构设计的支撑件形成的压迫面对皮下隧道起到偏心压迫效果,一方面使其能有效地贴合皮下隧道并且不易移位,并且不需要较强的压力即可达到有效的压迫效果,从而减少术后患者皮下积血积液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术后舒适感及手术效果,另一方面整个压迫装置操作简单并且容易固定,更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术后压迫工作的进行。
2、自粘型弹性束带便于固定,并且适合不同周径的大腿,提高整个压迫装置的适配性,同时采用棉布材质制成的贴合面不仅透气性佳,还可更有效地与皮肤贴合。
3、在实施例二中通过充气层的设置,当部分患者的皮下隧道需要较大压力进行压迫时,可对下层充气空间进行适当充气,使得压迫面更进一步地向外凸出,由此实现对皮下隧道进行加压偏心压迫,以此满足术后恢复治疗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大隐静脉抽剥术后压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大隐静脉抽剥术后压迫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大隐静脉抽剥术后压迫装置的剖视图。
图中,100、外层布套;110、容纳空间;120、贴合面;130、支撑件;131、压迫面;140、固定装置;150、上层容纳空间;160、下层充气空间;170、充气口;180、空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法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隐静脉抽剥术后压迫装置,包括:
外层布套100,其内部具有容纳空间110,外层布套100的两侧形成贴合面120。
支撑件130,其设置在容纳空间110内并使得外层布套100 的端面向外凸出形成压迫面131,具体的,当外层布套100覆盖在手术区域上后,外层布套100两侧的贴合面120与大腿皮肤相贴合,此时,支撑件130形成的压迫面131即可对皮下隧道产生偏心压迫,同时也能更有效地贴合皮下隧道并且不易移位,而这种偏心压迫无需过大的压力即可达到有效的压迫效果,从而减少术后患者皮下积血积液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术后舒适感及手术效果。
固定装置140,其设置在外层布套100的两侧并与贴合面120 连接,通过固定装置140将外层布套100固定于患者大腿,并且固定装置140在本实施例中可适用于不同周径的大腿,进而提高整个压迫装置的适配性。
优选的,容纳空间110设置在外层布套100内部的中心位置。
优选的,支撑件130设置为半圆柱体状的硅胶件,其凸出的圆弧面形成上述压迫面131,这种圆弧形的压迫面131可对皮下隧道产生有效的偏心压迫,而同时也正是由于硅胶件具有适当的弹性和硬度,使得其对皮下隧道产生偏心压迫的同时,能更有效地贴合皮下隧道,防止其在压迫过程中产生上下左右的滑动,进而避免术后产生皮下血肿等并发症,保证手术效果良好。
进一步优选的,当支撑件130放入容纳空间110内后,贴合面120分别位于支撑件130的两侧并向外延伸,也就是说,此时整个压迫装置形成中间凸起,两侧水平延伸的结构,由此压迫装置即可形成半包围式的结构包裹在大腿上,而贴合面120 的材质选用的是棉布材质,使其能够更有效地与皮肤贴合,提高舒适度,并且透气性更好。
优选的,固定装置140可设置为自粘型弹性束带或扣接型连接带,在本实施例中,主要采用的是自粘型弹性束带,当压迫装置包裹在大腿上并对皮下隧道产生偏心压迫后,通过弹力绷带进行固定,此时也可通过弹力绷带的环形包裹进行适当加压,进一步确保偏心压迫效果的良好,同时也确保压迫装置固定后不易松动移位。
优选的,压迫面131与贴合面120之间通过弧面过渡,由此,当压迫面131压迫在皮下隧道,同时贴合面120包裹于大腿时,其包裹性更佳,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二将实施例一种的容纳空间110分隔为互相独立的上层容纳空间 150以及下层充气空间160,其中,上层容纳空间150用于放置支撑件130,而下层充气空间160则为充气层,具体的,当部分患者的皮下隧道需要较大压力进行压迫时,可对下层充气空间160 进行适当充气,使得压迫面131更进一步地向外凸出,由此实现对皮下隧道进行加压偏心压迫,以此满足术后恢复治疗的需求。
优选的,外层布套100上还设有充气口170,充气口170与下层充气空间160相连通,通过充气口170即可对下层充气空间 160进行充气,而在下层充气空间160不进行充气的情况下,其整个压迫装置的结构实则与实施例一中相同。
优选的,贴合面120由上下两层布料贴合而成,且贴合面120 靠近下层充气空间160的一侧留有空隙180,该空隙180的设置使得下层充气空间在充气后,贴合面120仍可顺利地包裹在患者大腿上,确保压迫装置的包裹性良好。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大隐静脉抽剥术后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层布套,其内部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外层布套的两侧形成贴合面;
支撑件,其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并使得所述外层布套的端面向外凸出形成压迫面,当所述外层布套覆盖在手术区域上时,所述压迫面对皮下隧道产生偏心压迫;
固定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外层布套的两侧,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将所述外层布套固定于患者大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隐静脉抽剥术后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设置在所述外层布套内部的中心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隐静脉抽剥术后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设置为半圆柱体状的硅胶件,当所述支撑件放入所述容纳空间内后,所述贴合面分别位于所述支撑件的两侧并向外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隐静脉抽剥术后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可设置为自粘型弹性束带或扣接型连接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隐静脉抽剥术后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迫面与所述贴合面之间通过弧面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隐静脉抽剥术后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包括上层容纳空间以及下层充气空间,所述上层容纳空间与所述下层充气空间之间通过布料相分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大隐静脉抽剥术后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容纳空间用于放置所述支撑件,所述外层布套上还设有充气口,所述充气口与所述下层充气空间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大隐静脉抽剥术后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面由上下两层布料贴合而成,且所述贴合面靠近所述下层充气空间的一侧留有空隙。
CN202221315399.9U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大隐静脉抽剥术后压迫装置 Active CN2184746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15399.9U CN218474624U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大隐静脉抽剥术后压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15399.9U CN218474624U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大隐静脉抽剥术后压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74624U true CN218474624U (zh) 2023-02-14

Family

ID=85164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15399.9U Active CN218474624U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大隐静脉抽剥术后压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746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94457U (zh) 一种甲状腺术后透明压迫止血器
CN106725704B (zh) 一种桡动脉压迫止血器
CN218474624U (zh) 一种大隐静脉抽剥术后压迫装置
CN205697908U (zh) 环形气囊压迫止血胸罩
CN107303192B (zh) 环形气囊压迫止血胸罩
CN214910201U (zh) 一种动静脉瘘术后血管畸形保护装置
CN211962128U (zh) 腰部充气式股动脉加压止血器
CN211270972U (zh) 一种桡动脉压迫止血带
CN201308522Y (zh) 腹股沟局部加压止血短裤
CN209236290U (zh) 一种普外科加压止血带
CN109602474A (zh) 一种输液加压止血贴
CN221286130U (zh) 一种护理舒缓装置
CN210541706U (zh) 基板和肱动脉止血器
CN213283981U (zh) 一种充气式医用下肢固定垫
CN213883804U (zh) 一种下肢静脉曲张闭合术后用压力绷带
CN208958227U (zh) 一种紧固效果更好的股动脉压迫止血器
CN219307156U (zh) 一种颧骨加压装置
CN219895834U (zh) 一种医用弹力绷带
CN214509733U (zh) 一种减缓静脉曲张的多功能鞋
CN211049496U (zh) 一种t型肛肠手术后弹压力止血装置
CN217338705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加压止血带
CN211962127U (zh) 一种小儿外科用伤口愈合加压装置
CN217365985U (zh) 一种压脉带
CN216777363U (zh) 一种乳腺术后护理带
CN216317813U (zh) 一种压迫止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o Qinming

Inventor before: Zhao Qin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