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63715U - 转向盘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转向盘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63715U
CN218463715U CN202222893456.8U CN202222893456U CN218463715U CN 218463715 U CN218463715 U CN 218463715U CN 202222893456 U CN202222893456 U CN 202222893456U CN 218463715 U CN218463715 U CN 2184637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wheel
touch switch
switch panel
bracket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9345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勤超
聂和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9345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637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637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637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向盘及车辆,所述转向盘包括:转向盘本体,转向盘本体具有安装孔;触摸开关组件,触摸开关组件设于安装孔处,触摸开关组件包括触摸开关面板,触摸开关面板与转向盘本体固定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向盘,从而有效避免用户触摸按键字符时触摸开关面板受力发生位移,让用户体验到该触摸开关组件与机械开关的不同,提高用户使用感受,且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受颠簸时触摸开关面板不会出现晃动,避免造成触摸开关组件的误触发,提高转向盘的可靠性,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转向盘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向盘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推广,车辆转向盘上的多功能键由传统机械按键转变为触摸面板是汽车转向盘的发展方向。相关技术中,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受颠簸时触摸开关组件会出现轻微晃动,容易造成触摸开关组件的误触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转向盘,所述转向盘在行驶过程中受颠簸时触摸开关组件不会出现晃动,避免造成触摸开关组件的误触发。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转向盘包括上述的转向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盘,包括:转向盘本体,所述转向盘本体具有安装孔;触摸开关组件,所述触摸开关组件设于所述安装孔处,所述触摸开关组件包括触摸开关面板,所述触摸开关面板与所述转向盘本体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盘,转向盘本体具有安装孔,触摸开关组件设于安装孔处,触摸开关组件包括触摸开关面板触摸开关面板与转向盘本体固定连接,从而有效避免用户触摸按键字符时触摸开关面板受力发生位移,让用户体验到该触摸开关组件与机械开关的不同,提高用户使用感受,且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受颠簸时触摸开关面板不会出现晃动,避免造成触摸开关组件的误触发,提高转向盘的可靠性,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摸开关面板上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转向盘本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配合的第二限位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摸开关面板上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转向盘本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配合的第二限位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摸开关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于所述触摸开关面板朝向所述转向盘本体内部的一侧且与所述触摸开关面板连接;底座,所述底座设于所述支架的朝向背离所述触摸开关面板的一侧且与所述支架连接;线路板,所述线路板设于所述支架和所述底座之间;电容膜片,所述电容膜片设于所述支架和所述触摸开关面板之间且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摸开关面板与所述支架卡接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摸开关面板上设有第一定位柱,所述支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柱配合的第一定位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容膜片粘贴于所述触摸开关面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和所述底座卡接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线路板的支撑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硅胶垫,所述硅胶垫设于所述线路板和所述支架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二定位柱,所述硅胶垫和所述线路板上均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柱配合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柱穿设于所述硅胶垫和所述线路板上的所述第二定位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发光件,所述发光件设于所述线路板上,所述硅胶垫和所述支架上均设有与所述发光件相对的避让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的朝向所述电容膜片的一侧和所述支架的朝向所述硅胶垫的一侧均设有压力柱,且两侧的所述压力柱相对设置,所述支架的朝向所述硅胶垫一侧的所述压力柱与所述硅胶垫抵接,所述线路板上设有压力检测芯片,所述硅胶垫的朝向所述线路板的一侧设有接触柱,所述接触柱与所述压力检测芯片抵接,所述压力柱和所述接触柱相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硅胶垫与所述压力检测芯片过盈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线性振动开关,所述线性振动开关设于所述触摸开关面板和所述支架之间且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摸开关面板的朝向所述支架的一侧具有抵接凸起,所述抵接凸起与所述线性振动开关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上具有用于限位所述线性振动开关的第三限位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摸开关面板上具有用于限位所述电容膜片的第四限位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摸开关组件上设有插入部,所述插入部适于穿过所述安装孔插入所述转向盘本体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为两个,所述触摸开关组件为一一对应的两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转向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置转向盘,转向盘本体具有安装孔,触摸开关组件设于安装孔处,触摸开关组件包括触摸开关面板触摸开关面板与转向盘本体固定连接,从而有效避免用户触摸按键字符时触摸开关面板受力发生位移,让用户体验到该触摸开关组件与机械开关的不同,提高用户使用感受,且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受颠簸时触摸开关面板不会出现晃动,避免造成触摸开关组件的误触发,提高转向盘的可靠性,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盘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盘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盘本体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摸开关组件爆炸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摸开关面板的立体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摸开关面板的仰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立体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俯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俯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硅胶垫的立体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的立体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摸开关组件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2中A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0、转向盘;
1、转向盘本体;11、安装孔;12、第二限位部;13、第四定位孔;14、第一卡凸;
2、触摸开关组件;21、触摸开关面板;211、第一限位部;212、第三定位孔;213、第一卡扣;214、第一定位柱;215、第二卡扣;216、抵接凸起;217、第四限位部;218、按键字符;22、支架;221、第一定位孔;222、第二卡凸;223、第三卡扣;224、压力柱;225、第三限位部;226、第二定位柱;227、插接孔;23、底座;231、插入部;232、第三卡凸;234、支撑柱;24、线路板;241、压力检测芯片;25、电容膜片;251、插接部;26、硅胶垫;261、第二定位孔;262、避让孔;263、接触柱;27、线性振动开关;
3、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盘100。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转向盘100,包括转向盘本体1和触摸开关组件2。其中,转向盘本体1具有安装孔11,触摸开关组件2设于安装孔11处,触摸开关组件2包括触摸开关面板21,触摸开关面板21与转向盘本体1固定连接,以使触摸开关2组件与转向盘本体1相对固定。
触摸开关面板21外表面设置有按键字符218,用户通过触摸按键字符218控制车辆进行相应的操作,通过触摸开关面板21与转向盘本体1固定连接,以使触摸开关2组件与转向盘本体1相对固定,从而有效避免用户触摸按键字符218时触摸开关面板21受力发生位移,让用户体验到该触摸开关组件2与机械开关的不同,提高用户使用感受,且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受颠簸时触摸开关面板21不会出现晃动,避免造成触摸开关组件2的误触发,提高转向盘100的可靠性,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触摸开关面板21采用IML(In Molding Label,模内镶件注塑)工艺成型,触摸开关面板21外表面设置的按键字符218在车辆断电后不可见,车辆通电后按键字符218可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盘100,转向盘本体1具有安装孔11,触摸开关组件2设于安装孔11处,触摸开关组件2包括触摸开关面板21触摸开关面板21与转向盘本体1固定连接,从而有效避免用户触摸按键字符218时触摸开关面板21受力发生位移,让用户体验到该触摸开关组件2与机械开关的不同,提高用户使用感受,且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受颠簸时触摸开关面板21不会出现晃动,避免造成触摸开关组件2的误触发,提高转向盘100的可靠性,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触摸开关面板21与转向盘本体1通过紧固件3连接,和/或,触摸开关面板21与转向盘本体1卡接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触摸开关面板21与转向盘本体1通过紧固件3连接。具体地,触摸开关面板21设有第三定位孔212,转向盘本体1设有与第三定位孔212相对的第四定位孔13,通过紧固件3依次穿设第三定位孔212和第四定位孔13以实现触摸开关面板21固定在转向盘本体1上,从而有效避免用户触摸按键字符218时触摸开关面板21受力发生位移,让用户体验到该触摸开关面板21与机械开关的不同,提高用户使用感受,且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受颠簸时触摸开关面板21不会出现晃动,避免造成触摸开关组件2的误触发,提高转向盘100的可靠性,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同时,紧固件3的设置能够将触摸开关面板21精准且稳定的安装在转向盘本体1上,且确保两者连接更加稳定牢固,保证触摸开关面板21的外周壁与转向盘本体1的内周壁之间的间隙满足设置要求;
或,触摸开关面板21与转向盘本体1卡接连接。具体地,触摸开关面板21和转向盘本体1其中一个设有第一卡凸14,另一设有与第一卡凸14配合的第一卡扣213,通过第一卡凸14和第一卡扣213的配合实现触摸开关面板21与转向盘本体1卡接连接以使触摸开关面板21固定在转向盘本体1上,从而有效避免用户触摸按键字符218时触摸开关面板21受力发生位移,让用户体验到该触摸开关面板21与机械开关的不同,提高用户使用感受,且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受颠簸时触摸开关面板21不会出现晃动,避免造成触摸开关组件2的误触发,提高转向盘100的可靠性,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同时,卡接连接的设置便于触摸开关面板21与转向盘本体1装配,提高安装效率;
或,触摸开关面板21与转向盘本体1通过紧固件3连接,且触摸开关面板21与转向盘本体1卡接连接。在触摸开关面板21与转向盘本体1装配的过程中,先将触摸开关面板21与转向盘本体1卡接连接以实现二者的预安装,再将触摸开关面板21与转向盘本体1通过紧固件3连接,以实现触摸开关面板21固定在转向盘本体1上,从而有效避免用户触摸按键字符218时触摸开关面板21受力发生位移,让用户体验到该触摸开关面板21与机械开关的不同,提高用户使用感受,且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受颠簸时触摸开关面板21不会出现晃动,避免造成触摸开关组件2的误触发,提高转向盘100的可靠性,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同时,卡接连接可以减少紧固件3的数量,降低多个紧固件3在装配过程中对准的难度,从而在保证触摸开关面板21精准且稳定的安装在转向盘本体1上的同时提高装配效率。
例如,在图2、图3和图5示例中,触摸开关面板21与转向盘本体1通过紧固件3和卡接连接。具体地,触摸开关面板21一端设置多个第三定位孔212,转向盘本体1设置与多个第三定位孔212相对应的多个第四定位孔13,触摸开关面板21在第三定位孔212相对的另一端设置多个第一卡扣213,转向盘本体1设置与多个第一卡扣213相对应的多个第一卡凸14。在触摸开关面板21与转向盘本体1装配的过程中,先通过第一卡扣213和第一卡凸14的配合实现触摸开关面板21与转向盘本体1的预安装,再通过紧固件3依次穿设第三定位孔212和第四定位孔13以将触摸开关面板21精准且稳定的固定在转向盘本体1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内侧和外侧是基于转向盘100设于车辆上时的内外方向,例如,以车辆的车头方向为前,车尾方向为后,当转向盘100设于车辆上时,转向盘100靠近车头的一侧为内侧,转向盘100靠近车尾的一侧为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触摸开关面板21上设有第一限位部211,转向盘本体1上设有与第一限位部211配合的第二限位部12。通过第一限位部211与第二限位部12的配合进一步制触摸开关面板21的安装位置,保证触摸开关面板21装配过程的精准度。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5所示,第一限位部211为多个且沿触摸开关面板21周向间隔设置,第二限位部12为多个且与第一限位部211一一对应。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部211和第二限位部12的具体结构再此不做限制,例如,第一限位部211形成为定位柱,第二限位部12形成为与定位柱配合的定位槽,通过定位柱插入定位槽实现对触摸开关面板21的限位;或第一限位部211形成为第一限位筋,第二限位部12形成为与第一限位筋配合的限位钩或第二限位筋,通过第一限位筋与限位钩或第二限位筋止抵实现对触摸开关面板21的限位,等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触摸开关组件2上设有插入部231,插入部231适于穿过安装孔11插入转向盘本体1内。可以理解的是,在触摸开关组件2转配在转向盘本体1的过程,首先将触摸开关组件2固定在转向盘本体1上,再将转向盘本体1装配在转向盘本体1内,通过插入部231插入转向盘本体1内进一步固定触摸开关组件2,有效避免用户触摸按键字符218时触摸开关组件2受力发生位移。进一步地,插入部231插入转向盘本体1内的发泡结构内,以保证触摸开关组件2的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5所示,触摸开关组件2还包括支架22、底座23、线路板24和电容膜片25。
其中,支架22设于触摸开关面板21朝向转向盘本体1内部的一侧且与触摸开关面板21连接,底座23设于支架22的朝向背离触摸开关面板21的一侧且与支架22连接,线路板24设于支架22和底座23之间,电容膜片25设于支架22和触摸开关面板21之间且与线路板24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转向盘100设于车辆上时,由外至内(如图4所示的第一方向)依次为触摸开关面板21、支架22和底座23,支架22和底座23用于支撑和固定线路板24,支架22和触摸开关面板21用于支撑和固定电容膜片25,从而保证触摸开关组件2的可靠性。
在用户触摸触摸开关面板21外表面的按键字符218时,电容膜片25的容值变化并将触摸信号传递至线路板24,线路板24接收触摸信号后控制车辆进行相应的操作。进一步地,线路板24上设有主控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主控MCU通过阈值判定触摸信号有效后,控制车辆进行相应的操作。
更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8所示,电容膜片25包括插接部251,支架22设有适于插接部251穿设的插接孔227,通过插接部251穿设插接孔227并插入线路板24的插接端口,从而实现线路板24与电容膜片25的电连接。
如图4所示,底座23朝向远离触摸开关面板21的一侧设有插入部231,插入部231适于穿过安装孔11插入转向盘本体1内的发泡结构内,从而进一步固定触摸开关组件2,进一步避免用户触摸按键字符218时触摸开关组件2受力发生位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7和图8所示,触摸开关面板21与支架22卡接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触摸开关面板21与支架22其中一个设有第二卡凸222,另一个设有与第二卡凸222配合的第二卡扣215,通过第二卡凸222和第二卡扣215的配合由此实现触摸开关面板21与支架22之间的连接,且卡接连接的设置便于触摸开关面板21与支架22之间装配,提高安装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5、图7和图8所示,触摸开关面板21设有多个第二卡扣215,多个卡凸沿触摸开关面板21的周向间隔设置,支架22上设有与多个第二卡扣215对应的第二卡凸222,通过多个第二卡扣215和第二卡凸222的配合进一步保证触摸开关面板21与支架22之间连接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8所示,触摸开关面板21上设有第一定位柱214,支架22上设有与第一定位柱214配合的第一定位孔221,由此,在触摸开关面板21与支架22装配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定位柱214穿设第一定位孔221实现触摸开关面板21与支架22之间的预定位,进一步提高安装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容膜片25粘贴于触摸开关面板21上,由此在不破坏电容膜片25的同时实现电容膜片25的固定。进一步地,由于OCA(Optically ClearAdhesive,光学胶)具有高透光性、高黏着力、高耐候、耐水性、耐高温和抗紫外线的特点,电容膜片25通过OCA粘贴于触摸开关面板21上,进一步提高触摸开关组件2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11所示,支架22和底座23卡接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支架22和底座23其中一个设有第三卡凸232,另一个设有与第三卡凸232配合的第三卡扣223,通过第三卡凸232和第三卡扣223的配合由此实现触支架22和底座23之间的连接,且卡接连接的设置便于支架22和底座23之间装配,提高安装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转向盘100还包括硅胶垫26。其中,硅胶垫26设于线路板24和支架22之间。可以理解的是,在转向盘100设于车辆上时,由外至内(如图4第一方向)依次为支架22、硅胶垫26和线路板24,通过硅胶垫26的设置对线路板24起到防水和防尘的作用,进一步保护线路板24,提高触摸开关组件2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9和图10所示,支架22上设有第二定位柱226,硅胶垫26和线路板24上均设有与第二定位柱226配合的第二定位孔261,第二定位柱226穿设于硅胶垫26和线路板24上的第二定位孔261内。通过第二定位柱226依次穿设硅胶垫26上的第二定位孔261和线路板24上的第二定位孔261,实现支架22、硅胶垫26和线路板24三者之间的连接,由于底座23与支架22连接,支架22与触摸开关面板21连接,且硅胶垫26和线路板24设于支架22和底座23之间,由此,保证支架22、硅胶垫26和线路板24三者之间连接的可靠,从而保证硅胶垫26和线路板24位置的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转向盘100还包括发光件。其中,发光件设于线路板24上,硅胶垫26和支架22上均设有与发光件相对的避让孔262。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触摸开关面板21采用IML工艺成型,电容膜片25为透明件,在车辆通电时,发光件发出的光线会依次通过硅胶垫26上的避让孔262和支架22上的避让孔262并穿过电容膜片25发散至触摸开关面板21上,以使触摸开关面板21上的按键字符218可见。
进一步地,发光件为集成在线路板24上不同颜色的LED灯,例如,设置车辆通电后默认情况下发光件发出光线颜色为白色,以使按键字符218显示为白色,或设置车辆夜间行驶时发光件发出的颜色为冰蓝色,以使按键字符218显示为冰蓝色,或通过根据用户的需求设置不同颜色,提高用户使用感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10、图12和图13所示,支架22的朝向电容膜片25的一侧和支架22的朝向硅胶垫26的一侧均设有压力柱224,且两侧的压力柱224相对设置,支架22的朝向硅胶垫26一侧的压力柱224与硅胶垫26抵接,线路板24上设有压力检测芯片241,硅胶垫26的朝向线路板24的一侧设有接触柱263,接触柱263与压力检测芯片241抵接,压力柱224和接触柱263相对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在用户触摸触摸开关面板21外表面的按键字符218时,用户施加给触摸开关面板21的压力经电容膜片25、压力柱224、接触柱263将压力传递至压力检测芯片241,压力检测芯片241将压力信号传递至线路板24上的主控MCU,主控MCU通过阈值判定压力信号和触摸信号均有效后,控制车辆进行相应的操作,且由于判断压力信号和触摸信号均有效才控制车辆进行相应的操作,进一步避免误触发,提高转向盘100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压力检测芯片241通过焊接固定在线路板24上,以保证压力检测芯片241与线路板24连接的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底座23上设有用于支撑线路板24的支撑柱234。由于支架22和底座23卡接连接以限制线路板24在线路板24周向方向的位移,再通过支撑柱234在第一方向支撑线路板24避免压力检测芯片241受到压力时线路板24在第一方向发生位移,从而进一步避免压力检测芯片241所受到的压力存在差异导致转向盘100不灵敏,保证转向盘100的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硅胶垫26与压力检测芯片241之间过盈配合,由此,使得转向盘100装配完成后压力检测芯片241具有一定的预压值,以保证在用户触摸触摸开关面板21外表面的按键字符218时压力可以经接触柱263传递至压力检测芯片241,从而保证压力检测芯片241检测压力信号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硅胶垫26与压力检测芯片241之间的过盈量为0.2mm,硅胶垫26的硬度满足邵氏A70±3°,通过这样的设置保证硅胶垫26的接触柱263可以将其受到支撑柱234的压力传递至压力检测芯片241的同时增长硅胶垫26的使用寿命,尽量避免在转向盘100使用年限时硅胶垫26发生永久变形导致压力传递失效,另外,硅胶垫26的设置还可以保护压力检测芯片241,提高转向盘1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转向盘100还包括线性振动开关27。其中,线性振动开关27设于触摸开关面板21和支架22之间且与线路板24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用户触摸触摸开关面板21外表面的按键字符218,且线路板24上的主控MCU通过判断压力信号和触摸信号均有效后,主控MCU控制线性振动开关27震动并将震动传递至触摸开关面板21,由此,用户在感知震动后确认按键功能成功,提高用户使用感受。
进一步地,线性振动开关27为线性马达,线路板24可控制线性马达输出不同的震动波形,以使不同按键字符218对应不同的震动波形,从而实现用户触摸不同按键功能后收到的震感反馈不同。需要说明的是,线性马达为现有成熟技术,故不对其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做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12所示,触摸开关面板21的朝向支架22的一侧具有抵接凸起216,抵接凸起216与线性振动开关27抵接,由此,线性振动开关27发出的震动经抵接凸起216传递至触摸开关面板21上,从而传递至用户手指上,抵接凸起216的设置保证了线性振动开关27发出的震动的传递过程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支架22上具有用于限位线性振动开关27的第三限位部225。通过第三限位部225对线性振动开关27的定位和限位作用,保证线性振动开关27安装位置的准确,从而保证线性振动开关27发出的震动可以经抵接凸起216传递至触摸开关面板21上。进一步地,线性振动开关27通过3M双面胶粘贴在第三限位部225,以实现线性振动开关27与支架22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触摸开关面板21上具有用于限位电容膜片25的第四限位部217。可以理解的是,电容膜片25粘贴于触摸开关面板21上,通过第四限位部217作为电容膜片25粘贴的初始位置对电容膜片25起到一定的定位和限位作用,保证触摸开关面板21安装位置的准确,以缺号用户触摸触摸开关面板21外表面的按键字符218时电容膜片25的容值发生相应变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安装孔11为两个,触摸开关组件2为一一对应的两个。可以理解的是,转向盘100沿其长度方向(图中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两个安装孔11,每个触摸开关组件2设于相对应的安装孔11内,通过这样的设置极大便于使用该转向盘100的驾驶员操作。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转向盘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置转向盘100,转向盘本体1具有安装孔11,触摸开关组件2设于安装孔11处,触摸开关组件2包括触摸开关面板21触摸开关面板21与转向盘本体1固定连接,从而有效避免用户触摸按键字符218时触摸开关面板21受力发生位移,让用户体验到该触摸开关组件2与机械开关的不同,提高用户使用感受,且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受颠簸时触摸开关面板21不会出现晃动,避免造成触摸开关组件2的误触发,提高转向盘100的可靠性,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1)

1.一种转向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向盘本体,所述转向盘本体具有安装孔;
触摸开关组件,所述触摸开关组件设于所述安装孔处,所述触摸开关组件包括触摸开关面板,所述触摸开关面板与所述转向盘本体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开关面板与所述转向盘本体通过紧固件连接,和/或,所述触摸开关组件与所述转向盘本体卡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开关面板上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转向盘本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配合的第二限位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开关组件还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设于所述触摸开关面板朝向所述转向盘本体内部的一侧且与所述触摸开关面板连接;
底座,所述底座设于所述支架的朝向背离所述触摸开关面板的一侧且与所述支架连接;
线路板,所述线路板设于所述支架和所述底座之间;
电容膜片,所述电容膜片设于所述支架和所述触摸开关面板之间且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开关面板与所述支架卡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开关面板上设有第一定位柱,所述支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柱配合的第一定位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膜片粘贴于所述触摸开关面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和所述底座卡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线路板的支撑柱。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硅胶垫,所述硅胶垫设于所述线路板和所述支架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二定位柱,所述硅胶垫和所述线路板上均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柱配合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柱穿设于所述硅胶垫和所述线路板上的所述第二定位孔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向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光件,所述发光件设于所述线路板上,所述硅胶垫和所述支架上均设有与所述发光件相对的避让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朝向所述电容膜片的一侧和所述支架的朝向所述硅胶垫的一侧均设有压力柱,且两侧的所述压力柱相对设置,所述支架的朝向所述硅胶垫一侧的所述压力柱与所述硅胶垫抵接,所述线路板上设有压力检测芯片,所述硅胶垫的朝向所述线路板的一侧设有接触柱,所述接触柱与所述压力检测芯片抵接,所述压力柱和所述接触柱相对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转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垫与所述压力检测芯片过盈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线性振动开关,所述线性振动开关设于所述触摸开关面板和所述支架之间且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转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开关面板的朝向所述支架的一侧具有抵接凸起,所述抵接凸起与所述线性振动开关抵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转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具有用于限位所述线性振动开关的第三限位部。
1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开关面板上具有用于限位所述电容膜片的第四限位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开关组件上设有插入部,所述插入部适于穿过所述安装孔插入所述转向盘本体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为两个,所述触摸开关组件为一一对应的两个。
2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盘。
CN202222893456.8U 2022-10-28 2022-10-28 转向盘及车辆 Active CN2184637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93456.8U CN218463715U (zh) 2022-10-28 2022-10-28 转向盘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93456.8U CN218463715U (zh) 2022-10-28 2022-10-28 转向盘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63715U true CN218463715U (zh) 2023-02-10

Family

ID=85151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93456.8U Active CN218463715U (zh) 2022-10-28 2022-10-28 转向盘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637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48832B2 (en) Touch sensor system and method
US20170062153A1 (en) Control panel with printed led for vehicle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same
CN108705975B (zh) 后视镜
CN218463715U (zh) 转向盘及车辆
KR20130129935A (ko) 자동차용 전자 제어 패널
US20030184108A1 (en) Vehicle console assembly
CN112208621A (zh) 一种汽车方向盘触摸开关装置
CN211335860U (zh) 新型车灯开关面板
JP2002313181A (ja) 操作パネル装置
JP2003308768A (ja) 二重照光方式タッチボタン装置
CN218536576U (zh) 装饰件、车辆方向盘总成及车辆
CN212579965U (zh) 转向盘的控制装置、转向盘和车辆
KR200408235Y1 (ko) 온/습도 센서유닛
WO2022161158A1 (zh) 触摸面板开关系统和方向盘
US6543904B1 (en) Display panel with a luminous display field
KR102173892B1 (ko) 자동차용 터치 패널의 led모듈 구조
KR200403264Y1 (ko) 일체형 버튼이 적용된 메모리 시트 스위치 어셈블리
JP2005142060A (ja) 補助信号灯具
KR102173896B1 (ko) 자동차용 터치 패널의 led모듈 구조
CN214898180U (zh) 按键组件
KR102355853B1 (ko) 자동차 터치 패널용 led모듈의 러버블럭 설치구조
CN218351338U (zh) 一种按键结构及汽车辅助装置
CN216818149U (zh) 控制器和执法设备
CN220931326U (zh) 空气净化器
CN215043064U (zh) 一种灯光显示方向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