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50469U - 一种用于切换耳机入耳方式的耳机套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切换耳机入耳方式的耳机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50469U
CN218450469U CN202222815936.2U CN202222815936U CN218450469U CN 218450469 U CN218450469 U CN 218450469U CN 202222815936 U CN202222815936 U CN 202222815936U CN 218450469 U CN218450469 U CN 2184504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ear
sleeve
switching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1593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爱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Maife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Maife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Maife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Maife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1593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504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504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504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切换耳机入耳方式的耳机套,其包括耳套主体,耳套主体的一侧设有供平头耳机的耳机外壳的出音端进入的插接口,至少一部分耳机外壳放置于位于耳机主体内部的安装容腔中;入耳塞,一体安装在耳套主体远离插接口的一端,入耳塞中贯穿设有外通孔,外通孔延伸至耳套主体内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通过将耳机套加置在平头耳机上,即可将平头耳机切换为入耳耳机,切换快速方便,可以有效提升声音密度,减少环境噪音,并且提升佩戴舒适感,佩戴过程中也不易脱落,不需为满足佩戴需求而额外购置一款入耳耳机,出门时也不需要携带两幅不同款的耳机,只需带上耳机套即可,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切换耳机入耳方式的耳机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切换耳机入耳方式的耳机套。
背景技术
平头耳机诞生一直至今天都没有被淘汰,虽然竞争力不如入耳式耳机,但是喜欢平头的人不比喜欢入耳的人少。平头塞相比入耳塞对高频和人声毛刺控制力更好,很少会出现刺音现象,可惜由于一般平头耳机都是半开放或者开放式结构,音腔体透气窗口一般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容易接受到大量的环境噪音,隔音差,并且平头耳塞的佩戴基本是耳塞外壳直接与人体的耳部接触,导致佩戴适应性差,声音密度差,因此很多人出街基本会放弃佩戴平头耳机。
目前市面上的常规平头耳机的出音位呈圆面布置在耳机外壳前端的正面,佩戴时,耳机外壳的边缘抵接在耳骨上,整个出音位对向耳孔,如上文所述,由于其结构问题,平头耳机稍微受到振动即有可能会脱离耳部,但是也会有不少受众;入耳耳机中,也有类似于平头耳机的设计,如苹果airpods3,虽然它是入耳式耳机,但是和传统的入耳式耳机不同,其前端结构也是呈平面状的,只是将出音位设置在耳机一侧,这种结构兼顾了传统平耳和入耳的结构优势,因此广受好评,但是还是不能代替人们对平头耳机的需求。这个时候,如若只有一款平头耳机或入耳耳机,出门在外就会有些不便,许多人为了满足需求,一般会同时购置平头耳机和入耳耳机,这样的话购置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切换耳机入耳方式的耳机套。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切换耳机入耳方式的耳机套,一种用于切换耳机入耳方式的耳机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耳套主体,所述耳套主体的一侧设有供平头耳机的耳机外壳的出音端进入的插接口,至少一部分所述耳机外壳放置于位于所述耳机主体内部的安装容腔中;
入耳塞,一体安装在所述耳套主体远离所述插接口的一端,且,所述入耳塞中贯穿设有外通孔,所述外通孔延伸至所述耳套主体内部。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优选的,所述耳套主体还包括有衔接部,所述衔接部的端部延伸进所述入耳塞内部,且和所述入耳塞的内壁一体成型。
优选的,设置所述外通孔远离所述安装容腔的一侧为外侧,所述衔接部和所述入耳塞的连接端位于所述入耳塞的外侧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衔接部中贯穿设有内通孔,所述内通孔连通在所述外通孔和所述安装容腔之间。
优选的,所述耳机外壳的前端完全进入到所述安装容腔中。
优选的,所述耳机套的材质为软胶材质,所述插接口的开口轮廓稍小于所述耳机外壳位于所述出音端的边缘轮廓。
更优选的,所述出音端和所述耳套主体的内壁之前存在空隙,所述空隙和所述内通孔连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通过将耳机套加置在平头耳机上,即可将平头耳机切换为入耳耳机,切换快速方便,可以有效提升声音密度,减少环境噪音,并且提升佩戴舒适感,佩戴过程中也不易脱落,不需为满足佩戴需求而额外购置一款入耳耳机,出门时也不需要携带两幅不同款的耳机,只需带上耳机套即可,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耳机套整体第一视角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耳机套整体第二视角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耳机套整体第三视角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耳机套整体第四视角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耳机套和平头耳机的待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将耳机套安装在平头耳机上的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耳机套和类平头式的入耳耳机的待安装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为:1-耳套主体、101-插接口、102-安装容腔、103-衔接部、1031-内通孔、2-入耳塞、201-外通孔、3-平头耳机、301-出音端。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具体实施方案:参阅图1-图7,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切换耳机入耳方式的耳机套,一种用于切换耳机入耳方式的耳机套,其特征在于,包括:耳套主体1,耳套主体1的一侧设有供平头耳机3的耳机外壳的出音端301进入的插接口101,至少一部分耳机外壳放置于位于耳机主体1内部的安装容腔102中;
入耳塞2,一体安装在耳套主体1远离插接口101的一端,且,入耳塞2中贯穿设有外通孔201,外通孔201延伸至耳套主体1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耳套主体1和入耳塞2为一体成型,直接就是一个整体的配件。当将耳机套安装在平头耳机3上后,整体呈现的就是一种入耳耳机的结构效果,入耳塞2可以延伸进入耳朵的耳孔中。
耳套主体1还包括有衔接部103,衔接部103的端部延伸进入耳塞2内部,且和入耳塞2的内壁一体成型。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设置外通孔201远离安装容腔102的一侧为外侧,衔接部103和入耳塞2的连接端位于入耳塞2的外侧内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衔接部103中贯穿设有内通孔1031,内通孔1031连通在外通孔201和安装容腔102之间。
为使得耳套主体1完全套接在耳机外壳的外部,在本实施例中,耳机外壳的前端完全进入到安装容腔102中。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耳机套的材质为硅胶材质,插接口101的开口轮廓稍小于耳机外壳位于出音端301的边缘轮廓。硅胶较软易变形,在安装时,通过挤压即可使得耳机外壳进入到口径稍微较小的插接口101当中,并使得耳机外壳的出音端301容置在安装容腔102当中,完成安装。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要看准安装方向,一般安装容腔102的内部是和耳机外壳的轮廓相适配的。
更具体的,出音端301和耳套主体1的内壁之前存在空隙,空隙和内通孔1031连通。出音端301传出的声音会经由空隙传递至内通孔1031,并通过外通孔201最终传递至耳朵内部,虽然会比直接裸戴平头耳机稍微损失一点音量,但是可以有效提升声音密度,减少环境噪音,并且提升佩戴的舒适感,不易脱落。事实上,即使不设置空隙,经试验,由于出音端301还是位于耳骨的包裹范围之内的,音量的损失也不会很大,可以提供相近于入耳耳机的佩戴体验。
然后,请参阅图7,图7为本实施例中的耳机套在如airpods的入耳耳机的应用。虽然本实施例中的耳机套是对应于平头耳机3设计的,用于将平头耳机3辅助切换为入耳耳机,但是也可以将其应用在如airpods的入耳耳机,使得该入耳耳机切换为传统的入耳耳机,增加一种佩戴体验,满足部分人群对于传统入耳式耳机的佩戴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切换耳机入耳方式的耳机套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切换耳机入耳方式的耳机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耳套主体,所述耳套主体的一侧设有供平头耳机的耳机外壳的出音端进入的插接口,至少一部分所述耳机外壳放置于位于所述耳套主体内部的安装容腔中;入耳塞,一体安装在所述耳套主体远离所述插接口的一端,且,所述入耳塞中贯穿设有外通孔,所述外通孔延伸至所述耳套主体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切换耳机入耳方式的耳机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套主体还包括有衔接部,所述衔接部的端部延伸进所述入耳塞内部,且和所述入耳塞的内壁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切换耳机入耳方式的耳机套,其特征在于,设置所述外通孔远离所述安装容腔的一侧为外侧,所述衔接部和所述入耳塞的连接端位于所述入耳塞的外侧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切换耳机入耳方式的耳机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部中贯穿设有内通孔,所述内通孔连通在所述外通孔和所述安装容腔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切换耳机入耳方式的耳机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外壳的前端完全进入到所述安装容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切换耳机入耳方式的耳机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套的材质为软胶材质,所述插接口的开口轮廓稍小于所述耳机外壳位于所述出音端的边缘轮廓。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切换耳机入耳方式的耳机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端和所述耳套主体的内壁之前存在空隙,所述空隙和所述内通孔连通。
CN202222815936.2U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用于切换耳机入耳方式的耳机套 Active CN2184504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15936.2U CN218450469U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用于切换耳机入耳方式的耳机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15936.2U CN218450469U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用于切换耳机入耳方式的耳机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50469U true CN218450469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70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15936.2U Active CN218450469U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用于切换耳机入耳方式的耳机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504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25260B2 (en) Earphone
EP2101512A1 (en) In-ear earphone with multiple transducers
CN201315663Y (zh) 耳塞机
CN218450469U (zh) 一种用于切换耳机入耳方式的耳机套
CN207753836U (zh) 耳塞式耳机和耳机套件
CN212586656U (zh) 一种带有喇叭支架的眼镜腿和音频眼镜
CN210225693U (zh) 耳机耳翼结构及耳机
CN215072907U (zh) 壳组件和头戴式耳机
CN213403452U (zh) 耳机和电子产品
CN105979419B (zh) 一种防水防尘的降噪耳机
CN213602796U (zh) 一种贴合式头戴的散热型耳机皮套
CN204929194U (zh) 一种喇叭音室结构
CN216086957U (zh) 一种入耳式或半入耳式兼容的耳机声学结构
CN112423179A (zh) 一种耳机
CN214101724U (zh) 一种耳机壳体结构
CN213186488U (zh) 圈铁耳机
CN220915395U (zh) 一种能够三模式状态调整的无线蓝牙耳机
CN219960799U (zh) 耳机
CN204906656U (zh) 一种耳机壳体结构
CN214707987U (zh) 一种半入耳式耳帽结构及蓝牙耳机
CN213754885U (zh) 耳机
CN217546269U (zh) 一种复合耳机壳体及辅听耳机
CN219761279U (zh) 一种新型耳挂式蓝牙耳机
CN213368093U (zh) 一种耳机
CN217825306U (zh) 一种可适应不同头型的头戴式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