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47401U - 一种三相压敏电阻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相压敏电阻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447401U CN218447401U CN202220819910.2U CN202220819910U CN218447401U CN 218447401 U CN218447401 U CN 218447401U CN 202220819910 U CN202220819910 U CN 202220819910U CN 218447401 U CN218447401 U CN 2184474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ip module
- chip
- shell
- small
- electrod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istors And Varis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多相压敏元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相压敏电阻,包括外壳,外壳的内部封装有芯片模组,芯片模组一侧设置有至少三个引脚,芯片模组与引脚焊接。本实用通过芯片模组的结构设计,等同性能下,相对于单个的压敏电阻元件,所使用的磁粉、引线和封装层原材投入减少,成本降低,产品结构简单,生产工艺简化,生产效率提高;通过芯片模组和引脚的相互配合,焊脚设计优化,锡膏投入成本降低,适用表面贴装,应用效率提高;通过大芯片一侧开设的凹槽,能有效的防止电极间发生爬电短路;通过外壳和芯片模组的结构设计,减少了厚度,使得散热较快,底部焊脚为平面,可实现自动化贴装,外观矩形,适用料卷带包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多相压敏元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相压敏电阻。
背景技术
压敏电阻是一种具有非线性伏安特性的电阻器件,主要用于在电路承受过压时进行电压钳位,吸收多余的电流以保护敏感器件,多用在保护电路中。对于单向保护电路中,是将单颗压敏电阻封装在电路中进行防护;传统三相电路保护,通过三颗插件压敏电阻的六根引脚两两相接,并在外部套绝缘套管或防爆壳来实施的,同时封装三颗单独压敏电阻,相对于,单独封装一颗集成的压敏电阻而言,压敏芯片磁粉和封装材料投入大,工艺复杂,其中,涉及二次封装生产,部分工序无法采用设备自动化进行生产,导致人力投入大,效率低,成本高,产品臃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相压敏电阻,能够有效的减少了磁粉用量,提高引线利用率,简化了工艺,提升了效率,减小了产品的厚度,增加了散热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三相压敏电阻,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封装有芯片模组,所述芯片模组一侧设置有至少三个引脚,所述芯片模组与引脚焊接,且所述引脚暴露于外壳的外部,所述芯片模组的另一侧焊接有大电极,所述大电极封装于所述外壳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引脚凸出与外壳的外侧或与外壳的外侧持平
进一步地,所述芯片模组包括至少三个小芯片,所述小芯片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小电极A,三个所述小电极A之间设置有隔断区,所述小电极A分别与引脚焊接,所述小芯片的另一侧均与大电极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芯片模组包括大芯片,所述大芯片的一侧至少设置有三个小电极B,所述大芯片的另一侧与大电极焊接,所述小电极B的一侧分别与引脚相连接,所述大芯片的一侧且位于每两个相邻电极之间也设置有隔断区。
进一步地,所述隔断区为相邻小电极A之间的间隙,且间隙的内部填充有环氧树脂。
进一步地,所述隔断区为开设在大芯片下方的凹槽,且所述凹槽位于相邻的小电极B之间,所述凹槽的内部也填充有环氧树脂。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芯片模组的结构设计,等同性能下,相对于单个的压敏电阻元件,所使用的磁粉、引线和封装层原材投入减少,成本降低,产品结构简单,生产工艺简化,生产效率提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芯片模组和引脚的相互配合,焊脚设计优化,锡膏投入成本降低,适用表面贴装,应用效率提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大芯片一侧开设的凹槽,能有效的防止电极间发生爬电短路。
本实用新型通过外壳和芯片模组的结构设计,减少了厚度,使得散热较快,底部焊脚为平面,可实现自动化贴装,外观矩形,适用料卷带包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底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芯片模组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芯片模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芯片模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外壳;2、引脚;3、大电极;4、小芯片;5、大芯片;6、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实用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实用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三相压敏电阻,包括外壳1,外壳1的内部封装有芯片模组,芯片模组一侧设置有至少三个引脚2,芯片模组与引脚2焊接,且引脚2暴露于外壳1的外部,芯片模组的另一侧焊接有大电极3,大电极3封装于外壳1的内部。
具体的,在使用时,只需将三个引脚2分别与三相电路中每一相连接,相对与传统的每一相电中单独连接一个压敏电阻元件而言,减少了二次封装的问题,提升了工作的效率。
如图2所示,引脚2凸出与外壳1的外侧或与外壳1的外侧持平。
具体的,在于主板焊接,提升了焊接的便捷性。
如图2所示,芯片模组包括至少三个小芯片4,小芯片4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小电极A,三个小电极A之间设置有隔断区,小电极A分别与引脚2焊接,小芯片4的另一侧均与大电极3焊接。
具体的,在封装时,将小芯片4一侧的电极与引脚2焊接,小芯片4另一侧的电极与大电极3焊接,将其放入外壳1的内部进行封装。
进一步地,隔断区为相邻小电极A之间的间隙,且间隙的内部填充有环氧树脂,在封装时,填充环氧树脂,可有效的对芯片模组进行防护,使其充分的与外壳1固定,同时能有效的防止其短路。
需要说明的是,小芯片4两侧的电极,无正负极性,小芯片4两侧电极在同一垂线上,且形状完全相同,使得在生产时,减少了工艺的复杂度,同时,有别于传统插件压敏上下电极间距形成压敏电压,本芯片模组的压敏电压构成,是两个下电极至上电极的间距之和形成压敏电压,达到相同电场压敏电阻的磁粉用量减半,减小了厚度,有利于散热。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与上诉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芯片模组的不同。
如图4和图5所示,芯片模组包括大芯片5,大芯片5的一侧至少设置有三个小电极B,大芯片5的另一侧与大电极3焊接,小电极B的一侧分别与引脚2相连接,大芯片5的一侧且位于每两个相邻电极之间也设置有隔断区。
具体的,在封装时,将大芯片5一侧的电极与引脚2焊接,将其放置再外壳1的内部,填充环氧树脂进行封装。
进一步地,隔断区为开设在大芯片5下方的凹槽6,且凹槽6位于相邻的小电极B之间,凹槽6的内部也填充有环氧树脂,避免放生电极间发生爬电短路的现象,同时,填充的环氧树脂,能有效的将其间隙填充,减小了短路的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应用在四相或五相电路中的保护时,只需增加相应的引脚2,小芯片4 一侧的电极数量,以及在大芯片5的一侧且位于每两个相邻电极之间开设相应的凹槽6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在使用时,只需将三个引脚2分别与三相电路中每一相连接,相对与传统的每一相电中单独连接一个压敏电阻元件而言,减少了二次封装的问题,简化了生产工艺,提升了工作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的保护范围。本实用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Claims (6)
1.一种三相压敏电阻,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内部封装有芯片模组,所述芯片模组一侧设置有至少三个引脚(2),所述芯片模组与引脚(2)焊接,且所述引脚(2)暴露于外壳(1)的外部,所述芯片模组的另一侧焊接有大电极(3),所述大电极(3)封装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相压敏电阻,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2)凸出与外壳(1)的外侧或与外壳(1)的外侧持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相压敏电阻,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模组包括至少三个小芯片(4),所述小芯片(4)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小电极A,三个所述小电极A之间设置有隔断区,所述小电极A分别与引脚(2)焊接,所述小芯片(4)的另一侧均与大电极(3)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相压敏电阻,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模组包括大芯片(5),所述大芯片(5)的一侧至少设置有三个小电极B,所述大芯片(5)的另一侧与大电极(3)接触,所述小电极B的一侧分别与引脚(2)相连接,所述大芯片(5)的一侧且位于每两个相邻电极之间也设置有隔断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相压敏电阻,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区为相邻小电极A之间的间隙,且间隙的内部填充有环氧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三相压敏电阻,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区为开设在大芯片(5)下方的凹槽(6),且所述凹槽(6)位于相邻的小电极B之间,所述凹槽(6)的内部也填充有环氧树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819910.2U CN218447401U (zh) | 2022-04-11 | 2022-04-11 | 一种三相压敏电阻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819910.2U CN218447401U (zh) | 2022-04-11 | 2022-04-11 | 一种三相压敏电阻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447401U true CN218447401U (zh) | 2023-02-03 |
Family
ID=85079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819910.2U Active CN218447401U (zh) | 2022-04-11 | 2022-04-11 | 一种三相压敏电阻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447401U (zh) |
-
2022
- 2022-04-11 CN CN202220819910.2U patent/CN21844740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02260B (zh) | 以带有突出球的囊封式引线框架为特征的半导体装置封装 | |
TWI405319B (zh) | 堆疊之積體電路晶片組成件 | |
CN218447401U (zh) | 一种三相压敏电阻 | |
CN208173593U (zh) | 金属封装串联结构二极管 | |
CN108598073B (zh) | 一种带输入保护的直插式整流桥器件 | |
CN208173579U (zh) | 一种带输入保护的新型电源功率模块结构 | |
CN108807306B (zh) | 一种带输入保护的电源功率模块结构 | |
CN208173578U (zh) | 一种带输出保护的新型电源功率模块结构 | |
CN208507670U (zh) | 一种带输入保护的直插式整流桥器件 | |
CN208316589U (zh) | 一种带输出保护的直插式整流桥器件 | |
CN113628852B (zh) | 电源模块、供电系统以及多相反耦合电感 | |
CN210200717U (zh) | 一种采用绝缘封装的可控硅 | |
CN108736743B (zh) | 一种带输出保护的直插式整流桥器件 | |
CN108231699B (zh) | 具有多个晶粒结构的覆晶封装二极管元件 | |
CN106449585A (zh) | 一种大电流场效应管的封装结构 | |
CN206789535U (zh) | 一种电力电子器件的扇出型封装结构 | |
CN213401158U (zh) | 一种5g专用基站天线小型化保护芯片 | |
CN108807305B (zh) | 一种带输出保护的电源功率模块结构 | |
CN211238226U (zh) | 功率半导体封装器件 | |
CN221427735U (zh) | 一种集成的晶闸管贴片封装结构 | |
CN212182316U (zh) | 一种无载体的半导体叠层封装结构 | |
CN212967688U (zh) | 半导体封装结构 | |
CN103780102A (zh) | 一种智能半导体功率模块 | |
CN105655262A (zh) | 半导体整流元件的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 | |
CN211182201U (zh) | 表面贴片式二极管芯粒叠堆封装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