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46090U - 分光器和光网络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分光器和光网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46090U
CN218446090U CN202222242549.4U CN202222242549U CN218446090U CN 218446090 U CN218446090 U CN 218446090U CN 202222242549 U CN202222242549 U CN 202222242549U CN 218446090 U CN218446090 U CN 2184460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circuit board
output
input interface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4254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子睿
姜永硕
付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4254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460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460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46090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7592 priority patent/WO2024041073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分光器,包括壳体、电路板以及布置在电路板上的输入接口、变压模块、分流模块、分光模块和至少两个光电输出接口;分光模块位于壳体内,并通过光纤与输入接口以及光电输出接口连接;输入接口用于接收外部光信号与外部电能;变压模块用于将外部电能降压并转换成输出电能;分流模块用于将输出电能分流为至少两路;分光模块用于将外部光信号分束为至少两束输出光信号;每个光电输出接口用于输出一路输出电能以及一束输出光信号;分光器中的高压器件与低压器件是隔离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该分光器的光网络系统。本方案使分光器的下级设备无需额外本地取电。

Description

分光器和光网络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光器和光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光纤到房间(fiber to the room,FTTR)业务的普及,在家庭场景中越来越多的使用点对多点(point to multiple point,P2MP)光纤组网的解决方案。其中,分光器作为实现P2MP的分光技术的无源器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分光器将耦合的下行信号分束给多个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ONT),将上行信号发送到光线路终端(opticalline terminal,OLT)。
现有分光器的输入与输出都是纯光信号,其输出口仅能提供纯光信号,无法为下级设备提供电能。下级设备如果是有源的,需要单独本地取电,在下级设备周围会有多种线缆交织使用,产品体验不好。因此,此种分光器通常用于馈线段或配线段,不在用户接入点处使用,使用场景受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分光器和光网络系统,该分光器能够给下级设备提供光信号与电能,使下级设备无需额外本地取电,提升了产品体验,扩展了分光器的适用场景。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分光器,包括壳体、电路板、输入接口、变压模块、分流模块、分光模块和至少两个光电输出接口;电路板位于壳体内,输入接口、变压模块、分流模块和至少两个光电输出接口均布置于电路板;分光模块位于壳体内,并通过光纤与输入接口以及光电输出接口连接;壳体与电路板围成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被壳体隔开,输入接口的至少一部分与变压模块位于第一空间,分流模块与至少两个光电输出接口位于第二空间;输入接口用于接收外部光信号与外部电能;变压模块用于将外部电能降压并转换成输出电能;分流模块用于将输出电能分流为至少两路;分光模块用于将外部光信号分束为至少两束输出光信号;每个光电输出接口用于输出一路输出电能以及一束输出光信号。
本方案中,壳体可以是分光器的外壳。电路板及电路板上的各个器件均可以安装在壳体内,其中,输入接口可以全部隐藏于壳体内或者从壳体内露出一部分;光电输出接口可以全部隐藏于壳体内或者从壳体内露出一部分。输入接口可以是单个部件,其能实现光信号与电能的复合输入;或者,输入接口可以包括分离的不同部件,该不同部件分别实现光信号的输入与电能的输入。输入接口接收的外部电能可通过电路板上的线路传输至变压模块,变压模块对外部电能进行降压处理,以得到输出电能。该输出电能可通过电路板上的线路传输至分流模块,分流模块将输出电能分流为若干路。光电输出接口为单个部件,其能实现光信号与电能的复合输出,其中,一路输出电能可通过电路板上的线路传输至一个光电输出接口,并通过该光电输出接口输出;一束输出光信号可通过光纤传输至一个光电输出接口,并通过该光电输出接口输出。
本方案中,当需要对外输出光信号与电能时,外部设备的光电连接器可插接至光电输出接口,从而将输出光信号与输出电能传输至该外部设备。由此,本方案不仅能向外部设备提供光信号,还能向其输入电能。这样使得外部设备无需额外本地取电,避免外部设备的周围线缆交织,提升了用户体验。并且,本方案的分光器不仅能够用于馈线段或配线段,还能在用户接入点处使用,适用场景较为丰富。
本方案中,壳体与电路板围成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被壳体上的结构隔开。第一空间可以位于电路板一侧或者两侧,第一空间可以与外界不连通。第二空间可以位于电路板一侧或者两侧。输入接口的至少一部分与变压模块位于第一空间,分流模块与至少两个光电输出接口位于第二空间。输入接口与变压模块均属于高压器件,分流模块与光电输出接口均属于低压器件,本方案能够将高压器件与低压器件隔开,以满足安规要求。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输入接口包括电输入接口与光输入接口,电输入接口位于第一空间,光输入接口位于第二空间;电输入接口用于接收外部电能,光输入接口用于接收外部光信号;分光模块通过光纤与光输入接口连接。
本方案中,输入接口包括独立的电输入接口与光输入接口,电输入接口实现外部电能输入,光输入接口实现外部光信号输入,电输入接口与光输入接口是隔开的。本方案能满足产品需求,并能实现高压器件的安规要求。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输入接口包括相固定的第一光电复合适配器与第一光电连接器,第一光电复合适配器固定于电路板;第一光电连接器与电路板连接,并通过光纤与分光模块连接;第一光电连接器用于接收外部光信号与外部电能。
本方案中,输入接口是单个部件,能够实现光电信号的复合输入。其中,第一光电复合适配器可以固定和收容第一光电连接器,例如第一光电连接器可以插接在第一光电复合适配器内的一端。外部设备的光电连接器可以插入第一光电复合适配器内的另一端,并与第一光电连接器对接,以实现光电信号的传输。第一光电连接器是输入接口中实现光电复合输入的部件。第一光电连接器可以内置光传输结构(例如包括插芯)与电传输结构(例如包括电极)。该光传输结构可以容纳和固定与分光模块连接的光纤,以向分光模块传输外部光信号;该电传输结构可以与电路板连接,以传输外部电能。本方案能满足产品需求,并能实现高压器件的安规要求。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每个光电输出接口包括相固定的第二光电复合适配器与第二光电连接器,第二光电复合适配器固定于电路板;第二光电连接器与电路板连接,并通过光纤与分光模块连接;第二光电连接器用于输出一路输出电能以及一束输出光信号。
本方案中,第二光电复合适配器可以固定和收容第二光电连接器,例如第二光电连接器可以插接在第二光电复合适配器内的一端。外部设备的光电连接器可以插入第二光电复合适配器内的另一端,并与第二光电连接器对接,以实现光电信号的传输。第二光电连接器是光电输出接口中实现光电复合输出的部件。第二光电连接器可以内置光传输结构(例如包括插芯)与电传输结构(例如包括电极)。该光传输结构可以容纳和固定与分光模块连接的光纤,以从分光模块处接收一束输出光信号;该电传输结构可以与电路板连接,并通过电路板接收一路输出电能。本方案能满足产品需求,并能实现高压器件的安规要求。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分光器包括指示灯,指示灯与电路板电连接,指示灯用于发出能传播至壳体外的光线。
本方案中,指示灯与电路板电连接,用于受控发光以指示分光器的工作状态。壳体上可以设指示灯孔,指示灯发出的光可穿过指示灯孔射出。例如,可以设置第一指示灯,用于指示电能输入和/或电能输出状态。例如,可以设置光电转换器件与第二指示灯。光电转换器件可以布置于电路板并与分光模块连接,光电转换器件用于将分光模块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第二指示灯可通过电路板与光电转换器件电连接,第二指示灯用于指示光信号的输入和/或输出状态。本方案能够实现分光器的工作状态的直观提示。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变压模块包括发热器件与散热件,发热器件与散热件固定连接;发热器件与电路板连接,散热件与电路板连接。
本方案中,发热器件可以是工作时发热较为显著,需要进行散热的器件,如MOS管。散热件起到固定MOS管的作用。另外,散热件本身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散热件连接至电路板后又能将热量传递至电路板,以通过具有较大散热面积的电路板散发出去,从而提升了发热器件的散热性能,保证其能可靠工作。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壳体包括周侧壁与底壁,周侧壁环绕于底壁的周缘;底壁的内侧设有分隔筋,分隔筋的顶面朝向电路板;底壁、分隔筋、电路板和周侧壁围成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被分隔筋隔开。
本方案中,周侧壁环绕于底壁的周缘,并与底壁连接。分隔筋可以凸设于底壁的内表面,分隔筋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分隔筋可以位于电路板的一侧或者两侧。分隔筋的顶面指与分隔筋的根部相对的一侧的分隔筋的表面,该顶面可与电路板接触或者具有一定间隙。本方案中,通过底壁、分隔筋、电路板和周侧壁围成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分隔筋将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隔开。本方案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高压器件与低压器件的隔离,方案的可靠性与量产性好。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底壁包括相对的第一底壁与第二底壁,周侧壁位于第一底壁与第二底壁之间;分隔筋包括第一分隔筋与第二分隔筋,第一分隔筋设于第一底壁的内侧,第二分隔筋设于第二底壁的内侧;变压模块与分流模块均布置于电路板的相对两侧;电路板位于第一分隔筋与第二分隔筋之间,第一底壁、第一分隔筋、电路板、第二分隔筋、第二底壁和周侧壁围成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均分布在电路板的相对两侧;在电路板的一侧,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被第一分隔筋隔开;在电路板的相对的另一侧,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被第二分隔筋隔开。
本方案中,周侧壁连接在第一底壁与第二底壁之间。第一分隔筋与第二分隔筋分别位于电路板的相对两侧,第一分隔筋与第二分隔筋可以基本重合,也可以错开。第一分隔筋将电路板一侧的空间隔开,第二分隔筋将电路板另一侧的空间隔开。高压器件与低压器件均可布置在电路板的相对两侧,由此电路板每一侧的高压器件和低压器件均能被隔开,从而很好地保证了安规要求。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壳体具有输入通孔与至少两个输出通孔,输入接口通过输入通孔接收外部光信号与外部电能,一个光电输出接口分别通过一个输出通孔输出一路输出电能以及一束输出光信号;壳体的内壁设有定位筋,定位筋与输入接口背离电路板的一侧抵接,和/或,定位筋与每个光电输出接口背离电路板的一侧抵接。
本方案中,定位筋可以抵压输入接口和/或光电输出接口,以使输入接口对准输入通孔和/或使光电输出接口对准输出通孔,避免由于输入接口不平整和/或光电输出接口不平整导致对位不准。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壳体内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限位部分与连接部分,连接部分连接限位部分与壳体的内壁,限位部分与内壁之间形成间隙;分光模块卡持安装于间隙内。
本方案中,限位结构可以类似椅背,连接部分可以类似椅面。限位结构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可用于安装分光模块,限位结构可对分光模块进行卡持和限位。本方案通过简单的设计实现了分光模块在壳体内的安装,量产性好。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分光器包括用于约束光纤的束纤座,束纤座固定于电路板;壳体的内壁设有支撑部,支撑部与束纤座分别位于电路板的相对两侧,支撑部抵接电路板。
本方案中,沿着电路板上的盘纤路径,可以固定若干束纤座,光纤被夹持固定在束纤座内,以将光纤约束在盘纤路径上。束纤座的数量及位置可以根据需要合理设置,以避免组装时损伤光纤。支撑部可以对应电路板上的束纤座的安装位置,支撑部能够对电路板进行结构支撑,防止束纤座插接安装产生的应力对电路板上的应力敏感器件造成损伤。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光网络系统,包括光线路终端、至少两个光网络单元和上述任一项中的分光器;光线路终端用于提供外部光信号;一个光网络单元与一个光电输出接口对应连接,一个光网络单元用于接收一路输出电能以及一束输出光信号。
本方案中,光网络系统可以是一种FTTR系统,其可应用P2MP光纤组网解决方案。光网络系统可以属于接入网,光网络系统可以通过光线路终端与核心网中的公共交换电话网(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PSTN)及IP骨干网进行信号交互。光线路终端用于下发下行信号(包括但不限限于语音、视频、数据等信号)。光网络单元靠近用户侧,用于从分光器获取光信号与电能。本方案中的分光器能够向光网络单元提供光信号与电能,使光网络单元无需额外本地取电,提升了产品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光网络系统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分光器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分光器的分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分光器的上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中的分光器的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3中的分光器的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分光器的上壳与下壳的配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图3中的分光器的电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的光电输出接口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的光电输出接口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4表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分光器的功能框架结构;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分光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网络系统1,光网络系统1可以是一种FTTR系统,其可应用P2MP光纤组网解决方案。
示意性的,光网络系统1可以包括光线路终端30、分光器20及若干个光网络单元10(图1示意性画出了三个光网络单元10)。分光器20可连接光线路终端30与光网络单元10,分光器20用于将光线路终端30的下行信号(包括但不限限于语音、视频、数据等信号)分束给每个光网络单元10,其中分光器20能向光网络单元10输出光信号与电能(下文将继续说明)。分光器20还用于将每个光网络单元10的上行信号(包括但不限限于语音、视频、数据等信号)发送至光线路终端30。
示意性的,光网络系统1可以属于接入网,光网络系统1可以通过光线路终端30与核心网中的公共交换电话网(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PSTN)及IP骨干网进行信号交互。
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分光器20可以包括上壳201、下壳202、电路板207、束纤座208、变压模块209、电输入接口210、光输入接口203、级联接口204、光电输出接口205和分光模块206。其中,上壳201与下壳202可以构成壳体,上壳201与下壳202装配形成收容腔,电路板207、束纤座208、变压模块209、电输入接口210、光输入接口203、级联接口204、光电输出接口205和分光模块206均可以安装在该收容腔内。电输入接口210与光输入接口203可以合称输入接口。下面逐一进行说明。
如图3和图4所示,示意性的,上壳201可以包括第一底壁201a,第一底壁201a可以大致呈板状。第一底壁201a上可以无开孔。第一底壁201a的内侧(第一底壁201a靠近下壳202的一侧)的周缘可以设置若干个第一卡扣201b,第一卡扣201b可与下壳202上的第二卡扣(下文将会描述)形成卡扣连接,该卡扣连接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以便打开分光器20的壳体进行检修。
如图4所示,示意性的,第一底壁201a的内侧还可以设置第一定位筋201e与第二定位筋201d。图5与图6分别示意出了第一定位筋201e与第二定位筋201d的局部放大结构。如图5与图6所示,第一定位筋201e与第二定位筋201d(下文简称为定位筋)均可大致为框架结构或者框格结构。定位筋包括若干个竖立于第一底壁201a的壁,这些壁可以围成若干个凹槽。根据产品需要,定位筋中的各个壁的顶面可以平齐或者形成段差。例如图6所示,第二定位筋201d可以包括相连的第一部分201f与第二部分201g,第一部分201f中的各个壁的顶面可以平齐,第二部分201g中的各个壁的顶面可以平齐,但是第一部分201f的壁的顶面可以较低,第二部分201g的壁的顶面可以较高,第一部分201f的壁的顶面与第二部分201g的壁的顶面可以形成段差。
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筋201e用于与电输入接口210配合,第一定位筋201e的顶面可以抵接电输入接口210,以使电输入接口210对准下壳202上的电源孔202a。第二定位筋201d用于与光输入接口203、级联接口204及光电输出接口205配合。其中,第一部分201f的顶面可以抵接光输入接口203与级联接口204,以使二者分别对准下壳202上的光输入孔202b和级联孔202c;第二部分201g的顶面可以抵接光电输出接口205,以使光电输出接口205对准下壳202上的光电输出孔202d。上述设计将在下文继续说明。
如图4所示,第一底壁201a的内侧还可以设置第一分隔筋201c,第一分隔筋201c可大致为墙壁形状。示意性的,第一分隔筋201c可以从第一底壁201a的一边延伸至相对的另一边。第一分隔筋201c可以位于第一定位筋201e与第二定位筋201d之间,第一分隔筋201c可以与第二定位筋201d相连。
本实施例中,当电路板207及变压模块209等器件安装在壳体内时,第一分隔筋201c的顶面可以朝向电路板207,该顶面可以接触电路板207,或者该顶面与电路板207具有一定间隙(该间隙可以较小)。第一分隔筋201c用于将变压模块209等高压器件与除变压模块209以外的低压器件隔开。该设计将在下文继续说明。
上文所述的上壳201的结构,仅仅是一种举例,并非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实际上,可以根据产品需要灵活设计上壳的结构。例如,上壳可以没有上述的定位筋、分隔筋、第一卡扣等结构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如图7和图8所示,下壳202可以大致为敞口的盒装结构。示意性的,下壳202可以包括第二底壁202f(与上述的第一底壁201a可以合称底壁)以及环绕连接于第二底壁202f的周缘的周侧壁202e。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底壁202f的内侧(位于下壳202的内部空间的一侧)可以形成第二分隔筋202h,第二分隔筋202h可以大致为条状结构。示意性的,第二分隔筋202h可以从第二底壁202f的一侧延伸至相对的另一侧,第二分隔筋202h的相对两端可以与周侧壁202e连接,第二分隔筋202h可以将下壳202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两个区域。当电路板207及变压模块209等器件安装在壳体内时,第二分隔筋202h的顶面可以朝向电路板207,该顶面可以接触电路板207,或者该顶面与电路板207具有一定间隙(该间隙可以较小)。第二分隔筋202h用于将变压模块209等高压器件与除变压模块209以外的低压器件隔开。该设计将在下文继续说明。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底壁202f的内侧还可以形成支撑部202i,支撑部202i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一个,支撑部202i可以对应电路板207上的束纤座208的安装位置,支撑部202i能够对电路板207进行结构支撑,防止束纤座208插接安装产生的应力对电路板207上的应力敏感器件造成损伤。该设计将在下文将继续说明。
如图7-图9所示,第二底壁202f的内侧还可以形成限位结构202j。示意性的,限位结构202j可以包括限位部分202k与连接部分202m。其中,限位部分202k可以呈板状结构,其可以具有一定弯曲度。连接部分202m可以呈块状或条状,其连接限位部分202k与周侧壁202e,并且使得限位部分202k与周侧壁202e之间形成间隙。限位结构202j中的限位部分202k类似椅背,连接部分202m类似椅面。限位结构202j与周侧壁202e之间的间隙可用于安装分光模块206,限位结构202j可对分光模块206进行卡持和限位。示意性的,限位部分202k的顶部可以形成倒角或者倒圆角,该倒角或者倒圆角具有导向和减少摩擦的作用,以利于分光模块206顺滑地装入该间隙。
如图7和图8所示,周侧壁202e上可以开设电源孔202a、光输入孔202b、级联孔202c以及光电输出孔202d。这些孔均为通孔,且可以开设于周侧壁202e的同一侧板。光电输出孔202d为至少两个,例如图中示出了四个光电输出孔202d。示意性的,电源孔202a可以位于第二分隔筋202h的一侧,光输入孔202b、级联孔202c以及光电输出孔202d可以位于第二分隔筋202h的另一侧。
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电源孔202a与光输入孔202b均称为输入通孔,将级联孔202c与光电输出孔202d均称为输出通孔。
如图7和图8所示,周侧壁202e、第二底壁202f和第二分隔筋202h可以围成两个区域,针对对应电源孔202a的区域202n(即图7视角中的左空间,图8视角中的上空间),周侧壁202e中的与区域202n对应的部分除了开设电源孔202a外再无开孔,第二底壁202f中的与区域202n对应的部分无开孔。区域202n用于布置电输入接口210、变压模块209等高压器件,区域202n所对应的部分周侧壁202e以及部分第二底壁202f的无开孔设计,有利于实现高压器件的安规要求。该设计将在下文继续说明。
如图7和图8所示,周侧壁202e上还可以设有若干个第二卡扣202g,第二卡扣202g例如可以位于周侧壁202e的顶面附近。第二卡扣202g可与上述的第一卡扣201b形成卡扣连接,该卡扣连接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以便打开分光器20的壳体进行检修。
上文所述的下壳202的结构,仅仅是一种举例,并非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实际上,可以根据产品需要灵活设计下壳的结构。例如,下壳可以没有上述的分隔筋、第二卡扣、级联孔等结构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图10用于表示上壳201与下壳202的配合关系。参考图10所示,当上壳201与下壳202装配在一起时,上壳201将下壳202封盖,第一底壁201a与第二底壁202f间隔相对。第一定位筋201e可以与电源孔202a对应,第二定位筋201d中的第一部分201f可以与光输入孔202b及级联孔202c对应,第二定位筋201d中的第二部分201g可以与光电输出孔202d对应。第一分隔筋201c可以与第二分隔筋202h可以基本重合(可以完全重合,或者二者存在错位),第一分隔筋201c的顶面与第二分隔筋202h的顶面之间具有间隙。
本实施例中,上壳201与下壳202可以通过卡扣连接。另外,还可以通过螺钉等连接件或者其他合适的连接方式将上壳201与下壳202进一步连接,以保证组装可靠性。
如图3所示,分光模块206用于对外部光信号进行分束,分束后的光信号可以称为输出光信号。分光模块206可以是包括若干光学元件的无源部件。结合图3与图9所示,分光模块206可以安装至限位结构202j处,并被夹持在限位结构202j与周侧壁202e之间。
图11可以表示布置在电路板207上的各个器件,可以理解的是,图11所示仅仅是一种示意,并非是限定电路板207及其上的各个器件的具体结构及布局形式。
如图11所示,电路板207上可以形成盘纤路径图案213,盘纤路径图案213可以避开电路板207上的较高的器件。在电路板207上,沿盘纤路径图案213可以固定若干束纤座208,光纤被夹持固定在束纤座208内,以将光纤约束在盘纤路径图案213上。束纤座208的数量及位置可以根据需要合理设置,以避免上壳201与下壳202扣合安装时损伤光纤。
结合图11与图10所示,当电路板207及各个器件安装至下壳202时,下壳202内的支撑部202i可以与电路板207上的至少一部分束纤座208的安装位置对应,支撑部202i可以对该安装位置进行支撑,防止束纤座208插接至电路板207时产生的应力对电路板207上的应力敏感器件造成损伤。
如图11所示,电输入接口210可以布置在电路板207的边缘。电输入接口210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并接收外部电能输入,电输入接口210所接收的外部电能可以是高压电,如电压可以在170V-264V之间(含端点值)。本实施例不限定电输入接口210的具体结构,示意性的,电输入接口210可以是C8电源座。结合图11与图10所示,电输入接口210可以对准电源孔202a,以便通过电源孔202a连接外部电源。电输入接口210可以完全隐藏在下壳202内,也可以从电源孔202a露出一部分。并且,第一定位筋201e可以抵接电输入接口210,以保持电输入接口210与电源孔202a对准,防止由于电输入接口210不平整导致的对位不准。第一定位筋201e中的凹槽能够避让电输入接口210的关键结构,避免影响电输入接口210工作。
如图11所示,变压模块209可以靠近电输入接口210布置,变压模块209可以布置在电路板207的两侧或者一侧。变压模块209可以通过电路板207上的线路与电输入接口210电连接。变压模块209用于将电输入接口210所接收的外部电能进行变换,以将高压电变换成低压电,其中低压电例如可以为56V。经过降压变换后的电能可以输出至外部,可将该电能称为输出电能。
变压模块209可以由若干器件与电路构成。例如图11所示,变压模块209可以包括MOS管209b,MOS管209b在工作时会发热,可以将其称为发热器件。MOS管209b可以固定至散热件209a,散热件209a例如可以是铜支架,散热件209a可以固定至电路板207,散热件209a本身能够将MOS管209b的热量进行发散,还可将热量传递给电路板207,以通过具有较大散热面积的电路板207进行散热。
本实施例中,电输入接口210与变压模块209的工作电压均较高(例如170V-264V),可将其称为高压器件。高压器件可以布置在电路板207的两侧或者一侧。除高压器件以外,其他器件的工作电压较低(例如56V),可将其称为低压器件。低压器件布置在电路板207的两侧或者一侧。
本实施例中,电路板207上还可以布置分流模块。分流模块可以通过电路板207上的电路与变压模块209电连接,分流模块用于将变压模块209变换后的输出电能分流为至少两路。分流模块可以由若干器件与电路构成,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11所示,光输入接口203可以布置在电路板207的边缘。光输入接口203用于连接外部光源并接收外部光信号,并可以通过光纤将外部光信号传输至分光模块206(出于清楚示意的目的,图11中并未将光输入接口203与分光模块206通过光纤连接起来)。本实施例不限定光输入接口203的具体结构。结合图11与图10所示,光输入接口203可以对准光输入孔202b,以便通过光输入孔202b连接外部光源。光输入接口203的一部分可以露在下壳202之外,或者光输入接口203可以完全隐藏在下壳202内。并且,第二定位筋201d中的第一部分201f可以与光输入接口203抵接,以保持光输入接口203与光输入孔202b对准,防止由于光输入接口203不平整导致的对位不准。第一部分201f中的凹槽能够避让光输入接口203的关键结构,避免影响光输入接口203工作。
在其他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外部电能与外部光信号可以通过同一个输入接口输入分光器。该输入接口可以是光电输入接口。示意性的,该光电输入接口可以包括第一光电复合适配器与第一光电连接器,第一光电连接器与第一光电复合适配器固定连接,例如第一光电连接器的一部分可以插接在第一光电复合适配器内。第一光电连接器可以内置光传输结构(例如包括插芯)与电传输结构(例如包括电极)。该光传输结构可以容纳和固定光纤,该光传输结构通过光纤与分光模块连接。该电传输结构可以与电路板连接。当需要接收外部光信号与外部电能时,外部设备的光电连接器可插接至第一光电复合适配器内,并与第一光电连接器对接,从而使外部光信号与外部电能输入分光器。
如图11所示,级联接口204可以布置在电路板207的边缘,其可与光输入接口203相邻并排布置。级联接口204的一端可以通过光纤连接分光模块206,另一端可以跳接外部设备(例如下级分光器),以将光信号传输至该外部设备。本实施例不限定级联接口204的具体结构。结合图11与图10所示,级联接口204可以对准级联孔202c以便通过级联孔202c连接该外部设备。级联接口204的一部分可以露在下壳202之外,或者级联接口204可以完全隐藏在下壳202内。并且,第二定位筋201d中的第二部分201g可以与级联接口204抵接,以保持级联接口204与级联孔202c对准,防止由于级联接口204不平整导致的对位不准。第二部分201g中的凹槽能够避让级联接口204的关键结构,避免影响级联接口204工作。
如图11所示,光电输出接口205可以布置在电路板207的边缘。光电输出接口205可以通过光纤连接分光模块206,并将分光模块206分束出的一束输出光信号传输至外部的光网络单元10。光电输出接口205还可通过电路板207与分流模块电连接,光电输出接口205可以将分流模块分流出的一路输出电能传输至外部的光网络单元10。
本实施例不限定光电输出接口205的结构。例如图12与图13所示,光电输出接口205可以包括第二光电复合适配器205a与第二光电连接器205b,第二光电连接器205b与第二光电复合适配器205a固定连接,例如第二光电连接器205b的一部分可以插接在第二光电复合适配器205a内。第二光电连接器205b可以内置光传输结构(例如包括插芯)与电传输结构(例如包括电极)。该光传输结构可以容纳和固定与分光模块206连接的光纤,以从分光模块206处接收一束输出光信号。该电传输结构可以与电路板207连接,并通过电路板207接收一路输出电能。
当需要对外输出光信号与电能时,外部设备的光电连接器可插接至第二光电复合适配器205a内,并与第二光电连接器205b对接,从而将输出光信号与输出电能传输至该外部设备。由此,本实施例的分光器20不仅能向外部设备提供光信号,还能向其输入电能。这样使得外部设备无需额外本地取电,避免外部设备的周围线缆交织,提升了用户体验。并且,分光器20不仅能够用于馈线段或配线段,还能在用户接入点处使用,适用场景较为丰富。
本实施例中,光输入接口203为一个,光电输出接口205可以为至少两个,以此实现一个光/电输入,多个光/电输出。图14示意了具有此种输入输出特性的分光器20的功能框架结构。
在其他实施例中,光输入接口203可以为至少两个,这是一种备份冗余设计,能够确保有光信号输入分光器。其中,光电输出接口205可以是一个或者至少两个。此种分光器能够适用特定的应用场景。
结合图11与图10所示,一个光电输出接口205可以对准一个光电输出孔202d,以便通过光电输出孔202d连接外部设备。光电输出接口205的一部分可以露在下壳202之外,或者光电输出接口205可以完全隐藏在下壳202内。并且,第二定位筋201d中的第二部分201g可以与光电输出接口205抵接,以保持光电输出接口205与光电输出孔202d对准,避免由于光电输出接口205不平整和/或电路板207的平整度不够导致的对位不准。第二部分201g中的凹槽能够避让光电输出接口205的关键结构,避免影响光电输出接口205工作。
本实施例中,分光器20还可以具有指示灯,指示灯与电路板207电连接,用于受控发光以指示分光器20的工作状态。壳体上可以设指示灯孔,指示灯发出的光可穿过指示灯孔射出。例如,可以设置第一指示灯,用于指示电能输入和/或电能输出状态。例如,可以设置光电转换器件与第二指示灯。光电转换器件可以布置于电路板207并与分光模块206连接,光电转换器件用于将分光模块206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第二指示灯可通过电路板207与光电转换器件电连接,第二指示灯用于指示光信号的输入和/或输出状态。
图15以剖视图的方式表示下壳202、电路板207及各个器件的组装结构,其中仅对下壳202做了剖视表达。
如图15所示,下壳202上的第二分隔筋202h可与电路板207配合(接触或者具有一定间隙)。结合图15、图10以及上文所述,上壳201上的第一分隔筋201c也可与电路板207配合(接触或者具有一定间隙),两个分隔筋分别位于电路板207相对两侧。
由此,第一底壁201a、第一分隔筋201c、电路板207、第二分隔筋202h、第二底壁202f和周侧壁202e围成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均在电路板207的两侧有分布,或者说第一空间包括分别位于电路板207的两侧的两部分、第二空间包括分别位于电路板207的两侧的两部分。其中,第一空间是区域202n所在的空间,例如为图10中第一分隔筋201c与第二分隔筋202h左侧的空间。第二空间是图10中第一分隔筋201c与第二分隔筋202h右侧的空间。结合图15与图10所示,在电路板207的一侧,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被第一分隔筋201c隔开;在电路板207的相对的另一侧,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被第二分隔筋202h隔开。
如图15所示,对于电路板207朝向第二分隔筋202h的一侧(图15朝向纸面内的一侧),电路板207上的高压器件(如变压模块209、电输入接口210等)可以位于电路板207的高压区(高压区可以指电路板207两侧的区域,高压器件可以在电路板207的两侧均有分布),电路板207上的低压器件(如光输入接口203、级联接口204、光电输出接口205、分流模块等)可以位于电路板207的低压区(低压区可以指电路板207两侧的区域,分流模块可以在电路板207的两侧均有布置)。高压器件和高压区可以位于第二分隔筋202h的一侧(例如图15中的左侧),高压器件和高压区可以位于上述的第一空间。低压器件和低压区可位于第二分隔筋202h的另一侧(例如图15中的右侧),低压器件和低压区可以位于上述的第二空间。
结合图15与图10所示,对于电路板207朝向第一分隔筋201c的一侧,高压器件与低压器件同样可以位于上述的第一空间,低压器件和低压区同样可以位于上述的第二空间。
所以,电路板207两侧的高压器件与低压器件可以分别位于不同的空间内,并被第一分隔筋201c与第二分隔筋202h隔开。
结合图15、图10以及上文综述,壳体对应第一空间(或者高压区)的部分除了电源孔202a以外,再无开孔。由于电源孔202a可以被电输入接口210堵住,外界异物不易从电源孔202a进入第一空间内,因而可以认为第一空间与外界不连通。
结合图15与图10所示,壳体对应第二空间(或者低压区)的部分可以设有开孔,例如下壳202上的多个条状开孔。若没有上述的高压器件与低压器件的隔离设计,外部的导电异物可能从该开孔进入低压区并达到高压区,导致高压器件短路。由于高压器件的电压较高,短路电流较大,会影响分光器20的性能,甚至造成分光器20损坏(若外部导电异物导致低压器件短路,由于低压器件的电压较低,短路电流较小,对分光器20的影响有限)。但是,由于本实施例的分光器20具有将高压器件与低压器件隔离的设计,使得进入低压区的外部的导电异物被分隔筋阻挡而无法进入高压区,从而避免了高压器件的短路风险。因此,本实施例的隔离设计能够满足安规要求,使得分光器20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基于上文所述容易理解,当高压器件仅分布在电路板207的一侧时(低压器件可以分布在电路板207的两侧或一侧),也可以使电路板207的一侧设有分隔筋,即在上壳或者下壳中设置分隔筋,上壳或下壳、该分隔筋和电路板207可围成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该第一空间可以位于电路板207的一侧,该第二空间可以位于电路板207的一侧或者两侧,该分隔筋将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隔开。高压器件位于该第一空间,低压器件位于该第二空间。该分隔筋将高压器件与低压器件隔离,以保证安规要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用词仅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以便进行清楚的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是在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位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图中的视角方向。因此,该方位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不是明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在……上”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分光器(20),其特征在于,
包括壳体、电路板(207)、输入接口、变压模块(209)、分流模块、分光模块(206)和至少两个光电输出接口(205);所述电路板(207)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输入接口、所述变压模块(209)、所述分流模块和所述至少两个光电输出接口(205)均布置于所述电路板(207);所述分光模块(206)位于所述壳体内,并通过光纤与所述输入接口以及所述光电输出接口(205)连接;
所述壳体与所述电路板(207)围成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被所述壳体隔开,所述输入接口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变压模块(209)位于所述第一空间,所述分流模块与所述至少两个光电输出接口(205)位于所述第二空间;
所述输入接口用于接收外部光信号与外部电能;所述变压模块(209)用于将所述外部电能降压并转换成输出电能;所述分流模块用于将所述输出电能分流为至少两路;所述分光模块(206)用于将所述外部光信号分束为至少两束输出光信号;每个所述光电输出接口(205)用于输出一路所述输出电能以及一束所述输出光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光器(20),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接口包括电输入接口(210)与光输入接口(203),所述电输入接口(210)位于所述第一空间,所述光输入接口(203)位于所述第二空间;所述电输入接口(210)用于接收所述外部电能,所述光输入接口(203)用于接收所述外部光信号;所述分光模块(206)通过光纤与所述光输入接口(20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光器(20),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接口包括相固定的第一光电复合适配器与第一光电连接器,所述第一光电复合适配器固定于所述电路板(207);所述第一光电连接器与所述电路板(207)连接,并通过光纤与所述分光模块(206)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连接器用于接收所述外部光信号与所述外部电能。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分光器(20),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光电输出接口(205)包括相固定的第二光电复合适配器(205a)与第二光电连接器(205b),所述第二光电复合适配器(205a)固定于所述电路板(207);所述第二光电连接器(205b)与所述电路板(207)连接,并通过光纤与所述分光模块(206)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连接器(205b)用于输出所述一路所述输出电能以及一束所述输出光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分光器(20),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光器包括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所述电路板(207)电连接,所述指示灯用于发出能传播至所述壳体外的光线。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分光器(20),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压模块(209)包括发热器件(209b)与散热件(209a),所述发热器件(209b)与所述散热件(209a)固定连接;所述发热器件(209b)与所述电路板(207)连接,所述散热件(209a)与所述电路板(207)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分光器(20),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周侧壁(202e)与底壁,所述周侧壁(202e)环绕于所述底壁的周缘;所述底壁的内侧设有分隔筋,所述分隔筋的顶面朝向所述电路板(207);所述底壁、所述分隔筋、所述电路板(207)和所述周侧壁(202e)围成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被所述分隔筋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光器(20),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壁包括相对的第一底壁(201a)与第二底壁(202f),所述周侧壁(202e)位于所述第一底壁(201a)与所述第二底壁(202f)之间;所述分隔筋包括第一分隔筋(201c)与第二分隔筋(202h),所述第一分隔筋(201c)设于所述第一底壁(201a)的内侧,所述第二分隔筋(202h)设于所述第二底壁(202f)的内侧;
所述变压模块(209)与所述分流模块均布置于所述电路板(207)的相对两侧;所述电路板(207)位于所述第一分隔筋(201c)与所述第二分隔筋(202h)之间,所述第一底壁(201a)、所述第一分隔筋(201c)、所述电路板(207)、所述第二分隔筋(202h)、所述第二底壁(202f)和所述周侧壁(202e)围成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均分布在所述电路板(207)的相对两侧;在所述电路板(207)的一侧,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被所述第一分隔筋(201c)隔开;在所述电路板(207)的相对的另一侧,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被所述第二分隔筋(202h)隔开。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分光器(20),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输入通孔与至少两个输出通孔,所述输入接口通过所述输入通孔接收所述外部光信号与所述外部电能,一个所述光电输出接口(205)分别通过一个所述输出通孔输出一路所述输出电能以及一束所述输出光信号;
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定位筋,所述定位筋与所述输入接口背离所述电路板(207)的一侧抵接,和/或,所述定位筋与每个所述光电输出接口(205)背离所述电路板(207)的一侧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分光器(20),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内设有限位结构(202j),所述限位结构(202j)包括限位部分(202k)与连接部分(202m),所述连接部分(202m)连接所述限位部分(202k)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限位部分(202k)与所述内壁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分光模块(206)卡持安装于所述间隙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分光器(20),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光器包括用于约束光纤的束纤座(208),所述束纤座(208)固定于所述电路板(207);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支撑部(202i),所述支撑部(202i)与所述束纤座(208)分别位于所述电路板(207)的相对两侧,所述支撑部抵接所述电路板(207)。
12.一种光网络系统(1),其特征在于,
包括光线路终端(30)、至少两个光网络单元(10)和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分光器(20);所述光线路终端(30)用于提供所述外部光信号;一个所述光网络单元(10)与一个所述光电输出接口(205)对应连接,一个所述光网络单元(10)用于接收一路所述输出电能以及一束所述输出光信号。
CN202222242549.4U 2022-08-24 2022-08-24 分光器和光网络系统 Active CN2184460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42549.4U CN218446090U (zh) 2022-08-24 2022-08-24 分光器和光网络系统
PCT/CN2023/097592 WO2024041073A1 (zh) 2022-08-24 2023-05-31 分光器和光网络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42549.4U CN218446090U (zh) 2022-08-24 2022-08-24 分光器和光网络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46090U true CN218446090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97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42549.4U Active CN218446090U (zh) 2022-08-24 2022-08-24 分光器和光网络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46090U (zh)
WO (1) WO202404107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1073A1 (zh) * 2022-08-24 2024-0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光器和光网络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44047A (ja) * 2007-03-27 2008-10-09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光送受信モジュール
US8744268B2 (en) * 2008-03-10 2014-06-03 Emcore Corporatio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module
US9979505B2 (en) * 2012-09-10 2018-05-22 Tellabs Enterprise, Inc. Delivery of GPON technology
CN112738660B (zh) * 2019-10-28 2022-06-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源光网络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817098A (zh) * 2019-11-18 2021-05-18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CN214205538U (zh) * 2020-09-23 202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面板和光纤面板排
CN215682291U (zh) * 2021-08-10 2022-01-28 北京尚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on技术的光信号传输装置
CN218446090U (zh) * 2022-08-24 2023-0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光器和光网络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1073A1 (zh) * 2022-08-24 2024-0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光器和光网络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41073A1 (zh) 2024-0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037546A1 (zh) 复合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US20050074990A1 (en) Optics pack
KR20220108139A (ko) 커넥터 조립체 및 광전 복합 커넥터
US11277208B2 (en) Distribution point unit for high speed communications node
CN218446090U (zh) 分光器和光网络系统
US6222665B1 (en) Opto-electric module
US11576276B2 (en) Break out module system
US10063316B2 (en) Wall plate having a built-in modem for performing electrical-to-optical conversion, optical-to-electrical conversion and protocol-to-protocol conversion
EP3521882B1 (en) Line card and optical network device
US20130198414A1 (en) Stackable interface modules for customized network functions
JPH0886941A (ja) 通信システム用の、非専用的に事前配線する可適応ソケット
US20220413239A1 (en) Light source module, optical communications board,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s system
CA2544290A1 (en) Distributor device for use in communication and data systems technology
CN214205538U (zh) 一种光纤面板和光纤面板排
KR20190063935A (ko) 국선과 구내선의 접속장치
CN114500124A (zh) PoE供电设备、PoE供电系统和接口部件
JP2004191883A (ja) 光情報コンセント
CN113258994B (zh) 一种上位机、光模块及光纤接入网络设备
US2004008146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lying power to media converters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
KR100964106B1 (ko) 소형 통합 스위칭허브 인출구
US20230280552A1 (en) Optoelectronic module, optoelectronic plug connector and optoelectronic sub-distribution unit
CN215420306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9936149U (zh) 光模块
WO2022105314A1 (zh) 光电混合公端连接器、母端及光电混合连接器系统
CN117769671A (zh) 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